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枭风-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镇江侯起身,走到陆七面前跪下,恭敬叩拜道:“臣萧知德谢主上赐封。”
“好,起来回座说话。”陆七温和道。
镇江侯恭应起身,坐回了座位,陆七看了他,微笑道:“封你郡王,赐你开府仪,王府可有三千勋卫,允许镇江侯为府侯之一世袭,萧氏的另外两个家主的封侯,也属于府侯世袭,所谓府侯,就是只有尊贵地位的赐封,可以分享了你的郡王府权力和供养。”
镇江侯一怔,继而点头道:“臣明白了。”
陆七浅笑点头,问道:“你想要什么封号?”
“封号,应该是主上赐予的。”镇江侯恭敬道。
陆七笑了,道:“我想让你心甘,你说吧,择一个地名为封号。”
镇江侯点头,想了一下道:“臣的祖坟就在石埭县,却是不想择了别地,不过臣知道石埭县也是主上的祖地,臣不敢犯忌,愿意取邻县太平之名。”
陆七听了默然,过了一会摇头道:“祖坟之地,君臣一起也属正常,池州是你的祖地,那封你贵池二字可好?”
镇江侯忙起身,陆七抬手一摆,道:“先别道谢,你去问问老夫人,关于郡王府的事情。”
镇江侯一怔,继而恭敬道:“是,臣谢主上宽容。”
看着镇江侯离开了,陆七后靠的闭目养神,萧氏是他必须依赖的世家,所以他必须厚赐之,厚赐了萧氏,能够安抚了萧氏,也能够落下了他厚待功臣的名声。
唐国虽然连遭了重创,失去了很多军力和国域,但毕竟立国了几十年,拥有非常强的传统根基,如今晋国如同了蛇吞象的拥有了广大国域,真的是需要时日建立了稳定的统治根基,所以陆七愿意了魏国的建立,愿意了唐国还能够存在下去。
陆七想过的,他最好是不要兵灭了唐国,他出兵灭了唐国,会有了一种杀皇的恶名,为以后的晋国统治和传承留下了道义上的诟病,他可以杀皇篡位,那以后晋国掌兵的大帅,也能够鼓惑军心的效仿造反。
所以,灭唐国的手段,最好是让唐国主动的投降,就像以前的杨吴,就是被唐国太祖和平的篡夺了皇位,取代之后,据说举国无有指责。而要想和平的让了唐国投降,就得靠了萧氏和很多唐国势力的投靠,最后被架空的唐国之主,只能知机的主动投降。
不过陆七也不是那么的乐观,唐国对西部的掌控一直是流于失控,所以失去了西部也属正常,唐国对池州以东的疆域,在人心和军力上,几乎都是支持唐国的。
半时后,镇江侯回来了,拜见了陆七后,恭敬道:“主上,家母言,很喜欢九华的灵秀,可否封号九华。”
陆七听了一怔,求封九华?萧府老夫人要的狠哪,他想了一下,点头道:“可以,以后九华山归属萧氏封地,不过不得禁人登山游观。”
“臣叩谢主上恩赐。”镇江侯恭敬的跪地谢恩。
陆七让镇江侯起身入座,之后问道:“叔父对晋国的事情,能够知道了多少?”
镇江侯一怔,陆七的叔父称谓,是不合君臣礼规的,他起礼纠正道:“主上应该唤臣的名字,或是官职。”
陆七平和道:“私下里无妨,我与萧府三小姐的缘分,叔父应该是知道了。”
镇江侯点头,道:“臣是知道了。”
“叔父有办法,除了刑太监吗?”陆七问道。
镇江侯一怔,回答道:“应该很难,那个刑太监本身是武人,萧氏在宫里的人,杀不了,在外的机会又很少。”
陆七点头,又问道:“此次宇文氏在南昌府兵变,我却是没有看到荣氏的人,不知道荣国公是不是逃脱了,我在南昌府时,与荣国公见过一次。”
“荣国公没有逃脱,而是投降了宇文氏,不过以我对荣国公的了解,应该不会是真心降了宇文氏。”镇江侯回答道。
陆七点头,他是担心荣国公会泄露了糊涂事,不过荣国公出卖他的几率不会很大,保留了糊涂事的秘密,日后荣氏才能够不至于在一棵树上吊死。
“主上,臣觉得,荣国公应该是故意留在南昌府的,不然林仁肇都能够脱逃,荣国公不可能比了林仁肇反应迟钝。”镇江侯又说道。
陆七点头,道:“宇文氏这一造反立国,唐国朝廷里,很多的官吏会被拿下了。”
“那是肯定的,荣氏也会被牵连的。”镇江侯语气有些感慨道。
陆七点头,问道:“叔父对如今的晋国,了解多少?”
“臣知道主上在衡州大败了楚国十五万精锐,而之前主上已然进占了荆州,如今魏国能够建立,应该是主上希望的。”镇江侯回答道。
陆七点头,道:“晋国崛起的太快,如今朝廷都没有健全的建立,占据之地都是靠了军管,那是很容易引起了混乱和造反,所以晋国的当务之急是军政分离,不能让地方上形成了事实上的军政割据局面。”
镇江侯点头,道:“主上所言,确实是晋国的危机,军将在一个地方军政一身,很容易形成方镇乱象。”
“所以,我需要唐国更多的文官才能之士,去了晋国做官。”陆七平和说道。
“主上放心,萧氏已然又备请了很多的才能之士,有四百多位,那些才能之士去了晋国,可以先进行考核,可以的才能赴任地方,而且臣可以保证,备请的才能之士,都是以晋国的名义去请的,臣也可以实言,萧氏不能够明目张胆的有了背叛唐国之名。”镇江侯诚恳的回答道。
陆七点头,道:“叔父放心,只要不涉及军事,我是不会猜忌萧氏的。”
“谢主上信任,臣会保证了萧氏自律。”镇江侯起礼回应道。
陆七直白的说了底线,萧氏也直白的表明了不会涉及了军事,这样一来,就达成了彼此合作的基础和诚意。
第491章 守成
接下来,两人探讨了一下关于晋国的治理见解,镇江侯也不做作,有什么说什么,说了很多他自己的治国见解,陆七不时的请教,却是知道了很多朝廷官吏设置的用途,在之前,陆七对江宁唐国朝廷的各级官吏,只是知道一些六部大官。
中午,陆七在萧府吃饭,一起吃饭的人很少,只有老夫人,镇江侯和镇江侯的夫人,也就是江宁萧妃的母亲,可以说,是一次简单而又温馨的家宴。
午后,离开萧府的陆七又去秘见了冷戎和佟县丞,在柳明酒楼,三人在一起亲近的交流着信息,佟县丞在知道了晋国的现状后,惊的立刻拘谨了很多,冷戎却是非常的愉悦。
陆七自佟县丞口中,了解康化军的情况,以及池州如今的反应,佟县丞回答说,如今康化军就剩两万军了,他的侄子佟光还在康化军,据佟光来信说,马大人已然在悄悄的准备了跑路,马府在打算将大量的财物运离池州。
自从听说宇文氏造反占据了饶州,池州如今是人心惶惶,石埭县因为萧府和陆氏的不动,所以走离的大户不多,而青阳县和贵池县却是走了很多大户,几乎都是去了东面。
陆七听了后,吩咐冷戎做好打劫的准备,他会调来三千军给冷戎听用,将马大人要运走的财物,以及走离的大户给劫了,用于补充了军需,陆七的五万大军,无法再用了晋国给养,而石埭县这里,陆七于目前的想法,是尽力的守御。
陆七回了望江堡,第二天又去秘密拜访了杨家大兄,在一起亲近后,陆七就回去了家宅猫了起来,等着唐国朝廷的回音,同时也暗中将自己的想法,书信知会辛琴儿,让辛琴儿灵活的接受,尽量的快些建立起晋国的朝廷统治。
足足过去了十五日,唐国朝廷才来了回音,陆七得知后很是意外,他的五万军竟然归属为了宁国军,陆七出任宁国军都虞侯,就统帅五万军驻扎去歙州的祁门县,祁门县就在石埭县之南,也是通往饶州的门户之一。
摇身一变竟然又成了宁国军都虞侯,陆七很无语,不过很快萧氏就送来了信息,他能够成为了宁国军都虞侯,是萧知礼暗中让人建议的,唐国朝廷在知悉了西部惊变后,立刻陷入了惊乱,李国主下旨大肆拿人,凡是与宇文氏有关的官员都遭了殃,而户部侍郎却是先一步脱逃离开了江宁。
因为宇文氏的造反,使得之前对陆七的指罪成了一个笑话,不久陆七和新任镇抚使的上书到了朝廷,对于陈述的军力情况,李国主这一次没有继续坚持换了陆七。
不过怎么归属陆七的五万军,李国主让朝臣说话,吏部尚书建议再立吴城军,李国主没有答应,原来的三千吴城军,如今已然变成了京军之一的龙旗卫。
兵部郎中在萧知礼事先的指示下,适时出头,建议归属了宁国军,言宁国军如今就剩下了两万在镇守边境,虽然晋国友好,但也不能不防,而且越国的衣锦军还在,难保不会乘虚进袭唐国。
而让陆七的五万军归属了宁国军,一是能够驻扎了歙州,防御了晋国和宇文氏叛贼,二是陆七的五万军既然都是降卒,那就不宜放在了池州腹地,放去了歙州,能够了防患未然,李国主听了觉得有理,准奏后,任命陆七再次成为了宁国军都虞侯。
萧氏的意思是,让陆七成为了宁国军都虞侯之后,就能够了王治晋国,萧氏认为,值此晋国初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有了陆七的亲政国事,另外陆七驻扎在了歙州,一旦有什么不利,能够及时的回去了晋国。
不过萧知礼建议,过段时日,陆七可以上书请求去江宁述职探亲,萧知礼言,如今在江宁任何对陆七不利的流言,根本没人相信了,也没有人敢了流言,否则就是宇文氏的同党,过些时日求去江宁探亲,能够让李国主去了很多的疑心,而因为五万军力的不稳事实,使得李国主也不敢对陆七起了杀心,如今的李国主经受了很多打击,明显憔悴了。
还有,右相韩熙载大人病重了,据说可能熬不到了春天,如今朝廷政事堂理事的,是左相汤大人,汤大人与萧氏多有不和,只怕日后萧氏在朝中行事,会多有了阻碍。
陆七离开了望江堡,在妻妾不舍的望送下,回了边界军营,在知会了林仁肇和朱令贇之后,拔营去了歙州祁门县。
萧知礼的信中,已然告诉了陆七,林仁肇没有向朝廷上书弹劾他,朱令贇是否密告不知道,不过朱令贇应该不会了上告陆七,如今池州防御的情形,内讧的结果会是一损俱损。
还有李国主已然抽调驻扎金坛的三万军力,去池州归属朱令贇成为镇南军,朱令贇明显是圣眷在身,很得李国主的信任倚重。
陆七率军抵达祁门县时,长沙府那里的战事军报抵达了,顾将军禀报说,魏国确实是存心与晋国合作,出军二十万猛攻长沙府东城门,顾将军也是领军二十万,负责进攻长沙府西城门。
攻城中,长沙府的楚王拒绝投降,用守城的二十多万军力坚守,多次的使人突围传令南方,意图调来南越一带军力救援,只是一招失利,步步失利,楚国在衡州的大败,使得楚国由军力强大急剧的变弱,晋国在南方完全的占据了主动,分割了南越一带与长沙府的联系。
连续攻城十二日后,西城门的楚军突然叛变归降了晋国,使得长沙府城破,楚王在城破后自杀,顾将军守约的退离长沙府,在潭州中部驻扎大军,魏国也守约的没有进袭,各自依约的顿兵守望。
顾将军军报,攻击长沙府损兵三万,受降八万楚军,俘获楚国太子和部分朝臣勋贵,俘获楚国后宫两千女人和一千多太监,都已押去了晋安府,另建议潭州的一半归属朗州治下,建议在朗州建立军府。
陆七回复准奏,在朗州建立潭云军府,顾将军为军府大帅,负责防御朗州以南至衡州和敏州的防御,澧州防御归属江陵军府,衡州和敏州以南至南越门户一带,建立静江军府,由安国侯徐明任职大帅。
赣州的广昌军府大帅由张戟复任,在赣州依旧会屯驻重兵,负责支援晋安府和西边州域,而且军府大帅只能节制战军,地方官兵是不归节制的,所以所谓的防御地盘,大小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能够节制了多少军力。
对于进攻南越一带,顾将军给出了保守建议,建议暂时不攻,顾将军言,魏国之所以选择与晋国联合灭楚,最大的原因就是晋国是新立,魏国与晋国都存在一个归治的危机,都需要了时间理顺内政。
但如果晋国调兵去进击南越一带,那就不能保证了魏国会守约的观望,晋国如今获得的疆域太多了,而晋国的军力却是降卒太多,疆域的扩大,必然得留了军力镇守,独镇一地的军力,很容易生了叛心,一旦有叛变的,就可能引发了连锁反应,所以晋国不能再让战线拉的太长,应该知足的转为治政,等内制稳定了,再图南越不晚。
顾将军的建议深合陆七之心,他也知道不能够再吞下去了,再贪吃就会撑死了晋国,后果是成也降卒,败也会是降卒,陆七回应了顾将军的建议,下令停止进军南越一带,军力转为防御,集结驻扎的开始整军。
第492章 见上官
在祁门县驻扎后,陆七故意的将三万军里驻扎去了婺源县,婺源县在祁门县之南,与衢州的开化县毗邻,衢州却是晋国的疆土。
不过陆七驻扎婺源县之前,还是使人问过了歙州的刺史,问婺源县那里用大军防御吗?歙州刺史能够说不用吗,宁国军的驻防,其实歙州刺史是不能够干涉的。
婺源县有一条婺水,所以婺源县的农事比祁门县好了很多,不过婺源县却是主要产茶,以及出产很有名的砚台,名龙尾砚,那可是供给富贵之人的宝贝,唐国的重文,更让龙尾砚价值昂贵。
陆七大军刚驻扎在婺源县,婺源县令就讨好的礼送了一件龙尾砚,陆七也才知道了婺源县都出产什么,他关心的是粮食,可是婺源县令却是为难的告诉他,婺源县主要产茶,无法供给了军粮。
陆七听了没有为难婺源县令,能够产茶,那军粮和军饷也就有了,他可以将茶叶卖给了晋国商人,换来了银子买粮,当即就告诉婺源县令,他可以负责卖茶叶,得到的部分银子,算是歙州给养了宁国军。
婺源县令听了大喜,如今西部灾荒和战乱,使得婺源县的茶叶严重的滞销,茶叶又当不得粮食果腹,所以很多民户请求明年改种粮食,茶地改种粮食,那是很无奈的败家了。
婺源县令走后,陆七将收茶与晋国交易的事情,交给了两个近卫负责,他启程去往宣州拜访宁国军本营,他也不知道宁国军本营,是什么人留守。
两日后,陆七抵达了宁国县的本营,如今的宁国军被抽走了大半军力,有四万驻扎去了金坛县,但金坛县的长荡湖之南,原本就驻扎两万宁国军,如今四万宁国军在了金坛县,也不知道还是不是宁国军号。
一到宁国节度使大营,陆七的第一感觉就是营里冷清,守营门的宁国将士看了陆七的任职公文,才恍然认出了陆七,宁国军都知道陆七名字,但见过陆七的还属少数。
门将进去禀报,陆七就问守门的将士,结果让他非常的意外,原来杨鲲竟然不在宁国军了,被李国主转任了兵部侍郎,如今新任的宁国军节度副使,名李岩,原本是京城右羽林卫中郎将,宁国军的节度使行军司马,已然去了金坛县统帅四万宁国军,归属了英王和皇甫继勋节制。
李岩,陆七是不认识的,对于杨鲲不在了宁国军,让陆七有些失落,他本想指望杨鲲能够帮他实际统帅了五万军,而他好溜边的跑去了苏州看看,没有了杨鲲的遮掩,若是宁国军有人去了婺源县见他,见不到就容易引起了质疑。
陆七又问起了唐国太子,知道了唐国太子还在宁国军的大营,一直的没有回去江宁,李国主也没有来旨意令了太子返回。
陆七皱眉思索,杨鲲被调回江宁任职了兵部侍郎,而原本的兵部侍郎是荣昌的父亲,难道李国主又开始拿下了荣氏?
“将军大人,属下想问一事。”陆七猜度中,被他问话的队正恭敬回问道。
“哦,你说。”陆七微笑回应道。
“属下想知道,如今常州那里被江阴张氏占据了,那以后在常州的赏功田,是不是会有了变化呀。”队正有些拘谨的问道。
陆七听了平静,淡笑道:“如果你现在没有失去了常州的赏功田,那日后应该不会失去。”
“属下只是担心,日后若是发生了战事,张氏会夺了我们的田地。”队正担忧道。
“本将觉得,如果你的亲人在常州,那就是起了战事,张氏也不会豪夺了你们亲人的田地,因为那些田地是有主人的,张氏若是豪夺,就会付出了出尔反尔的代价。”陆七平和的回答道,却是暗含了隐喻。
队正似懂非懂的点头,道:“大人能够这么说,属下能够安心很多了。”
陆七淡然笑了,平和道:“你不用担心的,日后几年内,唐国很难与常州起战的,江阴张氏的实力不足以进袭唐国,而唐国也很难主动的进攻了常州,唐国如今最大的威胁还是周国。”
“可是属下觉得,晋国也是很可怕的,晋国已然战败了越国,听说晋国已然拥兵了百万。”队正担忧道。
“晋国就是拥兵了百万,也不会轻易进攻唐国的,晋国的弱点是人心不稳,而我们唐国立国了几十年,人心是稳定的,虽然我们失去了西部,但西部原本就因为了越国的入侵,而与朝廷隔了心。”陆七平和解释道,一派维护唐国的态度。
队正默然点头,明显的不怎么认同陆七所言,陆七看在眼里岂能是不明白,如今唐国接连的受了战败的打击,再加上李国主在军事上的失误,已然严重削弱了唐国军力的信心,对一个国家而言什么最可怕,是人心的失望。
“怎么?你认为我说的不对吗?”陆七平和问道。
队正一惊的看了陆七,看见了陆七温和的眼睛,他犹豫一下,轻声道:“大人,请恕属下无礼,大人认为,如果晋国或越国的衣锦军进袭来了,我们能够抵挡吗?如今在这里守御的,只有两万军了。”
陆七默然,过了一会儿才道:“你说的事实,但却是不应该说,本将当没有听过。”
“是,谢大人。”队正惶然低头军礼回应。
又过了片刻,陆七看见了大营里走来了一群将士,最前之人身穿金甲,似乎是节度副使亲自出迎了陆七。
到了营门,出迎的帅将微笑的看向了陆七,陆七已然看清了来人,是一位年约四十的威武人物,剑眉虎目,身材魁梧,走路挺拔,明显是位军武矫健。
“属下陆天风,拜见节度副使大人。”陆七军礼恭敬见礼。
“呵呵,陆将军多礼了,吾却是出来的迟了。”节度副使爽朗说道。
“应该是属下入营拜见的。”陆七微笑回应,场面话他也会说。
“呵呵,陆将军请入营吧。”节度副使笑道。
陆七点头迈步,进入了宁国军节度使大营,节度副使边走边道:“吾名李岩,却是久闻陆将军的威名了。”
“属下是薄有名声,但还是初出茅庐的后进而已,只是逢得时机才有了所为,听说大人原本是羽林卫中郎将的。”陆七微笑回应。
“呵呵,吾的中郎将,是一年年熬上去的,不值得夸。”李岩爽朗的回应道。
“大人谦虚了,国主陛下用人,还是很'。。'重视能力的。”陆¨wén rén shū wū¨七回应道。
李岩一笑没有回应,一起进入了帅府,入厅落座后,陆七问道:“属下冒昧问一句,大人是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的?”
“十日前离开的,朝廷那里发生了很多变故,与宇文氏和荣氏有关的官吏,都被拿下入狱了,据说户部侍郎脱逃,兵部侍郎荣剑则被拿获入狱,所以杨鲲大人被调任了京城的兵部侍郎。”李岩回答了很多。
陆七皱眉道:“荣氏背叛唐国了吗?属下怎么没有听说过。”
“听说荣国公是叛投了宇文氏。”李岩回答道。
陆七默然点头,又听李岩道:“吾听说陆将军与荣氏是不和的。”
陆七点头,道:“是不和,不过属下在南昌府时,南昌府的军粮却是靠了荣氏供给的,所以在国事上,荣氏是出过大力的,朝廷如今能够拿获了荣剑,那就说明了,荣氏是没有投降宇文氏之心的。”
李岩点头,不过又道:“荣氏已然是完了,朝廷是很难放过的。”
第493章 隐帝
陆七摇头,李岩又问道:“听说,陆将军曾经是拥有了常州。”
陆七一怔看了李岩,回应道:“属下只是拥有过常州的军田,可不曾拥有了常州的。”
“陆将军若是继续拥有常州军田,就好了。”李岩可惜的说道。
“属下也是舍不得放弃了常州军田,也曾经为常州的安治付出了很多努力,只是不放弃就会失去了别的,所以只能狠心的彻底放弃。”陆七遗憾的说道。
李岩哦了一声,陆七又摇头苦笑道:“其实属下放弃之前,是想上书了国主陛下,告诉了张氏的危机,只是终究不敢了进言。”
“哦,为什么不进言?你应该进言提醒陛下的。”李岩语气责怪道。
“属下若是进言,陛下或许会认为,属下是想长久据有了常州。”陆七平和回答道。
李岩默然,过了一会儿,才轻语道:“陛下是做了很多失误的事情。”
陆七一怔看了李岩,李岩淡然一笑,道:“你在南昌府时,有什么感受?”
陆七皱了眉,摸不透李岩的心态,过了一会儿才回答道:“最大的感受,就是朱令贇大人,处处的与留守大人做对,迫的留守大人不得不实施了进袭荆国的战略,如果没有宇文氏的造反,如今西部战事已然大胜了。”
李岩默然,过了一会儿,点头道:“朱令贇是个最擅长迷惑陛下的奸贼,以前就是朱令贇陷害的王文和大人,而陛下最大的失误,就是弃用了王文和大人。”
陆七默然,李岩又问道:“你认为不是吗?”
陆七摇头,道:“如果说最大的失误,应该是陛下对林仁肇大人缺少信任,陛下如果信任了林大人,西部战事根本不会失败,是陛下不肯将更多的军力交给了林大人,否则林大人早就能够大败了楚国。”
“林仁肇大人,太过的锋芒毕露了。”李岩摇头说道。
陆七点头,转言问道:“大人,属下能够拜见了太子殿下吗?”
李岩一怔,点头道:“当然可以。”
“属下现在就想去见了太子殿下。”陆七又说道。
“好,吾送你过去。”李岩毫不迟疑的回应道。
随李岩离开了帅府,去了东面的一片宅房,一起行走中,李岩道:“陆将军,见了太子殿下,最好劝一下殿下,让殿下回去了京城,这么的在宁国军久留,对太子殿下会越来越不利的。”
“属下也觉得,太子殿下应该回去了京城,会劝说一下的。”陆七回应道。
之后两人没有多言,一起抵达了宅房,陆七一看宅房的守卫都是明光甲卫士,李岩与守门的卫士一个交流了一下,那个卫士军礼后进去了,片刻后出来,请陆七进入。
陆七向李岩军礼后,才转身走入了宅院,李岩看见陆七走入了宅院,神情却是多了几分的古怪,之后转身离开了。
陆七入院登堂,进入了就是普通宅院的前厅,一入厅中,陆七就看见了很多人,其中只有一人身穿紫袍,余者皆是明光甲衣。
“臣拜见太子殿下。”陆七趋前三步,单膝跪地的大礼拜见。
“好,天风你起来。”太子明显激动的说道。
陆七起身,自然的走前到了太子近前,太子的容颜明显的清瘦了好多,眼睛虽然流露了喜悦,却是透着一种倦怠,恍如了大病初愈之人。
“殿下,你瘦多了。”陆七温言关心道。
“嗯,孤是病了一次。”太子咽声回应,眼中隐见了泪光,就像委屈的孩子,见到了最亲的人。
陆七默然点头,太子忽笑道:“来,与孤说说话。”
陆七与唐国太子在一起,足足相处了两时,与太子话了很多发生过的事情,他也是劝了太子回去京城,结果太子只是摇头,最后告诉了陆七,他宁愿做了一个富家公子,也不会去了周国,因为扬州的恶事在先,他若是去了周国,必然会受尽了凌辱。
见过了太子,陆七就向李岩告辞离开了宁国军大营,他不会在宁国军大营里过夜,他感觉那个李岩,对他而言,只怕不是善类之辈。
两天后,陆七顺利的回到了婺源县,继续了他的隐帝生活,晋国有关官吏任用和军事的决策,都会给陆七送来御批,陆七也请了镇江侯去晋国职任吏部尚书,镇江侯接受了任职,化名跑去了福州做了吏部尚书,还兼职了福州留守。
陆七应王仲良的进言,已将福州定为了南都,苏州定为了东都,江陵定为了北都,晋安府保留的成为了军府。
王仲良进言的根由就是,晋国的疆域太过狭长,为了尽快的进入了人心安治,需要迅速的解决各地发生的政务,若是都向了福州请示,那需要的时日太久,很容易误事。
陆七也常常给亲人们书信,交流彼此的心情和在做什么,近在睦州的雁栖郡主,他也送了关心的问候,也关心的问询了雁栖郡主陪嫁的贵族女儿,问询都有什么喜好,陆七让人买了很多礼物送给了亲人们。
亲人给陆七的回信,写的最多的就是云溪皇妃,娟秀的字体,书写了云溪的经历,云溪在泉州主持了玉石观音的开光仪式,前来参与者足有五十万之众,人虽然多的吓人,却是井然有序,没有出现一件闹事。
如今云溪已然在了海州,她不管军政,每日里都出去施药关心迁民,也涉及了海州对外的土产商业,云溪说去了海州的人,开始的时候很悲惶,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开心的愿意了在海州垦荒,她偶尔会去开解来了海州的迁民。
陆七看的出来,云溪已然真心融入了海州的生存环境,他回信给予了嘉许和关心,也吩咐了在海州的护卫多费心的保护好了皇妃,当然,陆七与亲人们的鸿书往来,他都自称在衡州坐镇,是在平定新的疆域。
不久,苏州那里给陆七传来了喜讯,秋棠生了一个女儿,陆七做了父亲,欢喜的给女儿取名为揽月郡主,小名兰儿,封邑台州天台县。
女儿出生满月时,又有喜讯传来,宁儿生了儿子,这一次晋国却是如同了暴动,知道的官吏们纷纷上书朝贺,很多重臣直接就是请立太子。
宁儿生了儿子,陆七当然是欢喜的,不过他没有应请立为太子,而是回应群臣言,吾立储当立贤能,冠礼之龄方有资格,他封了第一个儿子为了宁王,赐封邑福州宁德县,算是变通的立一个继承人,没有立长为太子。
在儿子满月之时,陆七上书朝廷请求回江宁探亲,不久李国主准许了陆七回江宁。
陆七立刻知会了辛琴儿,让辛琴儿不必再向婺源县送折子,他之所以一直的在婺源县不离,就是为了让晋国进入有序的安治,他的亲笔任职批复,是一种中央集权的皇帝象征,打下了主要官吏的任用底子,日后的政务就是政事堂主理,就是所谓的相权,军事由辛琴儿暗中代他行权。
陆七启程了,他只带了十个近卫同行,他的近卫已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