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仙侠传-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基欣喜地将剑接于手中,摩挲着上面如水般亮滑的纹理,爱不释手。随即翻动手臂,舞转开来。尽似游龙出潭,斑鸠倾剿,运手间顺滑流畅,翻腕处和谐一统:“好!木兄真乃技艺群,堪称当今编制大家,可与那锻刃造器者一比高低了。”
“呵呵!过奖。”木彦平只一笑:“能用就好,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多谢兄弟的成全了。”拱手一抱。
石基一见也忙还礼,被他这么一说,到是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脸上不免微红。想到起初还怀疑人家心存不轨呢,只觉愧疚不已,随手将剑收起,自是不免问起他生意上的诸事行情。
而木彦平更是对这位仪表堂堂的剑侠由衷的喜爱,有问必答,同时亦是自然问起他得残剑的经过,听到紧急处,锁眉而为之焦心;闻得致胜时,不禁开怀大笑。两人正自浓畅之即,忽见家丁跑来,神色慌张地指向外面,言语一时混乱不清。
木彦平见了,站起身,正要仔细询问究竟,忽然一匹小马腾空入室,直向石基身边跑来,到吓了他一大跳。而石基一看小白龙这番举动,料想外面店内一定是出了什么事,对木彦平说了句:我出去看下。刚要携马起身,喜豹一下窜了进来。
“师尊,了不得了,你快出去,那边闹得不像样了。”他上前一把拽住石基,就向外走。
“可不是么,店里的东西被这位大哥的小兄弟全给毁了。”刚语不成声的家丁,这时才缓过气来,也忙着告状。
什么?小雨他石基一听可就急了,这师弟也太不象话了,玩闹得有点过火了。而一边的木彦平听说,更是一怔,心想,我如何得罪了那位小兄弟啊,一上门就给了这份“见面礼”?
于是吃惊的俩人,面带异色,一同向前店急步走去,后面跟着喜豹和白龙还有那家丁。
刚走至店铺后门口,便听到有个人在大大咧咧地说话:“快去把你们掌柜的找出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呀呵!这谁啊,这么冲?石基听了,不由得更加快了脚步,想一观其貌。而略步后的木彦平已然是笑着开口了:“哎哟,是程大爷啊,今天是哪阵香风把您给吹到我这来了。”说着,已是抱拳在手,入得店内,向那说话之人一拱。
此刻,同与进门的石基业已看到,被称为程大爷的正两手插腰,立于店堂中。生就异像,体魄魁实,见了木彦平便即一把拉住,连连拍着他的肩头,继续大声嚷嚷着,好不亲热的样子。而令他更为驿动的倒并非此人的相貌举止,且是他身后的那片墙面,与先时进门所见天壤地别,完全成了另一模样。
这估计就象家丁所说,是他那小兄弟所为,可四下里一瞧,哪里能找见小雨的身影,跑了?
“柳兄,给你介绍一下,他便是我的好兄弟程咬金,我们都喊他程大爷爷。”木彦平与其寒喧了一阵,转过身来,于柳石基和程咬金两人相互引荐。
石基闻听先是一愣,自来大隋到也见了几位大人物,可唯独不曾想到会和这爷们照面,不过有关程咬金的传说,他可是太清楚不过了,就象熟悉膳食的品貌优劣一样。当然,是在书中,为此,他还专门给此人罗列出五讲五不讲,另送绰号程妖精,在这一名不见经传的隋唐人物身上,可谓着实点化了一番。
他心里在笑,手却抱起:“久闻大名,如雷贯耳。”脑中触联想。
五不讲:不讲礼貌,没文化;不讲道理,混吃喝;不讲德行,乱打人;不讲和谐,爱挑拨;不讲武艺,三板斧。
五讲:讲义气,抱打不平;讲面子,妄自尊大;讲天命,称王称霸;讲记忆,前学后忘;讲效力,专劫皇杠。
而程咬金听了石基的两句恭维,更是大乐,一激动友爱了一句,在场的人差点全扒下。
………【第三十三章 转废为宝 竭诚相邀】………
程咬金听了木彦平的介绍,又听石基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这马屁拍的,听了那叫个响当当的舒服。
便道:“柳兄弟,我一看你就面善,程爷爷我也没什么见面礼好送的,就这墙上的‘拖把’‘扫帚’还算值点,全当我的馈赠之物吧。”嘿!他到好,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其实他是想,反正这些东西也全被拆了,卖不出去了,好歹也是用名贵鸟毛做的,拿回家正好可以废物利用,不然浪费了可惜,他程咬金可是穷人家的孩子,知道爱惜东西。
他到是想得挺好,一旁的木彦平听了差点没哭。好你个程咬金,拿我的东西不当东西是吧。他原心里正自不好受呢,一进门他就看到那一墙的散货,这扯了的再重新编起,就没先时那么鲜亮平整了,换句话说,也就成了二手货,掉了价了。
但当着这许多客人的面,又是柳石基的兄弟所为,他没好说什么,到不是吝惜那点子钱财,他木彦平不是那种重财轻义的人,只白糟蹋了异鸟的羽翅,心疼啊!那也是它们生命的一分部呢。
而今,程咬金这么一奉献,到是他没想到的,又好气又好笑,这不是拿朋友的兄弟甩朋友的脸么?有这么做人的嘛。他还未及开口,那原先的伙计一听不干了,心道,你程大爷好歹也是我们家主人的朋友,怎的?不站在我们这边也就罢了,到尽替外人想事呢。
于是,仗着主人的胆,没好气地说:“程大爷,这东西都送人了,那还要我们伙计做什么?难不成象娘们一样,回家去抱孩子么?”
“这又不是什么好东西,扔了不嫌少,留着没人要,处理了拉到。”什么狗屁逻辑。在一旁的柳石基差点笑喷,这才真正领略到程妖精的风范,整个一浑球加混世魔王外带现世宝。
木彦平听了那个气呀,原来这主是早对我店的东西有意见的不是?这回是清扫来了。便道:“好吧,就依你所言,狗蛋。”他转身叫那一脸不服的伙计:“回头把这些破烂给程大爷送家去,任他随便处置。”一脸地正儿八经。
“嘿!你个木头,送我家去干么?我那儿又不是仓库,没得让老尤看到又说你糟践生灵。”程咬金大声嚷嚷,没等木彦平回答忽又想起来什么道:“哦,对了,把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尽讲这些没要紧的。”大手一拍脑瓜。
“什么事?”木彦平见他嬉皮笑脸突转为正色,知道他从长叶林赶来这儿一定有事,不禁问道。
“这个”他冲石基等望了一眼:“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只是前日里从河北河南来了不少弟兄,说是要去济南,给我秦老娘拜祝六十大寿,所以老尤今天让我来通知你去商议一下。”说完暗递了一个眼色于木彦平。
刚才他朝石基望时,石基便就知晓他意,唤了喜豹;走向墙的另一边去观赏那没遭毁容的剑鞘,囊套。其实自程咬金一出现,他就已感到来者不善,再适才听他说河南河北来了不少弟兄,心想,不会是应了书里的故事吧,祝寿是其一,恐怕里面另有导火线,要借此聚义反隋哩,而这个老尤,莫不就是传说中的尤俊达?
这还真给他猜对了,程咬金说的老尤,正是隋唐里名为珠宝商,实为草寇的尤通,字俊达。这里面还有一个秘密也是石基不知道的,那就是木彦平与尤俊达等也是一路,以行商为掩护,实则都是啸聚山林之王。
此次尤俊达着人来请木彦平,确因前一段他与程咬金于长叶林下劫王杠一节,这事惊动了官府,派下当地捕快,各处查寻,要力拿他俩。由此便波及了与他们联谊的各路豪杰,获息后,即而6续到得山东境地,一则是为祝寿而来,也更是想法平定这桩公案。而给那祝寿之人,便是隋唐第十六条好汉,人送小孟尝的秦琼秦叔宝之母。
木彦平听了,又见程咬金的举动,便已知其用意,但他并不想对石基有所隐瞒,正好相反,他恰要借此机会于尤俊达等人介绍自己新结交的朋友。以他木彦平的察颜观色,这位柳兄弟名为隋官,却实属道中侠义之士,正是他们寻求的良师益友,如何能错过。
但他却是个有心之人。他知道,以石基现在此等身份,不便太过张扬,到是要为他留有余地才属万全之策,想了一下便拿鸟羽编制品打俺护:“我看柳兄弟也跟我们一起去吧,这样尤大哥就不会骂我又坑害生灵了。”说完,直朝程咬金挤眼,意思告诉他不相干。
程咬金虽是鲁莽汉子,却也不笨,看那木头“鬼祟”情形,貌似他这位柳兄弟不是外人,于是哈哈一乐:“也好,不过这些破东西,我看今日就别带了吧,柳兄弟第一次去山上做客,免不了要吃酒祝兴一番,带着它们多扫兴,改日你整好了拿过去就是了,到时柳兄弟要看着好就挑几样去,剩下的就留着点缀山寨吧。”
嘿!另一边的石基听了,心里打起鼓来。他还真会一举两得嗨,这人情也做了,便宜也占了,此人不笨啊,而且细想去心思还挺缜密,看来自己对程咬金的评价要修改喽。
再一想,他们果真是商讨去济南聚义,我去瞎掺和什么呀,便转头对他们笑道:“算了,我就不去了,想是我那师弟已回了微山,他太不象话了,待我把他追回,再与木兄赔不是吧。”适才不得空替小雨道歉,这回正好抓其错,托辞不去。
“哎!”木彦平闻言一摇头:“这话如何使得,他一个小孩子家家,哪里就认真去计较起来,他要是在,也一同去了呢。正好当面向他赐教,能拆我所编之物,贻今为止还只有他一人哩。”说着居然慷慨大笑。
“呃,小孩子家家?”石基心道,小雨做你太爷爷都不嫌大。不过,木彦平的话使他心中不由一动,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他这么热心相邀,莫不是也如程尤二人一样,假以编制为生,实乃广招天下俊杰,举旗纳事?他即知我身为大隋官员,焉不防我而反近之?
他这疑虑,甚是多余,不必再表,上文有提,木彦平此眼力自不会错看。且论理,他柳石基能有这样绝好的机会,去结识一下史上所演绎的隋唐义士,此等良缘焉能每个人都遇上?更何况他一个穿越之人,正是求之不来呢。
不过此番另有师尊所交代之事没有完成,且还挂着这个所谓琼花太守之名,携有那五百隋兵要一同去江都,他心中虽踌躇满志,却脚绊生篱,渺无头绪,如何还有那等闲情逸志去节外生枝?所以,无此心情去广交结友。
而这时,一旁的喜豹听了木彦平的话,好事喜交的他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结朋交友是他最大的嗜好,在长安时他就不乏此举。现如今见石基顾虑不应,只当他还在为小雨一事磨不开情面,便即作主替为允诺。
就此,石基有没有嗔怪喜豹多事,即而同去长叶林一观那山寨之风,与尤俊达一番对擂呢?
………【第三十四章 山寨聚义 终结良缘】………
石基没想到喜豹居然代为答应,而木彦平却看出来这位柳兄弟心里有事,不禁微微一笑,说是尤大哥做生意多年,广结良友,知道很多新鲜的奇闻轶事,不妨去互为切磋一下,或许能从中识得某种机缘。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再不去似乎有点不尽情理,况他讲得也没错,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或许还真能打探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也说不定。
于是石基点头,没再坚持,由程咬金头前带路,同了木彦平一起出门向庄外的长叶林而去。
先不提石基此行与那尤俊达见面,是否有所受益。单说离去的小雨,见在店里闹出了乱子,唯恐师兄闻讯转来责难他,反到不美,于是呼三十六计,走为上,趁机溜之大吉。
他原想,先将那五百军卒带去江都琼花观,在那儿等候师兄。可又一寻思,不妥,虽然有领军和先锋为证,不怕当地官不接待,给予进驻观内,但让石基带着喜豹和龙儿怎么走?他现在虽然能驭剑飞行,但功力却相差甚远,带着一马尚可,但要再夹持一个人,估计内力不够,无法承受,总不能让他们分开来行走吧。
这样一虑,也就只好依坐湖滩乘凉,眼巴巴遥望那沧水一色,闲来调教旋龟,耐心等待石基回归。
却说那居于长叶林的山寨之内,尤俊达正于寨中聚义厅坐堂,外面忽走进一个喽罗向他禀告,说是程大爷同木大爷来了,另还带有二人一驹。
尤俊达闻听,便知是平弟的朋友,于是赶紧站起身走出厅外,站在高起的石阶上翘仰望。
不多时,果然见程咬金和木彦平相继走来。他看到与木彦平并肩而行之人,乃一个高大英挺的年轻小伙,看去不过十六、七八,一脸正气表里如一,仗义侠骨尽显其身,心里不禁道了一个好字。
再看后面,则一虎头虎脑,生着一对豹环眼的小子,牵着一匹矮小的俊马。这马更是神奇,举足间莹光流动,似踏水而行。妙啊!他心内又一声慨叹,看来今天来了贵客,得好好接待一番。
想到此,一边挥手唤来手下,叫赶紧去准备一桌丰盛的酒菜;一边快步走下石阶,迎上前去与来人打招呼。
而石基这边也已然看到了阶上站的这位。只见他身长九尺,面如满月,目若寒星,象条好汉。于是在他举步相迎之时,便已抱拳拱手:“柳石基,赶问对面是尤大哥么?”
“在下正是尤通,柳兄弟一路劳乏,快快进得寨中纳凉一歇。”说着,又朝他身后的喜豹一拱手:“这位兄弟”
喜豹本就趁兴而来,一见长叶林葱茏、清幽,一片生机盎然,寨主又是如此这等豪侠伟岸之人,自是喜出望外,见尤俊达问他,便也拱手还礼,自报了家门。
于是乎一行人等,随尤俊达走进寨中,于宽敞的大厅里分宾主落坐。立即有手下仆人献上茶水,而尤俊达自是向一青花瓷杯内细细倒满,亲自捧定,于石基面前。
石基刚伸手去接未接之时,却听“呀”的一声轻呼,见那瓷杯猝离俊达之手,仿佛传递不慎,朝下陨坠而落。行内人一看便知情由,那柳太守更是心知渡明,对方名为失手,却实是刻意刁钻,试探。
对此一举,他并不介意。抬身站起的同时暗运玄功,逐一气呵于掌心,对准下掉茶杯,好似一只巨大吸盘,将其拷牢。更是随着他抬手间由自向上,直达心门口处,这才伸出另一只大手,不慌不忙地稳稳将杯环把住,放了动功之手,随即端起茶杯,轻吁一口,冲俊达微微一笑,道了声:“好茶!”
“哎呀,柳兄弟真是出手不凡呐,尤通失敬了。”俊达赶紧朝石基拱手又抱,面上挂喜,心中肃然。
柳石基也向他一禀手,还礼后各自重新归坐,笑语间酒菜业已6续摆上,推杯换盏喝得好不痛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石基原先有些低沉的情绪扫荡一空,他为尤俊达口中豪情壮语,所言的各路英雄气节深深撼动;也为当今大隋不振,奸臣当权,霍乱朝纲所不耻。那隋炀帝更是荒淫无道,于天下百姓生计所不顾,自行其乐,开凿河渠,修造龙舟,南下观风。
“据说这个昏君还要征兵高丽,开始各地抓虏壮丁充军,现在全国上下,举目一片哀怨,各路义士更是揭竿而起,群雄涌动,准备问鼎。”尤俊达是满腔义愤,陈辞高亢。
在座人等,无一不被他**渲染,热血沸腾,慷慨陈述。嗜酒如命的程咬金更是酒后“无德”,起身一脚踩在板蹬之上,把那手中捏的酒盅,咣咣咣地在桌上敲得山响,嘴里不住地大骂杨广,说要到江都琼花观把那琼花砸个稀巴烂,看他这昏庸的皇帝能奈他程大爷爷几何。
其中,除了石基一人静默不语,还有一人也是关注未动,那就是座在他身旁的木彦平。其实他一直都在注意查看石基的一举一动,他见这位柳兄弟虽不表态,清粼的眼中却是蕴含着无限的感慨。于是他想,此人修为不可测,但志向远大,不知以后能为我所用否?
当然,言谈之中,除却那些义愤填膺的肝胆侠义,自然也说到去济南给秦二哥的母亲秦老太太拜寿一事,俊达热忱地邀请石基一同前往祝贺。
诸下人等,只有木彦平知道柳石基的具体现状。在众人的一番激昂陈辞之后,石基就更不便说出自己在朝为官的事实,于是只好道:“小弟另行有事在身,要去江南一趟,如若以后有用得着在下之时,方一定效全马之劳。”一边说着,一边朝众人拱手致谢。
其实他说得也没错,并不全是为落座那琼花太守,待隋炀帝前来赏花悦目,更是为了要查清洪荒宝境一事,为天下扫去陈孽。至于大隋命运谁主沉浮,兵落何人之手?并不是他柳石基能力挽狂澜的。
虽未得到这位英气盖世的修士允诺,但石基真挚的眼神,恳切的话语,举手间的威力,如沐浴春风一般,飘过在座的每个人心头,就此为日后隋末战争的鼎力相助起到了无可懈怠的作用。
他--柳石基,终究和这批草莽英雄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章 抵达江南 回到扬州】………
当石基要离开武南庄,回微山去的时候,木彦平依依不舍地于湖畔送别。
他用蛮蛮的钢羽,重新编制了一只崭新而别致的鱼型剑鞘送给石基:“柳兄弟,一路多保重,希望我们有缘再见。”一脸郑重。
送他们走的还是小寸,在渔舟将离去之时,石基向依岸而立的木彦平一挥手:“木兄珍重,后会有期!”旋即,舟如上了弦的箭一般朝湖中的微山岛驰去。
这已是又临近傍晚,夕阳的余辉倾洒湖面,映得红霞满水,蝶彩万顷。石基不禁回眺望,那湖边水衫长袖的身影,全然没入苍穹之中,无从再寻。
少时,渔舟顺利抵达微山,小雨和两个军头率五百隋兵已久候湖滩多时了。石基和喜豹牵着小白龙上岸后,朝小童一声道谢见他随即返去。
石基望着渔船行远,适才侧转身对小雨说了句:启程。便不再多言,立于一旁,静等宝匣出怀,收取兵卒好继续上路。
细眼小雨原本以为师兄回来会对他一顿好剋,他早作好了充分地思想准备,要与之理论一番。他雨沬可不是随便能蒙混过关的,却没想尽然风平浪静,象从未生过任何事情一样。这反令他心里不安起来,难道我走之后,其中出了什么变故?
他决定不去管它,把那五百余人先收起来再说。于是放出规圆匣,念动口诀,依先前一样,瞬间将众人收归匣内,沙地上转眼又只剩下他俩和白龙。当然,那旋龟经过他大半日训练、调教,业已能运用四只尖利的钢爪,服贴贴地攀爬在他的秀囊袋上,安静地随时听候主人的调遣,而不必总是将它劳神地抱于怀中。
见小雨一切操办就绪,石基便放出飞剑,将小白龙罩住,也没再说什么,旋即串入剑光,平地而起,如燕子追云般凌空直向红霞最绚丽的深入飞去。
雨沬见师兄冷淡行事,知道对自己所为不满,尽管自己有一百二十分的理由,但无论如何也是拆了人家的东西,于情于理终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心里讪讪地不知如何解释,先时那理直气壮的架势早消减去一半,便也赶紧祭出剑光,尾随其后。
因为从山东至江都扬州甚近,又经过这大半天的休息调整,运功打坐,小雨业已完全解除先时的疲劳状态,真元得以恢复,足够应付剩下的路程。因此石基完全放心他单人操纵、驾驭五百之众,所以自管自地朝前,不去理会他,让他好好思过,反省自己的妄动。
师兄弟俩,这二次的云中飞渡,可谓是空前的沉寂,静默,连小白龙都觉出其中被压抑得难奈,在穿越茅山上空的时候,它引颈长嘶,划破夜空。
“龙儿,你柳大哥的剑鞘好漂亮啊。”小雨趁机飞身挨近,将剑光也罩于白龙的身上,象前次飞渡一样,与石基并驾齐驱。
而小白龙虽然听懂他的话,却没法回答,只是又一次对空长嘶,算作共鸣。
见师兄仍不答言,小雨又道:“剑鞘虽美人却不美,龙儿你说我说的对不?”他想借此揭示自己的看法,澄清实事真相,打破僵局。
“师弟。”石基终于开口:“之前我们的猜疑虽有道理,却是因不明真相而致,实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就此,他把木彦平所言重复了一遍,又将受邀去长叶林见到尤俊达一事的前后述说关键,最后道:“不管怎样,你都是鲁莽行事,修道之人焉可这样草率处置来泄自己的不愤。”
石基这一番的理说,顿把这红衣少年讲得哑口无言,尤其是最后的话令他抬不起头来。心里不觉一阵悔意,自己修道百年,只长功力不长心智,怎得性命双修?还不如一个刚入道不久之人,真正惭愧。
他心虽臣服,但嘴还是铁硬,拗不过弯来,楞死不说一个“不”字。石基见他不吭气,头却仰得高高的,不禁扭脸看了他一眼,知他心服口不服,仍磨不转情面。也罢,要人真正觉悟,并不急于一时,明白了道理就成。
于是便不再继续讨论下去,和他一起催动剑光,奋力向前,好尽早赶到扬州。
在他们掠影茅山之时,却不知山巅有一人正抬头朝满辰的云际瞭望,“呵呵,江南又要有好戏唱了,等哪日我老人家也去凑个热闹看看,再借此与我师弟俩徒儿续缘。”自语间手捻须髯,口道一声:“小明,丹炉里的丹药如何了?别以为我老人家看不见就想偷懒。”
此人不消说看观也应知晓,他便是茅山道士毛子琪。为他这无意之中一句“续缘”,果于江南演绎出一场惊天动地戏剧,威群仙,力挫老白眉,此乃后话,有待后禀。
闲话少叙,当石基他们终于驭剑抵达江都,正值凌晨佛晓时分,天色朦胧吐白,半轮红日即将蓬勃而出,再现这江南夏花,清露满城。
虽然晨曦一线,但江南桥畔依稀人影绰动,师兄弟俩收剑牵着白龙,慢慢于两岸石桥上轻踏而过,水中倒映出这一对青红“佳人”,令过往的路人频频回,疑为是从天而降的神童。
小雨是云游四方的道士,这到省去了多少问路的时间,自然然他成了石基江南的导游。此童毕尽是转世年小,一到得江都这样秀山美水之地,心情豁然开朗,先时误解人意的灰色郁闷心情荡却一空,逐又笑眼弯弯,快意达人。
而石基呢,更是象回到家乡一般,远望那扬州城,触景生情。虽然此地非彼地,与他居住的现代化扬州大都市判若两境,天壤地别,但那份浓重的乡土气息是再夺不去的感觉。
“我回来了,江南,我回家了,扬州。”他激动,可说心潮澎湃,无以言表。
他多想张开手臂,去拥抱所见到的每一个人,但他不能,别人非把他视为疯子不可;他想大叫,将内心深处积郁的思乡之情释放。于是,他真就这么喊了起来,和小雨一起,喊得山摇地动,喊得石开鸟惊,身形雀跃,骑上白龙,一路奔向江南岸的扬州古城。
………【第二章 府尹接旨 太守光临】………
到得江都的两人,尤其是石基,兴奋之情再难压抑。
他们一路手舞足蹈,一匹小马你骑我骑,快乐得一如小鸟展翅,鱼儿畅游。招得过往行人,直朝他们翘望,这哪里来的两个少年,什么事情让他们这样的开心?
这时,天光已大亮,他们走进扬州城,直奔府衙。
或许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这天扬州府尹刘文欢醒得特别早。平时他总是要睡个懒觉,直到太阳晒到**了才不情不愿地爬将起来,去衙门里升堂办事。
可今天不知为何,卯时刚过,兀自醒来,再也不能入睡。长安早下达了公文,皇上业已起程南下,前来扬州观赏琼花。并特别交代,期间琼花太守先领一千兵驻达扬州琼花观,要妥善给予安置,热情给予接待,以保证界时隆重开观,花茂月圆。
刘府尹掰指一算,离那八月十五中秋节还有将一个来月,时辰尚早,而且听说那琼花太守要来,观内外都早早打理停当,诸事全安排妥贴了,难道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想到的吗?
他这里躺在床上,瞪着俩鼓鼓的鱼泡眼正自思忖,忽听得一阵咚咚咚激烈地鼓声。啊哈?谁他妈一大清早猴急似地擂鼓升堂,知道老爷我睡不着还来起哄。
他腾得一下坐起身来,正要扯开嗓门大喊来人,是谁在那喧嚣公堂,真乃大胆。忽见一衙役匆匆跑进外间,朝室内禀报,说是有个红衣小道正在堂门外击鼓,还有个身材高大,麻氅长衫的佩剑之人牵着一匹小白马站于身侧,看那苗头来者不善,不是告状便是解差,单单却又不见再有其它人,请老爷去升堂查看。
“哦?”刘文欢刘大老爷一听心里就是一蹦,不会是那琼花太守来了吧。他这回终于找到了心神不宁,睡它不着的感觉,原来是应在了这里。便又问:“确实看清,再没有旁人了?”那公文里明明写着,琼花太守领着一千兵而来,如何只有两人一马?
“小的看得真真的,确确实实只有两人一马,再没有其它人了。”小差答道。
刘府尹心下疑惑,刚要再说什么,又一阵咚咚的擂鼓声传来,敲得人心里好不烦燥,要真是那琼花太守来了,可是开罪不起的呀,怠慢皇上亲命官使,这可是罪加一等,吃不了得兜着走,乌纱帽保不住事小,说不定脑袋都得搬家啊。
他心里顿时七上八下,再也威镇不住,一翻身下了床,赶紧叫小衙役去截住擂鼓之人问明,说老爷马上就到。一边胡乱穿着衣服,口里只唤下人:都他妈死绝了吗,没听见老爷我要升堂,还不快快替我穿袍蹬靴。
于是乎冲进来两个丫头一老妈子,端盆倒水,提鞋子,扣扣子,这个乱啊,最后咣,一小丫头把官帽朝他头上一扣。“哎哟!毛手毛脚的死丫头片子,你是给老爷我戴帽还是扣球呢。”
这时,那老妈子递上毛巾,刘府尹哪还有闲功夫去擦面啊,一把推开,脸也不要了,抬脚就往前面的大堂上跑去。
待他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地刚坐定大堂,外面的小衙役急忙忙奔将进来,后面跟着走进一个高大英挺的青年,也不望公堂上一眼,举手展动圣谕,一声:皇上有旨
刘府尹起先见进来之人,已料定三分,在一闻此言,吓得惶惶然慌忙离座下台,跪地接旨,果然听得:是为大隋天使官琼花太守柳石基,率兵一千于扬州琼花观待驾候风等等诸如此类,把个刘府尹七魂迫去了有三,心道:我的妈呀,得亏大老爷我出来的快,否则小命难保。
当他颤巍巍听完宣读,将谕旨接在手中时,业已通身是汗,正好以此洗脸,省水又省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