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仙侠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此,就见她对众人拜别后,转对青儿道:“你现在此等我,也可随众人同行不妨,我去对面的山崖下,完事后定来找你同回青城山。”说完从药囊内取出一粒如水晶丹,捏于指间随即向林中一弹,顿时化为一片雾水,泼于地面。再看那林中山道,还原如初,尸血全无,又一地清凉。

    但说众人见之无比惊讶不提,青儿知她是去采集草药,很想一起前往观看,但自己又无本领,怕成拖累,不便跟去,只好忍耐等待,于是点头称是。

    这里彩逸刚走,小雨便显身返回。见一千兵如今少却了一半,不禁大吃一惊。

    喜豹一见到他,便跑过来抱住,失声痛哭。刚才有梅彩逸在,当着女孩子的面,又是头一回认识,不好意思,那个委屈啊,在心里憋得难受,这回正好趁机释放,哭个痛快。

    “到底生什么事了?”一贯笑闹红尘的小雨,大声问道。

    地上的尸血,虽被彩逸临走时用化尸晶丹灭迹,但这一环保措施仍逃不过小雨那灵敏嗅觉,他是谁呀。即便尸血怠尽,无一丝腥味,但那隐含于空气中的杀气,如何能逃得脱他的捕捉?当下心中已明白了**分,他的心膊在剧烈地跳动。

    见喜豹一边哭一边用手抹着眼泪,吱吱唔唔地说它个不清,一旁的领军和先锋便上前,互为补充地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这时,青儿在旁拉了一把喜豹,意思叫他也说几句,别一味地哭天抹泪的,忒不象男子汉了。

    没等喜豹再张口,小雨向他一摆手:“好了,在山中碰到野兽,也不为怪。”他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并不是冷血,而是想冲淡那血腥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然后又道:“我找遍了五台山的各个角落,都没有小白马和柳太守的踪迹,明天还要接着去找。现在天已将黑,我们得寻个大点的山洞过夜才好,不然再遇到猛兽,有我在,虽不大紧,但还是提防着比较好,万一负不能敌,可真就惨了。”一想到地上血流成河,士兵们被巨兽撕裂、嚼吃时惨不忍睹的情景,小雨的心都碎了。

    他立即命令两个督军,把剩余的五百人全部带离官道,仍旧躲进树林中待命。自己和喜豹一起尽快地在附近寻找可以安身之所,度过这一晚,天明再做计较。

    这边督军安顿隋兵,小雨和喜豹去搜索山洞不提。再说那梅彩逸,离了众人,出了这片树林,越过山崖,到了对面锦秀峰下的佛母洞。

    花旗圣母在姊妹俩临行之前,曾按经书上的指点,除玉珠薲草的样子外,并详尽地告诉给她俩要去的方位,以及大至地理形状。因此,梅彩逸一到佛母洞前,便立即认出了它。

    这是一个从外面看,与其它岩洞没有多少区别的山洞,唯一一点不同的是,据说在大洞里面还有一个小洞开附在洞壁之上,象人的肚脐眼,这是花旗圣母仅能告知的。

    “只要方位没错,定能找到,先进去看看再说。”彩逸想着,顺手拨开洞顶垂挂下来的青藤野蔓,一闪身进得洞内。

    由于将晚,洞里半明不暗,看去非常整洁。洞高约三米,很是宽广,如一圆大的葫芦肚腹。左边的洞壁间,另有石室二间,里面云案石凳,石床腊台等一应俱全,也是格外妥贴干净。适才进洞时,她就注意到,洞外还设有丹鼎香炉等修道之具,想是这里有人居洞潜修。

    此时,一抹斜阳透射进洞里,照得洞壁暗苔生藓。借着昏暗的光线,彩逸向里一直走去,大约走至五丈深处,便已到底。她左右来回地看了二遍,哪里有圣母说的内洞啊。

    她不禁抬头向上看去,鼓凸的洞壁之上,光光的没有一个洞眼。她很是纳闷,怀疑自己是否找错了地方。

    “这座山地应该是没有错的,但山洞可能不止这一处吧。”她随即转身想朝回走,就在她低下头,一侧身之际,却瞥见居左,离地面不到一米的地方,有个一尺多宽的小洞。她不禁大喜,暗骂自己只顾上不顾下,急忙近前蹲下身去,仔细查看那小洞,略呈扁斜式直通入内。

    “嘿嘿!从外相看,还真就象一个睡倒的仙葫芦哩,大洞连着小洞。”她记得花旗圣母说,那千年薲草就在这个小洞里。

    为了谨慎起间,她先将飞剑祭起,护住身体,也是为了借着剑上出的紫光,好把头先探进洞去观瞧。谁料,这不看到心存遐想,一看之下,不禁大吃一惊,这也太逼真了吧。



………【第二十七章 南台斗剑 紫虹贯月】………

    梅彩逸裹着剑光,将头伸进洞口,内洞顿时被剑光照得通体透明。

    洞体形态酷似母腹,在这个圆圆的母腹中,自上垂挂而下的钟乳石块,如心,肝、肺等五脏,各就各位,长短大小摆放的措落有致。洞壁上缕空片片,鱼鳞斑驳,形成不规则的钟乳石流,象极了人体腹腔内的肌肉与粘膜组织。石流的周遭,出透明的微红,这微红将“肌肉薄膜”包裹、笼罩住,这种逼真的景象,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这里真象阿妈的红衣‘帐腹’。”彩逸由衷地赞叹,随即一提玄气,缩身平起,剑光载着她玲珑修美的身段,轻飘飘落在了洞里。

    学道者必先熟知人体的各个器脏,脉络这是早在行道之初,彩逸就在画上看到过的。她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锻造,自游历无数的仙山洞府以来,她还真不曾见过这样的景象呢。

    于是闭起灵目,合掌在胸,她感受着那份母爱温情。

    其实彩逸早已不记得自己的母亲是谁,是花旗圣母将她们姊妹俩抚养长大。听说她俩被抱上青城山时,她们的母亲就已坐化归天了,在她的心里,圣母就是自己的娘。

    她想,即便是平日里心肠铁硬的家伙到了这里,恐怕也会追想这份母爱,复归人性,将那铁石心肠融化,从而在心的湖畔泛起温情的涟漪,使那拳拳之心,诚为可贵。

    一番神祭过后,她睁开眼,开始在洞里搜寻起来,可她转遍了每个角落,除了那些神似的“腹脏”以外,连根薲草的影子也没见着。

    她站在洞的中央,又用剑光四处仔细环照了一遍,仍无结果。心想,圣母是不会记错的,那本经里也记载得的很清楚,仙家谒语是绝无虚谎之言的,难道这千年之草会藏生在这些“腹脏”、“经脉”里不成?

    她手捏剑柄,对着眼前一株垂地而挂,如人体脉管状的钟乳石,禁出起神来。潜意识地将剑光对着它环绕了一下,不想心有所念,剑有所弑,那剑光触及上去,尽将它自上齐根削脱下来。

    彩逸猛得清醒过来,正值嗔怪自己的鲁莽,把好好一块佛母的“经脉”给削断,真是罪过!自己如何会往那上面去想?

    于是,她赶紧上前,想把歪倒一旁的钟乳石就地抚起。才一弯腰,猛得看见后面一块落地而生的巨大钟乳石下,俏立着一棵如葵样的茎状植物,顶端生着一玉盘样的小小花冠,颤微微在暗影中着清幽的光,看去好似豌豆公主颦于枝头花间,甚是可爱。

    彩逸一见之下,狂喜,这可不就是她要找的千年薲草么。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株薲草原是深扎于这两块并合一处的钟乳石夹缝之下,被前面的这块似“经脉”样的乳石挡住,如果它不倒,哪里能看得见紧夹其中的小小的它。

    彩逸也顾不得再去抚那倒在一边的乳石,忙将剑光收起,生怕自己又一不小心,动念间剑伤了这仙草。而且进洞时间一长,业已适应了里面的光线,况这满洞的微红反照之下,如点烛炬,不明自亮。

    她随即拔下挽髻的翠簪,小心插于那薲草之下,直至入土三分,才按圣母的示下,转身对着佛母洞口连拜了三拜,旋即又回身口念真言诀语,不多时,只见那千年薲草慢慢破土而出,直升到离地二尺许,使根须脱土褪尽,才行止住不动,悬浮于空。

    彩逸欣喜地弯腰,俯视它良久。这千年生长的小草,想是年久日深,比之那人参灵芝又是一番的道脉修身,亦是度化的不凡之物。故当彩逸注视它时,它便自转一圈,顶端的花冠同时折射出一轮异彩,跟着打开,里面的花心上,尽坐着一个娇小的公主,看去婉约柔美,正朝着彩逸腼腆地微笑,好似在向她表达自己重见天日的喜悦。

    彩逸呆了,这小小的植物,已自通灵,幻化出人样了么?她不禁伸出双手,轻轻将它捧起,挨近花冠垂目而视,想与之勾通神语,谁料,灵物自闭,花冠合拢,敛去异彩。

    她赶紧收摄心神,转自为喜,小草出人意料的演择,使她大开眼界。

    于是,她把那薲草,宝贝也似的放入一个小巧的锦匣内,收入囊中。又拾了翠簪,复将云髻挽好,亦没忘了抬手把倒在一边的钟乳石抚正,随即驾起剑光,由小洞中飞出,并不落地,直接出了佛母的大洞口。

    到得洞外,她才降身落地,对着佛母洞,重又拜过,感谢佛母赐草,来日再行报答。因此,后文会有彩逸再访佛母洞,山前遇君话良缘的佳话,此为后事,暂且隔下不提。

    彩逸拿到千年薲草,出洞业已是星斗满布,她没料事情尽如此顺利,时间充裕,便转头想去带了青儿,先把她连同薲草一起送回青城山,然后再去昆仑找姐姐彩英。

    但转念又虑,万一姐姐也和她一样,已采得玉珠,来五台山与自己会合,岂不是接踵而措,不妥。即已事先讲定,还是再等三日吧,三日后彩英若果不来难道带着青儿一起去昆仑?更不行,她不会任何功夫,带去也是惘然,再出点岔子,不是枉送了人家卿卿性命?

    她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只管朝前闷走,也无心驭剑飞行。

    正走之即,忽见不远处的崖壁处,有一道青光闪过,在漆黑的夜空尤为醒目。彩逸不自觉的将剑光放起,护住身体,侧目探看。

    其实这时,彩逸只要将身形隐去,于草丛间,不把剑光放起,便不会有甚瓜葛,这原也是她正思虑间,那剑光本来的突然,因此没顾及太多。岂料这一动静,反而被对方查觉,那青光倏得又回转过来。

    见那青光直奔自己而来,彩逸也旋即将紫光放出。她虽年幼却道高胆大,安心想试试那青光如何能敌得住自己手中的这口青城瑰宝--紫虹剑。

    相传它是张道陵张天士专为降魔伏鬼苦心祭炼的一口飞剑,见善则收,遇邪则斩,柔韧有余,野性难驯。同世另有一口銮凤剑,与紫虹互为姊妹剑,可惜失于青城山中,待有缘人相遇。后被薛青偶得,此事暂且搁下。

    那青光先是见一道紫光平地而起,后又见它似蛟龙穿月般腾空飞来,与自己的青光倾刻相遇,斗在了一起,便抖擞精神,加运动。一时间华光大盛,星空中一青一紫,伴月起舞,旋飞如蝶,好美的景致。

    斗了数十个来回,想是青光有些不耐,拖着金黄的尾翼,兀自抛开紫光不理,独于空中盘旋腾展,上下翻飞地玩耍,如青龙贯日,似怪莽翻身,引逗的紫光又缠将上来。这回青光却不与它相斗,只把个紫光牢牢围系在当中,使其只有防守之力,而无还手之能。

    紫光先时并没把那道青光放在眼里,又看它撤走,以为不敢和自己争斗,便又一次的上去攻击挑衅,却没想对方忽然改变了战略战术,不似原先的行径,直教自投罗网,有苦难言。

    这原也是一时的轻敌,才造成这种不利的局面,但并非不可扭转。此剑不愧为青城之宝,虽一时处身劣势败态,然一动了真念,反手为克,忽得假以剑光尽失,大有不招之势。

    那青光见了,果以为得逞,当即收却了几份围攻之力,向紫光缠绕上来,故态复萌,想战决。岂料拔苗助长反误了正常的挥,火候未到,焉能到油下料?但看那紫光堪堪见对方已露出牙迹,想将自己的剑光残食绞碎,此时不奋起反手为攻更待何时?

    随着彩逸一声娇叱,带动一股真气于指间,被缠于青光中的紫气顿时大放光华,如雷崩豆,把那青色剑光爆出足有百丈开外。



………【第二十八章 青城二梅 凤凰合璧】………

    梅彩逸诈败,将那青光崩出百丈有余,才敛住剑光,护住心身,凌空朝来者喝问是哪方道侠。

    而那青光虽被紫光迫飞,也知是对方手下留情,才不至崩为顽铁坠入尘埃。但持剑者更知岂非是自己的道力不足剑法不纯,明明是对方占了仙剑的便宜,以物力拾巧,又玩败中取胜的花招,哪里算得上真豪杰。

    且紫光中乃一妙龄少女,更觉败之有愧,堂堂华山玄门一派,尽被这小女子耍了心眼,真正有负师门。你道来者是谁,正是与喜豹出外寻洞的小雨。他俩说好,各自分头去找,然后返回林间聚齐。

    于是,喜豹向林子左边的另一山谷而去,小雨则径直穿过这片树林,朝着彩逸行走的方向觅之而来,不想在锦秀锋下与刚出洞的彩逸碰上,当时也没想上前斗剑,却是那紫光尽破空奔自己而来,大有凌威决斗之势,才一时兴起,飞剑迎上,斗将起来。

    哪料对方虽是年少女子,剑法却也不同凡响,刚才是一时急于求成,疏忽大意,剑光才被其崩出老远,自是心里不服,又闻那女子问自己道出何方,便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把青光收住,却将剑尾的黄穗撵于手中,左右摆动,使得那穗尖在月影间金丝雀动,两眼却望着对方只不作声。

    彩逸初时,见虽把对方的剑光逼退,却也知其不可小窥,才将紫光仍护于身的周遭,恐防不测。此刻见形之下,反到觉得自己小题大作,太过谨慎,便也只收住剑光,凌空驻定。

    又见对方不言不语,只把自己看定,不但不生气,尽好奇地打量起眼前这个红衣小孩来。见他小小年纪,身手不凡,看他修为知他道力应该还在自己之上,且一脸的正气,一看便知是名门正派,对他的敌意自然而然又消去了几份。

    再瞧他,手里只管摆玩那剑光后的尾翼,一派孩子气,彩逸是何等冰雪聪慧,立刻明白他不言而喻的缘由,微微一抬衣袖,朝他莞尔一笑,意思让他尽管先,败者为先。

    小雨见她性高居傲,也不理会,更不领情,心道:小丫头片子,道爷我那是一时妄动,孰胜孰败还不定呢。动念间,同时将穗尖在手中轻轻一搓,旋即两手向空一散,顿时满天金星,拖尾垂影,似夜空中盛开的烟花爆竹,朝向对面的彩逸怒放开去。这要一旦沾上,便被包裹住,不成“金丝鹊”,也得落个“黄莺在天”,束手就擒。

    它有个好听的名子,叫皇帝的新装,别名:金穗点头。

    堪堪那金穗点点将落于彩逸的头顶,只见她不慌不忙,玉尖水葱样的秀指朝云髻处微微一拨,一根翠簪撵于指间,顺带下一头光滑的青丝,如绸缎般迎风招展,随着她身形慢慢地旋转而舞动起来。

    但见那每根丝直飘如电流,波动纷飞,环绕于身外,将围包上来的金星远远敌住。与此同时,把手中翠簪向头顶祭画,幻作一支美丽的花环盘于头上,莹光四溢,如碧水流动于簪环之中,下降的金星纷纷被吸入其内,似陨落天际的流星,倾刻消迹。

    小雨见“金穗点头”不成,皇帝的新装没给她穿上,便一招手,将其全数收回。又一掸红衣袍袖,一片红光间飞出一只翠鸟,脆鸣间已降到彩逸的头顶,将她头上的花环衔在嘴里回转,红光瞬间消散,翠鸟不见,小雨的手中却多了一支秀美玉簪,色泽翠绿欲滴。

    “这簪子不错啊,只可惜了。”小雨把玩着那簪,看着它莹光琉璃,此时才开口对彩逸似笑非笑地说道。

    “可惜什么?”彩逸杏眼微怒,望着那簪被别人掠走,心中甚是不乐。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对方运用幻化之术将桂冠摘去,心道:瞧他那小样,有啥了不起的,旁门左道,胜之不武。

    这一点她可没说对。小雨是华山云中闲的嫡传弟子没错,但由于云中闲与茅山毛子棋的关系,他们门下的弟子彼此虽多有往来玩斗,其间却也互相学习渗透,无论剑法与道术都是正宗一流,绝无左道之理。也因她不知小雨的底细,误以为识,到也另当别论了。

    小雨抬眼,见她生气,便不禁笑眼两弯:“只可惜没看见另外一根和另外一个梅姐。”

    小雨先时放出翠鸟,彩逸就大出意料,想要将那翠簪收回已是不及,眼看着被鸟衔走,痛失爱簪。此刻闻听,又见小雨口唤梅姐,更是惊异,禁不住往前移动金莲问小雨何出此言?

    小雨见彩逸总算心悦诚服,越掂着手中的翠簪,煞有介事道:“如果小道没说错的话,这簪子还有一根,为凰。这根是凤簪。此二簪合名为凤凰合璧,又叫璧翠簪。与那万年玉珠同属西王母当年在昆仑瑶池梳洗之饰。它们形虽微,却魔力非凡,无物可将其收复,唯遇翠鸟而不能敌。其二簪遗落人间已久,后传说重见青城为二梅所佩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据说那凰簪还要晶莹碧透,如与凤簪两合,真正双璧生辉,即便翠鸟也无二嘴玉衔。”

    “没错。”彩逸此刻已完全放下戒备之心,化敌为友。心下这才明白,小雨无怪会幻化出翠鸟,原来他知底细。

    要说彩逸是青城二梅之一,小雨早在斗剑完毕后就已知晓。他与彩逸空中对持时,才看到她系挂纤腰间的玉笛,青儿已跟他讲过,有个救他们之命的青城女子,名叫梅彩逸。

    但直到他幻化出翠鸟衔取那支凤簪时,才分清她是二梅中的妹妹。由于当时要外出急于找寻安身之所,因此青儿还没来得及跟他提说彩英一节。而有关这对凤凰合璧的翠簪,也是从师尊云中闲那儿听来的。

    相传这对璧翠簪,是西王母当年吹化的两块绿玉,在离开昆仑瑶池时,并不曾带走,而是又一口仙气,将其二度吹化成两个身着翠色云缕的士女,名为凤和凰,看守池边的那棵仙树。据说那树上所结万年之果--玉珠,非瑶池水而不能晶莹,无昆仑风而不能灵秀。

    西王母爱珠之切,为日后能再来瑶池一观其风彩,佩戴之华美、光艳,便舍簪伴珠,使其“珠联璧合”,传为后世美谈。

    而二簪合璧,为西王母的仙物佳饰,自是不凡。原质已被吹化,自能托物亦能随意幻化人形。却不知在哪年哪月,终因熬守不住昆仑之巅慢长的岁月,更是遥遥不见西王母再返。于是溜之人间,逐渐轮为俗物,但终于本性未冥,虽不再仙化**形,亦非平常之物能比。

    后被二梅之母萧氏所得,终因此物太过显赫扬名,才遭重劫。幸遇青城圣母洞花旗圣母采药路过,才免于形神俱灭之灾,坐化而去。其二女年幼,被圣母抱上青城,并携簪抚养承继道统。

    也有人说,这二梅就是此璧翠簪所化,托胎为人。故,知二簪者必晓青城二梅的故事,其因果,实为前缘有定。



………【第二十九章 仙剑情缘 终成追忆】………

    两人既已化敌为友,小雨口称梅师妹,便仍将璧翠簪抛还于彩逸。

    彩逸笑接,问起小雨因何在此?小雨便自报了家门,只没有提及师尊云中闲。并将找寻山洞,安置残兵一事告诉了她,顺带向她谢了救助之恩。

    彩逸一听,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门,不由得暗自好笑,又听他说是华山剑门,便道:“道友即在华山修行,定知道俏髯真人匡轩,人诵美髯公--云中闲的了。”

    “那便是家师,梅师妹认识他?”小雨见她提及便不好再回避。

    月亮之下,他见彩逸姣好的面庞泛起一层莫名的惆怅,心中不解,她与师尊会有什么瓜葛?直到彩逸向他一番解说,他才点头叹息,难怪师尊如此洞悉二梅之情,这其中原来另有一段前世插曲。说来可能有点玄妙复杂,全凭看官自行领悟了。

    前文说过,云中闲与茅山道士毛子棋从小就是同一村上的玩伴,后遇高人弃尘向道。

    其中,云中闲被华山剑宗清灵大师引渡,于华山黄甫峪瓦庙沟南涧东山峰灵芝洞参修,大师羽化飞升前,将本派道统全数承继于这个他最得意的弟子,这使云中闲的大师兄尤楚焱道长心中很是不快。

    因他不仅比师弟云中闲早数十年入门,且道精根深,修为纯厚,只在云中闲之上而不在其下,且修真前身世凄惨,所以入道后较他人更为吃苦。

    为了安抚尤楚焱,更为日后华山剑宗一脉相承,扬广大,清灵大师便把灵芝峰的镇洞之宝--三神香,传于楚焱道长掌管。此香能开天门、启地户、通神灵,亦能免除刀兵瘟疫等灾祸,其神通广大,威力可窥一斑。

    此宝于一非金非玉的锦匣中陈放,由清灵大师的符箓亲封,如日后统教者触犯本门清规戒律,符箓则对其自化,持香人可以三神香严惩不怠。此权威不比承继本门道统来得逊色,可以说是一权二施,平分秋色。

    当然,即拥有镇洞之宝的生杀大权,便是掌门人,应尊为大。即便云中闲实为本门道统承继人之唯一,某些重要事宜仍要听从于尤楚焱道长的调遣。

    好在楚焱只一时的负气,起初觉得委屈,随着尊师的升天,心胸渐渐净逸直至完全的平复,不失为一代剑宗的接力棒者。而云中闲更是不负其名,不惯权位,一心向道,逍遥自在,云中悠闲。于是不顾楚焱等的再三劝慰,执意离了先师的灵芝洞,自去南松桧峰下朝元洞府潜修。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其中另有缘由。

    上文曾提到,青城花旗圣母早年于二梅之母有相救之恩,而这花旗圣母原与清灵大师是一脉相承的同本师兄妹,她原名叫花旗妍梅。

    她与清灵师兄两人感情笃深,道门清规自不必说,虽可合籍双修,但终将无法飞升,圆满向道的至高境界。为不至因私废元而坏了道行,最终花旗圣母挥剑斩情愫,离开华山上了青城,改妍梅于圣母,从此绝于圣母洞中,彻底断了凡念。

    而清灵大师后来虽也由此成就了华山一代剑宗,即将圆满归天,但仙家也并非草木石灰,无情无意。他知花旗圣母不久也要御劫飞升,因此在自己化羽未离之际,将此事说于爱徒云中闲,托于他代为关照,界时定去相助花旗圣母一臂之力。

    想要助圣母御那天劫,除人力而外,非那灵芝峰的镇洞之宝“三神香”鼎力相助不可。说到这三神香,又要折回原题。为了服众(主要是尤楚焱道长),云中闲力劝恩师将三神香交于大师兄,不肯一统全承恩师的衣钵,不是自己没有这个道行能为,而是他深知道门不易,亦不愿给尊师飞升在即添忧。

    果不出他所料,师兄有怨,但因他与恩师事前有量,处理得当,终不至造成后患,这也是云中闲为何受清灵大师器重的缘由,并托于重任。他的一向深明大义,淡薄人生,闲云野鹤似的不拘一格,深得尊师的秉性。

    而大师临行时的嘱托,亦不便告明旁人,且华山虽与青城素有交往,但云中闲同花旗圣母在众人面前并无公开的往来。

    也就是说,华山上乘剑仙中,没有人知道他匡真人有花旗圣母这么个挚友,如何会突然前去助她御劫?这还在其次,想去似乎不能成立,未免有点牵强,行善助人难道还要什么理由不成?话虽如此,只是要尊重先人的嘱托,这里面牵扯到一段仙剑情缘,却恰恰又是当事人花旗圣母不愿再提及的。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那华山的镇洞之宝上。苦于不能将尊师的前情透露,又要明正言顺的于师兄相借三神香,还不至使他产生其它想法,云中闲这才离了尊师的灵芝洞,乐得把大权一并交于师兄管理,实为避嫌。

    却不想这一来,尤楚焱道长反主动要求一起前往助劫。从这点上看,他亦是宽宏之人,到是匡轩多虑了。由此,花旗圣母日后得以成功飞升。云中闲就此完成了师尊的重托,保守了秘密,最终圆了清灵大师的宿愿,此为后话不提。

    而那花旗圣母虽义绝前缘,改了道名,但偶然间救了二梅之母,又接引了其女,为纪念先时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便为二女起姓并待之如亲,其中深意,也只有那故人才能体会。可见,英雄绝非无情之物,修真并非修得孤草一根。

    这里,小雨听完彩逸的这番陈述,已心领神会她的惆怅之意,花旗圣母不久羽化而去,她姐俩怎能不难过眷恋。

    这时,天近交更,小雨忽然想起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也不知那边喜豹找到山洞了没。这黑灯瞎火的,他要再出点差错可怎么了,况青儿他们还等在原地林中呢。

    这样想着,看到彩逸不能化解心头烦绪,小雨急中生智,心头一动,转移她的念向:“梅师妹,帮我一起找山洞吧,时间已不早,那些士兵也劳顿一天了,得让他们安歇一下,明天好有精神赶路。”

    彩逸闻听,神思猛然醒悟。对啊,自己尽如此自识自话,不顾他人的安危。于是便对小雨说了一句,小雨听了大喜过望。



………【第三十章 青儿求教 石基作别】………

    彩逸听小雨说要找山洞于众人安歇,便不加思索地向背后锦秀峰山麓下一指佛母洞,说自己刚从那洞里采草出来,里面足可容千、八百人不成问题。

    小雨听了自是喜欢,便约彩逸一起回林中与众人报告喜讯。

    彩逸原是拿不定去留之意,本也打算先回去见了青儿再作道理。于是,便随了小雨一起往原路官道旁的树林飞去。

    等到得林中,只见一多半的军兵等不及找到洞府安寝,业已横七竖八的,或倒地或背靠树杆沉沉地睡去。而喜豹早已回来,并没找到合适的山洞,不是太小就是潮湿阴霉,不能住人。

    他见小雨同彩逸居然一同而归,便喜不自禁,忙上前接着,问是否找到安身之地。当听说众人可在林后对面山麓的佛母洞过夜时,高兴之余不禁回身望了一眼满地躺着的隋兵,苦笑了一下,犯起难来。

    一旁的彩逸心领神会,顾及到这些众兵连日疾苦且带惊吓,便没等小雨开口就道:“我看今晚就暂且不动了吧,有我和小雨道友在此,料也无妨。”

    喜豹原也因为刚才想着,要是现在就把那些已入梦乡的众兵人等喊将起来,睡眼惺忪的,即便赶到那佛母洞,天也快要亮了,还睡个什么劲啊,反而徒劳奔命,把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不如这样就地安营扎寨,睡他个天明起来,方精神百倍地赶路才是正经。

    于是点头称是,唤来青儿作陪彩逸说话,与小雨起身去安排还未歇息的兵将不提。这里青儿又见彩逸姑娘返回,自是兴高采烈,本以为天明便可随其一同去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