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失公允。官家为何主战?说开来,还不是因为太上道君带来的威胁?他不这般做,如何能挽回来声誉。”

秦桧闻听,连连点头。

不过他脸上露出一抹古怪笑容,“耿相公一心为官家着想,的确是忠心耿耿。

可耿相公有没有想过,种师中若真打赢了燕山这一仗,势必会重返朝堂。种师道刚去职,种师中便回来了……到了那个时候,相公以为,这朝堂之上可还有我等立足之地?”

耿南仲激灵灵打了个寒蝉,顿时闭上了嘴巴。

是啊,朝堂之上,议和主战两派,本就矛盾重重。

之前赵桓觉得主战派太过强硬,所以有意打压,想要保持平衡。

哪知道却发生了燕山之盟盟约泄露之事,官家遭遇巨大危机,可是他引以为臂膀的议和派等人,却没有给予他太大的帮助。反而是种师中,在赵桓最困难的时候,为他分担了压力。燕山之战,与其说是种师中好战,倒不如说是他的投机。

耿南仲也看得出来,赵桓对种师中一系,日益亲近。

从之前赵桓有意复起种师道,便可以看出端倪……种师中不似种师道,那是个极其强硬的家伙。可以想象,燕山之战一旦成功,则官家之前所承受的压力,必然会烟消云散。那时候,种师中凭借燕山之战的功绩,跟定会得到赵桓的重视,出将入相,指日可待。而种师中若是回到朝堂,恐怕己方受到的打压,会越发厉害。

耿南仲是赵桓近臣,早在赵桓还是太子的时候,便投靠赵桓。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秦桧,半晌后突然问道:“会之,莫非你有什么高见不成?”

秦桧呵呵一笑,轻声道:“耿相公可有想过,改换门庭?”

“啊?”

耿南仲一怔,旋即便明白了秦桧的意思,眼中闪过一抹森冷。

秦桧却毫不在意,看左右无人,便轻声道:“官家与我等,的确是恩义深重。若非官家提拔,秦桧也不会有今日之地位。可现在的问题是,关系我大宋的前途。

秦桧以为,我等虽说是官家臣子,但更是我大宋子民。

若一味由官家这般下去,早晚会演变成穷兵黩武的局面……方才唐尚书有一句话说的不错,若真演变成那等状况,绝非我大宋的福分。更不要说,待那种师中还朝,以他那种肆无忌惮的性情,焉能容忍我等存在?官家对他信任有加,那接下来,便是你我的末日。

官家,还是太年轻了,难免有些好战。

以我之见,这若是要继续下去,你我的结局……”

秦桧没有再说下去,可是要表达的意思,已经明明白白的展现在了耿南仲的面前。

耿南仲看着他,沉默不语。

只是那眼眸中先前的凌厉之色,早已经荡然无存。

他站在车旁,许久之后,幽幽一声长叹,“会之所言,我焉能不明?

可是,官家待我不薄,我又怎能在这种时候,背官家而走?这件事,你莫再提起,我也做没听到过。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自家便告老还乡,权作是全了这段君臣之义。”

说罢,耿南仲一脸低落之色,登上车仗。

秦桧看着车仗渐渐离去,脸上却露出一抹诡异笑容。

这老货,装得倒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

只是你那脾气,我再了解不过……你怎可能轻易淡出朝堂?看样子,还要再使一把力。

但接下来,便要看殿下的手段,自家任务,已经完成!

第412章 漠北变局(八)

松子口,位于灵仙和定安之间。

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西面是后世壶流河所在,虽则这时候的壶流河还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但是水流湍急,难以行进。有壶流河为西面屏障,加之松子口属丘陵地带,以至于骑军很难发起冲锋,便抵消了金军在骑兵方面的巨大优势。

松子口形如宋子,北面窄,南面宽。

金兵要想复夺灵仙县城,就必须要从松子口通过。

只是,在灵仙被攻占的第二天,玉尹便下令张玘,强攻松子口,纳入宋军的掌控。

于是,塞北地区,便形成了儒州和松子口两处战场。

十二月初三,完颜宗翰指挥大军兵临定安县城,旋即调兵遣将,向松子口发动猛攻。而宋军主将,则是吴玠。玉尹将兵权交与吴玠,甚至连他也要听从吴玠指挥。

玉尹清楚,行军打仗,从来都不是他的强项。

这战场上局势变幻万千,他也很难将局势掌控。相反,吴玠这方面的才能,远远强于玉尹。玉尹有自知之明,索性放权于吴玠,把太子亲军完全交与吴玠掌控。

吴玠也不客气,得到指挥权后,便立刻下令,命高宠何元庆两人率骑军在松子口侧翼驻扎,以发挥骑军的机动优势,对金兵进行袭扰。随后,以张玘、傅选两人次第防御,在松子口外和松子口,形成颇有层次的防御线,抵御金兵的攻击。

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完颜宗翰的前锋军,便抵达松子口。

双方没有进行任何试探,便短兵相接……若完颜宗翰知道宋军手中握有掌心雷这一大杀器的话,或许还会谨慎一些。可由于探马斥候也不清楚掌心雷究竟是怎样一种利器,只说宋军手中有一种火器,威力惊人,以至于完颜宗翰也没有在意。

哪知道。甫一交锋,宋军便投掷出雨点般的掌心雷。

陈规带来近万枚掌心雷,此前在老龙岭耗费千余枚。分给岳飞五千枚,玉尹手中尚有三千多枚掌心雷可以使用。随着种师中开设六聘山火器营,玉尹便知道。此后掌心雷必然能大规模生产,所以也就不再节省着使用。一千多枚掌心雷飞出,落在金军之中,爆炸声不绝于耳,一团团火光升起,金兵被炸的血肉横飞。

“果然是利器!”

吴玠站在望楼上,和玉尹一同观战。

看着远处一团团火光升起,硝烟弥漫,忍不住大声称赞。

他出身行伍,自然能看得出。这掌心雷的出现,必然会改变日后的战争格局……

回头对玉尹道:“郎君,若这掌心雷可以在军中推广开来,马踏上京,指日可待。”

指日可待吗?

玉尹笑了!

他发现。他竟然是如此喜欢这种硝烟弥漫的景色。

吴玠见金兵乱了阵脚,便下令号炮三响。

高宠何元庆从两侧杀出,令金兵顿时溃不成军。不过,完颜宗翰的确是非比寻常,立刻下令稳住阵脚,挡住了追击的宋军。随着溃军收拢。宋军也缓缓撤出战场。

夕阳西下,松子口外,弥漫着烟雾,恍若一片血色氤氲。

“郎君,接下来,恐怕要有一番苦战了!”

玉尹点点头,看了一眼吴玠,“再苦,怕也不会比陈桥局势惊险。我等只需坚守松子口,阻挡住虏贼兵锋足矣。小种相公那边,想来用不了多久,便会有大行动。”

吴玠脸上,旋即透出兴奋之色。

※※※

松子口之战,日趋激烈。

燕山战事,令无数人牵肠挂肚,更生出百般心思。

完颜吴乞买心知,燕山之战将决定金国未来走向,所以也不敢有半点松懈,更下旨完颜宗翰,全力作战,务必要取得胜利。为了支持燕山之战,完颜吴乞买一边命人前往开封,督促耶律余睹向大宋朝廷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则派出元帅左都监完颜阇母出使倒塌岭,务必要请倒塌岭十三部落出兵,联手攻取燕山府。

倒塌岭十三部落,久居塞北,几乎是独立于金国统治。

当年大辽最为强盛时,曾设立倒塌岭节度使司,为的就是能够压制倒塌岭十三部落。辽国灭亡,作为女真人昔日盟友,倒塌岭十三部落,得到了迅速发展。名义上,他们臣服于金国,就如同当年臣服于大辽一样,可实际上,却不听差遣。

完颜吴乞买原本并不想从倒塌岭借兵,因为那样一来,势必会降低对漠北地区控制。

可现在的情况,已容不得他再保存实力。

如果燕山之战失败,金国在塞北的统治必然遭受巨大打击,绝非他可以承受得起。

加之女真人兵力本就不多,中京道虽也屯有兵马,却要防止种师道偷袭中京,只能在松子岭到兴化一线布防。守有余而攻不足,便是女真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而宋军却不需要担心这些,随着燕山战事拉开序幕,枢密院便不断向燕山府输送兵马。

京畿东路兵马元帅宗泽,以庞真(即庞万春)和牛皋为主帅,率部渡河,向燕山府进发;河间兵马副帅黄潜善,则命韩世忠率八千人助战。张所在相州征调兵马,可惜相州知府杜充并不配合,所以进展缓慢。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大批义勇出现。

去燕山,杀虏贼!

这种情况,不单单是在河北路出现,包括河东路,甚远在东南的两浙路,也都随之响应。

其中。尤以鼎州武陵人钟相最为活跃。

原本他在洞庭一带进行传教,开封之战时,也曾派长子钟子昂三百义勇北上勤王。

哪知道才走到一半,开封之战结束。

钟子昂带着义勇返回家乡……

钟相其人,在武陵一带颇有威望。他建立了一个组织,名为乡社。凡加入乡社者,只要交纳一点钱两。便可以获得社内互助共济。钟相本人,也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钟相本人,也因此得当地人拥护。被尊为‘天大圣’。

燕山之战前,钟相因受官府通缉,率众准备在洞庭湖举事。可听闻燕山之战开启,钟相也变得犹豫不决。在谋士王佐的劝说下,钟相决意,率部北上抗击虏贼。

官府方面,也因为可以甩掉钟相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便收回通缉令。

十二月初,钟相率八百义勇,连同长子钟子昂。以及手下悍将杨幺,一同北上燕山。

似钟相这种情况,在神州大陆,层出不穷。

所以,种师中更无兵源压力。

十二月初八。韩世忠所部抵达燕山,旋即被派往古北馆驻守,以牵制中京方面金兵。

此时,松子口之战,已进行了五天。

太子亲军浴血松子口,死伤惨重。

而金兵同样伤亡惨重。短短五天便付出三千多人的性命。

完颜宗翰,再也无法保持冷静头脑。他旋即下令,集中兵力,继续攻击,务必要在三天之内,夺取松子口。

然而就在十二月初八当晚,一场大雪,使得完颜宗翰不得不暂时停止攻击。

雪势很大,一夜间便积了厚厚积雪,便是行进都显得困难。而宋军在松子口是守势,受到的影响也小。若金军继续强攻的话,恐怕就要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大郎君,不能再这么蛮干了!”

谋士苦笑着劝说完颜宗翰,“狼主已派出阇母都监从倒塌岭借兵。

而白达旦人和粘八葛人,也已经到达弘州,估计最迟两日,便可以抵达定安。与其让儿郎们这般冒险死战,倒不如等白达旦人和粘八葛人援兵抵达,再发动猛攻。

狼主不是说了,最迟十天,倒塌岭援兵便可以到达。

到时候郎君兵力充足,自然不需要再去担心其他,自然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松子口。”

谋士的言语,让完颜宗翰怦然心动。

的确,这几日金兵死伤,实在是太过严重。

女真人口本来就不多,如果再这么伤亡下去,就算打下松子口,也无力发动反击。

强忍着心中怒火,完颜宗翰咬牙切齿道:“便让那南儿,再张狂几日!”

旋即,完颜宗翰下令收兵,撤回安定县城,等待援兵抵达。

与此同时,儒州战事也暂时停息。

不过,并不是完颜娄室主动收兵,而是宋军主动撤出儒州。

缙山县城,是个小城,人口本就不多。

宋军在占领之后,将当地人尽数迁入燕山府。数日鏖战,更使得县城破败不堪……

岳飞见此情况,便知道若再打下去,势必要短兵相接。

硬碰硬,宋军还真不是金兵对手。原本凭借城池依托,尚可以占居一些优势。若没了城池……反正城池已破,继续守下去也没什么用处。所以岳飞果断下令,撤出缙山县城,率部退守石门关。他和张宪兵分两路,一个守石门关,一个守居庸关,对儒州形成夹击之势。若金兵攻打石门关,张宪可出兵袭扰,反之亦然……

完颜娄室在付出两千多人性命后,终于拿下儒州。

可儒州已变成一片废墟,岳飞撤走时,更一把大火,把缙山县城焚毁大半,残破不堪。看着眼前这一片废墟,完颜娄室不禁苦笑连连。名义上,他似乎是赢了,夺回了缙山县城。可这么一座破城,夺回来又有什么用处,平白付出两千儿郎性命。

心中,突然有一种不祥预感:莫非我大金的好运气,已经耗尽了吗?

第413章 漠北变局(九)

玉尹计算着时间,眼见着十二月已过去快一半。

西辽方面,却没有半点动静,就好像根本不知道燕山府已打得热火朝天。肩头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大。当初他之所以敢挑起战端,西辽便是关键。

按照他的设想,当大宋和女真开战之后,西辽趁机出兵,漠北局势必然发生变化。

到时候,女真未必再敢用兵。

完颜宗翰面临腹背受敌局面时,便只能处以守势。

而宋军可趁机夺取蔚州,也算是为钦宗皇帝,缓解了朝堂上的压力,一举两得……

可现在,西辽没有动静,而金军援兵则源源不断抵达。

十二月初十,白达旦人和粘八葛人,合计两万兵马,在定安和金兵汇合。完颜宗翰手中兵力,随之暴涨,几近四万人之多。与此同时,据种师中传来的消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命元帅左都监完颜阇母出使倒塌岭,从倒塌岭借来三万兵马。

若再算上完颜娄室手中的兵力,金军近十万人之多。

听到这个数字时,玉尹也有些心惊肉跳。

十万金兵!

要知道,当初围困开封,也不过六万人。

如果再算上女真屯驻中京一线的兵力,便多达十三万。

这已经不再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越来越大,令人为之震撼。

玉尹这时候,也有些坐不住了!

他急忙从飞狐招来陈规。又叫上罗德,商议对策。

陈规听罢,也是紧蹙眉头。

玉尹这种决定,倒也算不得有错。

事实上,如果西辽真的兵出牟那山,占居漠北的话,与大宋绝对是一桩好事。至少在短期内。女真奈何不得西辽,对大宋的威胁,也就将至最低。这计划本没什么错误。一开始进行的也非常顺利。可现在,西辽按兵不动,不免令人揣测。

“郎君。莫非那西辽,改变了主意?”

玉尹闭上眼睛,沉吟片刻后摇头道:“应该不会……西辽对漠北,一直存有念想。若他们重振大辽,漠北就必然要掌控在手中。除非,有人在暗中阻挠出兵?”

这倒也可能!

耶律余里衍毕竟是女人,虽然她一手打下西辽江山,但想要服众,却非一桩易事。

毕竟,她不是萧燕燕。更不是那千古女帝武则天。

余黎燕的优势和弱势,都非常明显。

她是大辽皇室唯一血脉,虽则天祚帝等人尚在,却成了女真阶下囚,已难当承担大辽国祚。所以。余黎燕执掌西辽,名正言顺,手底下更有一帮亲信为之效力。

但她终究是一个女人!

不过是乙室斡鲁朵还是骨那里,全都是低级将领出身。

所以她便手握兵权,也难以掌控住朝堂。那些个大辽贵胄,又怎可能把乙室斡鲁朵和骨那里放在眼中?若非这两人手握兵权。说不得连余黎燕他们也不会承认。

这就是问题所在……

余黎燕要想有所作为,必然受到重重限制。

莫非这一次,她被那些大辽贵胄,束缚住了手脚?

玉尹越想,就越是担心。

反倒是陈规看得开,淡定笑道:“郎君也不必担心……燕山之战,已不可避免。

不管是官家,亦或者虏贼,都是骑虎难下。

官家在东京,需要一场大胜稳定局势;而虏贼同样,也需要一场大胜,来维护他们的统治。说起来,这一战宜早不宜晚,打得越早,对我们越有好处。毕竟,虏贼新败,损失惨重。如果等他们恢复过来元气再打这一仗,结果未必如你所愿。

将来虏贼元气恢复,也不可能坐视燕山府被我们占居。

既然迟早都要一战,便趁此机会,和他们大战一回……似这种局面,也属难得。换个时候,官家恐怕也未必会像此时这般坚决。所以郎君也不必太过介怀,便当作是早来的决战,和虏贼决一胜负。不管西辽如何决定,这一战都必须打下去。

胜,则我大宋二十年内,再无外患;若是败了……”

陈规笑而不语。

可玉尹却清楚,他笑容背后的无奈。

如果输了,不仅是他,包括种师中在内,都少不得会成为替罪羊,到时死路一条。

逼上梁山,真是逼上梁山!

可问题在于,而今这局面,确是他一手造成。

玉尹闭上眼睛,沉吟许久,“既然是难免一战,咱们又该如何行事?”

罗德发现了他和陈规最大的差距,那就是陈规不会用什么阴谋诡计……不是不会,而是不屑。他从来都是光明正大,却在不经意间,解除玉尹心中的忧虑情绪。

罗德虽然也能出谋划策,却更多是揣摩人心,施以阴谋。

陈规沉吟片刻,轻声道:“一俟倒塌岭援兵抵达,虏贼气势,必然会更加张狂……所以,绝不能让他们凝聚起那股气来,单凭守御,难以施为,应当主动出击。”

“你是说……”

“拿下灵丘!”

陈规道:“同时,要让定安虏贼,有所顾虑。”

玉尹马上明白了陈规的意思。

夺取灵丘,可以形成对应州金兵的震慑。

奇袭定安,则可以夺金兵士气……灵丘易取,定安难袭。可不管有多难,都势在必行。

“如此,我这便找晋卿和唐卿商议。”

吴璘在数日前,率义勇抵达松子口。

虽则人数不算太多,不过几百人,确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如今,吴璘就在吴玠身边做事。

玉尹把吴玠和吴璘兄弟找来。把情况说明之后,两兄弟也深以为然。

“灵丘,便交给唐卿来指挥吧。”吴玠向玉尹推荐道:“唐卿加入太子亲军,确寸功未立,难以服众。不如就让他解决灵丘的兀林答阿鲁,想来应该不算是难事。”

吴璘和吴玠虽是兄弟,可看上去。却没有吴玠那种雄壮气概。

一张娃娃脸,让他看上去显得年纪很小。听吴玠说完,吴璘也连忙起身请战:“郎君。还请郎君与我机会。某只需两指挥兵力,三日之内,定夺取灵丘。否则便提头来见。”

这是立下军令状了!

也显示出,吴璘请战心切。

两指挥兵马,便是一千人……

玉尹想了想,欣然应允,旋即将两部兵马,调拨至吴璘麾下,命他即刻动身。

“至于定安……”

吴玠却有些为难。

“若说战力,当属十三郎、小乙、大郎和狄雷四指挥兵马。

可是定安方面,必然守卫森严。我等兵马只要有异动,便会被定安觉察。无法达到奇袭目的。此次奇袭定安,需猛将随行,更需一支精锐骑军,否则难以奏效。”

精锐骑军?

这便是说,不包括高宠在内的背嵬。

可太子亲军帐下。除了背嵬之外,再无马军配置,更不要说精锐骑军。

高宠等人的背嵬,已经露过脸,更被金军监视。一旦背嵬行动,必然会被金兵察觉。难以达到奇袭效果。一时半会儿,又该从何处找来这么一直精锐骑军,长途奔袭?

哪怕是从燕山府抽调,也来不及啊!

玉尹等人,顿时陷入沉思之中。

就在大家感到为难的时候,忽听帐外有人道:“启禀郎君,营外有京东东路兴仁府巡检司巡检庞真,奉小种相公之命,前来听候差遣。”

京东东路?

兴仁府,属京东东路兵马元帅府治下。

可问题是,玉尹从未听人说过,那兴仁府有什么巡检司。

他看了吴玠一眼,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人:庞真……那不是庞万春投奔以后所用名号?

玉尹连忙起身,“晋卿,元则,大郎,且随我前去迎接。”

“郎君,这兴仁府巡检司,又是什么来路?”

玉尹笑道:“自家虽不知道什么兴仁府巡检司,但却知道,这庞真何人。

方才不是还在发愁该派那支兵马吗?现在,马军来了……庞真既然过来,想必他麾下黑旗箭队,也一定随行。呵呵,三位或许不知道,以野战战力而言,黑旗箭队胜我背嵬十倍。”

吴玠听罢,大惊失色。

太子亲军背嵬的战斗力,他可是非常清楚。

那都是能以一当十的好汉,骑术精湛,武艺高强。

太子亲军背嵬,是玉尹一手打造,不但武器精良,其主将更是悍勇无敌。不管是高宠何元庆也好,还是杨再兴狄雷也罢,随便那个拉出来,在燕山府都少有对手。

可现在……

那劳什子黑旗箭队又是什么?

若真有如此战力,为何从未听说过?

三个人晕晕乎乎跟在玉尹身后,一起走出辕门。

却见辕门外,一支骑军肃立而列。为首一员大将,在四旬上下,生的仪表不凡。

玉尹行出辕门,那员大将也连忙下马,快步上前。

“末将庞真,参见郎君。”

玉尹脸上的笑意更浓,一把扶住了庞真,“庞大哥,别来无恙。”

当初,宗泽出任京东东路兵马元帅,身边无可用之人。玉尹便把庞真和牛皋借给了宗泽,却不想一晃就是一年。看庞真的模样,确是精神,应该过得不差……想想也是,宗泽在京东东路人地生疏,幸亏有庞真和牛皋辅佐,才算是迅速站稳脚跟。

抓刘豫,收兵权!

当宗泽把持住了京东东路兵权之后,怎可能亏待庞真?

想来庞真之前官职太小,所以无法快速升迁,宗泽才设下那么一个兴仁府巡检司,并委任庞真为巡检,也是为日后升迁打好基础。庞真如此,想来牛皋也是如此。

玉尹的目光,越过庞真向他身后的骑军看去。

这一看,却让玉尹顿时呆愣住了……

第414章 漠北变局(十)

黑旗箭队,规模不大。

也就是八百人左右的规模,却清一色一人三骑。

宋朝缺马,许多地方的马军,甚至连战马都没有。一人三骑,也只是存于幻想之中。

可是,黑旗箭队却实实在在的一人三骑,没有半点虚假。

当然了,黑旗箭队的坐骑,并非大家所熟知的战马,全部都是巴州马。这种巴州马,后世又名滇马。马身矮小,却耐力极强,最适于长途奔袭。其性质,和后来的蒙古马非常相近。只是在这个时候,滇马和蒙古马的好处,并不为人广知。

玉尹看到黑旗箭队所配备的马匹,顿时笑了。

“宗帅倒做的好买卖。”

庞万春笑道:“一开始还不觉这巴州马的好处,可年中高托山造反,末将奉命追剿。就是靠这些巴州马,奔袭八百里,将高托山所部一网打尽,可当算得首功。

这巴州马耐力奇强,速度虽不快,但却适合长途奔袭。

此次我和牛伯远比试速度,足足比他早了两天抵达析津……嘿嘿,为我赢了脸面。”

牛伯远,便是牛皋。

玉尹诧异道:“伯远也来了?那宗帅岂不是无人可用?”

“怎会无人可用。”庞万春道:“三月前,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前来帅府效力,出任兵马都监一职。而且近一年来,宗帅也招揽了不少人才,如今可谓是人才济济。

末将觉着,留在济南府也无甚作为,所以便向宗帅恳请,前来燕山助战。”

玉尹知道,庞万春最大的心愿,便是建功异域,光宗耀祖。

而今中原已经基本平静,庞万春就算留在京东东路,也只能是打打山贼。混个资历。虽说平平安安,而且也能迅速升迁。可对他而言,显然无法能够心满意足。

“刚才说,伯远也来了?”

玉尹疑惑问道:“为何伯远未曾前来?”

“伯远本想要来的,可惜……”庞万春停顿了一下,又接着道:“石门关岳都监在儒州一战,伤亡颇重。故而向小种相公请求援兵,伯远便被跑去石门关助战。

出发之前。他还让我代他向郎君请罪,言此次大战结束,定会亲自与郎君拜见。”

玉尹闻听,愣住了!

儒州的战况,他自然有所了解,知道岳飞在儒州打得也颇为惨烈。

只是没有想到,这历史的惯性……

到头来,牛皋还是到了岳飞的帐下。当然了,此时的牛皋。身份未必低于岳飞。可玉尹不得不承认,岳飞此人,自有一种人格魅力。能让人心甘情愿的效命。

天注定吧!

若牛皋不随岳飞,恐怕也成不得牛皋。

想到这里,玉尹倒释然了,微微一笑道:“岳鹏举儒州一战,打得确实漂亮。伯远立功心切,前去石门关助战也算不得大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小种相公差遣,也由不得伯远做主。回头派人与他说一声,不必太往心里去。让他在石门关好生协助岳鹏举。说不得自有一番造化。”

庞万春愕然看着玉尹。

他听得出来,玉尹对那个石门关守将,似乎是非常看重。

不等他反应过来,玉尹却抢先开口,“庞大哥来的正好。我刚才还在发愁无人可用,不想庞大哥却来了。你那黑旗箭队,先不要在营中驻扎。一会儿让衙内带你先去安置,今晚咱们便要出发……却不知庞大哥是否疲乏,可要休息一下呢?”

庞万春心里一动。顿时笑了!

“若真个休息,只怕郎君不依。

郎君不必担心我黑旗箭队,随时可以出发……不过,最好先让他们吃点东西,休息两三个时辰。从紫荆岭口赶过来,孩儿们可是一整天水米未进,没有合眼。”

若庞万春说可以,那便是可以。

玉尹没有犹豫,立刻把高尧卿找来,让他带着黑旗箭队,在营外一处偏僻所在安顿下来。

他命人送来吃食,让庞万春一边吃东西,他一边进行解释。

庞万春吃饭很快,而玉尹说得却很慢。

等庞万春吃完,玉尹才把而今松子口所面临的局势说完。

“据探马打探,而今定安已屯驻虏贼五万余人……再过几日,倒塌岭方面还有三万兵马前来支援,到时候松子口所面临的压力,必然巨大。这两日,局势倒也平静,和虏贼更无交锋。可一旦开战,必然是一场大战……我前些日子,才向小种相公请了援兵来。庞大哥你只是先锋人马,过两日还会有更多兵马抵达。

如此干等着虏贼打上门来,并非上策。

我听人说,虏贼的粮草而今都囤积在定安以北三十里处的葫芦口。所以我和元则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轻骑出击,偷袭葫芦口。一旦葫芦口粮草被毁,虏贼军心必然动摇。哪怕大同方面会继续输送粮草,也难以解决虏贼八万余虏贼温饱。

这样,战事必然不会拖延太久,与我大宋而言,也是一桩好事。”

燕山府兵马而今不过数万,虽然黄潜善等人已调拨人马前来支援,也需要时日集结。

玉尹心知,这场战事拖的越久,开封方面就越是慌张。

赵桓骨子里就不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如果这场战事越来越大,赵桓必然改变主意。

所以,速战速决!

虽然奇袭葫芦口有些危险,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