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风-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上,属下认为,与汉国谈判,可以用了唐国和林仁肇的名义行事,那样可以让汉国认为,荆州被唐国占据后,能够自鄂州获得了军力支援,而汉国为什么一直没有进占了荆国,是因为汉国不想与荆国火拼,火拼的结果会让周国渔翁得利,而周国一旦得到了荆州,那等于打开了进攻巴蜀的一扇大门。”伍海又进言道。

陆七笑了,看着伍海道:“本王觉得,你真的适合做了主帅。”

伍海一怔,继而尴尬的低了头,陆七一笑,道:“你有你的理想,本王不会难为你的,你去吧,以后去了晋国,先任职县令。”

“谢主上。”伍海军礼回应,继而抬头犹豫一下,道:“主上,出使汉国,属下愿意效劳。”

陆七看着伍海,忽点头道:“出使了襄州就成,你去了襄州,就能够让汉军在近期不能进袭了这里,给本王争取出调军的时间。”

“诺!属下明白。”伍海恭应道。

“去吧。”陆七温和道,伍海军礼后,离开了。

陆七随后书了军令,调赣州十万军力,分五批前来鄂州,之后渡江镇守荆州,荆门军也会分五批调去了鄂州,之后与鄂州军一起,进袭岳州,虽然陆七的调军来荆州,可能会让江州和林仁肇探知,但走到了这一步,陆七已然顾不得了,他不想失去了荆州这个战略宝地。

五个信使骑马走了,抵达夏口时,没有了于将军的存在,那一万军的主帅根本不敢了阻问,还以为于将军在外集粮呢,也不知道荆国已然不存。

伍海出使襄州去了,陆七则再次下令荆门军那里的晋国将士,莫言晋国的信息,之后开始整顿荆州的吏治,将荆州各地的官吏一通罢免和提拔,罢免的说是提拔,调来江陵就关起来,提拔就是主簿变成县令,县尉被调来江陵关押,另使了将官带兵去任地方县尉。

陆七为了迷惑林仁肇,特意运了三万石粮食去了鄂州,由鄂州兵勇军,三千石一次的往南昌府运,消息就是,正在与荆国打仗,至于能不能蒙过林仁肇那等熟悉荆国的人物,陆七不在乎,他只求林仁肇在疑惑中多犹豫些时日,给赣州的十万大军的调动争出时间。

事实上,身在南昌府的林仁肇,是被迷惑了,被迷惑的原因,是得自驻扎在夏口主帅的信息,夏口主帅说于将军在集粮,镇抚使率领大军去进袭江陵,应该正在征战中。

林仁肇根本不会想到,陆七会借用周国和唐国的联军名义吓降了江陵城,他知道江陵城非常的难攻,因此相信陆七是在江陵一带征战。

忽忽七日过去了,自赣州而来的五批‘唐国’大军,最后两批被南昌府的斥候发现了,斥候上报后,让林仁肇立刻吃惊了,他不知道怎么会有唐国大军,悄然的顺着鄱阳湖畔奔去鄂州,斥候的探查范围也只在洪州地域,也不知道那四万唐军那里来的,但可以肯定,不会是朝廷发来的军力。

就在林仁肇吃惊不解中,想着使人急去鄂州调查时,陆七已然命令十万荆门军开拔去往江夏,同时以镇抚使的军令,令在荆州的鄂州军开拔去江夏,渡江回去鄂州,十万荆门军与十万赣州军力,互相不知的隔了半县之地交错而过。

陆七也离开了荆州,将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冲,关冲为江陵军府大帅,镇守江陵城,十万赣州军力摇身一变成为了荆门军,新的荆门军帅是海虞侯高泰,负责镇守了汉水至江夏的防务,但荆门军归属关冲的节制。

陆七一回到鄂州,立刻以镇抚使的身份接管了八万鄂州军,他说于将军留在了江陵,与关冲一起治理荆州,而他奉了林仁肇的军令,自鄂州出军进袭岳州,进而直捣楚国京城所在的潭州,潭州被袭,进攻南昌府的楚军就得回军护救京城,那时林大人就会出军追击,最后一举击败了楚国。

陆七的于将军解释虽然不合道理,因为就算于将军留在了荆州,身为了鄂州节度使,也应该给鄂州军发来手书军令,不应该由了镇抚使说接管就接管,不过陆七扯了林仁肇的虎皮,而一系列的进袭战略,于将军也动员的告知过鄂州军将帅,再加上于将军与陆七的过从甚密,让鄂州军的将帅们,也就没有抵触置疑陆七管制鄂州军,是不是合理的事情。

陆七为什么要急切的进袭楚国,当然是因为赣州军力缺失了十万,而且荆州的得到,使得打通相连国域成为了一种迫切,另外荆门军和鄂州军,既然能够了利用,当然不能了错过。

陆七在给林仁肇去了一封军情信之后,悍然拔军进袭向了岳州,一共十八万大军全部离开了鄂州,完全就是弃防了鄂州,若是周国乘虚渡江,或是江州宇文氏出兵,都可以轻易的占据了鄂州。

岳州又名巴州,著名的洞庭湖所在,府治是位于洞庭湖东岸的巴陵县,楚国在岳州驻扎有五万平江节度使军,就是应对鄂州军力而布防的,而在岳州之西是澧州,如今属于了澧州的公安县,就是与荆州江陵隔江相对的区域,所以澧州是陆七必须要占据之地,不过澧州那里,驻扎着楚国五万武平节度使军。

陆七的十八万大军一开拔,岳州很快就得到了潜伏的斥候急报,楚国的平江节度使一面向了潭州京城告急,一面下令退军,五万军对十八万军,陆战差距太大,据巴陵县城而守又怕被困住,平江节度使根本想不到,唐军的进袭求的就是速战速决。

三天后,陆七大军开到巴陵县城外,轻易的就拿下了巴陵县城,巴陵县城里的楚国官吏和士兵,都跑光了,居民也逃亡了大半,战乱是最让人心恐惧的,所以多数人选择了逃避。

陆七约束军纪,不许祸害巴陵县城,如今在巴陵县城没有跑的,几乎都是底层平民,就是抢劫也获得不了什么,陆七起兵之时,已然给足了军饷,而且林仁肇治军严谨,所以十八万大军对陆七的不许祸害军令,还算能够接受。

入夜,陆七在巴陵县衙休息,在灯下看着送来的信息,自常州兵变后,江宁的李国主惊恐之下,不顾一切的调了大军集结金坛县一带,使任了皇甫继勋为大军都虞侯,英王为大将军统帅,如今周正风的四万东吴军,已然驻扎在了金坛县。

小馥的来信中,说李国主暂时还没有牵罪陆七的意图,不过郡主府明显被更多的人监视了,也造成了京城的商业一下子陷入了冷落,几乎是门可罗雀了,不过京城的舆论因为暗中有人使劲,所以指责和置疑郡主府的人不占主流,反而是潘佑成为了风口浪尖,纷纷指责潘佑误导了国主失信,才发生了常州兵变。

小馥言,李国主虽然集结了大军在金坛县,但明显是出于了防御,朝廷里多数的人也不赞成进攻常州,现在还无人提出与周国联军,一切都处于拖延不决中。

常州那里的军报,言十万大军驻扎晋陵县之后,没有引发了民乱恐慌,军心也很稳定,张洪波言,江阴侯想见他。

陆七思索后,给常州书了回信,告诉张洪波,向唐国提出封王的条件,请封江阴侯为中吴郡王,等西部事了,他以后会去客见了江阴侯。

第484章 征战

第二天,陆七分出三万军去夺占华容县,华容县在洞庭湖之南,大江之北,也是与荆州隔江相对的县域,华容县之西毗邻公安县,以前的华容县和公安县,都曾经隶属于荆州。

占据了华容县和巴陵县之后,陆七在巴陵县顿兵不前,却是给唐国的兵部和吏部,分别书了一份述职报告,述职报告自抵达南昌府说起,言南都留守林大人认为镇抚使之职,为朝廷所任的南都副留守,职责是辅助南都留守镇军抚政。

言林仁肇为了西部战略的实行,调令三万旗军归属陆七统帅,之后令陆七率军去收复信州,用以迷惑楚军,之后突然令陆七领军去往鄂州,与鄂州节度使于将军合兵,尽起鄂州军力夜渡大江进袭夏口,最终十三万大军攻入荆国直捣了江陵城,困攻江陵一日后,荆王投降。

如今荆国已然被灭,获得了大量的粮食为军用,陆七奉令率领荆国降卒和五万鄂州军,渡江返回了鄂州,其原属三万旗军,奉林仁肇军令,留在荆州归属于将军听用,如今荆州有八万唐军镇守。

陆七奉令率军返回鄂州,遵林仁肇的战略军令部署,率领十五万大军进袭岳州,如今已然占据岳州大半,正在进击潭州。

陆七书完仔细的斟酌修定了一下,才抄录的封了公文,这份述职的作用很多,一是解释了他的行止,二是摆脱一下旗军后患。

不久后,荆州就可能发生所谓的变故,于将军与三万旗军不幸阵亡,三是阴了林仁肇一笔,四是威慑,他在告诉李国主,陆天风如今是十五万大军的统帅,恐吓李国主不敢了在近期牵罪,而本来能够牵罪的事情一经拖延,可能就淡了。

封了公文,陆七又谨慎的想了一下,吩咐人去了南昌府一趟,见荣国公问一下,他据有苏州的事情,荣昌会不会知道了,他要提醒了荣国公,别出了不该出现的差错。

三天后,信使回来了,带回了荣国公的书信,陆七打开后看了,满意的点了头,荣国公信中让他放心,他据有苏州的事情,除了探知者,只有他知道,江宁的兵部侍郎是不知道的,因为荣氏的暗探势力只归荣国公掌控,他的弟弟兵部侍郎,只负责京城的一些势力。

还有宫里的那件事情,荣庆儿只是密信告诉了荣国公,兵部侍郎是不知道的,所以有关陆七的秘密,不用担心了外泄,而如今荣氏已然处于危机之中,荣国公绝不会出卖了他。

荣国公的回信,陆七是相信的,王仲良的情报记录中,对荣氏是记载很多的,京城的兵部侍郎是荣国公的嫡亲弟弟,但就算是嫡亲弟弟,荣国公也是一直的牢握荣氏的权柄,世家都有暗势力的存在,荣国公若想不被了夺权架空,必然会亲掌暗势力。

述职公文发送出去,陆七突然的下令,大军兵分两路远袭澧州,一路八万军进袭公安县,一路十万军沿洞庭湖畔向南,在南面绕行洞庭湖,进袭朗州。

朗州与澧州相邻,与岳州隔洞庭湖的相对,如果在南面绕过洞庭湖进袭澧州,那必然会经过了朗州,朗州下辖龙阳县,武陵县和桃源县。

陆七进袭澧州和朗州,当然是为了晋国而战,利用十八万军力先行打残了楚国对朗州和澧州的统治,而且他也不愿意先去进袭了潭州,他要等楚国将吉州和洪州的军力回调了潭州,那才是他进军岳州想要达成的战略目的。

放着潭州不去进袭,却是背道而驰的远征了朗州和澧州,引起了鄂州将帅的置疑,陆七解释说,直接去进袭潭州,很难攻破了楚国京城,一旦久攻不破,不但伤亡会很大,还要承受了楚国外军勤王的威胁。

事实上楚国的正规军力是很多的,京城长沙府有京军五万,岳州有平江军五万,澧州那里有水军一万,陆军五万,进袭洪州的军力十万,进袭吉州的军力原本也是十万,镇守西南一带的静江军八万,镇守临海一带的(南越)军力也有七万,还有归降的三万昭武军,楚国的总兵力是多过唐国的。

与其会陷入了楚国外军的包围苦战,不如采取外围转战的策略,一步步的蚕食了楚国的边军,而且灭了澧州的六万楚军,能够获得了一条粮道的支持,可以自江陵直接渡江运来粮食,给养了十八万大军。

鄂州军将帅接受了陆七的解释,听令的转战朗州,十万大军沿着洞庭湖行军,四天后进入了朗州地域,大军直取龙阳县和武陵县,围城后喊话,结果遭到了拒绝,陆七下令攻城,只一次进攻就攻下了龙阳县城。

破城后,陆七杀了所有官吏,洗劫了龙阳县城的府库和官宦人家,将得到的财货犒赏了将士们,但他依旧不许祸害了龙阳县,休息半日后,大军杀向了武陵县,结果武陵县的朗州刺史孬种,一被了围城,就开城降了。

陆七占据了武陵县后,大军过夜休息,第二天一早就离开的奔袭了澧州,在澧州驻扎的五万楚军,闻风就退守了澧县城,而在公安县的一万水军,已然被奔袭的八万军所攻灭,俘虏了六千楚军,有部分楚国水军及时的驾船逃离了,大半船只成为了战利品,俘虏已然运去了对岸江陵。

陆七下令大军围城,十五万大军包围了澧县城,有三万军用于了占领地的接管,不过大军围城后,陆七并没有采取攻城,而是围而不打的耗上了。

一耗就是十天,陆七耐的住,鄂州军的将帅耐不住了,几次的请战攻城,陆七顺应所请的下令攻城,就主攻西城门。

陆七令鄂州军和荆门军一起出军攻城,四万大军领命出击,一队队的将士扛着云梯奋勇向前,陆七也没有闲着,亲自带了两千弓箭将士,冒危的接近城池,开始了辅攻任务。

两千弓箭手都是陆七在十日内挑集的,个个的是善射将士,站了几排的轮流发出箭雨,陆七更是站在最前,手提大弓,射出一只只的利箭,每一箭都是必中,城墙上的楚军也是愤恨的弓箭反击。

箭雨往来中,攻城大军冲到了护城河,前面的支搭了梯桥,后面的扛着云梯踏上梯桥,奋勇冲到城根支起云梯,五米高的城墙上,楚军反击的抛物打击,有的向下射箭。

陆七盯住一个云梯支起处,不断的射箭杀人,那里的敌军一出现就被射杀,使得攻城的将士很顺利的爬上了城墙,陆七转而又对付另一个支起云梯处,城上飞蝗似的箭雨反攻陆七所在的弓箭兵,很多弓箭兵中箭伤亡,陆七一身的金甲,反而大步向前的又走了六步,对射来的箭支只躲开薄弱处。

一时后,攻上城墙的将士已过千人,尤其是鄂州军的将士,悍勇之辈非常多,反观荆门军,却是明显的弱势很多,陆七明白一是林仁肇治军有方,二是鄂州军是在为国而战,而荆门军多数是降卒,所以不愿意出力。

城墙一被攻方占了优势,那守城基本是趋于了失败,陆七大军如同蚁群的密密麻麻,争先恐后的爬入了澧县城里,三时后,战事结束了,楚国的节度使主动认败投降。

这一场攻城战,双方各伤亡了五千多人,攻城的与守城的伤亡持平,只能说城里的五万楚军,斗志不强,而原因之一,就是被围困耗的,被三倍的敌军围困,一日日的过去,却是不见了援军,必然会引起军心的惶惑,而驻扎在澧州的节度使却是新任的楚军统帅。

第485章 顺利

事实上,驻扎在澧县的五万楚军,有四万不是原本的驻军,而是新募的军力,原本驻扎在澧州的军力,有四万被调去进攻了唐国,而陆七是得到过斥候探报的,他是故意在拖耗不攻。

四万多的楚军士兵战俘,当天就被押去了公安县,都会渡江运去荆州,散编入荆州军力,陆七的运走战俘命令,鄂州军将帅没有置疑,打了大胜仗,一个个心里很爽,根本不知道是被了利用卖命。

陆七取澧州浮财犒赏了大军,借机对澧州进行了一次清洗,战争的真实就是残酷二字,陆七为了鼓舞和笼络军心,就必须变成了一个没有人性的,冷血枭匪。

坐在澧县城里的刺史衙门里,陆七看着一些探报,其实他对澧县城围而不攻,也是有着引虎来斗的策略,攻城战很吃亏,就算鄂州军力难以掌控,陆七也不愿意随意的葬送了将士们的性命,他想楚国能够有援军来了澧州,从而进行一场平地大战,可是楚国竟然一直的没有来援。

而让陆七意外的是,楚国在他进攻之后,竟然一直的没有调回了洪州的十万军,吉州那里的情形,陆七暂时不知道驻扎吉州的楚军,是不是调去了潭州。

“你既然不愿了调军回潭州,那也好,我就占据了岳州,澧州和朗州,外加潭州的大半,与你耗下去。”陆七思索良久,终是不敢率军南下。

他原本是想楚国能够调回洪州军力,使得林仁肇那里能够了出兵进击,可是楚国竟然不肯调军回防京城,楚国不调军回防,陆七就不敢孤军的去进袭长沙府。

陆七手中是有十八万军力,但去进攻长沙府,他觉得很难在短期攻破,若是陷入了胶着战事,十八万军的战亡也会不断的增加,军心就会动荡低迷,后果就会拖垮了他的进袭战略,楚国不调军回来,那长沙府就像了一个香饵,故意的让了陆七大军去咬,去咬了就会进退两难。

但若是拖下去的耗着,也会是进退两难,要知道陆七对鄂州军的统帅权,是借了于将军和林仁肇的赋予名义,一旦林仁肇来了军令,鄂州军必然会拒绝听从陆七的军令。

既然进退两难,那就取中行事,陆七一面令三万军镇守洞庭湖数州,一面亲领的大军开始了出征,他先进军毗邻朗州的辰州和溪州,用了十日进夺成功,溪州再往西就是少数民族的地盘了。

陆七取得了溪州之后,又挥军进取了潭州之西的懿州,锦州,奖州和叙州,一路进军势如破竹,将士们的士气也非常的高昂,获得了大量的浮财功赏。

挥军进占了叙州之后,又是一月过去了,天气进入了寒冬,陆七是真的服气了,他在楚国后方一通的祸害占据,楚国就是不肯调了洪州那里的军力回来,他也不敢再继续的向南进占了邵州,转而向东的挥军了潭州,入潭州就兵围了湘乡县。

才围困了湘乡县,陆七忽然接到了来自辛琴儿的急报,他看了后非常的意外,原来楚国竟然发生了内乱,是在广州镇守的楚国监军,在昭武军的支持下,发动兵变的割据了临海数州,就是与漳州相邻的地域,原本是南越国。

辛琴儿报告说,南越那里发生兵变后,那个监军自号南海明王,遣使来了晋国,请求成为属国,言愿意称臣纳贡,一起举兵向楚,辛琴儿却是做不得主,只能向了陆七请示。

陆七看了急报,心思陷入了谨慎抉择,楚国之南发生了内乱自立,这对晋国而言在近期是好事,如果接受了那个南海明王的称臣,联盟向楚,那有利于战败了楚国,如果不接受,那楚国也会平叛的与南海明王开战。

而他这里,率领了大军在楚国的腹地纵横,眼看着自外围一步步的迫近长沙府,若是楚国就是不调回了出征的外军,他也不介意去进攻了长沙府。

陆七轻轻吁了口气,提笔写了一封同意的回函晾着,然后唤进了送信的将官,将官进来恭敬的军礼拜见了,陆七让将官坐了。

“来的途中都遇上什么了?”陆七了解道。

“回主上,一路很顺利的,没有遇了阻碍,属下们穿的是唐国衣甲。”将官恭敬回答。

陆七微笑点头,忽的脸色一变,似乎想到了什么,继而皱眉道:“顺利?”

将官猛见陆七由笑容变成了阴沉,不由吓的脸色惶恐,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忙一想,也没有说错什么呀?

陆七默然站起身,走到了屋外院中,仰面看着阴沉的天空,寒冷的风吹拂着他的温暖脸面,他的心,却是渐渐冰寒,眼中流露了杀机。

“好个林仁肇,我陆天风应该是中了你的算计,不过,此时未晚。”陆七忽自言自语的说道。

将官的顺利二字,却是无意的触动了陆七的灵思,让陆七感觉到了不正常,自从他领军进袭楚国至今,林仁肇完全是放任的态度,任由了陆七自主征战,而林仁肇反而安静的坐镇在南昌府。

陆七的思维,一直被林仁肇的战略策划所框制了,一心的想了楚国能够调回了外军,然后南昌府的唐军追袭加入战事,陆七从一开始,就觉得不应该孤军进攻长沙府,所以他的战略就是在楚国后背折腾。

但将官的顺利二字,突然让了陆七有所醒悟,他八成是中了林仁肇的算计,当然,辛琴儿的来信请示,也是让陆七有了醒悟的原因之一。

楚国的一个监军兵变自立,还说是昭武军支持的,楚国能够发展成如今的强势,其对臣属的掌控必然很有手段,尤其是对南越那里,必然对官吏的任用极其谨慎,也会用牵制手段的防止了官吏专权。

所以造反称王之说,很可能是楚国的一个麻痹性的谋略,让晋国懈怠了对南越一带的防御,寻机出其不意的翻脸进袭晋国,或者在与晋军一起向楚时,突然的由盟友变成了恶敌。

如果楚国是在玩了披着羊皮狼的策略,那进一步也可以解释了,楚国为什么不调回了进攻唐国的外军,更深一步想,也可以认为林仁肇,已然在纵容了楚国的洪州空营记。

也就是说,楚国已然决定先解决了晋国,很可能已将洪州的十万军力,悄然的调走了大半,转去了南边备战晋国,而林仁肇一直的任由了陆七领军折腾,事实上是在冷眼看着楚国进袭晋国,所以林仁肇安坐在南昌府,毫无出军进攻洪州楚军的意图。

如果真的是陆七所猜度的,那晋国已然面临了灭国的危机,赣州只要一兵败,那就会引发了晋国统治的崩溃,初立的晋国,人心几乎大半是墙头草。

“林仁肇,我们继续的好好玩下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陆七心中掀起了强烈的杀机,林仁肇,必须除之。

陆七缓步回了屋,先向了送信将官微笑点头安抚,然后重新书了回函,指出了可能的阴谋,让辛琴儿将计就计的回应,也要密告了赣州和漳州的将帅们,以免将帅们失了警惕性,也避免日后误会晋王失信了所谓的南海明王。

“这次的回函非常的重要,但你经过南昌府一带时,反而要随意的正常归返,万不可疾驰,否则你们会被了劫杀。”陆七嘱咐道。

“主上放心,属下明白。”将官恭敬回应。

陆七伸手拍拍将官的左肩,微笑道:“你让本王想起了一个疏漏,本王已然记你一功,以后一起赏你,去吧。”

“谢主上。”将官惊喜的军礼回应,之后离开了。

第486章 棋手

“传令,请武昌左军和右军的都尉过来。”陆七出屋吩咐道。

原本的八万鄂州军,一开始就由右都尉统帅了五万本军,由左都尉统帅了三万兵勇军,武昌军的行军司马被于将军秘押了,节度副使被陆七秘押,后来被秘密杀了。

如今经过了长征战事,八万鄂州军已然折损了一万,不过军力数量反而膨胀到了十二万,却是陆七让鄂州军收编了很多的降卒和壮勇,使得武昌左军和右军各有了六万大军,让都尉统帅六万大军,实属不合军制了,但这是战时。

半时后,鄂州军力的四个都尉来了,恭敬的向陆七见礼后,陆七坐视着四位统帅大军的都尉,这四个都尉都是三十多岁的威武人物,也确实非常的善战,不过陆七却是始终明白,有林仁肇在,他根本收服不了鄂州军精锐,他让鄂州军吸纳降卒和壮勇,本就没安了好心。

“请四位过来,是本使觉得,还应该实施了外围战略,本使不相信,失去了很多州域的楚王,就能够那么的隐忍不发。”陆七挑眉说道。

“大人还想进攻那里。”武昌右军的右都尉回应问道。

“本使想先拿下了邵州,之后再大举进攻潭州。”陆七回答道。

都尉们点头,这些日子,攻城占地的,让他们都成习惯了,那个右都尉又问道:“大人,是先拿下湘乡县城,再去攻占邵州吗?”

“不是,湘乡县由本使解决,你们率领本部军力,去占据了邵州。”陆七回答。

四个都尉意外的互相望视,自从出军了楚国,陆七从未让他们领军离开过,多数是命令荆门军将士独立外出,各个占领地也留荆门军将士镇守,使得九万多的荆门军,如今只有了六万多,不过荆门军的战力明显不如鄂州军,所以陆七让鄂州军成为征战主力,也合乎道理。

“怎么?你们有什么为难吗?”陆七神情不解的问道。

“没有,属下领命。”都尉们忙纷纷回应。

陆七点头,道:“去吧,小心了南边的楚国静江军,不可大意的吃了亏。”

“诺!”都尉们恭应,这些日子过来,他们对陆七,在心里已然很敬重了。

看着鄂州军的都尉们离开了,陆七走去桌子,书了一份军令,使人送去了江陵,军令是调五万善战大军来潭州会合,如今伍海出使汉军已然获得了成功,汉军答应了联盟拒周,也会保持了现状的,不进袭变天的荆州。

不管汉国能不能够守信,陆七必须调来了军力支援晋国,这些日子,陆七已然向荆州送去了十万降卒和壮勇,虽然会造成了荆州统治的不稳,但对外却是会形成了一种威慑力,正常情形下,汉国和周国只能从表象数量,去衡量基本军力。

鄂州军一走,陆七就下令近七万荆门军进攻湘乡县城,湘乡县城才五百守军,陆七大军一攻,城墙上的楚国官兵很快吓的弃防奔逃,跑到城里脱了甲衣,成为平民的躲藏了起来。

陆七进入了湘乡县城,攻城前他已然使出了斥候去探查洪州的楚国军力,他怀疑洪州的楚军已然在玩了空营记,如今不管洪州楚军是不是空营记,他陆七都会挥军杀向了东南方,过潭州的醴陵县,进入曾经是唐国疆土的袁州,过袁州进入吉州,与赣州军力一起合击吉州的楚军。

其实陆七醒悟后,就觉得了自己是多么的可笑,林仁肇完全可以命令他去洪州合军,一起战败了洪州的楚国军力,但却是由着他进袭了楚国,而他呢,潜意识里抵触回去了南昌府,也觉得应该利用了鄂州军力征战,所以陷入了林仁肇算计的在楚国折腾。

林仁肇的目的,是在坐视楚国进袭晋国,晋国一旦大败崩国,那陆七在楚国和荆州的所得,对林仁肇而言,随时的可以拿去,晋国不存,陆七也就失了称雄的主要根本。

陆七在湘乡县城,给唐国朝廷书了述职,言奉了林仁肇的军令,如今已然兵临长沙府,战败楚国已是指日可待,文中大大的夸赞了林仁肇治军有方,八万鄂州军勇猛善战,而且令行禁止,其战力比十万兴化军还强,他身为后辈,实是敬服不已。

陆七用上书之法狠狠的阴了林仁肇一笔,唐国朝廷若是看了他的上书,八成不会了欢喜,反而会忧心忡忡,会担心等林仁肇战败了楚国,那西部和楚国就都在林仁肇的掌控之下了。

两日后,陆七率领了十二万大军离开湘乡县,奔袭了醴陵县,一到醴陵县城,楚国的官吏和官兵都跑没了,陆七令大军入城休息。

才入城,去洪州的斥候回来了,禀报在后方远观楚军大营,规模是十万军的十个营盘,兵员也很多,看不清中间的营盘,不过十万大军的营盘,似乎出入的人数很少,不过如今是冬季,外出少也算正常。

第二天,在醴陵县的十二万大军突然离开了潭州,直奔了袁州,陆七大军才入袁州,长沙府也出来了五万大军追击,陆七在袁州得了探报,也不理会的继续前进奔了吉州。

次日,陆七大军进入了吉州,而吉州的八万楚军已然得到了快马传讯,仓皇的向了衡州退离,而赣州也得到了陆七的快马知会,出动了十五万大军出了赣州,直接进击衡州。

又次日,陆七大军与赣州大军间隔了二十里,相当于合军的进袭衡州,在衡州的衡阳县一带,与楚国的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