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青云-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永量毕竟又顾忌,不像郑映泰等人可以乱说话,他笑了笑说道:“冼市长说了,这次是交流研讨会,我想各位都是造船一线的权威,我还是想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吴区长太谦虚了,不过要说咱们海州的造船业,海州船厂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俞总你也是咱们的老大哥,这事还得你给咱们拿个主意,我们大家心里面才有底,大家说对不对?”陈星华当即笑着说道。
郑映泰不想落下话柄,不过几家修造船厂同气连枝的姿态,倒也不惧市里有什么想法。
陈星华等人纷纷附和,郑映泰也就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大家的意思我都明白,我还是原来那句话,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大家心里应该都清楚。我就知道一条,咱们海州就这几家修造船厂,这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咱们必须要同舟共济。”
“对对对。咱们必须要同舟共济。”陈星华马上附和说道。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看到大家态度一致,气氛顿时轻松起来,说说笑笑了几句,陈星华又提起墟沟船厂的事情:“据说昨天包飞扬和楼县谈过以后,连墟沟船厂都没有看就走了。显然是话不投机。”
“是啊,楼县长是谁啊,墟沟船厂就是在他手上做起来的,王子鹏他也就是萧规曹随,承了前任的好处,楼县长怎么会看着王子鹏将墟沟船厂给卖了?我现在只关心王子鹏什么时候会丢掉他在墟沟船厂的工作。”陈星华笑着说道。
吴永量面带微笑,果然只听不说。
郑映泰笑了笑说道:“那倒也没有什么,老王正好彻底投入临港经济开发区,到包飞扬手底下工作。”
“哈哈,说得也是,那老王以后岂不是会成为咱们的领导?”陈星华笑着说道。
其他几个人的脸上不由露出不屑的表情:“陈总,你说的这是什么花?咱们可不是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企业。”
正说着,王子鹏走了过来,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陈星华笑着问道:“老王啊,听说昨天临港开发区的包主任去你们厂了,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消息跟大家分享?”
王子鹏目光一扫,将众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他笑了笑说道:“还行吧,包主任昨天是去了,还跟我们楼县长谈了谈,谈得很愉快。”
“是吗?”陈星华等人相互交换一下眼神,眼中幸灾乐祸得神色更加浓郁,都不相信王子鹏说的话,不相信包飞扬和王子鹏会谈得很好。
“这么说,你们墟沟船厂很快就要搬到临港经济开发区去了?”陈星华有些奚落地说道。
在他们看来,包飞扬要在临港经济开发区搞修造船产业园区,肯定要让其他船厂搬到园区里面去,所以他和楼易成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谁也不相信楼易成会在这一点上做出让步,不相信他们可以谈到一起去。
王子鹏笑了笑,脑海当中不由想起一句话: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很看不上陈星华等人这种起哄看热闹的心态,便没有说话。
王子鹏的沉默却被郑映泰、陈星华等人看成是心虚,两人对视了一眼,陈星华起哄一般地说道:“怎么,老王你还保密?你放心好了,我们是不会跟你抢这个第一的。”
“是啊,老王你以后离开墟沟,到了临港经济开发区,说不定就成咱们的领导了,以后还要请你多多照顾呢——”
王子鹏看到他们越说越不像话,便不悦地说道:“你们放心,我不去临港经济开发区。”
“怎么,老王你们不去临港经济开发区,是楼县长不舍得让你这员得力的干将走?”听到王子鹏这样说,大家都以为是包飞扬和楼易成谈崩了,虽然这是意料中的事情。不过一个个都还是在脸上露出喜色。
陈星华故意大声说道:“哎呀呀,怎么会这样,咱们包主任不是很有信心,还得到市里领导的支持嘛。老王你又如此态度鲜明地支持包主任,怎么会到最后墟沟造船厂还是不能搬到临港经济开发区呢?”
看见陈星华挖苦王子鹏和包飞扬,其他几个人都不由笑了起来。
“大家在谈什么呢,这么高兴?”冼超闻走进会议室,看到在场几家造船厂的负责人笑得很开心。当即开口问道。
“冼市长——”郑映泰等人连忙站起来跟冼超闻打招呼,猛然看到冼超闻身后一左一右跟着包飞扬和楼易成,不由都吃了一惊。
“也没有什么事,不过王厂长刚刚说他们墟沟船厂不会搬去临港经济开发区,我们都感到很遗憾。”郑映泰连忙陪着笑说道。
“是这样啊?”冼超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伸手招呼道:“大家都先坐下吧!”然后又让包飞扬和楼易成坐在自己身边。
等众人都坐定之后,冼超闻目光从几个造船厂的负责人的脸上扫过,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是吗,你们觉得这件事值得高兴?”
郑映泰连忙说道:“冼市长,我们不是高兴。是感到非常遗憾啊!我们和王厂长开开玩笑,因为想要让王厂长放松一点,不要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不管是墟沟造船厂在冠东县还是临港经济开发区,船厂还是可以一样得到发展的嘛!包主任和楼县长这两位领导,可都是旗帜鲜明地支持造船业的发展呢!”
“不错,老郑你这个说法挺好的。”冼超闻看了郑映泰一眼,笑道:“所以包县长提出来,要将你们现在的产能都集中到墟沟,打造海州船舶工业产业园墟沟园区——”
“啊!”郑映泰顿时愣住了,他猛地转头看向其他人。想要从其他人那里确认自己刚刚是听错了,可是他看到的却是除了王子鹏以外,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脸震惊。
“冼市长,很抱歉。我、我刚才是不是听错了,您说包主任让我们将厂子搬到墟沟去?在墟沟打造船舶工业园区?”郑映泰摇了摇头,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冼超闻笑着点了点头:“具体来说,是将海州船舶工业产业园划分为两个园区,一个园区在临港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万吨级以上船舶的生产制造;一个园区在墟沟。主要发展万吨以下的船舶制造,实现相互协同、互补的一园双区发展布局。”
郑映泰猛地转过头去看了看包飞扬,他还是不敢相信听到的这些话,什么一园双区、错位发展,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万吨以上、墟沟发展万吨以下,听起来很合理,可是海州哪里有制造万吨以上船舶的能力?按照冼超闻的说法,岂不是将现在海州的造船能力都集中到墟沟去?这话要是楼易成提出来的,那还差不多,他包飞扬又在这里折腾什么?
郑映泰又看了看正襟危坐的楼易成,这才明白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冼市长,我们海州哪里来的万吨轮制造能力?现在省里要重点扶持通城发展造船产业,连韩国山水集团合资造船项目听说都要转移到通城去。我们海州这边还要发展两个园区,这是不是有些、有些太超前了?”郑映泰质疑道。
冼超闻摆了摆手说道:“省里有规划,我们海州也要发展,就算最后韩国山水集团的合资造船项目不能够落户海州,海州自己的修造船业也要发展嘛!而且陈市长也说了,海州有机会一定要抓住,作为一个拥有优质深水海岸线的大港,我们海州应该有自己的修造船产业。”
郑映泰当然不会认为省里支持通城造船产业,海州就不能够发展造船业,他只是觉得海州现在什么都没有,包飞扬却要空谈什么一园两区,还要发展万吨轮的制造,这简直就是笑话,难道坐着谈一谈,海州的造船业就能发展起来?更为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包飞扬竟然提出要把海州目前的几家船厂都要搬迁到墟沟,如果大家都到了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能有好日子过吗?
郑映泰看了看冼超闻,又看了看包飞扬,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冼市长您说的对,我们海州当然要发展自己的修造船产业,不过按照包飞扬提出的这个一园双区的规划,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几家船厂真的都要搬到墟沟去?”(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章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郑映泰此话一出,其他几家造船厂的负责人都把目光集中在冼超闻脸上。刚才冼超闻的话一说完,他们就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包飞扬要说让他们几家船厂都搬到临港经济开发区他们已经不太愿意。而现在包飞扬提出的竟然更变本加厉,冠东县相比临港经济开发区距离市区更远,那简直就是搬到乡下,当这让在场的几家船厂的负责人脸色如何不难看?当然,墟沟造船厂的王子鹏自然不在其中之列。
冼超闻点了点头说道:“目前的产能不一定全部搬迁,不过在整合完成以后,会逐渐将产能转移到船舶工业园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海州这几家修造船厂,除了墟沟船厂属于冠东县,包括海州船厂、海州外轮航修厂都在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土地上,另外海州内河航运公司船厂和海东船舶修造厂都在海东区。
要将这几家船厂进行整合,上上下下要面临的阻力非常多,除了船厂本身抗拒,船厂所属部门、所在地方都不希望这种整合的发生,尤其是后者。
几家造船厂原本隶属不同的部门,不过在国家推进政企分开,一些地方已经率先成立国资管理部门的大背景下,部门阻力并不会很大,因为按照国资管理体系改革的推进目标,就是要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就算没有合并整改,这些船厂也会从相关部门下面剥离出来,由国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这项改革目前已经在地方上逐渐铺开,江北省最先推进这项工作的就是望海县,由于望海县的示范作用,江北省已经领先全国,在全省范围内开始推进这一项工作。
部门的压力不会很大,但是涉及到市和区的国资性质,以及船厂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与作用,不要说海东区不会愿意区内的企业将产能转移到其他地方,就算是临港经济开发区内部。船厂原来所在地的乡镇也不会愿意工厂搬走。
前两次协调会,主要是各造船企业之间统一认识,与会的主要是各家船厂的负责人,议题主要是实现船厂的整合。并在临港经济开发区船舶工业园区进行投资,现在看来,市里的动作可能会更大。
冼超闻看了一眼吴永量,在这件事当中,海东区的态度非常关键。如果海东区坚决反对,至少海东船舶修造厂将很难纳入到整合当中。同在海东区的内河船厂是市内河航运公司旗下的修造船厂,问题倒是不大。
海州的修造船产业规模本来就不大,力分则弱、合力则强,少了一个海东船厂,影响还是很大的。
“吴区长,你有什么看法?”冼超闻问道:“海东船厂与内河船厂占据了我市内河船舶制造能力的主要部分,未来按照产业集聚原则进行产能的迁徙,对我市造船产业的整合非常重要。”
“当然,对那些产能迁出地区。市里面也不会让他们吃亏。”冼超闻说道:“市里肯定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并扶持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我们目前有一些想法,比如迁出地都可以参与新的海州船舶工业集团的整合,占有一部分股权,享受海船集团发展的红利;另外,市里有意联合临港临港经济开发区、冠东县和海东区,各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支持迁出地的发展……”
吴永量的脸色并不怎么好看,他看了看包飞扬,又看了看楼易成。在海州市将临港经济开发区扩大以后,海东、临港与冠东就成了海州三个临海的区县,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呵呵,冼市长。我觉得这个一园两区的提法非常好,独辟蹊径啊,既化解了地方之间的矛盾,又可以调动两个地区的力量来共同推动修造船产业的发展,真的是非常好。”吴永量笑了笑说道:“所以我就在想,既然可以一园双区。那是不是也可以一园三区呢?”
“我们海东也愿意加入进来,作为船舶工业园的第三区,重点发展内河航行的船舶的制造,与墟沟基地、临港的主园区形成互补与协同发展。”
冼超闻不由皱了皱眉头,包飞扬提出的一园双区,其中临港经济开发区的船舶工业园区以万吨以上大型船舶为主,目前海州还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必须要通过外部引进才能够解决。而海州现有的船舶修造能力都达不到万吨,以千吨左右及以下为主,这些产能将全部集中到墟沟。
所以这个一园双区并不会分散海州现有的船舶修造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将现有的企业整合以后以墟沟为基地进行发展,并通过招商引资来发展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园区。
如果按照一园三区的模式进行规划,等于还是要将海州现有的船舶制造能力划分开来,使得整合的目的和效果大打折扣。
冼超闻摇了摇头说道:“吴区长,我们海州的造船规模本来就不大,如果还要分成三个地方,那就跟现在的情况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认为,还是一园双区比较合适,至少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能力支撑三个园区的发展。”
“我们说得直白一点,市里重点支持得就是墟沟园区的发展,临港船舶工业园区能不能发展起来,还要看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要是海东也有信心凭借自己的能够支撑一个园区的发展,市里当然也会支持。”
“那为什么一定要定在墟沟呢?我们海东区的造船产业发展条件不说比墟沟好吧,至少不会比墟沟差吧?”吴永量有些不服气地问道。其实他说这话心中也有些发虚,凭良心说,墟沟的岸线条件要比海东区更好,毕竟海东区最好的岸线已经划给临港经济开发区,而且海东的两家船厂与墟沟船厂也不能够比。不过吴永量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凭良心说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墟沟能够在一园双区中扮演重要角色,和冠东县县长楼易成之前强硬的态度不无关系,吴永量要为海东区争取足够的利益,自然要在态度上强硬一些。
“冼市长,”吴永量说道:“造船业可是我们海东区的支柱产业,如果搬走,或者对新产能进行转移,对海东区两家船厂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会对海东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负面的影响。”(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一章 旅游产业
吴永量这边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理解。海东区不可能看着区内两家重量级的企业搬走,就算是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区外,那也很难接受。尤其是海东船舶修造厂还是市、区共同管理的企业。吴永量作为海东区副区长,代表海东区发声很正常、
冼超闻看了一眼包飞扬,他作为常务副市长,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要他出面解释,这个方案是包飞扬提出来的,他最熟悉。
包飞扬笑了笑,扔给吴永量一根香烟,说道:“吴区长,今天虽然没有国土、规划和港口方面的人过来,不过不得不说,他们才是决定我们船舶工业分布的重要人物啊!”
包飞扬翻开手中的笔记本,虽然他早已经对上面的内容倒背如流,但是还是认认真真地看了一眼,这才继续说道:“按照海州沿海岸线的规划,北侧岸线,也就是海东区的大部分岸线适合发展旅游,我看过一篇文章,上面提出要将海东区沿海打造成为旅游、居住的黄金海岸的想法,从整体布局上来看,海东船舶修造厂所在的清河河口正是黄金地段,它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整个海岸线的景观协调性,而且海东区也拿不出更广阔和更合适的岸线来发展船舶工业。”
“前段时间我在沪城见了一些船舶工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都认为未来五到十年,将会成为我们船舶工业的起飞阶段,机会很多。我们海州的船舶修造厂也要抓住这个机会,实现飞跃式发展。如果海东的两家船厂只是安于现状的话,那当然没有问题,如果要发展,肯定还是要搬到岸线条件和腹地条件更适合的地方。
“我知道,吴区长作为海东区的官员,肯定不希望自己区内的企业搬出去,这就好像做父母的都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出远门一样。不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未来,我们又不得不放他们出去。这样孩子们才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独自去迎接暴风骤雨的洗礼。”
包飞扬看着把脸隐藏在云雾缭绕的烟气之中的吴永量,真诚地说道:“其实不光是你们海东区,我们临港经济开发区也是一样,临港经济开发区拥有条件非常好的工业岸线。不过我们的规划是重化产业,岸线资源非常宝贵,因此我们也不得不放弃目前较为成熟的中小型船舶制造,让他们搬到墟沟去,留出空间发展万吨以上的大型船舶制造。”
说到这里。包飞扬笑了笑,环顾一下会场四周,这才接着说道:“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觉得我们有些好高骛远了,除了还存在变数的韩国山水集团船舶制造项目,整个海州市都没有万吨船舶的制造能力,不过我总是觉得,未来的发展会很快,咱们海州必须多向前看一点。才不会在快速的发展中错失机会。”
吴永量抽着香烟,心里对包飞扬说的这一番话非常不以为然。正如包飞扬说的那样,如果真的要在临港经济开发区搞万吨以上船舶制造的产业园区,却让万吨以下的生产能力都转移到墟沟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
这就等于是画了一张大饼,然后为了这张画在纸上、看起来很好吃的肉饼,将到手的窝窝头给扔掉了。窝窝头就算看起来没有那么好吃,起码现在可以吃到,填饱肚子,肉饼看起来很美、很好吃。但是却可能永远得不到,吴永量觉得大部分都会留下窝窝头,然后再争取肉饼,而不是一开始就将窝窝头给扔掉。
无论是万吨船舶的制造基地。还是所谓的旅游黄金海岸,在吴永量看来都是画在纸上的肉饼。虽然这两年提房地产、旅游业的说法比较多,但实际上这两个市场都还没有看到全面启动的迹象,来海州旅游的游客也寥寥无几,大部分还是公务性质的。海东区不可能为了这个目前还看不到希望的产业,为了那寥寥无几的游客而放弃区里的两个重要工业企业。
而且。海东区真要打造黄金海岸的话,要搬迁和受影响的就绝对不是两家造船厂,还有很多工业企业要搬。那么包飞扬的临港经济开发区是不是还打着接收这些企业的算盘?
“包主任的气魄确实让人佩服。”吴永量把烟头在烟灰缸里掐灭,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说道:“有关海东区发展旅游业,打造黄金海岸的说法还只是一个构想,市里面也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规划与发展措施,而且我们海东区几十公里的海岸线,可以留一段十几公里的海岸线发展旅游,其他部分发展工业,这并不矛盾。所以我认为我们海东区完全有条件继续发展造船产业!”
包飞扬知道要说服吴永量不容易,因为要海东区放弃的是现实利益,而未来却存在很多变数,尤其是国内现在的旅游业还不发达,谁也不会想到几年之后国内旅游市场火热到爆棚的程度,只是到了那个时候,海东区再去依托黄金海岸线搞旅游产业规划肯定是晚了。。
国内旅游市场的真正启动要到两年后推出黄金周开始,而且在开设黄金周的当年并没有立即火爆,一直到第二年,随着五一、十一这两个黄金周的推出,国内旅游市场才被彻底激活。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腰包开始鼓起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凡有些名气的旅游景点,到了旺季总是人满为患,也为地方经济带去了更多繁荣和实实在在的GDP。当然,包飞扬作为一个重生者,自然明白未来发展的脉络。想奢求吴永量现在就看到这一点,恐怕很难。
“吴区长,”包飞扬斟酌了一下词句,说道:“你恐怕太低估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了,我曾经听过一句话,这句话也类似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雁行模式,我打个比方,我们现在看,很难想象二十年后的海州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可以走出去看。纽约、东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今天的模样,很可能就是国内的燕京、沪城等一线大城市二十年后的模样,而燕京、沪城等一线城市现在的模样,差不多就是我们海州等现在的三四线城市二十年的模样。”
“不管别人怎么认为,以我的经验判断,还是觉得这种说法很有道理。我们总是说我们现在落后国外多少年多少年,那也就是说,多少年以后我们就能够达到他们现在的样子。所以只要去看一看那些已经发展起来的地方的发展过程,我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情况也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不光是吴永量,冼超闻和楼易成都听得格外认真。虽然包飞扬这话是对吴永量说的,但是放在整个海州市,放在冠东县,未必不可以借鉴。
包飞扬继续说道:“就拿旅游业来说吧,外国人假期旅游是家常便饭,他们每个周末都出去,这是周末游,周末游可以覆盖四到五小时路程范围内的居民,海州周围这个范围内有多少人?三五年后,随着高速公路的网络化、航班价格下降,以及铁路进一步提速,这个范围又会有多大?至少,凤湖、徐城都在这个范围内。”
“这还是周末旅游市场。”包飞扬做了一个手势:“几年前,我们一个星期只有一天假,现在是两天。我国的劳动和休假制度也在逐步跟国外接轨,包括年假、重要节庆日的假期,肯定也会逐渐增加,可以预见,未来的长假旅游市场也会越来越火爆,日本有很多城市就是以旅游业为支柱,基本没有工业,日本才多少人?我们华夏的人口这么多,旅游市场也只会更火爆。”
“大家想想看,一个游客出来一趟要花多少钱?他吃的、住的、玩的、用的都要在当地解决,回去还要带点土特产,我们说少一点,平均一个人花费五百的话——实际上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来一万个人,那就是五百万的经济收入,这可能只是一个周末的旅游人次,而且是现在的。”
“一万人就是五百万,全年有五十个周末,加上长假,我们少说一点就算只有五十万人次来旅游,那也是二点五个亿收入,实际上这个数字是非常保守的,而且未来会呈爆发式增长。大家想想看,我们海州市区有多少人?仅仅是我们海州,周末出来玩的人就有上万人了吧?只不过现在我们没有什么地方和项目让他们玩罢了。只要我们开发出合适的旅游项目,未来一天一万人都算是少的,那就是二十亿的收入,现在海州有几个产业是达到二十亿规模的?我们这几家船厂加起来,可能十个亿都没有吧?”
“所以几公里、十几公里海滩肯定不够,而且为了保证旅游区的环境,周围也必须要留出缓冲,你只有打造出极致的环境,才能够吸引到更多游客。”(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三章 风向突变
包飞扬看向吴永量,笑道:“我再跟吴区长你交个底,这次来的十几个华商当中,有五六家旗下都有酒店产业,这本来就是华商做得比较好的产业。而且酒店和旅游和休闲娱乐行业是分不开,这几家基本都有这方面的产业,其中有两家经营旅游娱乐产业非常成功,他们也确实流露出过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趣,我觉得吴区长你刚刚提到的两个项目他们肯定都很感兴趣,还有酒店,他们手上可是有两个国际性五星级酒店品牌的。”
“五星级?”吴永量顿时激动起来,海州现在还没有五星级酒店,最好的瀛海酒店也只是四星级的,至于海州饭店、海州宾馆作为党政接待单位,正式的星级只有三星,目前江北省内拥有五星级酒店的也只有凤湖与徐城,要是能够谈一个五星级酒店下来,肯定会引起海州轰动,并且令整个江北侧目。
这不仅仅是海东区的机会,甚至还是海州市的机会,更加是他吴永量本人的机会。作为分管工业的副区长,吴永量并不分管旅游酒店这一块,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个项目揽到手上。至于这样做是不是越界,他也已经顾不上了,一来做成这件事的诱惑力太大;二来换了其他人,也没有办法搞定这个项目,只有他才有机会,因为在造船厂的问题上,包飞扬还要他的帮忙。
当然,吴永量也很清楚,包飞扬手上有足够的筹码,就算他不配合,包飞扬也可以找到合适的人,哪怕是海东区委和区政府的两位一把手,在引进海州第一家五星级酒店项目的诱惑下,恐怕也会坐不住。
“包主任,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吴永量连忙说道:“要是这几个项目能够落地,那我们海东区的旅游项目将会得到一次巨大的升级。海东区的旅游业也会迎来新的发展。为了海东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工业上做出一些牺牲,那也是值得的。”
海东区的两家造船厂加起来一年的产值也就堪堪过千万元,而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投资肯定是要以亿计的。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影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为了这家五星级酒店,哪怕只是为了得到这样一个机会,海东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酒店项目。
吴永量一直觉得在画的肉饼与可以马上吃到嘴里的窝窝头之间,应该选择窝窝头。但这个时候他才明白。选择窝窝头的原因还在于画的饼不够大,只要这个饼够大,哪怕只是画的,也会有人选择饼而不是窝窝头。
郑映泰、陈星华等人顿时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吴永量会突然之间转变态度,为了一个还停留在臆想当中的五星级酒店,就直接将海东区两家修造船厂给抛弃了,作为海东船厂的负责人,陈星华心里很不好受。
不过,上位者很少会去考虑下面人的感受。吴永量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笑着对包飞扬说道:“飞扬主任,这次你可一定要帮我们这个忙啊,至于船厂的事情,你放心,我们区里面一定全力配合,如果企业那边有问题的话,我们也愿意做好劝解工作,绝不会拖后腿。”
郑映泰恨得牙痒痒的,但是吴永量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