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陀圆通梦-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娘;怎见得呢?”
菩萨道:
“你们看;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失街亭以后,陈寿的父亲和马谡一样受到了诸葛亮的处罚,马谡被诸葛亮投进大狱,死在狱中,而陈寿的父亲受到髡刑的处罚,髡刑就是削发,剃去头发,是种污辱性的处罚,然后被逐出军营。这时;陈寿的父亲回到家乡;以后,结婚生子,得了陈寿,等陈寿长大后;陈寿的父亲把他在失街亭当中满腔的义愤和不得志;都告诉给了陈寿。后来,陈寿的父亲病故,陈寿在任上匆忙赶回家中,为父守孝三年。而在其编撰《三国志》时,对于因卷入失街亭一战而受牵连的老父却只字未提,对于惩罚父亲的诸葛亮却大加颂扬,足见陈寿对待历史的公正态度;象他这样的一个人;难道不值得信赖吗?”
听了菩萨的一番评论;那正听得津津有味;咨咨入神的小龙女、惠岸行者、韦驮菩萨、善才童子、济公尊者、护法鹦王巧姬、守山大神和童子穆龟等;都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菩萨停顿了一会儿;又接着对众弟子们说道:
“第二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他的老师谯周。 谯周是一个诙谐幽默的长者,但他最终却打破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你们看; 在三国后期,魏国逐渐强大; 蜀、吴两国均无力与魏国抗衡。魏国伐蜀时,兵至阴平。危急关头,谯周力劝后主刘禅降魏; 并为了打消刘禅对降魏的顾虑,就挺身而出说:‘如果降魏后魏国不封你为王,我愿冒险去魏国说理’,刘禅听从了谯周的意见,投降了魏国。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后主刘禅不至于身败名裂,而且; 另一方面; 它又可使全蜀国的老百姓不至于遭到生灵涂炭。这本来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是;必须得冒被绝大多数人唾骂和非议的危险; 人们总是认为投降是错的;其实并不尽然。 我的意思是: 象他这样一个宁可委屈自己 ; 甚至会背上几千年的黑锅; 不被千万人理解; 而终使蜀国的老百姓及主公得到保全的人;难道不是一个最最最忠义的、最最最令人尊敬的人吗?阿弥陀佛; 善哉 ! ”
惠岸行者此时; 又拿出一部书出来;递给菩萨;说道:
“师父; 我这里还有一部书; 书名却叫《三国志通俗演义》;署名是罗贯中写的;我查了一下; 罗贯中乃山西太原府人氏;您看看;这书与《三国志》相比;不是讲重复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菩萨道:
“噢哦!有意思;你这部书是明朝嘉靖元年;修髯子张尚德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我这里也搜罗了一部《三国演义》;是明弘治十四年的黄正甫刊本;却没有署名是谁所作;比你那张尚德刊刻的本子还早上二十年呢!咳;甭管是谁写的;甭管它其中写得多么精彩;说到底;他们反正都逃不出陈寿《三国志》的范围。可以这么说;没有《三国志》;就没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惠岸行者笑道:
“哈哈;师父说得对;凡尘就是凡尘;天界就是天界;那说书人和写书的人;甭管是怎么演义‘三国’;也甭管是怎么‘三国演义’;他再也演义不出关云长本名叫做冯长生来! 有些事;谁能比咱们更为清楚?比如;吕布‘辕门射戟’;他为什么会射得那么准? 谁知道?再如诸葛亮‘借东风’;那东风;他到底是怎么‘借’来的?如没有咱们菩萨帮他这个忙;他诸葛亮就是借到猴年马月去;也‘借’不来呀!哈哈!还有那;在祁山道上运粮的‘木牛流马’又是谁发明的?那图纸咋来得那么快?凡此种种;都非人力可为呀!”
(下接第一百五十四回 谈孔明天才一脉 论《水浒》时迁偷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百五十四回 谈孔明天才一脉 论《水浒》时迁偷鸡
第一百五十四回 谈孔明天才一脉 论《水浒》时迁偷鸡
菩萨道:
“就拿诸葛亮来说吧;他现已是人类智慧的化身了;在人间;他一路顺风;可他在玉帝那儿;却始终列不进特殊位置。如果没有东王公对他的特别赏识;把他归为散仙;收在才库宫里;他哪里会有一连串的风光?正因为如此;他这才不致于受玉皇大帝的节制;无论哪朝哪代;他愿意上哪儿就上哪儿; 随便到人间走一遭;他愿意变成谁就变成谁;然后;就回到他那个紫府州。哈哈;自由极了!”
韦驮菩萨听了;好奇的问道:
“菩萨;您说;在本朝他变的可是谁呀?”
菩萨含笑道:
“哈;这个问题?你还得问问那个济颠和尚去;他刚刚变成了个周颠; 往那大明朝度那刘基回来!”
济公听菩萨夸他;便挥着手中的破扇子笑道:
“师父;那刘伯温在红罗山崖边石洞; 得了一部天书;这书;本是他自己以前写的;他自己却看不懂;我实在是替他着急;没办法;只好出面点拨点拨他!就算是帮朋友一个忙;将来见面好有得聊啊!哈哈。。。。。。”
护法鹦王巧姬似懂非懂的问道:
“嗳;活佛!他自己写的天书; 他自己却看不懂?这是怎么回事?”
菩萨抢着答道:
“那诸葛亮的前身;本是天机星卢昌转世; 春秋时下凡到齐国为相国晏婴;后随黄石公习学兵法; 汉刘邦时转世下凡为张子房;帮助刘邦打天下;功成后又随赤松子修真学道;渐有大成。武帝时转世下凡为东方朔;因偷窃王母蟠桃二度;遂第四次堕入轮徊;于汉献帝时托生转世为孔明。孔明号卧龙先生;助刘皇叔得西蜀;并鞠躬尽瘁;但死后而不已;他于唐贞观时又转世下凡为国师李淳风;与其兄袁天罡研究出来了况世巨典<;推背图>;;到了本朝;他转世下凡为第七次了;就是那修建北京城的刘伯温。因宋元两代他偷了个懒;没有下界去潇洒;每日里只是躺在紫府州里睡大觉了;所以;他就把汉时帮刘邦打天下;写的那个四卷兵书;全就着酸辣豆腐汤给吃了!可不;都忘光了嘛!哈哈哈;济颠长老;你说为师的我;说得对也不对?”
济颠和尚赶忙说道:
“师父说的是;那刘伯温本来就是个天才专业户;说不定;他下一代就又改姓纪了吧?哈哈。。。。。。”
童子穆龟这时;从他自己怀中取出一部书;双手捧着递给观世音道:
“师叔;我最近在市场看到一部好书;见是写那坎宫斗府;三十六天罡元帅和七十二个地煞将军共一百零八将演义的故事。书名叫《水浒传》;是一个江苏兴化人;叫施耐庵的人所写; 于是;我把他买了下来;天天无事时在兽厩里看着玩儿。现在;请您看一看;他写得可好;内容可真实?”
“哦;我知道此事。 施耐庵;名子安,他是罗贯中的老师;在苏州城东南隅的施家桥开馆授徒。有一天,他路过书铺,看到不少手抄元人的话本,其中有一本名叫《张叔夜擒贼》,是讲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将故事的。于是;他不惜高价买了回来;打算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有关梁山泊故事的话本内容;加以糅和,然后再写出一部《江湖豪客传》。当他把那《江湖豪客传》全书写完之时,又觉得书名不够含蓄,想再换一个书名。罗贯中看出了他老师的心思,就向他老师施耐庵建议说:‘老师,书名我看就叫《水浒传》吧!’施耐庵觉得这个意见很好,说:‘对;水浒,就是水边,其中还有典故,《诗经》上有古公禀父,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歌颂周代发祥史的。因我这书;是写上代宋朝英雄的,就叫它水浒吧,听着非常合适!’”
童子穆龟问道:
“师叔;我读这书;总觉得别扭;一是写来写去;把水泊梁山写得招了安;太窝馕了!二是写来写去;把一百零八将几乎全写死了;没剩下几个馄囵的;实在太晦气了!”
菩萨道:
“这也太难为施耐庵了! 那当朝皇上朱元章; 他原本只是玉帝身边的一个小童;他从来都对那坎宫斗府的三十六天罡元帅和七十二个地煞将军看不上眼;如果施耐庵不把那一百零八将全都写死;将来也许真死了的;恐怕就是他这个写《水浒传》的施耐庵了。不过;施耐庵这个人;是个文笔严谨的大才子; 椐我所知;他写这《水浒传》是下了一番大功夫的。 比如; 他在写《水浒传》里的时迁时,开始曾把这个绰号叫鼓上蚤的地贼星,写得既可恶,又没甚武艺,后来虽经多次苦心修改,都没能把时迁写好,连他自己看着也不太满意。
有一次,他正坐在窗下苦思冥想,突然发现老母鸡不见了。施耐庵觉得这事蹊跷; 他跑出门一望,原来是东庄的李大偷的他家老母鸡。他便喊了声 ‘李大’!李大作贼心虚,见施耐庵喊他,吓得 ‘扑咚’一声跪在地上连声求饶。施耐庵问他为什么偷鸡,李大说:‘我有九十岁的瞎老母亲,已三天没得一粒米下肚了,不得已才做了这种下贱事,真对不起先生。 ’ 施耐庵对李大很是同情,就对李大说; ‘我这里有二两散碎银子;用红布包了放在房间里的大梁上,你今晚如能偷得到,便对偷鸡的事恕你无罪,那银子也就送给你拿回家去奉养老母,不过今后可别再干这种营生了。’原来施耐庵写时迁盗徐宁的传家宝时,写来写去写得都不像,他宁愿用二两银子买个见识。晚上,施耐庵的老婆把房门和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睡在床上灯也不敢熄,两眼死盯住梁上的红布包。 眼睁睁地一直看到半夜,实在困了,便打了个盹。李大不知道施耐庵叫他偷银子是有用意的;这时他已躲在房间里的衣柜后头了。因施耐庵有心观察李大偷银,所以还没有睡觉,他先听到几声老鼠叫,又见李大像只跳蚤似地往梁上一蹿,把银子偷走了,空红布包还是悬在梁上。 第二天天亮了,他老婆发现银子已经被人偷走了。施耐庵叫李大把银子拿回家去奉养老母,李大怎么也不肯要。施耐庵没法,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送了两斗米到李大家。打这次以后;李大便做起了小本买卖,再也不干那偷窃的事了。”
师徒众神正说得畅快;见护法鹦王巧姬来秉报说:
“菩萨; 因朝廷里‘国本之争’结束;李太后命神宗;敕御用太监张随等人;赍金锦到咱南海普陀山;扩建‘不肯去观音院’为‘宝陀观音寺’;神宗皇帝御赐匾额为‘大明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现已到观音院的山门外了;请菩萨示下。”
菩萨道:
“那‘不肯去观音院’不是有主持吗?让他们自己去接待不行吗?干什么咱们老掺和?今后;咱们一般不要去惊动他们;就当这岛上;从来就没有过咱们一样;好不好?”
众神齐道:
“好;仅尊师命!”
韦驮问道:
“菩萨;前日我去北京巡视;听街上人说;是‘刘伯温建的北京城’;还说;‘先有潭拓寺;后有北京城’;这都是怎么办回事?”
(下接第一百五十五回 刘伯温重修北京 沈万山指地掘银) 。。
第一百五十五回 刘伯温重修北京 沈万山指地掘银
第一百五十五回 刘伯温重修北京 沈万山指地掘银
菩萨笑道:
“哈;你怎问得怎如此凑巧?吾正想把此事说与大家听听!但又细想起来;这事并非那么简单!咳;先从远处唐代时说起吧!就是那小龙女与惠岸行者下凡时;武则天当女皇那一朝,那时;现北京城这一带叫做幽州。幽州城有位都督叫张仁愿。有一天深更半夜,张仁愿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就静听窗外动静。忽然听到一位僧人高声诵经的声音打城外方向传来,朗朗上韵,铿锵悦耳。第二天,张仁愿问手下人:‘夜里可曾听到有位和尚高声诵经?’手下人都摇头说并没听到。张仁愿心中疑惑,百思不解。第二天半夜时分,他静坐床上,突然又听到那宏亮的诵经声,而且更为动人心弦。第三天早上,张仁愿赶紧派人到城北寻访。手下人果然在城门外的小破庙里,见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僧人端坐在拜垫上,微闭双目在那儿轻声诵经。城外百姓说,这位高僧叫华严禅师,已经端坐在那儿念了好几天经了。差役忙把老僧请到了都督府。张仁愿见了老僧,问他有何祈愿。老僧说:‘愿在幽州城西罗候岭下立寺敬佛。’张仁愿知道华严和尚道法非凡,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给他开立了占地文书。次日,华严和尚来到宝珠峰下,在一座名叫嘉福寺的小破庙里安身。嘉福寺前,是一片水波浩荡的水潭,名叫青龙潭。百姓还说这儿是个海眼,潭底能直通东海。这个青龙潭里又住着一条老龙。华严和尚天天到青龙潭边讲经布道,听众真是人山人海。青龙潭里的老龙每天也是潜游到潭岸边上,恭听华严和尚讲经。天长日久,老龙为佛义所感化,很想面见华严,拜师称徒。老龙就去求教山神,询问他怎样能做到‘人与龙相见’? 山神说:‘你要想法使老和尚发怒,那样一来;咱们这些天龙鬼神就能和他面对面谈话了’。
第二天,当华严和尚坐在青龙潭边向众人讲经时,老龙就在潭里激起几个浪头,那水波漫上岸来,冲倒了华严和尚膝盖前的饭钵。听经的人一见这种情况都吓跑了,华严和尚跟着也是满脸怒色。老龙见时机已到,就借着水势上得岸来,在华严和尚面前,叩头行礼。华严见老龙如此真诚,知道它是良心发现,就讲明自己打算在青龙潭潭基上建一座大庙,请老龙‘让让宅’,搬到别的地方去住。老龙听得连连点头。这天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青龙潭里浊浪滔天。雷光电闪之下,但见那条老龙借着连天的雨脚,腾上云空,昂头扬爪飞走了。到天亮时,风停了,雨住了,昨天还是黑水千丈的青龙潭,这会儿就变成了一块平地。太阳光照耀之下,那平地上还慢慢拱出一对鸱吻(音吃吻);这鸱吻本来就是龙子;华严和尚当下大兴土木,在这块儿平地上建起大雄宝殿,又将两个鸱吻安装在大雄殿的殿脊两端。因此;远近闻名的潭柘寺,就这样建成了。
潭柘寺坐北朝南; 有房九百九十九间半; 建筑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时至明永乐年代; 燕王朱隶入京;国师刘伯温带人先打前站;因当时山脉绵延,没有道路,他们一行人只好翻山越岭。当到达西山最高处灵山顶上的时候,刘伯温站在峰顶东向而望,见紫气东来,河水左右环绕,那风水是得天独厚。就张弓搭箭,朝东方射去。那落箭的地方叫后门桥;桥下有个石碑,上刻‘北京城’三个字,于是;就将北京城的地点定了下来。”
韦驮问道:
“菩萨;那时后门桥下石碑,怎地会刻有‘北京城’三个字呢?”
“这三个字;乃是刘伯温的爷爷刘秉忠所写;早在元代时;他就叫人刻好了石碑埋在桥下的。 那时; 刘秉忠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他曾建议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寓意,将当时的国号更名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听了他的意见才这么办的。 后来;刘秉忠参照《周礼&;#8226;考工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 总揽规划了元大都: 城墙周长五十六里,大街宽二十四步,小街宽十二步。这个后门桥就是那时修建的。 元大都前后共规划统建了十八个年头。”
小龙女道:
“娘娘;这说明;早在刘伯温他爷爷刘秉忠时;就把元大都定为‘北京城’了!但那后来呢?”
“你判定得太对了!哈;下面听我接着说啊。但是;要修北京城;必须要有大量的银钱;这怎么办呢?那时;我正好为陶朱公逃下凡尘而巡视宛平;刘伯温竟把我认了出来;他便将我拦住;问计与我。我遂对他说道:‘你何不去找一个名叫沈万山的人?’刘伯温就问我:‘沈万山是谁呢?找他何为?’我便告诉他说:‘他就是你想要找的财神陶朱公呢! 他曾对本座说过;如用得着他时;只要见着本座的三寸小纸条;他就给我办钱。后来;因他私自窖藏百银八千万两;以致使世面上金银流通紧缩;被玉帝侦知;就要罚他杖刑五百;才只打了他一百;他就装死逃往凡尘隐蔽起来。你只要能找到他;他现在可是惊弓之鸟;一打便可有银子花!’
几天后;刘伯温的手下还真找到了沈万山;把他带到什刹海来见刘伯温。只见沈万山他变化成一个乞丐,浑身又脏又破,胳肢窝下夹着一个破瓦罐;其实;那就是他的聚宝盆。沈万山听刘伯温说;找他是为了向他要钱来的;便道:‘我一个穷要饭的,哪儿有钱给你?’刘伯温心道:‘财神啊! 你就别装蒜了;跟我来这一套又有何用? 现在;我要修北京城;没钱!不找你找谁呀?’遂眼睛一瞪嚷道:‘你曾说过;如用得着我时;只要见着我的三寸纸条;你就给办钱;可事到临头;竟说没有钱了?哼!没钱不行! 来人哪! 给我打!’手下人立时操起棍棒朝沈万山狠打起来。沈万山听了就是一楞;心道:‘这话我就只对观世音菩萨一人说过一次;他怎地知道的?噢!他们原来是一抹子!好吧!’遂把脚一跺说:‘哎唷;我的天呐! 别打了;别打了!我这脚底下就有银子;你们挖吧! ’刘伯温大喜;派人一挖;果然地底下有大缸大缸的白花花银子。有了钱;就可以按照潭柘寺的样子;开始修建北京城了。一开始先修的西直门城楼,可城楼还没修完; 银子就用完了,便接茬找沈万山要;没有就打;沈万山一被逼急了;就往地下一指:‘这里有银子。’大伙一挖,果然又有银子。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北京城终于建起来了。那些挖银子挖出的大坑的地方;放进水后;就成了什刹海、北海和中南海了。”
惠岸行者诧异道:
“师父您忘啦?那燕王朱隶入京之时;国师刘伯温早已羽化升天了耶!”
菩萨笑道:
“还是你小鬼精灵得很呐!这事你还得去问那济颠活佛去;才是!”
济颠听说;张口笑道:
“那天我去方诸山耍子;迎头正好遇见刘伯温哏儿屁;神灵回转天庭;我即告诉他:‘有鲁班爷正在找你;叫你把北京城再细细地描绘一下! ’他则言道:‘我刚刚回天庭不到三日;怎能再去大明?’;我当即骂他;‘没恼子’!便给他出了个主意;告诉他;叫他午夜子时之分;‘给燕王朱隶托去一个好梦;把重修北京城的事跟他说清楚了;这不就可将鲁班托你的事做个了结了吗?’”
说到此;济颠又道:
“师父;您当然知道我这件事了;因我那天在临去方诸山之前;在北京的南池子街上;认出了您!”
菩萨问:
“是吗?那时;为师的在街上干啥?”
“没错!就是您化装示显。那天我正拿着我那破蒲扇;东瞅瞅;西看看;忽见从北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比我这身行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口内还念着几句比我那‘帽儿破;鞋儿破’更为有味儿的鼓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我见您竟学着我那平日醉酒作歌的模样;便想近前去跟您打个趣;逗个笑。刚想迈步;就见您肩头褡裢上写着‘潮音’二字;遂惊出了一身冷汗;知道是师父亲自驾临京城点化世事;便不敢上前造次打扰。正在犹豫时;就见那名叫甄士隐的老头;实是瑶池王母所属的百花仙子所变;她在当场竟给您解注那《好了歌》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唱罢;就见您拍掌赞道:‘解得切,解得切!’随后;甄士隐便将您肩上褡裢抢过来背在她自己肩上;竟同您一起飘然而去。我见您去得远了;方才奔去方诸山。师父;弟子说的可对?”
(下接第一百五十六回 如来祖灵山有恙 南极翁普陀请佛)
第一百五十六回 如来祖灵山有恙 南极翁普陀请佛
第一百五十六回 如来祖灵山有恙 南极翁普陀请佛
正说着;那护法鹦王巧姬又来报说:
“昆仑山玉虚宫南极仙翁来下请贴;现在洞外侯旨;请菩萨示下。”
菩萨道:
“韦驮菩萨;你与惠岸行者出洞;替我把仙翁请进洞来。”
韦驮菩萨与惠岸行者领旨出洞;须臾;南极仙翁进洞;施礼毕;菩萨道:
“言对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遂分宾主落座;小龙女端上茶来。南极仙翁笑道:
“菩萨;哪里学得五言绝句;来向老朽转(音zhuai)文;以笑老朽孤陋寡闻也!”
菩萨哈哈大笑道:
“请仙翁试猜之!”
仙翁道:
“此乃唐伯虎迎接好友的客套话;曰:‘请坐奉茶’ 四字;是耶?”
观世音鼓掌大笑道:
“仙翁好文彩!贫尼领教了;但不知;仙翁可是为东王公九万九千岁诞辰而来?”
南极子从怀中取出一封请柬;递于菩萨道:
“奉掌门天尊之命; 二月初六日请菩萨赴东王公九万九千岁诞辰;届时;三清作‘无上太极金庭*’;望菩萨赐佛光驾临方诸山。”
菩萨道:
“东王公此次演绎张三丰;风光至极;皆神仙之表率也;所创武当一派;技冠武林;可以与少林比肩矣!我当祝贺之。”
正说着;护法鹦王巧姬飞来急急秉报道:
“毗卢遮那佛同四大金刚说有要事;在洞外等见菩萨!”
观世音菩萨听了;马上一楞;心道: “大日如来是遍照一切世间万物而无任何阻碍的佛,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有情与无情,都能受到他的恩惠而众德圆满,凡在他的面前启动或萌生佛心的;都将获不可思议之成就;乃至世间事业由之而顺利成办。可他从不亲临我南海佛国;这次即来者必有原因! ”于是;便对南极仙翁道:
“请仙翁稍坐片刻;西方有客道;待我出迎!”
遂叫韦驮;摆驾出迎之。众神出得洞外;见毗卢遮那佛面色灰暗;菩萨手打问讯;问道:
“阿弥陀佛善哉!不知中央毗卢遮那佛驾到南海普陀;贫僧观世音有失远迎;望乞恕罪! ”
毗卢遮那佛赶忙答礼道:
“因奉佛祖法旨;请菩萨往赴天竺一会;贫僧因来得鲁莽;多有得罪;请菩萨原谅; 阿弥陀佛善哉!”
菩萨笑道:
“中央佛多不来南海;今即到此;请进敝寒洞吃茶!”
说着;扬手就往潮音洞门里让。就见毗卢遮那佛摆手拒道:
“佛祖大忙;叫我等快去快回;贫僧不敢多扰;就在此间等候您同行;贫僧也就不进去了吧!”
观世音见毗卢遮那佛面容憔悴;心道:“大日如来是遍照宇宙、除一切黑暗、并能利养世间一切万物的佛;而今为何如此急迫;而且话语间竟显吞吞吐吐?” 遂向其告便道:
“中央佛既是如此; 容本座收拾片刻;立马就来!”
菩萨进得洞内;谓南极仙翁道:
“道兄;不凑巧;佛祖找我有要事商量;打发那中央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佛前来相请;要立等同去;因不得已;本座就先走一步了;改日再请仙翁来品茗吧! ”
南极仙翁道:
“菩萨既然有事在身;老朽就不再打扰了;但请菩萨在万忙之间;必来方诸山;赴‘无上太极金庭*’;须凑个趣儿;老朽告辞了!”
菩萨把南极仙翁送出洞外后;便吩咐说:
“惠岸行者;你于二月初六日;替本座赴方诸山;参加那三清所作‘无上太极金庭*’;庆贺东王公九万九千岁诞辰;礼品等物;尽管寻好得来送!回来以后;向我当面秉报;小龙女、济颠僧、护法鹦王巧姬三人;今天同我一起去西天大雷音寺;进见我佛如来;其余诸神;皆由韦驮带领;看好南海普陀洞府;不得有误;听明白了吗?”
众神应喏。菩萨等三人便出了潮音洞;与毗卢遮那佛及四大金刚等会合;驾起二品莲台;直奔西天大雷音寺而来。
一路无话;不多时;来到了灵山脚下;观世音见四周一切如常;未见有何特异之处。遂进了雷音寺山门;一行人便直扑大雄宝殿;菩萨与中央毗卢遮那佛;将小龙女、济颠僧、护法鹦王巧姬及四大金刚等;留在丹墀檐下听旨;二僧则快步穿过前殿; 直抢入后配殿侧的紫霄云雀宫去;观世音菩萨刚一进得宫来;就见阿傩、伽叶、五方佛、七菩萨、“十大弟子” 、九天玄女娘娘等俱团团围在九龙伏凤懒云床的周围;静静祈祷;宫内静得竟如无人一样。观世音大吃一惊; 见那释迦牟尼尊者睡在懒云床上;以为天塌了下来;立即走上前;轻声呼唤道:
“佛爷爷醒来;弟子观音来了!”
就见如来佛祖在床上昏睡不醒。菩萨呼唤多时;看依然如旧;便将九天玄女娘娘牵出宫外;轻声问道:
“佛爷爷这是怎的了?请医看过了没有?”
九天玄女娘娘也轻轻地答道:
“菩萨怎地忘了?佛祖是九世金刚不坏之身;谁能给他看得了病?再说;天底下最高明的医家;不外乎‘五方佛’和‘八菩萨’了;现都在此处;应如何是好;现大家都在等你来;好让你拿个主意。”
菩萨问道:
“象这样昏睡不醒;有多长时间了?”
九天玄女娘娘答道:
“前日;他正与五百比丘尼和五百优婆夷讲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时;忽然听他大叫一声 “孽障”;便一头从莲台上直栽下来;至今一直昏睡不醒。那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和东方无量寿佛、南方宝生福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西方大肚弥勒佛、北方不空成就佛等;都挨着个的给佛爷爷号脉;但都摇头道:‘不知所以’;因此;才赶快打发中央毗卢遮那佛把你找来;现都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就看你的手段也!”
菩萨道:
“娘娘;请你先到宫中;将屋里现有的众僧;都请到后配殿中来;我有话说。”
九天玄女娘娘转身去了;不多时;五方佛、七菩萨、“十大弟子”等都先后到后配殿中;各自在蒲团和跪垫上坐了。观音见众僧已齐;便道:
“佛祖忽得不明之疾;贫僧有三事要与众佛菩萨商议。其一;佛国不得一日无尊;必请一位德高望重者;暂且代为总理佛国事务;其二; 现有五方佛、八菩萨、“十大弟子”和阿傩、伽叶、九天玄女娘娘等;该分为两拨轮值;从此;负责佛祖爷的医疗、护理和起居等项; 其三;诸位应勿使佛祖患病之事;泄密于左右知道;须内紧而外松也;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