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墨书香-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说着话,放哨的一群镖师,忽然吹响了哨子,所有人一惊,连忙站起身,四下张望,不远处的山头上,还真隐隐约约看见鸟雀飞舞。
他们都是熟手,一行镖师走南闯北惯了,一看就知道,这是有土匪拦路。
张岚连忙把单独装在车里,出门之前,董先生特意交给他的大旗竖起来,用力一挥,巨大的旗子就展开,两个人冲过去拉好。
上面有一行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其他人也纷纷展开旗子。
下面就是‘积善堂’的旗子,还有不少都是京城纺织女工捐献,京城董氏制药厂捐献,京师女学捐献,各种各样的旗子,然后就有人喊——
“诸位好汉,我们是来救济灾民的,湖南水患眼中,老百姓流离失所,若无救济,恐怕熬不过今年,还请诸位行个方便,不要阻拦,我们愿意出买路钱,算是聊表心意!”
这些旗子之后,还有一些打着某些大佬们字号的旗帜,乍眼看去,还真有些威势。
张岚他们一路走来,遇见了不少次险情,不过大部分,一听说是救济灾民的粮队,都不肯再动手。
这些土匪们,虽说有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恶棍,但还有一些没那么残忍狠毒,一看见这样的旗帜,想起家里的父老乡亲,哪里还敢动手!
就算碰上的是穷凶极恶的,知道粮队的老头不小,也要心里犯嘀咕。
至于要是碰上抢粮食的流民,那镖局也不是吃素的,就直接收拢,让帮着干活。
想白得粮食,那不可能!
一路辛辛苦苦地走了这么久,大家什么场面都见过,就连那些学校里出来的白面书生,这会儿也见怪不怪,碰上有土匪探路,顶多精神上紧张些,戒备点儿,害怕恐惧之类的情绪,在之前已经用完了。
等了一会儿,周围的土匪没有蹦出来,等了片刻,还是没有动静。张岚心里就有些发毛。
“怎么回事儿?”
一行人面面相觑,都不明白,怎么这次这土匪不按常理出牌了,往日见到匪徒,一开始先是拦路抢劫,之后各有反应,还遇见过两次不管不顾,要镖师们出马的情况,可喊半天没动静,到真是头一回出现!
等了半晌,一看没动静,张岚就招呼大家伙熄了火,准备继续前行,前面不远就是码头。
只是如今河面上也不太平,到了码头,还是不知道能不能安全。
希望那边赶紧派人过来接,交接了任务,这才算大功告成了一半儿。
大家收拾好出发,然后就发现山上的土匪也跟着动。
镖局这边很是担心,一路提心吊胆,但走着走着,那些土匪也就露面,没办法,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隐藏自己的行踪,他们不远不近地跟着,并不骚扰人,后来还是看张岚他们确实过于戒备了,才有个小个子的小家伙,高声招呼:“放心,我们都是下关村的,你们粮队往返了好几次,乡里乡亲不知道有多少因为你们活了性命,我们帮你们护送一段儿,下一段儿有别人送!”
张岚:“……”
没想到还真有土匪愿意当保镖。
不知道是真是假吧,反正张岚是松了口气,他第一次做这种任务,比别人更紧张。
走了不远,马上就到码头,那小个子又喊道:“前几天在路上,我们绑了一个人,说是行商,只是这种时候,商人也不敢往这边跑,看着实在可疑,不过,他说他认识张爷,你们要不要看看,认不认识这个家伙!”
张爷?
张岚第一反应,难道是叫自己?后来一想,应该是他哥张旭,如今,张岚小哥还不能被称为爷,有叫他同学的,也有叫他小哥儿的。张爷这种威风凛凛的称呼,怕是一时半会儿得不到。
想了想,张岚就应了。
只是一个人,哪怕是土匪的探子,他们也不怕,万一真认识自己大哥,好歹也该搭救一二。
这种人落在土匪窝里,难道还能有好?
没多一会儿,就有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从山上慢慢走下来,看着灰头土脸,略有些狼狈,不过,还是一身书卷气,不像一般人。
张岚扫了两眼,到觉得此人与他见过的那些学校里的教书先生,给人同样的感觉,不过,行为举止,到有些不同寻常,好像比寻常书生多了几分悍勇。
“唔,好像以前的大哥。”
他以前见自家大哥,总觉得哥一直很焦虑,总是不安定,充满迷惘,眼前这人,给人的感觉就和大哥当时的样子差不多。
说不定还真认识。
张岚使了个眼色,周围两个同学就一起过去帮忙,扶着这位先生走过来,看着客气,其实也是监视。
这会儿他们身负重任,不敢不谨慎。
第82章
“蔡秉章。”
这位目光微微露出几分好奇,目光在一群学生打扮的年轻人身上转了一圈儿,虽然落在土匪手里,看样子也有几日时光,而且吃了点儿苦头,脸上还有擦伤,气色也不太好,不过,精神到并不萎靡,客客气气地冲张岚道。
张岚也稍微介绍了下,没多说什么,只让自己人盯着他,盯得更严密些。
蔡秉章也不介意。
只是目光落在那些正在收起来的旗帜上时,多少有一点儿惊讶。
他这次奉命到湖南,联络会党起义,龚大哥那已经在准备,可是,兵马要动,总要有钱粮。
本来他还想琢磨琢磨别的主意,先想办法凑上一批,结果一来湖南,就听说他那位故友,正组织人救济灾民。
蔡秉章一时以为是耀眼,在他的印象里,张旭不是什么有钱人,虽然有去日本留学,读书不少,平日里却沉默寡言的,一点儿都不张扬,上哪儿找那么多钱,那么多粮食?
没想到,使人打听了打听,居然还真是真的。他当时就动了心思,张旭可不是个小气人,往日里也没少支援组织,那真是兜里只有一文钱,只要组织想要,他也肯给。
他一封信过去,本来琢磨着,怎么也能弄到一批粮食,说不定还能弄到不少钱,没成想,张旭到给他回了信,只是信里不光拒绝了粮食的事儿,口口声声说,他没有权利动用这批救灾用的钱粮,还说他们积善堂的账目透明,不只是捐赠欠款的人,就连普通人,只要想查阅,也一概可以查阅。
反正就把所谓的慈善事业,推到相当高的位置上去。
还劝说他别急着起义,别浪费革命力量云云,话中都是什么务必谨慎,务必小心的话。
蔡秉章甚至怀疑,这封信是不是假的!
张旭以前可不是这种性子,也能冲能拼,后来在军队还和长官发生冲突,就离开军队,一心一意革命,现在怎么如此胆小?
蔡秉章思来想去,还是要亲自去见张旭一面,面陈利害关系。结果一来,居然让土匪给绑了。
而且,貌似还遇到了去给张旭送粮食的粮队。
他这么扫了一眼,发现除了一群护送的镖师之外,其他押运人员,都是年轻学生。
是读书人,还是不是读书人,其实一眼就能看得出。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少,那种特有的气质,就如鸡群中的白鹤,不要太显眼。
也许……
蔡秉章能让上面信任,派他出来联系会党,那绝对算是精明强干,能说会道,脑子也灵活。
他就琢磨着,也许这些青年学生,也心向革命,主动投效,再主动把粮食献出来,支援革命!
他想得也不算很错,他们组织里,好些成员都是正正经经的青年学子。
脑子里思绪沸腾,他就凑过去跟张岚他们套近乎,这人果然会说话,长相斯文,人瞧着也是个稳重长者,当然,更重要的是,张岚这小子也想套一套他的底细。
两个人说的很热闹,蔡秉章却是越交流,心中越是惊讶。
眼前的年轻人,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左右,面嫩,可这思想,到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有些话题,关于国外,关于那些世界强国的诸般消息,他连听都没听过,对方却如数家珍。
而且,人家随手拿根树枝,就在地上能画出世界地图,轻描淡写地就说一说各个国家之间合纵连横的势力关系。
蔡秉章一开始还想着忽悠人,没半个小时,自己被忽悠得晕头转向。
“要说咱们中国,四处都喊革命,到处在起义,但在我看来,简直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准备严重不足,连个领导起义的机构也没有,就靠那些个会党,计划安排一点儿都不周密,也没有取得老百姓的支持,要是现在就能成功,那才有鬼!”
蔡秉章一愣,心里头一阵不愉快。
偏偏张岚可不管他愉快不愉快,摇了摇头,哭笑不得地道:“还有现在的革命团体,叫什么?什么会是吧?派系林立,组织涣散,整日玩暗杀,领头的在海外遥控指挥!”
这话稍微带着点儿粗俗,蔡秉章脸上却忍不住泛了红。
“最让人生气的,革命党想借助日本人的支持来闹革命!”张岚多少也有点儿愤青倾向,毕竟年轻,跟着董婉读书,又是天天和同学们一起聊天,闲侃,第一恨,不是恨那些西洋人,西洋人也是混蛋,到底离得远。
他恨日本。
事实上,经历过甲午的中国人不恨日本,那简直是怪事儿一桩!
只要是某个革命团体,在日本成立,还有日本人的支持,他就算不想着把这帮家伙消灭于无形,至少也不会待见。
不只是张岚,现在连他大哥张旭,也有类似的想法,他们读书会里的成员,都是这样的想法。
张旭本人总觉得,自从从东北回来,他整个人都已经脱胎换骨,和以往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的他,根本就不成熟,只凭着一腔热血冲动行事。
走了半日,一行人才扎营,准备休息一下,顺便吃饭。
蔡秉章坐在地上,半天没动,脑子里一团乱麻,忍下出言斥责的话,事实上,他都不知道自己开口,能反驳什么。
张岚看起来到是只和他说了几句闲话,扭头就招呼大家伙轮班站岗放哨,生火造饭,吃点儿东西继续上路。
一路行来,他们带的干粮都吃的差不多了,这次应该是最后一顿,张岚就招呼着把所有的干粮集中在一起,煮一煮熬成粥,再加上点儿盐粒,吃饱了一鼓作气,赶到目的地。
张岚装了一碗粥,递给蔡秉章吃,他的粥是最稠密的,其他人吃的都比较稀薄。
可谁也不曾抱怨,都笑呵呵地一边喝粥,一边聊天。
“……你们这运送的是粮食吧?”
蔡秉章脸色古怪。
运送粮食的粮队,吃饭还不能吃口干饭,这也……
张岚怔了下,笑道:“我们自己准备了干粮的,就是走得路有点儿远,干粮没来得及补充,好在也快到了。”
想了想,他还是有点儿不好意思。
“看着这些粮食,我们也想过先吃点儿,大不了到了地方出钱补上,只是,这里每一粒粮食,都是别人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给老百姓的,我们又没到饿死的地步,看看这粥,换了别人,连这么一碗粥都喝不上,怎么能动这批救命的粮食。”
蔡秉章:“……”
他忽然觉得,自己见张旭也没用了,对方不可能会愿意把粮食献出来。
不过,他到真要睁大眼睛看看,这批粮食是不是一点儿不差,全都给了灾民。
按照他的想法,那不大可能,有一小半能进灾民的肚子,就算是功德无量了。
他又忍不住心口酸涩。
人家张旭,和这些青年学生们,自己出钱出力,辛辛苦苦地援助中国受灾的老百姓。
他们这些人,天天想办法化缘,想让别人支援自己,这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蔡秉章以前没有想过,可刚才听张岚说话时,隐隐约约听出来,张岚可能觉得,现在的革命者不停地起义,暗杀,明知寡不敌众,还去牺牲,其实是上面那些人,想以这个为借口,多寻求支援,多讨点儿款子。
刚才他是忍不住和张岚那小伙儿争辩了一番,叱责他以最大的恶意,在揣度革命领袖,他也确实很气愤,但现在想来,也不能怪人家有这种想法,毕竟,他们努力向海外那些华人们展示自己,希望多点儿援助的做法,好像确实有些问题。
接下来的路上,蔡秉章就沉默很多。
走了一日,终于——
“咦?到了,看看,那是不是张老大!”
“哥!”
张岚一蹦三尺高,直接扑过去,紧紧抓住张旭的手,张旭一巴掌拍开他,先抢走他身上的背包。
“先生的讲稿,有没有带全?”
“放心吧,连同课堂笔记,一篇不少。”张岚翻了个白眼,“不但如此,我还假公济私,装了不少先生推荐的书籍在车上,哎,为了抄这些书,我们一帮子同学,好长时间没出去打工,腰包都瘪了。”
张旭大喜:“还是你小子会来事儿!”
他们确实缺少书籍,想买都买不齐全,先生的图书室,却都是好书,很多国内见不到的书籍都有,而且,听说还有一批私藏的,没有作者名,没在市面上见过的好书。只可惜,这些书概不外借,读书会的成员可以申请阅读,也只能在地下的图书室里读,不能摘抄。
他一时半会儿是看不见了,也许以后这边的事儿办完,他回去读一读那些让自家兄弟目瞪口呆,直言简直是神奇的书本。
其实,那些东西都是董婉吃了记忆药片,自己抄录的各种书籍,太过超前,才不好让人拿出去读。
如今她的声望高,影响力大,存在感强,每天都有紧张,手头充裕,买个记忆药片不是什么大问题,闲来无事的时候抄抄书,也是件乐事。
第83章
“咳咳!”
蔡秉章咳嗽了两声。
两兄弟腻腻乎乎地腻乎半天,张旭一抬头,才看见这位老朋友,顿时大惊失色:“蔡先生?您怎么在这儿?”
他还说,等手头的差事办完了,亲自去找蔡先生,两个人详谈一次,好好和他说道说道,没想到居然在自己的地头迎面碰见!
蔡秉章苦笑:“我还得谢谢你这位小兄弟,要不是他,我恐怕还在土匪手里,说不定这条老命就交代在那儿了。”
张岚瞟了自家大哥一眼,失笑:“你们果然认识,我就说,蔡先生的气质,和我家大哥……挺像的。不过,你这话可不对,我看那帮土匪先生不像是草菅人命的人,要不是你孤身一个往灾区跑,形迹可疑,连抓你都不一定会。”
张旭白了自家这兄弟一眼,“赶紧干活去!”转头连忙拉着蔡先生上船。
“快,坐下来,歇歇脚。”
他心里头很高兴,亲自给蔡先生倒了杯茶,又抓了一大把干果零食,这都是家里那边同志们一块儿炒好的,准备用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蔡先生在他心中,自然是很重要的客人之一。
“你先歇着,我去看看情况,省得这帮小子偷懒!”
他们当然不会偷懒,张岚正老老实实带着人,把大批的粮食也搬到船上面去。
张旭这么说,不过是也想出来帮忙。
蔡先生喝了杯茶,探头一看,外面所有人,包括人家已经完成任务的镖师,还有张旭他们,都挥汗如雨地干活,他坐着顿时觉得不自在了。
只好也站起身,跳下船,替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把粮食扛到肩上,大步流星地上船。
张旭忍不住大笑:“先生,我还当您养尊处优多年,体力活干不了了!”
蔡先生苦笑。
的确是有点儿不行,以前他一手一个,就能抡起七八十斤的粮食袋子,如今可不行,抬两回就气喘吁吁,上不来气。不过,其他人干活很利索,没多时,就把所有的粮食装上船,准备走了。
张旭还拿了二十块儿银元,亲自到旁边的山上,拿去送给‘六风’的那些人。
他私心里不怎么看得起土匪,所谓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招牌,大部分就是糊弄糊弄人而已,他们劫富是有,济贫可没怎么看见过。
那几个土匪摇了摇头,领头的笑道:“换了别的时候,你给多少钱,咱也敢收,但这次不同,你们的钱,我们不要!”
说完,这人就带着人走了。
反正上了船,顺流而下,很快就到了下关村,到时候粮食分发给灾民,别人也就没办法去抢掠。
…………
村东头两间泥瓦房,是张旭他们自己盖的,外表不算好看,但足够结实。
房间里点着蜡烛和油灯,虽然没有电灯,却是宛如白昼。
张旭从不在这方面省钱。
蔡先生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那一群年轻人,非常严肃地讨论各种问题。
各种调查数据,出现在桌子上的沙盘上面,每个村具体有多少人口,哪些人的房子坏了,要修,哪些人是孤寡老人,身边无儿无女,需要帮助,数据非常详细。
蔡先生听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汇报自己的工作成果,讨论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还有自己做得不足之处,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工作中都缺少什么东西,有没有办法解决。
一个又一个,在他看来都属于难题的问题,就在讨论中商量出了解决的办法。
他看得出来,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很高,成果也不小,甚至隐隐约约有那么点儿攀比心,但这攀比心,绝对是好事儿,能让他们更尽心,更努力。
也许他可以给自家领袖去一封信,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好让大家学习一下人家的工作方法。
虽然只看到了这么一丁点儿,他还是忍不住心生佩服。
不过,钱粮的事儿,他就有点儿不好意思开口,毕竟,人家每一笔钱粮,都有具体的用处,哪怕剩下的那一部分,也属于备用物资,给了他,就有一部分老百姓得不到救济,就可能闹出人命。
工作讨论完了,张旭他们又开始上课,他们读的那些都是京城大学里的教材,不过蔡先生在,比较敏感的笔记本就没拿出来,拿出来的,随便他看。
即便不是什么敏感的东西,蔡先生翻了翻,也吓了一跳:“这些就是现在用的教科书?”
读起来通俗易懂,可里面的知识,绝对不简单。
张旭也笑了:“很惊讶?我当初看到的时候也惊讶,日本那边都没有这么好的教材。”
这些书,才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教材,外国来的那些舶来品,生涩难懂,实在不适合当教科书。
蔡先生一时间甚至顾不上自己的说服工作,一头扎进书本中去。
可惜,张旭这儿的教材不多,也不全面,严重滞后,都是很初级的东西。
蔡先生读得意犹未尽,叹道:“哎,我都想去京城看看了,可惜……”
可惜他这样的身份,哪里敢去京城?一进去说不定就让清政府抓走。
一连在村子里呆了几日,蔡先生觉得自己的思想都被打碎了,重新又揉成一团。
他亲眼看到那些他心目中,理应清高自在的读书人,跑去村子里帮老百姓们修被冲毁的房子,帮助照顾老人,宣讲各种喝水的知识,让大家绝对不要喝生水,偶尔还要客串赤脚医生,拿一些成药给病人吃。
每个人都十分的辛苦。
虽然回来后,也会大声抱怨,实在是很累,老百姓们有的素质还不高,给他们说话,讲半天讲不明白。可抱怨归抱怨,自己该做的事,那是半点儿不打折扣。
蔡先生足足在这边的村子里呆了半个月,每天晚上都听张旭他们学习讨论,到最后,甚至加入进去,有时争辩,有时又不觉信服……
终于,他认认真真地趴在桌子前面,一封信一封信地连着写,都送出去。
他觉得,这样冒冒失失的起义,所能带来的,积极的影响,远远比不上损失,需要更慎重些。
“你们那位神秘的先生,我真想见一见!”
他想,那一定是个睿智的长者!
第84章
让蔡先生惦记,觉得是个睿智长者的董先生,现在正非常睿智地安抚孙老爷子暴躁的情绪。
为了红烧肉。
孙老爷子年纪大了,身上有些老年人的毛病,他家的医生之类,都禁止他再多吃油腻的东西,一开始还是少吃,最近一年,尽量不让吃了。
“整天都是素肉,素肉!”
董婉失笑,她吃素肉到觉得挺好的,还能减肥,她最近天天上课,天天给报纸专栏写东西,偶尔要参加慈善酒会,忙得前后脚跟不着地,偏偏居然还胖了几斤。
不怪她,纯粹是孙妈妈如今越发阔绰起来,每天都给她做各种各样丰盛的晚餐,她对自己这张嘴,又不是很愿意苛刻了,于是,身上就不免有了赘肉。
刘山这小家伙到是很高兴,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管多少美味佳肴,通通都能吞下去。
董婉‘喂’了老爷子一堆素肉,他说是不甘不愿,米饭还是吃了两碗,胃口不错。
所谓老小孩儿,孙老爷子见到晚辈,总会高兴些,胃口大开。
吃完饭,孙悦去老老实实地做功课,董婉和老爷子移驾书房。
老爷子的书房里很多东西都绝对不能拿出去,让外人看到,一定会出乱子。
“你看看这个。”
孙老爷子拿出一份折子,递过去,董婉一看,眨了眨眼,也没多奇怪。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内阁奉上谕:腾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我朝自开国以来,列圣相承,谟列昭垂,无不因时损益,著为宪典……”
不就是预备立宪!
董婉就算历史学的不好,这一块儿历史知识,她也是反复背诵过,看来世界不同,历史流程大体上还是类似,这个时代,也开始预备立宪了。
此时此刻,京城文学界都欢欣鼓舞,老百姓们也跟着瞎高兴,不少人都觉得,宪政一开始,中国就会强大。
董婉前阵子还听过传闻,有些革命者如丧考批,认为如果清政府实行宪政,实现了国家富强,统治就会加强,革命将更为艰难,好些革命者都说,一定不能让清政府把这件事儿做成。
可她明白,董婉很清楚,这看起来清廷上下,如此认真的一次改革,最后不过会成为一场闹剧。
她不知道,清政府,那个皇帝和太后,是不是真心实意地希望能够通过宪政,改变清廷的命运,但无疑,别说上面本身就不肯放弃权利,就是他们有心改变,用现在那些官员来执行,也只会造成恶劣的结果。
预备立宪,自然需要钱,钱怎么来?从老百姓身上来,这些预备立宪需要的费用,必然变着花样,向老百姓摊派,那些个官员,怎么可能不中饱私囊?
董婉把这些话都吞回去,没说出口,老爷子看着兴致还好,没必要让他老人家生气。
再说了,这位老大人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还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官场是什么德行?他怕是很快就自己想明白了。
此时此刻,董婉就是再明白,清廷的这一举措,不过是一场笑话,可其他人都高兴,她也难免去参加几次庆祝会。
她是京师女学的老师,京师女学,还有周围几个学校,京师大学堂,那些学生们都公开载歌载舞,搞起了庆祝会。
就在校园里,点燃了火堆,架起烧烤架,上面是一整只小羊羔。
地上堆满了酒水,都是陈年佳酿。
还有人围着火堆跳舞,有人纵声高歌,还有人站在高台上,大声演讲。
董婉也要参加,她不参加,就显得不合群。
只是,一片热闹中,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唯独她冷静到沉默寡言,几乎不怎么说话。
肖女士自然就看出来,她并没有多么高兴,“怎么了?年纪轻轻的,怎么比我还闷!”
董婉失笑:“……没什么。”
肖女士叹了口气,也没多说,“走,带你去别处玩。”
她就领着董婉离开了这帮青年学生,上了马车,很快到了一家茶楼。
茶楼大堂好些客人,但二楼是包间,茶楼主人专门留下来招待客人用,很是清净。
肖女士显然熟门熟路,一路拉着她直奔二楼拐角处的一个豪华包间,推门一进去,董婉吓了一跳。
这房间可真够宽敞的,人也多,差不多有十几个人都在,屋子里烟雾缭绕。
她一瞬间,还以为这些人在抽大烟,仔细一看,才平复了下心绪,虽然都在抽烟,好歹不是鸦片,还有几个人,抽的是雪茄。
由此可见,在场的一群人,非富即贵。
肖女士和董婉进来,一群人停下说话声,都扭头看过来,好半晌,其中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很气派的老人才笑起来。
他身边一三十多岁的,青袍马褂的人挑眉道:“是肖校长啊,你不是说,不肯和我们搀和,今天怎么过来了?也不怕你家老爷子生气?”
其他人都笑。
显然,在座的这一伙子,心情都很不错。
肖女士也不理会他们,拉着董婉的手,走到那位领头的老人面前,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位姓张,张季直,状元爷,你应该认识。”
董婉:“……”
当然认识,这位也是孙老爷子的座上宾,见过两次面。
“这是董先生,久仰久仰。”
董婉还没说话,张季直先一步迎过来,“我们正准备筹办一所女子师范,正想向肖校长和董先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