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蓉忌惮,可赵堇心思单纯,她抓住立柱说道:“皇帝哥哥,为什么与相公有关系?”

赵祯皱着脸,苦笑说:“我怎么知道,就象他说了几句,那个大和尚坐化,你问朕朕问谁去?”

说着还一指远处说:“你看,这堆乌云就在你家府为中心盘旋,其余地方一片云彩也没有。难道还是因为朕?”

我这不是好好的,只有石坚痴不痴,呆不呆,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说的话半懂半不懂的。但现在想起来,他并不是在胡说,而是在思考儒道释三家的道义。不要说三家,就将一家领会贯通,也有可能引发天地异象。

赵祯又说道:“因此,我让你们小声一点,不要打断石爱卿的思考。”

刚说完,门房进来禀报,门外有许多大臣求见。

夏竦下了轿,因为四下黑乎乎的,他只看到几十个侍卫站在门口,盔甲在黑幕里闪着冰冷的光泽。直到一道光线扫来,他才注意到石府门口站着许多大臣。

这等天地异象,如果石坚还会好奇。可这些大臣有几个不信鬼神?一起惊动了,很快寻找根源,立即找出来在杨家湖上空,而且石府就在中心地带。

搞什么东东?

大臣们百思不得其解,然后迅速反应过来,皇上还在石府。不为石坚,也要为皇上,匆匆忙忙地全部赶过来。他们是真为皇上而来,还是好奇而来,不好说。佛云,不可说。

也顾不上打招呼了。这时候风起了,越来越大,刮得他们站在这里,都东倒西歪。还是老王同志反应过来,进石府去吧。不然很有可能一会儿让风都把大活人卷上天了。

赵祯宣他们进来。

一问原委,赵祯含含糊糊地说了大致经过。

一起头大,这算什么,悟道?悟佛?悟儒?

会不会白日飞升,那么最好将大家一起带上天去得了。

反正石坚家中最豪华的就是书房,就象一个小宫殿一样。不然也摆不下这么多书。

人虽多,蹑手蹑脚进去,竟然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

赵祯他们又看到,石坚也有变化了。似乎也感到外面的雷风之威,石坚站了起来,声音也大了起来。虽然还是在自言自语,但声如洪钟。

“天太远,地太深。唯有圣人言近。然何为圣人?以前我一直持一种批判态度,有用则用,无用搁置。可千百年来圣人当真是我所想的那样,是人为捧出来的?”

听到这里,有许多大臣都皱起眉头。可不敢辨驳,怎么辨驳?人家都引出这么大天地异象,敢辨驳?

“既然是圣人,他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道理的。”

这一句话让大臣们听了还好过一点。但下面一句话让所有人再次差点跌倒。

“如用九,群龙无首,吉。我一直以为文王作此爻时,是排商纣,恨专政。到今天才知道,非也。无他。龙虽然在伏羲时就开始作为汉人图腾,但誉为天子的象征却是晚秦以后。因此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也可以指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也可以指比自己品德高的人。因此这里的龙应当指阳气,或者是阳爻。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因此有群龙无首,吉。所以自古君王立国不能长达千万年。因为一旦有明君在世,用贤臣,退小人,群策群力,各司其职,国家才会兴旺。一旦昏庸之君在位,独掌大权,国家退君子,宠小人,很快国家就会败亡。”

说得很有道理,可这话听得总不是那么一个味道。

赵祯脸一红,这几句话连他也批评了。至少自己没有用好人。

石坚现在倒不是针对于他,而是解决自己心中一些困解。只要这些困解一解,他以后行事就不再象以前那样瞻前顾后。如果不解,这将成为一个最大的心病,最后有可能真的得失心疯都未必可知。

况且现在浑浑噩噩,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其他人。

“这样说来,文王就没有私心了。所以称为圣人,看来我还是差得太远啊,竟然以小人之心,对君子之语。”

虽然这样说,可没有一个人真将他当作小人。为了这个国家,为了百姓,石坚所有的付出,大家可是看在眼里的。就是赵守节,都佩服石坚的节操。

“但问题又出现了。《易经》论德,论利贞。可老子说道,天地为一,后为阴阳。这是说万物的起源了,起于浑沌当中,也符合宇宙大爆炸理论。圣人之言哪,不可轻视。老子有一分为阴阳,阴阳分四仪。释迦牟尼有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这是多么超前的思想!但道家说无为,易说有为,佛说因果,又到底是谁对谁错?”

这时大家才真心怦着呼吸,原来如此,石坚这些话似懂非懂,可却在探讨儒释道真义。难道今天将会出现一个奇迹?让他找出万物的真源,道义的真理?

或者这天地之间的异象,代表着一种吉祥的预示?

或者今天有可能一个真正的圣人产生?可这是什么教,格物教?

石坚终于没有说话,大家为这个问题难倒。虽然基本上在屋内的人都信仰儒教,可不代表着他们一点道佛教义不相信。现在石坚摆在眼前一个敏锐的问题,一个有为,一个无为,这是根本上的冲突。

石坚在思考,众人也在思考。实际上自从石坚点化圆觉以后,还有在道教大会上所说的一番话,终于带来了一种批判思潮。但有更多人产生迷茫,无论儒道佛,中间都有许多似非而非的教义,不辨还好,辨了后更加让人糊涂。

这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可没有一个人感到饥饿,就等着石坚说下面的话呢。

赵祯还轻声地让唐介,拿着纸笔,借着摇曳的烛光,将石坚这番话全部记录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石坚一拍手,说道:“我明白了。”

随着这一声,外面突然暴起一声炸雷,几乎挨着屋顶炸开。闪电几乎挤进窗户来,将屋内照得光明一片,众人都吓了一跳。

第680章 圣人(续)

石坚继续说道:“古时人心智未开。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是愚昧无知。总有一些大智慧的人。如伏羲起火,神农种植、尝药、仓颉造字。然后有大智慧之人,对社会发自思考。如释迦牟尼生于印度战乱年代,诸小国同样战争不休,因此他的教义是希望人们从善弃恶。而孔子与老子同样生于春秋战国,只是老子希望百姓无为无争,内心平和,战争自然减少。而孔子则是希望百姓生活在一种有秩序的状态下。因为《金刚经》开篇就说吃饭。没有饭吃,连性命都未必保住,何来探询真义?即使有大道存在,在没有领悟之前,都到了地府了,何来大道可寻?”

“所以管仲也说人无衣食之愁,方知廉耻。至于齐家立国也非是错误。”

听到这里,大家哭笑不得,你说的孔夫子这句话说错了。人无完人,不可能每一个方面都是精通的,有的善于吏干,但未必善于治家,而且用了著名宰相房玄龄为例,让大家无法可辨。现在又翻过来说了。

但这时候,就是与石坚争辨,石坚也不会理睬,现在石坚的状态,几乎是一种自我深度催眠状态,根本就不知道旁人的存在。这种情况,就象阿基米德一样。

“孔子这里不是指的一般大臣啊。就是房玄龄也非是完人。治国时多有错漏,太子不贤,大臣时有叛乱。不立家怎立国,至少作为宰相,还多有不称职的地方。只是后世贤相很少,诸葛亮偏于一隅,惜乎。王猛帮之于番狄,不占大义,惜乎。要么就是主君强势,辉映大臣无能。孔夫子这里指的是很贤的臣子,故名大学。所以格物后知,正心修身,齐家立国。这是一种乌托邦的想法罢了。但也不能说不对。”

众人听了更是汗滴。连房玄龄都不是贤相了,那么有几人称为贤相?

“因此,这都是这些智人的一种理想。不能因为自己能力做不到,就对其否决啊。那么天地会不会知道这些事呢?不会知道,人类的生死,与猪狗的生死有什么区别呢?只是天地视万物为刍狗,祭品轻了同样会忽视,祭品重了同样会有回报,祭品恶了同样会有报复。”

更加莫明其妙,不是不信神吗?怎么有回报报复这样的词语出现?

“因为人类是万物之灵。破坏性很大。如果人类一味地开发,不顾天地的平衡,天地就会有无穷的灾难,地震、海啸、沙漠、火山暴发、酷热寒冷,将人类毁灭。但如果人类善待,同样回报是鸟语花香,一个极乐世界。”

“因此,天地若有心,这颗心就是平衡。故老子说,天地本来浑沌,后生阴阳。阴阳相交,后生万物。平衡而!”

随着这一声落下,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

平衡而?

难道就是他的教义?

但众人都不敢驳,今天这种异象太骇人听闻了。

“天地生于浑沌,无善无恶。人类的生灭与天地无干。就是地球与火星一样,成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天还是天,地还是地。只是人类灭亡罢了。但对于人类自己,就必须要掌握平衡,也就是度。开发低了,人类自己生活不舒适,开发过了,毁灭就会即将来临。就象君臣之道,以一人治群臣,以群臣治国事。如果以一人治臣治民治事,纵然孔夫子在世,孟子复生,也没有这个能力。”

这一句回到治国上,所有人沉思。这不是没有道理。刘邦用张韩萧三人得天下,李世民同样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绩、魏征等大臣,方可造就贞观盛世。刘德遇诸葛亮如鱼得水,符坚用王猛称霸北方。都是用了一大批贤臣,才成就文治武功的。

“但如果一味地放权给臣子,就是皇袍加身之事发生。这算是好的,太祖是一代人杰,这种加身对万民都有利,并且使中原从五代割据状态到大一统,使百姓开始安居乐业。”

听了后一句话,大家才放下心来。前面一句,让大家一颗心提到嗓子眼,毕竟赵匡胤这件事做得也不是很光彩。

“而且君主善,关心百姓,朝廷还好一点。就是隋文帝以一人治天下,虽然力有不逮,但因为关心百姓,所以侥幸未犯下错误。但到了隋炀帝手中呢。纵然朝廷积六十年之用,一朝废于一旦,放钱帛于李唐之用,放洛阳之米于李密所用。”

“如果象王莽那样,或者象东汉那样外戚与宦官专政,对整个国家将会是一件祸事。因此君主要学会放权给大臣办事。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臣子象皇上效忠,但也监督着皇上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平衡之道。因此,不能一味地象儒家那样尊卑有序,也不能象道家那样清静无为。”

“但也不能忽略圣人所言。只是后人因时因利,不断加改,所以教义面目皆非,多有争执。其实只有几个字,怎样为百姓好。只要心里抱着为百姓好的想法,并付之于行动,作为教义就是好的教义,作为法言就是好的法言,作为人主就是好的人主,作为大臣,就是好的大臣。这是治国的一。”

“然后分为阴阳四仪,就是各有做法,有的从佛,有的从道,有的从法,有的从墨,有的从儒。如果世间真有因果,一饮一啄,有得有失。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将汉人强大。会不会带来更大的祸害。”

听到这里,大家骇然。来到这个世界?这话听得总感觉有点不对?

“难道因为汉人强大,所以有靖康之辱,然后文明转向西方?以后一千多年后,再向东方转移?”

说到这里,石坚再次在室内踱起步来。

现在石坚这种状态很奇怪,看到石坚走来,诸人立即悄悄让开。听他还说出什么惊人的话语。

过了好一会儿,石坚又说道:“那么就如李淳风所说,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我也要求这一段而!天地无疆,而人命短乍,以后之事,谁能料到?或如博奕之数呢?”

这是石坚要数学上写的一个问题。就象赌博一样,押大小。每次都押大,第一次押一文,胜负对半开,如果赢了,得一文。输了押二文。因为每一次机率都有一半,一直押到底,总有一次是押对的。但石坚写道,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每一次开押,等于是一次重新的开始,并不能将上一次概率计算上去。因此抱着这种侥幸的心理,有可能越押越深,最后大输特输。

“就象大道万千,其归于一。释家既然能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孔夫子能问道于老子,为何我不容万法?科学有之,鬼神也未必没有?或者是外星人吧。不能证其有,也不能信其无。也许这些大智人物,或许是这些外星人或者神仙下凡都未必可知。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可笑,现在道释儒门派林立,相互争执。其实不知其道为一,只是法不同而!”

“善恶亦是如此,此时是善,它日未必不是恶。此时是恶,它日未必不是善。如天地初分,阴阳二气。那么为了守住我心的这个一,何以未来,何来过去?纵然是小恶,也是为大善。何恶之有!”

说到这里,外面雨声渐止,乌云渐渐散去。

石坚的眼睛也渐渐明亮起来。他继续说道:“作为天地中的一员,人类只是其身上的一根毛发,无足轻重。只是人类想生活得更好一点,有圣人著言,教化人类。作为人类中的一员,身为汉人,只想使汉人过好一点,我为汉人作善,必然为他人作恶。我为大多数人作善,必然为少数人作恶。这才是平衡之道。如天地阴阳,有善有恶,有光有暗。非如此,浑浑噩噩,何来进步之说。”

到了这时候,石坚终于有了明悟,以前学的经义在眼前一幅幅明亮起来。考虑的角度不一样,看待经义的方向也不一样。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其实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个人。经义还是那个经义。

最后石坚说道:“大道万千,我既然破空而来,那么就要有所作为。选其一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元!亨!利!贞!”

说完了这句话,他猛然倒下。

赵蓉与赵祯连忙向前,将他扶住。可发觉石坚已经昏迷过去。

赵蓉赶忙吩咐人将石坚扶进卧室让他休息。

其实众人到现在还没有全部反应过来。今天石坚说的许多话他们都不懂,特别一些话更让他们惊骇,什么破空而来?从那个地方破空而来?

但石坚从心中又将他的结解开,这些话东一下西一下,但说了许多大道。如对天地与人类的看法,人类是依据于天地的一个群体,天地不会顾及人类的安全。如果一味地以智力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那么人类就危险了。

作为人类某些智者,著作了一些书籍,想使人类生活得更好一点。这才是他们的本心,找到了这个本心,那么解释著子百家,就比较容易了。只是法不同,道归一而已。

可事物的发展必然有两面性,有阴有阳,有善有恶,这是一个转换的过程。所以有一说法,大忠似奸,大奸似忠。想要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

以前石坚总感到自己在变,而且越来越草顾人命,漠视他人生死。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一点牺牲没有,怎么能够实现目标呢?非常人行非常事,有时候必须要用暴戾的手段,有时候也在和风化雨。把握这个度,掌握好这个平衡,只要守住本心不被迷失就行。

其实石坚以前也有这朦胧的想法,只是没有仔细考虑罢了。

但因为他处于一种近乎催眠梦游状态,东边说一下,西边说一下,虽然让众人也有启发,可还有大多数弄不明白。

赵祯立即吩咐御医为石坚搭脉。

一会儿禀报,说石坚心里面有一些积郁,现在反而好了一点。然后开了药方。听说石坚没有事,众人才松了一口气。可这时,天空也奇怪起来,现在天空晴朗起来,在天空中间升起了一道弯弯的彩虹。

这让一些大臣心里面又开始疑神疑鬼。今天石坚这么一说,成就了道?成就了圣人?

实际上本来心里面就有疑心了,石坚说了两句,来到这个世界,破空而来。这是什么意思?

一起还呆在石府,等候后继事情发展。

一会儿石坚醒过来,一张口,吐出一滩淤血,血呈黑色。这滩淤血积压了好久。吐了出来后,石坚觉得浑身神清气爽,立即下床。事情还没有办完呢,向面露关心的赵蓉问道:“皇上呢?”

小皇上立即进来:“朕在,朕在。”

石坚手一挥,让其他人出去,然后说道:“皇上,请告诉臣,郭皇后是怎么回事?”

赵祯刚想张嘴说,不能查。可想到刚才的天地异象,还有石坚说出的诡奇话语,不敢作声了。

“皇上,大宋既然立了宋律,就必须要遵守。昔日,曹孟德马踏了庄稼,还割须自惩。就是太后或者皇上所为,也要下诏,向天下告罪,这样国家才有法纪,人们才会遵守。否则皇上想一想,连皇后害死了,都无罪,况且他人?”

不如把话挑明了。不然这个小皇上到现在还遮着掩着的。

小皇上嘴张了张,还是没有说出来。

石坚又说道:“我知道了。”

说来奇怪,这一番梦游之后,也许是他心结解开,也许是他积郁的一口淤血吐了出来,他反应快了许多。他说道:“我明白了。你认为是太后谋害皇后的。非也,恐怕是连太后也被人做了枪使唤。”

“不会吧?”

石坚见果然猜中,心中更加肯定了。而且似乎他也有了一个隐隐的方向。继续说道:“你再想想,两位太后的为人,会不会是谋害人的对象?就象臣一样,会不会造反?”

“可,可。”

“皇上,别可了,我们一道进宫,向太后询问,就知道事情原委了。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出来,就有空洞让人利用。”

“好吧。”小皇上无奈的说。而且石坚现在也不强谏,说得更在理上。

只是石坚走出房间,看到许多大臣,奇怪地问道:“咦,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一个个张大嘴巴,看着石坚,我们什么时候来的,你刚才真没有看到?

这时候,赵蓉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唐介也在一旁将他记录拿过来。石坚一看,傻眼了,什么破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这算是妖言惑众,还算什么?还有刚才自己引发天地异象?

石坚自己打量着自己一下,没什么两样啊。这老天在搞什么东东?

第681章 着书的想法

石坚继续看着唐介写的记录,当看到他说的群龙无首,还有平衡之道的话时,头上差点都流下汗来。

如果在清朝,就凭自己说的这番话,马上就让政敌捅破了,推出午门斩首。

奇怪,怎么这一次夏竦与吕夷简之流,不抓住这个机会呢?

当然想抓,都是人精,可石坚不知道刚才天地异象给这两个人带来了多的惊骇。毕竟这时候人们还信仰鬼神的。

不过石坚也随着他们的目光看向了外面,地上因为刚才的狂风大作,不知卷倒了多少灌木花卉。

他笑了笑说:“各位,不必惊慌,这是龙卷风。什么天地异象。”

但说完了,自己也感觉到不可思异,这里是什么地方,东京城,什么时候龙卷风吹过的?即使有也不会这么阵势。倒是偶尔有台风的余尾袭击过京城,但也没有多大动静。

听了他的话,许多人咧咧嘴,也许是吧,虽然心中忽信忽疑的。

至于小皇帝都没有想过其他,更不知道石坚刚才的呓语中已经将一些关于君主立宪制的政策说了出来,也许绝大多数人也只是认为石坚这是一种建议,毕竟自古以来,一旦出现一个昏君,都可能导致亡国,更不要说天下无数黎民百姓遭殃。作为一个小圣人,想到这个问题也不奇怪。

现在小皇上一看石坚好好的,很高兴,千万不要象那个圆觉来个坐化,那就可坏了。大宋还有许多事情等候石坚处理呢。

所以说,是人总得有一点私心。

石坚还在看着记录。忽然他心中有了一种明悟。

从上一世,到这一世,是看了许多书籍,可多是别人的评价,他自己还没有作过深深的思考,也没有重视。在他看来都是小道嘛!只有科学才是大道。

可现在当真是小道?

首先就是道分阴阳。以前自己一直没有注意,虽然忽悠过圆觉,还有各个道家道长们。什么叫阴阳善恶?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宋朝有利,对汉人有利,可对其他国家百姓呢?说明了,自己是什么圣人,只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民族主义者。再比如,自己加速了科学的进程,可带来的后果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要说坏人一无是处,本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对立面,因为各种各样的国家人群存在,相互竞争,最后才会发展。不然就成了一滩死水。也许老子意识到正因为这种竞争,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矛盾,因此提倡无为而治。可关健没有了竞争就没有了发展。

这只是老子眼中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未必实现。就如儒家所说的君子,又有几个人称得真正的君子?

可这种竞争必须是一种良性竞争,至少不能成为大恶竞争。现在还好一点,如果原子弹面世,相互对轰,试试看。一点都不好。这必须要把握一种平衡。

从宏观世界来看,本来人类也如自己梦呓时所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份子。但微观同样改变着宏观,特别是人类这种生物,这又要人类把握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平衡。

看到石坚又陷入思考状态了。大臣们面面相觑,今天都是怎么回事啊?闹了天大的动静,石坚还是石坚,各人还是各人。

不过赵堇担心地说道:“相公,相公。”

这回石坚醒过神了,他问道:“殿下,什么事啊?”

“没有什么事。”赵堇才放下心。

但石坚随着说了一句话:“各位,且坐,让我想一些问题。”

这回想的还真多。宏观与微观的对立,永恒与刹那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然后是各种对立之间的平衡。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发展与破坏之间,想要生存,必然要发展,想要发展必然产生破坏,反过破坏最后掣肘发展,可不发展又不行。因此这中间要有一个平衡。

再比如,现在的君权。如果一下子放开,就是石坚有这本事,搞了什么民主制,最后石坚一死,甚至他还没有死,诸候森立,绝不会是好事。可一味地君主集中制,最后只会一个朝代兴起几百年后,再次土崩瓦解。这就是一个专权与民主的对立,如何在中间寻找一个平衡,只要找到这个平衡点,这个朝代才会长远。百姓才会减少苦难。

不要说革命,除非到忍无可忍时,那种革命才是好事。否则只有坏处,一次革命的结果,只不过是一个新兴的权贵代替旧的权贵产生,普通百姓得不到什么好处。至少现在是这样的。还有一个朝代产生之初,矛盾减少,也是因为大量百姓死亡,造成土地不再紧张的缘故。因此国家之始都比较好治理。

再比如武则天的革命,虽然他后世无数人讴歌。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些人鼓吹的产物。杀亲人,杀功臣,杀权贵就不用说了。这个暴主,动辄就是几百几千人的杀,其中间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更是大兴土木,工役百万,百姓愁叹,信仰佛教,使十家就有一人出家。史称其会用人,除了成就一个狄仁杰外,魏元忠晚年也变了节,其余姚寿、娄师德、苏味道等人只是一群拍马屁自保之徒。就连狄仁杰也差点死在她手上。那么一群嬖臣酷吏,更是数不胜数。品性更不用说了。那个乱。因此石坚对这个女人十分地反感。

石坚从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再拉到政治,然后想到诸子百家。道家讲清静无为,儒家讲礼份尊卑仁义,法家讲以法治国,墨家讲兼爱交利,名家讲从事论名,后面还纵横家、杂家、兵家、农家等等。只不是后来封建统治者,将道儒法吸收进去,挂着儒家的大牌子治国,而道教又将道家也阴阳家吸收进去,创立宗教。

这各家中似乎都是对立,又相互交融,比如墨家与儒家有许多共同点。兵家与法家又有许多共同点。这又是一个对立相融的平衡过程。

但一味地将它们区别开来,反而失去了真味。而后来人就这么做的。当时这些诸子著书立说,只是本意想百姓过一个好日子罢了。因此孔子才求道于老子,释迦牟尼才不排斥其他各种宗教。实际上自从张无梦为道教奔走,无形中就坠入下乘了。同样的还有后来的天主教,惩罚异教端,藐视政权。如果不是那时候中国人自己不争气,那有后来其人家欺负的局面。

他叹了一声:“所以说天居于地下,天地相交,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而天居于地上,否之匪人,不利于君子贞。只有相交相惠,将对立化为互利惠,才是大来小往,否则就会成了小来大往。”

所以有人说因时制利,因时而变,实际上就是一个平衡二字。秦用暴法,刘邦入秦立法三章而得天下。可天下承平日久,法纪松驰,因此诸葛亮立法严峻,而蜀大治民不怨。

想到这里,他所看的诸子百家的言论,再次象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闪过。但现在看这些言论,石坚觉得是那么地清晰,似乎把握了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这些人当时,所写的言论真正用义。

不但是对诸子的言论,就是对鬼神,他都在思考。现在想起来,一切尊重科学,同样是对长时间迷信的拨乱反正,这也是一种平衡之道。但鬼神信了,就会天下大乱?否!象西方国家,信仰宗教的不知凡几,但人家科学发达,相信鬼神与对科学发展并不交涉。因此宗教也可以与科学互助补充。

不管鬼神有没有,人类确实需要一种信仰。可为了这种信仰大兴土木,荒废生产,又成了坏事。

这同样是一个看似对立,实际上相互补充的平衡。

时间在默默过去。

不敢打忧,看来事情并没有结束。当然了,天地间产生了这么大的异象,不可能石坚一无所获吧。

过了好一会儿,石坚眉头渐渐地舒展。慢慢地他似乎找到了一些重要的脉搏,特别是对这种平衡的掌握,不但他对各种思想进一步地理解,而且对各种科学知识,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他不由自主道:“不行,我得辞官,写书。”

说完了,这才从沉思中醒悟过来。这样说不好,好象他象神棍一样,也产生顿悟了。

他不好意思地对张着大嘴,都能塞进一个鸡蛋的小皇上说道:“皇上,失礼了。不过刚才臣确实考虑了一些问题,对臣也有所帮助。”

赵祯说:“这是好事,可你不能辞官啊。”

今天这都是怎么一回事啊。虽然写书还不至于出家,但朝中这一摊子事怎么办?

石坚呵呵一乐,说道:“放心。我刚才是失言,还以政事为主。”

不过是他打算将职责放一些下去了。经过这一次顿悟,也不算顿悟,石坚以前也考虑过。但没有这么系统考虑。刚才让赵祯一逼,使他发急,以前许多思虑一起涌上心头。然后潜意识地将这些事思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