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绝世武学-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和裕看到李寒没有发怒,也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继续说道:“属下已经见过教主了,也传达了副教主的话。
现在教主和展堂主在临江城之内一切都好,东南疆域,我也不相信有哪个地方,有哪个人能留得住教主,所以还请副教主不必挂怀。
至于临江城之内的情况,夏传隆的病情正在好转,已经能处理日常工作了,夏家的几个兄弟也开始了暗斗,诸子夺嫡中优势最大的是夏安,夏传隆也有意把国公之位传给夏安。”
刚说到这里,外面就有传令兵来报,让传令兵进来之后,李寒发现这个传令兵自己还认识,就是顾小毛。
顾小毛看到李寒也非常的激动,他还是控制住了心中的波澜,平静的对李寒说道:“启禀副教主,夏安秘密来访,现在就在门外,不知副教主是否要见。”(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 秘密谈判(一)
听了顾小毛的禀报之后,李寒不可思议的看着顾小毛反问道:“什么?你说夏安求见?”得到顾小毛肯定的答复之后,李寒又转过头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方和裕,显然这个时候他的心里是十分的矛盾和纠结的。
不过,李寒终究不是一般人,在一瞬间的挣扎之后,也不等方和裕的回话,就摆了摆手对方和裕说道:“方大哥,今晚有贵客来访,我就不招呼你了,你先回去吧!”
方和裕从顾慧文的口中也知道了夏安和李寒的关系,他站起身子对李寒拱了拱手,默默的退了下去。
等到方和裕退出房门之后,李寒让顾小毛也下去了,然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亲自来到门口迎接夏安。
见到夏安之后,李寒快步迎了上去,脸上带着七分惊喜三分尴尬,热情的说道:“夏安兄,你来了。”
夏安躲过了李寒伸过来的手,冷淡的说道:“夏家败军之将夏安,见过儒教副教主兼南征新军统帅李寒大人。”
知道夏安肯定会对被自己利用一事耿耿于怀,李寒厚着脸皮凑上前去说道:“夏兄,你我兄弟相称,就不必如此客套了吧!快请跟我进去吧!”
夏安这次本来就是来请降的,他当然也不希望李寒在下属面前太过于难堪,也就见好就收的跟在李寒身后,走进了李寒府邸之内。
对于夏安的到来,有点出乎李寒的意料,不过,他总体上还是能判断的出来,夏安的这次来访,肯定不是坏事,这也让李寒很是兴奋。
双方再次坐定之后,李寒屏退了左右。随后满含歉意的跟夏安赔罪道:“夏兄,上次怒浪江之战,小弟利用了你,实属不该,在这里,小弟先跟你赔罪了。”
说完这话,李寒还站了起来,对着夏安深深一躬,随后接着说道:“战场之上,你死我活。小弟除了利用这个办法,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能击败无敌水师的战略了。
小弟也跟你解释一下,其实这个方法早在儒教组织南征之前,小弟就已经核算好了,只是,我也不知道后来会跟你成为好兄弟,说实话,对于利用你,我也曾犹豫良久。
可是最后。为了儒教的大业,我也只能对不起你了!还望夏安兄能原谅我,李寒实在是不想失去你这么一位好兄弟。
实不相瞒,这次李寒回到天魔峰之后。发现原本跟我称兄道弟的儒教元老 ,都已经对我敬而远之了,人生得一知己太难了!”
说到这里,李寒心里很是感慨。他又抬起脸,真诚的看着夏安,脸上的歉意一览无遗。
夏安原本就没有多大的恨意。毕竟双方分属不同阵营,相互算计非常正常,更何况,夏安能看得出来,对于利用自己,李寒确实是很愧疚的,只是为了给夏家争取投降之后的条件,他还是绷紧了脸,轻轻拿起手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浓茶之后,才微微一笑说道:“好茶!”
感受到夏安的情绪并不激烈,李寒暗中松了一口气,虽然在战场上他可以理直气壮的使用各种计谋,只是面对这个他也承认的兄弟,李寒还是感到非常的理亏。
李寒的道歉没有得到正面回应,两人沉默了一下,正当李寒又要开口道歉的时候,夏安放下了拿在手上的茶杯,对李寒说道:“副教主,这个屋子只有我们两个人,你连一个下人都不留一个,难道不担心我突然暴起,劫持或者是杀害你吗?
你也知道,其实现在夏家的力量还在儒教之上,最起码也是平分秋色,一旦你被我制住或者是杀害之后,儒教绝对不是夏家的对手。”
李寒看了一眼夏安,摇着头说道:“夏兄说笑了,你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这也是我身怀愧疚的原因。”
说到这里,李寒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坦白,于是又用低沉的语气,不好意思的说道:“夏兄,其实我的武功,我的武功已经修习到二流武者的程度了。”
听了李寒的话,夏安含在嘴里的一口茶差点喷了出来,他好不容易咽了下去,却呛了一下,随后夏安痛苦的站起身子,剧烈的咳嗽了起来,边咳嗽还边用手指指着李寒,脸憋的通红,想要说话,却说不出来。
李寒知道夏安这是被呛住了,赶紧也站起身子,来到夏安背后,伸出右手轻轻的往他的背上拍了起来,发现夏安没有反对,李寒心中一喜,知道夏安就算是任然有气,应该气性也不是很大了。
夏安刚听到李寒说自己的武功已经达到二流武者的程度,心中还是很生气的,他怀疑李寒以前之所以在自己面前表现豁达,很有可能不是信任自己,而是有武功作为后盾 ,不害怕自己的出手。
不过,在生气过后,夏安又想到了,李寒上次跟自己一样,喝的酩酊大醉,甚至在自己之前,就已经喝醉了,这就说明,李寒对自己真的是信任。
不生气之后,夏安把注意力转移到李寒已经是二流高手这个事情上面来,咳嗽稍微缓解后,夏安就带着点不可思议的语气问道:“小寒,你,你真的已经是二流高手的水平了啊?天呐,你才十三岁吧!就算你打娘胎里开始修炼,也不可能这么快的!”
知道夏安还是有点怀疑自己的武功,李寒稍微露了一手,释放出了属于二流武者的气息之后,不好意思的回答道:“夏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也知道,我现在还失忆着,我实在是不知道我这一身的武艺是哪里来的。”
看到李寒哀叹的说出这句话,夏安真的很有一种想要去撞墙的冲动,他没好气的说道:“你就知足吧!武功这么强,智商又这么高,老天爷已经把他所有的偏爱都给了你了,你还想要怎么样啊?”
说到这里,又嫉妒的说道:“天魔教的运气真好啊,居然在你失忆的时候救了你,要是那时候救你的是夏家该多好啊!”
不过,刚说完这话,夏安又哑然失笑,自言自语的说道:“要真是夏家救了你,绝对不可能给你这么大的权力,很有可能把你当成一个普通的下人,那才真的是暴殄天物啊!”
看到夏安跟自己有说有笑的讲着话,李寒心中一乐,他知道夏安已经彻底不生气了,就搬起了椅子,厚着脸皮凑到夏安跟前,笑嘻嘻的说道:“夏大哥,你原谅我了吧!”
听着这话,夏安微微一愣,之后才惊觉自己的表现有点不得劲,而这个时候,他也已经不好再阴沉着脸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别过脸去。
看到夏安的表现,李寒知道夏安肯定是不生气了,只是还缺少一个台阶而已,就又是一个大大的鞠躬,姿态放的极低说道:“夏大哥,夏安大哥,小弟在这里给您赔罪了,希望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我这样的卑鄙小人计较了。”
夏安知道李寒把姿态放的这么低,就是准备给自己台阶下,而这次来找李寒,原本也就为了谈判,不得已之下,夏安只能就坡下驴,没好气的说到:“小寒,既然你都已经把姿态放的这么低了,为兄也不好再揪着这个小辫子来为难你了,算计我的事情就算过去了。”
听了夏安的话,李寒异常高兴,他亲自给夏安的茶杯里倒上热水之后,又双手捧起茶杯递到夏安眼前,诚恳的说道:“多谢大哥宽宏,小弟实在是惭愧啊!还请兄长能满饮。”
既然已经决定原谅李寒了,夏安当然不会再出尔反尔,他双手接过李寒用来赔罪的茶水,一饮而尽,双方的一点不愉快也仿佛随着这杯茶水下肚,被冲的一干二净了。
看到夏安把茶杯放在桌子上之后,李寒这才认真的问道:“夏大哥,你今晚到访通州城,所为何事呢?”
看到李寒问到了正题,夏安没有回答,他站起身子,在房间内来回踱步,李寒也不催促,始终保持微笑,他知道夏安肯定会开口的。
夏安确实开口了,说出来的却不是他来这里的目的,而是认真的说道:“小寒,今晚我秘密出现在通州城,你的府邸,你明知道我过来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关乎儒教和夏家的未来。
这个时候,你却能先放下正事,跟我道歉,力求我的原谅,这就说明,你是真的把我当成你的兄弟,也说明你对我们的兄弟之情看的很重,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听了夏安的话,李寒也才发现,原来他在心底真的是已经把夏安当成很重要的亲人,两人相视一眼,随后都大笑了起来,笑声是那样的愉快。
过了好一会儿,夏安才从刚才的意境中走了出来,他看着李寒,严肃且认真的说道:“小寒,我是代表我父亲夏传隆,更是代表夏家来的。
我知道,现在儒教士气正旺,如日中天,也基本上消除了外部威胁,已经很有底气统一东南了,特别是在你这个战神的统御之下。
不过,我想,你应该也不想要一个打的糜烂的东南吧!我们夏家控弦之士依旧有百万之多 ,占据的地盘对于东南疆域各大势力来说也是最大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秘密谈判(二)
看到夏安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上,李寒也不催促,依然笑容满脸的等着夏安的解说,见状,夏安脸红了一下,毕竟夏家的力量再强,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投降的条件而已。
想到这里,夏安的语音越来越低,深吸一口气之后,夏安咬了咬牙突然抛出一句:“如果夏家投降,儒教能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李寒吓了一大跳,随后心里乐开了花,今晚在前院的时候,李寒知道夏安来访之后,心里就隐隐的有这么一个期盼,只是他自己先把这个预想给否决了。
夏家现在的硬实力还在儒教之上,又跟儒教有极大的仇怨,李寒实在是不敢奢望夏家会这么早的投诚,所以,在刚一夏安说要投降的时候,才会大脑一片空白,这是太过兴奋导致的。
担心刺激到夏安,李寒强压住了内心的狂喜,故作深沉的对夏安说道:“只要夏家肯弃暗投明,再次回到保卫皇室的正确道路上来,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谈。”
感觉这话太过于官面了,李寒又说道:“大哥说的对,战争的破坏力了太大了,我也不希望东南处处废墟。”说到这里,李寒又想起了烧成一片废墟的群山城。
不无感慨的说道:“就像是群山城,被我的一把大火烧给毁了,至少在十几年之内是恢复不了元气了,如果东南疆域多几个像群山城那样,被战火烧毁的城市,那我的罪过就大了,毕竟,破坏容易,建设难啊!”
夏安看到李寒脸上流落出的毫无作伪的痛苦神色,他再次感受到了李寒与别的将领的不同,如果火烧群山城的计策是别的将领想出来的。第一,他们不会在乎几个平民的死亡。
夏安听说,李寒为了减少伤亡,特意命令修筑瓮城的大军,分出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全力修建地下通道,正式有了这条通道,群山城的大部分百姓才能逃过一劫。
第二,如果是别的将领策划了群山城决战这样的旷世奇迹,他们肯定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群山城这座城池,也好为自己扬名。
而李寒。到目前为止,一提到群山城就会流泪,觉得自己对那里的百姓亏欠良多,也不愿意让人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
想明白了这些,夏安再次认真的打量了李寒几眼,把李寒自己都看的相当的不自在的时候,才说道:“也许你就是天神派来拯救东南疆域穷苦大众的吧!东南如果由儒教为主,来组建政权的话,确实是所有东南人的福气啊!”
对于夏安的话。李寒倒不认为是完全的恭维,不过刚才夏安话语里流落出来的意思,李寒也听懂了,夏家说是投降。其实是打算与儒教合作,联合组建政权 ,当然,夏家开出了这个条件。也是可以谈判的。
李寒心里完全没有于别的势力联合组建政权的想法,他皱了一下眉头,在脑子里组织了一下语音。这才开口说道:“夏兄,不知夏家投诚的条件是什么?”
夏安当然也不想把底牌亮出来了,他蹉跎了一下,反问道:“夏家还没考虑好,小寒,那你的条件是什么?”
问完这句话,两人同时看着对方,李寒盯着夏安的眼睛看了一会儿,最终因为心中对夏安的那份愧疚,转过头说道:“一旦夏家投诚,我可以奏请皇上,赦免夏家的叛逆之罪,并保留国公爵位。”
对于李寒所提出来的赦免夏家叛乱之罪的条件,夏安一点意外也没有,可是,之后李寒提出的继续让夏传隆保留国公爵位,这就非常的出乎夏安及夏家的意料之外了。
神恩大陆自从八万年前的人类圣皇耶和华创立七星帝国之后,就开始实行贵族分封制,所有的贵族所辖的领地大小,完全跟爵位挂钩,男爵封地百里,子爵封地万里,伯爵封地十万里,侯爵封地百万里,公爵封地视情况而定,但至少是有一个行省的大小。
可以给贵族进行分封的也只有皇帝,就连国王都不行,所以,所有的贵族爵位都是极其难得的,而一个国家的贵族数量是有限的,皇帝都不能随便增加贵族的数量,除非皇室想要自我分割直辖领地。
所以夏安奇怪的站起身子反问道:“小寒,你真不在乎国公的爵位,没有这个爵位,你怎么统领东南啊!”说完之后,又往后退了两步,指着李寒说道:“小寒,难道,难道你要奏请皇帝,在东南疆域再立一个国公?”
说完这话,又感觉不可能,他疑惑的说道:“小寒,你什么意思,就算是你从张瑞景那个狗,那个皇帝那里再要来一个一等国公爵位,那也只能是与父亲相当,难道你不想主导东南政局吗?”
知道夏安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李寒站起身子,在书房里找了一会儿,找到了一本书册,递给夏安说道:“这是我自己撰写的一点小东西,还请夏安斧正。”
夏安接过书册,看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论分封制的缺陷》,这个高大上的名号一下就把夏安镇住了,他又认真的看了一眼李寒,这才打开书册,看了起来。
定义:所谓的分封制,就是四大帝国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分封制”规定,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帝国皇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皇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皇帝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各国皇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皇朝建立初期,由皇室统治者开始分封诸侯。受封的主要为同姓子弟,不过也有异姓功臣,当然,更多的是原有帝国的诸侯。利用册封,帝国皇室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统治政权。
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叫他们作诸侯的卿大夫。诸侯必须服从皇帝的命令;应该定期进行朝贡,还应该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皇帝的调遣。
而且,再分封中,以皇帝的名义“授土”、“授民”,使皇室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政权。分封制形成了以七星帝国皇室为首的等级制度,是神恩大陆社会的基本结构。
分封制也有其作用,李寒在这本书里罗列了一些:一、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帝国皇帝对地方的统治。四大帝国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皇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氏族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
二、通过分封,皇室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也确立了皇室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神恩大陆贵族集团形成了“皇帝—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
当然,分封制也有其不利因素,李寒在书册里更是着重写到:一、。皇朝建立时间久了之后,随着诸侯的日益强大,皇权衰弱,诸侯可以对皇室形成挑战,甚至野心大了的话,会产生取而代之的想法,就向现在的各大反王讨伐耀日帝国皇室一般。
二、弱化了中央集权的可能,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国家层层封建,权力实际上也就分成了许多小块。皇帝(或者王、国王)控制的领地可能还没有大封建主的多,因而难以对整个国家进行有效的控制。中央权力的多寡更多的是建立在君主的个人能力、魅力方面。
三、一方面,诸侯听命于皇室,另一方面,诸侯国受分封之后,在其境内自成一体,有其相对独立性。
随着本土阶级矛盾的尖锐,皇室衰微,权威下降,各诸侯便常常不向皇室朝贡,尤其是自身经济实力增强之后,更不甘心听命于皇室。这种相对于中央朝廷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以后,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又演变为争霸战争。
夏安认认真真的把李寒书写的关于分封制的缺陷看了一遍,然后放下手中的书册,对李寒抱拳佩服的说道:“小寒,我现在对你真的是越来越刮目相看了,如果不是知道你没有出生于七星帝国皇室之中,我几乎以为你就是当代的圣皇了。
以前我一直认为人生而知之是编出来的,见了你知道,我才知道还真的有你这样的妖孽,你把分封制的特点和缺陷归纳的太好了,只是,你还没有给出解决之策呢?”
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夏安的赞同,李寒也很高兴,他说道:“其实,经历了八万多年的发展,分封制应该要走下历史舞台了,我想出了一套新的制度来取代分封制,这次攻略东南,也是为了为这种制度做一个实验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秘密谈判(三)
“什么?”听了李寒的话,夏安震惊的站了起来,伸出右手食指指着李寒颤抖的说道:“你,你,你疯了吗?你居然想要全盘推翻分封制,你知道神恩大陆贵族集团的实力有多强大吗?
神恩大陆的历代先贤也早就看出分封制的弊病,但是他们也都只敢做一点修改,谁也不敢与全大陆的贵族集团相抗衡啊!就算是强盛如七星帝国皇室,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推翻由他们一手创造的这个制度,你,你。”
这一刻,夏安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了,他一方面感觉李寒完全发疯了,居然想要跟神恩大陆的秩序相对抗,另一方面,他也为李寒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所震动,感受到了一丝神圣的气息。
李寒微笑的看着夏安,等他的精神状态恢复平静之后,才说道:“分封制的弊病我想各大帝国都清楚,只是没有人敢动,因为贵族集团现在的实力太强了,只是,所有的事情不都是需要有人来推动的吗?制度的种子一旦种下之后,它总会开花结果,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如果在盛世,即使是我也不敢动分封制,但是乱世不是马上就要到来了吗?乱世降临,对于所有人来说当然是一场浩劫,可是,这也是一个机会。乱世中,规则的惯性力量被降到最低了,也是最有利于突破规则的时候。”
听了李寒的话,夏安也感觉说的很有道理,乱世降临,一个新生的政权,实验一种全新的政体,贵族集团当然会关注,但是,其关注度肯定没有在盛世的时候那么强。他们也不会联合起来,毕竟贵族集团大部分都是自私的。
夏安思索了一会儿,好奇的问道:“小寒,那儒教打算实行什么政体呢?政权的名号你想好了吗?”
李寒认真的回答道:“为了不刺激帝国皇室,新生的政权暂时不用新的名号,还是称为耀日帝国东南疆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对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则采用三省六部制。”
不等夏安发问,李寒就解释道:“我先说一下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中书省机要之臣称之为内阁大臣,负责起草诏令,可称之为决策机构。
门下省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为皇帝的侍从机构,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称纳言、左相、黄门监。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可称之为决策机构。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尚书省设在宫外。总领六部。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根据制敕精神,制定政令,下达有关部门。中央寺、监、百司等机构下达诸州的政令,也必须由本省发遣。是执行机构。
三省之后是六部,其中份量最重的是吏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下设四司: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 、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吏部之后是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
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
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再设立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以及贵族的生活用品等等。”
听了李寒讲述的三省六部制的具体政治制度,夏安愣住了,他久久说不出话来,显然在脑海里面已经构筑起了这样的一个政权的运行框架,嘴里无意识的说道:“有什么好处呢?”
李寒微笑着回答道:“三省六部制之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权分立:
可使宰相制无专政之弊,有利于制约相权,命令的颁发必须经过三省。其过程是先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经门下省同意及副署,然后再交尚书省执行。而门下省对不当者,有权驳议。可见三省制把宰相职权划分为三,既可将相权彻底分化,又可以互相牵制,避免权臣专政。
第二,平衡君权:
中书省向朝廷提出建议,议好后便呈交皇帝检察。当皇帝认可时,便在其中写“可”,不同意则交回中书省。故此皇帝无提议权,只有赞同权。而皇帝签“可”后,交门下省审查,若门下省同意,才交尚书省执行。任何政令未经中书、门下而发出者均属违法。换句话说一切皇帝诏令,必经中书门下两省。此对君权有一定的平衡作用。
第三,有利于提拔人才
除三省长官外,其他较低的官员也可参加机务,只要在他的原有官衔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平章政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号,便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因此通过集体议政,不单只解决互相间之争执,而且审慎稳重,可收集思广益之效,又可以弥补帝皇才干之不足。
第四,职务分明:
三省六部是一种比较健全的中央政制,不仅各部门职责有明确的规定,而由对员额也有严格限制,可谓分工明细、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