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合大拳师-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至今日,恰克图的晋帮商号锐减。晋商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提出了“由恰克图假道俄国行商”。
此后,中国商帮与俄罗斯商人展开了异常艰辛的茶叶大战。其中,通讯,票号,运输,镖行各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一桩小小的护镖行动,戴老拳师如此看重的原因之一,因为这开门的一战,应接的不光是驼路土匪的威胁,更有着肩负国运的重要意义。这只是一个开端,这之后的路才叫艰辛漫长。而正是由这零零之柴,辅撑着各地商帮的星星之火,才助燃了以晋商徽商为首的中外贸易的燎原之火,那火由杀虎口分东西两路,一至烧过归化、库伦,烧到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展开生死搏杀。
这一段声势浩大的奋战画卷,将于随着各路英雄的集合逐渐拉开帷幕。
第一章 龙蛇惊风飞白练
第一章龙蛇惊风飞白练
北岳恒山,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连太行,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雁山横代北,飞塞接云中,雁飞出其间。
西陉之地,重峦迭巘,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蜚雁出于其间。
巍巍恒山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长城,如伏龙脊背,峥嵘嶙峋,将各山巅绝顶联为一体。
雁门古塞就盘踞在峻拔的雁门山脊之上。
雁门关威震三关,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雁门关为中原北门,将关之内外隔出了漫天黄沙与风调雨顺两个世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战场。
“得雁门关得中原,失雁门关失天下”,该关南控中原,北扼大漠。是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抗辽金、明阻瓦剌的国防要塞。留下众多绝唱与美名。
周时李牧、秦时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隋唐时薛仁贵、郭子仪及宋时杨家将等均驻守驰骋于此。
汉元帝时倾城佳人昭君,也是在此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泪眼婆娑地离关出塞。门外,便是另一个未知的世界。
传说那之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而自明清时,雁门关确实是另一番繁华景象,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经常发生交通堵塞。雁门总兵曾设立分道碑,指引行进的车马人流分开上下路,至今仍在。
中原人向外谋生一般有三个途径:一为闯南洋,一为下关东,一为走口外,而口外的重要交通线是雁门古道。
春秋战国时期,严狁、楼烦、匈奴等少数民族,不惜长途跋涉翻山越岭,通过雁门关进入内地,与汉族通婚通商结盟。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许多少数民族,经雁门关克服高山险阻,实现跟内地的交往。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先都大同又迁都洛阳,使民族交往更加频繁方便。后来隋唐五代时突厥、沙陀等少数民族,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先后同样经过雁门关进入中原地区,由战争到和同为一家,与汉民族携手共创辉煌的华夏文明。
雁门关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流门户。
时至今日,已是“商埠经济多门路,财源如水流代州。”雁门关下代州城大小商号三百余家。商务远涉迪化、库伦、海拉尔、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归化大商号大盛魁掌柜王廷相便是代州人。古城还有大小票号近六十家,当铺二十多家,钱庄三十家。这些票号、商号的流通都是从雁门关走向外地。
此时正值阳春,草木始苏,枯叶未尽。漫山遍野的枯黄藤蔓盖着黄土,将大地铺得虎斑豹纹,行走在烈烈风中,感觉无限的悲凉豪迈。身心不禁为此振奋,反而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
这几人远远行在山路之上,雁门关也不是只一日二日就能走到的。凤吟这些天跟着孟恩广,虽然没有讨教太多拳法,但是就随着身边,却也长进不浅。起先由对孟恩广身上气势感觉到有压力,后来慢慢随同那气势也长进起来,似乎是被这个师哥的一举一动激发出内在的一种气息,那气息如同野兽的杀气,遇强则强,整日里充满活力,气血充盈,仿佛体内关着一头猛兽,又似腹中有一团暖流。
而跟袁承兴走得近时,又会渐渐平息下来,如同结冰的大河,虽然平静坚固,却又清澈流畅,那气息又在体内隐隐的流动,如此或聚或流冲击着四肢百骸。
此时出了忻州,再过了原平就要分手了,原平离雁门关七八十里,离开杀虎口却有二百里,杀虎口距雁门关也有一百三四十里。再有这个距离,也就到了绥远归化了,也就出了中原而到了草原。
袁承兴将与袁成化、鬼五还有几个带路的镖局兄弟一同前往,五日内迎接西来宾客奔赴雁门,这就够折腾的了。
这一路奔波,袁凤吟就感觉到行商走镖原来如此辛苦,看着众人风尘仆仆也就有些过意不去。他跟向东三兄妹等人道:“我先向西送送我承兴哥。”
又怕几人担心而当着袁承兴的面不好意思说,又道:“早晚要出杀虎口,先熟悉一下,之后有个估量,也方便把握擂台上的事情。”青面他们也知道袁凤吟的脾气,也放心他,于是简单告别,继续赶路。
袁承兴也没客气谢绝,于是拨马与袁凤吟一路向西而上。
这就已经天黑了。
说是送,也没什么说的。袁凤吟并在袁承兴边上稍稍靠后,就感觉袁承兴的气质很特别,不张扬也不压抑,虽然坚冷,却又像泛着纯净的光色,好像那青花瓷器给人的感觉。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却又置身俗世之中。这也是他一见袁承兴就有点倾慕的原因,跟袁承兴在一起会感觉特别平和冷静。
这份平和让他有点不好意思再道谢,反而害怕袁承兴在这几天因为自己而遇到什么麻烦。想着就奔出二三十里路,夜色也就下来了,走得是山路,偶尔有几家店铺,但大家都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袁承兴稍稍放慢步子道:“兄弟,再送怕就到了杀虎口了吧,若在下去,留你一个人走怕我也不放心了。”
袁凤吟也慢下来,这才注意到已是漫天繁星,弯月清冷。
袁承兴勒马停下马,众人也停下来。袁承兴道:“几位兄弟先赶路,遇见第一家店无论大小,也将就住下来,缚一条丝带或手巾与门外显眼处,我若见了便下马。”
然后又拨转马头道:“我送凤吟兄弟回去,只送三五里再嘱咐些话儿,各位不必担心。”
也不管他人同意不同意,带凤吟往回返。
其实这感觉二人都有,那便是虽然比武不似战场凶险,却也有各类的意外,阴损的法子防不胜防,二人都怕分别之后出个什么岔子再见不到对方。虽然有点小题大作,但毕竟有打虎亲兄弟的情谊。
一路上凤吟看着天空,漫天繁星缀着那月亮,那种光华与袁承兴确有几分相像。
袁承兴始终很冷静,果然只送到约摸五里便停下来。五里实际很短,若不是背道而驰,相互点燃火把回头就能望见。
二人又走马行了一阵,袁承兴问袁凤吟:“你可学过盘树之法?”
袁凤吟不知道袁承兴怎么突然问这,道:“可是鹞子入林,黑熊靠背?”
鹞子入林与黑熊靠背是六合拳两个盘树的法子,实际外观类似,但分了虚盘与实盘。顾名思义,也能揣测一二。但能不能行,却非揣测就能掌握。
凤吟本来也练,并以能轻易撼动树干而得意,但此时经袁承兴一问,便感觉到此处定有奥妙,于是实言相告:“道,我通常是穿而靠,正侧背各有六合一撞。”又怕袁承兴误解,又道:“除此无他。”
袁承兴道:“实际盘树能将四把全盘,鹰鹞栽膀,熊虎靠背,惊龙返首,双把归位。”
凤吟缓缓在马上沉思,袁承兴停下马来,正巧边上有几棵枯树,一片人高的荒草。袁承兴道:“你跟我来。”
袁凤吟随即为袁承兴拉了马,袁承兴一甩长衣,唰唰就进了草丛之中,披着月色,之间一道白影在草丛之中来回穿梭辗转,鬼魅一般,但是夜色太深看不底细。凤吟拴了马走向近前,却见袁承兴反转游走身子顺滑,无骨一般,却又带着惊灵的劲意,似乎身子是缠在那细细的草杆之上,只一回头身子就绕回来了。
在一个时间里,凤吟跟着老刘走拳,因为不是同一路,只感觉步子沉稳坚实,不似心意那般沉重与轻灵过分明显,但此时看到袁承兴这三旋两转,心里确是有了龙蛇惊风四字。因为袁承兴虽是盘旋,却比自己先前那一段圈子要小的多,简直就是盘龙绕柱。虽然圈子小,又不似原地翻身,而是由一个小圈子。
正想着突然白影一闪,袁承兴似一溜快步一般接连点地,奇快如鬼魅,一纵一窜就到了树边,然后虽为同一动作,却在每动之间都能靠树一下,而这一靠却非身子去撞,而是几处部位都能贴在树上,随便一个部位出尖,那树就一震。
凤吟深深感觉到这个同门对自己的信任与关爱,这是心意六合拳最后之秘了,乃是六艺归真盘把。得了这个,心意拳的功法就全了。待袁承兴收了功,万籁俱静,凤吟还沉浸在感动之中。
劲路顺畅必然需要筋膜长而柔韧,韧而有力。而所谓抻筋拔骨又并非是拉抻拉抻那么简单,不光在伸展时,在团缩时这份抻拔却是更加明显。这也正是心意形意的练功特色,所以才涨功很快,却也容易出现问题。而为了避免问题,省去了这些练法,就真的只是走个外形了。
就心意形意来说,走个外形,可谓奇丑无比。到那般田地非但是只见打人不见练拳了,就是练给外行看,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来了。
凤吟感谢袁承兴,袁承兴却赞美他的安拉。
袁承兴道,自己这一行实际并非只为帮助凤吟,而是也打算一路向北,顺着祖先来时的路,去寻求一份丢失的信仰。这个袁凤吟就很不理解了。
而袁承兴道,之所以将这些都告诉凤吟,因为他知道,凤吟将是教门的朋友。而且他也希望与凤吟这样一个生而纯粹的人一同赶路。
这让凤吟很是惭愧,他知道自己幼时的名声,而今已经离那个时间很久远了。
袁承兴心中默默忏悔,为方才只顾赶路,未能下马礼拜而感到自责。这个凤吟也很不理解,他认为只要心存敬畏,无论是哪个祖先都会理解自己的。而袁承兴讲这是功课。
袁凤吟不再打扰他,见袁承兴就地礼拜,深深地接近大地,却也能感受到一份真诚,仿佛那心灵却高高的接近了明月。于是听了袁承兴劝告,上马赶路。
袁凤吟打马狂奔,将这份感情深埋,用自己的方式也为袁承兴一路祈福。
第二章 狼牙虎口第一擂
第二章狼牙虎口第一擂
二位袁大拳师分道扬镳,也就得分别说起。
杀虎口,先有名为狼牙关,为长城上重要关口。口内自古有人居住。明时游牧民族南侵多由此口进入,于是又名杀胡口,后清兵入关,为缓和矛盾,才唤作杀虎口。因为中原出关有此两处,另有河北张家口在东,所以此口又被称为西口。
晋中人“耕种之外,咸善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往往服贾于远方,虽数千里不辞”,“贸易于燕南塞北者亦居其半”。
明朝时,为了防止蒙古骑兵南下,也曾驻扎过大量军队。后来跟蒙古部族关系缓和后,杀虎口又被开辟为双方贸易的市场。
后清朝时,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先后出兵平定西北叛乱,杀虎口又成了供应大军粮草的后勤基地。这正是这个时候,山西商人因为运粮有功,得了关照盐引,开始兴旺起来。
走塞北必经西口,过了黄花梁下边就是一片荒凉,满是沙蒿的荒郊。穿过大漠荒野就到了归化、包克图、乌兰察布,就所谓到了外面了。
战争结束后,这里就成为晋帮进入西北地区的门户,也是歇脚周转之所,一度的商业繁荣。特别是贩卖牲口的商帮,在此地也养活了一大批换取羊客弃羊的赢羊小贩。然后留下的人们越聚越多,逐渐形成了酒坊,车马店,油坊,毡场,服装等行当的繁华景象。自西口到库伦这些都是靠着这条路吃饭的。
库伦自明时就有政府开办的马市,并有马市牙纪发展出来的经纪人。牙纪就是中间人,过去唤作互郎,周转与买卖两方从中牟利。古字“互”与“乐”同,后来传多了便由“乐”成了“牙”。西口与归化同住着好些牙纪,专门在牲口市场说和买卖。他们知识专业又能言善辩,所以在一个时期里也是非常庞大而又清高孤傲的一个行业,很多保镖也受聘于他们。
这条通往草原的路几百年来被牲口角质的蹄子踩踏得坚实平整,顺着这路往北只出百里,便到了归化绥远。而这百里之路,却又艰难无比。不但四下空旷,天气恶劣,却又有狼群盗匪出没。
雁门关为中原门户,此处又为雁门之门户。
擂台并非设在路上,却在路上张贴宣榜,四下张扬。早在半个月前风声就已飘过荒漠,进入草原。此时小镇之上已经汇聚了不少绿林好汉,特别是匪帮之中的文武高手。这点从客店的账目上就能查看得到。
他们很多不是为了争夺什么镖赏,而是趁这机会摸一摸中原武林的老底儿。因为成立个把镖局对他们没有坏处,只有好处,镖局多了运输也就会多,运输多了自然油水也多,借路的越多越欢喜。关键就是摸清各家底细,免得到时处理不当,耗费了力气。
李太和与冯家三兄弟老早就等在杀虎口了,袁承兴一道,便商量着二日就亮匾开擂。
此处过往客人,很多为西北*,他们有着驯养骆驼与行走沙漠的天赋,这点或许就是由信仰带来的沉静影响的吧。因而也有很多清真的店面,这让袁承兴大有与鱼得水之感。
袁承兴甚至忘记了守擂的重要,而是与那些骆驼客走得很近,买他们从西北带来的衣服穿,跟他们学习更加接近原始的《古兰经》译音。在这方面袁承兴显出了比学拳时更甚的天赋,就是学习蒙语,阿拉伯语,甚至俄语。这种荒凉孤独,已经来自天地的感应,是在中原体验不到的。
西来的客人告诉袁承兴,穿过沙漠,一直向西,他们甚至到过圣城麦加。实际这些离袁承兴已是非常遥远陌生,但还是激起了袁承兴极大的兴趣。
当时的商人都是极有组织有诚信的,袁承兴与他们深处了几日,收益不浅。还有那淳朴而又别有风情的姑娘,或是豪放或是羞怯,都是那么真实,那份稍稍的不成熟是那么诱人。这些漠北的温暖,让袁承兴豁然开朗,忘记了中原战乱给自己带来的心灵创伤。
虎口擂的目的不是震慑匪众,而是形成影响,引着观望的口外匪徒入关观擂,所谓“引蛇出洞,调虎离山”,所以一定要打得漂亮。
但袁承兴只顾与路人攀谈,兴致高昂,有点忘乎所以。李太和又不便与他劝说,于是权当没有这个人,只管开擂。
擂台就在杀虎口第一村市广场,坐北面南靠着墙,后边遮了个后台,用蓬布包得严严实实。台高六尺,虽然简单却也是朱红大漆喜气迎门,周遭彩旗飘扬,楹联若干,全是鼓劲挑兴头的。
果然是鞭炮声一响,就引来了无数人马。早先就有人一直在擂台边转悠揣测,等着就是这一炮。鞭炮过后,挠羊冯老三揭开蒙匾红缎,显出“华北虎口第一擂”几个大字。四角锦旗飞舞,乃是“广盛昌隆,陆合同兴”。
这时就有人喊了:“你不是那忻州挠羊王吗?怎么你们家开镖局了?这还不到挠羊的时候啊。”
那冯老三就道:“各位乡亲,各位兄弟,在下正是忻州冯老三,因挠了几次头羊,猛乡亲抬爱,得了这名声。但此时可不是我冯老三立擂挠羊,却是来了一位大人物。”
说道这冯老三转悠了两圈,底下开始起哄,就有嗓门大的喊:“别卖关子了,先热热场走两趟吧。给爷们过过眼瘾,哥们都看过帖子了,是华南一个小辈。”
“好!等他一会来了你自己跟他说,今儿的我先亮亮头羊,咱这头羊可不比一般的羊。”
“那是什么羊啊?”还真有爱起哄的。
“什么羊?可不是肥羊,是套羊架子。”
“嘿,我说三个,那羊架子谁要啊,咱这可不缺羊架子。”
“先别着急,你嘞把合着。”说着冯老三走了个场,向台后一招手,后边抬上一张桌子来,桌子上蒙着一块红布,如同盖头一般遮盖住一个两头翘起的东西。
“我说三哥,这不会是个大元宝吧?哈哈哈、”
“这可比元宝还金贵。”
“是吗?三哥,给掀开把一眼呀?”
“把一眼,那就得有请在场哪位好汉,有兴趣上来走一趟,揭了这彩头?”冯老三笑带三分威地扫视着场子。
“诶,三哥,你这不成心让我们哥几个急吗?我们要敢上去,那恐怕你都不敢在这立擂了。”
冯老三见没有人上来打头阵,又走了一圈,道:“各位兄弟,我老三这次是来帮场子的,有赏面子的,您也可以上来走一趟,我冯老三拳架难看,能不献丑就不献丑。”
“诶!老三,你不行就先别吆喝,哥哥走一趟踩踩场子!”说话的却是冯老大,这哥三个实际年岁差别不大,但头哥俩却非常疼这个弟弟,很多时候三人身份是倒过来的,老三说了算。
这老大一直作着贩卖药材的买卖,自己也经常到太行山采药,后来遇着修炼的老道,学过一些拳脚,因为少年时时常打架,腿脚狠毒,可以断碑开石,人称铁蹄马,年长时候继承家业,多走动归化一线贩卖大黄牛膝等药物,与人干架时已收敛了大多锋芒,因闪奔跃,膝法独到,人们就合了他的买卖,唤他为铁牛膝。
一个是说他买卖实在,信得过,一个是赞他有功夫,出门经商不用带保镖。
实际他学的是一套孙膑拳,孙膑拳与通背有些相像,只是蹿蹦明显,虚虚实实很是迷惑人。此拳讲究三出而一主,两臂一腿并发劲。三节胳膊二节腿。
演练时通常以长袖藏手,采用孙膑蹒跚步左晃右移,拔跟掀脚,蹒跚跛行。腿法踢碰蹬踹、踩挂跪截等,手法风格弹抓挑钻、抄砍截摆、封捅劈砸。松肩放长如猿臂;五指扣拳如凤眼。
攻防风格总结为歌诀为气沈丹田尖点地,蹒跚跛行左右移,前进後退莫换脚,左摇右摆寻真机。
他二弟也练,哥俩各有所长,那一位拳法突出,擅于投空打穴,人称通背猿,实际不是从通背拳而来。
冯老大刚一扎架子,听后边他二弟喊了一声;“哥哥,莫不如你我对练对练,给大家助兴。”
“好!”二人很是默契,一人占了一个角,两下抖手甩袖,踢腿上步,三蹿两跳就打在了一起。
刚接了半段,听台下有人喊话:“行了!你们两个也不用演了,都舍不得使劲,咱爷们正经走走。”
说着就见台下一人分众人而向前,引来前排观众回头观望,议论声嘈杂一片。
第三章 待伏熊虎结长缨
第三章待伏熊虎结长缨
雁门擂此时却比这里火热,擂台高大气派,有雕梁画栋之手笔,因为这本来就是关帝庙的戏台。说是雁门,实际距雁门关尚远。
四下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庙会一般。做小吃小点心的叫买叫卖着在边上走动。耍猴的斗鸡的都停工不干了,都来看看这怎么个华北第一擂,哪一位是袁大当家,怎么就这么大排场。说是有六样宝物要亮。今天算是开了眼了,武林好汉汇聚一堂,千载难逢这是,将有什么样的龙争虎斗。
有人就叹道,这台行,台上有娘们儿呢?这可比唱戏的那真,唱戏的都是男人扮的。
有的就说了,难不成那就是奖品之一?
答话就说了,切,你真能互想,要是奖品,你敢去拿?就你赢了她们,难道敢跟一个整日舞刀弄枪的婆姨一起睡?
又有人插话了,我敢。真要把这二位,别说二位,任一,就任一给了我,就一晚,我他妈宁可就不见第二日的太阳,我也愿意。”
“去你妈的,尽想好事,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你有那造化么?”
那位被说急了,结结巴巴支吾出几个字:“我,我拜她为师!”
“你这是乱伦,抓你送官!”
“谁!谁?谁干那营生了?”
“哎呦,这光天化日的······”真有好事之人,这就窃窃私语起来。之后引起一片大笑又一片惊诧,“真的假的?”
然后众人投来一片惊诧的目光,就瞅着方才讲话那几人,然后又有人转过头去,掂着脚向远处观望。
那么多人都跟着回头看,也看不到什么。
这时听着老远传来一阵驴叫,“还真得哩?”有人听了就脸色大变,看看那想好事之人,又神秘兮兮地相互对视,一阵眼神交换,显现出夸张的惊诧,之后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真是莫名其妙。
那边有小孩看不见,有家长就扛着,扛着不方便就往边上那树杈上放,刚放上去稳妥了,孩子又吵着尿尿。
另一边一个老头弯腰找东西,转转来转转去,就碰了边上一人,那人也帮忙跟着找,又碰了一人,又跟着找,引得一群人都弯腰找,找来找去也没找见什么,一个个满头大汗,急得老头也直咳嗽。
后来待老头不咳了,有好心的人就问道:“大爷,你找什么呢?”
咳咳咳咳,又引起老头一阵咳嗽,老头憋得脸通红,转转转转的,众人让出一片地来,老头咳就上来一口痰,痛痛快快就吐在了地上,这下舒服了,肺都快咳出来了,喘着粗气道:“我,我不找什么,我咳嗽。”
嗨!这个乱哟。
那边有小媳妇跟着男人一起出来看,那小媳妇也贫,道:“早知道这事管用,能戒赌,我巴不得这擂台天天摆。”
那男人一听眼睛一亮,一拉边上他兄弟:“唉,兄弟,咱就赌第一场谁能赢?”
“我叫你赌,我叫你赌!都不用看了,回家!回家!”这小媳妇就闹起来了,小脚倒腾着追着男人打。
上边没打起来下边先打起来了。
“开始了,开始了!别吵吵了,再吵吵听不见了。”
看那台上一个人在那嘚啵嘚啵的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然后就噼里啪啦的放鞭放炮竹,腾腾打起多高,纸屑纷飞烟雾弥漫,一阵已是满地红。
台上一条大缎子子飘飘摇摇被拉下来,擂台上显出一块匾额,有识字的念道:“那是‘华北第一镖局’。”
“总门长上来了没有?听听说得什么?”
“哎,别吵吵啦,我又不是驴耳朵,你听不见我哪能听见。越吵吵越听不见。”
“开始啦,开始啦!”“什么就开始啦?”“金牛头哎,金牛头!问谁上去揭开呢!”
“你看见啦?哪呢哪呢?”“还没揭呢!”“没揭你咋知道?”“人家刚才说的。”“操,还是驴耳朵。”
“唉唉唉唉,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一个小个子就往前边挤,早干什么来着。
这是见台上有人往这边一指:“好样的!”众人就朝这边看,还让开了一条路。
这一看到把小个子看慌了,“看嘛呢?干嘛呢?”急得还直抹脸。
“人家说你好样的,上去吧。”“咋就上去?”“你不是上去揭盖头亮宝吗?”“我没说啊?”
“去你妈的,那人家问谁上来你还往前挤,操!”
唉嗨哎嗨嗨吆,下边也乱,上边也乱。唔啦哇呜啦哇,台上吹起唢呐来了,陕北双唢呐呢,这什么曲子这是,“上梁?归营?迎亲?”“不懂就算了,就别装内行了。跟着听吧。”
就见台上出现一人连翻带蹦就出场了,虽然是翻蹦,却比戏台上那些武生透着筋骨力道,他不是流畅的翻纵,一边翻还一边连蹬带踹的。
“哎哎,这河南的功夫就是不一样啊。”“你以为怎么着,那有嵩山少林寺。”这一位说话的时间少林寺三字还拖腔带调的,边上的人投来赞许的目光,这人在赞许的目光中感到满足,又接着道:“这一套,叫做少林童子功。”
“嘿!这一动作,武松醉打西门庆!”“是醉打蒋门神!”“醉打西门庆!”“蒋门神!”“西门庆!”这边哥俩越争声越大,脸红脖子粗,都厮打起来了。
那边有老先生也跟着劝架:“是武松醉打武二郎。”“就是嘛!说什么来着。”
场上的是青面,青面还真卖力气,跳跃滚翻,打得实际一趟醉罗汉,他是螳螂拳的底子,而罗汉短打又是螳螂拳的底子。这一路叫做地趟螳螂,又叫死螳螂,是螳螂七路摘要的第七路。
打的真不错,趟在地上虽然没了螳螂样,但是勾挂搂别的技法还在,腿一支地身子就起来了,引起一阵喊好。
后边古有力在微微闭着眼看着,也不时地点头,并跟边上二兄弟道:“是真传,又青出于蓝。”
青面翻蹦的打完了又打打滚的,打滚的打完了又打正经的。
下边就有人问了:“大哥大哥,这一趟又是什么?”“哼哼,这一趟是蒋门神醉打武二郎。”
管他谁打谁呢,看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青面手里又多了一根棍子,这一条棍是把头棍,握着两下左手打,以长用短,又有很多接连翻滚偷袭的招数,突然又支撑着擂台让身子醉态表现得更加到位,一缓一急之见身子又骤然弹起,很有美感。
翻滚之中棍子总出预想不到的角度打出去,有时间接着一个翻身放长极远,抽得擂台“啪啪”的。
唢呐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听了,光听着啪啪直响。
青面三步一摇就靠上了台中的桌子,那棍子插进盖布的底子只一挑,那红布被棍稍高高挑起,这一挑将那千百观众的心也高高地挑起来,就见红光之下,是一只金灿灿的牛头。
那是一头由金箔覆得严丝合缝的一副牛头骨,在眉心,眼窝,还缀着黄黄绿绿的宝石,牛头上半缘有金箔贴着,牛角的尖儿,以及下一半却裸露在外,露着黑褐色的牛角与白玉般的骨头,接着日光的辉映煞是好看。
台下又是一片议论喝彩,有给牛头喝彩的,有给青面喝彩的。
青面提棍子一抱拳回了后台。安大弓走向前来:“诸位,在下东口三合安鼎世,今日应华北总镖局之邀,帮这个场子,若有认得安某的,还请赏这个面子,捧个人场。”
台下果然就起来一阵鼓掌之声,这鼓掌声让安大弓很有面子,安大弓道:“此次擂台声势浩大,但并非虚张声势,乃是推举我华北镖局新入伙一门生,河南周口袁凤吟,袁当家的自祖辈便于华南走镖,即便在战乱之时,照样走镖江河南岸,颇有势力与胆识。晋中各票号商号,在周口都设有要分号,支援南线,统领中原分号,多有袁家照顾,因此未曾有失。先前捻军火烧赊旗,袁先生夜里走马相助,功劳匪浅。”
这是说到关键之处了,台下还是收了嘈杂,安大弓继续道:“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