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叫得出名号的山寨,差不多来了大半。当然还有一些人,由于路途遥远所以没有前来。可即便是这样,也有十几个寨子的首领,足以显示出马扩在河北绿林道的地位。

“赤天王还没有到?”

马扩接到消息,心中有些不快。

他和五马寨首领段天涯便住在一处,有些不满道:“各路人马,也就是他赤忠距离平山最近,何以各路好汉都已经抵达,他赤忠却没有出现?未免有些太过张狂。”

段天涯也颇感无奈,轻声道:“马首领莫生气,想必是赤天王有事耽搁,所以才来得晚了。

反正说好了是明日会盟,赤忠肯定会出现。

马首领最好还是想一想,该如何劝说赤天王答应……你也知道,若他封龙山态度不明,我五马寨便要响应,也会非常麻烦。我听说,虏贼已经抵达相州,准备休整。

估计最迟下月初,他们一定会抵达赞皇。

若不赶快那个主意,兄弟这边,也不好做啊……”

马扩闻听,连忙宽慰。

和段天涯交谈了几句之后,马扩便告辞离开。

他还要和其他各路首领做一些交流,于是便叫上陈东,准备一一游说。

“少阳,原本以为大家都是热血男儿,定然会欣然响应。

哪知道却发生了这等状况……若此次行动不得成功,我马和尚有何面目去见玉郎君?”

两人走出院门,往一处客栈走去。

不想没走出多远,从路旁一条小巷中,呼啦啦出现一群人。

为首的是一个黑衣男子,不等马扩做出反应,闪身就到了跟前。

“马和尚,我家主人有请。”

一支锋利的匕首,便抵在了马扩的腰上。那黑衣人一只手搭在马和尚的肩膀上,一脸的笑容。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多年不久的好友重逢。他在马扩的耳边轻声道:“马首领不用担心,我家主人没有恶意……只是这种情况下,不好出面。”

第400章 会盟木刀沟(三)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更不要说刀子已经架在脖子上,就算马扩再不情愿,也只能捏着鼻子,点头答应。

倒是一旁陈东露出古怪之色。

因为他认出,阻拦他的这十几个人里,有两张熟悉的面孔。

若没有记错的话,那两个人应该是李宝的人!陈东在开封生活多年,虽算不得土生土长的开封人,可是对李宝的几个徒弟,确可以辨认清楚。既然是李宝的人,那想必和小乙有关。陈东很清楚,李宝和玉尹之间,早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了。

“大当家不必担心……”

陈东微微一笑,轻声道:“若我猜得不错,恐怕是我家郎君到了。”

{〃文〃}“玉小乙?”

{〃人〃}马扩眉头一蹙,顿时露出不快之色。

{〃书〃}“玉郎君这又是什么意思?”

{〃屋〃}也难怪他会如此,换任何一个人遇到这种事,怕都不会特别高兴。马扩是在为玉尹做事,虽说这里面也有一部分马扩自己的意愿,但说到底,却是为玉尹办事。

这好端端突然出来一帮子人挟持,还是玉尹的手下。

马扩心里,自然不太舒服。

陈东低声道:“大当家也不必放在心上,郎君这个时候,也不好抛头露面,所以才会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当家联络。至于是不是有其他原因,却说不太好。想来见到郎君后,自然可见分晓。到时候郎君一定会给大当家一个交代,还请大当家见谅。”

马扩和陈东毕竟是有些交情,而且这些时日来,陈东也的确是给予他不少的帮助。

见陈东这么说话,马扩就算不满,也不好再表露出来。

于是冷冷哼了一声,便不再言语,随着那些个黑衣人一路而去。

从平山镇行出,大约两三里地,有一处田庄。

马扩既然选择了平山镇做会盟地。自然对这周遭的情况也做过了解。他打听过,这处田庄据说是获鹿某朝奉郎名下的产业。一般来说,似这种富户多是当地豪强,便是马扩这等强人,也不敢轻举妄动……田庄外,有黑衣人在周围巡逻守卫。

见一行人抵达,便有人上前道:“张大哥,可还顺利?”

那为首的黑衣人笑道:“自然顺利。马大官人也很合作,没遇到什么麻烦。

郎君在何处?”

“在后宅花园中抚琴。”

黑衣人点点头,转身与马扩道:“方才多有得罪,还请大官人恕罪……请大官人和陈主簿只管进去,自会有人引领二位。郎君便在花园中抚琴,怕已等候多时。”

陈东与那黑衣人拱了拱手,和马扩迈步走进大门。

这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宅子,穿过中堂,直奔后园……还没走进花园。便听到一阵悠扬琴声。

陈东愣了一下,突然笑道:“莫非小乙又有新作?”

领路的人,正是高世光。

便回头笑道:“却不太清楚。不过郎君近来时常操琴,使得也是同样曲子。”

那琴声幽幽,带着一股子中正平和之气,令人心情顿感舒畅。

马扩原本还存着几分怨气,可不知为什么,听了这曲子之后,顿时怨气烟消云散。

“少阳,这是甚曲子?”

陈东摇摇头,“不甚清楚。想来是小乙新作。”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花园,却见玉尹坐在一处凉亭里,正操琴奏曲。

石案上摆放着一个香炉,燃着香,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一个青年女子。正在一旁焚香。

看她穿戴,却非婢女打扮,更像是客人。

陈东不认得这女子,但是却可以看出,这女子颇有诡异之处。

两人走进凉亭。琴声戛然而止。

玉尹站起身,朝着马扩二人唱了个喏,“今日用这般方式邀马通判来,实不得已而为之,还请通判恕罪则个。”

马扩此前,曾出任燕山府通判。

见玉尹向他赔罪,心里就算有再多的怨气,也都发作不得。

只好苦笑一声,“郎君邀我,大可派人通禀,何必用这等方式,着实吓得自己不轻。”

这话出口,便代表着不会再去计较。

玉尹请两人落座,却见那分享少妇却恍若未觉般坐在一旁,没有退下去的意思。

凉亭外,则站着高世光和先前那个请马扩前来的黑衣人。

听门口护卫所言,黑衣人似乎姓张。

马扩觉着,这‘张大哥’应该不是官场上的人。从他先前的手段来看,更像是江湖中人。

“玉郎君唤我前来,究竟有什么吩咐?”

“赤忠,已受了朝廷招安。”

“啊?”

玉尹摆手,高世光捧着一个匣子上来,摆在马扩面前。

匣子里,放着招安的文书,还有一个小小的官印。

马扩也算是从朝廷出来的人,怎看不出这官印的真假?

打开招安文书,却是相州知府杜充所发。内容是说,赤忠归降朝廷,受承信郎之职,拜牟山兵马使。

“怎么会这样?”

马扩脸色一变,沉声问道。

玉尹叹口气,“具体情况,我不是太清楚,但据我所知,是杜充得了耿南仲之命,要保护虏贼平安北归。所以杜充便收买了赤忠,更许了赤忠官位。而且,据我所知,赤忠的家眷已经离开封龙山,前往安阳定居……杜充更要求赤忠,若马通判你们动手,封龙山兵马则趁机袭击五马寨,把河北绿林道的力量彻底摧毁。”

马扩倒吸一口凉气!

若真个如此,赤忠此次很可能会在会盟时低头。

待五马寨和西山和尚洞合兵一处时,他们在后方偷袭,到时候只怕要损失惨重。

一时间,马扩脸色,阴晴不定。

玉尹见他这般样子,也不急于开口。

“郎君,有何高见?”

“我只想知道,马通判可曾改变主意?”

“这个,当然不会!”马扩道:“虏贼凶残。我心甚明。

其野心昭昭,已显露无疑。若这两万虏贼返回女真,将来势必会对我大宋造成威胁。”

玉尹点点头,“既然马通判主意不改,那我便放心了。”

“可是,赤忠……”

玉尹咳嗽一声,“林子,把那礼物拿来。”

凉亭外。张林韬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功夫,就见他带着几个壮汉,抬着一个箱子走进凉亭。

玉尹道:“若非不得已,自家也不想用这般手段。

只是不这样做,只怕会惹来更大麻烦……但赞皇已不适合作为伏击之地。想必杜充已经弄清楚了你们的行踪,若再出手,只怕会被官军伏击。我以为,最好的办法。是换一个去处。我知道你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最好还是……改变计划。”

马扩露出疑惑之色,起身走到箱子旁边。打开箱盖。

脸色突然间变得极为难看,马扩猛然抬起头,看着玉尹半晌说不出话来。

那箱子里,垫着厚厚一层石灰。

而在石灰上,则摆放着十几个血迹斑斑的人头。

马扩一眼认出,其中一个人头,便是封龙山九龙寨大当家赤忠的首级。

“郎君,这是什么意思?”

“昨日我在获鹿,遇到了赤忠等人。

出于好心。我本想和他谈谈,哪知道一言不和,却翻了脸。

呵呵,幸亏李娘子在,差一点就让他们得了手……我已联络平定军都统制王彦。也下令我太子亲军开拔,最迟明天傍晚,便要对封龙山动手,把九龙寨彻底推平。”

玉尹说的轻描淡写,却让马扩心惊肉跳。

李娘子?

他朝那坐在一旁焚香的少妇看了一眼。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脱口而出道:“敢问姑娘,便是母夜叉李小翠?”

那少妇一怔,抬起头来。

脸上带着和煦笑容,轻声道:“怎地大官人也知妾身诨号?”

马扩不由得苦笑起来,“李娘子之名,自家怎能不知?

当年李娘子和张大郎在解县,不费一兵一卒把中条山九狼寨二百七十号悍匪一举斩杀,名扬河东,自家也是佩服至极。只是没想到,李娘子竟然投奔了玉郎君……”

说完,他目光一转,便落在凉亭外那位‘张大哥’身上。

“想来这位,便是张太保了!”

张林韬在凉亭外微微一笑,没有开口。

怪不得赤忠音讯全无,原来被玉尹神不知鬼不觉的干掉。

马扩心里不由得忐忑起来,他可是知道,眼前这看上去娇小秀气的女子,确是个实实在在的母夜叉。她的用毒手段,神鬼莫测;而她的暗器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可能把赤忠等人干掉,而且是悄无声息。

马扩很清楚,这赤忠也算是个狠角色,武艺高强,生性多疑。

他麾下十八罗汉,在河北路也赫赫有名。没想到遇到玉尹,却死得是如此痛快……

马扩这时候,也不敢再摆弄架子。

犹豫了一下之后,轻声道:“敢问郎君,有何高见?”

“花塔子铺。”

“啊?”

“赞皇已不宜动手,封龙山更非好地方。

这一路北去,唯有花塔子铺最为妥当……我需要马通判帮助,不过此事,最好不要告诉任何人。让五马寨、五岳寨沿途袭扰,拖住虏贼速度,而后你我联手,在花塔子铺,将虏贼一网打尽。还是那句话,杀一虏贼,得十贯钱……我可以再加十万贯暗花,作为各路好汉袭扰虏贼的代价。不知马通判,意下如何呢?”

马扩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如此一来,便等于是要和官军联手。

他听得明白玉尹的意思,可是要和官军联手,只怕这各路好汉,未必答应。

自古以来,官是官,匪是匪。

若是和官军联手,只怕要坏了规矩。

可现在,封龙山完蛋了,而耿南仲杜充等人。又铁了心要保女真人北上。单凭那绿林道上的好汉,恐怕也拦不住这两万虏贼。若是官军可以出手,确是极好选择。

玉尹道:“我知道马通判是害怕坏了规矩。

但马通判要明白,你是朝廷命官,不是单纯盗匪。此前你之所以在和尚洞立竿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正是机会,何不重归朝廷,做一番大事?我知道马通判不愿意返回东京。那也不难。广信军地处边塞,我与广信军那边也有些交情。

只要马通判点头,大可以到广信军做一个行军司马,未必就逊色于之前那燕山通判。”

马扩的想法很怪异,宁愿为匪,也不想回归朝廷。

而历史上,他也的确是这么选择。

靖康元年,西山和尚洞被女真人所破,马扩被女真人俘虏。但随后他逃出生天。又跑去五马寨,和周良联手抗金,拉起了十几万人马。当时他曾数次向朝廷请命。恳请那时候的宋高宗赵构出兵收复河北。可是朝廷对他,却不闻不问,以至于最后五马寨抗金义军被女真人所败……马扩随后在河北各地组织义军,也都一一失败。

最后,心灰意冷之下,返回江南,郁郁而终。

玉尹不太清楚马扩的历史,但是从他而今的作为来看,他并不想返回朝堂。

马扩犹豫许久。轻声道:“我可以听从郎君吩咐,但有一点,我和尚洞是和尚洞,与朝廷无关。便是配合郎君,也是为劫杀虏贼……此事结束后。我也不愿返回朝堂。”

“可以!”

玉尹毫不犹豫应下。

“不过有一件事,马通判要明白。

不管你这次能否劫杀虏贼成功,西山和尚洞都不可避免的会变成朝廷的眼中钉。”

马扩露出黯然之色,半晌后道:“自家明白。”

他深吸一口气,轻声道:“可自家曾发誓。要诛尽虏贼。

便是官家看不惯我,也不会改变主意。”

这厮,可真是一个坳相公!

玉尹不由得笑了,摇摇头道:“马通判的心意,我明白。

不过要杀虏贼,和尚洞却不是一个最佳选择。虽说西山与边塞相距不远,却毕竟是我大宋治下。你留在西山,迟早会被朝廷所不容。到时候,你又要如何选择?”

“这个……”

马扩犹豫了一下,轻声道:“还请郎君教我!”

玉尹道:“我有两个去处,可供马通判选择。

其一,花塔子铺劫杀虏贼之后,马通判可率和尚洞的好汉,北上狼山,在五回岭一带落草。

五回岭,地处南京和西京之交,进可北去袭扰虏贼,退可得广信军支援。

且五回岭地势复杂,山峦相连……虏贼便是想要围剿,也不太容易,是一个好去处。

若马通判以为五回岭不好,可以西进朔州,在六薯岭一带落草。

不瞒马通判,小乙与漠北部落有些交情,与太原总管王禀,也有联络。到时候马通判可以率众好汉北进大同,南下宁化军,同样是一处进可攻,退可以守的去处。

此两地马通判可任选其一,小乙等竭力为马通判居中调停。”

马扩露出惊讶之色,半晌后苦笑摇头道:“玉郎君果然好修行,居然为自家选了这两处地方。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自家也不好马上决定。

这样吧,待花塔子铺劫杀虏贼之后,定会与郎君一个准确答复……不知郎君以为如何?”

似这种事情,肯定要反复思量。

玉尹也知道马扩不可能马上做出决定,所以也不着急。

此行的主要目的,便是把马扩纳入他的掌控之中。从目前来看,进行的还算顺利。

“既然如此,便恭候马通判佳音。”

玉尹起身笑道:“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该做的,也都已经做了!

自家便不留马通判在此,想来马通判那边,也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今夜便离开平山镇,少阳便随我走吧,我还有重要事情,与你商议。便让张太保和李娘子留下,协助马通判行事。待这边事情告以结束,还请马通判尽快与我在花塔子铺汇合。”

马扩连忙起身,拱手应下。

在不知不觉之中,他已把自己放到了从属的位子。

虽说有些不舍陈东离去,但是有张林韬和李小翠夫妇相助,马扩的信心,也增强不少。

※※※

靖康元年,九月二十五日。

平定军都统制王彦率部与太子亲军副统制吴玠合兵一处,共五千兵马,强攻封龙山。

九龙寨有兵马逾万,确是措手不及。

此前杜充已秘密将九龙寨招安,所以九龙寨的盗匪,根本就没有想到,官军会突然发难。加之赤忠等一干寨中首脑都不在,所以群龙无首,根本无法抵挡官军进击。

只两个时辰,九龙寨便化为废墟。

官军在九龙寨诛杀盗匪千余人,更俘虏数千人,余者仓皇逃走,不敢在逗留河北路。

天晓得,官军接下来,还有什么动作?

消息传入相州,相州知府也是勃然大怒。

杜充向河北兵马元帅府状告太子亲军,言封龙山已被他招安,为何突然发难?

河北兵马副元帅张所,对此也无可奈何。

“杜府尊莫怒,那九龙寨已接收招安,根本无人知晓。

太子亲军这次行动,已呈报河间府黄副帅……其目的倒也不是为难府尊,而是出于练兵之目的。”

杜充,哑口无言。

他有心发难,奈何太子亲军为东宫所属,非他可以刁难。

玉尹更不是他的属下,杜充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过这样一来,也是一桩好事。

五马寨强人旋即退入赞皇山,不敢再轻举妄动。

这女真人北归之路,也因此被扫除了许多障碍。杜充在与兀林答撒鲁姆和完颜蒲鲁虎商议过后,决议提前出发,加快北归速度。

天,已越来越冷!

九月二十七,北方初雪到来,将大地染白!

第401章 你是谁?

轰!

一辆载满粮草的马车,在行驶中突然翻到。

驾车的驭手,被压在车下,一条腿被砸断,凄厉惨叫不停。

完颜蒲鲁虎脸色阴鸷,看着前方乱成一团的队伍,心中的火气越来越大……一旁,完颜赛里和兀林答撒鲁姆也是沉着脸,相视一眼后,露出浓浓的忧虑之色。

今年的冬季来的较早,北方更提前迎来了初雪。

大雪过后,道路变得格外难行。许多地方被大雪覆盖,根本看不清楚道路的状况。

这是第几次出现这样的状况?

十天当中,损失惨重!

至少有十数辆马车遭遇这样的情况,令人头疼不已。

“郎君这样子强行军,只怕不是明智选择。”

兀林答撒鲁姆忍不住对完颜赛里道:“盖天大王最好还是能劝说一下郎君。

这明显是南人沿途挖的陷坑,才造成这许多事故。原以为那些强人能受些教训,不成想竟使了这样的手段。化整为零,更沿途袭扰,如此下去只怕会损失惨重。”

十天,短短十天。

竟有数百女真士兵,死于北归路上。

自封龙山被官军攻破以后,河北绿林道似乎被吓破了胆子,一下子全都偃旗息鼓。

原以为这一来,归途会变得顺畅。

谁又想到这天公不作美不说,那些个强人更换了手段,沿途不断袭扰。令金兵苦不堪言。

不仅是金兵苦不堪言,便是负责护送金兵的大宋官军,同样苦不堪言。

强人袭扰,不分是何方兵马。

反正只要是和女真人在一起,便不介意一同袭杀。

金兵死了数百人,宋军也有近百人丧命……而完颜蒲鲁虎在大怒之下,连番斥骂大宋使者。也使得那位使者,生出不满情绪。此次负责护送金兵北归的大宋官员,便是新任河北兵马副元帅。兼知枢密院事,兵部尚书耿南仲的儿子,耿延禧。

历史上。耿延禧也是个坚定的投降派,软骨头。

不过开封之战,大宋意外获得胜利,耿延禧虽然赞同议和,但这心气却比历史上要高出许多。

完颜蒲鲁虎数次斥骂,也让耿延禧心生不满。

连带着护送的路上,也有所懈怠,不似最初那般的用心。

耿延禧官拜河北兵马元帅府参议,和玉尹平级。不过在地位上,耿延禧却远远无法和玉尹相提并论。

玉尹是太子赵谌的代表。而且手握太子亲军,可以不听差遣。

耿延禧呢?

虽说是耿南仲的儿子,但却没有玉尹的靠山,更没有玉尹那般实权。

摊上这件事,他本就有些不爽快。被完颜蒲鲁虎这一骂。自然也就没了早先用心。

一骑快马,驮着一名金兵匆匆行过,被完颜赛里拦住。

“这是要去何处?”

“郎君有令,着末将招南人使者前来。”

完颜赛里闻听,不由得眉头一蹙,扭头对兀林答撒鲁姆道:“郎君又要使性子了……这两日那耿延禧已明显有不满之意。这般挥之即去,召之即来,只怕会让他更加不满。

烦劳副帅走一趟,把情况与那耿延禧说明,请他设法相助。

我这就去找郎君劝说,再这样由着性子,只怕最后恼了南人,北归会更加艰难。”

兀林答撒鲁姆想了想,颇以为然。

的确,如果没有宋军沿途保护,只怕根本出不得真定地界。

金兵虽说有两万之多,却是手无寸铁,面对那些强人难免会吃亏。这一路过去,更需要宋军保护。若是宋军撒手不管,恐怕会面临更大危险……如果说,一对一的交锋,或者说两军对垒,金兵未必会害怕。可强人的手段,明显不是正规军的交锋。

数次袭扰,甚至连强人都未见到,便伤亡无数。

强人神出鬼没,加之都是河北地区的地头蛇,便是宋军防范,也会感到非常吃力。

更不要说这些家伙实在是太过无耻。

行走在路上,天晓得会从草丛树林里飞出一排冷箭。不管是否会造成伤害,一轮冷箭过后,扭头就走,遁入山中。宋军追击,没有用处……在那深山老林中,根本找不到强人踪迹;可如果不追击,那强人袭扰会越发猖狂,造成更多死伤。

完颜赛里隐隐有一种感觉,这北归之路,定然会波折甚多。

越是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小心翼翼。

当初完颜宗望之所以认为完颜赛里适合统帅兵马,便是看中了他这份小心。奈何完颜吴乞买有意扶立蒲鲁虎,所以最终那兀林答撒鲁姆,还是听从了完颜吴乞买的吩咐,令蒲鲁虎统帅兵马。现在看来,蒲鲁虎那暴躁的性子,的确不适合。

兀林答撒鲁姆这时候,也有些后悔了!

当初完颜吴乞买下旨是让他‘便宜行事’,虽说兀林答撒鲁姆明白完颜吴乞买的心思,可这决定权还是在他手中。若他当时能够坚持任命完颜赛里,也许情况会好很多。

只是,虎符已交给了完颜蒲鲁虎,兀林答撒鲁姆便是再后悔,也没有用处。

“我这就去找耿延禧说明此事,郎君那边,还要请盖天大王多多费心。”

说完,他带着那女真传令兵,直奔宋军队伍而去。

完颜赛里,也只能无奈苦笑,催马前去找蒲鲁虎劝说……

不管怎样,都不能再让蒲鲁虎由着性子来。斡离不大哥曾说过,要懂得见机行事,当强则强,当弱则弱。而今这局面,自家处于劣势。在离开大宋边界之前。还是要依靠宋军协助。一味的张狂跋扈,到头来很有可能,将宋人彻底激怒。

这些南人,并非懦弱。

开封一战便足以证明,南人之中,也有那血性男儿。

耿延禧这厮虽是个软骨头,也不能一味的欺凌。真惹怒了他。恐怕会令局面变得更坏!

只是,该如何劝说蒲鲁虎呢?

※※※

就在金军与河北路艰难行进的时候,女真使者耶律余睹。在开封也面临着艰难选择。

抵达开封后,耶律余睹便递上国书,要求赵桓彻查萧庆死因。

一开始。大宋一方表现还算配合。

可进入十月,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开封之战,使得钦宗皇帝声望日益高涨。

坐镇开封,抵御虏贼;太子亲征,死战陈桥……这使得赵桓,获得巨大声望,更坐稳了朝堂。只是,赵桓却没有想到,进入十月后,情况却突然出现了一些变数。

坊巷间。出现了一些小报,连篇累牍,刊载了燕山之盟的内容。

燕山之盟的内容,知者并不太多。

除了朝堂上那些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便是很多官员也不太清楚。至于平民百姓。更了解甚少,很多人都以为,之所以释放女真俘虏,是我大宋仁德教化所致。

可谁又能想到……

一份小报,坏了大事。

我大宋开封之战,乃是大捷。

可为什么燕山之盟签订。却好像是大宋落败?

这小报在九月末出现,一开始并没有人主意。可是,谁料想事情变得越来越大,到了最后,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十月,坊巷中再次传出消息,赵桓将太上道君软禁。

大宋以仁孝而治天下,所谓百善孝为先,你堂堂大宋天子,竟然把自己老爹软禁起来,实在是不孝至极。太学率先沸腾起来!自古以来,这些个太学生便是以刚烈而著称。历史上陈东在第二次开封之围前,曾率太学生发动万民伏阙,令钦宗皇帝最终不得不低头,复又启用李纲。

而今,陈东已不在太学,却不代表着太学没有领头人。

十月初十,太学生在雷观张炳等人率领下,在尚书省外集合,而后沿御街北行,在宣德门外游行。

开封府尹秦桧得到消息,连忙派人前去与太学生商议。

北宋时期,读书人地位甚高。

而太学生更是未来国家栋梁,哪怕是开封府,也不敢真个触怒太学生。

可谁又料到,秦桧派去的人差点被太学生打死……最后狼狈而走。太学生继续聚集宣德门外,请求钦宗皇帝释放太上道君,并追究签订燕山之盟的大小官员罪责。

在他们看来,这燕山之盟,丧权辱国。

而签订燕山之盟的官员,更是奸臣,是卖国贼,罪该万死。

礼部尚书梅执礼,更是罪魁祸首。

便是李纲,也被卷入其中,连带着户部尚书唐恪等人,都成了太学生咒骂的对象。

康王赵构是主持签订燕山之盟的人,但由于他是宗室,也不可能卖国,所以没有被冠以卖国贼之名。但即便如此,一个做事不利,昏庸不明,软弱不堪重用的名声,也让赵构的声望降到冰点。太学生没有冲击康王府,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待赵桓反应过来时,事情已经闹大。

数万开封百姓与宣德门外伏阙谏言,支持太学生所作所为。

赵桓派内侍冯益劝说百姓,却因为冯益态度嚣张跋扈,被太学生群殴致死,更令群情激奋。

赵桓被吓到了!

一时间也慌了神……

匆忙间,他想要下令殿前司王宗濋驱赶百姓,幸好被皇后朱琏劝住。

眼见情况愈演愈烈,赵桓也不敢掉以轻心。

在姚平仲和张伯奋的保护下,赵桓登上宣德门,告知众人,所谓软禁太上道君一事,纯熟子虚乌有。太上道君奔波劳累,故而在龙德宫静养。为了使百姓相信,赵桓最后还让太子赵谌前往龙德宫,清楚太上道君赵佶也登上宣德门,表示清白。

这也是赵佶自还都以来,首次出现在百姓面前,而赵桓对赵佶的软禁,也因此不得不取消。

赵佶对赵桓,芥蒂甚深。

不过却也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而今这状况之下,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平定局势。

所以赵佶和赵桓表现的非常亲热,更手挽赵桓手臂,以示父子情深。

旋即,赵桓下旨,贬康王赵构为齐国公,更拘拿梅执礼等人,下诏要进行追查……

此次太学生之乱,史称宣德伏阙。

赵桓在开封之战辛辛苦苦建立的威望,因燕山之盟而被削减甚巨。

赵佶更趁势而起,复又出现于朝堂之上,令大宋朝堂的格局,也变得极为复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