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唐再续-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买卖!须知如今俺们拓跋氏虽然是八部之首,但野利氏他们实力也不算太弱,若是俺们在这里伤损太大,那几家可都不是什么善茬,到时候未必不会心怀叵测,蠢蠢欲动。”
拓跋思恩闻言微微动容,沉吟一下,道:“四兄毕竟是主将,他还尚未传令下来,某若派你上前,只怕四兄心中不喜。”
那将领有些不屑地撇撇嘴:“四将军?他自然是不急的,李存曜送了他两个婊子,今早出兵他都差点起不来,这种人如何做得主将……”
“咳!”拓跋思恩虽然听得很是欢喜,但却不好表明,当下干咳一声打断,然后道:“你是某帐下的人,自然这般说法,别的人可未必这么看,大兄那边也未必这么看,你就不要到处乱说话了。至于劝降……此事并非作战,你既然是这般看法,那就去试试也好。”
那将领大喜,右手捶了一下自己左胸,应诺道:“拓跋海领命!”
当下也不带人,就这么一夹马腹,单骑冲出阵中,朝神木寨东门而去。
却说神木寨东门这方,城头上看似仍是与寻常无异,但马面之后,放置了六架宽足丈余的大型床弩,这六张床弩是分散放置,从所对应的角度来看,射击范围呈半环形。越是正对着城门冲击的敌军,肯定越受床弩“照顾”。
床弩之外,城楼上叉竿、飞钩、夜叉擂、狼牙拍、擂石、擂木俱全,而每一堵城墙后面,也都埋放了至少十个地听。
所谓地听,就是一种听察敌人挖掘地道的侦察工具。此物最早应用于战国时期的城防战中。《墨子·备穴篇》记载,当守城者发现敌军开掘地道,从地下进攻时,立即在城内墙脚下深井中放置一口特制的薄缸,缸口蒙一层薄牛皮,令听力聪敏的人伏在缸上,监听敌方动静。作为“后来人”,李曜知道这种探测方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敌方开凿地道的声响从地下传播的速度快,声波衰减小,容易与缸体产生共振,自然可以据此探沿敌所在方位及距离远近。据他在军械监议事时得到的报告,此物可以在离城500步内听到敌人挖掘地道的声音。
其实古代战争中,城防设施常常把地听的设置作为重要的一项,城内四周每隔一定的距离挖一口深井,一般井深两丈,放一口鼓形新瓮,听者可在井中托瓮听之,所以又叫“瓮听”。看过电影《地道战》的同学也许还记得其中有这样的镜头:日本鬼子为防备抗日军民把地道通向他们的据点下面,就在院子里深置一口大缸,侦听地下的动静。其实这便是古代地听的用场。
李曜对此仍是那个观点:古人不缺智慧,只缺制度。只要有一个好的制度能让那些能工巧匠发挥才智,火药本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发扬光大又有何难?进化到热兵器时代算什么难题!难题只在于如何让儒家思想不成为科学发展的桎梏而已。
此时的李曜,正顶盔贯甲站在城门之上——其实在古代,主将这样站着是个很危险的活计,一般重要将领不会干这事——但李曜毕竟是被电视剧荼毒的一代,今日守城第一战,他下意识就冲上了这个位置。站在城楼上昂首挺胸,自觉威风凛凛。
原本他只是犯二,但因为最近几天他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定难军的反应果然全如他之所料,因而他麾下诸将以及折嗣礼、折原平二人都没敢以为李曜是不知道这常识性的一点,只道李军使胆魄雄浑,丝毫不把拓跋氏万余大军放在眼中,因而除了分守南北二城门的张光远、刘河安二人之外,大伙儿居然都颇为振奋。
毕竟是在古代战场,主将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是直接牵连军心士气的。
其实李曜虽然有些胜过古人的知识,但真正作为主将守卫一城,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因而此时此刻,他也有些不清楚该做什么了,似乎就是等着人家打过来,自己就按事先布置的手段,一一反击吧?
那现在干什么?
李曜轻咳一声,没话找话地指着城下的蒺藜和鹿角木问道:“这些东西经过一战,必然被毁去大半,城中可有足够储备了?”
一般城池在护城壕外,会设三四道人工障碍,主要有蒺蔾、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等,其目的主要是防止敌军,特别是骑兵部队近前。神木寨乃是山城,护城壕是没有的,但这不妨碍蒺藜和鹿角木的布置。
蒺蔾有木蒺蔾和铁蒺蔾之分。木蒺蔾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果实外壳有坚硬的刺,作战时常常就地取材,将它收集后洒于敌军必经之路,用以刺伤敌军人马脚部。铁蒺蔾自然是人工打造的“仿生”武器,具有同样的功能,不过更结实,且能循环使用。《墨子》一书中,就多次提到蒺藜的用途,指出除了在城内要储存外,在地道的进出口和门户都应设置,以防止敌人偷袭。李曜接手军械监后,河东铁产量大增,铁蒺藜的制造自然也比较多,他用起来也不心疼,只是担心这次来神木寨所带的铁蒺藜是不是足够而已。其实在城外防守方面,与铁蒺藜相似的还有铁菱角,主要是部署在水较浅的壕沟,或是近城的溪流塘陂,以防止敌军涉渡,但既然没有护城壕,这东西自然就没了作用。
鹿角木是状似鹿角的木料障碍物,分为树枝类与树干类两种,长达数尺,其中一端插入土中一尺多,其目的也主要是用于阻挡骑兵,有点像近现代战争中布防常用的铁丝网。这种阻滞装备发明于汉代,三国时期魏军曾大量运用于守城。此物的作用,是用来迟滞敌军骑兵的行动还有陷马坑,一般设置在敌人通行的道路和城门的内外两侧,呈巨字形或亚字形排列,坑中底部布满削尖并用火烤过的鹿角枪和竹签,坑上以刍草或种草苗覆盖,藉以欺敌。另外,还有一种称为机桥的陷阱装置,主要是部署在壕沟上,平时与正常的便桥无异,但当有敌军攻城时,则可将栝木取下,敌军一践踏桥面,桥就立刻翻覆,同样因为神木寨没有护城河的原因,这东西也就没有布置。
李曜一问话,李嗣恩便答道:“十四兄放心,神木寨乃是山城,鹿角木的原料储备充足得很,若是缺了,只管砍削便是。至于铁蒺藜,的确是少了一点,不过只要我等第二道防线打得好,定难军没机会拿走我们布置的铁蒺藜,到时候打扫战场之时整理一下,也就是了。眼下关键还是在于第二道防线……就看军械监这批新货的效果了。”
李曜点了点头。第二道防线可谓是他的心血凝成,他自然清楚这道防线的重要性,但是他也清楚这道防线的坚不可摧。
如果说铁蒺藜、鹿角木只是阻滞设施,不过是守城的第一道防线,那么第二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自然是对付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攀爬攻城(即墨子所云的蛾傅,或孙子云的蚁附)的城头防守。其中应用最早也最多的防守武器应该是檑具。早在《周礼·秋官·职金》疏中就有“雷,守城捍御之具”的相关记载。
河东军械监所生产的擂具,是在一根巨大的木柱上钉上尖锐的逆须钉,然后通过重力投掷产生杀伤力的防守武器。除了木檑,还有砖檑和泥檑,后两者主要是在城中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的木檑替代品,杀伤力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李曜出任掌军械监之后,又启迪工匠们发明了可重复使用的回收型檑木,试验样式比较多,目前投入“量产”的主要有车脚檑和夜叉檑两种。车脚檑是自城上立一个绞车,然后以车轮作为檑具,投掷后再以绞车收回。而夜叉檑的设计又要巧妙许多,在檑木的两端装有轮子,虽然同样依靠城上的绞车施放,但因为极大地减少了逆须钉和城墙摩擦时的阻力,回收速度加快,自然作战效率要提高许多。设计出夜叉檑的工匠因此很是发了一笔横财。
城楼上与擂具功能相类似的则是“狼牙拍”了。河东军械监所制狼牙拍,是在一块长五尺(1。57米)、宽四尺五寸(1。41米)、厚三寸(0。09米)的榆木板上钉满长五寸、重六两的狼牙铁钉二千二百个,四面各装上一刀刃,以加强杀伤力。按照实验,敌军攻城时,守城士兵用两组绳子将拍面举起与城墙垂直,待到敌军攀爬到拍面下方时,突然放下,以产生最致命的杀伤力。而针对敌军攻城用的轒辒(又称木驴车,四轮车上立木架,蒙以牛皮;下可容10人,犹如古代木制装甲车),守城士兵则会用一种称为铁撞木的武器进行破坏。铁撞木是木身铁首,铁首由六个铁锋组成,每个铁锋长一尺,状似一颗大狼牙铁钉。通过巨大的撞击力,破坏攻城车辆的顶部,然后再投掷以火箭,燃烧破坏。
针对攻城士兵的还有一款颇有意思的进攻型防守武器,即所谓的“飞钩”,又名“铁鸮”。它是由一个锋利的铁钩和一段长长的铁链组成。因为攻城的敌军士兵头戴铁盔,身穿铁甲,往往行动不便,加上担心矢石攻击,不敢抬头,所以守城军士趁着机会,抛下飞钩,钩住盔甲,犹如钓鱼一般,将敌军半悬空中,任由守城一方痛击。
此外,这次参与守城的士兵,还很奢侈地拥有其他种类繁多的单兵作战武器,如拐突枪、抓枪、拐刃枪、叉竿等。考虑到守城战的特殊性,这些守城武器与野战武器大为不同,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长,一般都在七八米左右。有些武器当然需要特别设计,譬如一种叫剉子斧的武器,和一般“直柄直刀”的斧头不同,而是采用“直柄横刀”的方式,主要是用于钩刺攻城人或铲砍攀城人之手。而单兵使用的防御盾牌也有所不同,有木立牌和竹立牌之分,两者型制相近,都是又高又大,并附有拐子(支撑架),以便士兵腾出手来,在盾牌后发起攻击。
李曜此次主要使用的是竹立牌,因为与木立牌相比,竹立牌的防御力更佳,它是将厚竹条用牛皮…条编缀而成,甚至整个盾牌都会覆上牛皮,特别坚固,在有敌情顾虑下,士兵巡视城墙或驻扎战棚时,可以用它来防御火炮火箭的袭击。除却这些制式装备外,石灰、沙子、火油,甚至开水也都是必备的防守类攻击武器,虽然杀伤力有限,但也能起到烟幕弹、燃烧弹,甚至毒气弹的效力,以达到扰乱敌军、掩护进攻的作用。
既然各项准备工作确实已经就绪了,李曜外表轻松下其实颇为紧张的内心也就放下了不少,心道:“你妹的,老子花了这么大工夫,放了这么多迷雾,要是还不能打出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来,那老子肯定是被这贼老天给坑了。”
他心情稳定下来,便恢复了一贯性的淡然模样,思路也变得正常起来,略微沉吟,说道:“若某所料不差,定难军第一波攻势必然颇为猛烈,他们以为神木寨中军心涣散,虽然会因此让他们轻视我等,却更加激起其快速拿下此城,坐地分赃之心。因而第一波防守,一定要沉着应战,按照既定安排,一步步来,不可操切,不可迟钝。”
众人凛然应诺。
李曜又道:“南北二门只有张光远和刘河安还是有些不妥,万一有个变故,便是麻烦。这样吧,十七弟,你去北门,国宝,你去南门。有你二人坐镇,张、刘二人心理压力……哦,某是说,心中顾虑也会小很多,这样便不容易犯错。”
史建瑭与李嗣恩对望一眼,看了看李曜,又想了想现在这个位置,忍不住道:“东门乃敌军主力集结之处,有军使亲自指挥,某自然放心得很,只是军使,这城门之上毕竟是个危险所在,还请军使在开战之后莫要顶在这最前头,须知我等虽是占据高位,敌军却是仰攻,但拓跋氏神射手不少,此处实在过于危险了些。”
李曜愕然,心道:“主将不站在这儿站在哪去?莫非老子又被电视剧坑了?”但却不好意思说不知道,因此点点头,道:“自然,某此来只是视察城楼阵地,待会儿开战,某自然不能突然被人射杀了,以免引起军心浮动。不过你也不必过于担心,某身边有朱旅帅在,要杀某,也不是容易的事……嗯?憨……朱旅帅,你眼神好,看看前面那是不是来了个人?”
第095章 神木之战(中)
憨娃儿眼神是好,但其实自从李曜开始修习灵宝毕法以来,目力也已经十分了得,所以憨娃儿只是看了一眼,便点头道:“军使,是有个人来了,看装扮是一员敌将。”
李曜微微错愕,立刻嗤笑了起来,揶揄道:“某若料得不差,此人乃是临阵劝降某来了。”
众人都是一愣,接着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憨娃儿却没笑,只是摇头道:“这人敢情是疯了,俺都不会这么蠢。”
众人听了,忍不住笑得更起劲,憨娃儿这种人,有时候一句话出来,比旁人的幽默感还要幽默。
李曜也忍不住笑了笑,这才道:“且看他怎么说,若是说得好,就留他一命,若是说得没甚意思……八戒,你射杀了他便是。”
憨娃儿毫不犹豫点点头,道:“好。”
他二人对话简单,射杀一员敌将说得跟喝白开水似的容易,旁人听来不禁有些凛然,心中同时忖道:“原来这朱八戒不仅近战马前无三合之将,竟然还有一手神射功夫,要不然李军使何以这般平而静之地就说叫他射杀了人家?”
城下那拓跋家敌将拓跋海潇洒之极地驱马上前,看见城楼之上,最中间的那人有些面熟,但一时怎么也没有联想到这人就是昨天来到自家大营的那个自称飞腾军掌书记的李行云,但不管怎么说,眼前这人站在城门上头最中间的位置,身边诸将拱卫,明显就是李克用养子、飞腾军使李存曜无疑,于是勒住马,傲然抬头,高声道:“城上敌将,可是河东飞腾军李正阳李军使?”
他还算记得点礼数,没有直呼李曜姓名。
李曜看了他一眼,似乎昨日在定难军中军大帐里见过,不过当时他假装使者,故意装…逼,只是扫了一眼,只知道见过,却不知道具体是谁。
李曜气沉丹田,冲城下问道:“某便是李存曜,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拓跋海一听李曜说话,心道:“想不到这李存曜虽然只是徒有虚名,但模样倒是果然出众,难怪闯出这么大名头。”
不过他虽然这么想,却也不可能因为这一点而对李曜高看多少,毕竟他不是吏部的考官,不是按照“身言书判”来评定一个人。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李军使,某乃拓跋思恩将军麾下,拓跋海是也!”
李曜面色如常,隐约有些古怪的笑意,说道:“哦,原来是拓跋海将军,久仰久仰,不知拓跋将军今日前来,可是要弃暗投明,来我河东?若是如此,某倒是可以代为引荐一番。”
拓跋海一愣,自己是来劝降李存曜的,怎么他反倒劝降起自己来了?当下怒道:“某是拓跋家的人,怎能去你朱邪家!”
李曜笑了笑:“既然如此,拓跋将军来此作甚?莫非是走错路了?这可是战场之上,按理某该直接下令,万箭齐发……不过,念在你我两家都是陛下赐籍(指加入李唐宗室,赐李姓),今日暂且放过此事,拓跋将军,请回吧。”
拓跋海闻言大怒,吼道:“某此来,乃是救你性命而来!如今我定难军大军围城,你神木寨区区小城,方圆不过五里,甲士不过千人,焉能挡我大军雷霆一击?不如早早开城,弃暗投明,免遭刀劈斧砍之厄!李军使,你乃河东名流,只要及时回头,某家节帅爱才如命,定能委你重任,岂不好过平白无故葬身于此?某言尽于此,听与不听,全在军使你了!”
李曜哈哈一笑,朗声道:“某闻天地君亲师,天地之外,君王为先,你家节帅未奉圣谕,擅起刀兵,已然违逆君命,此不忠也,某岂能效之?亲者,莫若父母,并帅大王待某亲如骨肉,赏识提拔,某只恨才疏学浅,不得大功相报,如何肯弃此大恩,转投他人,效那三姓家奴之举?如此道理,三岁孩童亦能明了,却不知拓跋将军今年贵庚几许?”
拓跋海一听李曜如此断然拒绝,便知今日劝降之举已然全面失败,当下冷笑:“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拓跋氏不惜才了!今日便要攻破神木寨,擒你出来问话,且看那时,你还说不说什么天地君亲师!”
李曜也猛然变脸,一脸森然肃杀:“某也正欲使拓跋氏兵挫坚城之下,如今大战将起,正要敌军大将之血祭旗,拓跋将军,黄泉路上好走——八戒!一箭封喉!”
拓跋海猛吃了一惊,他没料到李曜说翻脸就翻脸,如今他所在位置虽然离城门不算很近,但如果是强弓疾射,依然可以将他留下,何况他也知道李曜口中的“八戒”所指何人,正是那个在探马传言中武力堪比李存孝的强大存在。
他猛地抬头一看,正看见李曜身边一名高大壮硕的将领猛然搭弓上弦,开如满月,顿时惊得亡魂大冒,顾不得留下什么场面话,一勒缰绳就要拉过马头逃逸。
可他哪里知道,憨娃儿的箭术跟他们还有所不同,乃是野外单独狩猎练出来的,所以他的箭术之强,除了强在他力大无穷,可开常人想都不能想的强弓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可够毫无征兆地突然出箭疾射,连瞄准都不必,完全是靠感觉。
这就好比后世玩CS的高手,鼠标一甩一点,就是一个爆头,根本不像新手玩家,还要看着瞄准器瞄准了才开枪。虽然这其中的差别也许就是一两秒、两三秒,可是在游戏里,那就是成与败的差别,在这真正的战阵之上,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拓跋海的马头刚刚拉偏一点,人的身体都还没来得及扭动,一支疾箭,带着淡得几乎看不见的残影,已然直射拓跋海咽喉!
“噗——噗!”两声响起。第一声是憨娃儿射出利箭直接射穿拓跋海的咽喉、脊骨发出的声音,第二声则是拓跋海硕大的躯体从马上无力摔落地面的声音。
李曜身边的史建瑭目中精芒一闪,转头深深地看了憨娃儿一眼,又看了李曜一眼。
李曜用眼角余光看到了史建瑭的神情,却如同没看到一般,嘴角却露出一丝淡淡地笑意。
骄兵悍将如何降服?用各种方法磨掉他的锐气、他的自信便是。唯独需要注意的是,只须磨掉他对你的锐气便是了。这一箭虽然是憨娃儿射的,而非他李曜,但憨娃儿口拙,很少说起自己的武力是如何这般强大的,旁人问起之时,他一直都说“是郎君教俺的”,因此李曜虽然自己动手不多,但军中敢于小看他的人却少得很。
毕竟这里有一点很明显,李曜既然能教出这么强的“徒弟”,那他这个师父自己自然不会差。只是他们不知道后世有一种人,叫做专业教练,也许他们能教导出极其厉害的弟子,但并不一定自己也“所向无敌”。譬如穆里尼奥,他不会踢球,却是某个时代中最成功的足球教练之一。
这一点古人很难想通,是以憨娃儿这一箭射出,同样箭术超群的史建瑭顿时就觉得“压力山大”。不过好在他不是什么嫉贤妒能之辈,心中反而想起另一件事:“难怪李正阳在飞腾军的箭术训练上另外搞了一套与以往不同的法子出来,原来是因为他自己便是神射!那日某竟然在他面前卖弄,以吸引他的注意,如今想来,岂非班门弄斧,关庙舞刀?”想着这点,史建瑭这个战场之上杀人如割草的大将,居然脸色一红。
此时拓跋氏定难军前军一阵骚动,他们是看着拓跋海上前的,也猜到他大概是去单骑劝降,当时大家伙都为拓跋海的勇气感到钦佩,但却不料,没说多少话,城楼上似乎就有人抬了抬手,大概是射了一箭,骑术超绝的拓跋海竟然立即应声而倒,落马一动不动。
拓跋思谦此时刚刚从中军来到前军,准备为前军鼓劲一番,就要派他们上去攻城,恰好看见这一幕,不禁一愣:“那是怎么回事?”
旁边的拓跋思恩目眦欲裂,怒道:“直娘贼!李存曜杀了某家爱将拓跋海!某,若不陷城将他碎尸万段,怎消我心头之恨!”
拓跋思谦一惊:“拓跋海,他怎么一个人……”他忽然住口,看着拓跋思恩,眉头慢慢皱了起来:“你叫他去的?可是去劝降李存曜?”
拓跋思恩没说话,相当于默认了。
拓跋思谦突然大怒:“你还真当李存曜是个草包愣头青吗?你看看这四周战场,你看看人家的布置,可有一点像是草包愣头青的!拓跋海非是李存曜所杀,正是你拓跋五郎杀的!”
拓跋思恩没料到拓跋思谦突然发怒,微微错愕一下,马上怒道:“他如何不是草包?”
拓跋思谦怒极而笑,指了指周围,说道:“这些情形,你都看不见么?”
原来神木寨城防层次分明,阵地从城外十多里便铺展开来,由外向内划分为荒芜圈、警戒圈和城防圈。
距城十五里范围内是荒芜圈,实行坚壁清野,能撤进城的全部运走,某些必要之处,还将带不走的付之一炬,并向水井投毒。
离城五里处,就进入了警戒圈。延警戒圈边缘,每隔一定间隔,在制高点上设三人侦察哨一座,形成一道警戒线。侦察哨之后,每隔一里半设一联络哨,保持侦察哨与城池间的联络。白天的联络信号是,发现敌军举一帜,接近警戒线举两帜,进入举三帜,向城市而来举四帜,接近城郊举五帜。晚间则以火代帜。此外,各要道和关卡,还要设置三人一组的机动小队,负责侦察和反间谍。这道三位一体的警戒圈,会在敌军进至城郊,即将围城时撤回。
城上远射兵器射之所及便是城防圈的边缘,在此范围内的城外地物被一律铲平,以扫清射角和视线。
在距墙根10米外是没有水的护城壕(不是护城河)。壕内无水,却交错埋插长短不一的竹刺。城门外的护城壕上架设转关桥,这种桥只有一根梁,梁的两端伸出支于壕沿的横木,当敌人行至桥上时,拉动机关使横木缩回,桥面便会翻转,令敌坠入壕内。
在护城壕后,附加着一道木篱或夯土的矮墙,称为“冯垣”,后面部署士兵,待敌军进入护城壕范围,配合城上守军,以武器杀伤或柴草熏烧之。再向内,是宽2。5米的拒马带,主要用于阻碍敌军云梯接近,所用就是鹿角木和铁蒺藜等。在守军出入的地段,拒马会浅埋成易于移动的状态,并在城顶加以标志。最后,在距墙2。5米以内,是5行高出地面0。5米的交错尖木桩,兼有阻碍敌人攀城和刺死坠落之敌的功能。
接下去才是城墙,这是攻入城池的最后屏障。神木寨虽是小城,城墙却很完备,高达五丈,也就是15米以上。
墙顶宽度足有7…10米,守军可在上面自如的机动和战斗。延墙两侧有厚1米、高0。6…1。4米的女墙,其中外侧女墙较高,开有外宽内窄的射击孔。除了城角建有永久性的角楼外,战时还要延墙添置大量临时楼台。每隔60米,建一座突出外侧城墙1米的观察楼。每隔180米,建一座突出外侧城墙3米、用以消灭城下死角和夹击城下敌军的木楼。同样,每隔180米,还竖有一堵3米高尖木桩连成的横墙,平时开小门供穿行,敌军登城后封闭作为路障。最后每隔360米,再建一座突出内侧女墙4。6米的木楼,以备攻击入城之敌。
墙根厚达20米,甚至40米,即使城基被挖空,也不至因失去重心坍塌,而只会下沉。每隔约200米,由内向外挖掘,接近外侧5…6寸时停止,即形成一道暗门,留作突击杀出之用。暗门内侧还备有带风箱的窑灶、柴草和障碍车,以备敌军发现,从中杀入时,加以烟熏和堵塞通道。
城楼之下,城门洞内外侧都设城门,门洞中部还有辘轳升降的悬门。三道门都设有活动射孔。为了防御火攻,除了在城楼中预备水罐水盆及长柄麻袋外,还用间隔16厘米、突出2…3厘米、交错排列的圆头木桩在门外侧钉上厚泥。(无风注:这种方法直到宋代才被铁皮包裹法淘汰,也许李曜会提前将其“发明”。)
与城外的步步设防相比,城内却是一幅畅通景象。城楼两侧和城角的宽大登城道,连接着延墙铺设的环城路。环城路与各要道相连,构成城内四通八达的网路。不过城内也并非长驱直入之地,必要时,环城路之后会修筑一道称为'傅堞'的夯土矮墙,墙前再挖一道深3。5米,宽3米的壕沟,内塞柴草。一旦敌军入城,即引燃柴草形成火墙,并据墙与城墙友军夹击之于环城路上。
守城的密度是,正规兵每1。84米1人,征集的百姓每2。3米1人。占征集百姓25%的成年男子担任兵员,占50%的成年女子负责工程作业和运输战材,剩下的老弱担任后勤杂务。武器配发则按照,每50…90米设抛石车一座,每20米存放修补城墙工事的柴捆20捆,每45米设置锅灶、水瓮及沙土,每4米存放弩、戟、连梃、斧、椎各1,及一些石块和蒺藜等的原则。人员或武器不足时举旗为号,苍鹰表示需要敢死队支援,双兔表示需要大队人马支援,狗表示需要补充远射兵器,羽表示需要补充格斗兵器,赤表示需要火战器材,白表示需要滚石等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标准装备外,还有一些新式装备。如悬脾、累答和火擂木。悬脾中藏有士兵,顺着城墙吊放,从侧面刺杀爬城敌军。累答就是粗麻绳编成的软幕,涂泥浆的悬挂在墙前充当廉价的盾牌,不涂泥浆的可以点燃后覆盖城下敌军。火擂木是在两轮中间捆扎一束柴草,点燃后顺城坡滚下砸烧敌军。而随着弩用于军事,城头也出现了其后很长一段时期绝迹了的床弩,及永远绝迹了的转射机。前者在当时需10人操纵,有2副绞盘供上弦,1副供顺绳拉回射出的巨箭,既能发射2。3米长的巨箭,也可一次装填60支普通箭,相对南北朝之后的同类,这样的床弩还是略显弱些。后者是固定在木架上的弩,虽然固定依然可朝任何方向射击,功能类似地中海叙拉古的弓式弩炮,从由2人操纵判断,也是绞盘上弦。
针对如此森严的防御,攻方除又发明了带有轮子的壕桥,用以缩短打通护城壕的时间外,更总结出强攻、压制、地道和水淹四类战术,予以对抗。
强攻是或用冲撞、焚烧等办法破坏城门,或遣单兵蜂拥而上攻占城墙、抑或借夜幕派单兵接近城池,而后对城墙展开强攻。此战术中前两种情况最怕守方拼死抵挡,连射带刺、连砸带呛、连烧带浇,一通猛打下来,必然损失惨重。后一种情况最怕守军点燃火炬伸出墙外,用眩目火光封闭城头情况,使攻城者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李存曜如此能力,先前那些判断可能做的准?”
拓跋思恩呆了一呆:“那如今怎生是好?”
第096章 神木之战(下)
拓跋思谦环视四周,见身边都是高级军官,并无士卒,这才压低声音说道:“此前某等早已传言李存曜不堪一击,此时军心士气在我,此势只能鼓舞,不可轻泄。事已至此,为今之计,唯有毕其功于一役,全力进攻,放手施为,争取一战而下神木寨,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拓跋思恩用力点头,咬牙道:“李存曜小儿,胆敢杀我大将,此仇不报,何以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