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不仅仅与战斗机的性能有关,还与另外一个因素有关,即第71舰队的八艘小型航母都无法搭载新式俯冲轰炸机。
    说白了,第71舰队的攻击能力非常有限。
    如此一来,就算获得了有利机会,第71舰队也未必能够击败中国舰队,更谈不从中国舰队手里夺回制海权。
    要不然,尼米兹与斯普鲁恩斯也不会如此消极。
    在第72舰队组建之前,第71舰队无论如何都是太平洋舰队的骨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
    随着第72舰队出现,第71舰队的地位受到了影响。
    当时,斯普鲁恩斯已经想到,很有可能出现一种对他、以及对第71舰队极为不利的情况。
    这就是,为了守卫中途岛,尼米兹很有可能牺牲掉第71舰队。
    道理很简单,如果让第72舰队单打独斗,同样没有可能击败中国舰队,甚至无法阻止中国军队登陆中途岛。但是,只要给予有效的配合,就算第72舰队不能扭转乾坤,也有能力阻止中国军队登陆中途岛。这就是,只要让第72舰队杀入登陆场,就能在两个小时之内解决掉聚集在一起的登陆舰艇与运输船只,让中国海军失去登陆中途岛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攻打中途岛。
    关键就是,如何让第72舰队杀入登陆场。
    显然,需要一支配合力量,而且不是岸基航空兵,因为岸基航空兵只能为第72舰队提供空中掩护,甚至起不到作用。原因很简单,第72舰队肯定在夜间作战,而岸基航空兵在夜间的出动能力也不强,根本不可能在夜间攻击中国舰队,也就谈不配合第72舰队作战了。
    如此一来,能够配合第72舰队的,也就只有第71舰队。
    当时,斯普鲁恩斯已经想到,尼米兹肯定会让第71舰队在白天引开中国舰队,至少得引开中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让中国舰队无法掩护登陆场,至少得确保中国舰队无法在天亮的时候对袭击登陆场的第72舰队发起攻击,然后第72舰队将在夜晚杀向中途岛,用巨炮干掉中国海军的登陆舰艇。
    这套战术取得成功的话,中国海军攻打中途岛的努力将全面破产。
    问题是,第71舰队的结局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第71舰队里的不是小型航母,而是舰队航母,哪怕只有两艘舰队航母,斯普鲁恩斯都不会这么悲观。要知道,舰队航母不但速度更快,而且航空作战能力更强,如果两艘舰队航母全部搭载F4战斗机,并且在防空的时候全力出动,肯定能够顶住中国舰队发起的攻击。
    可惜的是,小型航母根本没有这么强悍的战斗力,不但无法搭载F4战斗机,还只有二十节左右的航速。
    说白了,如果被中国舰队盯,第71舰队根本不可能逃脱。
    显然,第71舰队就是成全第72舰队的牺牲品。
    莱特到来之前,斯普鲁恩斯有的只是悲观。不管怎么说,他也知道,为了守住中途岛做出再大的牺牲都有价值。
    问题是,莱特到来之后,斯普鲁恩斯就意识到,他将成为他人的垫脚石。
    这下,斯普鲁恩斯不仅仅是悲观了,还变得极为沮丧。
    到了十二月底,斯普鲁恩斯的情绪跌到了谷底。
    在他率领第71舰队离开珍珠港之前,尼米兹已经采纳了莱特的作战计划,即第72舰队成立之后,将以莱桑岛为主要基地,面向中途岛做防御部署,寻找在夜间袭击中国舰队的机会。
    为此,尼米兹还安排船只向莱桑岛运送了一批专门供主力舰使用的弹药。
    可以想像,到了一九四四年初,第72舰队就将成为第七舰队的核心。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
    当时,尼米兹还向斯普鲁恩斯提到,第七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守住夏威夷群岛,而做为第七舰队的参谋长,必须为大局着想。
    斯普鲁恩斯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尼米兹这番话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让斯普鲁恩斯做好自我牺牲的思想准备,必要时让莱特指挥的第72舰队充当主角。
    仅仅如此的话,斯普鲁恩斯也忍了。
    不管怎么说,他是军人,而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此外,斯普鲁恩斯也知道,莱特提出的作战方案并没有错。要想守住中途岛,就只能依靠第72舰队,因此第71舰队只能当配角。
    问题是,尼米兹拒绝了斯普鲁恩斯提出的一个要求。
    这就是,撤换掉第71舰队的舰载航空兵。
    按照斯普鲁恩斯的要求,在与中国舰队交战之前,得把第71舰队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换到其他部队去,以次保存舰载航空兵的实力。可是尼米兹却认为不能这么做,因为他不相信第71舰队能够靠一批菜鸟级别的飞行员来拖住中国舰队,如果没有办到,那么第71舰队就无法完成最主要的使命。
    这下,斯普鲁恩斯的信心可以说是彻底崩溃了。
    没有优秀的飞行员,哪来强大的舰载航空兵?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章 事半功倍
    第七舰队出港,并没让顾祝同感到意外。传更新
    当然,顾祝同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斯普鲁恩斯不会来找他的麻烦,而且就算来了,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此时的第三舰队,已经是今非昔比了。
    除了拥有三艘舰队航母的第31舰队、以及拥有八艘小型航母的第32舰队之外,顾祝同保留了在攻打威克岛的时候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水飞机母舰,并且把八艘水飞机母舰编在了第32舰队里面。
    显然,这一编排就是为了增强第32舰队的侦察能力。
    当时,顾祝同采用了一套在其他人看来根本不可理解的战术,即让第32舰队去执行制海任务,由第31舰队负责突击中途岛。在大部分参谋看来,两支舰队应该互换角色,毕竟第31舰队的对海攻击能力强得多。
    只是,顾祝同非常清楚,制海是次要任务。
    说白了,只要第31舰队在战场,美军第七舰队就不会前来决战,因此爆发海战的可能性低得多。
    与第31舰队相比,第32舰队有一个非常大的弱点。
    这就是,如果让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载满弹药起飞的话,其攻击距离不会超过五百公里。主要就是,小型航母没有弹射器,如果舰载机满弹药起飞,就得减少载油量,也就无法达到最大作战半径。
    相反,舰载机从舰队航母起飞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当时,“海鹰”改进型的作战半径已经达到了八百公里。而且能够在最大作战半径进行半个小时的空战格斗。即便是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也能够通过减少载弹量的方式提高作战半径。如果让鱼雷攻击机执行水平轰炸任务,只携带五百公斤炸弹的话。作战半径能超过七百公里,而俯冲轰炸机在携带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的时候,作战半径同样能够超过七百公里。
    如此一来,第31舰队就能在美军岸基战术飞机的活动范围之外发起攻击。
    对于达到攻击的突然性来说,以及对于确保舰队的安全来说,这显得极为重要,即舰队能在美军战机的攻击范围之外发起攻击,从而不用担心遭到美军的反击,可以从容不迫的轰炸中途岛…
    此外。用舰队航母执行攻击任务,还有一个好处。这就是,舰队航母的出动能力比小型航母高得多,因此在作战指挥更容易协调,能够大幅度减轻指挥的负担,从而提高舰载机的作战效率。
    别的不说。仅在战果甄别,就要容易得多。
    主要就是。在三个舰载机联队中甄别轰炸结果,肯定要比在八个舰载机大队中甄别轰炸结果更容易。
    考虑到不可能一次行摧毁中途岛的所有军事目标,所以进行战果甄别很重要。只有获得正确的甄别结果,才能安排后面的轰炸行动,也才能够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瘫痪中途岛的航空兵。
    显然,顾祝同不想承担任何风险。
    只是,顾祝同并没有故步自封。也不打算驻足不前。
    当时,顾祝同还有一个安排。这就是,在轰炸了中途岛之后,如果没有太大的威胁,还将轰炸莱桑岛。
    说白了,要想攻占中途岛,就得轰炸莱桑岛,至少得炸掉莱桑岛的机场。
    当时,顾祝同已经收到了准确情报,即美军的F4战斗机都部署在机场,而且这种战斗机的性能足够与“海鹰”匹敌,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海鹰”,特别是其最大超过二千五百公里的航程。
    显然,F4是一种很有威胁的战斗机。
    严格说来,F4不但是出色的战斗机,还是性能不错的战术轰炸机。最初的时候,美国海军没有选中F4,主要是这种战斗机太重了,根本无法部署到小型航母,而美军在一九四五年才能获得舰队航母。只是,美军很快就发现,F4比之前的任何一种舰载战斗机都要优秀,特比是由速度所赋予的强大空战能力。随后,美军还发现,用F4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也很不错。严格说来,发现F4对地攻击能力的不是美国海军,而是英国皇家空军。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美国海军在最初的时候不大愿意使用这种战斗机,所以F4的第一批量产机中有一批交付给了英国皇家空军,而英国皇家空军在最初的时候,也没有把其当成战斗机使用,因为英国皇家空军已经拥有性能出色的战斗机,即不断改进的“喷火”,并不需要战斗机。相反,在英国皇家空军中,缺少一种性能出色的战斗轰炸机,而F4具有不亚于战术轰炸机的载弹能力,而且能够挂载包括火箭弹在内的所有新式弹药,所以就被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当时,驻中东的英军早就用F4攻击苏伊士运河西岸的德军,还在针对土耳其的战斗中使用了F4。实战证明,F4的对地打击能力极为强悍,而且作战效率高于战术轰炸机。原因很简单,F4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不需要护航战斗机,丢掉炸弹就能进行空战。
    这些情况,顾祝同也了如指掌。
    显然,部署在莱桑岛的F4随时有可能挂炸弹,攻击出现在中途岛附近的中国海军舰队。
    也许,F4对战斗舰队没有太大威胁。不管怎么说,战斗舰队有防空战斗机掩护,而F4在挂炸弹之后,根本无法与“海鹰”抗衡,其生存能力不如俯冲轰炸机,也就必须丢掉炸弹才能迎战“海鹰”,而丢掉了炸弹的F4根本无法对战舰构成威胁,也就难以攻击战斗舰队。
    问题是,登陆舰队空不见得时刻都有防空战斗机。
    也就是说,美军完全可以用F4去对付没有防空掩护,也没有多少防空能力的登陆舰艇与运输船只。
    显然,要想顺利攻打中途岛,就得摧毁莱桑岛的美军航空兵,也就得轰炸莱桑岛。
    更重要的是,越早轰炸莱桑岛越有利。
    道理也很简单,只要轰炸中途岛,美国海军就会做好防御装备,也就会加强莱桑岛的防御部署,甚至会出动舰队。在受到美军舰队威胁的情况下,即便轰炸莱桑岛,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受此影响,顾祝同甚至认为应该首先轰炸莱桑岛。
    原因也很简单,美军早就调整了防御部署,中途岛的航空兵以侦察与防空为主,并不具备多强的攻击能力。根据收到的情报,当时部署在中途岛的战斗机主要是F6F,此外还有一部分F4F,且战斗机的数量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只要打掉了莱桑岛的航空兵,就算靠近中途岛,舰队受到的威胁也不大。相反,如果仅仅轰炸中途岛,舰队仍然会在中途岛附近受到严重威胁。
    问题是,轰炸莱桑岛并不容易。
    关键就是,第七舰队已经离开了珍珠港。即便美军没有打算主动前来决战,也会让舰队参与守卫中途岛的作战行动,而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让舰队在莱桑岛附近活动,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同时能够掩护中途岛。
    也就是说,如果去攻击莱桑岛,就很有可能进入第七舰队的攻击范围。
    要想避免遭到第七舰队偷袭,就得在攻击莱桑岛之前进行大范围搜索,而这显然超过了第31舰队的作战能力。
    如此一来,就得动用第32舰队。
    如果第32舰队也有三艘舰队航母,问题还不是很大,六艘舰队航母,搭载了五百多架舰载机,能够在保留足够的攻击力量的同时出动百架舰载机执行侦察任务,也就有足够的能力搜索莱桑岛周围海域。
    问题是,第32舰队只有八艘小型航母。
    虽然在载机量,八艘小型航母与三艘舰队航母旗鼓相当,但是其执行侦察与攻击任务的能力明显差得多。
    当然,顾祝同也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不然他不会把八艘水飞机母舰编入第32舰队。
    只是,这并不能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即第32舰队的速度太慢了。
    受航速限制,除非第31舰队做出牺牲,不然第32舰队很难配合第31舰队作战,更别说一同行动了。
    当然,顾祝同并没有放弃首先轰炸莱桑岛的想法。
    前面已经提到,如果能够首先轰炸莱桑岛,就能事半功倍的夺取制海权与制空权,大幅度降低攻打中途岛的作战难度。
    顾祝同也用不着立即做出决定。
    舰队出发之后,需要十天才能到达中途岛附近海域,因此在此期间,顾祝同有的是时间来考虑该如何发起进攻。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
    这就是,如果战场情况有了变化,顾祝同还能根据新的情况做出决断。当然,最大的变数就是第七舰队。虽然顾祝同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第七舰队不会前来决战,但是谁能保证美军不会做出最后的反抗呢。
    顾祝同很有耐心。
    这个时候,没有耐心的是斯普鲁恩斯。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一章 强行出征
    十二月二十六日,斯普鲁恩斯收到了由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来的消息…中国海军第三舰队的实力已经大幅度增强,至少增加了三艘舰队航母,而且第三舰队的所有战斗舰艇均在二十四日离开了阿拉普港。
    这下,斯普鲁恩斯傻眼了。
    要知道,就在一天前,他收到的消息还是第三舰队只有八艘小型航母,中国海军并没有向中太平洋战区派遣舰队航母。
    显然,除非斯普鲁恩斯是帝,不然他根本打不赢这场海战。
    只是,这并非唯一的坏消息。
    二十七日,斯普鲁恩斯又收到了一份情报。这就是,驻扎在那霸的中国海军登陆舰队已经在做出发准备,而且至少有三个陆战师接到了战斗动员命令,其中包括在攻打威克岛时表现出众的第三陆战师与第三十一陆战师。除此之外,一支规模不亚于五十艘的运输船队在二十六日夜间抵达了那霸,但是只有部分船只进入港口装卸货物,其他的全部留在港口外的临时锚泊地。也就是说,这支船队很有可能是为陆战队运送作战物资的,随后将与登陆舰队一同出发。
    显然,中国海军很快就会攻打中途岛,不然不会如此大张旗鼓。
    到二十八日,斯普鲁恩斯收到了第三份情报。
    这就是,之前在舟山群岛进行归建后恢复性训练的五艘战列舰与三艘大型巡洋舰已经返回舟山港,而且很有可能在近期离港。
    显然,这是更不好的消息。
    如果不攻打中途岛,中国海军有什么理由让这八艘主力舰做好战斗准备?
    要知道,当时能够用得这八艘主力舰的,也就只有中太平洋战场了,而且主要用途就是支援与掩护登陆行动。
    在威克岛海战后,原本编在第三舰队内的三艘大型巡洋舰返回国内进行大修。斯普鲁恩斯由此推断出,中国海军暂时不会攻打中途岛,美军有足够的时间加强中途岛的防御。如果中国海军把主力舰派往中太平洋战区。那足以说明,进攻中途岛的行动迫在眉睫,美军已经没有多少准备时间了。
    问题是。第72舰队依然只存在于纸面。
    如果中国海军在一个月内攻打中途岛,那么能够出动的只有第71舰队,第72舰队根本赶不及…
    就在斯普鲁恩斯忧心忡忡的时候,尼米兹下达了一道命令。即第71舰队机动到莱桑岛附近,对中国舰队构成威胁。虽然命令中没有提到是否要与中国舰队交战,但是斯普鲁恩斯非常清楚,在这个时候也只有第71舰队能够威胁到中国舰队,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肯定得与中国舰队交战。
    问题是,怎么打,用什么去打?
    显然,击败中国舰队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只是给中国舰队制造一些麻烦。
    斯普鲁恩斯没有违抗命令,二十八日夜间就下令转向前往莱桑岛北部海域。
    这一决定,实际表明斯普鲁恩斯并不想冒险,或者说在有意避开中国舰队。避免与中国舰队遭遇。
    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海军准备攻打中途岛,那么中国舰队最有可能出现在中途岛西南方向,而不是西北方向。如果斯普鲁恩斯想与中国舰队交战,就应该率领第71舰队去莱桑岛南面。
    当然,这也看得出来,斯普鲁恩斯已经预料到。中国海军会在攻打中途岛之前,让舰队去轰炸莱桑岛。
    此时。尼米兹也在犯难。
    虽然他已经下令让第71舰队开赴夏威夷群岛西部海域,但是他也知道。此举等同于螳臂当车。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这个时候损失掉第71舰队,那么在第72舰队成立之后,也是独木难支。
    只是,尼米兹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他手里能用的就是第71舰队。
    给斯普鲁恩斯下达命令之后,尼米兹给海军部长金将发了一封电报,恳请尽快把隶属于第72舰队的战舰派过来。在电报中,尼米兹还提到,中国海军肯定会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份攻打中途岛,如果第72舰队不能及时组建成军,那么仅靠第71舰队,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中途岛。
    至于丢掉中途岛的后果,尼米兹根本不用多说。
    只要中国军队占领了中途岛,就能以中途岛为基地,一步一步的向东推进,在半年、最多一年之内攻占夏威夷群岛。丢掉了夏威夷群岛,美军就丢掉了中太平洋的立足点,只能背靠本土与中国海军作战。如果中国军队在占领了夏威夷群岛之后直接攻击美国本土,那还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夏威夷群岛离美国本土也不算近,在战术航空兵、甚至是大部分重型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因此中国军队不大可能依靠夏威夷群岛攻打美国本土,还得夺取离美国西海岸较近的岛屿,而在东北太平洋,根本就没有多少岛屿,大部分规模较大的岛屿离北美大陆的距离都不算太远,全部在岸基战术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之内,能够有效得到美军航空兵的掩护。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中国军队不去攻打美国本土。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海军以夏威夷群岛为基地,向东南方向推进,也就是把矛头指向中美洲地峡,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要知道,巴拿马运河就在中美洲地峡最狭窄的地段。
    更重要的是,巴拿马运河是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咽喉。虽然美国本土有着完善的铁路与公路交通体系,但是东西地区的物资运输有六成依靠海运,而所有往返于东西海岸地区的船只都得走巴拿马运河。
    当然,巴拿马运河的军事价值更加重大。
    说白了,美国海军在大西洋舰队与太平洋舰队之间调动战舰,全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举一个更加直观的例子,美国海军在设计战舰的时候,就得考虑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即舰体宽度不得超过三十三米。这个限制因素在“依阿华”级战列舰体现得极为清楚,即该级战列舰的型宽就是三十三米。要知道,以“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吨位,如果不考虑巴拿马运河的限制,其型宽至少应该在三十七米左右,才能在防护与速度取得较好的平衡,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的型宽就为三十七点二米。过低的宽度,直接使“依阿华”级的舰体拉长,从而限制了其防护水准。仅从舰体看,“依阿华”级根本不像战列舰,更接近战列巡洋舰。
    由此可见,巴拿马运河有多么重要。
    可以说,如果丢掉了巴拿马运河,哪怕只是遭到了严重破坏,美国海军也将因此被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将直接输掉太平洋战争。说白了,如果美国战舰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那么美军要向太平洋派遣战舰,就得绕过整个南美洲,从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而这要比走巴拿马运河多出万公里的航程。更要命的是,这条航线所经过的国家,大多保持中立,不见得会为美军舰队提供帮助。也就是说,就算经麦哲伦海峡进入了太平洋,美军舰队的战斗力也会大幅度降低。当然,如果要去东北太平洋作战,那就还得航行万公里,等于是劳师远征。
    显然,中国舰队可以以夏威夷群岛为基地,以逸待劳的击败美军舰队。
    当然,这也只能怪美国的工业、特别是造船业分布得极不合理。
    虽然在美国西海岸地区,有着众多的天然良港,仅邻近墨西哥的圣迭戈,就有一座可以容纳整个太平洋舰队的港湾,而且在大战期间,美军已经在此大兴土木,其北岛海军基地在当时已经很有规模了。但是在西海岸地区,没有一座大型造船厂,也没有大型钢铁厂,大战爆发前连建造万吨轮的能力都没有。大战中,美国的造船业主要集中在东海岸、五大湖与墨西哥湾地区,其中大型战舰全部在东海岸的几座主要港口里建造,潜艇与驱逐舰主要在五大湖的造船厂建造,墨西哥湾沿岸的造船厂则负责建造货轮、护航航母等舰船,因此美国的造船业全部集中在大西洋地区。
    由此可见,只要丢掉了巴拿马运河,美军就会毫无悬念的输掉太平洋战争。
    输掉了太平洋战争
    尼米兹把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中途岛就是美军的底线,再也不能后退,至少在一九四四年半年不能丢掉中途岛。
    要想守住中途岛,就需要第72舰队。
    尼米兹没有别的选择,金将也没有别的选择。
    问题是,现在把编入第72舰队的主力舰派过去,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吗?
    尼米兹没有说,但是他本人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至于原因,金将也非常清楚,即那些战舰仅仅只是战舰,官兵的训练工作都没完成,而且四艘新舰都在做服役后的测试,性能到底如何,系统设备有没有兼容性问题等等都说不清楚。在和平时期,这些战舰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正式服役。即便在战争时期,美军提前让其服役,也不等于具备了作战能力,只是挂了个服役的名头而已。
    只是,还有别的办法吗?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二章 仓促上阵
    第三百六十二章仓促上阵
    圣诞节刚过完,美国海军部下达了命令,由“依阿华”号、“新泽西”号、“马萨诸塞”号、“亚拉巴马”号、“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阿拉斯加”号与“夏威夷”号、以及“巴尔迪摩”号、“波士顿”号、“堪培拉”号与“昆西”号组成第72舰队,其余战舰由太平洋舰队自行编排。
    这十二艘战舰中,除了两艘“南达科他”级与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其余全是新舰。
    显然,这是一支强大的舰队。以吨位为准,即便不考虑其他辅助战舰,也超过了四十万吨,而中国海军的五艘快速战列舰、三艘大型巡洋舰的总吨位还不到三十万吨。以火力投送能力为准,十二艘战舰能在一分钟之内把一百五十吨炮弹投掷到数十公里之外,相当于三百架舰载机的投弹能力。以官兵数量为准,十二艘战舰上总共有一万八千余名官兵,超过了第71舰队。
    只是,这也是一支脆弱的舰队。
    十二艘战舰中,竟然有十艘是新舰,而且严格说来,两艘“依阿华”级、两艘“阿拉斯加”级与“巴尔迪摩”级的后两艘都没有正式服役,甚至还没有完成服役之前必须的基础训练。
    “依阿华”号与“新泽西”号在一九四三年底才建成,前者于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日交付给美国海军,后者则在十二月二十二日交付。交付的时候,两艘战舰都只进行了造船厂组织的测试工作,并没有进行海军测试,也就是说没有通过海军验收。如果不是战事紧迫,这两艘战舰根本不可能在一九四四年初服役。或者说,按照正常的程序,两艘战舰必须在完成海军测试,由海军验收之后才能编入现役,然后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基本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
    显然,这两艘战舰是在完成验收之前服役的。
    虽然在随后的验收中,海军并没有发现多少问题,而且小问题都及时解决了,并没有对两艘战舰的作战能力构成太大的影响。在此期间,美国海军还为两艘战舰安装了在一九四三年才研制成功的雷达火控系统,并且做了检测。但是与任何新造的战舰一样,两艘战舰上肯定存在一些无法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在战斗中暴露出来,从而对战舰的战斗力产生负面影响。
    更何况,“依阿华”级是一种全新的战列舰,而且跨度非常大。
    与前一级战列舰,即“南达科他”级相比,虽然“依阿华”级保留了九门十六英寸舰炮的具体配制,副炮也采用了较为成熟的五英寸高平两用炮,高射炮依然以博福斯与厄利空为主,连火控系统的变化都不是很大。但是在其他方面,甚至是在火炮的具体型号上,依然有着极大的差别。
    别的不说,“依阿华”级的排水量就比“南达科他”级高了一大截。
    在排水量增大的同时,“依阿华”级的最高航速比“南达科他”级高了五节,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三节。如此一来,就需要更大的推进功率。在同样采用八座燃油锅炉与四台蒸汽轮机的情况下,“依阿华”级的推进功率达到了二十一万二千轴马力,比“南达科他”级高出了百分之六十多!
    这是个什么概念?
    说得直接一些,在“依阿华”级上,根本不可能采用“南达科他”级的动力系统,必须采用功率密度更高的动力系统。也就是说,“依阿华”级必须采用全新的动力系统,而这套系统的工作温度与压力必须更高。
    显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往往就意味着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带来的,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事实上,在进行船厂测试的时候,“依阿华”号与“新泽西”号就暴露出了动力系统不可靠的问题。当时,造船厂的工程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两艘战舰锅炉的工作压力与温度达到设计指标,也就无法达到最大输出功率。结果就是,为了达到军方提出的航速,造船厂在进行海试的时候做了手脚,把两艘战舰的排水量限制在了四万六千吨以内,而且选择了较为合适的测试时机。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依阿华”号是在顺水的情况下,达到了三十二节的最高航速,而“新泽西”号则没能达到这一速度,其测试得到的最高航速只有三十一点二五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