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行-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尹心知,这场战事拖的越久,开封方面就越是慌张。
赵桓骨子里就不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如果这场战事越来越大,赵桓必然改变主意。
所以,速战速决!
虽然奇袭葫芦口有些危险,但就目前而言,却是最佳选择。
庞万春听完了玉尹计划,便咧嘴笑了。
“郎君果然厉害,知我擅长奔袭……此战庞某愿立军令状,若不焚尽虏贼粮草,便提头来见。”
玉尹却一摆手,沉声道:“庞大哥不必立军令状,因为我会与庞大哥同行。”
此言一出,吴玠等人顿时大惊。
“郎君怎么行此凶险之事?”
“是啊,郎君乃三军主帅,更是太子亲军魂魄。
若郎君有闪失,军心必乱,还请郎君三思。”
庞万春更大声道:“郎君何必亲自上阵。区区葫芦口,有庞某足矣,何必杀鸡用牛刀?”
玉尹站起身来,“儿郎们效命,我便上不得阵?
自家事情自家清楚,当初陈桥之战非我一人之功,赖三军将士齐心,舍命搏杀。今日之事。事关重大。从松子口迂回奔袭葫芦口,近四百里之遥,凶多吉少。越是这样,自家便越要随军前行。军中有晋卿元则坐镇,足矣令将士们用命。
此事我已决定,尔等休要再言。”
玉尹一番话说出口,庞万春等人,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郎君,要率几多兵马?”
玉尹想了想。沉声道:“把狄雷和大郎二人唤来足矣,其他人,便留在这边。听从调遣。”
只带两个人?
虽说庞万春手下还有八百兵将,但这人数,还是太少了吧。
吴玠有心再劝说,却被玉尹拦住。
“诸君休再赘言,我意已决,便不会改变。
庞大哥先下去休息,入夜之后,我会前去与庞大哥汇合。大郎,命令火头军。多备干粮酒水,到时候让儿郎们随身携带。此事务必保密,绝不可走漏风声……
三日之内,若定安有变,便是我等成功。
三日之内若定安没有动静。尔等便上报析津府小种相公,请他尽快派兵前来支援。”
玉尹说完,笑着看了一眼众人。
“此次若得成功,最多十日,我必返回松子口。”
话说到这个份上。显然已无法挽回。
吴玠等人虽忧心忡忡,却还是躬身应命,表示会听从玉尹吩咐。
就这样,大家告退离开,各自忙碌去了。
午后,杨再兴和狄雷奉命前来报到,高宠与何元庆二人也赶过来,喊着要和玉尹同行。
不过,在玉尹一番斥责之后,高宠与何元庆虽不情愿,却也不敢违背军令。
把东西收拾了一下,玉尹准备好兵器,看天色已经不早,便带着杨再兴和狄雷二人,走出辕门。
罗德也准备好了干粮和酒水,用大车装载。
玉尹这次,没有带暗金,而是跨上一匹巴州马。包括杨再兴和狄雷二人,也一样换了坐骑,全都是以巴州马代步。三人随着车队,直奔东南而去。在行出约二十里后,就见庞万春带着一队兵马在路旁迎接。玉尹直接让黑旗箭队接手了车队,把罗德等人赶回松子口。此时,天色已晚,一行人忙赶到黑旗箭队的临时营地,见所有军卒,也都准备妥当。
把粮草和酒水分发下去……
十二月,正是塞北最为寒冷的时节,入夜之后,滴水成冰。
在这种时候连夜行军,若没有烈酒取暖,只怕再健壮的锐士,也撑不得三四百里路程。
“我已经让晋卿设计好了路程……咱们先走广灵,而后北上渡桑干河,绕永宁前往葫芦口。这么走,要多出一百三十里的路程。但路上虏贼耳目较少,所以相对安全。咱们在广灵换装,全部换成虏贼打扮……不过,这行军路线,只你我知晓,绝不可以走漏半点风声。五百二十里地,务必要在一天半之内完成,待奇袭葫芦口成功之后,我们便向东南撤退。到时候,会有人在涞水接应我等。”
庞万春就着火把的光亮,仔细的看了一遍地图。
似这种长途奔袭,肯定要把所有因素考虑在内,更要安排好路线……
基本上,吴玠安排的这条路线,算是最为合适。当然了,若行动中遇到意外,也可以随机应变。
干粮和酒水,都已经发放完毕。
每一名黑旗箭队,还分得两枚掌心雷,以及相应的引火之物。
看看天色,已经将近子时。
庞万春和玉尹相视一眼,便沉声喝令:“传我命令,黑旗箭队全军上马,即刻出发!”
第415章 漠北变局(十一)
第二日,忽降大雪。
雪下得很大,令行军速度不得不随之放慢,但也隐藏了玉尹的行踪。
如此大雪,金军也放松警惕。渡过桑干河之后,玉尹率部一路下来,竟没有看到一个金军斥候。在队伍绕过了永宁县城后,雪停息下来,气温陡降,天寒地冻。
幸亏玉尹早命人准备好了烈酒,倒也能抵御寒冷。
虽然行军困难,但黑旗箭队还是在预定时间,抵达葫芦口外,并趁着夜色潜伏下来。
为隐藏行踪,所以不能生火。
玉尹看了看天色,已经是后半夜,将近寅时。
远处,葫芦口灯火通明,隐隐约约传来刁斗声响。
回身看了一眼一个个疲惫不堪的宋军将士,玉尹心知,若再拖延下去,情况会更加不妙。
此次急行军,长途跋涉五百二十里地,更遭遇暴雪突袭。
巴州马折损了三百多匹,而黑旗箭队也因为天气缘故,未战便先损失几近百人。
人困马乏,天气又冷。
而且深入敌后,周围全都是敌人。虽则身穿虏贼衣装,但并不能保证安全。一旦大雪停息,再想要偷袭葫芦口,恐怕会变得更加困难。玉尹也知道,将士们很辛苦。但这种时候,往往就是咬一咬牙的事情,绝对不能够有半点心慈手软。
“郎君!”
就在玉尹准备去找庞万春的时候,庞万春却先找到了他。
“不能这么等下去。当立刻出击……若等到天亮,则难度更大,还请郎君决断。”
玉尹顿时笑了。
“没想到庞大哥和我想到了一块。”
他朝着那些席地而坐的黑旗箭队看了一眼,轻声道:“只是儿郎们长途跋涉,可堪一战?”
庞万春道:“郎君放心,待上了沙场,孩儿们自然生龙活虎。”
言语中。带着些许自豪之气。
玉尹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天色,已经过了寅时。
天依然漆黑。远处葫芦口鸦雀无声。
这种时候,想来守卫葫芦口的金兵正在酣睡,绝不会想到会有人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到了他们跟前。
“把所有酒水都发下去。让儿郎们喝了暖暖身子。
一刻钟后,全军出击,马踏葫芦口!”
“喏!”
庞万春躬身退下,一旁杨再兴和狄雷,则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玉尹平静了一下心情,从马背上兜囊里,取出两枚掌心雷,在腰间挂好,而后拔出长刀。呼出一口浊气,便翻身上马。过了一会儿,黑旗箭队饱餐之后,集结完毕。
天漆黑,不见星辰。
玉尹催马而行。顺着山丘徐徐而下,朝着葫芦口金兵大营行去。
近了,越来越近!
眼见着那葫芦口金兵大营辕门外的旌旗已清晰可见,玉尹猛然把长刀举起,厉声喝道:“孩儿们,随我杀贼!
※※※
天快要亮了!
完颜宗翰披衣站在门廊上。眉头紧蹙。
脚步声传来,宗翰转过脸看去,就见一名文士,正匆匆走来。
“大郎君,深夜唤小底来,有何吩咐?”
宗翰沉默了片刻,轻声道:“孙先生,不知为何,我今夜总觉着有些心绪不宁,接连噩梦,难以入睡。故而唤孙先生来,便是想向先生请教,这究竟是何原因?”
这文士,是宗翰围攻太原时,一个投靠过来的太原人。
此人是个不得志的书生,因科举不中,故而在家中务农。不过,确是有些见识,太原之战时,正是他接连献计,才使得宗翰平安撤退,甚至还伏击了追来的宋军。
孙先生想了想,摇头笑道:“想是郎君多虑了……而今粘八葛和白达旦人援兵抵达,我军兵力充足。过几日,倒塌岭十三部援军到来后,大郎君便可挥兵南下,复夺蔚州。
宋人有句老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想来是郎君这几日思虑太甚,故而才无法入睡。”
“不对,不对!”
宗翰犹豫了一下,连连摇头。
“这两日,我一直在想一件事。
南人为何突然对咱用兵?似乎有些古怪……虽说老赵官家想要用这件事来缓解他的压力,可事情实在是太过突然,有些出乎意料。要知道,余都姑而今还在开封,按照以前的情况,就算老赵官家要用兵,也会先行驱逐余都姑,决不可能不宣而战。
我一直觉着,这件事有古怪,但究竟是哪里古怪,却又说不太清楚。”
孙先生也沉默了!
对于此次战事,的确有很多古怪之处。
哪怕有赵桓的因素在里面,却依然不能解释清楚。
的确,宋军这次不宣而战,的确是透着诡异。这放在从前,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结果这一次……宋军宣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到现在也无法想的明白。
黎明之前,夜色如墨。
完颜宗翰和孙先生两人就这么站在门廊上,低声的进行交谈。
却在这时,忽听一阵隐隐雷声。
宗翰一怔,忙抬头观看,却见夜空如墨洗一般,平静异常。
“哪里打雷?”
他疑惑看着孙先生。
孙先生也听到了雷声,一脸茫然之色道:“似乎是从北边传来。”
“北边?”
宗翰一脸愕然之色,忽然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快步往外走。
葫芦口!
难道是葫芦口?
“大郎君,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从外面传来一阵呼喊声,紧跟着就见一个合扎快步跑过来,跪在宗翰身前大声道:“大郎君,葫芦口方向火光冲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郎君速做决断。”
果然是葫芦口!
宗翰的心,顿时跌到了谷地。脸色随之变得铁青。
他快步走到前院,登上帅府望楼,举目朝北面眺望。隐约间。可见葫芦口方向的天空,隐隐透着红光。
宗翰激灵灵打了个寒蝉,这时候若他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那真就是白打了这许多年的仗。
“传我命令,三军集结,驰援葫芦口!”
葫芦口,囤有大批粮草,可供十万大军,月余粮饷。
一旦葫芦口出事,那么集结在定安一带的金兵,必然会出现混乱。特别是倒塌岭十三部援兵即将抵达,肯定要拿出足够粮草,以保证倒塌岭十三部的需求。若粮草供应不上。倒塌岭十三部,也就会出现动摇,甚至很可能会迅速退回倒塌岭。
这绝非一桩好事!
倒塌岭援兵若撤走的话,势必会打来巨大影响。
宗翰此时已顾不得许多,甚至来不及更换衣服。幸亏孙先生跟上来时。带了一件棉袍递给宗翰,否则宗翰很可能穿着单衣,便要上马驰援。三千骑军,迅速集结完毕,朝着葫芦口方向飞驰而去。宗翰一边催马急行,一边暗自祈祷。千万别有差池。
不过,想到葫芦口守将是白达旦小王,宗翰倒是放心不少。
那白达旦小王,确是一员悍将,有万夫不挡之勇。
只要这家伙能警醒一些,便可以挽回局势。可万一……
宗翰越想,就越感到恐惧,打马如飞,恨不得肋生双翅。从定安县城到葫芦口,也就是几十里地的距离。但由于大雪过后,马匹在雪地上行走极为困难,足足耗费了近两个时辰,才抵达葫芦口。
天,已经亮了!
葫芦口一派寂静。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浓浓的硝烟味道,刺鼻至极。
宗翰勒住战马,看着远处葫芦口的冲天烈焰,心已经沉到了底。
“救火,快去救火!”
话音刚落,就听到葫芦口金兵大营中,传来轰隆隆一连串巨响……火势顿时暴涨,炙热的气流喷涌而出,让人根本无法靠近。
战马希聿聿嘶鸣不止,宗翰跳下马来,看着那冲天烈焰,不由得大声呼喊。
可问题是,火势太大,整个葫芦口已经成为火海。
从里面不是传来掌心雷的爆炸声,更使得火势变得更加惊人。
“大郎君,大郎君……”
两个金兵盔歪甲斜,跌跌撞撞跑过来,噗通便跪在雪地里,“南儿黎明前偷袭葫芦口,白达旦小王被南儿所杀,所有的粮草,都被南儿给烧了!”
宗翰闻听,不由得闭起眼睛。
眼前状况,他怎能猜不出结果来……
看着两个狼狈不堪的金兵,宗翰突然暴怒,“白达旦小王既然战死,你们为何不死。”
说着话,他拔出宝刀,便要把两个金兵砍死。
幸亏孙先生阻止了宗翰,而后厉声喝问:“那南儿如今何在?”
“南儿偷袭葫芦口之后,便向东逃逸。”
“追,给我追……”宗翰不等那两个金兵说完,转身便跨上战马,厉声吼道:“若不把那南儿全部杀掉,难解我心头之恨。”
说罢,他催马便走。
数千金兵紧随完颜宗翰身后,朝着东面疾驰而去。
孙先生却沉默了,片刻后他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事情。犹豫了一下,他示意那两个金兵起来,而后轻声道:“随我回定安吧,但愿得大郎君能追上南儿,如若不然,你二人性命难保。”
两名金兵,感恩戴德,连连向孙先生道谢。
这天寒地冻,留在荒野中,早晚要被冻死……只希望大郎君能追上那些个南儿,否则的话,可就真要大难临头。
“你们可清楚,是何方兵马偷袭?”
孙先生其实也很奇怪,根据定安探马所报,松子口的宋军,并没有任何动作。那么,这支宋军,又是从何而来?
一名金兵想了想,“咱在逃跑的时候,曾听那南儿喊了声‘玉郎君’,但并不清楚,是何方兵马。”
玉郎君?
孙先生一怔,脑海中旋即浮现出一个人来。
若是他,确有些古怪!
这种时候,他为何会轻身涉险,来偷袭葫芦口?紫荆岭口,便是他率部攻克,老龙岭,又是他伏击成功。而今他率部在松子口驻扎,却要偷袭葫芦口,恐怕这里面……
突然间,孙先生眼中精芒一闪。
若我猜得不错,恐怕要尽早安排退路了!
第416章 漠北变局(十二)
总体而言,宗翰是个冷静的人。
虽然在后世章回小说《说岳》当中,金兀术是主角。但实际上,金兀术和宗翰相比,相差太大。史书记载,金兀术性情粗狂。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猛将,而非统帅。
宗翰的才干,较之金兀术毫不逊色,而且更加冷静。
只是这次,他无论如何也冷静不下来,整个人变得狂躁不安。也难怪宗翰,十万人粮草被烧掉,使得金国原本占居上风的局面,一下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女真人善战,也建立在能吃饱肚子的前提之下。
倒塌岭十三部,白达旦人和粘八葛人愿意出兵相助,可若没有粮草,也难以长久。
宗翰带着人向东狂追,试图找到宋军行踪。
只是这冰天雪地,女真人战马哪怕都是汗血宝马,也无法在这冰天雪地中发挥出速度的优势。相反,女真马在雪地中狂奔,需要耗费更多气力。宋军已撤走一两个时辰,若换做平时,宗翰有十足把握追上。可是现在……在追击了一个时辰之后,马匹便支撑不住。相反,玉尹等人所使用的巴州马,个头虽小,速度虽然不快,但是在雪地中行走,却显得耐力十足。更不要说,一人三骑,轮流乘骑,更加快了宋军撤离的速度。
看着空旷雪原,宗翰勒马仰天长啸……靖康元年十二月,宋军偷袭葫芦口。
金兵粮草被付之一炬。令金军阵脚大乱。第三天,倒塌岭十三部援兵抵达,听闻粮草被烧,也大惊失色。兵马在抵达奉圣州之后,便裹足不前,显得颇为犹豫。
与此同时,完颜娄室也得知了粮草被毁的消息。
他屯驻儒州。已非常吃力。
而今粮草被毁,局势会更加严峻。
一座破败的儒州,根本无需再去费心。完颜娄室在犹豫良久后。下令自儒州向北撤退百里,安营扎寨,稳住阵脚。同时。完颜娄室更连夜派人向中京求援。中京留守,金国左元帅完颜谷神听闻消息,连忙命人向奉圣州送去粮草,稳定局势。
完颜宗翰也下令,从大同紧急调运粮草,缓解定安缺粮的局面。
一时间,燕山府风云变幻,局势一下子调转过来。
十二月十五日,河间府援兵进驻燕山,主将关胜率其独子。领八千兵马抵达灵仙。
松子口压力,随之缓解。
打,还是议和?
金国朝堂上,也陷入无休止争论。
完颜吴乞买在三思之后,下令继续向奉圣州增兵。保持对宋国人压力。同时遣密使前往开封,严令耶律余睹设法与宋国议和,不管用什么方法和手段,都要让老赵官家低头。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
当金国的战争机器隆隆开启时,太原总管王禀联手真定总管王渊率部北进。攻克应州。
应州守将阿典那里仓促应战,被宋军所败。
与此同时,太子亲军统制吴璘,在攻克了灵丘之后,与马扩所部汇合,挺进应州。
十八日,阿典那里被宋军伏击,死于浑源川畔!
开封,金国使团驻地。
耶律余睹看着坐在他面前的任重,“南儿此次兴兵,可是蜀国手笔?”
任重没有回答,只笑而不语。
耶律余睹是聪明人,如何不明白任重这笑容中的含义?
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条缝,他看着任重,半晌后站起身来,轻轻叹了口气,“蜀国有如此手段,怎会被李承乾所欺?也罢也罢,这其中奥妙,咱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我只问你,若我回归大辽,则蜀国要如何待我?”
任重摇摇头,“陛下心思,非奴才所能推测。
陛下只说,请大将军回去,但如何安置大将军,到时候陛下会和大将军亲自说较。”
若耶律余里衍大包大揽的安排,耶律余睹未必会相信。
但正是这‘亲自说较’,让耶律余睹顿时放了心。
“那,蜀国要咱如何行动?”
“陛下未曾交代,但老奴来之前,陛下曾说,一切听从大将军安排。”
说完,任重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
“陛下还说,只有大将军在同意回去之后,才可以把书信交给大将军过目。”
耶律余睹一怔,旋即笑了。
“这丫头,居然有如此算计。”
他接过信,并没有急于拆开来看,而是向任重问起了西辽的情况。从当年耶律余里衍出牟那山,西进西州,到她如何在西州站稳脚跟,并且很快打开了局面……
耶律余睹问的很详细,任重也回答的很详尽。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任重见时候不早,便向耶律余睹告辞。
把任重送走,耶律余睹这才返回房间,从怀中取出那封书信,打开来仔细阅读。
看着看着,耶律余睹忍不住笑了!
他把书信折好,想了想,便丢进了一旁的火盆里,看着熊熊炭火,把书信吞噬为一团灰烬。
“来人!”
“奴才在。”
“去找一下大宋时代周刊,我要你把天会二年,从大宋时代周刊第一期开始,到天会三年,所有的大宋时代周刊都给我找来,不许缺失一期。明日正午前,我要看到。”
天会二年,也就是宣和六年。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大宋时代周刊创刊发行。
此前。耶律余睹也看过这份报纸,但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断断续续,无法完整阅读。
门外合扎连忙答应,躬身退下。
而耶律余睹则复又坐下,手指轻轻敲击桌面,陷入沉思之中……
就在耶律余睹在使团驻地沉思的时候。位于镇安坊一座豪宅之中,赵构正神情凝重,蹙眉沉思。
这座豪宅。是李师师名下产业。
徽宗皇帝禅位,钦宗皇帝登基,又恰逢金兵南下。李师师为求自保,除了捐献出十万贯银两之外,还把这座豪宅一并送出。后来,李师师在观音院出家,跳出红尘。
而这座豪宅,被赵桓送给了赵构做礼物。
可以说,在赵构被废黜康王之前,他和赵桓的关系非常亲近,堪称是赵桓的心腹。
但随着赵桓地位稳固,而赵构却停滞不前。
开封围城之战结束以后。赵构本来有希望出任河北兵马大元帅之职。可是由于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这职务最终被太子赵谌所得。赵构至今仍不明白,他如何就失去了这个职务,心里便存了几分怨念。而燕山之盟的泄露,赵桓再次把赵构推出来做替罪羊。更罢黜他康王爵位,令赵构心中的不满,也随之越发强烈。
想我辛辛苦苦,为你奔波劳累。
到头来,你做了皇帝,我却连被贬为齐国公。
虽说这待遇并无太大改变。可是……
燕山之盟,是你一手促成。结果却要我代你受过……好事轮不到我,坏事便都是我来顶缸。
赵构的不满越来越多,甚至演变成了对赵桓的怨恨。
太上道君赵佶还都,让赵构看到了希望。
原以为历经开封之战以后,赵佶的力量已经削弱。事实上,赵佶这次之所以还都,是被赵桓逼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依赵佶所想,最好是在金陵成立一个小朝廷。哪知道赵桓快刀斩乱麻,诛杀朱勔童贯,令赵佶也不得不老老实实还都。
可即便是如此,赵佶依然手握巨大能量。
太学罢课,万民伏阙!
也许在许多人看,这是民众的自发行为。可是在赵构看来,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操纵,怎可能出现这等情况?万民伏阙时,开封府竟然没有任何动作……只有幕后黑手的能量相当大,才可能造成这般结果。而在这事件中,得益最多的便是赵构。
不但破除了赵桓对他的封锁,更堂而皇之重登朝堂。
哪怕赵佶在朝堂上没有任何言语,可近来对赵桓的指责,显然也是有人背后唆使。
太上道君,大有可为!
赵构在经过一番盘桓后,便投到了赵佶怀抱。
说实话,赵构的出身并不算太好,他母亲韦氏在赵佶的心目中,远不如其他嫔妃。
可他毕竟是赵佶的儿子,在这种时候,投奔过来,赵佶岂能拒绝?
赵构在获得了赵佶的接纳之后,便在暗地里拉拢朝中大员。他主持了燕山之盟,更与梅执礼等人一同遭遇废黜罢免,所以很快的,便得到了朝中议和派的支持。
梅执礼,汪伯彦,白时中……
这些被贬在外,或是留在朝中的议和首脑,纷纷与赵构接触,并且迅速形成同盟。
燕山之战拉开序幕,议和派遭受的打压也越来越大。
赵构左右逢源,更拉拢了一大批人在身边。
原本打算等时机成熟后,再设法令太上道君重返朝堂。可谁料想到……
燕山之战,宋军节节胜利,使得朝中反对开战的那些大臣,也都一个个变得鸦雀无声。
此战若继续下去,赵桓的地位,势必会越发稳固。
大宋时代周刊,每日推波助澜,在努力消除燕山之盟对赵桓的影响,这样下去,只怕局势不妙。
屋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赵构从沉思中惊醒,抬头看去,却见一名内侍一路小跑,匆匆跑进来。
这内侍,是赵构心腹太监蓝瑛,只见他扑通便跪在赵构身前,颤声道:“殿下,出大事了!”
赵构眉头一蹙,“出了甚事?”
“方从尚书省传来消息,西辽兵出牟那山,夺取可敦城。
汪古等十数个漠北部落,纷纷向西辽臣服……据说,那西辽女王已宣布向虏贼开战。”
“什么?”
赵构激灵灵打了个寒蝉,手中的书,啪的一下子掉在桌上,而他却恍若未觉……
第417章 天命女王
“西辽出兵,虏人势必议和休战。
官家这次是想要凭借燕山之胜稳固皇位,所以绝不可能与虏人低头。燕山之盟的情况,恐怕是难以重现。如此一来,官家皇位稳固,你我之前筹谋便要付之东流。”
醉杏楼内,赵构一言不发。
而在他对面,则端坐着一个男子,正是涪陵郡公赵叔向。
此时的赵叔向,全无往日的雍容之态。那张俊美的面庞,透出一抹阴鸷气息,令人不寒而栗。
不知为何,每次和赵叔向坐在一起,赵构都会感到一种畏惧。
别看他出身远比赵叔向来的高明,可是论起智谋,却颇不简单。赵叔向而今已暗地里投靠了赵佶。开封之战。的时候,他就曾派人前去金陵,向赵佶表示过忠心。
所以,赵佶对赵叔向也非常信任。
赵桓派人诛杀朱勔和童贯时,赵佶其实并不想还都。
据说还是赵叔向不远千里,从洛阳赶去金陵,最终说服了赵佶同意返回东京……
“十九哥说的不错,今日请十九哥来,也是要商量一下应对之策。”
“应对之策?”
赵叔向突然一声冷笑,“事到如今,还能有什么应对之策?
此战结束,只要官家不犯什么大毛病,就一定会稳住皇位。之前那些投靠过来的家伙,到时候也会三心二意,未必愿意再跟随太上道君。到时候,只要走漏一点风声。官家便不会放过你我。太上道君或能无恙,可你我恐怕难以保得周全。”
帝王之家,从无亲情之说。
这一点,赵构也非常清楚……
别看他那位大哥表面上看去,是个极为和善,耳根子也软的人。可真要狠下心来,绝对是六亲不认。赵构和赵桓关系不差。却不代表着赵桓能够容忍赵构可以勾结他人,谋夺他的皇位。那些个文官一旦改变主意,赵构便等于暴露在赵桓跟前。
赵桓不会为难赵佶。毕竟父子,了不起就是一个软禁。
可是他呢?
赵构相信,赵桓真要收拾他的话。不费吹灰之力。
“怕了?”
赵叔向看着赵构,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丝嘲讽笑意。
那笑容,恍若钢刀一般扎进了赵构的心里……虽然他投靠了赵佶,可是在赵佶心中,却远远不及赵叔向的地位。这也让赵构感到非常憋屈!当初他依附赵桓,虽然赵桓最后把他当了替罪羊,却始终对他存有几分善念。如今投靠了自家亲爹,却不如一个旁支宗室来的信任。早知道如此,当初忍一忍也就是了。何必改换门庭?
可是,晚了!
赵构很清楚,他已经没有退路。
从他投靠赵佶的那一刻起,他和赵桓之间的兄弟情义便荡然无存。
哪怕赵桓存有这份情谊,眼前的赵叔向。也绝对会想办法把那情谊斩断……
深吸一口气,赵构平稳住心神,“十九哥这话又从何说起?我何时说过,害怕两字?”
赵叔向放声大笑,“九哥不怕便好。
其实,事情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麻烦。只要操作得当,总有挽回余地……当务之急,是要稳住那些臣子们的心。这时候万不可乱了阵脚,否则才是一桩大祸事。”
“十九哥,计将安出?”
赵构不是傻子,焉能听不出赵叔向话语中的意思?
赵叔向沉吟片刻,便站起身来,“九哥,这件事你不必担心。
不过,我需要九哥你明早拜见太上道君时,求一份敕令来,也方便我在外面行事。
这件事拖延不得,时间越久,与我们就越没有好处……请你转告太上道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