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行-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平仲出身将门,祖籍五原。
其祖父姚兕,以勇武著称,官拜通州团练使。
姚平仲的大伯姚雄,也是一员猛将,后以检校司空,奉宁军节度使致仕,死后追赠开封仪同三司,谥武宪,麾下门生众多。姚平仲的父亲姚古,而今官拜河东制置使,也是一个掌控实权的朝廷大员。可以说,在而今大宋朝堂上,以武起家有两大世家望族。一个是种师道的种家,另一个便是姚平仲的姚家。据朱绚透露出来的消息,随着官家赵桓对种师道的猜忌,有意调姚古入朝,兼知枢密院事。
姚平仲欠了玉尹的人情,种师道同样对玉尹心怀愧疚。
背后两大望族的支持,使得玉尹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做起事来束手束脚。至少,他而今想要重开太子亲军,组建班底,自会有大批人前来投奔,便如张玘这般。
若玉尹还是以前的玉尹,哪怕是立下再多战功,也未必能入得张玘或者狄克敌的眼。
可是现在,确不一样了。
玉尹背后已隐隐出现一股巨大的力量。
而这股力量以太子赵谌为中心,正在不断壮大。
赵谌经大宋时代周刊的宣传。声望越来越高。许多中立大员,都在不经意间向他靠拢。
他实力越大,玉尹的地位就越稳固。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这已经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赵谌手握大宋时代周刊,便等同于控制了大宋喉舌。如此局面,便是当初玉尹把大宋时代周刊赠与赵谌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总之,这是一桩好事。
玉尹声望越高,影响力越大,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靠拢过来。
特别是那些在民间不得志的俊才,更会前来投奔。狄克敌让狄雷投奔玉尹。便足以说明这件事情。
狄雷?
玉尹没什么印象。
只是前世听《说岳》的时候,知道朱仙镇四猛八大锤中,有这么一个人物。
他也听高宠说了,这个狄雷使的是一对镔铁锏,便不会是说岳中的狄雷。不过说起武艺,高宠也颇为赞赏。能够击败王燕哥,便说明这狄雷就算比不得高宠杨再兴,也不会相差太远。
“如此。便过两日让他前来。”
玉尹心知。若重开太子亲军,绝不可能似先前那么简单。
当初太子亲军的组建,不免有些儿戏,基本上便是以朝阳门之战后幸存的班底为主,辅以临时加入的秦凤军组成。便是太子亲军这个名号,也是一时兴起。随口说出,算不得正规。可是现在。太子亲军已经打出名气。据说,皇后朱琏命宫中绣女连夜赶制出一面大纛。准备在太子亲军重启之日赠与太子亲军。哪怕这只是朱琏的个人行为,但其背后隐藏的内容却多!至少,这表明了官家对太子亲军的认可。
“这两日,诸率府可算是热闹。”
“哦?”
朱梦说笑道:“朝中不少人都派人来打听,询问太子亲军的重组日期。
衙内还与我抱怨,这几日请他吃酒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加入太子亲军,弄的他不胜烦恼。不过依我看,这夯货却是乐在其中,颇为快活。”
玉尹先一怔,旋即便听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想来是一些官宦子弟,也想加入太子亲军吧……
不过,以高尧卿那小狐狸的聪明,必不会轻易吐口。
想想也是,高俅在开封之围解除之后,便辞去殿前都太尉之职,高尧卿做事也就变得更加小心。该如何对付那些个官宦子弟,想来高尧卿自己心里,有一笔帐。
玉尹倒不需要去为此担心,便笑了一声道:“此时,便交给衙内来操持。
三郎需尽快将名册准备妥当,待我身子骨稍有康复,便呈报太子,以期早日完成太子亲军组建。
伯玉有统军之才,便屈就诸率府副率之职,与三郎操持重组太子亲军事宜。
而今晋卿伤势未好,我也卧病在床。重组亲军之事,便拜托伯玉费心,多多辛苦。”
张玘闻听,顿时大喜。
上前躬身唱喏:“请员外放心,末将必不负员外所托。”
※※※
太子亲军的组建,在悄然中拉开序幕。
玉尹并没有为此事费太多心思,一切自有朱梦说等人负责。所需兵员,也不必太费周折。高尧卿从殿前司抽调钧容直三百人,再加上张玘手下八百人,以及狄马营三百子弟兵,便已超过千人。姚平仲那边也非常痛快,从侍卫亲军马军司中抽调出八百精锐骑军,赠给了玉尹。同时,种师道则命人从天驷监又调出了五百匹好马,送给玉尹作为礼物。有这两位军中大佬做表率,朱梦说等人挑选军卒也就没了阻碍,并且迅速组建起一支三千人的兵马,并在张玘带领下,开始操练。
对玉尹而言,一切都显得非常顺利……
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不知不觉,已近二月末。
玉尹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柳青和黎大隐的西行商队自西州返回。带回了大量财富。
观音巷玉府,正在扩建。
随着玉尹的地位提升,原先的府邸便显得有些狭小。
好在之前玉尹以低价买来了观音巷七成土地。也使得他有足够空间进行扩建。
二月底,玉尹在众人的劝说下,同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观音巷随即破土动工。
原来那些民房。被尽数拆掉,重新规划设计。
为此,燕奴还专门请来了高人勘探风水,进行设计。整个工程结束,大约要三个月时间。反正开封而今有不少小工都闲着。工钱也不算太高,整个工程下来,也不过七千贯花费,对玉尹而言,也就算不得什么。只是由于观音巷动工,玉尹只得暂时从观音巷搬出来。在西水门附近寻了一座空闲的宅院,作为寄身之所。
柳青等人返回开封后,很快便找上门来。
“员外。这回要大发了。大发了!”
柳青显得非常激动,一进门便兴奋的叫嚷道。
玉尹笑呵呵道:“大官人怎地恁失态?又如何大发了?”
柳青这才算冷静下来,赧然一笑,和黎大隐坐下,与玉尹详细解说起此次西行收获。
西州而今,确是物资匮乏。
柳青等人送去的粮草物资。便如同雪中送炭一般,令耶律余里衍高兴万分。
她甚至亲自召见了柳青等人。并大加称赞。余黎燕告诉柳青和黎大隐,她会保证两人在西州的商路畅通。还希望能够加大贸易力度。
大批的粮草物资,换来丰厚回报。
同时,余黎燕还写了一封信,让柳青带给玉尹。
在信中,余黎燕告诉玉尹,她同意玉尹之前的兵器换甲胄的计划。并表示愿意和西夏协调,协助贸易。信的内容很简单,可是玉尹却能够看出,隐藏在其中的浓浓思念。
余黎燕暗示玉尹,希望他能够在闲暇时前往西州做客。
玉尹看罢了书信,没有说什么,只收好了,放在怀中。
“两位大官人,此次西行,收益几何?”
“小底在途中曾粗略计算,若不算上那些要往东南销售的货物,此次出行的收益,大约在四十万贯左右。待老黎手里的货物全部出手,应该在七十万贯上下吧。”
玉尹闻听,吓了一跳。
七十万贯?
这短短几个月,便七十万贯的收益?
玉尹在其中投入了十万贯,也就是说,刨除本金,他将获得近二十万贯的收益。
如此巨大的收益,让玉尹咋舌不止。
怪不得柳青明知道西行风险甚大,仍对此念念不忘。
黎大隐道:“小底明日便动身回转杭州,着手处理手中货物。
却不知,员外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这次西行甚是成功,下次应在何时进行?”
“柳大官人,以为如何?”
柳青道:“这次多亏员外运筹帷幄,可谓是一路顺畅。
小底想着当趁热打铁,加大力度。却不知……”
如今的玉尹,已不是柳青和黎大隐可以摆弄的小人物。
更重要的是,他二人从此次西行中,看出了玉尹在西州巨大的能量。
玉尹沉声道:“加大力度,自是应当,我倒是没有意见。
下次再进行交易时,我还是出资十万贯。此次收益的二十万贯,便尽快送来,我这边有大用处。除此之外,我与老种相公商定,洛阳种家也会在日后参与进来。还有国丈那边,对此也颇有兴趣,我估计他两家能出资三十万贯左右,你们可以酌情安排。
另外,而今我与五原姚家也有些交情。
漠北商路不可以忽视,我正考虑着,如何才能开启漠北商路……柳大官人曾去过漠北,想来对那里也不陌生。不妨定一个章程出来,我也好尽快做出决定。此次交易甚是成功,但接下来的交易,会越来越大,你二人当早作准备……我希望商队下次动身,能够在立夏之前。这样的话,入冬前可以返回,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柳青和黎大隐听罢,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看着玉尹,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第374章 陈桥大捷风云起(五)
玉尹的心,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昏迷中那一幕幕景象,着实为他带来了莫名震撼。
那,也许是上天冥冥中指引,还原了历史上的靖康之耻。燕奴出家为尼,却为守护观音巷,力战而亡;赵谌被汉奸叛徒出卖,沦为阶下囚,流亡北国,音讯全无。
丰乐楼,化为熊熊烈焰。
繁华的开封城,在那场灾难中,变成了废墟……
玉尹知道,若他想要改变历史,而今所作还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更大的权势,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出更大的改变,甚至是彻底扭转大宋局势。
钱,钱,钱!
大宋不缺钱,但和玉尹无关。
他要把太子亲军打造成一支铁军,便需要更多的钱两来支撑。
为此,他必须要团结更多人,逐步在朝堂上凝聚成一股力量,获得最终的发言权。
当然这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柳青也好,黎大隐也罢,在听完了玉尹的计划之后,先是震惊,而后却一阵狂喜。
漠北,对柳青和黎大隐来说,同样充满了诱惑。
之前柳青曾走过一回,收益颇多。但此后玉尹便关闭了漠北商路,即便柳青私下里试图与任老公联络,也没有得到回应。柳青知道,能够动用任老公的人,怕只有玉尹。心底下曾一直为此可惜,而今玉尹主动提起,柳青这心里如何能不激动?
“可是。大宗货物通过河东,怕不太容易。”
黎大隐倒是很冷静,沉声道:“小底听说,河东治下颇为混乱,盗匪横行,且彼此勾结,难以应对。再说了。想要打通漠北商路,还需要打通各个环节,这其中……”
“五原姚氏。以为如何?”
“啊?”
玉尹微微一笑,“姚平仲欠了我一个人情,他老爹便是河东制置使。官面上的东西,我自会打理。再说了,这件事对大家都有好处,姚古想来也不会太过拒绝。
至于河东盗匪,也不必担心。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河东河北绿林道上颇有名望,可以请他出面,想来也不太困难。”
黎大隐和柳青相视一眼,不由得暗自心惊。
这玉尹而今,可真个是黑白通吃的人物。竟然连河东方面,也能打通环节?
柳青道:“既然员外有此把握,小底又岂能推辞。
员外放心,最多十日,便拿出章程来……只是这漠北商路还需要专人打理。不知员外可有合适人选?”
玉尹摇摇头,“这件事,便由柳大官人来处理吧。”
黎大隐眼中透出羡慕之色,看着柳青,暗自羡慕不已。
他也想接下这桩事,奈何对漠北一无所知。自然也无从下手。不过他倒是相信,凭他和柳青的关系,若漠北商路开通,自会有他分一杯羹。看起来,先前的确是小觑了玉尹。而今玉尹正强势崛起,背后有太子扶持,黎家更需要和玉尹拉近关系。
黎大隐这心里,便开始盘算起来……
※※※
不知不觉,已入三月。
燕奴的身子大起来,行动眼看着有些不太方便。
外面喧嚣不已,而玉尹却在悄然中,把杨金莲正式纳入房中,过上了美满的小日子。
在安道全的调理下,玉尹等人身体一日好过一日。
本来,玉尹此次大战,血气亏损甚重。按道理说,也不可能恢复的这么迅速。可谁又能想到,已在少林寺出家为僧的陈希真派人送来了一粒大还丹,令玉尹的身子,得以迅速康复。据安道全说,这大还丹是少林寺极为珍稀的疗伤圣药,可强壮筋骨,充盈血气,对习武之人而言,有莫大好处。陈希真也是哀求许久,才算是求来了这粒大还丹。连同大还丹一起送到玉尹手中的,还有少林寺秘藏的易筋洗髓二经。
前来送药的人,便是齐龙腾。
“师叔让我转告员外,小心那珊蛮善应。”
“哦?”
“那珊蛮善应非是善类,且通音杀之法,打法更是诡异。
员外这次大出风头,只怕会引起女真人嫉恨。弄个不好,那珊蛮善应便会来行刺小乙,所以师叔让我转告员外,切不可怠慢了功夫,免得到时候,被善应所害。”
易筋经!
洗髓经!
这是少林寺两大武学圣典,陈希真却赠与了玉尹。
玉尹沉吟片刻,对齐龙腾道:“请大郎转告师叔,他的好意,小乙领受了。
却不知小乙能否拜入少林门墙,做个俗家弟子?若师叔有意,小乙也可以牵线搭桥,为少林某一香火之地。一来可以弘扬佛法,二来嘛,也能彼此多一些照应。”
天下武功出少林!
这在后世,可谓尽人皆知。
虽说那位释CEO把个少林寺经营的是充满了铜臭味,但不得不承认,也着实推广了少林寺的影响。此时的嵩山少林寺,尚没有那种铜臭味。寺中武僧人数不少,若是能招揽些高手来,未尝不是一个保障。玉尹现在,实在是太需要人手了。
齐龙腾倒是没有如玉尹想的那么多,听闻之后,便答道:“此事,还需回去与师叔商议。”
“如此,小乙便敬候佳音。”
送走齐龙腾之后,玉尹在安道全的指点下,服下大还丹。
说起来,他的伤势比高宠杨再兴等人要重不少。哪知道在服了大还丹后,竟比高宠两人提前康复。惹得高、杨两人眼红不已。可这是机缘。便是求也求不得……
三月中,太子亲军正式开始重建。
五千兵马已经补充完整,并在张玘的指挥下开始训练。
三月初十,直龙图阁大学士朱桂纳代表皇后朱琏,将绣有‘太子亲军’四个大字的大纛送至诸率府,也标志着太子亲军正式成立。太子亲军不受枢密院所制,只受东宫委派。
朱桂纳在授旗之后。便示意玉尹,有话与他说。
玉尹哪能不明白朱桂纳的意思,把他带到了偏房。命何元庆和狄雷两人在外守候。
“国丈,莫非圣人另有吩咐?”
朱桂纳坐下来,沉吟片刻后突然发问:“小乙。我且问你……当初官家欲除康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之职,可是你与太子说,让太子劝阻了此事?”
“这个……”
玉尹当时就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此事,的确是他当初阻挠,只是时隔数月,他险些已忘记了这件事情。
而今朱桂纳突然提起,让玉尹心里有些发毛。他不知道,朱桂纳问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过。在犹豫了一下之后,他还是咬着牙,点了点头。
“那你,为何要阻挠此事?”
玉尹沉默良久,才轻声道:“自古以来。藩王掌兵,必出祸乱。
当年汉高祖以为分封子弟,便可以是大汉稳固。结果七国之乱,险些令景帝颜面尽失;西晋时,也是藩王掌兵,结果战事不断。令西晋迅速败亡。而今我大宋四面环敌,若藩王出掌兵权,恐有祸事发生。小底以为,当年太祖削藩,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康王年轻气盛,若久掌兵权,难免生出坐大之心,于我大宋非福。”
朱桂纳没有开口,只是凝视玉尹。
良久,他突然道:“如今河北兵马元帅府已经建成,黄潜善、张所、刘浩以及张悫为副帅,可是这元帅人选,至今尚未确定。不知小乙对此事,可有什么看法?”
玉尹疑惑看着朱桂纳,有些不太明白朱桂纳的意思。
这种事,似乎不应该询问他的意见吧……
“这个……”
“小乙只管说,莫要有顾忌。
其实,官家心里也有一个人选,只是还无法确定。”
玉尹搔搔头,沉吟半晌之后,才轻声道:“若说人选,小乙的确是想不出合适的来。
不过,河北关系重大,这兵马大元帅人选,务必是官家可以放心,也能够信任之人出任。切不可再用那郭药师之流,还需选一心腹出掌元帅府,才算最为合适。”
他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人选。
不过看朱桂纳的样子,似乎对他的答案,非常满意。
“对了,我听说你这诸率府,尚缺少一名长史?”
“这个……”
诸率府长史,原本是朱梦说担任。
不过他此次也算护驾有功,故而被封为太子舍人,从诸率府调出。本来,陈东是最好的人选,却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休息。如此一来,这诸率府长史和主簿两个职务便空缺下来。玉尹原本打算等陈东身体好了,让他顶上来。哪知道朱桂纳却主动提起了这件事,让他一时间,也弄不清楚朱桂纳这喉咙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太子亲军长史,乃太子近臣,必须要有一个妥善之人担当。
我并非是说陈东不适合,事实上,我一直以为,陈东做个舍人还可,为长史却不足。
不瞒小乙,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人选。
此人乃中明法科进士出身,除安陆县丞之职。此次他率部勤王,也来到开封。我见他颇有才干,便不想让他再回安陆。只是而今各部人员齐整,我也无法进行安置。左右思来,便想到了小乙,却不知道小乙这边,能否接纳此人?”
我就知道!
太子亲军从太子左右,朱桂纳岂能不安排自己人进来?
好在,玉尹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于是便问道:“却不知国丈所荐之人,换做何名?”
朱桂纳笑道:“此人名叫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氏。”
第375章 陈桥大捷风云起(六)
陈规?
玉尹对这个名字,感到非常陌生。
而且中明法科出身的进士,居然只是个下县的县丞,品秩不过从八品,似乎与他的功名不甚匹配。想来也是个不得意的家伙,却不知道,怎就能走了朱桂纳的门路。
早在太子亲军成军初,玉尹已经做好了准备。
似这种地方,怎可能没有一些人情关系。朱桂纳能专程来与他说明此事,已是给足面子。
所以,玉尹倒也不甚在意。
诸率府长史,也是个从八品的衔,陈规过来,也算不得委屈。
所以,玉尹道:“既然国丈举荐,想来也是个有本事的人,便让他来吧。”
心里面却在盘算,怎么给陈东再捞一些好处。
太子舍人的职务确是有些低了,怎比得太子亲军长史主簿这般实权官职?原本,玉尹打算让陈东顶替朱梦说之前的诸率府长史之职,再把高尧卿提到主簿位子。
此事,玉尹已经和高尧卿说过,所以不好反悔。
但陈规突然插了这一杠子,陈东的职务,确需要妥善安排。
朱桂纳似乎看穿了玉尹心思,便笑道:“那陈少阳内舍登第,也是个有出身的家伙。
只是他的性子不好,不太适合留在东京。”
玉尹眉头一蹙,“国丈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已经答应让陈规来,怎地听你这话里面的意思。还想要把陈东从开封赶出去吗?
朱桂纳道:“小乙,你而今行走东宫,有一个朱梦说便足矣。
陈少阳的性子太刚烈,需要磨砺一番才好。兼一个太子舍人的衔,留在这边也有些可惜。倒不如让他出去,做一些实事,说不得效果更好。之前宗泽在济南府。把刘豫拿下,已站稳脚跟。他前些时日还派人来说,希望能增加几个参议。”
朱桂纳说的非常清楚。陈东的性子不适合留在朝堂之上,甚至不适合主政一方。
但他确有本事,而且立下不小功劳。若没有封赏,也不是件好事。
陈东这个人,适合做幕僚,而非独当一面的人物。宗泽在济南府开设京畿东路兵马元帅府,也需要人来帮忙。让陈东去济南做个元帅府参议官,也许才最适合。
京东元帅府参议官,正七品官职。
玉尹想了想,觉着朱桂纳说的也颇有道理。
而且正七品的官职,也不算委屈了陈东,再加上玉尹和宗泽的关系。想来到了京东,也不会太受委屈。这的确是一个好去处!玉尹沉吟良久,也就同意了朱桂纳的主意。
“此事,我回头与少阳商议。”
“当尽快解决,莫要拖得久……过些时候。我可能要离开东京,便不好再插手这些。”
“国丈要离开东京?”
玉尹愕然看着朱桂纳,“却不知要何处高就?”
朱桂纳呵呵笑道:“而今虏贼战败,河北急需整治。
官家有意命我出任河北宣抚使,留守大名府。”
“却要恭喜国丈。”
河北宣抚使,大名府留守。听上去似乎没有开封府尹威风,但实际上权力却增加许多。
之前郭药师叛变,金兵一路南下,造成河北一片混乱。
赵桓也是痛定思痛,决意派一个可靠之人出镇河北。朱桂纳原本出任过节度使,倒也最适合担任这一职务。只是他这一走,开封府尹便又要换人,让玉尹有些担心。
“国丈这一走,开封府尹由谁接掌?”
“哦,官家尚未决定,不过已有两个人选。
一个是假资政殿学士徐秉哲,另一个便是观文殿大学士吴敏。这两人官家都很满意,只是犹豫让谁接掌。吴敏有拥立之功,而徐秉哲却颇有才干,为人机敏,不好决断。”
吴敏?
玉尹知道此人!
当初郭药师投降,吴敏是第一个上疏,请求徽宗皇帝禅位。
历史上,此人还做过钦宗皇帝的宰相,只是时间不长,便因为与而今的门下侍郎,太宰徐处仁发生争执,遭遇御史中丞李回弹劾,一同罢职。这个人,也是个颇能取巧之人。
而徐秉哲……
玉尹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他知道这个人,甚至在前世也听说过这个名字。
历史上的徐秉哲,的确是做过开封府尹,但开封献城,斩杀李宝等人,以及缉拿太子赵谌献于女真人,便出自徐秉哲手笔。后来,这徐秉哲还做过伪楚宰相。
让这么一个人做开封府尹?
玉尹犹豫一下,轻声道:“郭药师也有机变之能,开封乃京畿重地,还是谨慎些好。”
朱桂纳闻听一怔,眸光闪动。
他没有接玉尹的话,而是笑了笑,轻声道:“小乙,而今朝堂局势复杂,有些事情,你还是小心一些为好,莫要被卷入其中。你是太子的人,只需为太子尽忠。”
这番话,说的颇有玄机。
玉尹隐隐觉察到,开封看起来,便要不太平了……暮春时分,迎来了一连数日的小雨。
汴河河堤上,桃红杏白散满地面,似乎预示着夏日即将到来。
陈东已经离开了东京,前往济南府出任京东元帅府参议官。临走时,他对玉尹说:“陈元则此人,颇有才干,员外不妨对他多几分信任。此人才学,更胜我与三郎。”
想来,陈东也知道陈规。
这并不稀奇。那陈规毕竟是中明法科进士出身,陈东又怎可能不知道?
玉尹虽然接纳了陈规入太子亲军,却不代表他真个就信任陈规。毕竟此前没什么接触,甚至根本就不认识,又如何谈得上信任?陈规不比陈东,那是和玉尹交情深厚,曾陪伴玉尹走南闯北。一起经历过事情的伙伴。不过,玉尹也必须承认,陈规的确是有本事。入诸率府后。很快便进入了状态,把太子亲军打理的井井有条。
张玘吴玠,只需用心练兵;高尧卿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与各部进行交流上面。
诸率府的杂事,几乎是陈规一手打理。
便是朱梦说,也在私下里承认,陈规比他更胜任长史一职。
可是,玉尹依然没有太过亲热的表现,哪怕朱梦说和陈东一再称赞陈规的才干,玉尹还是需要再观察一阵子。北宋末年,便真个人才凋零吗?其实不然,可那些有才干的,却没有品行。玉尹有时候。更愿意用庸才,也强过无行的良才……
但在大体上,玉尹对陈规,还算是满意。
柳青的漠北商路章程已经做好,并得到了玉尹的首肯。
眼见初夏将至。他也开始着手开始准备,第二次西州之行的事宜。
玉尹这日子,倒也过得还算自在。
进入四月,天气渐渐转热。
开封府也逐渐恢复了生气,而观音巷的扩建工程,也进入尾声。
“小乙。近来官家的动作可不小啊。”
观音院禅房中,已正式出家,换上一身缁衣的李师师,为玉尹添了一杯香茗。李师师在三月时,正式在观音院出家,法号妙音。玉尹虽劝阻过几次,包括徐婆惜在内,更多次阻拦,却无法改变李师师的决定。这个已经见惯人世繁华,历经沧桑的女子,决意跳出红尘,潜心向佛。玉尹见李师师已经决定下来,也不好在阻拦。
好在这观音院,已经成了他玉尹名下的产业。
李师师在这里出家,倒也不必担心有人来骚扰……
“姐姐这话里,似乎有话啊。”
李师师……不对,而今应该称之为妙音长老道:“贫尼听说,官家任吴敏为开封府尹,又任王宗濋为殿帅,这是在清除太上道君留下来的首尾。此前官家一直没有动作,也是担心人心不稳。而今开封大捷,官家皇位已经稳固,便要动手了。”
李师师虽说只是个女子,可对政治上的了解,远远高过玉尹。
毕竟,她曾侍奉过赵佶。
对于这朝堂上的手段,自然非常了解。
玉尹皱了皱眉,叹了口气,“是啊,官家这是准备动手了!”
动什么手?向谁动手?
玉尹和李师师都没有说明,但实际上在心里,都非常清楚。太上道君赵佶在金陵停留的时间太久了!而且他在东南动作频频,已经令赵桓生出不满。此前,赵桓根基不稳,自然不好轻举妄动。而今他凭借开封大捷之余威,已稳定了朝堂。
这时候,若继续让赵佶呆在外面,的确不是一件好事。
以赵桓赵佶父子二人之间的龌龊,赵桓绝不可能容忍赵佶,继续留在东南逍遥……
怪不得朱桂纳离开东京前,曾告诉玉尹,让他不要卷入朝堂争纷。
这种事,也轮不到他去参议,所以便冷眼旁观。
与此同时,与女真人议和之事,也陷入僵局。
完颜吴乞买虽经历了开封惨败,但是在谈判桌上,却表现的极为强硬。
金国可以退出燕山府,但却要大宋以一千五百万贯赎回。不仅这样,大宋还要赔偿女真五百万贯,并且每年追加一百三十万贯的岁币。同时,完颜吴乞买要求,大宋释放开封一战俘虏的女真士兵,以及完颜宗望等人安全返回……
这哪里是一个战败国的态度?
消息传来,玉尹大怒。
依着他的意思,便不再和女真人谈判,直接开战便是。
谁料到,赵桓却没有任何表示。看他的意思,弄不好很有可能,答应了女真人要求。
憋屈!
玉尹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