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恨1-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眼前委委琐琐的周室公子,魏太后颇为不屑,但正是这样的性格,不怕他不听吩咐。 她明知故问:“姬大夫来我魏廷有多久了?”    
  姬大夫小心翼翼回答:“臣不才,在魏已有三年零七个月。” 魏太后突然单独召见,他惶恐不安。   
  “论亲戚关系,你是我的侄儿,” 魏太后拉近乎,长辈的口吻道, “这些年姑母怠慢你,不会怪我吧?”姬洪到魏廷奉职三年还只是下大夫,官位低微,魏太后怕他心有芥蒂。    
  姬大夫更加惶恐:“太后和大王待臣恩重如山,岂有怠慢一说?”    
  “恩重如山?” 魏太后忍不住微笑,“身为堂堂周室公子,难道甘心一辈子居于诸侯之下?就没有长远打算?”    
  姬大夫如实回答:“微臣生母地位卑微,在父王的诸子中排行靠后,做周室公子尚不如在此任大夫。”周室公子收入少得可怜,真比不上魏国大夫的俸禄,对目前状况他心满意足。    
  魏太后感到好笑,觉得不必再试探下去:“假如有机会即位为周王,你可愿把握?”    
  一听此言,姬大夫吓出一身冷汗。周王已被秦人所掳,但天子名号尚在,身为周室庶出公子,一无贤才,二无巨财,三无强国扶持,凭什么成为周王?从一个诸侯臣子一跃为天下诸侯的共主,就算只是名义上的共主,也是一步登天。这念头他想都不敢想。    
  魏太后不管姬大夫吓得哆嗦,直截了当道:“你的小妹现在魏宫,她知道砥厄下落。有了周室玺印,魏国就全力扶持你继位!”    
  姬大夫低头,浑身战栗。魏太后心中不屑,冷笑道:“你父王年迈,此去咸阳凶多吉少,周室却没有立太子,只要砥厄在手,你继位为周王名正言顺,将来魏王也要伏首称臣呢……毕竟我是周室宗女,不希望看到大周就此亡国啊!”    
  周室衰微,但各诸侯国皆持观望态度,谁也不先灭周,因此王城陷落消息在魏廷上下引起不小震动。九鼎被挟往咸阳,周朝覆灭之势难以逆转,姬大夫虽无大才,也还清楚当前局势。魏太后必是无法从妹妹那里探听砥厄下落,所以才命他去劝说。身为臣子,他敢不从命?        
BOOK。▲虹桥▲书吧▲  
第21节:欲盖弥彰(3)       
  从太后宫里出来,姬大夫奉命来探视妹妹。他心中有鬼,陪着王姬聊天,东扯西扯,半天不敢提砥厄一个字。姬冰见兄长目光闪烁,词不达意,立即猜透来意。    
  兄长絮絮叨叨,竟说魏太后、魏王好话,王姬心中有气,突然问道:“兄长既受礼遇,魏王对您的话言听必从,何不说服他发兵去救王城?”   
  姬大夫顺着妹妹的话题道:“大王怕师出无名嘛!秦王对外只称请咱们父王去咸阳作客,不算挟持,没有天子讨罪的诏书,诸侯哪有理由攻打秦国?”    
  姬冰顿时怒形于色。秦国如此欺辱周室,九鼎都迁走了,还要诏书勤王才师出有名?明明为太后探听砥厄下落,说不定她已许诺扶持兄长即位。   
  见妹妹沉默不语,姬大夫小心试探:“若砥厄在妹妹手里就好了,用它来发诏,魏王一定会出兵的。”    
  姬冰微微一笑,屏退所有女官,命自己的两个侍女在外面把守,以防太后突然来驾。魏太后也以为姬大夫是自己人,无须再监视,早告诉世妇可不在场。    
  四周无人,机会难得,姬冰反过来说服兄长:“冰儿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兄长。不知儿子与母亲、侄子与姑母,哪个关系更亲?”    
  答案太简单,姬大夫没有回答,他不知妹妹为何要问。    
  姬冰并不等他答案,又问:“如果儿子和侄子都有机会成为天下共主,做母亲的是偏向儿子还是侄子?”    
  姬大夫仍不语,呆呆地望着王姬。   
  姬冰又道:“侄子当上天子,宗庙中可不会供奉姑母,可儿子当上天子,太后就是天子之母,宗庙中必有供奉……”    
  姬大夫并不太笨,明白了妹妹的意思,继续听她陈其利害:“冰儿刚进魏宫,不如您对魏太后和魏王了解。但听说他们对信陵君都绝情绝义,又怎会真心实意为远房侄子考虑?”信陵君身为魏王同父异母弟,一国封君,立下不少功劳,却被毫不留情放逐赵国。    
  姬大夫何尝不知太后、魏王为人自私自利,妹妹句句话在理,他却不能不为他们效力,劝道:“正因为了解,为兄才来劝你,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对付你一个弱女子易如反掌!”    
  姬冰不以为然:“只有小妹一人知道砥厄藏在何处。我一天不说,他们一天不敢动我。”王姬入魏宫后惟有自由受限,始终锦衣玉食,受贵宾待遇,“但如果我告诉兄长,太后马上就会灭口,那时她要杀的,恐怕还不止我一人了?”    
  姬大夫吓出一身冷汗。他很清楚魏太后的冷酷无情。如果自己成为第二个知道砥厄下落的人,多半被一起灭口。但问不出砥厄下落,他的性命亦岌岌可危。    
  兄长一慌神,姬冰知道目的已达到,于是附耳一番,说出她的两全之法。姬大夫本来就缺乏主见,很快被妹妹说服。    
  按妹妹计策,姬大夫当天就拿着她倾囊所出的金银珠宝,到大梁最有名的首饰店换了五对耳珏,其中一对最为名贵,价值比其他四对高出数倍。    
  傍晚时分,魏王快马加鞭回到魏宫。他已年近四十,很多政事还要听魏太后吩咐,对此很是懊恼。为避开母后监视和唠叨,他一个月前擅自带着大臣将军们去大梁郊外的园囿狩猎,没想到母后一封“有夺权之变”的急报又把自己召回来。    
  请过安后,见母后气色很好,魏王反而不悦,他想赶紧回后宫探望爱姬们,对魏太后的问话心不在焉。    
  魏太后问:“王城已为秦国占领,你可知道?”魏王点点头,轻松地看着跟自己过来的一条最心爱的猎犬正摇尾邀宠,忍不住逗弄它。    
  魏太后每和儿子说上几句话就会生气,见他轻慢态度,这次也不例外发火了:“你也老大不小的人了!怎么一点轻重缓急都不分?王城陷落,秦军离我境不过数十里,还有心思继续打猎?!”她一挥手,旁边内侍忙将猎犬牵下。   
  魏王惋惜地看着爱犬远去,不悦道:“秦国攻王城,干我国何事?前些天秦王还修书过来,说我国今年贡礼很合他心意,愿两国永久修好,母后不必担心!”    
  并且魏安釐王对周赧王没什么好印象。他刚亲政不久,秦军又一次大败魏军。两国交战之地逼近王城,魏军撤退后,秦军仍驻留原地不走。王城城墙矮小破败,不堪一击,而周室国库空虚,劳力匮乏,无力修筑高大结实的城墙。周赧王担心秦军借机攻城,每天愁得六神无主,茶饭不思。周廷谋臣马犯自告奋勇,愿意前往魏国求助。    
  马犯一见魏王,哭诉道:“周王现在病重,怕过不去今年了。他说如撒手人寰,放心不下传国九鼎。现在秦、楚都觊觎宝鼎,可周王最恨这两个国家,与其九鼎落入他们手里,还不如送给您呢!” 魏王信以为真,非常高兴。   
  马犯又道:“可惜王城城池矮小破败,周王怕无力保管宝鼎,想马上把九鼎托付给您。请大王立刻派兵……对外最好宣称去助周王戍守城池,以免其他诸侯心中不平,争夺宝鼎。”    
  有这样的好事,魏王心花怒放,立刻派几万军队前往王城,驻扎城外, “保护”宝鼎,只等周王一死,九鼎名正言顺归魏国所有。    
  马犯又连夜直奔秦国求见秦昭襄王:“大王可知魏军正驻扎在王城外?名为戍守王城,其实另有所图。”秦王早觊觎宝鼎,自然想到魏王意图,也传令驻军赶往王城,魏军一有异动,就先截下九鼎。    
  马犯见秦王中计,又赶回大梁,告诉魏王:“秦王已起疑心,以为魏军要抢九鼎,发兵前往王城!”   
  那时魏军刚打败仗,一听秦军又出动,魏王吓地脸都白了,直跺脚:“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马犯不慌不忙,息事宁人语气:“为今之计,请大王派人加紧修筑王城城墙,修完后马上撤兵。这样一来,秦王以为大王真为戍守王城而来,自然不好争鼎了。”   
  魏王信以为真,命魏军日夜赶工,用很短时间把王城修筑的又高又结实,完工后立即撤军。倒霉的几万魏军就这样白白给周王做了一回苦工。    
  事后魏王左思右想,总觉事有蹊跷,后来得知马犯曾往秦国说秦王,才知中计,大吃闷亏。事隔多年,魏王对此事仍耿耿于怀。如今秦国出兵灭周,也算帮他出口恶气,只可惜九鼎最终被秦国抢走。    
  见儿子呆呆发愣,魏太后愈发恼怒:“几年前秦王不也说修好?你拱手就让出几个城池,我还没算帐呢!现在他说和好你又信了?祖宗封地迟早亡在你手里!”    
  魏王一脸委屈。当时秦王为收买信陵君,来信说愿把他的一个女儿嫁给王弟信陵君。魏王不敢有拂秦王“美意”,不管王弟和大臣反对,割让几座城池作为聘礼,迎娶秦女来大梁。当时魏太后并未反对过。    
  魏太后看着愚钝的儿子,叹口气:“你知道九鼎已被秦人迁走?”魏王神色遗憾,她加重语气,“可砥厄之玉还在王城!”    
  魏王有些糊涂:“秦王挺贪婪的,怎会不要周室印玺?”    
  魏太后为之气结:“砥厄已被藏起来!如果我们发兵占领王城,可以轻而易举得到它。”   
  魏王这才明白母后意图:“要它做什么,不过一块玉石,不若九鼎有用。”    
  魏太后气的语调都变了,“砥厄之玉,有八百年历史,是天命王权的象征。七雄并立,哪国诸侯不想以天命自封天子?砥厄落入谁手,谁就可以托以天命!”时人将王权视为上天所赐。    
  魏太后的话固然有理,但魏王畏惧秦国不是一日两日,即使王城驻守秦军再少,也不敢轻易发兵,公开挑衅。因此他敷衍道:“向秦国宣战并非小事,儿臣明天与大臣商量商量,再行定夺。”太后见天色已晚,又知儿子素来优柔寡断,虽然生气,也只好同意明天再议。       
虹桥门户网。  
第22节:窃符救赵(1)       
  第三节 窃符救赵   
  魏王出了母后寝宫,长吐口气,想起回来时姬大夫在宫门口等候,献上五副精美耳珏,心情大悦。    
  原来他最宠幸五个姬妾;但说不清最喜欢谁,拖到现在,魏宫仍没有立后。众美人对后位争夺更加激烈。魏王享尽艳福,但也常为诸姬争风吃醋头痛不已。他一一探望四宫,各留下一副耳珏作为礼物,令她们转嗔为喜,好不容易摆脱四位千娇百媚美人纠缠,还剩一副最名贵的耳珏,魏王以为只有一位美人最适合佩带,往如姬所住宫室而去。    
  如姬早派人打听魏王行踪,知他先去看望四宫姬妾,各自送礼,她心中不悦,见魏王进来,并不起身迎接。魏王笑嘻嘻厚着脸皮往前凑,如姬仍不理睬。   
  魏王从怀中掏出那副耳珏,连声道:“可惜,可惜啊……”    
  如姬嗔道:“可惜什么?”她一眼见到那副名贵耳珏,显然价值不菲。    
  魏王将耳珏放到灯下,熠熠生辉:“这么贵重的耳珏,若无绝色美人佩带,寡人留着,暴殓天物了。”他偷看爱姬表情。    
  如姬冷笑:“一副耳珏有什么稀罕,还不是每个宫里都有?谁稀罕给谁去!”    
  魏王将耳珏放在她眼前:“那些普通玉石加起来也不如这一对珍贵。这可是猫眼啊!”猫眼宝石比玉石珍贵多了。他手中耳珏竟还是金绿色猫眼,绿光流动仿佛活的一样,是猫眼石中上上品,极为名贵。如姬忍不住接过来,仔细端详。    
  猫眼石难得两个大小完全相同,质地光润,形状对称。如姬非常想要,却说:“你才不会费心去挑首饰,老实说,谁送的?”    
  魏王如实答道:“姬大夫献给寡人的,一共五对,最珍贵的就是这副了。”    
  如姬起疑:“他一个小小大夫,俸禄微薄,无缘无故送这么贵重礼物,什么意思?”    
  魏王懒得多想,笑嘻嘻靠近爱姬:“想升官吧?你要是喜欢,我就升他做上大夫。唉,折腾一天,好累啊,寡人就在这休息……”如姬见恩宠不减,洋洋得意,尽心去侍奉大王,讨他欢心。    
  第二天一早,魏王又被太后叫去。如姬刚梳洗完毕,立刻戴上那副名贵的耳珏,在镜中左照右照,顾影自怜。镜中女子依然美艳绝伦,但毕竟已经二十四岁,隐隐有美人迟暮的感觉。    
  刚入魏宫时,魏王专宠如姬,对别的美人连看都不多看一眼。那段风光的日子里,如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父亲为人所害,魏王遍发王榜追捕她的杀父仇人,却三年未果,信陵君也派手下门客追杀她的仇人,最终把仇人的头献上。那时,如姬正是最美丽也最得宠的时候。    
  想起信陵君,如姬心中叹气。犹记得在宴上初见信陵君,大王叫她出来陪侍。她的美貌,令所有人惊艳,信陵君目光中亦充满仰慕。而如姬的一双美眸,也不由自主为信陵君翩翩风采吸引。   
  当初为信陵君盗符,绝不仅因他帮忙报杀父之仇。信陵君身为王弟,经常出入魏宫,虽然和如姬偶尔相见,寥寥数语,倾慕之情更加强烈。但自从信陵君客居邯郸,从未有只言片语寄来,如姬在魏宫中每天都要和嫉妒她的姬妾们周旋,渐渐不去想他。   
  用过早膳,如姬打算一一拜访其他几宫姬妾,好炫耀那副名贵耳珏。想象她们羡慕嫉妒的样子,所有不快都没有了。    
  就在这时宫女来报:“姬大夫求见。” 如姬正想当面问姬大夫为何无缘无故送重礼,让他进来回话。   
  本来外臣不允许随便出入后宫,但这几天太后命姬大夫游说小妹,特许他自由出入。一大清早,姬大夫按照妹妹的计策,一一去给五位宠姬请安,如姬是他拜访的第三人。    
  给如姬请安后,姬大夫用眼角扫到那副名贵耳珏,按妹妹教他的原话道:“微臣恭喜夫人,贺喜夫人。”    
  如姬不解:“姬大夫,喜从何来?”姬大夫不再言语。知他怕隔墙有耳,如姬让所有侍女退下。    
  左右无人,姬大夫才低声道:“臣恭喜夫人,夫人不久就要做王后了。”    
  听他此言,如姬心中高兴:“何以见得?”    
  姬大夫道:“臣此次准备五副耳珏,其中最珍贵的,是夫人佩带的这副,如果不是大王最心爱的人,怎么独独赐给夫人?”    
  如姬心花怒放:“莫不是你有事求我?”    
  姬大夫话题一转:“夫人明鉴,微臣确实有事相求,不过此事与夫人亦关系重大。王后之位毕竟只有一个,若让后来者居上,就太可惜了。”    
  如姬觉得他话里有话:“大夫有话尽管直说,如果我能如愿以偿,自会为您向大王美言。”    
  姬大夫俯首道:“为臣之妹已入魏宫,不知夫人可曾见过?”如姬先是一愣,很快想起了周室王姬,是姬大夫的同父异母妹。那女孩立于池水边,姿态如凌波仙子,出尘的气质令如姬这自诩魏宫第一美人也不免嫉妒。        
§虹§桥书§吧§。  
第23节:窃符救赵(2)       
  “太后有意长期留下小妹。微臣担心……担心……”姬大夫越支支吾吾,如姬越着急,“如果魏王哪天遇到小妹,又有太后全力支持,夫人十拿九稳的后位就危险了。”    
  如姬大惊。难道太后收留王姬,竟想让魏王立她为后?这很有可能。魏太后为周宗室女,重视门第,而如姬出身低微,又因信陵君的事情得罪过太后,难保她有扶植新人为后的心思!    
  况且如姬最清楚魏王好色品性。他见到美色就走不动路,用情朝三暮四,如真被王姬美貌所惑,岂不是又多一劲敌?眼前争宠的四位年轻姬妾不过二十年纪,正青春年少,再来个正值妙龄的小美人……    
  如姬脸色如寒冰,姬大夫有些害怕,好一会才道:“不过小妹一直很仰慕夫人,又听说夫人与魏王伉俪情深,她万万不想争做王后。”    
  如姬脸色顿时缓和,姬大夫轻轻拭汗:“但常居魏宫,微臣担心魏王迟早见到小妹,是以斗胆求夫人放她出宫。”    
  如姬想都没想,一口答应:“这有何难,我一定帮她!”回答比当初同意为信陵君盗符还要干脆。如今自己仍有被立后的希望,怎能让一个年轻美貌又得到太后扶持的女子留在宫里,威胁她的地位?   
  姬大夫怕太后起疑,又去给另外两个宠姬请安。转一圈后,他才去见妹妹,一是通报消息,二来听听她下一步计划。    
  兄长走后,王姬在庭院中百无聊赖散步,计策应万无一失,不知如姬何时才来?她手上可有出宫令牌?正想着,就有宫女通报如姬来了,王姬很高兴,出去迎接,老远就看见那副珍贵耳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世妇在一边探头探脑,因此姬冰和如姬只互相嘘寒问暖,说些不要紧的客套话。好不容易捱到世妇走开一会,时间很短,姬冰直接低声道:“姐姐可有令牌?”    
  如姬摇摇头:“除太后最亲近的人,恐怕都没有。” 这次不像以前一样可以从大王枕下盗兵符,因此如姬先过来和她商议其他办法。   
  姬冰非常失望。见世妇又阴魂不散似地回来,她不禁眼前一亮,亲热地拉如姬进屋:“姐姐难得过来,今天一起用膳好不好?”如姬暗自纳闷,碍于旁边有人监视,不便多问,一口应承。    
  到中午用膳时间,众宫女端来各种佳肴。魏太后虽把姬冰软禁,饮食上倒十分优待,山珍海味摆满一桌。    
  世妇带女官们站在堂上“伺候”,名为布菜,实为监视,姬冰使眼色,如姬很聪明,对她们道:“你们不必在这伺候,也下去吃吧。”女官应在偏殿用膳,她明白姬冰想支开她们。    
  世妇恭恭敬敬道:“太后吩咐过,殿下千金之躯,不能有任何怠慢。服侍用膳是臣妾们的本分,怎敢偷懒?”    
  如姬似笑非笑:“太后说的每句话,你都不敢违反,我只说一句,你就顶撞?如果刚才这话自大王口中而出,也敢这么回话?”    
  如姬入宫早,受宠时间又长,不定哪天被立为王后,若在大王面前煽煽风,拱拱火,就算太后护着她们,也是麻烦。于是世妇尴尬一笑:“夫人多心了,您的话臣妾怎敢不听?臣妾们谢恩。”她忙不迭地的带几个女官退出去。    
  姬冰迅速取下头上玉簪,轻轻旋开,在面前菜肴中各倒些粉末。屋里已无人监视,此举只有如姬和两个侍女看见。   
  待药粉融化后,姬冰笑了笑,提高声音:“姐姐,女官们每天这么辛苦服侍,把这些菜肴赏给她们一起用?”    
  如姬领会,也故意高声道:“也是,反正这些饭菜我们吃不完。就照妹妹说的办!”    
  屋里两侍女相视一笑,赶紧将倒了药粉的菜一一端出。这些菜品本是众女官们端来,自不会怀疑有问题。并且如姬一发话,不吃反而不敬。世妇和其他女官们又纷纷过来谢恩。    
  不一会儿,偏殿一点动静都没有,众女官东倒西歪,都晕睡过去。如姬见此情景,更铁了心,拼着被太后责骂,也定要放王姬出宫。想不到王姬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心计,如果留她在宫里,难免自己会落下风。   
  从昏睡的世妇身上搜到令牌,姬冰大为欣喜。她早让姬大夫送进一套男装,连夜和两个侍女改成适合尺寸,现在换上显得俏丽可爱。如姬解下世妇深袍广袖的服饰,帮姬冰套在男装外面,又解下自己的大披风,亲手给她系好。两侍女以最快的速度给王姬梳起一个高髻,把女官蛾冠带上,系好丝带,乍一看去,她俨然就是魏太后身边女官。   
  收拾停当,如姬叮嘱道:“太后老谋深算,你千万不要直接去齐国,否则一路必遇追兵。”    
  姬冰早已决定先去找另一个人,央求道:“有件事情还想拜托姐姐。冰儿打算先北上邯郸,去见信陵君。听闻夫人与君侯素有交情,冰儿冒昧,想请夫人修书一封,以为引见之用。”    
  如姬微微怔忡,随即点头同意,但时间紧迫,不能写信,于是解下一个随身玉佩:“这是信陵君献给大王,大王又转送给我的。君侯认识这个玉佩,你拿去邯郸……”其实玉佩是信陵君私下亲手送给如姬,她不便直说。    
  姬冰再三拜谢,因无法带上两个侍女,还有东周武士,请如姬代为照顾。她不但一口答应,还许诺替姬大夫美言,让魏王升他为上大夫。    
  从始至终,如姬都没有想到中了计,只想赶紧送走王姬,消除隐患。    
  待姬冰出宫后,如姬和两侍女亦吃了些下过药的饭菜,昏昏睡去。这样一来,只要说王姬暗中做手脚,太后也不会怪到她们身上。       
虹←桥←书←吧←。←  
第24节:冤家路窄(1)       
  第四节 冤家路窄   
  听说魏王快马加鞭先回大梁,后续大队秋狩人马浩浩荡荡进城,禁令总算全部解除。商队也整装待发,但子桁刚刚上马,就有信使送来赢樛写的密函。他当下拆封,一看之下,震惊无比。 
  信中称秦军在渡渭水时,载运雍州之鼎的舟楫突然沉没,现在赢樛急得焦头烂额,正命人在河里四处打捞,却一无所获。    
  子桁知道雍州之鼎代表秦国位置所在,九鼎中最为重要,一入秦宫,只剩八鼎,无论安国君是否在父王面前煽风点火,赢樛死罪难逃。让他不解的是,过洛水时舟楫足以承载铜鼎的重量,为何在渭水突然沉没?莫不有人做手脚,凿沉舟楫?否则为何偏偏失了雍州之鼎?父王必以为是失秦国疆土的恶兆,雷霆大怒。想到这,一向冷静的子桁也有些慌神,绝不能让赢樛被人栽赃陷害,枉送性命。    
  子桁又下令暂时不出发,侍从们纷纷回客栈休息,他自己亦回原来的房间,坐在屋子里静思,终于写好两封内容差不多的密函,一封给赢樛,一封给范丞相。信中办法虽好,可弟弟一向沉不住气,如无范丞相帮助,在父王面前十有八九会漏馅。这次事情成功与否,全靠他们殿上的临场表现。    
  这次送信非同小可,除蒙武外,他不相信任何人。蒙武之父为名将蒙骜,家学渊源,武艺出众,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一起读书习武,亲密无间,名为侍卫,感情如兄弟。蒙武也知道事关重大,不敢耽误时间,听完子桁叮嘱后,将信函收好,快马加鞭,直奔函谷关去了。    
  蒙武秘密从客栈后门出发两个多时辰后,子桁才召集其他人出发,他对众侍卫谎称蒙武已先前往大梁去探听消息,点人时不必加他。    
  一番耽误下来,已过正午,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多。所有在县城滞留的商旅一听禁令解除,一清早就迫不及待出发,急着赶往大梁市集。只有子桁这样的假商贾,才根本不计较早市时间。解决那件棘手的事情后,他心情非常好,悠哉骑在马上,想着进城以后要办的第一件事情。    
  突然马队惊乱起来,打断子桁的思路。抬眼望去,对面冲过来一辆马车,速度非常快,须臾就到眼前。他们都是军人出身,反应迅速,以最快速度将本队的马车赶到路边,才没和对面马车撞上。那辆马车如箭般擦身而过,风把车幔都吹起来。    
  马惊了,这是子桁第一反应。也难怪,他第一次见一个女子单独驾车。以这样的速度,一旦马车颠覆,驾车之人非死亦伤。车幔飘起时,能看得出车中的女子锦衣华服,不是平民百姓装束,颇为眼熟,他疑惑顿起,本不好管闲事,却突然拨转马头,去追那辆马车。众侍卫莫名其妙,因没有公子命令,谁也不敢妄动,整个商队停下来在原地等候。    
  子桁的坐骑名为“旋风”; 二十岁行冠礼后,秦王特别赏赐给他。秦穆公时,秦国西面的犬戎是强大的游牧民族,骑兵十分骁勇善战,一直是秦国心腹大患。穆公假意与犬戎修好,送了十几个年轻貌美的女乐给犬戎主,让他沉迷酒色不能自拔。三年后,秦国轻而易举消灭整个犬戎部落。这一役秦国不但开辟千里疆土,成为西陲霸主,同时引进犬戎优良马种,历代秦王令人精心培育下代,以为御用。现在子桁骑的“旋风”正是那些宝马的后代,也是秦昭襄王最爱的一匹名驹。这些马跑起来如风驰电掣,多以“风”字为名。   
  旋风似乎知道主人心意,追上马车后不再加速,与马车保持同一速度。子桁伸手抓住车辕,轻轻一跃,上了马车。驾车的女子可能因为害怕,早退回车厢。他没时间回头细看究竟,抓住缰绳,用力拉马。马本已惊,车上突然跃上一人,更是惊恐,无论如何也不停下。眼见路越来越窄,如果对面也有车马,必会在猛烈撞击之下车毁人亡。子桁当机立断,抽出腰中匕首,用力挥去。驾车之马顿时脱缰而去,很快无影无踪。车子继续向前滑行一百多米,才慢慢停下。    
  危险解除,子桁转头看车厢内。若不是车幔飞起之时觉得驾车之人有些眼熟,他顶多只叫手下来救人,绝不会亲自出马。    
  细看之下,子桁为之一震,且更加疑惑。车厢内的年轻女孩,面容绝美,似曾相识。    
  女孩一身贵气的打扮,梳着高高发髻,带着蛾冠,衣着纷繁华丽,分明是魏宫女官。以前为质子时,子桁曾在魏宫见过这样装束的女官。那时女子很少戴蛾冠,而魏宫女官以冠为饰,为显示其特殊地位:她们的出身多是贵族女眷,和百官一样有各种级别和俸禄,不同于出身低微的宫女或侍寝的姬妾。   
  子桁疑惑重重:既为贵族女子,出门应带不少侍女、随从,何以一人驾着简陋的马车独自西行?    
  姬冰费尽心机才逃出魏宫。幸运的是,她很快在宫外西北角找到姬大夫准备的马车,车幔上有记号,但她东张西望,始终没看见车夫,不由又气又恼。    
  其实姬大夫并非忘备车夫。这两天他命自家马车夫每天把府中马车驾到宫城外西北角落。事关机密,姬大夫再三叮嘱车夫放下马车就回来。   
  身为王姬,出入有专门御者,姬冰从未学过如何驾御马车,但时间紧迫,不能耽误,她只好解下缰绳,自己执鞭上路。    
  在城里马儿很乖,让左就左,让右就右,姬冰大为放心,以为驾御之术不过如此。出了城,大道宽敞许多,不等扬鞭,马儿高兴地撒开四蹄跑起来。开始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