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风-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陇西郡公神情有了失望,陆七又道:“岳父大人若是回去了江南,后果会比在周国危险。”

“江南如今怎样了?宣州的唐军还在吗?”陇西郡公抱着希望问道。

“岳父大人,江南的情形,我真的不清楚,不过以我的判断,宣州的唐军八成是归降了晋国,因为唐国之主已然投降了大周,而大周却是没有获得了宣州唐军的投降。”陆七回答道。

陇西郡公沉容点头,忽又问道:“贤婿,你的亲人,在江南何地隐藏?”

“岳父的这个问题,天风不能告诉。”陆七摇头拒言。

“吾觉得,应该是在常州。”陇西郡公又说道。

陆七扭头冷视了陇西郡公,陇西郡公微笑道:“贤婿不要误会,吾是没有恶意的,只是说说。”

“说说没什么的,不过岳父大人却是猜的不对。”陆七淡然说道。

“吾不是猜的,而是知道你在常州有很强的势力,事实上,你是与张氏联合了。”陇西郡公说道。

陆七皱眉,一听就知道陇西郡公是凭着以往的信息,做出了失真的猜想,他摇头道:“我在常州没有势力,岳父不要乱猜了。”

“贤婿,吾想与婵儿在一起,你想想办法,送吾去了常州,你应该是有那个能力。”陇西郡公诚恳说求。

陆七正容道:“岳父,我真的没有骗你,我在常州没有什么势力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如今常州已然落入了晋国之手。”

“贤婿,你瞒我是没用的,吾很清楚,你在常州盘踞了很久,后来国主想夺取了你的常州军力,调你的两万中府军去移驻京口,结果你的两万中府军,在三万唐军进入常州之后,与江阴张氏的军力联合袭灭了三万唐军,过后国主被迫封了江阴侯为中吴郡王。”陇西郡公正容说道。

陆七摇头,道:“岳父,常州的那次战事,是江阴军策反了两万中府军,与我真的没有关系。”

陇西郡公欲言又止,继而又道:“贤婿既然不愿让吾去了常州,那能不能让吾去了河西,那应该是不难的。”

陆七听了真想给了一老拳,他耐住性子,摇头道:“岳父,河西那里几乎都是番族,只是被我震慑的不敢造反,如果岳父去了,一是水土不服,二是很容易被番族挟持。”

陇西郡公听了默然,陆七又道:“岳父既然来了大周,那就不要胡思乱想为好,我确实没有能力让岳父离开了开封府,也只有奉养您的能力。”

陇西郡公无奈的苦笑,神情流露了失望,原本盼望着能够得到陆天风的帮助,离开了这个樊笼,甚至抱着希望的想着回去江南,登高一呼的获得复国大业,但陆天风却是不愿了帮助。

“岳父,天风还有事情,告辞。”陆七起身辞行。

“啊,贤婿,你多坐会儿。”陇西郡公忙惊慌道,却是自觉惹了陆天风不悦。

“岳父,我初回开封府,真的还有很多的应酬,等闲暇时,我再来拜望。”陆七说完向外走去。

出了书房,却是看见了‘岳母’,他只好止步礼道:“岳母大人,天风告辞。”

‘岳母’点头,忽又道:“天风,我有件事情要告诉你。”

陆七一怔,道:“岳母请讲。”

“请你转告了婵儿,我没有害死过她的生母,她的生母在当年,是去了常州萧府嫁了人。”‘岳母’正容说道。

陆七听了意外,道:“你是说,婵儿的生母在常州萧府?”

“应该是的,当年我是命人送去了常州萧府,指嫁给了常州萧氏的旁支,我当年就考虑过,不想婵儿长大后仇恨我。”‘岳母’说道。

陆七点头,道:“你,岳母知道嫁给了那个人吗?”

“那不清楚,但去了常州萧府一问就能够查到,不过当年为了避免婵儿去寻生母,曾说是死了。”‘岳母’回答道。

陆七明白点头,微笑道:“谢谢岳母大人,我可以保证,婵儿绝不会再恨您了。”

‘岳母’不自然的点头,陆七恭敬一礼,迈步走离了陇西郡公府。

陆七一走,陇西郡公怒瞪了夫人一眼,转身回了书房,一入书房猛然回身,对着夫人咆哮道:“你疯了吗?竟然告诉了婵儿的生母在那里。”

夫人却是很冷静,道:“九郎,婵儿的身世,其实婵儿自己早就知道了。”

“你说什么?”陇西郡公变颜失声。

“若是不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世,婵儿岂能有意的与九郎疏远,而九郎对婵儿的漠视,也会使得婵儿明白,自己不是皇族血脉。”夫人平静说道。

陇西郡公脸色阴沉了,他是对李婵儿一直漠视,认李婵儿为女儿,最初的目的就是联姻扩势,哪知道福祸无常,如今虎落樊笼,李婵儿就成了一条救援的绳子,陆天风为什么会来拜望,当然是因为了李婵儿。

“九郎放心吧,陆天风明显是不知道李婵儿的身世。”夫人安慰道。

“你是说,婵儿就是知道了身世,也不会告诉了陆天风。”陇西郡公道。

“当然不会了告诉,李婵儿的杂种出身若是让陆天风知道了,后果必然会被鄙视,我们李氏就算亡国,也依然是尊贵的血脉,李婵儿若想保住妻的地位,就只能死咬出身是九郎的亲生女儿。”夫人语气傲然道。

陇西郡公深以为然点头,随即又懊恼道:“只是陆天风,就是不肯帮助了本王。”

夫人听了摇头,道:“九郎,陆天风如今是什么人物,他岂能帮助了老爷成事,老爷指望他辅佐是不可能的,他能够送了钱财奉养,也是看了李婵儿的面子。”

陇西郡公默然不语,转身坐去了椅子发怔,夫人走过去,道:“也不知道涛儿怎样了?只怕我们在江宁的府邸,已然是被抄没了。”

陇西郡公听了恍若未闻,夫人又问道:“九郎,你说的陆天风在常州有势力,是真的吗?”

陇西郡公有了反应,抬眼道:“陆天风常州经营过一段时日,用官押银契之法笼络了军心和民心,后来国主起心去夺常州,结果反被覆灭了三万唐军,以陆天风如今在周国的建树,就可以推断出,常州那里,事实上必然存在着陆天风的势力。”

“可是常州已然是晋国的疆域了。”夫人说道。

“如今是晋国的疆域,但之前却是陆天风占据了常州,张氏占据了苏州,只是国主心急要接管了常州,结果却是迫的陆天风与江阴张氏联合反噬,以我的判断,苏州和常州是归属了晋国,但事实上必然还由陆天风和张氏联合统治着,也就是名义上归属了晋国。”陇西郡公解析道。

夫人点头,道:“这么说,李婵儿还真是藏去了常州。”

“肯定在了常州,常州的人心极为尊崇陆天风,常州又能够与苏州唇齿相依,陆天风在常州拥有的军力,应该过了五万,加上张氏的军力,足以割据不败。”陇西郡公说道。

第688章 暖亭教子1

垂拱殿,周皇帝在处理了朝政之后,有班直送上了监察司的密折,打开看了一下,神情却是了若有所思,密折所记载的,是陇西郡公府发生过的事情和言语,那座陇西郡公府的居宅里,暗藏了窃听孔道。

“吴王,常州。”好一会儿,周皇帝才自语道,继而又想了一下,吩咐道:“宣工部赵员外郎。”

承旨班直领谕去了,周皇帝起身离开了垂拱殿,散步去了后苑,四个班直默然随护在三米外,一直走到了后苑暖亭,却见暖亭迎出了一位明黄锦袍的俊雅少年,却是大周太子。

“父皇。”大周太子迎上施礼,亲近的喊道。

周皇帝微笑点头,父子二人一起去入了暖亭,班直止步亭外守卫,父子在暖亭里落座,太子为周皇帝倒了茶水。

“煕训,散朝来了这里,有什么事情吗?”周皇帝温和问道。

“父皇,儿臣知道了陆天风要接管河湟的事情,却有不解。”太子略恭的说道。

周皇帝取茶喝了一口,陆天风要接管西宁都督府的事情,他昨日就知会了兵部和枢密院,理由是河湟由朝廷给养困难,归属陆天风宣抚,而太子知道了理由还来问,自然是觉得不妥或是探究深意。

“你有何不解。”周皇帝温和道。

“父皇,河湟若是也给了陆天风接管,会不会造成了更大的尾大不掉。”太子直言道。

“煕训,治国要根据形势而有所取舍,就目前而言,陆天风还不能威胁了大周的根本,而河湟因为战乱,人口和财物流失严重,三万禁军驻扎了河湟,无法就地给养,而朝廷若是给养,会是很大的负担。”周皇帝说道。

“父皇,儿臣觉得,就算给养困难,也不宜让了陆天风接管,据儿臣所知,六弟在会州时,已然对河湟做了支援给养,只要挺过了冬春,河湟应该可以获得一定的自给。”太子说了自己的见解。

周皇帝摇头,温和道:“熙训,天高皇帝远这句话,你应该是听过的。”

太子一怔,点头道:“儿臣听过,话义就是朝廷的法令,对边远之地的影响,不及了当地的官霸,其实儿臣认为,陆天风就是那种官霸。”

周皇帝淡笑道:“熙训,父皇告诉你,如果你争不过时,要知道退让的保留实力,而不能缺乏变通的去折损实力。”

太子听了不解,道:“请父皇教诲。”

周皇帝点头,道:“熙训,驻扎在河湟的三万禁军,那是曾经在会州与陆天风战斗过的,陆天风这个人,非常擅于笼络军心,尤其三万军力驻扎河湟之后,虽然是你六弟下令支援给养了河湟禁军,但用的却是会州的仓储,所以三万禁军对陆天风会有了感激之心。”

太子脸色微变,道:“父皇所言的争不过,指的是河湟的军心向背。”

周皇帝点头,道:“天高皇帝远,三万禁军若是在河湟久了,会越来越亲近了陆天风,另外陆天风若是有心造反,那三万禁军起不到肃反的作用,反会被了陆天风轻易灭吞。”

太子明白点头,周皇帝又道:“驻扎河湟的三万禁军,原本就是驻扎在京兆府的军力,朕再让他们回去了京兆府,军心自然就亲近了朝廷,所以河湟只能让陆天风接管,让陆天风收拾河湟的残局,为大周抵御吐蕃。”

太子明白点头,周皇帝又道:“另外朕很需要西宁的三万禁军回驻京兆府,西宁的三万禁军经过了陆天风和你六弟的影响,已然不是原来的禁军本质。”

太子一怔,道:“父皇的意思是,西宁的三万禁军,受功臣们的影响不大了。”

周皇帝平和点头,道:“一支军力,那个统帅的久了,就会与那个亲近,前提是统帅擅长治军,西宁的三万禁军,就是被陆天风和你六弟统帅过的军力,所以父皇在调西宁禁军回驻京兆府时,也会让熙谨去京兆府任职留守,之后长久统帅京兆府的军力。”

“父皇要让熙谨,去职任了京兆府留守?”太子吃惊道。

周皇帝点头,道:“熙谨虽然年少,却是很有统军才能,由他去京兆府统帅了数万军力,对你是有利的。”

太子听了点头,周皇帝看了太子,道:“煕训,你六弟宅心仁厚,他不会与你做对的,如今大周的功臣隐患深重,你需要了至亲之人握有重兵辅佐。”

“儿臣明白的,不会猜忌了熙谨。”太子回答道。

周皇帝点头,又道:“父皇让熙谨职任京兆府留守,事实上也是为了稳住陆天风,熙谨与陆天风在西部一直和睦,若是晋国公或赵匡义出兵进袭京兆府,陆天风应该不会坐视。”

太子听了欲言又止,周皇帝温和道:“父皇知道你担心什么,是怕了陆天风反叛。”

“儿臣是担心。”太子承认道。

“陆天风不会第一个反叛的,他若是想反叛,就不会来了开封府,如果陆天风反叛,他会失去了河西根本,如今的他,最需要的是河西安治。”周皇帝说道。

太子点头,忽问道:“父皇,赵匡义真的会起兵反叛吗?”

“朕会调动了赵匡义,让赵匡义也去了江南,所以赵匡义若是不想失去汉水一带的势力,就有可能起兵反叛,朕调西宁的禁军回驻京兆府,也是为了防患未然。”周皇帝回答。

太子点头,但又道:“父皇,西宁军力的禁军将官,只怕也会有亲近赵氏的。”

“肯定会有,所以朕还会调了会州的两万军也去京兆府,会州的两万军力,是陆天风的军力,可以制衡了可能存在的兵变。”周皇帝说道。

“父皇若是让陆天风的军力驻扎了京兆府,只怕也是祸患。”太子担忧道。

“目前,需要陆天风的军力制衡,所以就得大胆的去利用,若是顾虑重重,那反而会顾此失彼,错失良机,你应该考虑的是,假如赵匡义起兵,京兆府还能够守住吗?与其让赵匡义轻易得手,不如冒危的借力守城。”周皇帝说道。

太子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周皇帝点头,忽高声吩咐了一句,有班直领谕去取来了密折盒,周皇帝打开密折盒,取出一折交给太子,太子接折细看,看后吃惊的看了父皇。

“父皇,陆天风在江南常州,真的会有势力吗?”太子问道。

“你认为呢?”周皇帝反问。

太子又看了密折一下,道:“父皇,这密折是降臣陇西郡公所言,依儿臣见解,陇西郡公的言辞不应有伪,陆天风在常州有势力,七成是真。”

“朕只信三成,密折之言,明显有猜想在内,不过前日有江南降臣,密告陆天风投降了晋国,被封了吴王,所以朕能够信了一半,因常州自古是吴地,而晋主能够封陆天风为王尊,可能就是因为陆天风据有着常州,或者陆天风在常州拥有独立的重兵。”周皇帝说道。

太子点头,道:“这个陆天风,还真是不简单。”

“煕训,此事你会如何处置?”周皇帝问道。

太子想了一下,道:“儿臣认为,应该当成了不知,暂时不予理会。”

周皇帝点头,道:“如果陆天风据有常州为真,他不会帮助了大周进取江南,另外朕也不想陆天风在江南的势力,为赵匡胤所用。”

太子点头,却又问道:“若是赵匡胤进袭了常州呢?”

周皇帝微笑道:“你不是说了吗,应该当成了不知。”

太子明白点头,由于周皇帝的直白教诲,太子已然完全视了赵氏兄弟为内患,而太子对于陆天风的崛起,也是深为惮忌,潜意识里觉得,陆天风似乎才是最大的祸患。

第689章 暖亭教子2

周皇帝喝了口茶,又说道:“煕训,朕将河湟交由陆天风接管,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吗?”

太子一怔,想了一会儿,道:“儿臣想不出,请父皇教诲。”

“河湟让了陆天风接管,一是能够分散了河西的军力,削弱了河西都护的军权,将河西一部分军力形成新的军势。”周皇帝说道。

太子恍然,道:“父皇的用意,是担心那个杨鲲坐大。”

“不只是杨鲲,还有折惟忠,事实上陆天风任用杨鲲为河西都护,折惟忠为河西副都护,目的也是为了形成牵制,若是将河西军力分出三成驻扎了河湟和会州,就能够分流了河西军力,形成三足军势。”周皇帝道。

太子点头,道:“形成了三足军势,那河西想要造反,就会很难了同心协力。”

周皇帝点头,道:“西宁都督的官职,与河西都护是平等的,河西军力分驻了河湟,也就摆脱了杨鲲和折惟忠的节制。”

太子想了一下,道:“父皇,若是朝廷职任了西宁都督府的部分官职,例如副都督,不知能不能被了陆天风接受。”

周皇帝摇头,道:“陆天风也许会接受,但也会埋下了陆天风背叛的隐患,那么做,会迫的陆天风先发制人的反叛,而不是求得相安的观望。”

太子点头,道:“父皇的意思,是不能让陆天风有了陷入危机的感觉。”

周皇帝点头,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陆天风的不反叛,就能够牵制了其它的不臣,形成了一种制衡。”

太子点头,周皇帝喝了口茶,又平和道:“让陆天风接管河湟,还有一个作用是能够尽快恢复了河湟的民生,河湟边远,很难迁民去了河湟,而陆天风自河湟夺走了大量的人口,却是能够回流了河湟。”

“父皇,若是河湟恢复了民生,对陆天风而言,岂不是更加强势。”太子担忧道。

周皇帝看了太子,道:“治国之道,你不能指望了对手变弱,而是要让自己变的更强,朝廷强势,地方自然就能够臣服,河湟之地毕竟是朝廷任职了治政官员,若是河湟步入了丰收,那就是朝廷在给养了河湟军力,河湟产出富余也能够归属朝廷调用,另外对于朝廷而言,河西的人口回流了河湟,是好事。”

“只怕陆天风未必会让了人口回流。”太子置疑道。

“肯定会有人口回流的,陆天风既然接管了河湟,他就不会任由了河湟荒芜。”周皇帝平和道,语义很是肯定。

太子无语,周皇帝看了儿子一眼,内心微微叹息,他察觉了太子儿子的心态,是缺少了与陆天风争锋的信心,陆天风的年轻,使得太子有了同龄的比较,另外陆天风明目张胆的自治河西不臣,也显得了陆天风比赵匡胤更是祸患,但周皇帝却是明白,陆天风是拿刀虎视的祸患,而赵匡胤和一些军臣,已然是刀尖暗刺入了大周心腹。

“父皇,陆天风若是在常州拥有势力,那他日后会不会东西呼应的造反。”太子又问道。

“哦,东西呼应的造反,怎么说?”周皇帝平和道。

“儿臣想,如果陆天风造反,他是可以用常州军力渡过大江,进袭了通州,扬州,进而进夺江淮一带,与河西的军力形成东西呼应。”太子说道。

“你说的是有那种可能,不过若是陆天风自己造反,他未必会动用了常州军力,常州军力若是渡江进袭江淮,一是成了孤军深入,二是常州会空虚,因此陆天风若是造反,他只会在西部进军,西部进军能够了进退自如,一旦失利,可以退守河西,除非陆天风兵临了开封府,他才会自常州进袭江淮,因为那时的江淮,必然是空虚。”周皇帝温和指点了太子的战略所想。

太子听了点头,道:“儿臣考虑的是肤浅了。”

“你能够有了自己的军事见解是好事,以后多读一些军史,就能够渐进的运筹帷幄,陆天风之所以善战,那是他长久积累才获得的军事才能。”周皇帝肯定的鼓励道。

太子点头,道:“儿臣会用心的。”

周皇帝点头,道:“明日你参与政事堂的议政吧,要多听少言。”

“是,儿臣谨记。”太子恭敬回应,心里却是愉悦不已,这段日子,父皇明显的侧重了对他的教导,很多治国的见解和朝廷的形势,都是直白的教诲剖析,而以前,却是隐晦的教导,也一直是让曹王在一起听政,这表明,父皇已然放弃了曹王为继承人的可能。

父子又转为了治政的探讨,说话中,班直在外禀报,工部员外郎赵子涵来见,周皇帝吩咐让进来。

很快走进一个面容文雅,连鬓胡子,年约四十多的官员,官员进入暖亭撩袍跪在地上,恭敬的拜道:“臣赵子涵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赵卿免礼,来人,看座。”周皇帝说话道。

“谢陛下。”赵子涵恭应后起身,有个班直进来,搬椅子放在赵子涵身后,之后就走开的三步,留在了暖亭里守立。

“朕宣了赵卿前来,是想说说话,了解一些江南的事情。”周皇帝平和道。

赵子涵坐在椅子上,起礼恭敬道:“陛下请问,臣知之必言。”

“朕听说,你与陆天风有些关系?”周皇帝问道。

赵子涵脸色微变,恭敬道:“陛下,臣与陆大将军没有关系的,与陆天风有关系的是臣在石埭县的族兄,臣的族兄在世时,曾经是石埭县丞。”

“哦,那你对陆天风有所了解吗?”周皇帝问道。

“臣是大略的知道。”赵子涵恭敬道。

“哦,你认为陆天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周皇帝问道。

“回陛下,臣对陆天风的看法,只能依据知道的事实论言。”赵子涵恭敬说道,却是留了余地。

“说吧。”周皇帝道。

“臣的看法是,陆天风是个很守信义的人,陆天风从石埭县去入江宁,原由之一是押送族兄给臣的礼物,那是一盒价值数万银子的珠宝,但当时珠宝是由一名奴妾秘藏的,不想途中遇匪,奴妾被杀,陆天风发现了珠宝后,也是给臣送去了府上,只是那时候臣没有见到陆天风,事后也没有放在了心上。”赵子涵说道。

周皇帝点头,赵子涵看见了,继续道:“不过陆天风也是个胆大妄为的人,而且很是贪婪女色,陆天风在江宁成为驸马之后,臣因为自觉怠慢过他,就使人暗送了两个奴婢给他赔罪,不想他竟然得寸进尺,开口索要所有来自石埭县的女婢,臣当时很是恼怒,本不想搭理,是臣的夫人劝臣莫与他计较,由臣的夫人做主给他又送去了六个奴婢。”

周皇帝听了皱眉,赵子涵又继续道:“后来陆天风率军去茅山剿匪,也是胆大妄为的抄没官宦大户,又临阵斩杀了句容县尉,后来去了常州参战,也是胆大妄为的兵夺常州晋陵县城,为抢粮杀了常州萧氏很多人,又气死了常州刺史。”

周皇帝点头,问道:“听说陆天风在常州实施了什么官押银契,你清楚吗?”

“官押银契臣是清楚的,那是一种将常州田地变成一种赏功银契,发给了越国降卒,田地本契却在陆天风的手里,所以越国的降卒只能依附陆天风。”赵子涵做了回答。

“这么说,陆天风在常州曾经很有势力。”周皇帝平和道。

“是曾经很有势力,所以清河郡公才想削夺了陆天风在常州的势力,只是不想,常州的张氏却是策反了陆天风的中府勇,继而兵袭了进入常州的三万京口军,之后占据了整个的常州。”赵子涵恭敬回答。

周皇帝点头,道:“朕却是有些累了,改日再与卿叙话。”

“是,臣告退。”赵子涵起身恭敬辞礼,班直上前搬开椅子,与赵员外郎一起出去了。

第690章 叙旧

陆七拜见过了陇西郡公,转而又去了马行街的清风居,在清风居见了杨洪,在一起聊了一下,却是得了一个信息,石忠飞可能在近期会与十四小姐成亲。

石忠飞与十四小姐成亲的信息,在陆七的意料之中,石忠飞过了年就得返回北庭,一去必然轻易回不得了开封府,与十四小姐成了亲,就可以带十四小姐去了北庭,在北庭安家,生育后代,事实上,石忠飞已然算是晚婚的男人。

陆七要离开清风居时,不想在楼门碰上了一个熟人,熟人方脸庞、三角眼、左颊上有一刀伤,一身的布袍,竟然是在石埭县相识的温羽,曾经的唐国大理寺府卫,饶州左都尉。

两人乍一见面,都是一怔,随即陆七笑了,亲切道:“温大哥。”

温羽忙拱礼道:“陆大人,拜见陆大人。”

“好了,你与我客气什么。”陆七亲近笑说,伸拳轻擂了温羽左肩窝一下。

温羽却是还拘谨的看着陆七,陆七伸手扯了温羽,笑道:“温大哥,我们去喝酒叙旧。”

上二楼入雅间,伙计不用吩咐,随后就送入了酒肉和拌菜,陆七与温羽斜对坐了,他取壶为温羽斟酒,温羽忙欠身的双手接过酒杯,陆七自斟后,微笑的举杯一比,与温羽一起干了。

放下杯,温羽忙起身倒酒,陆七问道:“温大哥怎么也来了大周?”

“下官是随韦浩大人来的。”温羽恭敬回答。

陆七摇头,道:“温大哥,我们是老朋友,在这里,没有必要生分了。”

温羽迟疑一下,道:“大人如今是礼部尚书,怀化大将军,下官不能了失礼。”

陆七一低头,又抬头笑道:“我这身衣袍,比温大哥高了很多吗?”

温羽迟疑一下,继而点头,道:“陆兄弟不嫌,我在这里就失礼一下吧。”

陆七笑了,举杯与温羽又喝了,放下杯斟上,两人取筷吃卤肉,咽下肉,陆七道:“韦浩的事情,我在西风楼听人说过,据说是荣归,却是让我吃了一惊。”

“我也是意外的,是国主投降后,韦浩大人才对我说了根本,问我愿不愿意获得了归附,我为了亲人平安,就愿意了归附,也就随韦浩大人来了大周,若是不归附韦浩大人,我就是降臣。”温羽解释道。

陆七明白点头,问道:“既然是归附,温大哥应该会获得了重用。”

温羽摇头,道:“我没有受到什么重用,只是被留在了开封府,如今我是隶属步军司的指挥使,但只是闲置,就是韦浩大人也没有受到重用,是大理司直的官职,主要是没有什么功勋。”

陆七点头,道:“温大哥是有意来见我的。”

温羽点头,道:“我想问问,能不能够成了你的属下,为你效力,你有步军司的都指挥使官职。”

陆七摇头,道:“我的都指挥使的官职,只是个虚职,没有干涉了步军司的权力。”

温羽平静点头,道:“我也是知道,所以没有抱很大希望。”

陆七点头,问道:“你求过韦浩了吗?”

温羽苦笑了,道:“不瞒大人,韦浩大人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韦浩大人在大周没有靠山,又没有获得了赵匡胤的举荐,如今在大理寺也是形同摆设。”

陆七点头,道:“我虽然是大将军,但若是上书调你归属,八成会被驳回,而且西部是苦地,你去了未必能够习惯。”

“陆兄弟,我是武人,受苦是不怕的,我在这里,整日的如同了老鼠,逃离怕连累了亲人,留下又如同坐牢,很难熬的。”温羽苦楚道。

陆七点头,道:“大哥既然来求了我,我会为大哥想了出路的。”

“兄弟,我先谢了。”温羽拱礼正容道。

陆七点头,道:“大哥是不是怨怪了韦浩,如今来了大周的武将降臣,基本都外放做了县尉。”

温羽听了摇头,道:“我没有怨怪韦浩大人,归附是我自己抉择的,而且我来了开封府,也获得了指挥使的官职,论地位肯定高过县尉,而且被放任的县尉,基本没有好地方,不是北方边地,就是西部边地。”

陆七点头,问道:“大哥想求得什么?”

温羽苦笑道:“我想回江南,但肯定是不成的,而在这开封府,我根本混不开,兄弟你若是有能力,将我弄去西部也成,我是指挥使,能够领了一营。”

陆七摇头,道:“我说过,我没有权力调你归属的。”

温羽一滞,继而道:“那兄弟你看着帮我吧,只要别闲置了就成,我自江南来,没带了很多银子,如今在开封府,想喝酒都难,我没有实俸可领。”

陆七微笑点头,周国的官职分为散官,职官,勋官和虚官,而只有职官有实俸可领,其他三个的官位定俸远低于职官,陆七的礼部尚书,都指挥使属于虚官,没有俸禄可领,怀化大将军是散官,可领一半官俸,西晋郡公是勋封,陆七能够领全了勋俸,事实上陆七是没有职俸的,他将河西都护让给了杨鲲,他的宣抚使不属于职官,也是没有俸禄。

而温羽的指挥使属于虚官,是没有实俸可领的,能够领的俸禄只能是散官俸禄,但周国的散官俸禄很低,而且若是没有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