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夜唱-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这五十余户也驱走,哼哼,离了庄子庇护,他们得去山上服役,某倒要看看,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竟然敢不听话!”
解虎应了一声,正要离开,却见留在晒场上的解豹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解三面色一沉:“让你们轮流回来,你这狼狈模样,却是为何?”
“不好了,阿耶,那姓叶的山猴,竟然带了不少粮食与财帛来!”
“什么?”
“方才几辆大车来了,车上运了绢帛与米面,那山猴子正在给不听话的佃户发放!”
“这个……这是怎么回事?”解三有些惊讶:“你们再去打探清楚来!”
俩儿子匆匆又跑开,解三起身背后绕着胡床转了几圈,心中惴惴不安,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等有些不耐烦,他干脆出了门,在门口翘首望了好一会儿,终于见到解虎脸色怪异地跑了回来。
“详情如何?”
“不只是几辆大车,那厮共来了十辆大车,车上有绢帛,有米面,还有铜钱、工具……一堆东西,都说是他早就做了准备,供佃户生活所需,如今正在给那五十余户发放!”
“原来如此……这厮竟然有后手!”
听得这里,解三算是明白,这来的钱粮,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叶畅早有准备。这让他不禁生出担忧:即是有这样的准备,岂知叶畅是不是还有别的招数?
“去见方应物!”
他心中生出这个念头,然后便带着两个人,从后边出了庄子。
方应物那边,同样得到了消息,但是他神色自若,见解三慌慌张张过来,哑然失笑道:“才这点动静,你何必担忧?”
“这厮带了大量钱粮来,如今又在向听他话的穷鬼发放,消息传出去,必然会有那些墙头草前往投靠,若是真给他拉了一半人手去,咱们之策,岂不全部泡汤?”
“才十车财物,还多是粮食,你以为能买得多少人?且等着吧,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待这些人分了,咱们再发动人手去索要,到那时他拿不出来,瞧他会是什么下场!”
“也是……也是!”
让解三放心的,多半不是方应物的计策,而是他那满满的自信。他二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先再让五十名佃户去应付叶畅,先将他的十车财物消耗掉再说。
这些佃户对方应物与解三是甚为畏惧,他二人毕竟盘踞多年,因此他们虽是不愿意与叶畅作对,可是被方应物与解三鼓动下,加之也有贪念作祟,眼见着除了那五十户之外,另又有五十户,也自叶畅那边领到了财物与口粮,因此,到得第三日点卯时,三百五十余户,竟然家家都到了。
方应物与解三算过,叶畅剩余的财物粮食,完全不够这剩余的二百五十户分配。只待到时物质一缺,他们安插的人便于人群中鼓噪,到时叶畅收买人心之举不仅不能有所收获,而且还要适得其反。
故此,这一日他二人倒是没有找什么借口,一大早便到了晒场之上。
“咦,你二人如何来了?”见他二人出现,叶畅惊讶地道。
“某病已好,故来叶郎君面前听用。”解三一脸诚挚:“某前日之错,今已知矣,还请叶郎君海涵。”
“知错?”叶畅睨视了他一眼。
“正是,故此某说服诸佃户,已经来点卯了。”
“咦,方应物,你莫非没有与他说,昨日未曾到场,今日就不必来了?”叶畅一脸讶然地道。
“叶郎君,知错能改,善莫大矣,他既是认……”
“我只问你,我说的,昨日不到,今日便不必来了的消息,你传到没有,回答我,有,还是没有即可。”
叶畅此前与方应物说话,虽是算不上客气,但多少总与他留下了几分颜面,可是如今当着众人说他,却是一点余地都不留。方应物虽是深沉,却哪里受过这种气,顿时脸肿得通红:“这个……”
“看来是没有了……你先到一边去,过会儿再处置你。”
方应物眼中冷厉的光芒闪过,他退到一旁,只准备过会儿加倍奉还。
叶畅不再理睬他,而是登上高处,环视众人。
“某前日有言,昨日是最后一次登记造册,昨日未能到者,视作自愿退佃处置。”叶畅扬声道:“因此,今后这公主庄佃户,便是昨日点卯时到的一百一十七户,其余人等,还请另谋高就吧。”
这一句话出来,顿时像个晴天霹雳,震得在场众人都是目瞪口呆。
“就这样吧,公主庄上的佃户留下,其余闲杂人等,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说完之后,叶畅便从高处下来,不去理会那些胡乱嘈杂的佃户们。
“叶郎君,这如何使得,这可是……这可是二百五十户佃户,若是少了他们,庄里的活儿……谁来……谁来……”
解三再也按捺不住,上前大呼,欲与叶畅争执。方应物拉了他一把,脸上犹自镇定:“叶郎君,你这般倒行逆施,佃户散了,无人耕作,贵主怪罪下来,可全都应由你兜着。”
“哈哈……无人耕作?”叶畅冷笑了一声,然后挥了挥手。
他身边的叶英拿出个牛角号,开始用力吹了起来,众人都是一惊,解三低声道:“这山猴子究竟做什么勾当?”
号声止歇,却没有什么变化,解三的狐疑变成了冷笑,他睨视着叶畅,正待说话,就在这时,却看到庄外有人行了过来。
行来的不只是几个人,而是一队人!
这些人身上背着行囊,脸色风尘卜卜,但却如同官兵一般,排成队伍,行列虽有些散,却并不混乱。方应物与解三都是见过世面的,一看到这些人,都惊咦了一声。
这些人看上去与穷困的佃户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在气质里,却又有某种不同!
分明不是军人,却又象军人一般拥有纪律,他们的出现,让方应物与解三感到某种恐惧。
一共是一百人,都是青壮,这一百人径直行到叶畅面前,在晒场之上,他们一边低声谈笑,一边整顿队伍,看上去轻松惬意。偶尔好奇地打量一下周围的人,神情全然没有外乡人的拘谨。
“他们……”
“他们会取代那些不听从命令的佃户。”叶畅平静地道:“官府那边,某已经得了允许。”
这一切,方应物脸色也变了。
他不曾想,叶畅竟然还藏了这么多人手!
此刻他哪里还不知道,自己与解三的把戏,早在叶畅意料之中,甚至叶畅想着法子布下这陷阱,目的就是为了对付他们,将他们从庄子里赶出去。
他却有些高看自己了,叶畅真要赶他们走,哪里用得着这么多的麻烦。
叶畅是要立威,要让佃户们从一开始就明白,听他的自有好处,而与他作对,下场将会很惨。
“各佃户将被编成组,每一组有各自组长,组长之下,尚有队长……”
叶畅不理会那些人,自顾自地宣布自己的安排,这些佃户当中,相当一部分根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但叶畅也不在意,他相信,这些人并不是蠢,有样学样总会。
样子就是此次来的一百名劳力。
这些人乃是洛阳灾民,在洛阳南市的工地上做了五个月的活,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工人的协作精神与纪律性。叶畅此前自洛阳过,可不仅仅是为了去见李颀等!
接下来叶畅任命了三个组长、九个队长、二十七名小队长,这三个组长、九个队长,无一例外都是新来者,二十七名小队长当中,倒有十二人是本地佃户,被分插到九个小队当中。
这十二人都是与方应物、解三关系不睦者,二人顿时明白,这两日里,叶畅可没有闲着!
到这时,他二人已经彻底死心,便是方应物,也知道今日休想为难叶畅了。编组完成之后,那些没被编入的佃户大急,他们可顾不得许多,一个个拥上来,想要寻叶畅说话,却被那一百名工人挡着,生生隔开来。
双方论人数,佃户还要多些,但工人齐心协力,佃户各怀心思,还是工人占了上风。闹了好一会儿,叶畅才大声道:“你们人太多,七嘴八舌吵得我听不清,我就在这里,你们自己推三个人出来与我说。”
要这两百余人推出三人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争了好一会儿,叶畅那边已经指挥着各组人手开始准备工具,他们这里还没闹好。到最后,叶畅不得不对他们说:“再推不出人来,某可就要带人去做活,没有时间陪你们在这瞎闹腾了!”
这般催促之下,众佃户勉强推举出三人来。三人到了叶畅面前,此时他们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不再是那种冷淡无视,而是径直下拜:“叶郎君,请发发慈悲,我等并无意冒犯叶郎君,实是……实是误会……”
“那你们去找造成误会之人,寻我做什么?”叶畅摇了摇头:“谁让你们如此,你们便去寻谁去。”
听得这话,解三与方应物顿时脸色白了。
这些佃户们不从点卯,根本原因还是他们二个从中使力,原本他们以为法不责众,叶畅寻不着这许多人取代佃户,到后来只有向他们屈服。现在这等情形,那些失佃的佃户,肯定要怪罪他二人。
他二人如何去应付这许多人,这可是两百户人家!
果然,不待推出的三人回去,叶畅的话落入佃户耳中,有沉不住气的便大叫起来:“是解总管与方总管的主意,是他们的主意!”
“他们说只须依了他们,就可以如同往年一般……”
“他二人中饱私囊……”
又是一阵七嘴八舌,叶畅笑了笑,回过脸去,意味深长地看着解三与方应物。
此时二人不唯面色如土汗涔涔而下,更是两股战战。那些佃户越说越激动,不等叶畅安插于其中的人带头,便已经有人大喊:“此二贼害我等,他们倒好,他们又不怕失佃,便是回了长安,贵主也会给他们一个管事……”
“我们当真是猪油蒙了心,竟然受这两个狗贼骗,他们往常便一贯欺压我等!”
“打死他们!”
“正是,休让他二人走脱了!”
佃户们不乏他们的小狡猾,他们知道解三与方应物二人同叶畅为难,这个时候自然将全部责任都推到二人身上去。不唯如此,他们还想着痛殴二人一顿,以此来讨好叶畅。
有人起头,呼喝声便不绝于耳,到处都是喊打声,群情激愤下,那些叶畅带来的工人眼见着不是冲叶畅来的,阻挠便有些不力。解三与方应物闪避不及,顿时挨了几下拳脚。
二人再无侥幸心理,解三扑通便跪了下来,方应物也上前向着叶畅长揖,颤声道:“叶郎君饶我,念在家父面上,饶我!”
“汝父面上?”
“家父方清之……”
“好大的面子,可惜某不曾听过。”叶畅冷笑了一声:“你等唯有自救了。”
听得此话,方应物脸上抽了抽,猛然想起一个传闻。
这位叶郎君可是连王维的面子都敢驳的,他父亲或许和玉真长公主有些什么关系,但比起王维……不过是一个家奴罢了,算得了什么东西?
这个时候,方应物才意识到,自己太过高看自己父亲在玉真长公主面前的身份地位了。
意识到此处,他便清楚,自己一败涂地,根本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顿时也跪了下去,连声哀求:“叶郎君,某自叶郎君来起,便小心奉承,未有不恭之处,还求叶郎君救我一命!”
见这个家伙也跪了下去,叶畅淡淡一笑,知道事情成了。
第161章 阉宦竖子问舍田
眼见着夏天就要来临了,田野里和风拂过,棉花苗长得甚为喜人。
郑五望着这些绿油油的苗儿,布满皱纹的脸上,漾起了复杂的神情。
一方面,他对这些苗儿的长势甚为欢喜,另一方面,他又有些担忧:这些东西并不能用来吃,据说只是结出类似于蚕茧一样的东西,然后可以纺线织布——这倒是稀奇了,种得出蚕茧来!
但这是叶郎君说的,那些从洛阳来的人可是极信叶郎君,他们说便是在洛阳城里,叶郎君也是一言九鼎的大人物。
想想也是,自己担忧得太过头了,叶郎群一来,只花了几日功夫,便将以前的庄头总管方应物与解三赶走,将人心安定了下来。
正想着间,便见到叶畅带着十余人顺着田埂行来。
“叶郎君。”郑五慌忙起身招呼。
“郑五啊,这木棉还好种吧?”叶畅认得他,笑着回应道。
郑五心中一喜,没有想到叶郎君这般大人物,也只有两个月的功夫便记住了他。
“托郎君的福,木棉很好种,不需要太多打理。”
“如今生计如何,每周发放的粮食够吃否?”
“够吃,够吃,可以敞开肚皮吃,比起过往好多了,过往这青黄不接时节,哪里有饱饭吃!”
“我记得你新妇已怀了孩儿,陪她的时间够不够?”
一提到此事,郑五心中便是感激,他相貌虽老,实际年纪还不足四十,家里还有妻子,此前养了两个孩子都夭折,如今看着妻子肚子又隆了起来,他原是很担心,好在现在有饱饭吃了。
“够,够,每日里田里的事情忙完,便可回去陪她,而且还有休沐日!”郑五看着叶畅,大着胆子道:“郎君仁厚,古今罕有,小人等都是打心里感激……”
叶畅号称用“古法”记时,将每月分为四周,一二三周为七日,第四周为八日。这些佃户们一二三周的最后一日和第四周的最后两日为休沐日,比起往年没日没夜干活,这可以说是轻松得多了。
他们只是感激叶畅让他们有休息之日,却不曾想到叶畅通过这种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制度,潜移默化里在培养着他们的遵守时间的纪律性。
“过几日,会有稳婆到庄子上来,我会让她去给你媳妇看看。”叶畅又道。
在叶畅这边,只是几句话罢了,可在郑五那儿,却就是热泪盈眶。他再次下拜:“多谢叶郎君,多谢叶郎君!”
善直在叶畅身后“善哉”了一声,叶畅与郑五告别,几人顺着田埂继续前行,待离郑五远了,叶畅回头看着善直:“和尚,你一善哉就是有牢骚要发吧?”
善直瞪起眼来:“郎君这话说得,贫僧只是觉得郎君越发阴险了。”
“哪有?”
“你方才那番做作,可不就是为了让人为你拼命?”善直嘲笑道:“连贫僧都瞧得出来,你以为旁人就看不出来?”
“看得出来又如何,这原本就是阳谋不是阴谋。我那番做作,可不只是空口白牙说几句轻飘飘的话,那可是拿出了真金白银的。”叶畅摇头:“和尚,世事原本便是如此,人既生存于世,便须要做事,不只是为自己,亦是为别人。便是大明宫中坐着的天子,也不是每日要替天下操心?这些佃户,不为我效力拼命,就要为别人效力拼命。为我效力,至少我得了好处,他们也不会少。”
“近日和尚在看兵法,记得当初吴起为士兵吮脓疮,士兵之母便哭,说儿子必为吴起死了。”和尚却没有被他说服:“说来说去,你与吴起一般,都是骗子。”
和尚看兵法,是叶畅的要求,以和尚的勇武,就这般一世,实在有些浪费。叶畅没有想到的是,和尚没有学着吴起如何招徕士兵之心的本领,却学到了一肚子牢骚。
他想了想道:“我换一个方法来说吧,你和尚为人念咒祈福,实际上为的是什么?”
“自然是弘扬佛法……”
“你瞧,和尚你也不老实吧,怎么会只是为弘扬佛法,若是为此,应当是你们和尚散尽财物才对,为何却成了和尚向人求布施?”
和尚想了相,便又补充了一句:“还有求衣食。”
“正是,求衣食,我亦是求衣食,佃户也是求衣食,我多对佃户用些心,佃户们便愿多为我出些气力,这是一种……交换,故此谈不上做伪……”
叶畅还想长篇大论下去,和尚却一脸鄙夷模样。叶畅交往久了,和尚明白,这厮最会胡搅蛮缠,与他说道理,那是自讨苦吃。
就在这时,和尚的眼睛突然瞪大,露出警惕之色。
叶畅也听到身后异样的动静,回过头去,只见十余骑顺着官道而来,马上骑士都是盔明甲亮,带着肃杀之气。
这些马小跑着,因为叶畅一行在田垄当中的缘故,他们并未纵马入田,而是在道路上便止住。马上一名骑士问道:“诸位可知道有一位叶畅叶郎君?”
说话的这名骑士虽然也着甲,但一开口,就带着股阴气。叶畅眉头微皱,看着那人:“某便是叶畅,不知尊驾何许人也?”
那人将头盔接下,露出面白无须一张团脸,未语先笑:“咱姓边,名令诚,如今在宫中做事,奉陛下之命特来见汝,带有陛下口谕。”
叶畅心中一凛,李隆基对他没有多少好感,从将他驱出长安城便可以看出。他拱手行礼道:“山野村夫,不意劳动边……”
这个时候,叶畅突然意识到,这位来传消息的,可也不是一般人物,而是边令诚!
这个坑了大唐几位名将的太监,竟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此时最出名的大太监,自然是高力士,但边令诚,身份亦非一般,甚得李隆基信任。
“不意劳动边……边公过问。”叶畅在停顿了一会儿之后继续道:“有劳边公了……此处不是谈话之所,请边公到小处一坐。”
“正好,咱听说叶十一郎家中美酒,一名甘露,一名醉黄粱,都是难得的极品,闻名已久,今日倒要好生受用一番了。”
边令诚说完后放声大笑,似乎是要显得自己的豪气,但他那尖嗓子却让他的笑声变得不伦不类。叶畅只觉得浑身都是鸡皮疙瘩,而他身后的和尚,更是险些吐了出来。
引着边令诚回到庄子里,请他坐下之后,这死太监打着哈哈,却就是不说李隆基派他来的真意。待得酒奉上来,他才眼睛闪闪发光:“待咱来尝尝这二种美酒,听闻李太白都赞不绝口,专门写了诗赞扬的……”
酒一入口,边令诚脸上神情就发生了变化,他面色忽明忽暗,好一会儿才赞道:“好酒,好酒,咱这残余之人,饮后都觉得像是有一团火在胸中烧……”
话到此处,边令诚话题猛然一转:“今番出来,是咱自个儿向圣人讨来的活儿……原因就是久仰叶郎君善持产业之名,要来向叶郎君请教一番。”
叶畅心中不祥之感越发明显了。
高力士乃是大唐第一位权宦,他因为当初随李隆基一起发动政变诛杀韦后等有功,故此拥有此前太监没有的权势。他开了个头,此后玩弄低劣权术的宦官,迎合年老猜忌的李隆基所好,一茬茬冒了出来。但那是再过几年后的事情,现在边令诚等,还只敢小心觑视权柄罢了。
可这个边令诚,却在他面前这般……其中至少透露出两则消息。
其一是高力士似乎压制不住这些宦官中的后起了,其二则是……自己的处境似乎不太妙!
“某乃刑余之身,总担忧今后老无所依,故此想要积攒些家当。”边令诚见叶畅不出声,只道他没有听懂自己话语中的含义,他笑着道:“知道叶郎君善经营植产,有一事相求,还请叶郎君勿推托。”
叶畅表面上仍然很平静:“边公只管吩咐就是,某能办得到的,绝不推辞。”
“叶郎君这甘露酒与醉黄粱,听闻产量不足啊,咱愿出资,助叶郎君一臂之力,同时也给咱攒上养老钱,叶郎君意下如何?”
此语一出,叶畅悚然而惊。
这是看上了他酿酒的利润了!
甘露酒与醉黄粱的利润非常大,可以说十倍都不只。只因为叶畅拥有现在最好的蒸馏工艺与设备,才能做到这一点,别人就是想学,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去的。
自去年八月入洛阳推出醉黄梁,到现在才八个月时间,这两种酒给叶畅带来的利润就超过三万贯。
正是这笔钱,加上之前纸坊、印坊的收入,源源不断地支持着叶畅几方面同时开工:请了淄州的工匠改造琉璃窑,在武陟扩建造船工坊,在洛阳进行基建投资,在孟州进行棉花试种。
叶畅早就知道,这么大的收益,他不可能长久占有。他打的主意也很实在,利用此前积累的名望人脉,能够保证自己掌握这利益三到五年,等规模一做大,立刻转手——他都想好了,直接交给李隆基,换取相应的政策支持。
却不曾想,如同球市一般,竟然还没有多长时间,便有人伸出手来。
关键问题是,这个边令诚……他又不是高力士,凭什么敢开口?
叶畅盯着边令诚,边令诚端着酒杯,笑眯眯的,却是不说话,似乎在等叶畅的回应。
并没有沉吟多久,想到自己此前得罪的那一群人,叶畅便明白,自己别无选择。
象元载、卢杞、王缙等人,本质上是士大夫,他们的性格虽是各异,可是他们行事的风格却总有大同小异的地方,叶畅并不是很惧怕他们——死要面子就决定了他们所使用的手段有限。
可边令诚这种死太监却不同。
这厮从长安接了任务跑来,前面这番话都是铺垫,真正可怕的还是他至今没有说出的东西。想到他还带来了甲士,叶畅便知道,自己非答应不可。
“边公有心,某如何会拒绝,只不过边公对今后的生意是如何想的?”
“哦,此言何意?”
“一般生意有两种,一种是边公自己也亲历亲为,如何经营,如何扩张,边公都亲自动手。另一种则是边公全然放手,只是派个账房来核算,每载将收益算出。”
“咱不懂经营,还是后一种吧。”边令诚琢磨了一会儿道。
叶畅心中在冷笑。
边令诚这厮贪心,他必然是先派人介入生意,然后寻机将酿酒业一举夺去,就如同王元宝夺走球市一般。只不过王元宝手中有财力人力,故此不需要太多准备时间,饶是如此,他也下了气力收买球市的管事。边令诚宫中太监,手中有几个人可用,就算叶畅现在就将全部酒坊都交与他,他也经营不过来。
他必是慢慢安插人手,过个两三年,等这些人都上手了,再将产业尽数占去。巧取豪夺,如意算盘倒是打得很响,只不过,他却料不到,叶畅竟然有将酒坊交与李隆基的打算。
就这样吧,这两三年内,名义上给这个死太监股份分红,但利用扩大生产规模销售更多酒的利益诱惑他,等到他下决心动手之前,让他竹篮打水一场空。
“咱要出多少本金,能得多少股分红?”边令诚肥胖的脸上露出贪婪之色。
这厮还是第一次露出这等不掩饰的神情,而且是一瞬即敛。
“边公只需出一千贯,占有一成股份,在一年之后,边公可以用一千贯,再买一成股份,如此连续五年,边公以为如何?”
“太慢,我出五千贯,占五成。”
两人讨价还价好一会儿,最终达成两千贯占两成,来年又可得两成,击掌成誓之后,边令诚笑着道:“哈哈哈哈,叶郎君乃俊杰也。”
所谓俊杰,识时务者也。叶畅明白,接下来要进入正式话题了。
“天子有令,征修武人叶畅为承务郎,以折冲府兵曹参军职参赞军务,即日至达化县洪济城军前效力!”
叶畅只觉得眼前一黑,头晕目眩起来。
第162章 暗备金钩诱海鳌
李隆基,你这狗娘养的扒灰汉,你爷爷头戴绿帽,你奶奶偷人,你老爹是个懦夫,你老妈死得早,让你有娘生没娘养……
在叶畅脑子里,可全不是什么好话,他在一瞬间,将李隆基祖孙三代都骂了个遍。
达化县洪济城,乃是此时大唐与吐蕃,也就是大唐人口语中常称的犬戎交战的最前线,位于后世的青海贵德县东,四五年前还被吐蕃攻破,屠戮一空。去年,也就是天宝二载,皇甫惟明才从吐蕃手中重新夺回了此城!
这些历史细节,叶畅原本是不知道的,可是因为和李颀、高适、岑参等相识的缘故,特别是高适,对于西面边事极是热衷,从他那儿,叶畅知道这儿的情形。
李隆基却要把他往这最危险的确良方塞过去!
就算身为折冲府兵曹参军,未必每战亲临锋刃,可是青海那边的高原反应,叶畅都不知道自己这身体能否承受得住。若是高原反应太过强烈,直接死在那里,那自己一堆计划,就全部泡汤了。
不过在心里再怎么骂李隆基,却都拿这位在兴庆宫里搂着杨玉环的皇帝没有办法,叶畅只是奇怪,李隆基分明是将自己放还乡野,为何会突然间想将自己弄到边关去!
至于那个什么承务郎、折冲府兵曹参军之类的官衔,叶畅虽是不懂大唐官制,但也知道,承务郎应该是散官虚衔,而兵曹参军也只是个名义上的官职——不可能真派兵给他指挥。
“边公,为何天子好端端的会想起我来?”犹豫了好一会儿,叶畅问道。
边令诚笑了起来。
叶畅这一次,既是躺着中枪,也是嘴巴惹祸。
他在洛阳城中的那番有关大唐边策的话,被李白在长安城中一宣扬,又经某人转口到了李隆基耳中。当时李隆基便大怒,过完年找了个借口便将李白赶出了长安,再没多久,便开始发落起叶畅来。
“圣人说,你既然喜谈边事,那就去边关见识一番吧。而且边关之上,也正需要你这般人才。”
边令诚这般笑嘻嘻地说得轻巧,但叶畅却明白,若是他不同意,只怕李隆基会有另一番说辞,至少,边令诚带来的甲士,可不是只为了保护他来的。
难怪这个边令诚有恃无恐地敲榨他!
下面不用问了,此事玉真长公主与小虫娘绝不知情,否则她们应该会派人过来通知才对。
“叶郎君只管放心,你这财神爷,可不能出什么意外……咱会为监军使,随你一同去。”
边令诚自以为这句话能让叶畅放心,却不想叶畅听了之后,顿是心中更寒。
原因无它,这边令诚监军……可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好事啊。
“这个,某去边关倒无所谓,可是边公为何也要去?”叶畅沉吟了一会儿问道。
“此事便与你无关了,总之,你准备一下,十日之内,去长安与咱会合,然后就准备出发吧。”
边令诚说到这里,就不肯再透露什么消息了。
十日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叶畅首先得安排一番。回修武去的意义不大,徒让家人担心罢了,因此叶畅只是给那边写了一封信。然后又给洛阳城中诸友写了信,李颀等人不是想要去边关嘛,正好他们还未动身,干脆把他们一起拉上,特别是高适,此人颇有军略,有他相伴,至少遇到什么事情能有个照应。
自然,还少不得李白。此次令叶畅躺着中枪的罪魁祸首,可以说就是李白。叶畅只是私下里议论两句罢了,可这厮却大肆宣扬,叶畅感觉,自己就像是另一世被转发了五百次的家伙,完全是被猪队友坑了。
呃,李白是猪队友……好吧,这是对大诗人的不敬,还是赶紧把这个念头打消……
不过只是去信尚不足,他们自有他们的计划,叶畅决定,动身之前,还是从洛阳转一圈,想法子把这几位拐走。
另外就是要随他去的人。
贾猫儿如今负责洛阳城里的基建,他不能动的,那么能随他去的,也就是善直、叶英、叶挺等宗族子弟。这些人除了善直外都是有老有小的,需要好生安抚——可以想见,此次出去之后,这些子弟,肯定人出现伤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