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普陀圆通梦-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有当驾官请宴,即下殿携手而行,又问:

  “高徒能礼貌乎?”

  三藏道:

  “小徒俱是山村旷野之身,未谙中华圣朝之礼数,万望主公赦罪。”

  太宗笑道:

  “不罪他,不罪他,都同请东阁赴宴去也。”

  三藏又谢了恩,招呼他三众,都到阁内观看。果是中华大国,比寻常不同。你看那:蒸酥蜜食兼嘉馔,更有那美酒香茶与异奇。说不尽百味珍馐真上品,果然是中华大国异西夷。师徒四众与文武多官俱侍列左右,太宗皇帝仍正坐当中,歌舞吹弹,整齐严肃,遂尽乐一日。

  当日天晚,谢恩宴散。太宗回宫,多官回宅,唐僧等归于洪福寺,只见寺僧磕头迎接。方进山门,众僧报道:

  “师父,这树头儿今早俱忽然向东。我们记得师父之言,遂出城来接,果然到了!”

  长老喜之不胜,遂入方丈。此时八戒也不嚷茶饭,也不弄喧头,行者、沙僧个个稳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静。当晚睡了。 

  却说;太宗当晚夜不能寐;想那唐三藏法师千辛万苦取来真经;实属不易;于是;便用那王羲之笔体和笔法写<;大唐三藏圣教序>;一篇

  其文云:

  “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亘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写毕,即召圣僧。

  此时长老已在朝门外候谢,闻宣急入,行俯伏之礼。太宗传请上殿,将文字递与长老览遍。复下谢恩,奏道: 

  “主公文辞高古,理趣渊微,但不知是何名目。”

  太宗道:

  “朕夜自书,答谢御弟之意,名曰: <;大唐三藏圣教序>;,不知好否?”

  (下接第六十八回 丢仙桃大圣受屈 炎光佛说合结义)

第六十八回 丢仙桃大圣受屈 炎光佛说合结义
第六十八回 丢仙桃大圣受屈 炎光佛说合结义

  长老叩头,称谢不已。太宗又曰:

  “御弟将真经演诵一番,何如?”

  长老道:

  “主公,若演真经,须寻佛地,宝殿非可诵之处。”

  太宗甚喜,即问当驾官:

  “长安城寺,有那座寺院洁净?”

  班中闪上大学士萧瑀奏道:

  “城中有一雁塔寺洁净。”

  太宗即令左右:

  “宣褚遂良用楷书将此<;大唐三藏圣教序>;书就,刻之于石,立于藏经浮图大雁塔下。”

  时有弘福寺和尚怀仁禅师上殿面君奏道:

  “为使陛下所书之序能永存于世,臣僧将邀请一位书圣来抄写序文,不知圣上意下如何?”

  “谁?”

  “草圣王羲之。”

  “哈哈哈!”太宗龙颜大悦,“朕一生唯雅好王羲之大师的字,如能使前朝草圣由天而降书写碑文,朕当拜之为师,可惜此皆白日之

  梦耳!”

  怀仁和尚正色地奏道:

  “非梦也!臣思之,只要陛下下一道圣旨,号令天下,广征王羲之墨迹,命臣僧辨识、精选之,还怕碑文不成吗?”

  唐太宗闻言龙颜大悦,准了怀仁所奏,并封怀仁为征字刻碑总管禅师,专管征字、选字、集字和刻碑事宜。后来怀仁和尚整整干了二十四个年头方才完成了集字和刻碑的任务。这块历尽千辛万苦所刻成的名碑;获得了民间“千金帖”的美称。又因为碑额下方横刻着七个佛像,所以民间也有叫它<;七佛大唐三藏怀仁集圣教序碑>; ;此是后话不提。

  随之; 太宗又谓左右曰:

  “把真经各虔捧几卷,同朕到雁塔寺,请御弟谈经去来。”

  多官遂各各捧着经卷随太宗驾幸寺中,搭起高台,铺设齐整。长老仍命:

  “八戒沙僧牵龙马,理行囊,行者在我左右。”

  又向太宗道:

  “主公欲将真经传流天下,须当誉录副本,方可布散。原本还当珍藏,不可轻亵。”

  太宗又笑道:

  “御弟之言甚当!甚当!”

  随召翰林院及中书省各官誉*经。又建一寺,在城之东,名曰誊黄寺。 

  长老捧这几卷登台,方欲诵颂,忽闻得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四大天王宣玉皇大帝旨意:

  “玉皇大帝宣孙悟空即时到灵霄宝殿问话!”

  孙悟空听了;谓三藏法师曰:

  “师父先诵着;待吾去去就来!”

  即翻筋斗云来在灵霄宝殿;行礼毕;玉帝问曰:

  “仙桃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子,三千年成熟,才得此桃。朕尚未见面,卿怎敢偷去?(参阅余象斗著《南游记》)”

  悟空道:

  “‘半天下雨,不知来头。’吾自取经回来,已把一切贪心丢了,何得有盗心?此实不是小臣干的,恐其中有诈,也未可知!”

  玉帝曰:

  “明是卿偷,脚迹尚在,岂可赖他人?卿乃佛家弟子,着令驾前指挥,送汝去西天与如来处问罪。”

  众臣奏道:

  “臣等闻大圣今果皈依佛道,又是三藏弟子,显无其事,惟恐其中有屈,乞我主不必送他西天去,限他一月找寻;若有了盗者,则免了他之罪;若没有;到那时再送他西天去不迟。”

  玉帝准奏曰:

  “众臣保卿,且容卿去查他个下落;立时回报。”

  悟空谢恩出朝,先至花果山,与众子孙奇都、罗猴、月孛等言曰:

  “不想有此屈事。不知是哪个妖怪,变作我本相,去到金果园偷了仙桃,王母去奏玉帝,说是我偷的。我说不是,玉帝不容分说,欲将我送至西天如来处问罪。幸得众臣保住,限我一个月找寻下落,方免我罪。如一个月寻不着下落,罪仍及于我;叫我往何处去访得他个下落,好不可恼哇!”

  众子孙曰:

  “大圣何不上南海去问观世音;便知明白,不然怎么去寻?”

  悟空听了;猛醒道:

  “言之有理!”

  即打个筋斗去到南海。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坐禅,忽见悟空来;菩萨道:

  “悟空为了何事而来?”

  悟空道:

  “只为金果园中失了仙桃,不知是何方妖怪变我形迹偷去;王母奏之玉帝;硬说是我;玉帝即要送我上西天去问罪。亏得同僚们保本,限我一月寻找下落;若是没有下落,那是我也是我,不是我也是我,就要问罪于我。弟子无奈,特来叩求菩萨,指示何人盗去的?”

  观世音睁开慧眼一看,对大圣曰:

  “悟空;不是别人;乃是那闹三界的华光偷去的!”

  大圣问道:

  “他偷去那桃作甚?”

  观音曰:

  “他三下酆都,救出了吉芝陀圣母。可那畜生又思吃人,华光无可奈何,出榜招人医治。此乃是魔军来告他说;叫他想方讨取仙桃来与她吃,她才不思吃人。华光因此变作你的模样;去金果园偷了仙桃。”

  大圣听说大怒,即拜别了观音,回至花果山,与众子孙说知;道:

  “华光他既去偷了仙桃;连累于我,我今就与你们杀到离娄山,将那贼捉了;方出我胸中之气!”

  即说大圣有个干女儿;名叫月孛星;乃是他从灵台方寸山学艺归来后认的;因只是喜她生得目大腰宽,口阔手粗,脚长头歪,酣声似打雷。就见那月孛星站出来嚷道:

  “孩儿也要去!”

  众猴头道:

  “你生得这等丑陋,去了会给华光等取笑!”

  月孛星喊道:

  “我定要去捉那贼华光!”

  众猴头无奈,只得和他同去。一齐率猴众杀到离娄山,喊战连天。

  却言华光自从偷得仙桃与母亲吃了,果不思量吃人,心中大悦。忽手下人来报;花果山齐天大圣领兵杀来;说:

  “大王不该变他模样去偷仙桃,累他受罪,要捉大王解上天曹。”

  华光闻言大怒,即下山与悟空相见。悟空骂道:

  “你偷仙桃,好变牛变马去偷,为何变老孙本相去偷?今连累了老孙;老孙岂能饶你?快快下马受缚;与我解上天庭便罢!”

  华光道:

  “我讨仙桃与你何干?就变作你本相;那是看得起你;你亦能把我怎样?”

  悟空曰:

  “呵呵!你连累于我,反说我的不是?!”

  便将如意金箍棒向华光打去。华光亦丢起三角金砖,悟空口中一呼,出来成千上万个猴狲,拖住华光来抢金砖,华光大败。悟空赶去;华光丢起火丹,火光连天。悟空不能抵敌,便向东洋大海败去。

  那月孛星见父亲败走,便将他套在颈上的骷髅头珠串摘下。那月孛星的骷髅头珠串称天下第一大怨器;十分利害,乃夏桀时;十二颗陪葬将军的人头骨穿成;人若被他叫准了姓名,三日内必头疼自死。月孛星当即敲动她的骷髅头;口中叫声华光,华光马上觉得头痛眼昏,慌忙走回山洞。

  却说火炎王光佛正在洞中打坐;忽觉心血来潮;急掐指一算;知华光与悟空交战,料华光战月孛星不过,必落月孛星之手,遂乘风赶来与他二人讲和。行至大圣阵中,被大圣接入帐中;礼毕,火炎王光佛道:

  “闻大圣今与小徒交战,只为变成尊相偷取仙桃一事否?”

  悟空道:

  “然!是他不该破坏我的名誉!”

  火炎王光佛道:

  “果是他不好,容贫僧代来伏罪。今贫僧有一言,不知大圣肯容纳否?”

  悟空道:

  “有何见教?”

  火炎王光佛道:

  “小徒有犯尊颜,被令爱将骷髅头敲动,今将死矣!自古道:‘好汉碰好汉。’望大圣饶他,贫僧与你二人说和,结为兄弟何如?”

  悟空曰:

  “蒙老师父说,无有不依命的,奈玉帝要把我问罪,如之奈何?”

  火炎王光佛道:

  “大圣若肯卖个人情与我,天曹之事,我自去料理,不涉大圣一点儿干系!”

  大圣道:

  “恐玉帝不肯。”

  火炎王光佛曰:

  “哈;大圣;这你就不明白了;华光是他外甥,再加上是我来说情,玉帝和王母岂有不肯赦罪之理?”

  悟空曰:

  “既如此!敢不从命。”

  即叫出月孛星吩咐曰:

  “今有炎光老佛说和;饶他去罢!”

  月孛星即将骷髅头上的华光名号削去了,乃向大圣道:

  “女儿已削去了他的名号,先饶他命矣!”

  火炎王光佛拜谢而别,来至离娄山,见华光说了前事。华光即同炎光前往悟空阵中相见,按前约;排摆香案;结为兄弟。

  (下接第六十九回 雷音寺五圣果位 功德佛来寻福地)。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十九回 雷音寺五圣果位 功德佛来寻福地
第六十九回 雷音寺五圣果位 功德佛来寻福地

  大圣即回长安城。就见八大金刚正在云上催促道:

  “唐三藏法师;赶快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

  唐僧及行者三人听了;连白马平地而起,长老亦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慌得那太宗与多官望空下拜。

  太宗与多官拜毕,即选高僧,就于雁塔寺里,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普施善庆,将誊录过经文,传布天下不提。 

  却说八大金刚,驾香风引着长老四众,连马五口复转灵山,连来带去适在八日之内。此时灵山诸神,都在佛前听讲。八金刚引他师徒进去,对如来道:

  “弟子前奉金旨,驾送圣僧等已到大唐国,将经交纳,今特来缴旨。”

  遂叫唐僧等近前受职。如来道:

  “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于我,故贬汝转生中土。今喜皈依,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嫦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保圣僧在路,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八戒口中嚷道:

  “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

  如来道:

  “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幸皈吾教,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佛祖又叫那白马:

  “汝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三太子,因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长老四众,俱各叩头谢恩。马亦谢恩讫,仍命揭谛引了马下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入池中。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诸佛赞扬如来的*。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

  “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唐僧道:

  “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

  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有;悟空大喜!道:

  “师父;我等既已证果;当有块自己的清静福地做道场;跟着旃檀功德佛也好享受那极乐世界的洪福;快!找佛祖问来!”

  佛祖道;

  “悟空;不必着急;观世音菩萨那里早有安排;去了便知。”

  于是;四圣辞别了如来佛祖径向南海普陀山而来。到得落迦岩;见观世音菩萨带惠岸行者及二十诸天出迎;五圣按落云头;施礼毕;菩萨道:

  “旃檀功德佛可专为道场择地而来?可有标地也!”

  旃檀功德佛道:

  “未有;全凭菩萨裁定。”

  菩萨命惠岸行者将《天地宫府图》取来;展开后一一仔细寻看;只见那图册把大地名山之间七十二福地;都一一开列清楚:

  第一。 灵山;西天竺;为释迦牟尼佛祖尊者道场;  

  第二。 昆仑山玉虚宫;为元始天尊道场; 

  第三。 普陀山落珈岩潮音洞;为观世音菩萨道场;  

  第四。  五台山灵鹫峰大显通寺;文殊菩萨道场;  

  第五。 峨眉山普光寺;普贤菩萨道场,

  第六。 九华山檀陀寺地藏王菩萨道场; 

  第七。 玉溜山,江宁府句容县西仙源蓬莱岛上;茅山真人道场;

  第八。 清屿山,东海之西,药师琉璃光王佛道场; 

  第九。 玉笥山郁木洞,江西永新南清净喜佛道场;

  第十。 麻姑山丹霞洞,江西南城西麻姑道场; 

  第十一。君山洞庭青草湖;湖南洞庭湖接引归真佛道场;

  第十二。紫微山金庭洞,浙江嵊县东金刚不坏佛道场;

  第十三南岳衡山洞灵源;北极大帝道场;

  第十四。 孔林;山东曲阜;孔子家庙;

  第十五。 平都山绿罗洞宝光佛道场;       

  第十六。 大面山虎溪洞龙尊王佛道场;

  第十七。 抱福山*洞精进善佛道场;

  第十八。 天目山商谷洞宝月光佛道场;

  第十九。 中条山张公洞;清虚大帝道场;

  第二十。 绵竹山鱼湖洞; 洞阴大帝道场;

  第二十一。 金城山地灵墟现无愚佛道场;

  第二十二。 地灵山元辰洞婆留那佛道场;

  第二十三。 马迹山甘瑰洞; 太乙救苦天尊道场;

  第二十四。 逍遥山阁皂洞火炎王光佛道场;

  第二十五。 始丰山金精洞那罗延佛道场;

  第二十六。 洞宫山屏南洞须弥光佛道场;

  第二十七。 少室山面壁洞金海光佛道场;   

  第二十八。 孟林;山东邹城;孟子家庙;

  第二十九。 三皇井,温州横阳县;紫阳真人张伯端道场;

  第三十。 烂柯山,衢州信安县常光幢佛道场;

  第三十一。 勒溪,建州建阳东; 翠玄真人石泰道场;  

  第三十二。龙虎山,江西信州贵溪县道灵真人道场; 

  第三十三。灵应山,信州上饶县北摩尼幢佛道场; 

  第三十四。罗浮山大金刚泉源,功德华佛道场;

  第三十五。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善游步佛道场;

  。。。。。。

  菩萨把福地名册翻看了一遍;对旃檀功德佛道:

  “本座遍观天下道场;名山福地俱已被诸佛仙圣占住了;唯有甘肃武威莲花山莲花寺至今还无有哪位佛爷来占;那莲花山周围有八峰环列,形如莲瓣;气势恢宏;气象深邃;故此得名。那莲花寺依山而建,是我佛甚佳道场;不知师兄可中意否?”

  旃檀功德佛道:

  “全仗菩萨费心!另外;贫僧有一不当之请;望菩萨不吝成全。”

  菩萨道:

  “师兄;有什么话尽管讲来;贫尼尽力为师兄分忧。”

  旃檀功德佛道:

  “今蒙菩萨赐莲花山为福地道场;不胜欣慰;只是路途遥远;而我那原来的坐骑白龙马已证果成圣;现已随佛祖之意;盘坐在灵山大雷音寺山门外的擎天华表柱上;故不能再为脚力;望菩萨赐一莲花宝座为贫僧远行行个方便。可否?阿弥陀佛善哉!”

  菩萨道:

  “这好办!本座早为师兄备下一莲花宝座矣!”

  说完;伸右臂向莲花洋里摘一朵粉红荷莲;将白玉清净琉璃瓶取出;滴一滴纯香甘露在上面;那粉红荷莲登时变成一件金光闪闪的二品莲台;菩萨随手一抛;莲台便稳稳地落在了旃檀功德佛的面前;此时;只见旃檀功德佛、斗胜佛、净坛使者和金身罗汉俱双手合什;口中连呼:       

  “阿弥陀佛;善哉!”

  菩萨笑道:

  “师兄;汝坐在上面试试;看舒服与否?”

  旃檀功德佛稍一纵身;就跳到了莲台之上;口称:

  “舒服;真舒服!”

  菩萨道:

  “师兄先下来;吾有一物赠你;跟我来看!”

  旃檀功德佛四圣随观世音到后山茶园旁侧;见种一片绿汪往似花生样植物甚是可爱。菩萨问曰:

  “可知此是何物?汝等见过的;猜猜看!”

  斗战胜佛高叫道:

  “吾先来猜;此乃仙家之物;名字却是不知!”

  菩萨笑道:

  “哈;人参果是也!

  净坛使者道:

  “在五庄观镇*仙处见来;明明它是长在树上;遇金而落;遇土而入的;怎的会种在地上?”

  菩萨道:

  “汝等有所不知;上次在五庄观给那镇元子将树医好后;他便把人参果全数摘来分食;其中也递给了我一个人参果实;因贫尼先前在佛祖处曾吃过此物;所以;我于当时就使了个幻影挪移之术将它藏了起来;并未真食入肚腹。回到南海紫竹林后;就将它用净瓶里的甘露水洗过;去了它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忌性;种在茶园里同卯山茶一齐浇灌;谁知他竟如花生一般冁了一大片;而且年年都结果实;只是个头长得小了些;好在味道还保持与原来一样。这次师兄来此找我;寻那道场福地;正好带些回去做种子;岂不是好事一桩?”

  旃檀功德佛遂再谢观世音赠人参果种之恩;便告辞菩萨;乘莲台宝座与斗战胜佛等四圣竟奔甘肃武威莲花山而去。后来;他四圣人等;尊观世音菩萨之意;在甘肃武威莲花寺当了一千五百多年农僧;将人参果世代繁衍传了下来;至今盛产不息。

  (下接第七十回 老龙王索命皇宫 酆都城暗访明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七十回 老龙王索命皇宫 酆都城暗访明查
第七十回 老龙王索命皇宫 酆都城暗访明查

  送走了旃檀功德佛等四圣以后;观音菩萨这几日即变作了一位外地客商模样与“二十诸天”天天到长安城内体察民情。这天;时值腊月十五年关即到;见高官显贵、士农工商、居民人等;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秦琼敬德的画像;色彩鲜艳异常。只见那画中的秦叔宝元帅:

  头上金葫芦罩顶,戴青锻子软包巾,黄金抹额,身穿一件索子连环金叶龙鳞甲,内衬一件青征袍,前后心护心镜,紫红绒的绊甲绦,一巴掌宽紫红色狮蛮带,左右勒征裙,护档鱼福尾,足蹬一双青缎快靴, 看相貌,这张脸黄面金睛,剑眉虎目,准头端正,四字阔口,颌下微微有点胡须,五官威严,目视远方。背后有五杆护背旗。 护背旗用红缎子镶心儿,上绣金黄龙,旗子边上走黄火焰儿一枯辘到底,配着五条缓子带,五杆旗如同扇面儿相似。怀中抱着一对熟铜锏,他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再看那画中的尉迟敬德先锋:

  头戴一顶青铜四棱八角板檐苛叶盔,亮银抹额,镶衬二龙斗宝,顶门有一朵黑绒球,盔顶上有一大团红缨往后倒垂着。身披一件索子连环大叶攒成青洞龙鳞甲,内衬一件皂征袍,前后心护心镜,紫丝绒的绊甲绦,一巴掌宽宝蓝色狮蛮带,左右勒征裙,护档鱼福尾,一叠两叠三叠倒挂吞天兽,足蹬一双五彩龙头靴。看相貌,这张脸黑中透亮,亮中透煞,如同黑漆;宽脑门儿,方下颧,一双小狮子眉,二目圆睁,四字阔口,颌下三给墨.薄且短,大耳有轮。背后有五杆护背旗。 护背旗用青缎子镶心儿,上绣大红龙,旗子边上走白火焰儿一枯辘到底,五杆旗如同扇面儿相似。手上举着一条十三节的竹节钢鞭。他是人黑、脸黑、袍黑,连枪缨子都是黑的。

  在那门的两旁;还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

  “昔为开国将”

  下联是:

  “今作镇宅神”

  菩萨看罢多时;问娑竭罗道:

  “此画何人所作也?汝可知否?

  娑竭罗忙上前答曰:

  “秉菩萨;原作;乃当今名画师吴道子奉召;看着本人真正像貌画之也;此各门上所贴着的;看似各不相同;但俱都是模仿原作而画的赝品也!”

  菩萨则问民人;贴此画者何意也。民众俱抢答之曰:

  “说起此事;普天下之人尽人皆知矣!君不闻;太宗皇帝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杜伏威等三十六路反王,灭七十二路烟尘;其间曾杀人无数。后登上九五之尊后却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一日 唐王正梦出宫门之外,步月花阴,忽然龙王变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 ‘陛下,救我!救我!’唐王云:‘你是何人?朕当救你。’ 龙王云:‘ 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泾河老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 既是魏征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龙王欢喜,叩谢而去。

  第二天唐王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一个个威仪端肃,却不见魏征丞相。唐王召徐世勣上殿道:‘ 朕夜间得一怪梦,口称是泾河龙王,犯了天条,该人曹官魏征处斩,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许诺。今日班前独不见魏征,何也?’世勣对曰:‘ 此梦告准,须臾魏征来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门。过此一日,可救梦中之龙。’ 唐王大喜,着当驾官传旨宣魏征入朝。魏征奉宣召入便殿,先议论安邦之策,定国之谋。将近巳末午初时候,却命宫人取过大棋来,唐王曰: ‘ 朕与贤卿对弈一局。’ 魏征即与唐王对弈。却说魏征曾奉玉帝金旨,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可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卧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唐王却任他睡着,更不呼唤,不多时,魏征醒来,俯伏在地道: ‘臣该万死!臣该万死!臣才一梦斩了泾河老龙也!’ 唐王闻言,大惊道:‘ 贤卿盹睡之时,又不曾见动身动手,又无刀剑,如何却斩此龙?’ 魏征奏道:‘ 主公,臣的身虽在君前,梦却离陛下而去;那条龙在剐龙台上,被天兵将绑缚其中。是臣抖擞精神,撩衣进步举剑将龙头斩下。’ 唐王闻言,只得强打精神,传旨着叔宝将龙头悬挂市曹。

  当晚回宫以后,心中只是忧闷,当夜二更时分,就听得宫门外有号泣之声;唐王正朦胧睡间,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叫:‘ 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辨理!’ 唐王只挣得汗流遍体。

  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观音菩萨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

  第二天唐王醒来,只叫‘ 有鬼!有鬼!’ 一连五七日不见上朝,众官正忧惶间,听得太后有旨宣徐茂功、护国公、尉迟公见驾。三公奉旨见唐王; 唐王道:‘ 寡人南征北伐东挡西杀,苦历数载,今日却反见鬼耶!朕这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着实难处。’ 叔宝道:’ 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甚么鬼祟。’ 当日天晚,他两个甲胄整齐在宫门外把守。一夜天晚,更不曾见一点邪崇。唐王在宫也安寝无事。遂此二三夜把守俱安,只是不忍二将辛苦,便下旨命宫中画师吴道子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祟全消。如此二三日,又听得后宰门乒乓乒乓砖瓦乱响,晓来急宣众臣曰:‘ 连日前门幸喜无事,今夜后门又响,却不又惊杀寡人也!’ 徐茂功奏道:‘ 前门不安,是敬德、叔宝护卫;后门不安,该着魏征护卫。’唐王准奏,又宣魏征把守后门。

  魏征领旨,当夜结束整齐,提着那诛龙的宝剑侍立在后宰门前,竟也相安无事。不多日;此故事传入民间;有同病相怜者沿袭此法,也觉甚为灵验。如此;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来二去;从而使二将成为贫富皆爱的门神爷;至今长盛不衰。只是不知那阴曹地府里的鬼魅;为何如此惧怕他二位将军爷也?” 

  菩萨听了;心甚以为然。便同“二十诸天”走入酆都地府查个究竟。 唬得那牛头心慌,马面胆战。知是观音菩萨,叩头接入。那黑白无常又急跑步报与鬼判及十代冥王等神灵知道;菩萨前行;径入森罗殿上与十王礼毕,分宾主坐定。众鬼界各神齐至;十代冥王参见告曰:

  “观音菩萨;恕小神们接驾来迟之罪!”

  菩萨道:

  “尔等免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