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犬-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换做是其他地方,对上其他兵种,这种程度的迟疑虽然也会造成损失,但却还不能算是致命的,可对上火铳兵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前进或者后退,最傻的就是站在原地不知道做什么,仅仅是一眨眼的工夫,傻站在原地的包衣们已经损失了好几百人,包括那些真夷们,也已经死了好几个人,但没有人知道自己现在该干嘛,直到身后的军阵中传来鸣金收兵的声音,他们才慌忙撤了回去。

    撤回去的代价,是另外几百条人命,足足两千人的攻击队伍,只是一次短短的冲锋,竟然就已经损失了一半多的人马,对于人口匮乏的后金来说,这种损失虽然不算致命,但也觉得会让人心疼不已。

    最心疼的是多尔衮,因为刚刚下命令的是他,所以冲出去的大部分是镶白旗的人,哪怕两白旗旗主是嫡亲兄弟,两白旗之间多少也有那么点不分彼此的意思,但他还是觉得十分痛心,看向多铎的目光也有了些不满,尽管他知道这不是多铎的错,可还是认为如果不是这弟弟鲁莽,决不至于吃这么大的亏,毕竟按照他一贯的打法,最初阶段只会派上几百人,绝对不会上两千这么大的数目。

    只是在他内心深处也很清楚,就刚才那阵势,派几百人过去也是全军覆没,对面那几千根铁管子看上去平淡无奇,真打起来却令人望而生畏,他总有种非常不祥的预感,那种东西甚至可能覆灭整个大金国,将他们这些白山黑水中靠着刀弓渔猎混出来的族人全部杀光,虽然他很快就把这个念头深深埋了起来,但有些想法只要出现了,几乎就再也忘不掉,况且宋庆的几千火铳兵就在对面看着他。

    有些人天生就是做大事的,就比如说多尔衮。奴儿哈赤十几个儿子之中,才具最佳的就是皇太极和他,其余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比不上,这也是皇太极对他极为提防的缘故。再具体到眼前的战场。矢志复仇的多铎早已经被前方的火铳队,以及己方惊人的伤亡吓住。被仇恨烧昏的脑子也清醒过来,一时半刻之间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反倒是之前一直都极力阻止他莽撞出战的多尔衮,下达了攻击命令。

    “苏克萨哈。吴拜,图巴海,准泰,把所有骑兵都带上,给爷冲他们上去杀,步兵在后头跟着,等骑兵冲过去之后你们再上。萨布素在后头盯着,谁敢后退就杀了谁,全军都跟着爷冲!”

    一连串的命令下去,整个后金大队动了起来。虽说在皇太极面前多铎要比多尔衮更有面子,但在这些两白旗的旗丁之中,多尔衮无疑才是主心骨,毕竟这些年两白旗和两黄旗的对抗之中,出面的从来都是多尔衮,多铎反倒是跟皇太极走得更近些,因此在这种关键场合之中,多尔衮的命令显然更管用。

    不过多铎也没什么其他意见,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在于经验欠佳,冲锋陷阵之类没问题,哪怕做的不如鳌拜好,可也算是后金阵中一员大将,但在整体作战以及排兵布阵方面,他还比不上多尔衮,哪怕后者最擅长的其实是权谋,但在动心思方面总归要比他强些,这一点两人心中互相都是有数的。

    况且他刚才的表现也确实是不怎么样,完全一副被宋庆打傻掉的模样,作为统兵大将是不合格的,而且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主意,甚至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此时多尔衮下令全军冲锋,也算是比较符合他心意的攻击方式,只是他多少有些不明白,一直都很谨慎的哥哥,为什么突然就这么猛了。

    多尔衮之所以这么做,实在是被逼无奈,他也知道现在敌情未明,贸然将力量都投入进去很吃亏,但问题是之前那一阵已经被宋庆打懵了,如果不立刻找回点面子来,只怕军心士气要跌落谷底,继续采用类似添油战术的打法,损失会进一步增大,而且还会让士气更加低落,完全就是恶性循环。

    但如果选择直接撤退的话,这仗就算是打败了,后金入关几乎就没打过败仗,这趟进来之后也是肆无忌惮的想打哪打哪,苏克萨哈带了两千骑兵就敢在宣府各处烧杀掳掠,说白了就是多少次堆积出来的无限自信,而偌大宣府迟迟不敢出兵对抗,说白了也就是多少次堆积出来的怯懦,已经形成了惯性。

    如果这次撤兵的话,惯性可就要被打破了,对于后金这种先天人口不足,文化经济上又全面落后的半奴隶制政权,一旦失去了这种野蛮形态的自信心,等待他们的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只是能够看出这一点的人并不很多,两白旗中估计也只有多尔衮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才毫不犹豫的下令总攻。

    这一手让宋庆也有些意外,他是打算先将对方锐气消磨干净之后,再派兵正面对抗的,毕竟后金兵声名在外,确实是很不好打,现在徐州兵单挑真夷也没戏,估计两三个人能对付人家一个就不错,也就是对付那些包衣还有点把握,打仗无非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套路,只要能够让对方的士气先被消磨一阵,后头再打起来伤亡数量也会少些,但多尔衮却似乎看出了他的算计,直接攻上来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硬拼了,宋庆立刻调整阵容,将弓箭手也给调了上来,十二门火炮再次奏响地狱进行曲,伴随着阎王爷炒豆子的火铳声,向对面蜂拥而来的大队骑兵放肆开火,一千名弓箭手也毫不客气的开始了自己的齐射,对付骑兵这个兵种,防御层次感基本上没有作用,因为一旦最前方被攻破,后头根本来不及组织进攻,还不如让所有远程在同一地点发挥作用,争取多杀死一些敌人。

    后金骑兵确实效用,哪怕火炮和火铳的声响轰鸣,最前端的那些人纷纷落马,后面的人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都是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前冲锋,尤其那些真夷,勇气程度上几乎可以用非人来形容,他们似乎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害怕,哪怕前头的人刚被铅丸打成蜂窝,也照样沿着相同轨迹跨马抡刀的冲锋,足足五千多人的骑兵队浩荡杀来,饶是徐州的火铳手们再熟练,也无法阻止他们前进。

    只是这种打法让多尔衮也分外心疼,从冲锋开始到快要正面接触,两白旗的骑兵已经损失了快两千人,从他的跟随父兄们上阵以来,还从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损失这么多人手,偏偏距离对方越近,这种损失的扩大速度就越快,因为在远距离高速前进的时候,队形拉开还比较大,但距离越近就会越缩小,到了最后火铳兵们甚至不需要瞄准,装填完毕之后直接开火,保证能够打中敌人,至少也能击中战马。

    这种武器的威力让多尔衮大开眼界,他忽然觉得这些依然无法阻止骑兵前进,只能够拖慢速度制造杀伤的铁管子,在将来会成为改变战争方式的东西,哪怕就以目前的能力来看,也已经成为武器中的王者了,大概这个世界上唯一对他们有威胁的,除了相同装备的部队之外,也就只有大批量的骑兵冲锋了,以步兵的速度根本就冲不过去,只要火药的数量管够,再有能够替换的火铳,多少人都没有用。

    但这种超时代的东西,远不是他一个通古斯小酋长能想明白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催促自己的部队继续前进,冲过那层层的白色雾气,争取尽早和对方打肉搏战,那才是他们最为擅长的方式。

    这个念头刚刚出现,就听对面军阵之中有人高喊道:“火铳兵向后撤退,迅速更换装备,弓箭手退后五步放箭,长枪阵立刻出击,刀盾兵准备补位!”
第四百六十一章 曹变蛟的突击
    喊话的人是宋庆,多尔衮记得这个声音,毕竟宋庆才刚用头盔很无耻的羞辱了他弟弟,同时也感觉对方的指挥艺术似乎要比他高些,因为他刚才也喊了一通话,但都是叫人名字,随后让大家闷着头往前冲,而宋庆这次喊话则是让各种不同的队伍按部就班去做事,从技术层面来讲的话,显然是要比他强了些,当然这些也不过是随意想想罢了,他才不会在乎这些东西,毕竟前面的骑兵已经冲进去了。

    在付出了两千五百多人的代价之后,后金方面骑兵总算是冲进了徐州兵的军阵,其实这么说多少有些勉强,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冲进去,只是冲到了近前,让火铳兵和弓箭手全部后撤,自我感觉已经驱散了最强大的对手,接下来就是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的时候了,却没人发现对面长枪如林,当初在大凌河时候出现的长枪阵再次出现,但即便是他们发现了也没什么用处,因为他们只能继续往前冲。

    战马和长枪阵的激烈碰撞终于开始了,站在最前排的士兵几乎在同一时间被撞飞起来,运气好的断上几根骨头,运气差的身受重伤,最差的直接被撞到五脏俱破,飞在空中的时候便断了气。

    他们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好不容易冲过火铳阵,踌躇满志的头一排骑兵被挡住了,他们的战马要么在最后那个相撞的瞬间怯懦,要么则是被长枪活活戳死,马上骑士几乎也就是这两种可能,完全是生死一瞬间的感觉,要么拿命给后头的人撞条路出来,要么就在这种互相抵命的场合失去搏杀的勇气。

    紧跟着。第二排的骑兵到了,做出了跟头一排相同的反应,然后是第三排,第四排。长枪阵的损失也在不断增大。但无论如何损伤,后面总是会有人毅然决然的顶上来。补上前头缺掉的位置,哪怕是那些新兵蛋子,在这时候也忘记了害怕,用自己的生命堵住缺口。哪怕转瞬间就要面对死亡也在所不惜。

    步兵打骑兵,也只有用这种以命换命的打法才行,宋庆从来没指望过能够减轻损失,他的骑兵数量不足,主要是因为整体兵力限制的问题,加上财力方面也不允许,因此弄不出大队骑兵来跟对方硬拼。只能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对抗,火铳兵虽然能够有效的杀伤对手,但真正到了打硬仗的时候,还是需要这些长枪兵顶上来。这其实是最苦的差事,正面对抗骑兵,可比拿着刺刀铳肉搏的火铳队还要苦。

    靠着这些长枪兵的以命换命,两白旗的骑兵队总算是被挡住了,大量的骑兵要么被杀死,要么被堵在外头无法移动,多尔衮和多铎则带着步兵大队冲了上来,马上就要靠近长枪阵。

    “杀!”宋庆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立刻纵马冲了出去,身后跟着手下的军官,以及早已等待多时的刀盾兵,孔有德和耿仲明也带着自己部下的乞活军跟着冲了上去,这个时空之中他们没有成为汉奸,对后金的态度依旧延续着皮岛时候的切齿痛恨,如今总算是得到个给老兄弟们报仇的机会,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宋庆那边才刚出马,他们便第一时间跟了上去,骑兵队甚至超过了刀盾兵。

    两边的兵马终于全部搅合在了一起,各种花招和策略再也没有作用,打到了这个地步,最要紧的就是勇气和厮杀能力,这方面谁都不会觉得比对方差,宋庆这边几乎能算是精锐兵种的集合,两白旗同样能也不是弱者,各种喝骂声伴随着刀光血影此起彼伏,皇太极入寇以来最惨烈的一仗也就此打响。

    时间回到两天之前,在西边大同的永加堡,曹变蛟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只是他手下只有一万兵马,而遇到的敌人则是四千多镶黄旗兵马,领兵的是名将遏必隆,两边同样正在拼死作战着。

    曹变蛟的目的地是宣府,主要是因为大同这边精兵猛将云集,哪怕皇太极亲自杀到,也有洪承畴带着大伙儿迎战,因此一时之间不会出什么问题,反倒是还可以派人去支援宣府,毕竟宣府那边力量相对要弱一些,虽说只有两白旗的兵马去他们那边了,但还是保险些的好,免得真出点事情追悔莫及。

    因此曹变蛟这个小字辈被派了出去,专门支援宣府方面,只不过对方似乎也知道他的意图,一路之上遇到不少围追堵截的,到了大同与宣府边界的时候,更是直接撞上了遏必隆的四千兵马,从对方那种严阵以待的气势来看,似乎是一直等在这里专门堵他的,这让曹变蛟觉得分外烦恼。

    出来的时候,他带了一万两千人马,到了宣府边上的时候,已经损失快两千了,如今再见到严阵以待的遏必隆,他非但没有半分丧气,反倒是想把自己一路上的怨气都发泄在这厮身上,遏必隆如今也是后金方面有名的青年将领,跟他算是齐名的人物,若是能够一鼓作气在这里将对方干掉,对他曹某人的名声绝对有很大帮助,哪怕就是比不上宋庆,好歹也能算是宋庆之下的头号青年将领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于武将来说,名声这东西重要的很,如今宋庆对比其他同辈将军优势太过明显,大家虽然多少都有些不服气,但也不得不认他坐头把交椅,因此对这第二名的位置都是趋之若鹜,谁都知道只要能够坐上这个位置,被崇祯英雄传之类的演义传颂一阵,那就是扬名天下的待遇了。

    种种情绪交织刺激之下,曹变蛟根本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向遏必隆的兵马发起了冲锋,并且阴错阳差把对方给打懵了,一路上竟然是追着遏必隆前行,越过边界向宣镇方向靠拢。

    遏必隆很冤枉,他根本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曹变蛟,他的任务是卡住宣府大同边界,防止宣府方面的人过来求援,因为那边明军的实力较弱,主力都在大同方向,两白旗足够扫荡宣府了,估计宣镇总兵在支撑不住的时候会派人来大同求援,发现走不通之后则会派兵打通两边的道路,而他的四千兵马则要在此时挡住对方,让宣大之间的联系彻底被断开,皇太极带领大队集中力量对付大同,两白旗则在击败宣府之后才西边金兵,会合遏必隆再共同前行,与皇太极一起夹攻大同的洪承畴,最终完成战略计划。

    对这个计划,遏必隆是很赞成的,只是他没想到,自己才刚出来不久,就一头撞上了曹变蛟,或者说是被对方撞上,而小曹将军也一改往日明军将领的习气,直接不由分说打了过来,他的兵马都是在跟宋庆取过经之后重新操练的,虽然只是学了点皮毛,但纪律性方面却强了不少,加上他们叔侄从前练兵就很不错,如今麾下的兵马也算是强兵了,因此上来打了遏必隆个措手不及,随后开始处处占便宜。

    他占便宜倒也正常,毕竟兵力是对方两倍还多,又是刚跟流寇打完仗的老兵,战斗力方面也没问题,加上突然出手,因此连败遏必隆两阵,虽说自己损失比对方还大,但至少一直都是处在打人的位置上,就这么你追我赶的进入了宣府,途中遏必隆还被宣府的兵马围住打了一阵,兵力只剩下两千出头,只得向着北边两白旗的阵地撤退,曹变蛟也从宣府兵马那里打听到宋庆来了,正在与两白旗交战的消息。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小曹将军大喜过望,他早就想要跟宋庆联合作战了,之前一直都没找到机会,如今是跟后金打国战,对方恰巧又在附近,这要是不过去掺合一下,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因此他毫不犹豫的渡过洋河,一边追击遏必隆,一边向着宋庆那边靠拢过去,谁知道遏必隆却似乎找回了打仗的感觉,逃着逃着突然发起决死冲锋,他手下包衣死了不少,剩下的要么是真夷,要么也是比较强悍的蒙古人和汉人包衣,这冷不丁打了回来,曹变蛟的前锋没抵挡住,顿时被杀得大败亏输。

    接了前锋败报,曹变蛟也只得暂时放下要跟宋庆会师的消息,按部就班的继续跟遏必隆打,两边斗的昏天黑地,遏必隆所部到了这般田地,每次作战都是疯魔一般,曹变蛟部下则是仗着人多,也能够遮掩的住,两边你来我往斗了半日,遏必隆终于还是抵挡不住,带着一千多兵马继续北上,正好遇到宋庆和两白旗的打仗,他也懒得再去找多尔衮,见孔有德和耿仲明带兵杀的热闹,直接便冲了上去。

    过了快一刻钟之后,曹变蛟也带着兵马到达战场,老远就看到前方尘土飞扬,血光四溢,顿时兴奋的哇哇怪叫,长枪向前一招,带着所剩下的八千多兵马飞快加入战团。
第四百六十二章 会师
    三更一万字,求点月票啊!!!

    宋庆此时非常诧异,因为两股本来不该过来的兵马突然出现了,虽说打仗这种事情瞬息万变,本来就没什么应不应该的,但他现在跟两白旗激战正酣,突然间出现镶黄旗的人马,本身就是个很大的变数,好在随后曹变蛟也带兵过来,论人数还是他们这边比较多,而且接下来没有继续出现后金兵,估计是曹变蛟将那支镶黄旗兵马驱赶过来,他这才放下了心,继续组织人猛冲多尔衮和多铎面前的白甲阵。

    说是白甲阵,其实只是白甲兵扎堆而已,问题是这帮人太难对付,普通明军三五个都未必能对付人家一个,最初时候他打算让孔有德带着乞活军的骑兵冲过去,偏偏马上要调人上去的时候,遏必隆把孔有德和耿仲明拦住了,两边现在打得正热闹,肯定是调不过来的的,而火铳兵暂时又没法在这种太过纷乱的战场集结,因此只能是他带着薛五和王坚亲自领兵冲锋,没成想还真就没打下来。

    大凌河之战后,整个后金高层都加强了对自己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庆,从皇太极往下排位,凡是参加过大凌河之战的人,都会记得宋庆的疯狂程度,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开始玩命,带着一群亡命徒朝你这边冲过来,因此身边多放点白甲很有必要,关键时刻是能够保命。

    多铎心高气傲,从来不屑于往自己身边放太多人,但跟宋庆交过手,并且连续吃亏之后,总算是也放下了自己的面子。按照规矩增派了人手,多尔衮武艺不算太好,对这个自然更是格外上心,兄弟两个的白甲几乎都是他安排的。想不到今天就用上了。这些白甲兵武艺高强,有些狠茬子单挑宋庆都能支撑五六十个会合。二三十个聚在一起,又有外围的披甲兵作为辅助,宋庆连续冲了四次都没成功。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徐州兵里面骑兵很少。大多都在孔有德那里,其余那一千来人现在也在跟对方的骑兵打,宋庆这边骑马的都是军官,其余全都是刀盾兵之类,遇到武艺极好的白甲和披甲兵,吃瘪也是很正常的,他部下的兵马若都是如狼似虎。以一当十的超级狂战士,他早就把大明和后金、流寇等势力一起推了,也不用现在还盘踞在徐州当土霸王,说白了还是力量不够。所谓的强也只是相对而言。

    宋庆擅长打硬仗,但只要不是被逼无奈的时候,他从来不会丝毫不计损失的楞打,冲了几次之后发现打不进去,便想着用些什么其他方法,或者暂时放弃这边,先把苏克萨哈跟后杀进来的镶黄旗解决,正在琢磨的时候,曹变蛟到了,小曹将军从打开战之后,便带着一千多骑兵向宋庆靠拢,途中经过不少波折,还跟苏克萨哈打了一阵,总算是冲了过来,老远便挥着长枪喊道:“宋将军,曹某前来助你!”

    “来得好!”他这么一喊,宋庆也发现了,见曹变蛟手下全是骑兵,顿时大喜过望,也是挥着长枪回应道:“曹将军,快与我一起冲锋,多尔衮的多铎都在前面,只要破了那些白甲,此战定然可胜!”

    曹变蛟眼前一亮,多尔衮和多铎的名号他自然听说过,那都是奴儿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弟弟,旗主一级的大人物,从前只是听说,却从来没真正遇到过,想不到今日一下子能遇到两个,见宋庆已经带兵冲了过去,忙也领着自己的骑兵景从而上,冲击起前方的披甲兵部队,想要立下个大功劳。

    一千多骑兵加入,场上形势立刻大变,原本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但随着曹变蛟这支骑兵队冲入阵中,披甲兵们组成的坚实阵地开始松动,其实如果只是骑兵,他们倒是也能应付,问题宋庆那边还在不听骚扰,几员大将抡着兵器到处砍杀,刀盾兵们也在往里面涌动,时不时还会有几个火铳手出现,朝他们放上几铳,已经够让人应接不暇了,这时候骑兵再来回往复的冲锋,天王老子都挡不住。

    局势突变,有眼尖的戈什哈看出不妙,立刻凑到多尔衮身边道:“主子,前头快撑不住了,咱先撤吧,让遏必隆和苏克萨哈断后,奴才等人主子们先撤出去再说!”

    多尔衮当然没意见,他也发现情势不妙,原本跟宋庆打的时候,各部兵马差不多还顶得住,虽然后劲显得有些不足,但那都是些包衣,只要披甲兵们损失不大就成,最后无论是战是退都能自己做主。

    可从曹变蛟那八千人杀进来之后,各处兵马几乎都不够用了,多尔衮现在深恨遏必隆,自己带来那一千多人起不了多大作用,反倒是把曹变蛟的人马给引了进来,立刻被宋庆抓住机会,带领一千多人猛攻他们本阵,加上又多了不少骑兵,这边眼看着就要顶不住了,为今之计也只有先撤出去再说。

    只是他想走容易,多铎想走却难,这位十五贝勒一直紧握钢枪,眼珠子就没从宋庆身上挪开过,多尔衮知道这位十五弟心高气傲,一直都打算找回面子,只能陪着笑脸道:“十五弟,先走吧,这仗打不赢了,若是宋庆真冲过来,哥哥这身武艺实在是保不住你,要是真想打的话,等下次有机会再说。”

    “知道了!”这三个字,多铎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看到宋庆在前头疯狂杀戮披甲兵,他心中充满了不甘,但也知道多尔衮这是实在话,如今的他毕竟不是两年前大凌河那个半大小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各种各样阅历的增多,他也知道作为一名大将,在战场上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当初那种任性是再也要不得了,否则早晚不知道要死在什么地方,因此一直都在调整着自己的心态。

    这次也是一样,最初被宋庆拿着头盔刺激,他几乎就想自己一个人冲过去,但仗打到这个份上,他反倒是冷静了不少,当他思想斗争了很久,最终将满腔怒火全部都压了回去,说出那三个字的时候,整个人似乎都成熟了不少,不再是从前那个十五贝勒,而是真正的后金大将了,这种瞬息间的成长和变化,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更不要说旁边欣喜若狂,已经在组织人后撤的多尔衮了。

    见主子们撤退,最外围的披甲兵非但没有半点退缩之意,反倒是拼杀的更加猛烈了,他们也知道多尔衮和多铎要撤,因此更加需要他们争取时间,不少人都在浑身是伤的情况下找人同归于尽,也就这时候没有手榴弹之类的东西,否则八成真会看到不少殉爆者冲过来,高叫着大金国万岁之类,向宋庆发起决死冲锋,当然如果真到了那个科技程度,宋将军是绝不会冲锋的,最多坐坦克里指挥战斗。

    但不管是什么时代,两白旗的兵马撤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多尔衮兄弟的撤离,其余各部也开始按部就班的撤退,其中也不排除被徐州兵缠的太近没撤出去,就此被彻底消灭掉的,遏必隆的兵马也只出去六百多人,其余的全部都战死在这里了,包括他本人都差点被孔有德和耿仲明联手干掉。

    两白旗的南下策略被初步击破,宋庆和曹变蛟胜利会师,两边的士兵们冲到了一起,用他们已经有些沙哑的嗓子吼叫着,将多余的力气全部发泄出来,军官们自然也是亲密无比,没有什么比在一起奋力搏杀过更能团结军人感情的行为了,加上宋庆和曹变蛟关系原本就不错,因此两军从上至下都达到了空前团结的地步,他们继续向北边前进,在距离两白旗营寨前十里扎营,准备下接下来的战斗。

    只是第二天的时候,两白旗并没有按照预计的出动,宋庆派出不少哨探折腾了一天,也没打探出对方究竟要做什么,直到傍晚时分的时候,哨探发现北边又过来一支兵马,打的同样是镶黄旗,足足有将近两万人,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仔细看旗号的话,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是豪格到了。

    宋庆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后撤的命令,之前那仗打死对方五千多人,自己这边损失也有四千多,加上曹变蛟损失了两千人,总兵力如今才一万六左右,对方却激增到了三万人上下,这个兵力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对抗得了,必须要让宣府那边出兵才行,否则他才不会将兵马都搭进去,直接走人便是。

    事关自己的生死存亡,他才不会在乎名声如何,反正人家是打宣府,若是宣镇自己都不出力的话,他这个客将没理由为了宣府打生打死的。

    因此在后撤了二十里之后,他立刻派人去了宣镇,跟那位总兵大人把情况说了,叫对方马上派兵过来,如果后金那边打过来,他和曹变蛟只负责坚守两天,两天时间一到,他们立刻前往大同听命。
第四百六十三章 两军之内
    感谢泪落红尘5和温猪猪的打赏!

    在崇祯七年,皇太极入寇无疑是件大事,其程度要远远超过高迎祥、张献忠等流寇的事情,这年头流寇们还没有形成规模,这个规模指的是战斗力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人数问题,换句话说流寇们并没有给朝廷造成太大危害,也没有让皇帝觉得这是个腹心之患,整体情况上讲的话,他们依然还是在被官兵追着打的类型,之前在车厢峡还差点被全歼,如果不是陈奇瑜昏了头,现在朝廷说不定都开始庆祝了。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大明最大的敌人依然是关外的金国,当然大家都是不承认那是个国,称呼无非是东虏建奴之类,但人家确实是已经成了国家,并且经常性的暴揍你一顿,这一点其实谁心里都很清楚,对于后金入关的事情看得自然也非常之重,加上前次皇太极直接打到了京城,这次皇帝自然是防着几分,给宣大这边下了死命令,务必要把后金兵马脱在此地,不能放任他们从西北进入北直隶。

    宣府和大同作为九边镇中的两个,本身实力毋庸置疑,虽说都比不上在关外跟后金作战的辽镇,但也是非常能打的队伍,只是要说应对皇太极入寇,实在是有些吃力,大同方面如今形势还算好,虽然是对上了皇太极本人的大部队,但因为洪承畴之前已经接任了五省总督,带着五省兵马来到大同,加上大同镇本地的兵力,应付起来虽然不容易,但也绝对不会让对方占太大便宜,野战打不过还不能守城吗?

    但宣府方面显然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们之前因为剿灭流寇,已经派了些兵马给洪承畴,如今再对上两白旗,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