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行-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在一旁的孔文看到众人如此热情也暗暗点头,看来自己这个女婿在堡内的威望很高啊。
酒宴过后,庞刚在自己的书房里单独召见了华严、李贤、大壮、王志等心腹,向他们询问水泥厂和矿山之事,华严汇报道:“回大人话,在您去青州这段时间里,我们的水泥厂和矿山也建设得差不多了,卑职估摸着到这个月底就可以开始试产。”
“嗯!”庞刚满意的点点头,“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内你们做得很好,本官会记下的。”
二人齐声道:“此乃卑职分内之事,不敢劳大人夸奖。”
“嗳……该奖就奖该罚就罚,这没什么好谦虚的。”庞刚一摆手:“这事先放下,现在还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和你们商议。”
“大人请讲!”华众人一听脸色顿时肃然起来。
于是庞刚把在扬州与前任礼部尚书父子结怨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众人,连他怀疑孙之礼唆使扬州兵马守备赵捷抢功一事也都说了出来,最后才说道:“现在本官的情况很不利,大伙有什么好法子吗?”
众人一听脸色都有些变了,礼部尚书这可是六部之一,二品大员啊!跟礼部尚书比起来他们这些人只能算是一支小蝼蚁吧。
看着众人有些惶恐的神色,庞刚只是淡淡的看着并不说话,只是仔细的观察者众人的神情。在座的众人当中只有华严坐在一旁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庞刚心中一动,笑着说道:“华典吏,你有什么话就说吧,你看他们几个可都被吓坏了。”
庞刚的话一出口,原本有些惶恐的众人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华严也笑了,他抬起了头说道:“其实诸位不必担心,孙大人虽然是朝廷的前任礼部尚书,但也仅仅是前任而已,虽说他在朝廷中颇有人脉,但那只是限于京城之内,他的手还伸不到青州来。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大人在扬州城外斩获的倭寇首级交予指挥使宋大人,请他为咱们大人邀功,这样咱们大人才有机会问鼎灵山卫所。”
“哄……”
华严的话一出,在座的众人都兴奋起来,若是庞刚真能当上灵山卫的千户,那么他们这些跟随庞刚的老人也就有机会再升一步了,升官发财的事情谁不喜欢啊。
“对啊!”一旁的大壮兴奋的一拍大腿,“咱家大人要是升了千户,说不定咱们这些人也有机会弄个百户来当当呢。”
庞刚失笑道:“大壮你也别净想好事,要知道即便是千户也没有资格提拔手下的百户的,那是指挥使大人才有的权力。”说到这里庞刚沉吟了一下后说到:“不过本官若是能升为千户那么咱们今后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在灵山卫这一亩三分地咱们就不用看人脸色了。”
“大人说的是!”一旁的李贤也点头道:“现在望海堡的荒地已经被咱们开垦得差不多了,但还是有流民不断涌来,若是拒绝了这些流民的加入对咱们的下一步发展可是很不利的,倘若大人真的能晋升为千户的话那灵山卫所方圆上百里的荒地咱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了。”
庞刚赞许的看了李贤一眼,这个老头或许没有太大的能力,但他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只要有了足够的荒地和充足的资金以及粮食,灵山卫的荒地又能充分的开发起来那么仅凭灵山卫就足以养活数万人。
“此事必须尽早决断!”庞刚站了起来充满豪气的说道:“灵山卫所千户的任命是需要兵部审核或皇上恩准才能生效的,只要能把灵山卫所抓在手里,咱们就有了一定的本钱了。事不宜迟,本官明日就带人前往青州府面见指挥使大人!”
第七十五章 送功劳
庞刚回到望海堡后并没有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在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他准备带着在扬州城外砍下来的倭寇的首级、倭刀以及战利品前往青州府。
没曾想孔文父子也坚持着跟去,庞刚原本想让他躲在望海堡休息几天,可孔文却执意不肯,用他的话说就是:“老夫还没老到骑不动马的地步,既然要在青州扎根那不对对青州进行一番了解怎么行呢!”
摊上这么一位倔强的便宜老丈人庞刚还能说啥呢,第二天一大早庞刚带着数十名士卒、孔文父子、数名管家以及数十名家丁就上路了。
青州离望海堡有一百多里地,众人走到了酉时才进了青州城,走在青州的街道上,孔林指着一家客栈笑着对孔文说道:“父亲,孩儿当初就是在这家客栈遇到朝栋的,当时孩儿被孙希夷派出的泼皮给盯上了,当时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孩儿几乎都要绝望了,幸运的是遇上了朝栋,承蒙他相救之后又一路护送,这才侥幸回到扬州。”
一旁的庞刚听得老脸一红,上次他教训那几个泼皮可没安什么好心,纯粹就是看那几个泼皮不顺眼才教训他们一下。而护送孔林回扬州则是看在银子的份上,现在人家不但给了自己银子,连自家妹子都许配给了自己,虽说也有那位便宜老丈人投机的成份,但总的说起来还是自己欠了人家的人情啊。
想到这里,庞刚想了想微笑着对孔文说道:“岳父大人,待会您和小婿一块面见指挥使大人吧。”
孔文一听,开始时心中也颇为意动,但他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道,“朝栋你面见指挥使大人自然是有军机要事谈,老夫就不跟着去凑热闹了,这样吧,老夫和仕林就在这家客栈等你,等你回来再商量在购置房产的事。”
庞刚一听心中一愣,随即又看了看孔文不动声色的面孔,若有所思的暗暗点头,随即笑着对孔文说道:“岳父大人太客气了,既然如此小婿就先过去了。”不一会,庞刚就带着士卒向前继续走去。
看着庞刚消失在街道拐角,孔林有些不解的问孔文道:“父亲大人,适才朝栋要带着咱们前往指挥使衙门,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您为什么不跟着一块去呢?”
孔文回头深深看了儿子一眼才道:“此次朝栋并不是单纯的拜会指挥使大人,而是要与他商议大事,朝栋虽然是若兰未来的夫婿,但若是处处仰仗朝栋的关系这对咱们并不是好事,你明白吗?”
听父亲这么一说,孔林也明白了,别看庞刚是他们孔家的女婿,而且还欠着孔家的人情,但人情这玩意是越用越薄的,虽说还有孔若然的关系在里面,可是这玩意谁也不好说,有些东西能不用最好就不要用的好。
且说庞刚带着士卒和战利品来到指挥使衙门,递上腰牌求见都指挥使宋兴和,被宋兴和的亲兵引到了偏厅坐下。不一会宋兴和来到了偏厅坐下后笑着问道:“庞百户,你总算是从扬州回来了,今日来寻本官又有什么事啊?”
庞刚站直了身子肃然拱手道:“指挥使大人,卑职是有意见要紧的事情要禀报大人,此时涉及到卑职与扬州诸位大人一系列的纠葛,卑职不敢擅自做主,特此请大人定夺。”
“哦!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我们天不怕地不怕的庞百户也不敢做主啊?”宋兴和看到庞刚严肃的脸色,心中不由得一惊,心里暗暗在嘀咕:“这小子莫不是闯了大祸,求本官替他擦屁股来了吧!”
“是这样的大人,卑职此去扬州曾有倭寇侵犯扬州,但扬州守军畏敌如虎龟缩于扬州城内不敢出击,放任倭寇杀害城外百姓。卑职看不过去,率望海堡士卒与倭寇与扬州城外决战……”
就这样,庞刚一五一十的把在扬州城下与倭寇决战大获全胜,而后孙之礼却唆使扬州兵马守备厚颜出城抢功的情形告知了宋兴和,宋兴和闻知大怒,猛的一拍桌子喝道:“岂有此理,扬州上下如此明目张胆的抢功,真当我青州无人吗!”
庞刚在一旁说道:“正是,卑职对此也忍无可忍,那扬州兵马守备确实欺人太甚,不过卑职考虑到这位兵马守备的背后有孙大人撑腰,不欲把事情闹大,这才忍了下来。”
宋兴和想了想问道:“那么庞百户你打算怎么做?”
庞刚看着面前的宋兴和心中一动说道:“卑职已经把那些倭寇的首级和服饰倭刀等物全都送到了大人府衙前任凭大人处置。总之卑职能立此微末功劳全靠大人教导有方,卑职不敢居功。”
宋兴和一听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点头微笑道:“庞百户深明大义,确实难得,不过你放心,该是你的功劳终究是你的,本官会尽快上奏兵部和皇上,绝不会让有功之臣受委屈的,灵山卫出人才啊,你只是做一个小小的百户确实是有些委屈了。”
宋兴和此话一出口,庞刚心中很是欣喜,躬身谢道:“全凭大人做主!”
在官场上就是这样,花花轿子人抬人。以庞刚现在的地位如果想要独吞下这份功劳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想要把自己的功劳上达天听就必须要有一个够分量的人为自己说话,而眼前这位宋指挥使就是最好的人选。
只有他这位总掌青州所有屯军大权的三品大员才能够为自己说得上话,虽然由他报上去的话功劳肯定会被他分掉一部分,但自己至少能还能捞上好处。自己给他送了这么一份大礼,他自然也会投桃报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灵山卫千户的位子必然会落在自己的头上,这也是官场上的潜规则,属下眼巴巴的给你送来了大功,图的是什么,还不是利益均沾吗?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文臣武将们往上爬的不二秘诀。
送走了庞刚,宋兴和屡了屡胡子暗暗点头,这个庞刚确实很能干,竟然能以两百士卒歼灭三百倭寇,这个功劳确实不小。最重要的是他会做人,能把功劳分与自己一份,这个下属非常懂事,看来此子日后绝非池中之物啊!
第七十六章 晋升
夜幕深深的降临在北平城的上空,这个古老而又大气的城市犹如一头年迈而又不失威严的巨兽窝在地平线上,静静的眺望远方。
北京城内的紫禁城西面就是朝廷各个衙门的地点,其中有一个衙门建造得特别大气,门前那两座足有数千斤重的石狮子极为威严,它们与别的衙门口的石狮子不同,别的衙门口的石狮子或是清瘦、或是活泼、或是踩绣球、或是怀抱幼狮,但是这个衙门前的石狮子却是体形矫健,头大脸阔,颈项处有髦毛,姿态甚是威风凛凛,威猛霸气,这个衙门就是号称总管大明朝数百万军队的兵部衙门。
在这座衙门深处的一座房间里,一名神态随和却带着威严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书案后看着手中一份由青州送来的战报,他身穿朱红色官袍,胸前的补子上绣着一头威风凛凛的狮子,脚踏厚底官鞋,这正是一二品官员的标准打扮。他就是大明王朝现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
此时杨嗣昌手中拿着的正是青州都指挥使宋兴和送来的战报,战报中称青州灵山卫百户庞刚奉指挥使衙门之命去扬州购粮,遇上数百倭寇袭扰扬州,不想扬州上下皆畏敌如虎,空有数千青壮兵丁却紧闭城门不敢出击。灵山卫百户庞刚率领本部屯军出城奋勇杀敌,全歼倭寇并斩获首级三百余,缴获倭刀等物无数。然扬州兵马守备赵捷待庞刚大胜倭寇后却趁机出城要抢夺军功,庞刚不服与赵捷争论,赵捷恼羞成怒之下欲命部下强行驱逐庞刚等青州军士,双方因此才发生争执。后庞刚不服一纸诉状将扬州守备上下人等告到了青州指挥使衙门,青州指挥使衙门无奈之下将倭寇首级连同战利品一同呈送京城……
在这份战报里宋兴和把前因后果说得很详细,战报里还提到了前任礼部尚书孙之礼,在战报里宋兴和并没有说孙之礼一句坏话,但每一句都指向孙之礼。
杨嗣昌放下了这份来自青州的战报,又拿起了另外一份战报,这份战报却是扬州送来的,上面有扬州知府、前任礼部尚书孙之礼、兵马守备赵捷的署名,在这份战报上则是与宋兴和送来的战报截然不同,战报上称在前些日子倭寇来袭,兵马守备赵捷率兵奋力抵抗,扬州知府古寿居中指挥,而前任礼部尚书孙之礼调度得当,终于大破倭寇,但青州客军庞刚却趁扬州将士不备抢走倭寇首级以及各种缴获,并打伤赵捷后扬长而去云云……
杨嗣昌看着这份漏洞百出的战败哑然失笑,扬州上下还真是把自己当成三岁小孩来糊弄啊。且不说这份战报上所述的战果是真是假,单凭庞刚就能从数千的扬州士卒手中抢走倭寇的首级和战利品,难道这些士卒都是死人吗?
而且杨嗣昌对孙之礼此人共事十数载,对其为人甚为了解,此人空有一肚子文章,满口仁义道德,但其办事能力却差得一塌糊涂,否则也不会只做了一年的礼部尚书就被崇祯皇帝打发回家养老了。要说他能镇定自若的指挥扬州军民全歼倭寇,杨嗣昌可以断言满朝文武只怕都会笑掉大牙的。
“孙之礼啊孙之礼,难道到了这时候你还想复出吗?”杨嗣昌不屑的笑了笑,把手中的战报投进了身边的火笼,渺渺的青烟升起,这份战报在火笼中变成了灰烬。
重新拿起了青州的战报,杨嗣昌提起笔在庞刚的名字上划了一个圈,喃喃的说道:“难道这个庞刚真的有如此本事,能以两百步卒大破三百倭寇吗?若果真是如此倒也不失为一员良将,只是此子如此英勇怎会只是区区一名百户呢?”
想到这里,杨嗣昌提起笔又在青州指挥使宋兴和在奏请晋升庞刚为灵山卫千户的请功折子上写道:“准!”的大字。然后把这份战功放入了衣袖后大声喊道:“来人,备轿,本官要上朝了。”
当杨嗣昌兴冲冲的赶到紫禁城时,天色已经开始蒙蒙亮,众百官已经在紫禁城外开始等候宫门打开。当时间到了卯时的时候,宫门大开,百官开始鱼贯而入,身材高大全身披挂的大汉将军一个个站在紫禁城中显得格外肃穆。
当“官街鼓”响起时,百官们已经按照自己的官衔站好了位子,按照文官靠左武官靠右的规则,身为兵部尚书的杨嗣昌就站在右边第一个位子上,这里也是离皇帝最近的位置之一。
很快,穿着金黄色五爪衮龙袍的崇祯皇帝从里面大殿前走了进来,崇祯一路走来百官纷纷跪拜行礼。
大约三分钟后,崇祯终于走到自己的龙椅前坐了下来,朗声说道:“众卿平身!”
“谢万岁!”
站在最前面的杨嗣昌趁机抬头看了一眼崇祯皇帝,这位现年仅二十五岁的大明君主面色并不是太好,原本应该是健康红润的脸色由于太多的熬夜而变得有些苍白,眼圈显露出淡淡的黑色,导致原本还算英俊的脸庞露出了一股老气横秋的感觉,他的眉头同时习惯性的皱着看来还在为众多的坏消息而烦恼。
这时,一名太监拖着尖细的声音喊道:“众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杨嗣昌急匆匆的从列班里走了出来大声说道:“启奏皇上,臣有本奏。”
崇祯昨夜一夜没睡,精神自然也不太好,但看到杨嗣昌站出来后还是强行打起精神来说道:“杨爱卿,是不是陕西河南那边有什么好消息了?”
杨嗣昌恭敬的说道:“启禀皇上,臣所要禀奏的并非流寇战事,而是关于扬州之事。”
“扬州!”崇祯心里一惊,呼的站了起来急切的问道:“南边,难道江南那边也出事了吗?”
现在朝廷的赋税和粮饷几乎全靠江南供应,如果江南乱了那那朝廷的麻烦就大了,也难怪崇祯会着急。
“皇上放心,臣要启奏的并非坏事,而是一件大好事。昨日青州府指挥使来报,青州灵山卫一名百户奉青州都指挥使宋兴和之名前往扬州买粮,恰好遇到倭寇侵犯扬州,此名百户当即率部奋勇杀敌,共斩获倭寇首级三百多,缴获无数。”
“哦!还有此事?”果然崇祯听后大喜,问道:“那名百户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是何出身啊?”
杨嗣昌躬身回道:“回皇上话,此百户名叫庞刚,今年才二十四岁,原本就是军户出身,但并非世袭,而是今年才入的军籍。”
“好好好!”崇祯高兴地站起来不停的走动,吩咐道:“那些战果杨爱卿都核查过了吗?”
“回皇上话,臣已经亲自核查过,一共三百二十二颗倭寇首级全部属实,绝无参假。”
对于这种事杨嗣昌自然不敢马虎,早就叫人仔细核查过那些首级了,核查的结果让他感到很满意,这些首级全部都是货真价实的倭人。
“那就要重重的赏赐那名百户和青州都指挥使。”激动过后崇祯发话了,“对于有功之臣朕从来都是不吝赏赐的。”
早有准备的杨嗣昌赶紧趁机说道:“这点臣已有了一个初步的章程,对于那名百户臣已经下文擢升他为灵山卫千户,赏纹银一千两,绸缎二十匹,而对指挥有方的青州都指挥使则赏纹银两千两,在今年的评估考核上定为优。”
“好,就依爱卿所言。”这段时间一直被陕西的流寇困扰的崇祯此时难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原本担忧的心情也开怀了许多,就这样,庞刚升为百户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第七十七章 定装火药
朝廷的朝会在一片祥和中结束,崇祯得到了这几个月以来唯一的好消息心中自然高兴,皇帝高兴了杨嗣昌当然也就高兴,自然而然的对此次嘉奖的力度也就不会怠慢,很快从京城派出的信使连同赏赐品就一同出发了。
而这时的庞刚在干什么呢?此时我们的庞刚同志正在对望海堡的枪械正在进行改进,在扬州城外的那一战中鸟铳手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每两分钟才一发的射速让士卒们遭到了不必要伤亡。倭寇们从一百五十步冲到三十步距离的这段时间内,鸟铳手们每人只能发射一轮半,庞刚估算过,若如当时那六十名鸟铳手的射速能够提高一倍的话完全可以把伤亡降到最低,甚至达到零伤亡的程度。
虽然庞刚在来到明朝之前并不是什么军械专家,但身为从小在现代社会长大的他对于一些枪械基本原理还是知道的。此时的鸟铳装药还停留在鸟铳手们自己装填火药的阶段上,鸟铳手们在战时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在战时往枪膛中填塞火药,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士兵的个人喜好不一,每次倒入的火药分量也不一样,而且在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能在漫天飞舞的刀枪箭镞下从容不迫的装填火药并从容发射的士兵可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心里素质。
士兵一旦心里出现惊慌的情况时,动作就很容易变形走样,因此庞刚就想到了定装火药。所谓的定装火药,是将定量的火药与弹丸全包在一个长形的纸筒里面,装填时用嘴咬开纸筒,先倒一些火药到火门,余下的火药连弹丸全塞入铳口就算完成了。
这样不但保证了鲁米铳每次射击时的威力,也可以大大减少火药的装填步骤。庞刚亲自找人试过,使用了这样的装药方法后,原本要每两分钟甚至三分钟才能发射一次的鸟铳手们可以达到一分钟开火一次的速度。
庞刚的这个“发明”也让鸟铳手们惊为天人,只有那些经过了生死考验的鸟铳手们才明白这个不起眼的小发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能救回多少条性命。
面对鸟铳手们的普遍赞誉,庞刚却还是不太满意,现在的步枪都是前装枪,由生铁或者熟铁铸造,加之前膛枪装弹时需要为了取得良好的闭气性,线膛枪子弹往往做的口径与枪口径持平甚至略大因此装弹时极其费劲,往往需要用锤子来捶打推弹杆才能将枪弹推进到位,这往往导致更危险的枪膛破裂。而弹丸在推进到药室位置时往往也因为粗暴的操作导致变形,达不到杀伤效果。
这也是在后膛枪没有出现之前冷兵器始终没有被最终淘汰的原因之一。至于使用金属弹壳的后膛枪庞刚现在是不指望了,那玩意得需要雷汞出现后才能发明出来,而且那本《近代武器百科》里也没有。但是前膛枪里也不是没有精品,比如在轻武器篇里最后的那一页出现的前膛枪的终极武器,米尼枪!
这个米尼枪可是好东西,每分钟三至五发的射速绝对是敌人步兵的噩梦。
不过这个原本由十八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东西就像后期的舰船火炮一样需要钨矿才能兑现出来,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庞刚只有流口水的份。
“钨矿、钨矿,你到底在哪里啊!”
庞刚轻轻叹了口气,合上《近代武器百科》,珍重的把它放回身上特制的一个口袋里绑好,这可是他来到这个时代最大的依仗,正是靠着他它庞刚才能将望海堡数百人的士卒武装到牙齿,要是弄丢了他哭都来不及。
庞刚刚把书贴身放好,书房的门被轻轻的推开了,一道苗条的身影轻盈的走了进来,她来到庞刚的身边轻轻的说道:“朝栋,我把这上个月水泥厂和矿山的产量都统计出来了,你要看看吗?”
庞刚回过头来抓住来人的小手,微笑道:“这些东西有你这样能干的媳妇管着我还需要看吗?”
来人顿时羞红了小脸,伸手把他推了开来嗔道:“谁是你媳妇,人家……人家还没有嫁给你呢,看你这幅没脸没皮的样子,要是让人看到就该笑话人家了。”
原来,进来的这位就是庞刚的未婚妻孔若兰,自从她来到望海堡后她从小在父亲以及周边环境下熏陶出来的商业头脑就发挥了作用,对于水泥厂和矿山的运作和管理给了庞刚一些很合理以及很实际的建议,这个发现让庞刚很是惊喜。
目前庞刚就是缺乏一个信得过且善于打理生意的人才,孔若兰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因此庞刚就把矿山和水泥厂的管理都交给了她。随着双方相处时间的增加,俩人的感情也愈发的好得犹如蜜里调油。
看着孔若兰羞得通红的俏脸以及那欲语还嗔俏模样,庞刚心里痒痒的,大着胆子搂住了孔若兰柔弱无骨的小蛮腰,对着面前那张樱桃小嘴立刻就吻了下去,一阵香甜的津液传进了他的嘴里。这一吻可不得了,天雷勾地火般吻得天昏地暗。
慢慢的庞刚的手不住的在孔若兰的玲珑有致的娇躯上游动起来,当庞刚想做下一步的动作时,却被阻止了。
孔若兰小脸泛红,把粉脸伏在爱郎的怀里低声细语道:“朝栋,等咱们成了亲奴就全部给你好吗?现在……现在还不行,被人看到会说闲话的。”
庞刚一听,脸上顿时皱了起来,苦着脸说道:“那咱们啥时候成亲啊?”
孔若兰扑哧一笑,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刮了一下庞刚的脸庞,笑道:“你还真不知羞呢,咱们最快也要到明年才能成亲。”
庞刚一听苦着脸道:“要这么久啊!”
看着爱郎皱着的脸,孔若兰不禁有些心疼起来,伸手抚了抚爱郎紧皱的眉头,有些心疼的问道:“朝栋,你真的很难受么?”
“你说呢?”庞刚没好气的瞪了孔若兰一眼,嘴里喃喃道:“光看不能吃,这不是找罪受么。”
“那……”孔若兰迟疑了一下,轻咬着贝齿过了一会才犹豫的说道:“如果你实在是难受的话……要不,今晚奴先让灵儿来为您侍寝,您看好么?”
“呃……什么?让灵儿来为我侍寝?”饶是以庞刚的厚脸皮也不禁被吓了一跳。
庞刚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虚声问道:“那个……灵儿是不是太小了,他今年有多大了。”
“灵儿今年已经十五,不小了。”孔若兰好笑的看了庞刚一眼,“灵儿本来就是奴的贴身丫鬟,将来……将来也是要服侍你的,现在人家还不能服侍你,让灵儿代替也是一样的。灵儿打小就乖巧……”
孔若兰的话中虽然带着一丝羞涩,但她的语气却显得很平常。这个时代的贴身丫鬟那就是要给家里的小姐和未来的姑爷暖床而准备的。虽然孔若兰和灵儿从小一起长大,情同姐妹,但在这位生性温柔的富家小姐心里,对于自己的贴身丫鬟陪未来的相公侍寝这种事也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什么好奇怪,由此可见古时候的富贵人家对于贴身丫鬟的态度。
接下来的话庞刚没有听到,只是双目发呆的直视着窗外,神情呆滞。尼玛,若兰说的十五岁应该是虚岁吧,论起周岁来也就十四,这个年纪的小萝莉在后世她应该还在上初二,在后世要是自己上了这么小的萝莉警察叔叔会把哥们拉去打靶的。
此时庞刚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那个长着一双大眼睛,俏丽活泼得犹如一只快乐的小麻雀般娇小的身影,仿佛正在朝自己叽叽喳喳的叫着“姑爷姑爷!”
“不行,哥们不能做这么禽兽的事情。”庞刚使劲的摇了摇头,努力把那名娇俏的身影赶出了脑海。
“虽然现在没有警察叔叔来监督,但哥们做人也要有底线的,对这么小的小萝莉下手太那啥了。即便要下手也得等到人家十六岁以后才行嘛……”
这时候的庞刚同志觉得自己特伟大,都快堪比古时的柳下惠同志了……
第七十八章 流民问题
扬州知府衙门内院的一间书房里,一盆烧得通红的火盘端放在一张书案旁,扬州知府魏同年正坐在书房里奋笔疾书:臣谨奏:“今天下随稍有乱象,然人心思定。陛下宜薄赋税,轻徭役,以实仓廪而养民;谨痒序,复明堂,威大明而教民。诚如是,则可复桓、文之伟业,继太宗之繁盛矣!现青州城乱民愈发多亦,官府无力救济,稍有不甚即将激起民变……”
良久,魏同年才放下手中的狼毫,仔细的检查了这篇要上呈朝廷的奏章有无错别字和语句,逐字推敲直到半个时辰后才常常舒了口气放下了奏章。
这时,一个靓丽的倩影悄悄走了进来,伸出两只小拳头轻轻的敲打着魏同年的背部,轻重缓急井然有序,显然对这套动作已经很熟练了。魏同年眯着眼睛面上露出享受之色,过了一会才满意的动了动肩膀微笑着感慨道:“还是生女儿好啊,知道怎么疼人,要是生个小子我估摸着是怎么也比不上我们家蔓葶的。”
魏同年的话刚说完,身后就传来了一声如玉珠落银盘般清脆的声音,“每此都瞒不过您,爹您也不知道让让女儿,不过爹爹今儿心情倒是不错,是不是皇上又要升爹爹的官啦?”原来,悄悄进来这位就是魏同年的视若珍宝的千金魏蔓葶。
魏同年呵呵笑道:“蔓葶你帮爹捶背的那两下子都使了这么多年了,爹爹要是还不知道那还不成老糊涂了。不过爹爹倒是不能再让你捶背了,你今年已经十七了,要是不赶紧给找个婆家日后你该埋怨爹爹了。”
“女儿才不嫁人呢,女儿要陪爹爹一辈子。”一听到这话魏蔓葶的粉脸立时红了起来。
“女儿家总是要要嫁人的,晚嫁不如早嫁,否则爹爹百年之后哪有脸面去见你死去的娘亲。”
魏同年这辈子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平日里他对这个宝贝女儿可是捧在手中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今年都已经十七岁还没有定下婆家,偏偏这个宝贝闺女的眼界还奇高,一般人她还看不上,这也成了近年来魏同年的一块心病。
听到自家父亲提起死去的亲娘,魏蔓葶也轻叹了口气不说话了,为了掩饰心中的些许伤心,她拿起了放在魏同年面前的那份奏章看了起来。
魏同年看着女儿看奏章入神的模样不禁笑着问道:“怎么样,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