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得上良好,继续打下去根本没有问题
在这三十分钟里,两艘德舰受到的损伤微乎其微
“俾斯麦”号避开了所有十六英寸穿甲弹,只被数枚五英寸炮弹打中,而且关键设备均没有损伤“提尔皮茨”号挨了一枚十六英寸炮弹,但是中弹部位在舰尾,而且水平装甲没有被打穿,损伤并不严重
事实上,在这半个小时里,真正发挥作用的,就是两艘“俾斯麦”级上的副炮
“南达科他”号至少被三十七枚一百五十毫米炮弹击中,其中一枚差点就钻进了司令舰桥,还有一枚击中了烟囱当然,这些损伤都不算严重,最关键的一次命中在“南达科他”号的主桅杆中部,炸断了其对海搜索雷达的基座,导致雷达整体坍塌,并且炸坏了安装在桅杆顶部的对海跟踪雷达
可以说,这枚炮弹的价值非同寻常
在两部对海雷达受损之后,“南达科他”号只能用光学设备来瞄准目标,炮击命中率直线下降
“印第安纳”号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两部对海雷达并没有损坏,但是在挨了数十枚一百五十毫米炮弹后,裸露在舰体外的大部分设备都被炸毁,而且两枚直接命中烟囱的炮弹导致烟囱严重受损,使其无法达到最高航
可以说,只要保持这个交战距离,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没有悬念
问题是,斯佩没有保持好交战距离
打到三点半的时候,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一万五千米,而且两艘美舰在“南达科他”号的率领下,仍然在向德舰逼近
接下来的战斗,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随着交战距离拉近,两艘美舰开始集中炮击“俾斯麦”号
这个时候,美军通信系统的优势显现了出来
因为“南达科他”号的两部对海雷达都被炸毁,所以当时是由“印第安纳”号为其提供炮击数据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通过舰队内部的短波电台,由“印第安纳”号的枪炮长直接指挥“南达科他”号上的九门主炮虽然这对提高“南达科他”号的炮击命中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主要是“印第安纳”号能够提供的,只是目标与自身的相对距离与方位,而两艘美舰间隔了大约五公里,因此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但是两艘美舰同时向“俾斯麦”号开火,其火力密度瞬间增强了两倍,也不可小觑
可以说,这个时候,关键就在“俾斯麦”号上
如果“俾斯麦”号能够坚持下来,那么“提尔皮茨”号就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尽情向“印第安纳”号开火只要重创了“印第安纳”号,两艘美舰就没有什么好指望的了,输掉战斗只是迟早的事情
问题是,“俾斯麦”号没有能够坚持下来
这也不能怪斯佩,主要就是,在三点四十分左右,“俾斯麦”号与“提尔皮茨”号同时探测到了逼近的三艘主力舰,而且立即断定出是三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坎宁安直接指挥的第二战斗群终于赶到了
有趣的是,坎宁安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部署
三艘“乔治五世”级投入战斗后,没有为两艘“南达科他”级解围,而是把炮口对准了两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
也正在这种情况下,斯佩认为,他已经失去了打赢这场海战的希望
此时,在“俾斯麦”号前方,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处境极为凶险虽然利用航上的优势,两艘战列巡洋舰不但缠住了两艘美舰,还多次命中美舰,但是两艘德舰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且其还击对美舰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沙恩霍斯特”号已经损失了尾部的主炮塔,“格奈森硇”号的副舰桥被摧毁相反,“北卡罗来纳”号只有两座副炮炮塔被二百八十毫米炮弹直接摧毁,“华盛顿”号则没有遭受严重损伤,只有拜访在烟囱右侧的救生艇被炸飞
随着三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赶到,位于编队后面的两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立即成了众矢之的
斯佩非常清楚,袖珍战列舰根本算不上是战列舰
严格说来,“德意志”级只算得上是“准战列巡洋舰”,连算成主力舰都极为勉强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在战前并没有把“德意志”级编在主力舰的名录之中,而是将其当成了与大型巡洋舰类似的破交舰在大战的最初两年里,三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主要任务也是破交直到一九四一年下半年,在“德意志”号战损之后,帝国海军才把另外两艘编入了公海舰队
对斯佩来说,此时最佳的选择就是赶紧撤退
不管怎么说,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与两艘“俾斯麦”级的情况还算理想,至少最高航行度没有降低,只要及时撤退就能与英舰脱离接触
问题是,斯佩却犹豫了
原因也很简单,只要他决定撤退,那两艘“德意志”级就将成为牺牲品,他最多只能把四艘主力舰带回去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道理很简单,在美英海军的强力封锁下,破交舰已经很难杀出北海了,而保存下四艘主力舰对今后的战斗很有帮助
问题是,这是斯佩个人无法接受的结果
在他看来,就算要撤,也要带上两艘“德意志”级如果他抛下这两艘战舰,就算回到了威廉港,他也不可能继续担任公海舰队司令,甚至会遭到其他人的抨击,从而被雷德尔送上军事法庭
也就在斯佩犹豫不决的时候,灾难发生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一击
“俾斯麦”号上的大爆炸来得非常突然,而且这艘战舰的沉没度加惊人在大爆炸发生后不到五分钟,“俾斯麦”号就从海面上消失了全舰二千多名官兵中,仅有十一人侥幸生还
当时,连美舰上的官兵都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所幸的是,交战海域的水深不到一千米
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组织力量对“俾斯麦”号的残骸进行了考察,并且查明了该舰沉没的原因
导致“俾斯麦”号沉没的直接原因是舰尾的弹药库发生大爆炸
虽然在考察报告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专家没有给出是被击沉的结论,即导致弹药库爆炸的原因不明,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俾斯麦”号很有可能被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直接命中,才导致舰尾的主炮弹药库发生大爆炸
可以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德舰上是非常罕见的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主力舰就以生存能力顽强而备受赞誉在好几场海战中,遭到重创的德舰总能返回港口,而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在遭到重创后多半会沉没
为了提高战舰的生存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舰船工程师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帝国海军也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手册比如,帝国海军最先明确规定,不能在炮塔内存放炮弹与发射药,而且在提升了弹药之后必须立即关闭提弹通道里的防火防爆门,在炮塔被摧毁之后,枪炮长可以越级下令向弹药舱注水
这些安全措施,让德舰的生存能力过了所有对手
在“俾斯麦”号上这些措施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在一九四一年的那场海战中,“俾斯麦”号就是凭借完善的损管措施,成功顶住了三艘“乔治五世”级的打击,在挨了二十多枚十四英寸穿甲弹之后回到了威廉港如果是“乔治五世”级遭受同样的打击,恐怕早就沉没了
可以说,“俾斯麦”级的生存能力非常突出
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其巨大的排水量上
要知道,在火力上“俾斯麦”级明显弱于“南达科他”级,而防护与之相当,航则略高一些,但是其标准排水量比“南达科他”级多了四千多吨满载排水量则多出了六千多吨虽然这里面有前面提到的原因,即在冯承乾离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挖走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舰船工程师,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舰船设计能力大为降低,使得在设计“俾斯麦”级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麻烦但是也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传统,即高度重视战舰的抗损能力有很大关系在“俾斯麦”级多出的这几千吨排水量中,有很大一部分就用于提高战舰的生存能力
由此可见,“俾斯麦”号发生大爆炸突然沉没绝对是很不寻常的事情
追究原因的话,首先就得考虑美国海军的十六英寸穿甲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效仿德意志第二帝国,即根据交战距离研制与装备两种不同的主力舰主炮炮弹在这方面美国海军做得最为积极,而且也最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大战爆发前,美国海军就装备了两种不同的十六英寸穿甲弹,即用于近战的轻弹与用于远战的重弹在战术使用上,轻弹适合用来攻击敌舰的侧舷,而重弹则主要用来打击敌舰的水平装甲
根据中国海军利用缴获的美舰做的测试,MK6型十六英寸舰炮在发射轻弹时,能在一万五千米的距离上打穿四百二十毫米的表面渗碳装甲钢板,而且在采用了合适引信的情况下还能贯穿两道水密舱壁
显然,这个穿甲能力大大过了实战需求
只是,并非所有的十六英寸轻型穿甲弹都能够达到这样的穿甲能力说白了,达到这个穿甲能力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中国海军做的数百次测试中,只有一枚十六英寸轻弹达到了这个穿甲能力如果按照战时的标准,即穿透概率为百分之五十的话,MK6型舰炮发射十六英寸轻弹的穿甲能力在三百七十毫米左右
显然,发生在“俾斯麦”号上的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当时,击中“俾斯麦”号尾部右侧的那枚十六英寸穿甲弹肯定打穿了三百二十毫米厚的主装甲带,随后贯穿了两道水密舱壁,最终击穿了主炮弹药库的侧面装甲,然后在主炮弹药库内爆炸
从破坏情况来看,炮弹肯定是在存放发射药的底层舱室内爆炸的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艘战舰能够承受得住这么猛烈的打击要知道,“俾斯麦”号的尾部主炮弹药库负责向两座主炮炮塔供弹,存放的发射药过了一百吨,而当时的剩余量肯定在五十吨以上
五十吨炸药突然爆炸,“俾斯麦”号不沉才是怪事
当然,“俾斯麦”号迅沉没,也与其设计上的问题有关
在防护设计上,“俾斯麦”号极为重视纵向防护,舰体水线以下部位,由十二道与中轴并行的隔舱分割开来,形成了十三条水密区域问题是,其横向防护设计就很不理想,仅分成了十三个主要隔舱要命的是,连接这些主要隔舱的水密门的设计也不够合理,而且肯定存在质量问题
事实上,最主要的还是重
别忘了,“俾斯麦”级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建造的第一艘后条约型主力舰也就是说,其初始设计始于条约时代,因此其最初的设计排水量只有三万五千吨,而建成时的标准排水量高达四万一千吨
也就是说,“俾斯麦”级在建成的时候,比初始设计增中了百分之十二
问题是,“俾斯麦”级的舰体结构根本就没有在后期设计中做太大的改动,毕竟这么做的话会导致设计工作量成倍增长,从而使设计时间大幅度延长,而帝国海军根本不可能等上几年再建造快战列舰
由此就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俾斯麦”级的储备浮力严重偏低
在建成之后,这个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即在试航的时候,如果达到满载排水量,其干舷高度比海军的最低要求还低了一米多,造成舰面严重上浪,对四座主炮炮塔、特别是设置在水平甲板上的两座炮塔的影响非常严重
按理说,应该为“俾斯麦”级减重
问题是,帝国海军不但没有为“俾斯麦”级减重,反而在其正式服役之后的几次大改与大修中大幅度增加了其排水量比如,增加了一层厚度为五十毫米的露天甲板,导致排水量增加了一千多吨又比如,增加了数十门高射炮,导致排水量增加了数百吨结果就是,“俾斯麦”号在出海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装满所有油舱,其最大续航力由最初的八千五百海里锐减到了六千海里以内
通过减少载油量,能够降低排水量
只是,减少载油量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主要就是,油舱都在水线以下,而增加的重量全在水线以上
说得简单一些,“俾斯麦”号的稳定性很不理想
可以说,严重载、以及稳定性不佳,才是“俾斯麦”号在弹药库大爆炸之后迅沉没的罪魁祸首
战后,有人用计算机做了模拟试验,得出的结论时,“俾斯麦”号在设得兰海战中的抗沉性能极为糟糕,只要有两个主要水密舱段进水、以及抽水设备遭到破坏,就算舰体没有断裂也肯定会沉没
显然,那枚由美舰打出的炮弹,只是引发了这些问题
当然,也必须承认,美舰的运气非常好,不但选中了一枚最好的穿甲弹,而且正好命中了“俾斯麦”号的要害
“俾斯麦”号战沉,不但导致斯佩等两千多名官兵阵亡,还导致公海舰队失去指挥
虽然按照规矩,此时将由“提尔皮茨”号的舰长舍尔上校其祖父就是帝国海军的舍尔上将指挥舰队作战,但是在慌乱之中,舍尔上校并没有立即接过指挥权,而且其他舰长也没有反应过来
此时,“提尔皮茨”号的处境也极为凶险
在之前的十分钟里,“提尔皮茨”号已经挨了三枚十六英寸穿甲弹,虽然只有一枚穿甲弹命中了要害部位,而且没有造成致命损伤,但是该舰已经失去了一座主炮炮塔,右侧的副炮全部丧失了战斗力
所幸的是,“提尔皮茨”号没有浪费这个机会
在此期间,“提尔皮茨”号至少命中了“印第安纳”号七次,而且至少有三次击中了该舰的要害部位事实上,也正是“提尔皮茨”号的凶猛火力,让“印第安纳”号提前把炮口转移了过来
重要的是,“提尔皮茨”号舰体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动力系统也没有受损
也就是说,如果舍尔上校下达撤退命令,至少“提尔皮茨”号能够逃走,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也有机会逃走
问题是,舍尔上校没有及时下达撤退命令(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三百一十章 勇猛精神
舍尔的迟疑,使“提尔皮茨”号步入了“俾斯麦”号的后尘
“俾斯麦”号突然爆炸沉没,即让美舰上的官兵万分震惊,也极大的激励了美军官兵的士气与斗志
在“俾斯麦”号沉没后大约三分钟,两艘美舰的炮口都对准了一万三千米外的“提尔皮茨”号此时的“提尔皮茨”号仅剩下了六门主炮,依然在向“印第安纳”号开火,并没有注意到“南达科他”号
三点三十四分,“提尔皮茨”号挨了最为致命的一击
由“南达科他”号打出的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准确无误的击中了“提尔皮茨”号的烟囱根部,并且在烟道内爆炸结果就是,“提尔皮茨”号的烟囱从根部断裂,主排烟通道被彻底堵死
这下,问题严重了
虽然“俾斯麦”级的排水量比“南达科他”级大得多,舰体也长得多,但是在安装了四座主炮炮塔的情况下,“俾斯麦”级的甲板依然十分拥挤,因此采用了与“南达科他”级相似的设计,即只有一根主烟囱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设计缺陷
虽然帝国的舰船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来增强烟囱的防护能力与抗损能力,比如在烟囱上敷设了厚度在两百毫米以上的装甲,以及设置了备用排烟口,但是烟囱上的装甲只能抵挡副炮炮弹的直接攻击,而且备用排烟口仅能勉强保证三分之一的锅炉正常运行,而无法保证所有锅炉全功率运行
这一炮直接导致“提尔皮茨”号的推进功率降低了三分之二
后果就是,“提尔皮茨”号的最高航降到了二十节以内
虽然在炮战中,这个问题并不严重毕竟大部分时候,战列舰在炮战中的航行度都不会过二十节,但是对于必须撤退的“提尔皮茨”号来说,只有二十节的最高航,显然不族裔摆脱敌舰
也就是说,“提尔皮茨”号只剩下了一条路可走:跟敌舰死拼到底
这个时候,舍尔也反应了过来,而且意识到“提尔皮茨”号的命运已经无法改,他能做的只是为其他战舰创造撤退机会
三点四十分左右舍尔下达了撤退命令
可惜的是,这道命令根本没有发出去
三点四十一分,“提尔皮茨”号挨了第二次致命打击,由“印第安纳”号打出的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直接命中了“提尔皮茨”号的司令舰桥,包括舍尔上校在内的五十多名官兵全部阵亡
当时,只有前方的“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硇”号上的了望员看到了“提尔皮茨”号发出的灯光信号而跟在后面的“舍尔海军上将”号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根本就不知道“提尔皮茨”号已经发出了撤退信号
这下,情况变得加混乱了
“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硇”号没有逗留立即转向撤退
凭借三十二节的最高航,这两艘战列巡洋舰可以轻而易举的摆脱美舰,因此撤退不是太大的问题
问题是“舍尔海军上将”号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根本没有撤退
当时,两舰的舰长只知道“提尔皮茨”号遭到重创,并不知道“提尔皮茨”号已经无法逃脱了
结果就是,两艘袖珍战列舰不但没有撤退,还在向“提尔皮茨”号靠拢
此举大概是为了吸引美舰的注意力,为“提尔皮茨”减轻压力,并且同时把炮口转向了“印第安纳”号
必须承认,两艘袖珍战列舰上的官兵极为勇猛
问题是,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勇猛并不能带来胜利,只会产生大的损失
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记录,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印第安纳”号至少挨了三十枚二百八十毫米炮弹,舰体左侧几乎被炸成了废墟,但是主炮没有受损,而且“提尔皮茨”号上的大火没有被扑灭,所以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雷达损坏之后,依然能够用光学设备瞄准“提尔皮茨”号
当然,在使用光学设备的情况下,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炮击命中率并不高
可以说,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提尔皮茨”号还是有希望逃走的,只是两艘袖珍战列舰将成为替代牺牲品
问题是,“提尔皮茨”号没有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直到三点五十五分,“提尔皮茨”号的二副才接过了指挥权,而这个时候,“提尔皮茨”号已经挨了近二十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其中三分之二是在近距离上被击中的,舰体损伤极为严重
要命的是,坎宁安率领的第二战斗群赶到了
三点五十分,坎宁安就收到了消息,而且意识到公海舰队正在撤退,两艘袖珍战列舰在拼死掩护“提尔皮茨”号
当时,“印第安纳”号发出的战斗报告,让坎宁安十分担心
这就是,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上的雷达都被打坏,而前方的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正在追击已经转向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根本无法回来对付“提尔皮茨”号,因此无法保证击沉“提尔皮茨”号
可以说,这份战斗报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坎宁安没有迟疑,立即命令最后面的“豪”号搜寻与对付那两艘快战列舰,而他坐镇指挥的“乔治五世”号、以及紧随其后的“安森”号则负责协助两艘“南达科他”级攻击准备逃跑的“提尔皮茨”号
事实上,当时的“提尔皮茨”号根本就逃不掉,而且接替指挥的二副,即福克森少校也没有想过逃跑
在接过指挥权之后,福克森少校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两艘袖珍战列舰转向撤退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舍尔上校在阵亡前就下达了类似的命令,而且“提尔皮茨”号根本逃不掉
既然逃不掉,还不如让两艘友舰撤走
结果就是,四点刚过,“舍尔海军上将”号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就转向了,而“提尔皮茨”号则保持着原来的航向,继续向“印第安纳”号开火
必须承认,德军的自我牺牲精神非常值得赞扬
也正是如此,“提尔皮茨”号才收获了公海舰队在这场海战中最为重要的战果
四点过七分,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准确无误的击中了“印第安纳”号的左舷,命中点就在舰体中央,而且离海面不到三米在穿透了侧舷主装甲带之后,这枚穿甲弹又打穿了两道纵向水密舱壁,然后在“印第安纳”号的一号锅炉舱里面爆炸,近百名美军官兵当场阵亡
这下,“印第安纳”号也跑不快了
重要的是,这枚炮弹破坏了左舷三分之一的水密舱,导致“印第安纳”号左侧舰体严重进水
要知道,“南达科他”级的储备浮力也不多,满载时的干舷也严重偏低
仅仅五分钟后,“印第安纳”号就打出了负伤撤退的信号旗,并且向右转向,以不到十二节的度脱离了战斗编队
四天后,“印第安纳”号回到斯卡帕湾的时候,舰体进水量过了六千吨,露天甲板都快被海水淹没了在经过简单修补之后,该舰于二月底回到美国本土,被拖进了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的维修船坞,直到一九四三年底才完全修复也就是说,在一九四三年,这艘战舰与战沉没有区别
要知道,一九四三年是这场大战中最为关键的一年
“印第安纳”号负伤撤退,加加重了坎宁安的担忧
事实上,当时“提尔皮茨”号的情况加糟糕,不但损失了三座主炮炮塔,舰体右侧还挨了近十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右倾角度过了十度,进水量接近四千吨,航是降低到了十节左右
可以说,就算只剩下了“南达科他”号,也能干掉“提尔皮茨”号
如果搞清楚了情况,坎宁安就应该率领三艘快战列舰去追击已经转向撤退的两艘袖珍战列舰,而不是去对付“提尔皮茨”号
可惜的是,坎宁安根本没有搞清楚情况
原因很简单,“印第安纳”号没有汇报最的交战情况,而“南达科他”号上的通信天线全被炸坏,只能用灯光进行联络当时,第二战斗群在十多公里之外,根本看不到“南达科他”号发出的灯光信号
四点二十分左右,当“乔治五世”号上的了望员看到“南达科他”号发出的灯光信号的时候,两艘袖珍战列舰已在二十公里之外了
虽然坎宁安没有迟疑,立即命令后面的“安森”号转向追击,但是在仅有一节的度优势的情况下,要想追上两艘袖珍战列舰并不容易别忘了,此时离天亮只有三个多小时,最多把距离缩短三海里,也就是大约五点五公里等到天亮,德军的岸基航空兵就将出现,到时候需要考虑撤退的就是坎宁安了
也正是如此,坎宁安才没有让“南达科他”号去单独对付“提尔皮茨”号
如果没能干掉那两艘袖珍战列舰,也要保证击沉“提尔皮茨”号别忘了,公海舰队的主力就是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其他四艘大型战舰都不足为惧,即便让其逃走,也无法挑战本土舰队(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三百一十一章 战术胜利
虽然“提尔皮茨”号被归入“俾斯麦”级,一直被当做“俾斯麦”号的姊妹舰,但是两舰依然有一些差别比如在排水量上,“提尔皮茨”号比“俾斯麦”号多了一千多吨,只是这些差别并不明显
相对而言,因为开工与完工时间都晚于“俾斯麦”号,所以“提尔皮茨”号在建造的时候就设法弥补了“俾斯麦”号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增加的一千多吨排水量,也主要用在了这些方面
显然,“提尔皮茨”号的生存能力加出色一些
这场毫无悬念的战斗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凌晨五点左右,“提尔皮茨”号才倾覆在了海面上
沉没之前,这艘满载排水量接近五万三千吨的巨舰,至少挨了四十枚十六英寸炮弹与二十枚十四英寸炮弹,此外还被上百枚五英寸与一百三十三毫米炮弹击中战后对其残骸考察证明了这一点,在沉没的时候,“提尔皮茨”号的上层建筑几乎被打成了马蜂窝,舰体右侧被贯穿了数十次
只是,在翻覆之后,“提尔皮茨”号并没沉没
坎宁安没有继续对付这艘命运已经注定了的德舰,在五点过十分左右,就命令“南达科他”号撤退,并且安排了四艘轻巡洋舰与六艘驱逐舰掩护这艘遭受重创的战舰后来,“南达科他”号也回到了美国本土,并且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维修,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才再渡编入美军的战斗序列
“南达科他”号沉没之后,“乔治五世”号转为向南航行
此时南面的战斗并没结束
在撤退的时候,“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舰尾被一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击中,舵舱严重损毁舵机被卡死为了让“舍尔海军上将”号逃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在四点四十分左右就转向脱离了队列,迎战穷追不舍的两艘英舰
只是,“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绝对不是两艘快战列舰的对手
五点十五分左右,这艘满载排水量达到一万五千吨的战舰就在两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围攻下沉没了
也就是说,坎宁安率领“乔治五世”号赶到的时候,南面的战斗已经结束
所幸的是,利用“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争取到的时间,“舍尔海军上将”号向南航行了十多公里把距离拉大到了三十公里左右
继续追击,显然没有多大的意义
五点四十分,坎宁安下达了撤退命令
只是,这场海战直到六点半左右才结束这就是,追击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到六点二十分左右才收到了消息,得知坎宁安已经率领舰队前往斯卡帕湾
当然两艘美舰没有逞能,立即就转向与德舰脱离接触
战斗结束后大约一个小时也就是六日清晨七点半左右,德军的第一批作战飞机到达交战海域上空
此时,“提尔皮茨”号依然肚皮朝上的漂浮在海面上四周全是等待救援的官兵
搜救工作持续到当天傍晚,德军出动了数十架水上飞机,并且从卑尔根调来了几艘近海巡逻艇,总共救起了一千三百余名官兵,其中一半是“提尔皮茨”号的舰员其他的主要是“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上的官兵
日落前,在拯救“提尔皮茨”号无望的情况下,德军出动轰炸机,炸沉了这艘战舰
这个时候,英国当局已经公布了海战大捷的消息,而德皇也从雷德尔那里得知,公海舰队在设得兰海战中遭受重创
当天晚上,帝国情报机构收到了一条加重要的消息,从美国东海岸出发的三支船队刚刚离开百慕大群岛,正全驶往英国,而不是像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前公布的那样,船队并没前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