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绝世武学-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华夏政权负责礼仪的官员把这些使臣统一安排在了华夏新设的鸿胪寺内居住,并请他们在二月二日一起参加华夏朝廷第一次朝贺典礼。



    既然见不到顾慧文和李寒,这些使者也不着急 ,能出使华夏的使者也都是各集团的精英决策者,以耀日帝国六皇子张鹤轩、西北李家李玉麒及暗黑神教坤乾玉最为引人关注。



    二月二日凌晨,所有的使臣都接到了上朝的通知,天还未亮的时候,他们就被要求穿戴整齐,按照礼部官员排好的顺序,赶到节度使府门外集合。



    等使臣赶到的时候,他们发现华夏朝大小官吏上百人也陆续来到了,这些官吏和使臣一样,被礼部的官员按照要求排起了长队,安安静静的站在原地,没有发出一丝响声,使得整个氛围变得极其肃穆。



    郭言本来还想鼓噪,在看到这样的情景之后,不自觉的也咽了一口唾沫,给坤乾玉传音道:“老坤,你说天妃和圣女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两天连面都不让我们见,现在还整出这样的情景。”



    坤乾玉微不可闻的摇了摇头,小声回答道:“老郭,我也不知道,我估计这些把戏应该是那个叫李寒的孩子弄出来的,没事,我们安心等着,一会不就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吗?”



    说到这里,坤乾玉还是忍不住仔细打量起华夏官吏的服饰起来。他发现这些服侍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其服装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所绣纹样,除胸前、后背两组之外,还分布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横条)。另在左右肋下,各缝一条本色制成的宽边。



    这些官员的服饰上面还绣着斗牛,飞鱼,蟒,麒麟。虎、彪等。



    偷偷打量华夏官吏服饰的不只是坤乾玉,几乎所有的使臣都好奇的看了几眼,当然,他们的心思和坤乾玉一眼,都怀着静观其变的心思。



    这个时候,节度使的大门缓缓打开,按照礼部官员的指示,华夏各级官吏排着两排长队,缓缓向内走去。



    刚一踏入节度使府。三十五名“掌宾赞受事”的谒者治礼,以次导引;当朝见者入殿门,廷中陈列车骑、戍卒、卫官,并置放兵器、张竖旗帜。



    一当传声教人。即趋(“趋”是华夏为表敬意而小步快走去见尊者的一种礼节)行示敬。大殿之下,“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站于台阶两旁,每一台阶数百人。真可以称得上是十步一岗,五步一哨。



    按照礼部官员的指示,武将以次陈列于西方。东向而立;文官李寒以下陈列于东方,西向而立。掌宾客礼的大行,设九宾之仪,并负责上传语告下,下有事告上。



    然后,顾慧文才坐辇出房,百官执戟仪声而唱警。只见顾慧文穿着明黄色的礼服,头上带着金凤凰头冠,身后两个侍女各执一个巨大的芭蕉扇,在芭蕉扇的后面,是两个手执华盖的侍卫。



    文武百官在顾慧文的銮驾之后,依次踏入金銮殿内,这也是金銮殿装修好之后第一次迎来客人,所以就连文武百官都忍不住打量起了这个所谓的金銮殿。



    金銮殿长六十四米,宽三十七米,面积两千多平方米,殿高二十八米,加上下面的须弥座和高达九米的三层台基,共高三十六米。



    台基上有大量的龙凤石雕。金銮殿殿顶用的是重檐庑殿顶设计,只有宫内最尊贵的建筑才能使用这样的设计。殿顶正脊两端的螭吻是宫内最大的,垂脊上共有琉璃制成的仙人走兽十一个,也是节度使府所有宫殿中最多的。



    金銮殿共有楠木立柱七十二根,最高的十三米米,最粗的直径一点五米。其中包括宝座旁的六根沥粉蟠龙金柱,是宫内其它建筑物没有的。



    殿内正中为雕有九条金龙的楠木宝座,叫金漆九龙龙椅,李寒称之为金銮宝座。宝座设在一个高约两米的朱漆方台上,正面和左右有七层台阶。



    宝座后面有雕龙金漆屏风。六根沥粉蟠龙金柱上的龙,龙头全都望向宝座。宝座没有椅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约宽一点六米、深0。67米的须弥座底座。宝座四周有象、鹤、香炉等摆设。



    顾慧文所坐的宝座正上方,是一个雕着蟠龙的藻井。上面的蟠龙嘴里含着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旁边还有6颗小珠子。



    金銮殿前的露台,也就是“丹陛”上,摆放着一些陈设品。比如说东西两侧有铜制龟、鹤一对,里面中空,有重大典礼时用作燃放檀香。此外还有计时用的日晷、象征性的衡量仪器嘉量、香炉等。



    看着这一切,就连设计者李寒也被深深的震撼了,更别说其他的人了,所有人脸上的表情都很震撼和呆滞,按照礼部官员的引导,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华夏政权历史上的第一次上朝仪式。



    顾慧文坐在龙椅上,她居高临下的看着下面毕恭毕敬的向自己行礼高呼千岁的朝臣,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权力的魅力。



    郭言暗中向坤乾玉传音道:“老坤,我怎么感觉天妃现在给我的压力几乎可以跟教主比肩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说完这话,郭言还敬畏的看了顾慧文一眼,更加恭敬的半弓着身子,其脸上的表情与觐见无天的时候一样。



    坤乾玉悄悄的打量了一下四周,在心里对自己说道:“这个李寒太妖孽了,居然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礼仪规范,营造出了君权的神圣性,太厉害了,今天过后,所有参加华夏上朝仪式的使臣,回去的第一步肯定也是打造一个类似的场景。



    这样繁琐和神圣的仪式,没有一个帝王能抵御吧!这种环境下的官员,肯定会对君权产生一定的惧怕,怎么李寒每一个举动,都会给神恩大陆带来剧烈的变革呢?”



    李玉麒深深的看了两眼李寒,他极其羡慕的看了一眼顾慧文,在心里说道:“顾慧文在小寒的帮助下,居然比我还提前的享用了这一切,不行,我作为李寒的生父,必须要让小寒给我设计一套更加能体现我尊严的礼仪。”



    张鹤轩激动的看着,在心里想到:大丈夫当如是啊!



    李寒看到使臣脸上的表情,偷偷一乐,他知道这些使臣回去之后,肯定会跟集团首脑汇报华夏的上朝仪式,而想要达成这一切,他们还必须剪除对自己权威构成严重威胁的大臣,每个集团至少需要内乱上一段时间了。



    顾慧文冲着身旁的侍女点了点头,这个侍女上前一步,对座下的朝臣和使者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一落,李寒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道:“今天是华夏政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上朝典礼,耀日帝国皇室、西北李国公府、西南郑国公府、东北杨国公府、东北总督府、暗黑神教等都派来使者前来恭贺。”



    说完之后,李寒再次行了一礼,后退两步,回到了群臣的队伍中。



    顾慧文按照李寒的建议,矜持的点了点头,威严的扫了一眼群臣和使臣,朗声说道:“今天是华夏大喜的日子,本节度使代表华夏政权欢迎前来朝贺的使臣,也请大家把我的祝福带个各集团的首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 华夏外交(上)
    说到这里,顾慧文顿了一下,又单独对耀日帝国皇室使臣张鹤轩礼貌的点了点头,亲切的补充道:“六皇子殿下,麻烦你转达一下我对皇帝陛下的亲切问候和真诚关注。”



    闻言,张鹤轩心中一喜,他感觉华夏政权,至少是顾慧文本人对于华夏和皇室签订的同盟协议持正面积极的态度,这么一想,张鹤轩脸上开心的表情一闪而过。



    于是张鹤轩上前一步,也学着华夏朝臣的样子,恭敬的双手一拱手,弯腰鞠躬道:“节度使大人客气了,鹤轩一定会把您对父皇的问候亲自带给父皇,我相信父皇也会很开心的。”



    说完这句话之后,张鹤轩默默的退下来,只是他退下去之后,越想越不对劲,在内心检讨了一下,叹了一口气在心中对自己说道:“华夏政权只是耀日帝国的一部分,其地位与封地无异,而我作为堂堂六皇子,地位在顾慧文之上,至少也是平等的。



    我刚才的表现,刚才对华夏政权和顾慧文的态度,显得太过于谄媚了,这说明我在心底已经开始畏惧顾慧文了,我会畏惧顾慧文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华夏政权现在一统东南,并通过一统东南的战争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说到这里,张鹤轩又仔细的打量起了金銮殿的建筑,以及殿内众人肃穆的表情,又小声嘀咕道:“另一方面,我之所以表现的这么没有自信,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布置。



    严格等级制度的礼法, 原来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啊,回到帝都之后,我一定会禀报父皇,太阳宫必须要修建的比金銮殿还要庄严”



    李寒发现众多使臣都被金銮殿给震撼住了,他猜到在这里的威压下,如果自己不主动询问。这些使臣轻易不会也不敢开口,他们在气势上已经被自己精心营造的这一幕给震慑住了。



    李寒暗暗一乐,他心想:现在的时机正合适,在这样的环境下谈判,华夏政权才能更加占有优势。



    李寒示意了一下新任的礼部尚书郑宏安,郑宏安也被金銮殿的建筑给震撼住了,在李寒传音之后,才如梦初醒,他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金銮殿内的盘龙金柱,咳嗽了一声。



    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之后。郑宏安刚想开口说话,又看了一眼任然处于呆滞状态的张鹤轩,想到耀日帝国皇室对自己的恩典和情义,不由得柔声对张鹤轩询问道:“六皇子殿下,我是华夏朝廷新任命的礼部尚书,您还认得我吗?”



    闻言,张鹤轩认真的打量起了郑宏安,他看着这个人有点面熟,认真回想之后。终于认出来了,张鹤轩开心的说道:“您是老郑,郑宏安,你还主持过耀日帝国皇室的祭祖大典呢?真没想到啊。郑大人被节度使大人慧眼识英给请出了山,郑大人,恭喜你啊!”



    看到自己被张鹤轩给认了出来,郑宏安更加开心。他捋了一下自己下颚的胡须,笑眯眯的对张鹤轩抱拳说道:“多谢六皇子殿下还能记得小人,这是小人的荣幸。不知皇帝陛下一向可好,如果有机会,老臣还想当面向皇帝陛下请安呢。”



    看到张鹤轩和郑宏安聊的开心,李玉麒心中不满,他正要开口打断,又转念一想:现在李寒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我金銮殿上又没有盟友,一旦贸然开口,惹怒了顾慧文就不好了,虽然姬韵妃在信中把李寒和顾慧文的关系夸的很好,毕竟还是要眼见为实。



    这么一想,李玉麒又偃旗息鼓了,而一直注视着李玉麒的郑吉,也暗暗的叹了一口气,以郑家和华夏朝廷的关系,他更加不想在这些小节上得罪华夏。



    郭言毕竟是伪宗师级别的高手,他从最初的震撼中醒悟了过来,又与顾慧文等人关系不赖,看到郑宏安居然当着大伙的面和张鹤轩寒暄起来,把自己等人冷落在一边,不由得不开心的打断道:“郑大人,张鹤轩,你们要是叙旧的话,麻烦你们回家谈,这里是金銮殿。”



    顾慧文早就认出了郭言和坤乾玉,她内心还是挺激动的,这次暗黑神教能派出教内这么重要的人物出使临江城,已经说明了暗黑神教对于华夏政权的重视程度。



    想到这里,顾慧文心中有种想哭的感觉,她努力了这么长时间,不就是为了在暗黑神教,在无天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吗?



    顾慧文使劲的把眼泪憋了回去,微笑着看着郭言说道:“郭龙王,你说郑大人和六皇子殿下在叙旧妨碍了你,那你有什么事情吗?”



    郭言看着顾慧文,大大咧咧的抱拳说道:“天妃。”这两个字一出口,顾慧文脸色立即沉了下来,显然“天妃”二字对顾慧文的刺激挺大的,让她想起了在暗黑神教的不愉快的经历。



    于是顾慧文打断了郭言的话,沉声说道:“郭言,我现在是华夏朝的节度使,与暗黑神教没有任何瓜葛,请你以后不要再以天妃称呼我。”



    听了顾慧文的话,郭言急了,他正要出言反驳,其身旁的坤乾玉害怕郭言硬顶,惹怒了顾慧文,于是赶紧拉住了郭言的衣角,对他摇了摇头,然后堆满笑脸的对顾慧文说道:“暗黑神教暗黑左使者坤乾玉,见过华夏朝节度使大人。”



    刚才被郭言激怒,顾慧文本来不想给坤乾玉好脸色,可是她看到了台阶下顾谷雪脸上哀求的神色,在心中叹了一口气,终究不忍心拒绝顾谷雪,顾慧文正了正脸色,勉强流落出笑意的说道:“坤左使,别来无恙啊!”



    坤乾玉看了看顾慧文和顾谷雪,颇为失望的摇了摇头,他感觉的出来,顾慧文肯定把对无天的恨转嫁到暗黑神教身上,不由得的在心中暗自想到:看来这一趟出使是一个苦差事啊,华夏政权至关重要,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弃这个盟友。



    想到这里,坤乾玉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闭目养神的李寒和一直打量着李寒的李玉麒,使劲的握了一下拳头。



    坤乾玉假装受宠若惊的回答道:“能得节度使大人一声问候,坤某欣喜不已,不知节度使大人能否赐小臣一壶郎酒,这会小臣肚里的酒虫被勾起来了。”



    听着坤乾玉的插科打诨,顾慧文禁不住想起了自己在暗黑神教时候的一些温馨往事,当时自己与坤乾玉关系极好,经常会为坤乾玉和无天烫上一壶美酒,静静的坐在他们身旁,听着他们讲述神恩大陆的各种传奇。



    这么一想,顾慧文脸上忍不住流落出一丝笑意,她情不自禁的对坤乾玉说道:“老坤,怎么,你现在还没戒酒啊!”



    见到顾慧文脸上的笑容,坤乾玉松了一口气,经过这次试探,他感觉的出来顾慧文肯定会记挂着旧情。



    看到张鹤轩和坤乾玉都找到了突破口,至少也是领先了一步,剩下的代表心中着急起来了,特别是西北李家,这次李玉麒亲自来到临江城,就是为了实现外交上的大突破。



    李玉麒出发的时候,李家给他制定了最高和最低两大目标,最高目标是:如果李寒成为华夏政权的节度使,那就努力说服华夏并入李家,集合东南西北之力,角逐皇位宝座。



    最低目标:李家利用与李寒的特殊血缘关系,建立东南西北两大政权的铁杆盟友关系,相约共同进退,至于之后的兼并,再根据以后的情况决定。



    李玉麒来到临江城,知道华夏朝节度使是顾慧文之后,心中已经很不好受了,他忍不住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往前一步,对顾慧文行礼道:“节度使大人,这里有一封我父亲写给节度使大人的亲笔信,还望节度使大人阅览。”(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 华夏外交(中)
    顾慧文愣了一下,她惊疑的打量起了李玉麒,李玉麒接触到顾慧文的目光之后,也不卑不亢的微笑了一下,自信的看着顾慧文,并轻微的扬起了手中的信件。



    尽管顾慧文不清楚李辉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毕竟华夏和李家几乎没有接触,双方也说不上是敌是友,这个时候,顾慧文想起了姬韵妃,想起姬韵妃的大雪山神殿和李家的结盟关系。



    也就不好驳了李玉麒的面子,她对身旁的侍女示意了一下,这个侍女如风拂柳娉娉袅袅的来到李玉麒身旁,微微低头向着李玉麒道了一个万安,然后从李玉麒手上取过信件。



    顾慧文在打开信件的时候,还观察了一下李玉麒,她发现李玉麒脸上的神奇有点激动,又有点彷徨,不由得被勾起了好奇心。



    有好奇心的不只是顾慧文,包括华夏朝臣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奇怪,郭言低声向坤乾玉询问道:“老坤,这李辉煌为什么会给天妃递迷信呢?即使李家想要结盟,也不会这么冒昧的提出来吧!”



    坤乾玉凝重的看了一眼李玉麒和李寒,低声向郭言传音道:“老郭,你有所不知,临行之前,教主召见过我,他跟我说,李寒很有可能是西北李家的孩子,是李玉麒的儿子,李辉煌的孙子。”



    闻言,郭言吓了一大跳,他情不自禁的低声说道:“这怎么可能?”



    这个时候,顾慧文也已经把信打开了,她刚看了两行,就惊叫道:“这怎么可能?”



    顾慧文的震惊之情远在郭言之上,所以她没控制住情绪,直接惊叫出声,把现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而后。金銮殿上的所有人全部把目光投向了顾慧文,看着她脸上还来不及消逝的惊骇之情。



    惊呼出声之后,顾慧文内心就已经后悔了,她故作平静的把信重新折叠好,蹉跎了一下,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李辉煌信中的内容。



    想到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李辉煌信中的内容,顾慧文恍惚了一下,她又想到信中表述的,李玉麒是李寒的亲生父亲。这么一想,顾慧文忍不住仔细端详起了李玉麒,发现他跟李寒从外表上看起来真长的很像。



    顾慧文其实在内心已经认同了李寒属于西北李家这个事实,她李家但凡有一点不敢确定,李辉煌是不会给自己写这封信的,这使得原本就不够果决的顾慧文变得更加犹豫起来,她这个时候真想早早的结束朝议,把李寒的身世告知李寒。



    看到顾慧文脸上有点六神无主的表情,坤乾玉暗暗叹了一口气。他在内心里已经认定了两件事情,第一,李寒是李家子弟的信息应该可以确认了。



    第二,顾慧文虽然身为华夏朝的节度使。真实权力或者说是决策力应该没有李寒强,当然,从现场的情况看,顾慧文也不至于是傀儡。



    想到这两点。坤乾玉在内心再次调低了出使临江城的目标,他决定先不忙着提议结盟,而是在临江城住下。他还想仔细观察华夏的运转机制,为暗黑神教以后可能的建国积累经验。



    想到留下,坤乾玉忍不住又转过头看了一眼面色潮红,正偷偷打量自己的顾谷雪,看到她可爱的表情,会心一笑。



    坤乾玉在很早之前,就知道顾谷雪喜欢自己,当时他由于自卑,也由于暗黑神教的日常事物太过繁杂琐碎,没有认真对待这段感情,甚至采取逃避的方式,现在回想起来,坤乾玉感觉对顾谷雪亏欠甚多。



    被坤乾玉的目光一扫,顾谷雪如受惊的小兔一般,赶紧把头转向相反的方向,心中砰砰直跳,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放松下来,放松下来之后,顾谷雪抬起头,看到了站在自己身前的李寒,看着他小小的身躯挺直的站在大殿中,又不由得微微失神。



    顾慧文的沉默让金銮殿内极其安静,所有人都想知道李辉煌给顾慧文写的什么内容,居然导致顾慧文在如此重要的环境陷入沉思,但是在大殿的庄严气氛中,又没有人敢造次。



    顾慧文也觉得自己反应有点过度,她缓缓抬头,看着李玉麒,破天荒的对李玉麒行了一个平礼,字斟句酌的说道:“玉麒大,大人,辉煌家主的信我已经看了,过段时间自然会给您回信。”



    注意到顾慧文措辞变化的人都震惊的抬起头,就连李寒也吓了一大跳,他非常想知道顾慧文为什么会突然对李玉麒这么客气,不过,为了维护顾慧文的威信,李寒决定忍住好奇心,在散朝之后再找顾慧文了解清楚。



    李寒看出了顾慧文在看过信件之后,明显的状态不对了,于是主动接过话题,对郑吉拱手说道:“郑大人,华夏朝廷初立,感谢您能代表郑家出使临江城,不知您这次出使,有什么建议或者是意见没有。”



    郑吉眯着眼睛,仔细的打量起了李寒,他非常想看一下能以绝对劣势兵力击败自己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接过观察半天,发现李寒除了比普通的孩子成熟一点,也没有什么独特立行的地方。



    发现这个之后,郑吉并没有失望,反而更加紧张起来,他知道李寒能以弱冠之龄取得如此成就,依然能保持谦虚谨慎乃至于主动泯然众人,这需要极强的自控力和成熟度,这样的敌人太可怕了。



    特别是郑吉把自己和李寒做了一个对比,他想起自己之前战无不胜的时候,内心膨胀到视天下英豪为刍狗,反观李寒,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在心里对自己说道:“这真的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孩子吗?”



    正是因为对李寒的重视,所以在听了李寒的提问之后,郑吉极其重视,他在脑海里过滤了一遍之后,才敢开口回答道:“摄政大人,家父之所以派遣我出使贵朝,就是希望能化干戈为玉帛,以签订条约的形式,平息我们双方的纷争。”



    李寒点了点头,在郑家应约出使之后,李寒就隐约的感觉到郑家的意思,他知道郑家上次东征损失了百万大军,短时间之内肯定补充不完整,所以才想积蓄实力,避免和华夏的正门对抗。



    李寒心中也由此打算,华夏一统东南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三年时间,但是这三年对于整个东南的经济民生破坏极大,更何况现在东南疆域将近一半的地盘任然还有敌对势力的存在。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任何朝代,任何时间都适用,所以郑吉的提议也正是李寒所期盼的。



    李寒扫了一眼张鹤轩,沉吟了一下,对郑吉抱拳说道:“郑大人的提议也正合我意,西南和东南进行的一次战争,我们双方都损失严重,至今我都觉得对群山城的百姓亏欠甚多。”



    顿了一下,李寒又说道:“郑大人,儒教和郑国公府之所以发生战争,责任在你们一方,这个你没有意见吧!”



    郑吉点了点头,毕竟是西南主动挑起的战争,这个责任郑吉就算是想赖也赖不掉,所以他紧张的看着李寒,深怕李寒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李寒低着头踱了两步,这才抬起头抛出了自己早就拟定好的条件,对郑吉说道:“郑大人,战争既然已经发生了,现在再追究战争责任也没有必要了,我这里拟定了一些条件,如果你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就可以签订协议了。”



    郑吉接过了李寒亲笔书写的绢布,缓缓打开,这个时候他的内心还是比较紧张的,他深怕李寒提出的停战条件太过于苛刻了。



    郑吉也知道,即使华夏和西南签订了停战协议,这份协议的执行时间肯定不会很长,现在双方都不具备开战的条件,而他之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愿意出使临江城,就是为了被俘的士兵来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 华夏外交(下)
    每次想到如同梦魇般的群山城之战,郑吉都会恐惧到毛骨悚然,所以他在面对李寒的时候,下意识的都会害怕,他知道自己必须得克服对李寒的恐惧,否则这辈子就不可能战胜李寒。



    当然,郑吉也知道,想要战胜这种恐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好容易勉强压制住内心的波澜,颤抖着双手举起黄绢看了起来,他定了定神,详细的观看华夏所提的议和条件。



    只见黄绢的提头上写着《耀日帝国华夏朝与西南郑国公府罢兵议和条款草案》。



    一、从怒浪江支流格林纳河到庆丽省东南端、直到海岭南属于华夏,岭北属于西南疆域。西以了啦了吗河为界,南属华夏,北属西南疆域,格林纳河南岸之房舍,应悉迁移于东南疆域。



    二、百塞城及周围地方属于华夏,拆毁镇东城,西南疆域的百姓迁回西南。两军斥候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地首领,如若不然,依罪处以死刑。



    三、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地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四、双方在对方地区的侨民和商人“悉听如旧”。



    五、两地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六,和好已定,两两地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看着黄绢上罗列的条约款项,郑吉微微一愣,因为这个条约比他想象的要平等的多,特别是疆域的划界基本遵照之前,唯一有点不平等的地方就在于强制要求郑家拆除新建的镇东城,这个镇东城就是郑家当初想要出兵干涉东南政局的时候修建的后勤据点。



    看着这根本就不像是一个胜利者提出来的条款。郑吉惊疑的抬起头,重新打量了一下笑盈盈的李寒,不由自主的问道:“摄政大人,这就是华夏朝做提条款吗?”



    李寒微笑着点了点头,自信的问道:“世子,不知这些条款您是否有异议,如果没有的话,今天我们就可以签约了。”



    李寒表现的越自信,郑吉越是惊疑,他反反复复的又看了好几遍。实在找不到这个条约的陷阱,于是询问道:“摄政大人,这次郑家和华夏的战争中,我们有很多士兵被俘,不知这些人现在过的怎么样,他们的家人想念他们了,华夏朝能否秉承人道精神,放他们回家?”



    听着郑吉咬文嚼字说了半天,终于说到了战俘这个主题上。李寒暗暗一乐,他正愁没有办法把这些被俘的士兵送回去。



    西南疆域的士兵,特别是底层的士兵,自从被捕之后。就一直在儒教的战俘营进行改造,这些战俘接触到华夏的士兵之后,才知道华夏对于士兵的优抚安置做到了极致,在战俘营的这段时间。使得这些士兵对华夏充满好感。



    除此之外,李寒还命令展飞展开秘密策反工作,策反了很多西南的军官。一旦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