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从三国开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绍之所以会不惜与自己撕破脸皮来图谋兖州,其中的原因沈仕仔细一想也能够猜个七七八八。毕竟,此时的袁绍并不是历史上那个占据四州之地的袁绍,而只是一个渤海太守而已,除了军队比沈仕稍多一些,来投奔的英雄豪杰名臣壮士稍多一些之外,至少在地盘儿上跟沈仕可是没法比的。更加令袁绍头痛的则是,他自己竟然连粮草都要仰仗冀州牧韩馥的鼻息,根本无法自给自足,这就好比是一个看上去强壮无比的巨人却被人勒紧了脖子,不知何时就会被人给勒死。
这样的处境没有任何一个枭雄能够忍受!因而在暗地里结交韩馥的手下,希望寻个机会夺取冀州的同时,本着多留一条后路的原则,袁绍也罢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而沈仕刚刚占据的兖州也是袁绍目标之一。
在袁绍以及他的谋士们看来,勒索曹操夺取兖州作为基地倒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地盘儿谁都不会嫌多,尤其是兖州虽然是四战之地,但是不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人口基数都还算不错——至少要比处在韩馥密切监视中的渤海这一郡之地要好得多,袁绍又怎么可能不动心呢!
如果此时主宰兖州的仍旧是刘岱这个占据兖州有些年头的大汉朝廷任命的正牌兖州刺史的话,羽翼未丰的袁绍当然不敢靠着仰人鼻息生存下来的军队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对发动攻击,但如果对手是无论是名声还是实力都不如自己,并且靠着不正当的手段夺取了半个兖州的沈仕,袁绍的顾忌可就没有那么多了。
自忖不论是在道义上还是在士族的支持度上都胜过沈仕的袁绍理所当然的在谋士们的撺掇下动了坏心思。
在这种情况下病急乱投医的沈仕不仅没有得到袁绍的帮助,反而还被袁绍落井下石。袁绍在来信斥责沈仕的同时还暗中联系兖州的士族,让他们联合起来推翻沈仕在兖州的统治!一连串组合拳下来,让沈仕这个政治新手在兖州的统治出现了不小的危机。
其实,发生这种情况也只能够怨沈仕的政治经历太过单纯,如果他真有历史上的曹操那么老谋深算的话,绝对不会向此时的袁绍求助,因为对于此时的沈仕而已从袁绍这个昔日好友那里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反倒还不如从董卓这个敌人那里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大。毕竟全世界都是敌人的董卓还极有可能为了分化关东诸侯来拉拢沈仕,但是袁绍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绝对会在背后发难。政治斗争经验是一片空白的沈仕显然没有看明白这个道理,导致了他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之中。
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
只有切切实实的经历过,沈仕才会真正认识到这句话的正确性。
幸好沈仕并不是韩馥那样的腐儒,可不会因为袁绍的恐吓与小动作就吓得束手就擒,放弃自己的地盘儿,而是装作一副犹豫不决无能为力的样子对那些有小动作的家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放下身子卑微的讨好他们,这顿时令兖州的世家豪族翻了天,有的竟然明目张胆的联合起来,兖州的大名士边让更是将沈仕堵在刺史府大骂。
“汝不过宦官之后,乱臣贼子,竟敢囚禁刺史,霸占兖州,倒行逆施,人神共愤,必遭天谴!”骂上瘾来的边让兼沈仕没有什么大动作,越加放肆起来,就这么呆着十几个家丁堵在了沈仕门前,耻笑着沈仕的胆怯。然而他却忘了,敢带着一万架子兵攻打一州刺史并且迅速占据四个郡地盘儿的人会有那么胆怯与无能吗?
夜渐渐深了,在持续了千年历史的宵禁制度影响下,昌邑城中显得分外寂静,如同一只沉睡了的巨兽,几乎不见有丝毫响动,直到三更时分,仿佛爆炸一般,原本沉睡的军营之中突然窜出了无数士兵,他们在自己上司的带领下,口中衔枚,分成数路,奔向了众多高门大户之中。粗暴的撞破乃至攻破这些大户的大门,气势汹汹的士兵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冲了进去,将胆敢反抗的人当场格杀,一时间原本为无数人羡慕的高门大户中传来了一片片惨叫与啼哭声,随着士兵打击范围的扩大,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响遍了整个昌邑城。
既然有反抗,那就得镇压!
自从被盘古梭“绑架”之后,沈仕就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抛却怜悯抛却正义,不惜一切代价干掉所有阻挡自己前进的人。
当沈仕在万潜等人的帮助下得到了兖州境内的许多世家豪族暗中串联意图不轨的情报之后,终于意识到自己走了一步大臭棋的沈仕当机立断,定下了以霹雳手段稳定兖州的计划,早早的对所有的军营实行了准进不准出的戒严,把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后沈仕表现出一副无能为力的姿态由着那些别有用心的大族乃至朝廷命官开始乱搞,等大部分人都冒头之后,沈仕手下的军队才在今夜统一行动,对这些心怀不轨的反对派展开了血腥镇压!
杀戮不仅仅实在昌邑这一座城中展开,在沈仕控制的其他郡县中,乃至在乡下的一些豪族的邬堡中,沈仕手下的军队也在诸曹夏侯等沈仕嫡系的带领下本着宁错杀无放过的原则,按照沈仕之前制定的名单开始了抓捕行动。
等到第二天天亮,在这场行动中掉头的人已超过了两千之数,沈仕控制下的兖州四郡有大大小小百余家世家豪族被连根拔起,嫡系成员被杀戮一空,浓浓的血腥味飘荡在兖州上空,堵住了所有想要对沈仕表达不满的人的嘴巴!
大部分的人终究是利己的自私动物,在沈仕表现出懦弱时,他们尚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当杀戮就在自己眼前发生的时候,就连一直猖狂无比的名士边让也老老实实的闭上了嘴巴!
名士的一张嘴再硬,又能够比得过刽子手手中的钢刀吗?
<;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a>;
 ;。。。 ; ;
第九章 董卓使者
经过这么一场暴风骤雨般的镇压,兖州四郡内的反抗势力顿时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一些要么隐藏的太深,要么被吓破了胆,暂时也都翻不起什么风浪,总而言之,随着两千多颗头颅的落地,沈仕夺取兖州后的第一场危机总算这么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随着危机的解除,这场早晚会发生但是比沈仕最初得打算来的要早的杀戮也带来了十分丰厚的回报。作为存在了数十乃至数百年的一些世家豪族,他们粮草财富的积累无疑是极为可观的,单就粮草一项,这次抄家得来的粮草已经够五万大军吃上五年。
更为可贵的则是土地与人口。
在东汉末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中,而与之对应的,除了大量农民食不果腹之外,还有相当大数量的农户、工匠等成为世家大族控制的不入户籍不在朝廷人口统计范围内的奴仆。这些奴仆与土地一起,构成了这些世家大族财富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豪族巨富拥有数千不如户籍的奴仆在东汉末年已经成为了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沈仕的这一次抄家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钱粮与土地,还获得了十六万原本被这些世家大族所控制的不如户籍人口——这可是十八万最为低廉的劳动力啊!别的不说,支撑沈仕屯田大计的第一批人口与土地已经有了。
好消息还不止这些,在沈仕基本上控制住兖州四郡的形势的同时,身为曹操好友并且跟袁绍不睦的张邈以及新被任命为济北相的鲍信都对沈仕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尤其是鲍信,更是将整个济北国都献给了曹操,如此一来,兖州八郡之中,已经有五个郡落入了沈仕的手中。
不过已经有些消化不良的沈仕暂时已经没有力气继续扩张了,如今摆在沈仕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平稳因为刚刚的雷霆杀戮而动荡的人心,彻底控制住这兖州五郡的形势,将这兖州五郡彻彻底底的掌控在手中,成为自己日后征战天下的根基。
诚然,杀戮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加深了兖州众多本土士族对沈仕的厌恶感,甚至就连裴潜所代表的裴家都对沈仕这次过分的镇压表现出了不满,辞官以示抗议;刚刚投靠沈仕没多久的陈宫更是跟沈仕大吵起来。而面对这些,哪怕是原来历史上会背叛曹操的陈宫,沈仕也只能够暂且选择忍受。
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说,世家大族是这个时代的蛀虫,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手中掌握的实力最强的一群人仍旧是世家大族,兖州需要治理,就离不开这些家族的帮忙,国家需要尽快平定,沈仕就更不可能彻底将世家大族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
所以在这场立微的杀戮结束以后,沈仕既是为了稳定兖州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不得不放低了身段,亲自邀请辞官的裴潜重新出山,同时又从部分表现不错的世家豪族中选出了部分未必是最聪明但是看上去服从性不错的人到州郡县担任一些并不是特别紧要的官制,甚至不惜放过让自己恨得牙痒痒的边让,采取利益均沾的方式,来缓和自己与兖州本土势力的关系。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之下,兖州五郡总算恢复了平静,而手握五郡实权的沈仕在局势趋于平稳之后也终于如愿以偿的在张邈、应劭等人的默认下自领兖州牧,然而还没有等曹操上报朝廷,朝廷的使者韩融却先一步到达了!
说韩融是朝廷的使者其实并不恰当,因为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朝廷的使者也只是董卓个人的传声筒而已,而韩融这个早早就彻底投入董卓怀抱中的名声不错的伪君子,更是心甘情愿的成为了颇受董卓信任的狗腿子,与胡毋班、阴修、吴修、王瑰等人一道成为了董卓合纵连横拉拢分化联军的急先锋。
董卓虽然是一介武夫,但并不是一个傻瓜,否则的话他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再加上他的谋主李儒的助力,自然不会笨到只靠战争来解决问题,而是在有目的的收缩兵力稳定后方的同时,展开了对貌合神离的关东诸侯的智谋攻势,开始运用合纵连横、高官厚禄等手段离间关东诸侯的关系。
作为实力相对强大,位置极为重要而又野心勃勃的一路诸侯,沈仕自然也被董卓列为了可以利用的对象。
“大人,丞相许诺只要曹将军愿意听从朝廷号令,不仅可以任命他为兖州牧,还愿意把女儿许配给曹将军,两家永结秦晋之好!”昌邑的大牢内,本来一脸惶恐的韩融见到终于有人来探望,意识到这是自己最后的活命机会的他忙不迭的稽首说道。
在羽翼未丰之前大义绝不可丢!
就连袁术那样四世三公的世家公子在称帝之后也落得个凄惨至极的下场,更不用说是实力更弱的沈仕了。
沈仕敢冒险以讨逆的名号干掉破坏盟军团结相互征战不休的刘岱与王肱,是因为他么两个的所作所为也并不正当,灭了也就灭了,操作得当绝对不会搞得声名狼藉。但如果敢明目张胆的将董卓的手下待若上宾的话,沈仕可真的就要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因而在韩融一露出代表董卓的意思的时候,沈仕就立刻将他关入死牢之中,以示与董卓划清界限。
与董卓同流合污绝不可能!这是关东诸侯的共识!
如果沈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董卓合作的话,别看袁绍等人诸侯不敢触董卓的虎须,但是他们那三四十万大军却绝对十分乐意把沈仕给碾压掉,然后瓜分了沈仕的地盘儿。
所以,无论如何,与董卓合作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占董卓的便宜啊!
在兼并了大汉南北二军、西园八校尉所部以及丁原的人马后,董卓无疑成为了这个时代军力最强的军阀,然而与此同时他却也是内部最不稳的军阀,其根基之不稳甚至连用强硬手段占据大半个兖州的沈仕都不如。
在内部,除了那些大汉忠臣、世家大族的暗中抵抗之外,军队之中隐藏的危机更是令他焦头烂额,如今董卓军兵力虽然强盛,但是真正称得上嫡系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麾下将领诸如吕布与樊稠更是有诸多龃龉。
董卓之所以选择放弃洛阳,除了关东诸侯兵力更胜的原因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自己内部极为不稳,需要收缩兵力,巩固基础。他自己更是不敢稍离政治中心,以防出现什么变故。而在董卓不敢离开首都的情况下,他的手下当然也没有人有足够的威望可以带领董卓军的主力外出决战,一举荡平关东诸侯的威胁。
在绝了以主力决战的方式一举打败关东诸侯的可能之后,董卓只能够采取重点打击与拉拢分化相结合的方式来瓦解关东诸侯,这也就是董卓派韩融前来的最主要原因,而这也就给了沈仕占董卓便宜的机会。
 ;。。。 ; ;
第十章 戏志才
尽管夺取兖州这件事沈仕做的并不地道,为此也引起了诸多诸侯或明或暗的不满,袁绍甚至都有了派兵讨伐曹操的打算。然而即使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沈仕仍旧不至于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反而在最近这段时间不断吸引新的的人才前来投奔,究其原因,除了草拟的《唯才是举令》之外,在讨伐董卓时的忠君为国以身犯险的英勇表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至少就目前而言,沈仕所扮演的曹操在大部分人眼中仍旧是一个心向朝廷的忠臣。
在大汉忠臣的光环之下,沈仕不仅可以获得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甚至就连原本应该先去投奔袁绍的荀彧在面对沈仕的邀请时,也选择留在沈仕身边,并为沈仕推荐了戏志才等优秀人才。
在荀彧等人看来,曹操虽然算不上一个好人,但却绝对是一个忠臣,在夺取兖州这件事上的确做的不地道,但毕竟刘岱与桥瑁这两个在大敌当前仍旧相互攻杀的家伙也算不得什么好鸟,沈仕能够果断抓住时机击败他们占据大半个兖州,反而更能够凸显出他的魄力与能力。
在乱世想要芟夷群雄复兴大汉,这份魄力与能力必不可少!
至于这份魄力与能力会不会升腾出更大的野心,荀彧此时却并没有多想——或者说此时的荀彧也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此时的关东诸侯根本就没有人比沈仕的表现更积极,在诸侯要么置酒高歌要么互相攻伐的情况下,敢于硬拼董卓的沈仕无疑是表现的最心向大汉的一个——至少要比袁绍那个志大才疏外宽内忌畏缩不前的家伙强——荀彧不辅佐他还能够辅佐谁?
而且,荀彧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推荐的好友人才也有着充足的信心,坚信凭着这些人心向大汉的人的努力也一定能够将曹操辅佐为大汉忠臣。
只是此时的荀彧想不到的是,有些事并不是他的一厢情愿就能够实现的,就算是他的至交好友有时也未必会跟他的一条心,比如说荀彧极为看重的谋士戏志才。
戏志才在历史上是一个英年早逝的人物,只留下了三两句话的记载,但是却被曹操倚为谋主,甚至大名鼎鼎的郭嘉也只是他的继任者而已。能够让历史上的大奸雄曹操如此倚重,戏志才的能力可想而知。
在沈仕与戏志才的初次谈话之后,沈仕便认可了戏志才的能力,尤其是戏志才对于时局、对于各方诸侯以及沈仕军未来发展路线的分析更是令沈仕如获至宝,沈仕当即便任命其为军师祭酒,对其信赖有加!唯一可惜的是,戏志才的身体实在是太弱,先天就有疾病,除非沈仕冒险用巫法为其治疗,否则的话很难活过五载时光。
有一句话叫做天妒英才,不只是有意还是巧合,三国时代的许多英才,诸如戏志才、郭嘉、诸葛亮、周瑜等人,全都是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数的叹息。在不能够轻易动用巫术与盘古梭的情况下,沈仕能做的也只能是在戏志才死后将他的灵魂保护起来而已。如今的沈仕实在是太弱了,盘古梭也已经损坏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临界点,根本就容不得沈仕放肆。
戏志才似乎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在放浪形骸的同时仍旧十分卖力的工作——当然也可能他早已经知道,所以才会更加卖命的为沈仕工作希望能够立下功劳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才不惜晚上也来加班,会见韩融这个该死但是却也未必不能够放过的人物。
明面上必须要与董卓划清界限!甚至就连董卓的使者也都应该杀掉,如果董卓派来的是吴修之类的人的话,恐怕最终沈仕还只能够选择将其杀死,但是来的人是韩融的话,却未尝不能够放他一条生路。
因为韩融的名声在是朝堂士林是很不错的,虽然有着从贼的污点,虽然事实上也的确是个懦夫,但就算是沈仕不杀他,凭着韩融的名声,世人也不会说沈仕与董卓沆瀣一气,而只会说沈仕爱惜人才而已。
“韩大人,你是在说笑吗?”对于韩融的热情戏志才的表现显得极为冷漠,冰冷的目光扫的韩融遍体生寒,这才冷冷的说道:“我家主公如今已有兖州大半,兖州牧实至名归,还需要一个一个空头名号吗?至于与董卓结亲……就董卓那付尊容,他的女儿又能够长成什么样》?能够配得上我家主公?”
听了戏志才的话,虽然韩融在心里腹诽“曹操的尊荣也不咋地”,但是却绝对不敢说出来,只是赔笑道:“大人说笑了!相国与曹将军结盟的诚意天地共鉴。”
抹了抹头上的汗珠,贪生怕死的韩融为了自己的小命不得已将主动权交到了戏志才手上:“只是不知道曹将军究竟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就好了,我一定会如实禀告丞相的。”
“哦?是吗?”戏志才蜡黄的脸上的笑容更冷了:“那就请韩大人看看这上面的东西,如果觉得没问题的话就在上面签上名字按上手印吧!”
说着,戏志才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写满字的绢帛递给了韩融。韩融在看了绢帛上的内容之后,顿时脸色惨白的跌倒在地。
“这……这……”韩融颤抖着身处手指指向戏志才,却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怎么,后悔了?”戏志才脸上的冷笑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发凉的杀气:“来人,送叛贼韩融上路!”
戏志才话音刚落,两名腰胯钢刀的狱卒便走了进来,抽出钢刀向韩融逼去。
“不,不,我签!”贪生怕死的人最容易对付,只是稍稍吓了吓韩融立马就选择了妥协,在那张可以让他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的绢帛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就对了!”戏志才挥挥手示意狱卒离开,蹲在地上好整以暇的对着韩融说道:“韩大人,如今我们可以好好谈谈合作的事了!”
 ;。。。 ; ;
第十一章 兖州牧
ps1:感谢书友warlock_sd的588打赏
ps2:沈仕的确是本绅士的惯用主角名,之所以如此是想让他完整的活完一本书。所以这本本绅士立意委婉含蓄,行文清新淡雅,内涵高大光明,格调白雪阳春,力争不被封,但愿能长久!
ps3:无限从三国开始一群:237304390;无限从三国二群:314420149
ps4:微信添加公众号无限从三国开始,据说会有惊喜……
————————————————————
有了得力手下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与董卓军血战的名声、夺取兖州五郡的势力以及唯才是举令的提前发布使得曹操在短时间内就度过了人才荒,吸引了兖州及其附近州郡大量没有依靠的寒门子弟的投奔,经过一番选拨之后所留下来的数百名文武人才足以满足沈仕在兖州郡县中安插人手的需要,使得沈仕进一步加强了对兖州五郡的控制,削弱了别有用心的世家大族以及不听话的官员对兖州州郡的影响力。
除了这数百名大多也就是县令、县尉一级水准的基层人才之外,程昱、毛玠、枣祇、乐进、典韦、于禁、李乾、吕虔、满宠等一批文武大能的到来,更是让沈仕如虎添翼,喜不自胜。
如果说把人才的水准粗略的分为国级、州级、郡级、县级、乡级的话,这些人最差文臣也能够胜任一郡太守,最弱的武将也能够统帅万军!
其中程昱虽然是谋臣,但是文武兼备,既能够带兵打仗又能够出谋划策,尤其擅长防守,是那种忠心耿耿却又不惜一切代价行事的狠人,综合能力绝对能列入三国时代最顶尖的那批人才之中,在原来的历史上更是曹操的救星,没有他的毒计,曹操的军队早就饿死了。
枣祇、毛玠、满宠、吕虔的能力比之于程昱则要差了一点,不过枣祇则是屯田之策本来的提出者,尤其擅长治理地方、发展农业与保障后勤,也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他与任峻一到共同负责沈仕军的屯田以及军队后勤。
毛玠则在历史上曾经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政治眼光十分独到,同时为人十分公正,与同样公正却又能文能武的满宠一道,主管人才甄别与刑赏。吕虔与满宠一样也是能文能武,只是两方面都比较平均,拥有做郡守绰绰有余,如今被沈仕放到了泰山郡附近,用来防备应劭。
乐进与于禁则都是原来历史上的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能力杠杠的,前者更加勇猛,而后则更擅长整军带兵,算是各有千秋,都算得上是当世名将,只可惜后者的节操似乎有那么一点点问题,但只要不是放在关键位置的话,影响还不算大。
李乾则是曹魏另一个名将李典的伯父,也算是一个牛人,允文允武,最重要的是忠诚度要比于禁高太多,属于死忠一流,在历史上可是为了曹操而惨被杀害的。
而在这些武将之中,乐进、李整与吕虔又都是带了不少部曲前来投奔的,总共为沈仕又增加了五千余人的兵力,这对沈仕而言也是意外之喜。
最后说的典韦,则是沈仕十分喜欢的三国角色,忠勇无比,战斗力就算是比不上虢虎吕布,但起码也在关羽、张飞那一线上,是那种有他在就不用担心受伤的超级护卫,也是沈仕最为看好,最想从这个世界带走的人之一!相信这样一个忠心耿耿而又实力强劲天赋异禀的手下,无论以后沈仕要逃到哪里,他也都将会是非凡的助力!如今典韦正承担着护卫沈仕的重任,被沈仕任命为自己的亲卫统领,信任有加。
又增添了这么多的得力手下,沈仕的底气更足了,在面对袁绍的挑衅的时候也不再是一味退让,而是摆出了反击的架势,针对性的调整军队布局,做出不惜与袁绍一战的架势,与此同时还在戏志才等人的建议下流露除了要与袁术结盟的消息,并与冀州牧韩馥书信不断,气的袁绍几天没有吃好饭。随着作为袁绍牛头狗的青州刺史臧洪的试探性攻击被沈仕手下大将曹仁轻易粉碎之后,袁绍也只能够无奈的选择退缩。
就在袁绍退缩后不久,朝廷任命沈仕为兖州牧的公文也终于到达。
朝廷或者说董卓之所以同意任命沈仕为兖州牧,作为使者的韩融功不可没。那天晚上,戏志才在监狱中强迫韩融签了两份文书,一份是写的他投奔董卓助纣为虐的罪状,一份则是他联系关东军蓄养死士准备此时董卓的密信,有了这么两份文书在手,不论是韩融投奔董卓还是投奔其他联军,沈仕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在这两份文书的作用下,本来就无比怕死的韩融只能够选择投靠沈仕,成为了沈仕埋在董卓军中的一颗并不可靠的棋子,沈仕的这个兖州牧则是这颗棋子努力的成果之一。
当日在释放韩融的时候,戏志才就命令韩融向董卓汇报任命沈仕为兖州牧的事,而韩融也只能够一口答应,因为任命沈仕为兖州牧对于董卓而言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坏处,尤其是戏志才暗示韩融可以说沈仕有意暗中投靠董卓的情况下。
于是乎韩融就禀告董卓,说曹操愿意暗中与你结盟,以后暗中为您马首是瞻,不过条件就是任命他为兖州牧,并卖给他一批战马。
这样的提议一出,董卓当时就怒了,然而李儒却安抚下了董卓,表示应该同意沈仕的投奔。并与韩融一同劝董卓道:“兖州牧,不过一个名号而言,给他又如何?我们就怕他不愿意要呢!至于马匹,更是可以给他,甚至可以白送给他,马匹虽然宝贵,但只要他收下了一点,把柄就彻底落在了我们手里。只要我们往关东军中散播曹操投奔我们的消息,到时候人证物证俱在,曹孟德虽百口而莫辩,届时关东诸侯都将视曹孟德为仇雠,酸枣联军必然土崩瓦解,关东必会一场大乱,到时候可就是我们的机会啊!”
如果说只是韩融这么劝的话,董卓还未必相信,但是他的第一谋主李儒都这么说了,可就由不得董卓不信了,于是乎本着稳赚不赔的心思,一个兖州牧的名号就这么落在了沈仕的头上。
而在此之后,沈仕似乎立马就做出了暗中呼应董卓的举动,不是派大军讨伐董卓,而是亲点一万五千大军兵锋直指袁绍任命、曾经攻击过沈仕的青州刺史臧洪!
 ;。。。 ; ;
第十二章 假道灭虢
求推荐求收藏!!!!!!!!!!!
青州在三国时期似乎显得并不怎么有名,并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战役发生在这里,也没有出现过什么王霸之才,比较著名的人才如同太史慈,出名的地方还在江东。在三国时代的前期,青州的地位似乎就这么一直尴尬着,先后被臧洪、公孙瓒、袁绍、曹操占据,又屡被黄巾军攻打,算得上一块是非之地。对后世来说,青州地界最为有名的,反倒是任何一位三国迷都耳熟能详的青州兵,而这些青州兵的来源,则是被曹操击败的青州黄巾军。
然而,就算是沈仕想要青州兵,也得等到黄巾军在青州肆虐才行,此时的沈仕可没有那个时间那个精力那个能力去攻略袁绍全力支持而公孙瓒又志在必得的青州,沈仕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姿态,除了向袁绍示威之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假道灭虢,灭掉在原来的历史上就不太稳当的泰山太守应劭。
应劭虽然无论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