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宁-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博弈。倒是挺有意思的。

    “这……怕是不好说……”小润子思索了一番,一时不敢下决断。

    燕淮毕竟才回京,生母早亡,父亲也没了,在京里根基单薄,想马上在燕家站稳脚跟。不容易。

    小万氏却又吃亏在是个妇人,行事没有男人方便,偏生她亲生的儿子,在京都这些个公子哥里。也不大出色。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究竟是谁,还得静观其变。

    小润子斟酌着字句,“不过一旦世子袭了爵,事情也就差不多该平息了。”

    汪仁屈指,在窗棂上不紧不慢地叩着。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润似玉,可口里说出的话,却叫小润子都不得不为燕淮拘一把同情泪。

    汪仁说,既如此,那就叫他莫要这么快就袭爵罢了。

    只要肃方帝的圣旨一天没有下去,那这事就一天没那么快能安定。好玩的事多了去了,可不止皇宫里的这点闷子。

    汪仁微笑着。

    站在对面的小润子却情不自禁哆嗦了下。

    这一次,成国公世子可倒了大霉了。

    ……

    小润子暗自感慨的时候,谢姝宁母女才刚刚出了皇城。

    这才方进了六月,天气就已经热得不像话,白日也变得长了起来。

    暑天里,时而大雨,时而炎热,谢姝宁的身子总也好不全。

    宋氏坐在她身边,轻轻摇着团扇,“你这身子,屋子里也不好搁冰了,小心冻着。夜里若热得睡不安生,只叫玉紫几个彻夜轮流打扇吧。”

    谢姝宁轻笑,点了点头。

    马车上了朱雀大道,谢姝宁撩开了马车上的窗帷,朝外看了眼道:“娘亲,过几日我想去趟平郊的庄子。”

    宋氏皱起了眉头:“先等鹿大夫瞧过了你的病再说吧。”

    此去平郊的田庄虽不大远,但也得经受车马颠簸,总不是好事。

    谢姝宁收回视线,乖巧地道:“也好。”

    左右鹿孔听她的话,再不行,她就带着鹿孔跟月白母子一道去田庄上小住几日,又有何不可?

    只是宫里头的事,她总觉得有些不安。

    正想着,她听到宋氏打着扇子轻声道:“出宫前,我遇到了汪印公,不知为何总觉得他并没有传言中的那般阴狠。”

    谢姝宁闻言,急忙道:“娘亲,空穴不来风,外头既能有那样的传闻,可见不全是假的。”

    “话虽如此,但他毕竟救过我们一回,瞧着也不像是坏人……”宋氏想起久远的往事,不由懊恼起来,“昔时只心有余悸,连道谢都给忘了。”

    汪仁救了她们,可她们连个谢礼也未送过。

    宋氏遗憾着,便道:“成国公世子那,这回可千万不能再给忘了。”(未完待续。。)

    ps: ; ;第二更~后面还有……不过蛮晚了,亲们可以明天再看~~
第 178 章  意外(和氏璧+2)
    “娘亲记着就是了。”谢姝宁有些意兴阑珊地道。

    宋氏以为她是累了,便道:“离石井胡同还有好长一段路,你且先睡会。”说着话,她手下动作并不停,摇扇的动作不疾不慢,微风徐徐往谢姝宁身上送。

    谢姝宁听话地闭上了眼睛,靠在软枕上,养起神来。

    可她心里却在想淑太妃的事。

    淑太妃是嘉明帝的生母这件事,一直叫她耿耿于怀。

    前世淑太妃命里有两个儿子,这一世,她还只生了一个。

    按理,庆隆帝死了,她命中注定的另一个儿子,也就失去了降世的机会。

    但是她现在已经知道了肃方帝跟淑太妃的不伦情事,她就再不能肯定,淑太妃还有没有机会生下另一个儿子——肃方帝的儿子。

    她惆怅得很,偏生这些事又是一个字也不能同旁人吐露的,简直要将她给逼疯了。

    身下马车稳稳前进着,她歪了歪脑袋,将手垫在了左脸下,眼睛微微一眨,睫毛便刷过了手背,酥麻微痒。

    她想着心事,竟也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午饭用的不多,马车刚出皇城时,用了些点心,可马车才驶进北城时,她便被饿醒了。

    肚子里发出“咕噜”一声响,她一下子红了脸。

    宋氏在边上看着她,伸手捏了一把她的鼻子,笑得前俯后仰。

    “娘亲!”她娇嗔了句,去一旁的小柜子里搜罗起了备着的点心。

    宋氏轻推了她一把,自己弯腰去取了来,打开来再递给她,一边道:“饿了才好,能吃就没有大事。你可还记得。先前在敦煌,你最初那段日子,可是差点连水都不喝了。”宋氏回忆着,想起往事,心仍旧“怦怦”直跳,后怕得很。

    谢姝宁倒没怎么记得,只接了她递过来的点心,就着茶水吃了几块填了填肚子,才喘了口气。

    宋氏笑她:“马上回府了,到了便让厨房给你煮碗面。粥怕是来不及熬。”

    说话间,马车就已经离谢家不远了。

    母女俩一前一后下了马车,还未进二门,就发觉长房那边似乎很是热闹。

    宋氏就问垂花门边守着的婆子,道:“那边是怎么一回事?”

    她们才离家几日。长房能出什么大事?

    “回太太话,是三姑奶奶和姑爷回来了。”婆子笑着道。

    谢姝宁一愣。

    府里下人嘴里的三姑奶奶自然说的就是她的三堂姐。谢湘若。

    三堂姐是三夫人蒋氏亲生的长女。从小带在身边长大,一直陪着父母生活在扬州。直到前两年谢三爷回京述职,并且升迁留任京都后,才跟着一道搬回来住的。

    谢姝宁因为跟同样是蒋氏所出的六堂姐谢芷若关系不佳,所以跟三堂姐的关系也很是一般。

    她屈指一算,两人说过的话。怕是加起来也不足十句。

    因而,她对自己这位三堂姐委实没什么大印象。

    就连前世,她住在长房梅花坞里,也未同自己这位三堂姐说过几句话。

    不过她记得。三堂姐前世也好,今生也罢,都嫁去了李家。

    当今的皇后也姓李,三堂姐的夫婿正是皇后的娘家人,但论辈分,是小了足足一辈的。

    皇后是他的堂姑母。

    谢姝宁低着头想,三伯父旁的先不说,为女儿挑丈夫,倒个比个的厉害。

    前世长女嫁了李家,次女嫁给了皇子。

    这一世,长女依旧,次女却怕是只能乖乖嫁入长平侯府了。

    “三姑奶奶不是才听说有了身子,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宋氏疑惑地自语了句。

    头三个月,胎不稳,小心都还来不及,她倒好,竟跑回娘家来了。

    谢姝宁也觉得奇怪。

    宋氏想了想,一时没想出缘由来,索性不去想,只拉了谢姝宁往玉茗院走,道:“三姑奶奶既回来了,我们总该去瞧上一瞧才是,可你病还未痊愈,却是不好冲撞了孕妇。”

    谢姝宁原就懒得应付这些人,听了这话忙道:“那就等我好全了,再见不迟。”

    李家人总不至于让怀着孩子的谢三娘在娘家一住许久吧?

    然而这天夜里,谢姝宁就听说,这回三姑爷也陪着三姑奶奶一起回来了,不由懵了。

    这闹的是哪一出?

    她寻了卓妈妈来问,才知道是因为谢三娘某日夜里做了噩梦,醒来万分想念母亲,所以才请示了李家的长辈回娘家小住一段日子,陪陪母亲。

    “胡说八道。”谢姝宁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道,“若真的只是因为她想念母亲,为何不请三伯母去李家小住些日子陪陪她,反倒要叫她个孕妇奔走?”

    卓妈妈应是,“可不正是这个道理嘛。”

    谢姝宁皱皱眉,没有再言语,打发了卓妈妈下去。

    第二日一早,宋氏请了鹿孔一家入府。

    鹿孔给谢姝宁细细把了脉,笑着道:“没什么大事,宫里的太医自然都是医术精湛的,方子也开得好,只八小姐身子单薄,里头有味药重了些,待我换成温和点的,再照着吃两幅,也就好全了。”

    月白抱着孩子在一旁听着,长舒了一口气。

    过了会,鹿孔下去开方子,谢姝宁就坐在临窗的大炕上逗孩子玩。

    孩子“咯咯”直笑,满炕乱爬乱走,活泼得很,谢姝宁便也跟着笑,面若桃李。

    月白道:“小姐,过了年,我便回来伺候您吧。”

    谢姝宁虚虚握着孩子的小肉手,摇摇头道:“不着急,等孩子再大些吧。”

    月白跟鹿孔的爹娘都不在了,两人家里也没个能帮着照顾孩子的人,哪能现在就叫她回来。依谢姝宁的意思,还能再过个几年。到时候玉紫几个也就都到了年纪该放出去,她身边势必要重新整顿一批人。那时再叫月白回来管教这群人,正合适。

    她知道月白心思没有玉紫几个活络,就笑吟吟地细细分析给她听。

    月白听完直点头。

    两人正说着体己的话,玉紫打外头进来,面色怪异地道:“小姐,长房的三姑奶奶想请鹿大夫去坐一坐。”

    谢姝宁怔住,旋即抿了抿嘴,问道:“使了谁来请的?”

    “是三夫人身边的管事妈妈亲自同太太问起的这事,太太再让小丫鬟跑腿,带着管事妈妈一道来了。”

    谢姝宁又好气又好笑:“什么事。还要让三伯母身边的心腹妈妈亲自来跑一趟,这是觉得我不会答应呢。”

    不过好端端的,她们请鹿孔去做什么?

    鹿孔是个大夫,请他去,当然是看病。

    谢三娘怀着身子也要匆匆来谢家住着不走。难道就是为了鹿孔?

    她冷着脸,吩咐玉紫道:“等鹿大夫开完了方子。就劳他去长房看一看。”

    玉紫应声退了下去。

    坐在谢姝宁身边的孩子把玩着拨浪鼓。咿咿呀呀地说着话,把拨浪鼓凑到她眼前,敲得咚咚作响。

    谢姝宁笑着低头去亲他,喜欢得紧。

    ……

    宫里头,这个时候淑太妃也正请了太医诊脉。

    老太医已经年过花甲,胡子雪白。把到了古怪的脉象,连脸也吓得发白。

    他来来回回换了好几遍手,仔仔细细地把了又把,面色越来越难看。

    淑太妃神色有些懒洋洋的。眉头微蹙,出声询问:“可是有什么不对劲的?”

    老太医闻声唬了一跳,急巴巴收回手,声音颤抖地道:“没、没什么不对劲的,太妃娘娘近些日子茶饭不思,只是累着了。”

    “当真?”淑太妃眼神一凛,坐直了身子。

    老太医不敢看她,只连连点头,胡子颤巍巍的,像是雪白的山羊胡。

    淑太妃却似不信,眼神渐渐冷厉起来,声音却还是温和的:“说实话。”

    “娘娘,老臣老眼昏花,医术不精,实在是辨不出别的啊!”老太医“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重重磕了个头。

    原本再过些日子,他就能回乡去颐养天年了,到那时,这深宫风云就同他这老东西一点干系也无。可结果,事到临头,他却遇上了这桩事。一个不慎,等着他的那就是个“死”字。

    他咬紧了牙关,只说自己医术差,看不出别的了。

    淑太妃听着听着倒笑了起来,盯着自己小指上戴着的五彩珐琅指套,幽幽道:“你孙子听说闹着不肯学医,反倒要从军?”

    老太医愣了下,脱口而出:“您怎么知道?”

    淑太妃敛了颊边笑意,“小孩子家家,一片赤子之心,原该多加激励才是。从军也没什么不好,你说是不是?如今天下太平,不打仗,也就没那么容易丧命,这香火也就不会断了。”

    老太医孙辈里头,不管嫡出庶出,尽出了姑娘,唯有这么一个孙子,宝贝得不行。

    他登时瞪大了眼睛。

    淑太妃就不再说话,只看着他。

    过了约莫半盏茶的时间,老太医终于哆哆嗦嗦地道:“老臣把到了喜脉……”

    “你肯定?”

    “臣绝不会把错脉……”

    淑太妃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心里松了一口气,颔首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可明白?”

    “臣明白……臣明白……”老太医哆嗦得更厉害了。

    淑太妃面露满意之色,让人沏了茶来,又扶他起来。

    茶盏一路被送到了老太医手里边。

    淑太妃微笑着:“新鲜的峨眉雪芽。”

    老太医颤颤巍巍地端起茶盏,眼含热泪,一口喝了下去。(未完待续。。)

    ps: ; ;感谢米赛赛的和氏璧!!呵呵哩啦、瑶蛋妞、冯嘟嘟、dreamjzyz诸位亲的粉红~夜黎丽亲的评价票~~ ;艾玛,第三更 ;= ;= ;写了一半迷迷糊糊睡过去了……粉红加更再拖一天……咱们明儿见
第 179 章  纰漏
    茶,是极品的峨眉雪芽。

    一入口,茶水的清香甘冽,便沿着舌尖一直浸到人的每一个毛孔里去,满口留香。

    然而这盏茶在老太医的嘴里打着转,一时尚不敢咽下去。

    他在宫里当了半辈子太医,什么样的事没有见过听说过?这主子赏赐的茶,还是这般举世无双的好茶,焉是随随便便就能喝的?

    幽幽的茶香逐渐在屋子里四散开去,香气绕着高高的横梁,经久不去。

    他老了,腿脚比不得年轻的时候,眼下稍跪得久一些,便觉得膝盖生疼,似乎整条腿都开始僵硬麻木。

    偏生当着淑太妃的面,他又不敢动。

    朽木一般的身体就在这场僵持里,开始颤抖。

    被他含在嘴里的茶水“咕嘟”一口吞了下去,幽香霎时盈满了心扉。

    老太医眼里的泪却也跟着差点落了下来,急急垂下头去,拜了一拜,请辞道:“谢娘娘赏,老臣告退。”

    淑太妃心满意足地点了头,允了他离去。

    屋外的风徐徐吹着,将枝头上挂着的细碎小花吹得扬了起来。

    老太医慢吞吞地背起药箱,始终不敢看淑太妃一眼,屏住呼吸拖着垂老的腿脚飞快退下。

    出云殿外,天光明媚,温香煦煦。

    他抬头望天,却只觉得眼前发黑。树枝上被风吹落的小花碎成了几瓣,悠悠地落在了他的袍服上。他心里头不安得很,禁不住老泪纵横,急忙以广袖掩面,像慌张的飞蛾朝着殿外的那团火扑去。

    那盏茶,在胃里晃晃荡荡的。他想吐,却吐不出。

    舌根渐渐发麻,他加快了步伐,来不及请示,直接出了宫。

    驾着马车的车夫是伺候他多年的老人,见状吃了一惊。这么多年来,太医大人日日恪尽职守,从未有过早退之事,今日却是为何?

    老太医自顾自撩开了帘子,就要往里头走。背上的药箱怦怦敲在他身上,像是在抽打一具内里空荡荡的尸体。

    车夫抓着马鞭,忽然发现他的模样有些古怪。

    面如土色不提,那满头的大汗瞧着也不像是正常的。

    可他来不及说话,便听到老太医气喘吁吁地连声催促:“快快!快家去!”

    车夫被他喊得心慌意乱。连忙扬鞭赶车。

    老太医坐在马车里,抱着药箱翻来覆去地找解毒丸。

    不论他喝的那茶里有什么。先吃了解毒丸总是保险些。他找出一只细颈的白瓷小瓶。一把拔掉塞子,倒出七八粒黑色小丸直接丢进了嘴里。

    嘴里干涩,手边又没有水,他吞咽了几下竟是没能咽下去。

    他急得面若金纸,起身便要寻水,眼前却蓦地金星直冒。

    他“哎哟”一声。伸手去捧自己的脑袋,身子却“扑通”一声栽倒,搁在一旁的药箱也“叮铃哐啷”地摔了下来,各色药瓶砸了他一头一脸。

    车夫听到了动静。赶忙“吁——”了声,停下马车,手忙脚乱地打起帘子喊道:“大人?”

    马车里的老太医这一栽,却再也没能醒过来……

    他马上就要告老还乡,却在这个当口遇见了淑太妃,从此再也没能回家。

    老太医的家里人对这事俱显得讳莫如深,谁也不敢多置喙。

    好端端的,他中毒而亡,这里头定然有着他们不能触碰的隐秘。一群人都是聪明人,当然只会将这事说成是暴毙而亡。

    夏日的微风一吹,往事便烟消云散。

    至少,淑太妃是这么想的。

    这年头,真能叫人放下心来的,也就只有死人。

    她伏案疾书着,一时半会还未决定该在什么时候将这事告诉肃方帝。

    然则这事就算她不说,也瞒不了肃方帝太久。

    他毕竟是皇帝,迟早都会知道。

    再说,那还有个无孔不入的汪仁在。

    淑太妃抬头往洞开的窗户外看去,视线所及之处一片寂寥,并没有人影出没。可她却知道,在这片寂寥下,却有一群神情冰冷的内侍隐在暗处,充当着汪仁的耳目。

    皇城深宫,的确是戒备森严的,只这森严全凭汪仁的心思。

    她听说,就连御林军跟锦衣卫,也都被汪仁所控。

    所以若能得汪仁襄助,她也就不必多担心了。可惜的是,她已没有能力再走汪仁的路子。容家能拿出三分之一的家财来帮她,却不可能倾家荡产地来充当她的助力。

    淑太妃重重将蘸满了墨汁的笔往宣纸上按去,苦恼不已。

    殊不知,肃方帝食髓知味,没过几日就又来寻她作乐。

    腹中孩子太小,淑太妃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伤着了孩子,又不敢立即同肃方帝明说,便推说癸水已至,不能服侍。

    肃方帝还是头一次在淑太妃这碰了壁,不由愣了愣。

    他静坐了会,悠悠道:“既如此,便坐下说会话吧。”

    淑太妃闻言欣喜不已。肃方帝愿意只坐着同她说话,这便说明,她在眼前这个男。人心里的地位,已经有些同过去不同了。她很满意这种变化,努力维持着娴静的模样,姿势优雅端庄地坐下。

    内侍送了茶上来。

    淑太妃端起一盏,却不敢喝,有了身子的人不好沾茶。

    肃方帝见她捧着却不喝,掀了掀眼皮,问道:“怎么,这茶不好?”

    上等的雪芽,千里迢迢跟着贡鲜的漕船运上京都,送到宫里时,那都还新鲜着,哪会不好。

    淑太妃嗅着茶香,微笑着解释:“看着皇上喝,奴家欢喜。”

    她在肃方帝跟前一直这般自称,显得极其娇弱讨喜,肃方帝往常听见了总会牵一牵嘴角,但今日却不知为何,面色微冷。

    “听说。你前些日子宣了太医来?”肃方帝忽然道。

    淑太妃面上笑意一滞我,略过了会方道:“夏乏了,胃口不大好,故而才让太医来看一看。”

    肃方帝原本还好好地听着,听完这句话,却猛地抓起茶盏连同杯盖一道狠狠掷了出去。

    碎瓷声尖利刺耳,淑太妃唬了一跳,背脊僵直。

    “汪仁!”肃方帝冷眼盯着她,沉声唤起了汪仁。

    话音方落,汪仁就掀帘走了进来。躬身行礼。

    肃方帝依旧盯着淑太妃不放,一边问汪仁道:“那个伺候太妃吃药的狗东西呢?”

    汪仁温声回道:“已经处置了。”

    淑太妃端坐在那,闻言后俏丽的面庞霎时惨白。

    “你说,你怎么敢?”肃方帝拂袖起身,大步走至淑太妃跟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冷声质问。

    淑太妃到了这时候。哪里还会不明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肃方帝这是已经知道她有孕的事了。

    可她做下的那些事分明没有纰漏!

    淑太妃下意识朝着汪仁看去。容不得她不怀疑,这件事里只有汪仁最可疑。那送药的太监,亦是汪仁的人,可人却已经被汪仁给处置了。这便说明,送药的太监成了汪仁的弃子。

    而她,怕也已是弃子。

    她心里立刻变得空荡荡的。脑海里也是一片空白。

    她还没有做好准备!

    视线淬了毒,她恨不得从汪仁脸上看出个洞来。

    可汪仁回视时,眼里却有着玩味之意。

    他竟是在看笑话!

    淑太妃暗自咬牙切齿,面色阵青阵白。

    “皇上……”心念电转之际。她“扑通”一声在肃方帝脚边跪下,哭道,“皇上,奴家只是……只是舍不得您,所以才斗胆起了这样放肆的念头……想要有一个同您生得极像的孩子……”

    肃方帝冷然踢了她一脚,“鬼迷心窍!”

    淑太妃没有躲,硬生生受了这一脚。眼角泪水像是断了线的珠子,簌簌而落,梨花带雨。

    很快,一张芙蓉面上便布满了泪珠。

    她跪在肃方帝跟前,“皇上,奴家是鬼迷了心窍,可奴就算罪该万死,这腹中的孩子总是您的骨血,是无辜的呀……”

    肃方帝震怒,俯身看她,道:“你也配生他?”

    他们之间本就已是世人难容的关系,她腹中的这个孩子来日若真被生了下来,又算是什么?肃方帝气得额角青筋直跳,又忍不住责怪起了汪仁。这件事,他几乎全权交由了汪仁负责,可结果竟在最关键的事上出了差池。

    他对淑太妃虽没有情,可这会就要他杀了淑太妃,他却又莫名觉得有些难舍。

    心头矛盾重重,肃方帝气急反笑,陡然放软了神态声音,虚虚扶了淑太妃一把,道:“朕本不想杀你,可你自作聪明留了这个孩子,却是连你也留不得了。”

    去了孩子留下淑太妃,也是个办法,可肃方帝不傻,这女人胆敢做出一次这样的事,终有一日就会有第二回。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道理谁都明白。

    他收回手,冷声吩咐汪仁:“鹤顶红还是白绫,抑或是别的,全由淑太妃自个儿挑吧。”

    “是。”汪仁神色不变,应了。

    淑太妃却伏身痛哭,道:“皇上,若淑太妃死了,您可愿留奴与腹中孩儿一命?”

    肃方帝一愣。

    她就是淑太妃,淑太妃若死了,还怎么留她一命?

    一旁的汪仁,却忍不住对伏在地上的宫装女子刮目相看,能在这般短的时间里想出法子来,也不枉他给了她个机会。

    淑太妃哭声渐止,微微抬起头来:“时年夏初,淑太妃重病缠身,不治身亡。夏末,容氏娇女入宫,福泽深厚,一举怀上龙胎。”(未完待续。。)

    ps: ; ;还有一章,稍晚
第 180 章  选择(粉75+)
    她虽哭着,可一字一句都说得清清楚楚。

    肃方帝当然也听清楚了。

    他下意识便想要否决淑太妃的主意,可稍一迟疑,竟又觉得这法子也不是不可。他所担忧厌恶的,可不就是淑太妃的身份?

    所以,她这话说得其实也没错。

    只要“淑太妃”死了,再为她假安一个名字由头,藏于深宫,谁能随意置喙这事?虽是自欺欺人,倒也不是不可。肃方帝看向淑太妃的目光里就多了分探究,她腹中的孩子,肃方帝也并非全不想要。

    他还是端王爷时,府里的子嗣就单薄得很。

    后头做了皇帝,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他那死不瞑目的兄长在黄泉里咒他,后宫里诞下龙子的人,寥寥无几。

    他膝下就连公主都只有几位,皇子更是不必细说。

    淑太妃若能将孩子生下来,倒也不全是坏事。而且他并没有料到,淑太妃的心思竟是这般细腻。她甚至都已经想好了,该给她自己安一个什么样的新身份新面貌。

    ——容氏娇女。

    她就是容氏女,容家当然会在这件事上支援她。

    而因为同是容氏女,将来若有人质疑她的容貌为何同故去的“淑太妃”如出一辙,也能有个光明正大的说法。俩人同流着容氏的血脉,生得相像,并不少见。至于年龄,谎报杜撰一个年轻些的,也容易。何况淑太妃生得貌美,肌肤赛雪,唇不点而朱,眉不画而黛,瞧着说是二九便撑死了。

    肃方帝面上原本冷凝的神色,渐渐变成了饶有兴趣。

    他面向着淑太妃。沉声道:“继续说下去。”

    “自然,眼下还不是大选的日子,没道理随随便便就往宫里塞人。”淑太妃得了这话,就仿若吃了颗定心丸,抬起头来,“但这也不难办,‘淑太妃’病了,思念家人,所以容氏便谴了人入宫来陪侍太妃,这人必生得同太妃颇为相似。”

    肃方帝听着。微微点了点头。

    这主意,已是细致入微。

    照着她的话去办,那早在“淑太妃”去世之前,宫里头就已经开始造势。

    再然后,以后的事就显得万分水到渠成。

    肃方帝看着她。面上神色愈加柔和,心里却冷成了一块冰。

    仗着点小聪明就想耍他。这种女人。怎能久留?

    但她肚子里的孩子,肃方帝如今倒是想要得很。

    他斜睨了眼汪仁,问道:“你觉得如何?”

    汪仁躬身,垂眸沉吟:“太妃娘娘这主意,倒也不失为是个办法。”

    淑太妃闻言长舒了一口气。

    她了解肃方帝,却不了解喜怒无常的汪仁。

    明明前几日她跟汪仁的关系还好好的。甚至于让她误以为今后继续想想法子,也许就真的能走上汪仁的路子。然而谁知,过了几天,他就背着她连一声也不吭。直截了当地过河拆桥,差点要了她的命。

    这会见汪仁没有继续拆台,她终于安心了些。

    许是因为汪仁也赞同了这事,肃方帝沉思了一会,再开口,已是吩咐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