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才子-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节摆了摆头:“做生意,我不同意,这东西不适合我干。”
“那你适合什么?”蛾子依旧红着脸,想起刚才少爷温暖的手摸到自己脸上,一颗心脏快得像是要跳出来,说话的声音也细如蚊蝇。
“我想做官。”
“做什么馆,这是什么行当?”
“我想参加科举考试。”
“啊!”
第十一章古代的黄书
“你要参加科举考试,想做官?”蛾子猛地跳起来,伸手捂住自己嘴巴,吃惊地看着吴节:“你会写字做文章吗……”
话刚说出口,她突然想起吴大少爷昨天挥毫泼墨写休书时的情形,不觉呆住了。
“会。”
“可是……你以前在南京的时候好象只读过一年的书……”
“一年时间足够了,不就是写八股时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吴节突然摸着下巴,道:“我心中的确是糊涂,人也好象是被魔怔住了。可并不代表我心中不明白,只不过没办法说出口来罢了。在南京家里的时候,我不是被爹爹关在书屋里吗?可每当我清醒的时候,因为没办法出门,就抽出书架上的书读。十多年下来,家里的藏书都被我看尽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今人正常了,学问也全回来。无论什么文字,提笔就有。”
说完话,他念道:“所谓诚其意着,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位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是《大学》中的一段。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这是《中庸》……还需要我念下去吗?”
其实,《大学》《中庸》这两本书吴节也是昨天在确定自己将走上科举这条道路时,才开始读的,也就背得这两句,再背诵下去,却要露馅了。
“哇!”突然间,蛾子发出一声响亮的哭声。
“你怎么了?”吴节被蛾子惊得从床上跳了起来。
“老爷啊,老爷啊,一定是你在天之灵保佑。”蛾子跪在地上,朝着前面神龛里的吴节父母的灵位不住磕头:“蛾子不识字,虽然不懂得少爷在念什么,可决计是在背书不假。如果少爷真是读书的料子,真能考个功名,那可是天大喜事。本来,这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蛾子也过够了,若不是靠着少爷孤苦无依,若不是念着往日的情分,蛾子是一天也撑不下去。可万万没想到大少爷如今开了窍。奴婢心中是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少爷有如此大的志向,将来若有出息,也是我的福分。难过的是,读书科举从来都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钱财的事情。家里穷成这样,靠什么供养一个读书人?”
眼泪连串地落在地板上,须臾就湿漉漉地一片。
听到蛾子提起往日的艰难困苦,吴节心中也有些难过。笑着将她从地上拉起来:“蛾子,别哭了。车到山前必有路,钱财一事自有我想办法。饿了,弄点东西吃吧。”
劝慰了几句,好不容易才让小丫头平静下来。
蛾子突然推开门风风火活朝外面闯去:“不行,我得去给公子里买几本书,文房四宝也得备下,这钱不能省。”
吴节苦笑地摆头:“不做午饭了?”
“大事要紧。”
“对了,去县衙打听一下,下一科县试是几号?”
“哎。”
“对了,买只大白鹅回来。”
“大事要紧,别尽顾着吃。”
“我不是想吃鹅肉,有用场。”
“知道了。”
不一会,蛾子就背着一个大竹背篓回来,里面装得满满的,“文房四宝,还有书都买回来了,也不知道合用不?”
“书,你买的什么书呀?”吴节翻看了半天,忍不住笑出声来。里面倒是有一套朱熹注的《四书》,可绝大部分却是话本小说这种闲书,什么《水浒》、《三国演义》,甚至还有一本《金瓶梅》,还是插图本的,装帧得很是精美。
“什么乱七八糟的?”吴节记得《金瓶梅》刊行于隆庆、万历年间,想不到现在就已经在市面上发行了。不过想想也是,历史记载未必就是真实的。现在是嘉靖三十九年,离隆庆朝也只有几年光景,有个几年的出入也很正常的。
“怎么了?”见吴节一脸坏笑,蛾子忍不住将头伸了过来,盯了半天也看不出端倪:“书店老板说了,这书卖得最好,这是最后一本,准备留着自己看的,我好说歹说才买了回来,花了三十文钱,好贵。不过,大凡越贵的书自然越好,我就照着最贵的买了。怎么,这书不能用,说的是什么呀?”
“也不是不能看。”吴节道:“这是一本故事书,说的是才子佳人……恩,也不对,是那种事情?”
“什么那种事情?”
“就是一个叫西门庆的大官人,勾引良家妇女的事情。”
“呸!”蛾子羞得满面通红,唾口骂道:“我看那老板就不是什么好人,卖书给我的时候一脸坏笑,还那么贵。不成,我马上去退书。”
她越说越激奋:“非砸了他的招牌不可。”
“不用不用,看着解闷也不错啊。”吴节突然好奇地问:“刚才那老板怎么对你坏笑了?”
蛾子羞得更是恨不得地上有条缝好钻进去,慌忙逃了出去:“少爷,我去衙门问过了,今年的县试在二月九号,没几天了,对了,鹅也买回来了。我马上就杀,你是要吃红烧的还是清蒸?”
“红烧吧,对了,把那只鹅的大羽毛都拔下来给我。”吴节:“我并不是想吃鹅肉啊。”
看了几页《金瓶梅》,正看得入巷,蛾子就将鹅毛洗净送来。
之所以让蛾子去买只鹅,那是因为吴节想做几支鹅毛笔,记录些有用的东西。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的东西还是记录下来为好。尤其是那些从现代社会查阅到的未来几年,童子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的考题。
所有的电子资料都没办法带到梦境之中,只能先背熟了,然后再在这里一点点记录下来。
本来,他的毛笔字也是写得极好的。可毛笔字这种东西速度实在不够看,比不上硬笔。
这年头也没处买铅笔钢笔,只能退而求其次自己做几支鹅毛笔。
况且,为了保密,他将记录下的所有文字资料都要替换成拼音字母。用毛笔写拼音,感觉上总有点怪怪的。
第十二章报名
用小刀削了鹅毛。蘸了点墨汁,一写,很顺畅,速度比用毛笔快多了。
科举乃是国家轮才大典,最最严肃。历朝历代对于科场舞弊一事都非常注意,一旦被人抓到,轻辄腰斩弃市,重者抄家灭族。到了清朝,发现舞弊案,考官、书吏、考生从头杀到尾,砍几千颗脑袋的事情也有发生。
吴节觉得还是慎重一点的好,若是用汉字将考题和记录下来,如果被人发现,这辈子就毁了。为了保险,还是用拼音的好。汉语拼音好象是民国时才发明出来的,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近乎天书。
现在是二月三号,离二月九号的县城试还有六天。六天时间足够让自己将范文背熟。
一般来说,县一共有五场,每场一天。第一天是正场,《四书》文一篇,也就是依据四书中的一个句子写一篇八股文。接下来的还第二场又是一篇八股文,然后是第三场的五言六韵试贴诗……
花费的时间颇多不说,对试贴诗吴节也没有任何认识,手头也没有相关的范文。真进了考场,还真得要抓瞎了。
不过,县试有一个规矩,若是第一天的正试若能被考官录取,就算过关。至于后面四天,你去不去考试都不要紧。
吴节不会作试贴诗,又不耐烦在考场里坐四天,这么冷的天,自己的身体也扛不住。
那么,必须在第一天的正试就要拿到第一。
对此,他倒没有任何担心,依靠着庞大的题库,还愁不能独占魁首?
因此,吴节一开始倒没有急着去想考试的事情,而是提着鹅毛笔,用汉语拼音将未来几届的科举题目一一记录在纸上。
习惯了使用电脑,从最开始的全拼到后来的智能ABC,再到搜狗拼音,写起来倒也快。不片刻,就整理出了一个目录。
这个时候,鹅肉那浓郁的香味远远传来,让吴节忍不住叫了一声:“好香。”
“午饭做好了,少爷,是不是现在就吃?”
“好的,这个你帮我收好,除了我,别给其他人看到。”
见少爷一脸正郑重,蛾子慌忙接了过去:“好的,我帮你收好了,少爷,你这写的是什么呀,好象不是字?”
吴节:“蝌蚪文,你不用管。”
不得不说蛾子做饭手艺非常不错,那只鹅烧得喷香扑鼻,可惜吴节只得了一只鹅翅膀。
蛾子说,吴家也是大富人家过的。富贵人家讲究的是养生惜福,公子你病刚好,不能吃太油腻,也不能吃饱,得慢慢调理。
于是,这顿饭吴节只吃了一只翅膀,喝了一碗粥,头也晕忽忽的,好象有点低血糖的迹象。想再吃,蛾子那关却过不了。
无奈地忍住食欲,胡乱洗了把脸,换了一身干净儒袍,朝县衙走去。
明朝的新津县城不大,主要是一横一纵两条街,走不了十分钟就能走个穿城。
县衙门正位于城市正中心的十字口,衙门外的墙壁上正好贴着一份告示,围了几个书生模样的人。
吴节走过去一看,正好是今年县试的通告,写明考期和报名地点,以及考场位置。
考期就是本月九号,报名地点是县衙礼房,考场就设在县衙大堂。
吴节问了礼房的位置,一个人走了进去。
同朝廷的机构设置一样,新津津因为是上县,也设了礼、吏、兵、刑、工、户六房,对应朝中的六部,都有小吏主持日常事务。
进了礼房,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人等在那里报名,年纪有大有小,小还是黄口小儿,大的则十五六岁。童子试的难度都不高,只要发了蒙,读上几年书,就能轻易过关。所以,来的考生年纪都不大,吴节在其中算高龄考生。
排了半天队,好不容易轮到了吴节。
那个负责报名的书吏估计也是厌倦了,也不抬头,将一份类似表格一样的东西扔过来:“把姓名籍贯,以及父亲、祖父、曾祖父三代是否尚在人世、可曾出仕、未仕都写出来。对了,可有族中长辈具保,或者同科考生五人作保,或者本地廪生担保书?”
“啊!”吴节这才意识到自己来得实在太匆忙了,什么都没有准备。
正因为科举一事关系重大,因此,考生必须身家清白,需要有人作保,以防备冒名顶替,或者是娼优隶帛之子孙。
问题是,吴节刚回老家一个月,虽然落了籍,可同族人也没打过任何交道。至于什么读书人,廪生什么的,也是没有任何来往。
顿时就呆住了。
“怎么,没有,没有你来做什么?”那个书吏终于将头抬了起来,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吴节。
吴节解释道:“我以前一直在南京,最近才回新津,也没出去弄担保。不过,我却是刚落了籍贯,要不,你翻一翻户口黄籍就能查到。”
他心中微汗,刚才急着来报名,倒将这茬给忘记了,失误,失误。
“查,去去去,谁有那工夫去查,谁又认识你呀,去找保人吧。下一个。”书吏不耐烦地挥着手,眼前这个少年形容萎缩,看得他心生厌烦。
吴节心中微微有些不快,皱眉道:“我是吴节,先父乃是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本就是新津本地人,尊下随便到街上去找人一问先父名讳,自然知道,需要什么担保?”
“原来你就是吴节。”被吴节顶撞,那书吏也是心头冒火。
其实,刚才听吴节解释说自己刚从南京回来,又自报家门,他已经知道吴节是什么人了。按理,将吴节的名字填上去也是无妨。
可眼前这个吴大公子你还真以为自己是以前那个官家少爷?所谓落毛孔雀不如鸡,你来报名,还摆出一副清高模样做什么,见了我,本该低声下气恳求才是。
顿时冷笑:“没有担保,天王老子也不行。吴节吴公子你的大名这几日在县城里很响亮啊,听人说吴大公子是个傻子,愚蠢得很。怎么,大公子你今天闲着无聊来我这里耍子?嘿嘿,不用费这个劲了,来了你也考不上。”
吴节心中突然有怒火熊熊而起,这厮不报名也就罢了,还上升到人身攻击的程度,是可忍,孰不可忍。
自从进入这场真实的梦境以来,他对身边的一切还是比较满意的,可就是因为生得瘦弱这一点让他非常苦恼。
书吏这一句话正好戳到他的痛处,让他如何不怒?
可表面上,吴节还是一脸的恬淡:“你怎么知道我就考不上,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腾!”一声,那书吏猛地站起来,怒道:“你就是个愚物,也想学人科举,快快退下!”就要着人将吴节轰出去。
吴节冷笑:“荀子说过: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意思是说,能够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才是智慧的表现。把错的认为是对的、把对的认为是正确的,那就是愚昧的表现。我来参加本科县试,行的是正道,何愚之有?
《礼记》又云:《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魏晋时,王肃注之曰:愚者,敦厚也。
你这不是在夸奖我吗?
只不知你是在说我愚呢,还是不愚,夸奖我呢还是在骂我。看你也是读过多年圣贤书的,否则也不可能在礼房听差。吴节不明,还请指教。”
这一段话是吴节前阵子在看《百家讲坛》中,钱文忠的节目时听到的,印象很深刻,此时正好拿来一用。
这一席话引经据典,竟说得那书吏满面赤红,哑口无言。
“说得好!”
这个时候,门口传来一声轻笑。有一个身穿儒袍的中年人走进来,指着吴节笑道:“你以圣人门徒子羽自诩,不觉得不合适吗?刚才礼房书吏说话虽然难听,却未必没有三分道理。你说你是敦厚,可洋洋洒洒说了如许一番话,驳得人面红耳赤,失之宽容,非温良君子所为。就算放你进考场,你有能考中吗?”
吴节随口答道:“你放我进去,我就能中。”
“大胆,县尊老大人面前,由不得你放肆!”书吏一声大喝。
吴节这才吃了一惊,原来眼前这个中年文人竟然是新津知县。
见吴节如此顶撞知县大人,旁边几个来报考的童子都吓得面色大变。
“吴节见过县尊大人。”吴节微一拱手。
“听说吴大人的公子刚从南京回乡,又生了一场大病。今日本官见你面容枯槁,身子孱弱,又一口南京官话,想来就是那个吴节无疑了。看来你也是博览群书之人,怎么才参加县试,以前没进过科场?”
吴节:“吴节少年时身有隐疾,一直在家养病。无奈先父三年前坏了事,家道中落,这才想着科举。又在南京守孝三年,上个月才回家乡。”
“哎,吴郎官的事本官也知道一些。”叹息一声,知县朝书办点点头:“替他把名字报上,本官做保。”
知县心中微微一动:老实说,主持县试实在没什么意思。来考试的大多是刚发蒙没几年的童子,写的文章也是狗屁不通,看得人心中厌烦。一县之文教,也是地方官的在政绩之一,这吴节书香门第,出口成章,或许值得期待。
第十三章入考场
能够让一县之长,本场考试的主考官替自己担保,除了报名时所说的那一番话打动了知县大人以外,仔细一琢磨,吴节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父亲在南京所犯之事本属冤枉,朝廷为了安抚兵变士兵,拿他来当替罪羊。做为士林个官僚集团的一员,新津知县未必不感同身受。推人及己,不由得不对吴节心生怜惜。
天下官员本是一家,朝廷今天可以为南京兵变牺牲掉一个兵部郎官,明天未必不会为其他事情牺牲掉一个县令。如今的天子大权独揽,嘉靖皇帝是大明朝至洪武、永乐皇帝以后最为英明之君主,皇权已经膨胀到一个新的高度。
君权、宰辅、大臣之争分外激烈残酷,至大礼议国本之争始,不知多少正人志士被牵连进去,念之,怎不令人心生唏嘘。
放吴节一马,也是君子的本分。
考试的日期就在六日之后,这六日之中吴节没有抱着书死读。而是在城中四处乱逛,如今正是农历二月上旬,正是春光明媚的日子。没有后世的工业污染,蜀地风光美得让人窒息。尤其是城西那条岷江,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青与天接,让人仿佛要融化在那一弘碧波之中。
对于吴节的游手好闲,蛾子很是恼火,不断在他耳边埋怨,说先前你要参加科举,我还以为你从此省事了,却不想如今却旧病复发。我也是空欢喜一场,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就死了。
说到伤心处,又滴下一颗眼泪。
吴节却回答说,旧病复发,不又变回傻子去了,你看我现在像是个傻子吗?不对,我脑袋好象有些疼,我心里糊涂了。
说着话,就抱着脑袋装出一副痛苦不堪模样。骇得蛾子连忙去将湿毛巾拧了,要捂到吴节额上。
吴节哈哈地推开蛾子的手:“逗你玩的,果然将你吓住。”
“你……”小丫头气得瞪圆了眼睛,眼角依稀还能看到泪痕。
吴节一撇嘴:“不就是一场县试而已,弄得像火烧房子一样,至于吗?本公子乃是天才,平日里就算一个字不看,到时候一样考中。”
其实,想当年他也是一个贪玩的人。大学的时候,因为爱好广泛,在学习上也没下什么工夫。很多时候,临到考试的头一天才抱起书本狠K一个通宵。他是文科生,学得大多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临阵磨枪,居然顺利过关。
这次县试相比起后世的考试,其难度低得令人发指。不过是背诵一篇八股文罢了,就两千来字,分分钟搞定。生活是美好的,与其在书斋里浪费时间,还不如四下走走看看,好好享受这古色古香的明朝生活。
再说,自己身体还很虚弱,正该活动活动筋骨。
家中的伙食依旧糟糕,大多以流食为主,还好在现实世界中吴节有意识地胡吃海喝,每天在健身房里练块儿。现实反映梦境,几日下来,苍白的脸颊也饱满起来,红润起来。
照了照镜子,满意地摸了摸依旧消瘦的面庞,吴节忍不住微笑起来:“还好,做帅哥还是有希望的。”
五日之后,明天就该进考场了,吴节依旧没有看书,喝了两大碗鲫鱼粥,就早早地上了床,打起了呼噜。
看到吴节这段日子好吃懒做,一副公子哥的模样,蛾子已经有些死心了。不过,第二天她还是早早地起了床,将灶火烧得旺旺地。
古代的政府机构上班都早,无论是地方机构,还是中枢决策部门,卯时就要开门办公,这就是所谓的点卯。
因此,新津县本年的县试也定在这个时辰。
初春的天亮得很迟,尤其是在这种黎明时分,外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又烙了两张饼子,炒了一盘辣子鸡杂。这才将热毛巾盖在吴节脸上,轻轻地抹了起来。
抹完脸,还没等吴节睁开眼,一口热腾腾的茶水就罐进口中,又香又甜,让他彻底清醒过来。
“好香。”嗅到鸡杂的香味,吴节忍不住叫了一声:“蛾子,今天怎么舍得弄好吃的?”
蛾子没有回话,眼神中也看不到任何表情。吴节这些天一个字没写,一页书没看,让她有些死心。
吃过早饭,吴节还是有些困,提着考篮走到考场的时候,眼睛还是红红的,又干又涩。
表面上看起来他这几天是玩得很嗨,其实,在现实世界中他还是很下了一番工夫的。虽然已经提前在资料里查到这一科县试的考题,虽然相比起大学里的期末考试来说,这种考试毫无难度。
但大学里若考是挂科还可以补考,县试若是考砸,就只有等明年,明朝的生活看似美好,可压力并不比现代社会小。他手头是有五十两银子,却不懂别的生存手段,科举做官是他唯一的出路。吴节突然有种输不起的感觉。
为了应付这次考试,他提前在电脑上打印了四篇范文,一到单位就坐在角落默默背诵,六日下来,竟背得滚瓜烂熟。
在考前的前一天,他还熬夜到晚上两点才上床睡觉,到现在还有些精神萎靡。
县试很不正规,考场就设在县衙大堂。今天来参考的考生很多,大约三十九来人,多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吴节是年纪最大的一个,足足比其他人高一个头。
因为大多是孩子,又起这么早,学童们都有家中长辈护送。
等考生们进了大堂,家长都站在门外翘首等着,将衙门口挤得水泄不通。
见吴节过来,有认识他的人就小声议论起来:“这不是吴大人家的那个傻子吗,他怎么过来了,不会是来参加县试的吧?”
“好象是,一个傻子来考什么,这不是胡闹吗?”
吴节听得心中窝火,又不好辩解,只得提着篮子朝里面走去。
官不修衙,新津县衙门又破又小,围墙低矮,站在外面可以将里面的情形尽收眼底,还没县中的城隍庙气派,进了公堂,依旧能听到外面的家长们小声说话的声音。
知县和衙役门早早地到了,灯笼将整个大堂照得通亮。知县看到吴节,微微点了点头,笑道:“准备得如何了?”
“志在必得。”
“可本官好象听人说你这几日都在外面游玩。”
吴节揉了揉眼睛:“吴节偌大年纪才来参加童子试,若区区一场县试就吓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将来去参加会试,还不骇得连笔都握不稳。”
“你却自信。”知县哈哈大笑:“领考号找位置坐吧。”
心道:这个吴节虽然有些狂生气,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出身的不都如此,但这份自信却颇让人喜欢。
隆庆嘉靖年间,社会安定,是有明一朝的文化繁荣时期,四大名著、昆曲、江南四大才子、杨慎乃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符号。其中,江南四大才子的狂放恣肆且不去说,小杨学士也是一个旷达、刚烈之人。反映到士大夫阶层,多有风流狂士,否则当年也不会发生杨慎带着一众官员,大闹左顺门,伏击张璁这桩震惊天下之事。吴节这一副好整以暇的自满,却正合了知县的胃口,不觉对他又高看了一眼。
第十四章开考
领了卷子,找位置坐好,吴节知县开始训话,无非是阐明考场纪律之类。
最后又说,本科县试因为考生不多,只考三场。
原来,一般来说,碰到竞争激烈,人口众多的上县,县试要考足五场,如此才能遴选出合格的人才。新津县虽然是上县,又是经济发达地区,可比起江南那种人文会萃之地,文教上还是显得有些弱。别的不比,同为大都市旁边的卫星城,苏州府的吴江县试,哪一次没有几百个考生?
碰到读书人不多的县,知县可以酌情减少考试科目。
领了卷子,吴节并没有急着去作,将卷子扣在桌上,就从考篮里掏出一个白瓷茶碗,从旁边的炉子上提起热水壶,慢悠悠地泡起茶来。
原来,二月间的黎明天气尚冷,加上很多考生都要在考场里呆上一天。怕把那些垂髫孩童给冻坏了,知县大人一般都会在大堂里生两个炉子为他们取暖,也方便他们以热水就食。
其实,如果考题同真实历史上一样,一篇一两千字的八股文照葫芦画瓢抄一遍,以吴节的速度,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情。可就算提前交卷也没办法回家去睡回笼觉。
科举考场的规矩,一旦考生入场就要封门,考试期间,可以开两次门放牌让交卷的考生离开,第一次放牌的时间是午时。
提前交卷,又没到放牌时间的童生可到衙门旁边的耳房等着。
刚才吴节看过了,耳房那边又破又旧,冷得厉害。还不如在这考场里呆上一天,火炉子烤着,暖洋洋舒服得很。
再说,到现在他还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答题。
还不如在这里喝几口茶好好休息,就当是泡茶馆好了。
县试的纪律比较松散,考场不禁止吃喝,只要你不影响其他人,就算你要埋头呼呼大睡,也没人过问。
蜀人嗜好绿茶,邛莱、峨眉山都有上好绿茶出产,放在杯中一冲,根根倒立,皆一枪一旗,嫩绿可人,香味虽淡,却悠长绵延。
见吴节悠闲地喝起了茶,知县笑了笑,心想:我们江南士子的情调,比起蜀人来说,却要雅致许多。这个吴节是本地人不假,可从小生在南京,又在那里读书长大,身上自然带着江南读书人的风雅。
知县本就是江南人士,吴节从小在南京长大,说起来二人也是半个老乡。对吴节这种现代人口中所谓的小资情调,感觉甚为亲切。
喝了半天茶,外面的天色逐渐亮了起来,等到一身爽利,情绪调动起来之后,吴节正要打开卷子做题,却听到一个孩童怯生生地站起来:“老父母,晚生……晚生要……交卷……”
知县含笑:“可答完了?”
“答……答完了……”
“好好好,把卷子上来给本官看,若真答得好,当场录取,后面两场也不用考了。”知县大为满意,在古代,能够提前交卷的大多是才思敏捷之士,这次也不会例外吧。
吴节抬头一看,那孩子十岁模样,心中不觉吃惊,难道这小家伙也是个才子,这才考了两个小时,就做完了。这家伙脑袋进水了,这么早离开考场,去耳房喝西北风吗?
不对,这孩子一脸的惊惶,说话也不利索,不像是优秀生啊。
果然,知县接过卷子只看了一眼,就紧锁起了眉头,也不说话,只无奈地挥了挥手,示意那孩子离场,显然是对那张卷子非常不满意。
果然,不片刻,衙门外面的大街上就响起了那孩子家长隔墙叫喊的声音:“三娃,考得如何了?”
童子怯生生的声音中带着哭声:“没做完,爹……我不会做啊。”
家长怒骂:“什么,没作完,没作完你就交卷了……不会做,往日你做什么去了?我辛辛苦苦供你读书,想的就是让你光宗耀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年三两银子的学费,你这畜生就是这么糟蹋我的?回家之后,打不死你!”
估计是那孩子害怕挨打,哭逐渐大起来的哭声,有衙役的呵斥:“闹什么,肃静,里面在考试呢!考生去耳房候着吧,当这里是菜市场了?”
这阵响动惊得考场中的众人都抬起了头,一众孩童都是心有戚戚,脸色也有些发白。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进考场,紧张者有之,畏惧者有之、麻木者有之,像吴节这种有者良好心态的人却是独一份。
心中觉得好笑,吴节这才翻开卷子。
在打开卷子的一刹那,吴节心中突然一凛,有一个古怪的念头。
这是梦境,这梦境中的世界同真实的历史已有很大不同,如今又飞进了我这么一只蝴蝶,会不会产生蝴蝶效应?
如果这一科的考题同历史记载不同,我该怎么办?
写八股文我可不会啊!
如果考题不一样,肯定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先前已经在蛾子和知县面前放出大话,真做了白卷先生……后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