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墓棺咒-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身上我感觉到一股不同于常人的气息,似乎超脱物外似的,反正和他在一起,有一种宁静的感觉,也许正是正一道道义的自然表现。

    其实正一道比较拿手的,就是符箓,而在组织上,由原有的新旧各符箓派组合而成。

    包括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太一道、净明道,以及神霄、清微、东华、天心诸小派,其组织比较松散。组成大派之后,原有的小宗派或因承传乏人而彻底融入大宗,有的则只以天师为大宗主,各自的小宗承传如旧。如龙虎宗、净明道、清微派等,直至清代,仍各自承传不绝。

    正一道以《正一经》为共同奉持的主要经典,主要法术是画符念咒、祈禳斋醮,为人驱鬼降妖,祈福禳灾。而且,正一道士可以不住宫观,可以娶妻生子,被称为“火居道士”。其宫观规模较全真道为小,戒律也不很严格。在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鉴于“吾道自近代以来,玄纲日坠”,意欲整顿其教之纲纪,著《道门十规》以加强其教规,但收效甚微。

    只不过,我一直比较好奇的是二叔都三十几岁的人来,如今似乎尚是光棍一条,我想,是不是真的看淡红尘,不打算再娶妻生子了。

    其实对于正一道我知道的很少,相反对另一派,也就是全真道比较感兴趣,究其原因,还是金庸老先生武侠小说的影响实在太过深远,那时候对少年时代的王重阳特别崇拜,一身武功天下无敌,风度翩翩,不仅迷倒了多少少女,也有一群群的追随者,上个世纪的时候,尚武之风还是比较浓厚的,英雄梦,谁没有呢?

    而事实上,少年的王重阳,是一个有丰富学问的人,而且任侠重义,豪气凌云。我想,这就是在那个年代被人们所崇拜的原因吧,我记得,小时候在三舅家,我就看三舅收藏了不少关于王重阳的书籍,小话书,连环画等等。他生当衰乱之世,自己眼见要遭遇到亡国灭种的痛苦,况且正当“南渡君臣轻社稷”的时代。时势环境迫得他无力挽回绝对的颓势,便只有创教立宗,以保持文化精神在宗教社会之间了。

    所以他便不得不自己活埋,号为“活死人”和“疯子”。至于说他所遇的师父,是吕纯阳的化身,命他向东去创教,又吩咐他密语,他临死又吩咐马丹阳密语。如果除开嘱咐修道的密诀外,谁能证明七百年前,他们师徒所说的是什么?究竟是为道或为国?自然都是疑案了。总之,没有哪一个宗教的教主,和以学术思想自任的大宗师们,他们是绝无用世之心的人。只是不像英雄们有治世取天下之心,而却都有救世平天下之志。不过所走的路线,和所取的目的和方法,各有不同而已。

    这大概就是一宗之所以屹立长存的原因吧。

    开创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的事迹看来,如果推开神仙的道业而不谈,另从国家民族兴亡的角度,来看衰乱时代中仁人志士的用心,便会使人发生无限的感慨。假使用历史的观点来追论,如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列子,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龙树菩萨、马鸣菩萨,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犹太的耶稣,阿拉伯的穆罕默德,有的在哲学上名垂万古,有的在宗教上与天地同休,他们建立了不世的功业。

    但是,这些伟大的超人们,生当其时,没有哪一个不是遭逢时世的衰乱,由于政治、社会衰败的反应,而另觅人生究竟的道路而来的。至于借此而寄情物外,将一片悲天悯人的血泪,洒向虚空的,其心尤可令人肃然起敬。

    而且也一直属于道家的主流教派,在修炼方法上,主内丹修炼,兼修符箓,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而正一道则是主修符箓,和全真道刚好相反。在教制教规上,要求道士出家住道观,不鼓励蓄妻室。为了规范道士言行,制定系统的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遵守。

    老实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两个拍戏孰好孰坏,我倒是觉得,其实无论是修正一道还是全真道,都得遵从道家的基本思想,修身,度人,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伍仁行对傩教什么的并不感兴趣,只是觉得这些看起来有些狰狞的面具看起来有些好玩,不时地这里瞅瞅那里瞅瞅。我由于听不懂二叔和老妇人的谈话,也溜了出来,毕竟对于苗语,我还是半瓶醋的水平,就像现在我听英语是一个道理,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是连成句子也能猜个大概,但要是从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说出来,那基本就是相当于鸡同鸭讲了,完全不知所云。

    伍仁行倒是听得懂,不过这小子可没有什么耐心陪两个“老人”说话,实在太闷,还不如溜出来透透气,顺便还能看看美女什么的,反正语言不是问题,我甚至相信,这家伙即便听不懂对方说的什么,他也能勾搭上一个。

    对这家伙的泡妞能力,我可是望尘莫及。

    很快,这家伙就同一群少女聊开了,这些少女都没有离开过大山,对外面的世界自然是好奇得紧,这可是合了伍仁行的胃口啊,唾沫横飞地,一个人在那儿吹牛吹开了,不过这些女的哪里分辨得清他是不是在吹牛,只是觉得很兴奋,很刺激,时不时地发出夸张的尖叫。

    伍仁行本身长得还是比较帅的,虽然不高,但还是很吸引女孩子的那种,关键是,他这张嘴实在太会说了啊,一番胡侃下来,一群少女已经被他侃得晕头转向,眼里直冒小星星了。

    如果我猜的没错,今晚上这家伙就会遇上好事情了,因为,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些少女一开始还是比较矜持的,但一旦熟络起来,那就相当开放了,言语动作都很大胆,一点儿也不输于现代化的女人们。

    由于言语上的交流障碍,我只是在一旁看着他们说,不过,体内的金蚕蛊和棺玉里的阿幼朵都向我发出了讯息,他们都想出来玩耍。

    这里民风淳朴,我倒是不担心会有人对他们不利,于是悄悄把它们放了出来。灵物和人不同,他们天生亲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所谓的吸取日月精华,说的也是灵物。

    阿幼朵要是自己不现身,除非是有阴阳眼,否则一般人是看不到她的,而金蚕蛊则是身形太小,飞在空中就比还真是不容易被发现。不过,自从出来后,我一直比较担心吉娃娃小白,这家伙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会不会遇到危险?

    可是,我并没有联系它的方法,距离近点还可以,距离远了那就没办法了,除非等这货主动出现。但我想,这货毕竟也属于凶兽,精灵得很,应该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发出金蚕蛊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空气中躁动无比,接着有不少的昆虫惊慌失措地乱飞,这让我吓了一跳,难道是要发生地震或者火山喷发了?

    一般只有在发生这两种自然灾害的时候,才会有动物发生暴乱的情况啊!不过,乌蒙山一代自古以来就没有火山活跃的记录,更别说是地震了!
第158章 见色忘友,少女跟来
    第一百五十八章见色忘友,少女跟来

    上文所述,补充一点,虽说茅山宗也曾是正一道的组成之一,实际上是由严格的区别的,正一道以龙虎宗为核心,以张陵后嗣为首领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而龙虎宗大约形成于唐代后期。两宋时,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宋室对三宗首领的礼遇和支持几乎不分轩轾,三宗的势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山宗的发展还常常略胜一筹;且彼此都是平等的,并无隶属关系。

    而现在,正一道道绩不显,茅山宗的名头大大的超过了正一道,俨然已经分为两个不同的宗派,和正一道相同的地方就是两派都已修符箓为主,而正一道的侧重点是修仙,符箓是手段,而茅山宗则是以符箓修行来彰显价值。

    道家的“专业”很多,有的为斋蘸,有的为符箓。符箓派以符水治病、祈福禳灾为职事,汉末以来,一直盛行不衰。作为道教三大符箓派之一的茅山宗,从南朝梁至北宋,一直为道教主流,南宋以后逐渐衰微。至元代,朝廷命张天师掌管“三山符箓”,即龙虎山、合皂山与茅山。从此凡符箓一派,都归入张天师一系,称为正一派。

    这大概就是有的经典分类中,又会把茅山宗归位正一道的原因吧。

    而茅山宗崇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传承、修习《上清大洞真经》,同时兼习灵宝经和三皇经,以及天师道“经戒法箓”。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

    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茅山宗是一个独立的宗派,其实不然,它也属于道教的一个派别。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哪一个派别,道人都应该怀着一颗济世度人之心,为人们祈福迎祥,驱邪除恶,并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道教教义,以更好地弘扬道教乐人之善、济人之急、解人之危、利物济人的道德观,净化人们的心灵,澄心静意,开通智慧,以至趋向真善美的境地。

    言归正传。

    我本以为是要有什么自然灾害要发生了,但想想又不可能,毕竟乌蒙山海拔高啊,历来在黔州,基本都是属于蛮夷之邦,当年大诗人李白被贬的时候,还没到黔州就又被召回去了,你看,这到底是什么地儿啊,连流放都不会被流放来这里。

    不过,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倒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各种药材众多,特别是盛产天麻等名贵药材,外面的什么流行病到这里都得止步。

    见此情景,众位少女都十分吃惊,也顾不上听伍仁行说那些奇谈怪论了,对此,伍仁行皱了皱眉头,走向了我,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我哪儿知道,也正纳闷着呢,该不会真的发生地震了吧?

    伍仁行说不可能,这不是地震前的征兆,你看这些昆虫,分明是从一个方向逃过来的,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他指了指昆虫所飞的方向,我一看,果然如此。

    下一刻我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那个方向,不正是刚才金蚕蛊和阿幼朵出去玩的地方么?金蚕蛊可是虫中之霸啊,它的出现,昆虫们怎么会不害怕?我对伍仁行说了原因之后,这家伙无比幽怨地看了我一眼,说我正说道兴头上呢,得,被你给破坏了,你是不是诚心整我啊?

    我说得了吧,你这家伙分明就是再泡妞,这德性我还看不出来么?

    他嘿嘿地一笑,凑上前来说道:“你不觉得这里的妞和外面的都不一样么?大方热情开放,要是弄一个回去做媳妇,那日子就不会寂寞了啊!你也别一个在旁边愣着了,你也不是不会说苗语,而且,你可是大学生啊,高学历人才,拿出点魅力来,绝对把他们迷得神魂颠倒!”

    我怎么看都觉得这家伙笑得那么猥琐呢,说道:“得,你好这口,我可不好,人家生活在这里那么久了,会不会跟你走都还是一个问题呢。”

    这家伙也知道我的性格,只得十分惋惜地道,曾经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放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先上了她再说!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骂道,和这家伙在一起简直就是严重损坏我的形象啊。

    得知是金蚕蛊的缘故后,伍仁行也就放心了,大手一挥,说没事了没事了,继续继续,刚才讲到哪里来着?

    金蚕蛊这会儿估计跑远了,因此昆虫们也都安静了下来,少女们感觉到十分奇怪,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听伍仁行的招呼,有兴高采烈地跑去听他吹牛了。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哎,这些无知的人类啊!

    其实有一些少女看到我也想过来搭话,但我由于我听不懂她们说什么,只得装作很是严肃,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让她们热情顿时大减,又跑去和伍仁行大闹去了。

    老实说,看着这么些漂亮悠悠独特味道的少女,我并非一点想法都没有,一来我是也是个正常的男生嘛,哪个正常的男生见了漂亮女孩有不动心的?所谓,食色,性也;二来,我也没有女朋友,也不必要顾忌和其他女孩亲密往来而惹得女朋友生气。

    其实说白了,我就是一纯**丝,有色心没色胆的那种。

    我跟伍仁行打了一声招呼,说他们先聊聊,我去转转。

    这家伙果真是见色忘友,不耐烦地说你去吧去吧,晚上记得回来吃饭,千万别迷路了。

    尼玛,这话几个意思啊,什么晚上记得回来吃饭,你难道想要整个下午都在这里吹牛?嗓子受得了么?

    我愤愤然地离开了,不过,我没有离开几步,一个少女向我走了过来,对我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倒是听得懂,就是她给我当导游的意思。我用不是很正宗的苗语回了一句,谢谢你。当然,这肯定不是正宗的咯,毕竟我可不是苗族。

    随后,我看到她脸上又是惊讶又是害羞,问道:“你会说我们的话?”
第159章 母系氏族,祖先诅咒
    我点了点头,说会一点,不过你说快一点我就听不懂了。我很是疑惑,这里的女人不都是比较热情开放的么,怎么会害羞呢,我也没有做出什么让她害羞的举动啊!

    这个少女倒是有些特别,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总觉得和其他的女孩不一样,也许是我情商不高吧,哪里不一样也说不上来,能说出来不一样的,也只有她的衣着,并非像其他的少女一样单纯地用一块布裹着胸部,而是穿着一件比较短的民族服饰,但依然露着肚脐。

    我正愁该去哪儿呢,虽说是转转,但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我一个陌生人,先不说村民对我们是否有敌意,人生地不熟的,转起来也没多大的意思,似乎是知道了我心中所想,这名少女主动担任起了导游的任务。

    聊天中,我知道了这少女的名字叫巫鱼鱼,是刚才那个老妇人的孙女,这整个村子里的都是姓巫,让我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一个母系氏族的村子!

    这不得不让我相当惊讶,这是怎么古老的一个村子啊!

    什么是母系氏族呢,说起来,那历史可就远了去了,母系社会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在母系氏族制后期,也就是新石器早期,这一阶段的打制工具有较大改进,并发明了弓箭。其生产部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人们学会缝制兽皮衣服,产生了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同时,出现了族外婚,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

    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便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形成时是禁止内婚的,氏族成员进行族外群婚。因为实行族外婚制,子女跟随母亲,因此是无父无夫的国度。

    简单来说,知母不知父,这就是母系氏族最大的特点,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男的和女的啪啪完后,拍拍屁股走人就行了,生下的孩子完全有母亲抚养长大,也不需要男的负什么责任。

    伍仁行曾感叹,要是现在是母系氏族多好啊,哪里用得着找什么小姐,想啪啪的时候,随便找一个女的就行了,也不用带套什么的,多刺激!

    我当时无比鄙视,说他那不就成了种猪了,光提供交配,至于结果如何完全不用管。

    他当即就哑了。

    其实在生活时代有限的原始社会下,氏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血缘关系是维系氏族成员的纽带,互相保护,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工。青壮年男子担任狩猎、捕鱼和防御野兽等任务;女性担任采集食物、烧烤食品、缝制衣服,养育老幼等繁重任务;老人和小孩从事辅助性的劳动。

    从简单的分工中,不难看出,女子从事的职责比男子从事的狩猎有比较稳定的性质,是可靠的生活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她们是氏族组织中的重要成员,她们的活动是为了氏族集体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维系氏族的生存和繁衍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妇女在氏族公社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遍受到重视。

    我想到村中的的男子很少,即使是有,从他们的态度可以看得出,他们对女人们都是相当尊敬的,好像就是奴隶与主子之间的关系,哪怕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一个作为长辈的男人也是必须听从的。

    也就是说,女性是这里的绝对统治者。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历史老师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说即便是现在都还存在母系氏族,当时我们还不信,母系氏族社会可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时期啊,到现在,都到了高科技信息时代了,怎么还会存在母系氏族?

    有一次我随着工程队远走滇南宁蒗县,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现实中的母系氏族,不过那已经不是一个社会,而是一个村落,当时还在那个村子住过一晚上来着,印象很是深刻。

    说起来,母系氏族并没有那么神秘,只是风俗习惯不一样而已。

    比较奇特的是,她们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唯一原始居民,她们的风俗还保留着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的种种痕迹,比如说从妻住,男嫁给女。

    我们在那个村住宿的时候,就了解了他们的婚姻状况,通常是男子大多数先在女方家住三年,三年后如果女方愿意,可以带着孩子回到男方家居住。结婚时,女方用种种办法刁难男方,男方随时有婚姻告吹的可能,这些习俗充分显示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风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至理名言,书中描述的哪怕是再多再真实,没有亲身体验过,你还真的不知道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

    不是巫鱼鱼说出来,我还真不相信我真的就看到了另一个传说中的母系氏族,不过随后想想也不对啊,这个村子可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两百年前搬移过来的,这些人肯定都是父系氏族过来的。

    我没有理由怀疑巫鱼鱼的话,她没有欺骗我的必要。不过至于其中有什么隐情,我也没有那么八卦地想打听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只是问巫鱼鱼,既然知道外面有一个精彩的世界,为什么不出去见识见识呢?

    说道这里,巫鱼鱼欲言又止,我以为她们有什么难言之隐,便想换个话题,不过她解释道:“我们并非不想出去,因为祖上也是由外面来的,我们也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是精彩,不过那并不是我们想出去就能去的,因为村子里的诅咒。”

    村子里的诅咒?我十分诧异,对于诅咒这东西,我可是一点儿也不陌生了啊,我之前说过,诅咒是一种十分玄奥的东西,有多种形势,算起来,伍仁行养的青虫子,以及金蚕蛊,下的蛊毒,还有降头术这些,也是一种诅咒,这称为实诅咒,另一种则是利用某种没有实体的媒介来实施诅咒,这种诅咒最为深奥,也很难解除。

    能够束缚一个村子这么多年的诅咒,断然不会是实诅咒,我想这村子的祖上是不是招惹得什么特别厉害的存在了,从而被人家给诅咒了?对于非实诅咒,想要破解的话,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啊,至少以我的力量是不行的,强行破解诅咒,若非本身实力够强,要不然可是很难奏效的,相反会造成反噬,轻则重伤,重则毙命。

    一般这种事情是属于隐秘,因此我也没打算追问是怎么回事,我本身可都是还遭受着诅咒呢,本来是要找铜锣花的,可是现在压根儿不知道在哪儿。但巫鱼鱼却是没觉得什么,跟我说起了诅咒的来源。

    我没想到的是,这个村子的诅咒来自缅甸国。

    这个叫巫村的祖上,曾经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是一位中国人,后来远赴缅甸,在缅甸打下了一方江山,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也算是一方枭雄,不过后来不知道是惹到了什么强大的敌人,被追杀得不得不逃回了国内,不过,对方依然不打算放过他,后来不得不携带着妻儿进入了十万大山,创建了这个村子,并立下祖训,后代不得离开大山,不然会遭到诅咒,会死得很惨。

    一开始倒也是相安无事,没有人想着出去,不过时间长了,大家在得知他们并非是自古就住在这里,而是从外面的花花世界搬来的时,有人就起了心思了,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

    有这样思想的,多为男子,女人们都求的是一个安定,虽然也比较向往外面的世界,但听说外面的世界可是十分危险,到处是吃人的恶魔,而且,她们想走出大山,也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山里地势险峻,危险重重,一不小心就会丧命,因此她们也打消了出去的念头。

    后来真的有一些男子出去了,就在村中的人都以为他们真的出去了之后,却是发现,这些人都死在了山里,死状十分凄惨,浑身上下都变成了恐怖的蓝色,还有不少的虫子在他们体内爬来爬去。

    这自然是吓得他们够呛,这时候部落的首领按照外面的制度,应该叫做村长,巫龙婆说,这是祖先的诅咒,任何企图出去的人都会受到诅咒而死,而且死后灵魂也会受到痛苦的折磨,难以安生。

    也就是这么一件事儿让大家都没有了出去的心思,安安心心地在这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来自祖先的诅咒?”我听了巫鱼鱼的话,感觉十分诧异,有哪个祖先会给自己的后代下诅咒啊,他这是打算生生世世地把后代永远困在这大山中么?我心里感觉不是滋味,而且也很疑惑,难道说着诅咒也能像卫星一样,可以锁定信息覆盖范围?这就跟手机一样,本来你办理的是本地卡,但一旦出了本地到达外地,人家运营商就知道你不在本地的服务区了,然后收取你漫游费什么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诅咒该是多么恐怖?
第160章 摩梭往事,奇特女孩
    第一百六十章摩梭往事,奇特女孩

    当年我随着工程队去滇南的宁蒗县考察工地的时候,居住在一个村落里,当地的人称呼他们为摩梭人,我们的工程,说起来和他们也有些关系,因为那是一个当地政府投资的项目,目的就是给摩梭人打造一个特色的村落,我所在的公司参与了投标,而且中标了。

    我听说工友说,我们去的这个地方比较特殊,你若去了的话,会以为自己穿越到古代了,由于好奇,我们便特意在哪里驻留了一天,毕竟要打造一个什么特色村落,得了解下人家是什么特色嘛。

    其实我只是负责工程测量,考察人家的风俗什么的事情,自然是轮不到我去做,我只是单纯的好奇而已,但也在短短的时间内对这个号称是母系氏族的最后一块活化石的摩梭人了解了不少。

    摩梭人习惯依山傍水而居(好像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这样的地势居住吧?),房屋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说起吃的,我虽然不是一个吃货,但对那里的船艇食品情有独钟,他们的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

    也许大家觉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一点儿也不一样,实则不然,摩梭人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朝山节最为隆重。

    怎么来说,无论是哪个民族,只要是属于中国人,都会把春节作为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来过吧?

    朝山节就比较有意思了,每年农历7月25日,永宁的摩梭人要身着盛装步行或骑马,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这叫“转女山”。其间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对歌等活动,并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妇趁机结交阿夏。

    母系家庭中母亲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家庭里的成员都是一个母亲或祖母的后代。家庭中无男子娶妻,无女子出嫁,女子终生生活在母亲身边。男子夜晚去女阿夏家,清早回自己母亲家生产生活,这叫摩梭人的“走婚”。

    而女子在家,夜晚等男阿夏来走访,家庭成员都是母性血缘的亲人,没有父亲血缘的成员。财产按母性继承,家庭成员的血统完全以母系计算,家里没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叔侄等关系。家庭里姐妹的孩子都是自己最亲的孩子,不分彼此母亲的姐妹也称作妈妈,对自己的生父则称为“舅舅”。

    母系家庭的特点之二是“舅掌礼仪母掌财”,这是母系家庭权力分工的形式。家庭的喜庆祭典,较大的交换或买卖,除婚姻爱情以外的社会交往,都由舅舅或其他有本事的男性成员作主,家庭财产的保管使用、生产生活安排、一般家务及接待宾客则由母亲或家庭中聪明能干有威望的妇女作主。

    摩梭人有句格言:“天上飞的鹰最大,地上走的舅舅最大”。从格言可看出舅舅的社会地位。摩梭母系大家庭的男女成员是平等的,而且体现了家庭成员的合理分工。他们认为,整个社会的合理分工必然会使社会安定发展,一个家庭的合理分工必然促进这个家庭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

    对我这样的测量员来说,就是打前站而已,打完枪后就走人,以至于后来那个村落建设得如何了,我至今都没去看过,我还想着什么时候再去那个村落体验一下母系氏族的生活呢。

    但同摩梭人比起来,巫村可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他们已经同现代社会完全脱轨了,男性的地位相当卑微。我们三个从外界来的男子,虽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但至少是遵从男女平等的,因此说话的时候并没有那么低声下气,率性而为,倒是把这群少女唬得一愣一愣的,特别是伍仁行,也许是大家觉得很新鲜吧。

    关于巫鱼鱼所说的诅咒,我感觉到大有问题。

    根据我所学的知识,我觉得这样的诅咒应该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是那个祖先是为了自己的后代着想,那应该是诅咒外来人,不让寻仇者来到这里,作为一方枭雄,不会连这点都想不到吧?

    而且,既然是如此强大的男人,自己建立的村落怎么会变成了母系氏族?我只知道有母系氏族最终都会转变成为父系氏族,历史上也并没有有父系氏族转变成母系氏族的记载,由历史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