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益与大的起飞重量“北极鸥”的最大续航力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八百公里,即便在携带三吨的反潜弹药之后,续航力也过了三千公里,比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海上巡逻机都要高得多
    问题是,一味追求性能,也产生了一个根本无法弥补的问题
    这就是,“北极鸥”的造价同样高得惊人,其标准配备型的造价过了同时期的重型轰炸机,即便是专用于海上巡逻的简配型,造价也相当于同时期的重型轰炸机后来,在安装了机载雷达之后,其造价是直线上升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最的“北极鸥”的造价已经比最初的时候增加了近两倍
    惊人的造价,严重限制了“北极鸥”的产量
    可以说,在整个大战期间,“北极鸥”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海上巡逻机,可是其最终产量还不到一千架
    这是个什么概念?
    美国的“卡特琳娜”式海上巡逻机在整个大战期间,制造了一万多架,产量是“北极鸥”的十六倍
    虽然在大战结束之后,“北极鸥”是大战期间设计制造、得到保留的少数几种军用飞机之一,而且“北极鸥”在中国军队中一直服役到二十世纪末后期的“北极鸥”与大战期间的已经截然不同了,比如换上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而且机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采用了多的式材料,因此保留下来的,也就只有其基本气动布局了,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几种军用飞机之一但是在大战期间,受较低的产量限制,“北极鸥”根本不可能肩负所有巡逻任务
    结果就是,海军必须寻找一种廉价的海上巡逻机
    这就是在一九四一年底才开始量产的“雪雁”式海上巡逻机
    事实上,“雪雁”并不是专业的海上巡逻机,至少不是做为海上巡逻机设计的,其基本设计与之前提到的两种中型飞机有很大的渊源说得简单一些,“雪雁”也是由贵阳飞机制造厂设计的,其基础就是“胡兀鹫”式中型轰炸机只是,“雪雁”按照海军的要求,贵飞对“雪雁”做了较为彻底的修改,其与“胡兀鹫”的通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基本算得上是一种全的飞机了
    有趣的是,“雪雁”并不由贵飞生产
    主要就是,贵飞得优先生产“胡兀鹫”与“夜鹰”,满足空军的需求,而且贵飞也没有能力迅扩大生产规模
    说白了,贵飞在战前就是一家小型飞机制造厂
    结果就是,“雪雁”的生产工作移交给了南昌飞机制造厂,而海军为此向贵飞支付了一笔不算少的专利使用费
    “雪雁”是标准的双发海上巡逻机,虽然少了两台发动机,但是在发动机的功率有了相应提升之后,总推进功率只比“北极鸥”的初期型号低了不到百分之三十,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北极鸥”的百分之七十得益于出色的气动设计,“雪雁”的最大飞行度、最大升限反而过了“北极鸥”虽然其巡航性能不如“北极鸥”,但是在挂在两具副油箱,且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的时候,最大续航力也过了四千公里,与美国海军的“卡特琳娜”式基本上持平
    只是,在一九四二年上半年,“雪雁”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主要就是,“雪雁”采用的发动机并不适合用在海上巡逻机上,因为海上巡逻机的飞行高度一般不会过五千米,绝大部分时候甚至不到一千米,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不适合在低空使用
    结果就是,“雪雁”在一九四二年上半年,发动机的故障率高得惊人
    直到换上了采用机械增压的发动机,在损失了一些推进功率之后,“雪雁”的可靠性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只不过,这已经是一九四二年下半年了
    当时,海军除了继续生产多的“雪雁”,还对在之前订购的三百多架进行改造到顾祝同提出需求的时候,“雪雁”的装备数量已经过了八百架,而且以每月上百架的度迅猛增长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雪雁”成为了中国海军海上巡逻机的骨干
    到大战结束,“雪雁”的各种型号总共生产了一万七千余架,过了“卡特琳娜”,是大战期间生产最多的海上巡逻机当然,“雪雁”不仅仅是巡逻机,还是反潜巡逻机、电子干扰机、无线电侦察机等等大战期间,中国海军甚至试图把“雪雁”发展成舰载机,为其配备对空搜索雷达,执行对空警戒任务只是,“雪雁”的翼展太大了,过了当时绝大部分航母的支持能力
    当时,冯承乾派往中太平洋战区的,主要就是“雪雁”
    冯承乾也没有吝啬,还派遣了十多架“北极鸥”
    在顾祝同到达关岛的第二天,第一批海上巡逻机就飞了过来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冯承乾总共向中太平洋战区派遣了二百四十架巡逻机,其中一百二十架部署在关岛,六十架部署在北面的塞班岛,另外六十架则分散部署在密克罗尼西亚东部的几座岛屿上这些海上巡逻机,成为了顾祝同手里最主要的侦察力量
    对顾祝同来说,这些海上巡逻机比航母战斗群还要重要
    原因很简单,海上巡逻机的侦察与巡逻范围比舰载机大得多,适合在面积加广阔的中太平洋战场上活动
    重要的是,当时冯承乾还没有能力为顾祝同提供一支强大的舰队
    如果美军在这个时候杀过来,顾祝同就只能依靠这些海上巡逻机,以及岸基航空兵来守卫马里亚纳群岛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破僵局
    对于中国海军在中太平洋上的兵力部署,美军也是了若指掌,只是美军的兵力状况同样糟糕
    九月底,罗斯福就专程把尼米兹请了回去,询问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
    当时,罗斯福提到,有没有可能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次大规模反击,夺回被中国军队占领的马里亚纳群岛与密克罗尼西亚虽然尼米兹回答的非常委婉,但是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即美军暂时没有发动战略反击的能力,手里的兵力仅够守卫夏威夷群岛,根本不可能夺回失地
    虽然尼米兹的答复让罗斯福很不满意,但是他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这就是,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场规模有限的反击行动,主要目的不是夺回被中国军队攻占的岛屿,而是削弱中国海军的战斗力,让中国海军难以及时攻打夏威夷群岛,从而争取到多的时间
    显然,尼米兹并不赞同发起战术反击
    在他看来,这不是在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而是在消耗美国海军的兵力,而经不起消耗的正是美国海军
    问题是,总统已经做出了让步,尼米兹不可能一步不让
    最终,尼米兹答应了下来,但是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到中国海军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之后,再考虑发起反击
    对此,罗斯福没有提出异议
    道理也很简单,他本来就要求以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为主要目的如果中国海军不向中太平洋派遣舰队,又如何消耗呢?
    显然,尼米兹在总统面前耍了个小花招
    在九月底,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海军会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至少不会派遣航母战斗群
    主要就是,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中国军队还在攻打喀里多尼亚,离登陆澳洲本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做,而在登上澳洲本土之前,中国海军没有理由放弃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的大战略
    在尼米兹看来,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国海军都不大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舰队
    如果中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那么到一九四三年初,才有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一支拥有两艘、或者三艘舰队航母的舰队,而美国海军到时候将拥有十二艘小型航母
    显然在一九四三年初发起战术反击,对美军最为有利
    可以说,在对大局的判断上,双方没有太大的差别
    问题是,战争绝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事情既然一九四三年初美国海军有望在中太平洋战场上获得兵力优势,那么中国海军就会尽一切可能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迫使美军提前发起战术反击
    对此,顾祝同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来到关岛不到一个星期顾祝同就跑遍了主要岛屿,对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有了加深刻的了解
    十月十三日顾祝同回到关岛,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
    这次顾祝同没有客气,直接提出,希望在十月底之前,获得一支至少拥有四艘小型航母的舰队
    因为顾祝同要求的是小型航母,所以冯承乾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在中国海军中,也有不少的小型航母
    当然,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与美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不大一样
    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本来就没有建造多少大型战舰,仅有的资源都用来建造舰队航母与防空巡洋舰了,因此在大战爆发之后,中国海军并不像美国海军那么富裕,可以用未完工的巡洋舰改造成小型航母
    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绝大多数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来的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的商船数量并不多,毕竟中国对海运的需求不是很大,但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快商船队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在战前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远在欧洲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走苏伊士运河,从广州港到威廉港的航线都在一万五千公里以上,普通商船的航行周期高达三个月如果苏伊士运河遭到封锁,商船被迫走好望角,那么航线长度在二万二千公里以上,航行周期过了四个月为此,中国的海运企业都对快商船青睐有加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海运企业拥有上百艘航在二十节以上的快商船,占到了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四十
    当然,大力发展快商船,也与海军的支持有关
    可以说,从一开始,海军就盯上了这些快商船,因此从一九三七年开始,中国海军就为每一艘排水量在一万吨以上、航过二十四节的快商船提供建造补贴,以此带动海运企业订购多的快商船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零年之间,中国的海运企业总共订购了七十八艘该类型的快商船,其中五十六艘在大战爆发前交付,另外二十二艘也在一九四一年中期之前交付
    这些快商船,成为了中国海军中“准战舰”的中流砥柱
    大战期间,包括在大战前订购的七十八艘快商船在内的、总共有二百三十四艘快商船被改造成了战舰,其中一百一十八艘被改造成了小型航母,而航过二十四节的小型航母就有六十四艘之多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几乎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来的
    当然,这也与中国在大战期间的国情有关
    这就是,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的造舰计划都没有能够按时完成,大批已经完成设计的战舰因为建造能力不足,只能延迟开工时间、或者是停留在设计阶段,因此各大造船厂根本没有能力专门建造小型航母事实上,把商船改造成小型航母,也主要由一些小型造船厂承担
    必须承认,中国海军发展小型航母的方式,有很大的优势这就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数量众多的小型航母,而且实际花费远比建造小型航母低得多,拥有战争期间最高的效费比
    要知道,把一艘万吨级快商船改造成小型航母的花费仅有建造一艘舰队航母的十分之一,而一艘载机量在三十架左右的小型航母,能够执行的任务范围相当于舰队航母的百分之八十,且执行任务的耗费仅相当于舰队航母的五分之一别的不说,小型航母仅在维护保养上就比舰队航母便宜得多
    问题是,小型航母绝对不可能取代舰队航母
    与舰队航母相比,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美军小型航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上都存在,而且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还有一些美军小型航母没有的问题
    比如,商船的建造标准就比战舰低得多,因此由商船改造而来的小型航母的战场适应能力与战场生存能力都非常低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损失了三十七艘小型航母,其中二十一艘仅仅挨了一枚炸弹、或者一条鱼雷相对而言,美军损失的小型航母中,没有一艘是被一枚炸弹、或者是一条鱼雷击沉的此外,中国海军的绝大部分小型航母,只能在四级海况下作战,如果海况达到五级,就无法执行作战任务了,而美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大多能在五级海况下作战
    事实上,美军对此也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也正是如此,美军才把那些用商船改装的小型航母称为护航航母,而且主要用在反潜护航作战上
    当然,在小型航母的使用上,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截然不同
    因为没有太多需要重点保护的航线,而且大部分航线都靠近中国本土,或者是海外军事基地,所以反潜驱逐舰、以及岸基反潜巡逻机就足够掩护主要的海运航线了,完全没有必要动用护航航母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全部用在主要战场上
    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小型航母的主要战场就是登陆作战行动,其执行的登陆支援任务占到了小型航母任务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严格说来,小型航母并不适合执行制海任务,即不适合参与舰队作战
    对此,中国海军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也就很少把小型航母编入战斗舰队,很少让小型航母参与舰队作战
    问题是,在没有舰队航母的时候,小型航母是唯一的海上航空作战平台
    说白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小型航母成了最后的选择
    顾祝同也非常清楚,冯承乾不可能把舰队航母派给第三舰队,因此他也就没有向冯承乾要舰队航母
    此外,美军第七舰队里也没有舰队航母
    有趣的是,顾祝同并没有打算用四艘小型航母去夺取制海权,甚至没有想过与美军舰队决战
    当时,顾祝同想法非常简单,他需要这些小型航母向外围岛屿运送作战飞机
    说白了,顾祝同只是想加强中太平洋上的防线强度,特别是让密克罗尼西亚东部的几座岛屿变得有价值
    问题是,在美军眼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四章 取舍两难
    中国海军向中太平洋战区派遣航母,哪怕只是四艘小型航母,在美国海军眼里,也是非同小可的大事
    此时,尼米兹已经回到珍珠港
    在与斯普鲁恩斯商量之后,两人都认为,中国海军很有可能会在近期发动进攻,而且目标很有太平洋中部的某些比较重要的岛屿,比如图瓦卢群岛与萨摩亚群岛,主要目的是切断通往澳洲的海上航线
    当然,增派舰队只是最明显的迹象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海军与空军已经大举向中太平洋增派作战飞机,即便大部分是海上巡逻机,也改变了中太平洋上的战略平衡重要的是,中国海军与空军的战术飞机有很高的通用性,比如海军的“海鹰”就装备了空军,被命名为“雄鹰”,还是当时中国空军性能最好的战斗机之一此外,中国海军岸基航空兵的战术飞机都来自舰载航空兵,也就都能部署到航母上
    显然,在中太平洋上,中国海军缺的就是搭载航空兵的平台
    虽然四艘小型航母不算多,最多也就只能搭载一百多架舰载机,而且还无法搭载起飞重量较大的鱼雷攻击机,作战能力远不如舰队航母,但是这四艘小型航母拥有的空中力量,足以帮助中国军队攻占图瓦卢群岛与萨摩亚群岛,扫清这些岛屿上并不多的美军,控制至关重要的中太平洋航线
    十月十五日,四艘小型航母在四艘巡洋舰与八艘驱逐舰的陪同下到达关岛
    当时,中国海军没有为小型航母配备防空巡洋舰,也没有这个必要用商船改造的小型航母比防空巡洋舰廉价得多,而且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都是为舰队航母准备的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用来保护小型航母
    这下,美军加坐不住了
    次日,尼米兹就让斯普鲁恩斯率领第71舰队离开了珍珠港
    只是,尼米兹没有让斯普鲁恩斯去找中国舰队决战
    原因很简单,第71舰队里也只有四艘小型航母,战斗力与中国海军的第三舰队在同一水平上
    当时,第七舰队已有八艘小型航母,只是从西南太平洋返回的六艘小型航母都需要进行大修与维护为了保持必要的舰队实力,尼米兹只能安排这六艘小型航母轮番维护,从而始终保持有四艘小型航母在编也就是说,当时有两艘小型航母在船坞里面还有两艘在为维护做准备
    事实上,这也是尼米兹反对在年内发起战术反击的主要原因
    六艘小型航母的维护工作将持续到年底,到时候八艘小型航母才能全部出动,而在此之前只有四艘小型航母可用
    尼米兹让斯普鲁恩斯率领舰队出港,只是想给中国海军传达一个信息然后再看中国海军的反应
    显然,顾祝同根本就没有在乎美军的行动
    说白了,就算斯普鲁恩斯率领第71舰队杀过来,顾祝同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岸基航空兵就能干掉第71舰队,而就算给斯普鲁恩斯一个机会他也不可能一举打掉所有机场
    当然,顾祝同也没有想过去找斯普鲁恩斯的麻烦
    三天之后刚成立的第31舰队就离开了关岛的阿拉普港,载着一百二十架战斗机前往马绍尔群岛,执行第一次运输任务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四艘小型航母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外围岛屿运送战术飞机
    当然,也执行了一些其他任务比如在十一月初,四艘小型航母再次出动,掩护一支由十八艘快货轮组成的船队前往马朱罗环礁,为进驻该岛的军队送去了近二十万吨物资与设备一个月之后,工程兵在马朱罗环礁上建起了一座拥有二千四百米跑道、可以容纳一百架战术飞机的加固机堡、以及油库、弹药库等基础设施在内的大型野战机场,使马绍尔群岛能够容纳的战术飞机增加到了三百架
    可以说,这四艘小型航母在备战阶段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此外,在此期间,这四艘小型航母还在执行护航与运输任务的时候,击沉了七艘美国海军的远洋潜艇
    当然,到了十月底,美军也明白过来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美军就应该知道,中国海军暂时不会在中太平洋上发起进攻,因为在中太平洋战区,根本就没有可用的陆战队当时,整个中太平洋战区,陆战队的兵力还不到一个旅,而且都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上,主要任务是守卫关岛、塞班岛等主要岛屿,根本不可能发起进攻虽然在图瓦卢群岛、萨摩亚群岛上,美军的兵力也非常有限,几座主要岛屿上的驻军总量在一万五千人左右,但是规模依然比中国海军陆战队大得多,守住主要岛屿根本不成问题
    当然,主要还是中国海军一直没有采取行动
    十一月二日,斯普鲁恩斯率领第71舰队返回珍珠港,结束了长达十七天的部署行动
    仅仅两天之后,尼米兹收到了一条十分糟糕的消息,中国军队已经攻占了努美阿,控制了港口,美军退缩到了岛屿腹地
    虽然喀里多尼亚的美军没有投降,但是在失去了唯一的港口后,残存的美军肯定无法长期抵抗下去在占领了努美阿、控制了港口之后,中国军队已经基本上打赢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斗接下来要做的,除了围剿负隅顽抗的美军残余部队之外,就是尽快使努美阿港恢复通航
    在撤退之前,美军几乎破坏了努美阿港里的所有基础设施
    此外,十多艘困在努美阿港里的美军舰船全部在进出港口的主航道上自沉,几乎堵塞了整个主航道
    虽然美军的自毁行动,给中国军队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在占领努美阿之后,中国海军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到十二月底,才疏通了努美阿港的主航道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美军的最终结局,即在努美阿被中国军队占领之后,美军已经丧失了守卫喀里多尼亚的能力
    接下来,中国军队就该攻打澳洲大陆了
    十一月七日,尼米兹启程前往华盛顿
    在喀里多尼亚沦陷之后,美国当局必须得慎重考虑是否死守澳大利亚,而且得尽快做出决定
    要知道,当时澳洲大陆上差不多有一百六十万美国军人
    如果美国当局最终决定放弃澳大利亚,就得把这一百六十万军人撤回来,而这将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即便美国当局不打算放弃澳大利亚,也得尽快为这一百六十万美军送去足够多的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而这同样是一个大麻烦别的不说,撤走一百六十万军人,即便抛弃所有重装备,也需要投入上千艘船只如果是向澳洲运送装备物资,则需要动用多的船只
    事实上,在考虑是否死守澳洲的时候,美国当局主要考虑的就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尼米兹返回华盛顿,就是参加由罗斯福亲自召开的军事会议,商讨是否有必要、或者说有能力守住澳大利亚
    当然,尼米兹并不是主要决策者
    在这次会议上,尼米兹只负责提出建议,而且仅是海军方面的建议,即守卫澳大利亚需要运送多少装备物资,以及需要动用多少船只,能够在什么时候完成,运输过程中会遭受多大的损失等等至于海军的核心任务,即舰队作战,反而被丢到了一边,连尼米兹自己都没有提出来
    说白了,美国海军已经没有能力在西南太平洋上作战了
    只是,这次会议得出的结论并不乐观
    当时,罗斯福只提到,如果有可能,驻澳美军应该尽量坚持到一九四三年底,从而使美国海军有希望在一九四四年之前守住夏威夷群岛也只有这样,美国海军才有望在一九四四年下半年扭转战局
    问题是,要达到这个目的,美军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以当时的情况,即便能够在澳洲本地征兆军人,不需要继续增兵,因为澳洲没有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所以美国依然得向澳洲运送大批装备物资,按照武装五百万军人计算,仅装备的总运输量就在五百万吨以上如果按照罗斯福的要求坚守一年,那么还需要运送大约五百万吨作战物资也就是说,总运输量为一千万吨,而这必须得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最多三个月内完成按照一艘货轮的航行周期为三个月计算,而且经西兰中转,总共也需要投入一千二百艘万吨级货轮
    美国不是没有这么多货轮,只是在太平洋上没有这么多
    当时,在太平洋上航行的美国货轮总共也不到一千艘,而且其中只有大约两百艘的载重量在一万吨以上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毕竟美国可以从大西洋航线上抽调货轮
    真正的问题是,美国国内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而且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也生产不了这么多
    也就是说,即便罗斯福决定坚守澳大利亚,美军也守不了一年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要中国陆军舍得投入兵力,而且中国海军依然把重点放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就有很大的把握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底之前攻占澳洲东南部地区,结束西南太平洋战争
    那么,就此放弃澳洲大陆吗?(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五章 空头支票
    罗斯福不是不明事理的人,非常清楚放弃澳大利亚要比死守澳大利亚有利
    说白了,就算美军撤离了澳大利亚,中国军队也会攻打澳洲大陆,而美军完全可以把武器装备留给澳洲军队,让其与中国军队交战即便澳洲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可是不管怎么样也能让中国军队多花些时间
    对美国来说,此时最缺的就是时间
    此外,撤回来的一百六十万美军中,除掉非战斗人员,有数十万战斗人员,而这些军人可以补充到其他战场上去
    至于省下来的作战物资,就加重要了
    要知道,当时美国仅有的两个盟国都严重缺乏作战物资冬季即将到来,红俄在丢掉了五分之四的国土、四分之三的人口之后,所剩的战斗力已经没有多少了,如果不能及时获得美国的援助,红俄在这个冬季结束之前就有可能战败英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其平民的配给标准已经三次下调,成年人的日均粮食配给额还不到一千克,摄入的卡路里已经接近最低限度英国军队是一直缺乏足够的弹药物资,甚至因此不得不降低对德报复性轰炸的作战强度显然,英国也急需来自美国的物资
    可以说,在正确的时候放弃澳大利亚,美国能够获得不少好处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放弃澳大利亚
    这其中,最主要的反对者就是麦克阿瑟
    在麦克阿瑟的阻挠下,会议进行了好几天依然没有得出最终结论,而且使罗斯福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
    问题是,这还没完
    就在罗斯福想方设法说服麦克阿瑟的时候,英国首相丘吉尔突然站了出来,横着插上了一脚
    当时,丘吉尔明确提出,如果美国愿意守卫澳大利亚英国也将贡献一份力量
    这下,罗斯福为难了
    严格说来,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关系加密切,因为澳大利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之后也是英联邦成员,而且其元首是英国国王委派的总督此外,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白人公民都是英国人的后裔在经济上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澳大利亚产出的大部分商品都销往英国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澳大利亚人都与英国有着关系,有的是在英国有亲戚朋友,有的是在为英国服务,有的是与英国有经济往来,有的是有怀旧情节,因此在英国人看来,澳大利亚依然是英国的一部分
    虽然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英国没有做出多少贡献但是放弃澳大利亚,肯定会让英国上下备受打击
    加现实的是,现在的英国加需要澳大利亚
    这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农牧产品几乎养活了半数英国人如果丢掉了澳大利亚,英国的粮食就加没有依靠了
    也正是如此,丘吉尔才迫切的希望美军能够死守澳大利亚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正是麦克阿瑟把罗斯福想要放弃澳大利亚的消息通报给了丘吉尔
    其实丘吉尔眼中的问题,在罗斯福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
    比如,在粮食问题上,罗斯福根本就不认为没有澳大利亚英国人就得饿肚皮道理非常简单,美国生产的粮食在满足了所有美国人的需求之后,至少还能养活五千万人,而英国的人口总量总共也不到五千万,且粮食缺口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美国有足够多的粮食来养活英国人
    至于其他的问题,大多只是碍于面子
    真正聪明的政治家,肯定会在现实面前放下面子思想,而不是为了面子而导致现实利益受损
    罗斯福有理由相信,丘吉尔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问题是,丘吉尔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