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要水师自己查自己,那不是与虎谋皮?”

    彭玉麟封太子少保,所以彭泽县令称他为“宫保”。

    关卓凡面色凝重,说道:“正是!”

    “王爷不晓得,还有更加骇人听闻的!”

    彭玉麟顿了一顿。微微吸了口气,努力压抑住激愤的心情。继续说道:“彭泽县令说,这些案子,虽然暗无天日,但好歹草蛇灰线,多少落个痕迹;有一种案子,你却是一百年也破不了的!”

    “哦?”

    “彭泽一带江面,有商旅为水匪洗劫,报到县衙,说是水匪驾的船,极似水师的舢板和长龙船,用的兵器,也是制式的兵器!这,分明是水师兵勇,脱了号衣,公然行劫,无所顾惮!”

    “江面上的案子,不属地方管辖,都得报到水师——王爷想,请做贼的,自己办自己,这种案子,是不是一百年也破不了?”

    “果然。”

    “绿营虽然习气深重——我说的是未改编的绿营,却也只在打仗的时候,才会公然做为匪为盗的事情,平日里是不敢这么猖獗的。所以我说,现在的长江水师,真正连绿营都不如了!”

    顿了一顿,彭玉麟咬牙说道:“这个‘彭泽协’的管带,我必具折严参——非杀他不可!不然,天理何在?”

    关卓凡微微摇头:“雪翁,‘彭泽协’的管带,官位不过一个千总,你要杀他,哪里要这么麻烦?再说,奏折往返,逮捕进京,刑部审核,御笔勾决,迁延日久,若人犯上下打点,往后一推二推,死来死去死不成,也不稀奇。”

    “王爷的意思是……”

    “雪翁,我请你看一道旨意。”

    听到“旨意”二字,彭玉麟赶忙站了起来。

    关卓凡连忙说道:“雪翁误会了,我不是传旨——我请你看的,是旨意的稿子。传旨的钦差是朱修伯,明日,他会到你的公馆颁旨的。”

    说罢,取出一份白折子,递了过去。

    彭玉麟双手接过,坐了下来,打开折子,细细看了起来。

    这道旨意,算是对之前恽世临给他看的那份“廷寄”的补充说明,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这句话:“提督、总兵以下,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职官,黜陟生死,该钦差皆可临机处断,无需请旨施行。”

    就是说,长江水师,除了提督黄翼升和五员总兵,其余将佐,彭玉麟只要高兴,都可以一刀砍了他们的脑袋。

    这是令人惊心动魄的权力。

    三品以上,就算“大员”,理论上来说,对他们的处置,是皇帝的权力,非臣下可以“专擅”。副将从二品,参将正三品,都在这个范畴内。

    不请旨而杀“大员”的权力,只有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钦差督办数省军务的“大将军”一类人物,才可能拥有。有清两百年,拥有过这个权力的,不过两个半:一个年羹尧,一个关卓凡,半个曾国藩。

    现在,又多了个彭玉麟——至少,可以算“半个”吧。

    彭玉麟胸臆之间,气血翻涌,滞了一滞,才说道:“圣明天纵,圣明高远!彭玉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然,他也晓得,小皇帝才十多岁,这个事儿,其实和“圣明”一个铜板的关系也没有,他真正要感谢的,是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

    “王爷推心置腹,信任之专,过于贤者!玉麟无以为报,唯有尽心竭力,把这桩差使彻彻底底办个水落石出!”

    “雪翁,”关卓凡微笑说道,“这一趟,还有一件物事,我向朝廷请了过来,你带上,算是用来一壮行色吧!”

    说罢,站了起来,双手一拍。

    彭玉麟不晓得他为什么要站起来,但王爷既然站了起来,做下属的,自然也要跟着起立,于是也站了起来。

    两个西洋戎装的军官,抬着一座龙亭,进入厅中。

    彭玉麟一眼便认了出来:龙亭里面,一旗一牌,原来是“王命旗牌”。

    “王命旗牌”代表“如朕亲临”,怪不得王爷要起身迎候呢。

    龙亭里面,供着一面二尺六寸长的长方形的蓝缎旗子,还有一面七寸五分大小的朱漆圆形椴木牌,旗和牌上都有满汉合璧的一个金色“令”字,上面钤着兵部的大印。

    关卓凡说道:“本来,旨意就已经足够用了,这个‘王命旗牌’,多它不多,少它不少。不过,雪翁带上,办事的时候,终究热闹些。”

    “办事”,指的是杀人——处决为非作歹的将佐。

    “热闹”,彭玉麟也可默喻:虽说前、后两道圣旨和“钦命巡阅水师”的衔头,已经给了他完整的专断之权,但杀人的时候,擂鼓放炮,请出“王命旗牌”,还是能够大大增加震慑力,使“立威”的效益最大化——对于中下级的武人,“王命旗牌”尤其具有强大而特殊的魔力。

    彭玉麟说道:“王爷算无遗策,玉麟心感!只是……”

    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这趟差使,除了一个书童,只带了两名卫士,伺候‘王命旗牌’,怕是心有余力不足……”

    关卓凡说道:“这好办,我派一队兵,替你护送‘王命旗牌’。”

    “这个……”

    “雪翁,我晓得你的顾虑。你办差使,从来轻车简从,完全不讲排场——不错,排场一大,就看不见下面的情形了!你放心,这队兵和‘王命旗牌’,另乘一船,不显山、不露水,远远儿地跟在你的坐船后面,你要用了,派卫士过去招呼一声;不用的时候,他们就当闷嘴葫芦好了。”

    “谢王爷!”

    *(未完待续。。)
第一一四章 种祸之根
    “这一次的差使办完之后,”关卓凡说,“雪翁对这支长江水师,有没有什么打算呢?”

    这个话问得好生奇怪,长江水师又不是彭某人的私兵,怎么谈得上什么“打算”?就有什么“打算”,那也是朝廷的事情啊。

    彭玉麟微愕之余,隐生警惕:“王爷的话,我不是很明白,烦请明示。”

    关卓凡一笑,说道:“怪我没把话说清楚。我是说,黄昌歧是不能再做这个长江水师提督了——黄昌歧去职之后,这个位子,该叫谁来坐呢?”

    “这……提督位居从一品,乃国家重臣,黜陟之权,操之于上,非臣下所得妄议。应该……由王爷集议枢府诸公,拟定名单,然后上呈两宫皇太后御裁,玉麟何能置喙?”

    “雪翁,这儿是我的公馆,不是军机处——我是真心请教。长江水师的情形,再没有人比你更明白的;哪个适合坐长江水师提督的位子,也没有谁比你更清楚的。”

    彭玉麟心下感动,脑子里一个名字接一个名字的“过审”,踌躇半响,终于用不大确定的口吻说道:“李与吾勇悍诚朴,得吏士心,或堪膺重任。”

    关卓凡眼中波光一闪,大拇指一翘,说道:“李与吾从杨厚庵起家,雪翁,你居然全然不存门户之见,我得说个‘服’字!”

    李与吾,名成谋,字与吾,湘军水师大将。

    杨厚庵,名岳斌。字厚庵。湘系大佬之一。和彭玉麟并为湘军水师统帅。

    关卓凡口中的“门户之见”,说的是彭玉麟和杨岳斌的一段积年恩怨。

    彭玉麟虽然“附生”出身,却以武职入仕。其时,杨岳斌的层级高于彭玉麟,两个人又都是在平李沅发一役中起的家,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彭玉麟后来转了文职,杨岳斌反要受他节制。心态乃大大失衡,愤懑累积,终于和昔日的好友反目了。

    咸丰五年,湘军水师攻打湖口不利——不是上文提到的咸丰七年的湖口之战,彭玉麟坐船桅杆中炮折断,动弹不得,成了太平军炮火的靶子。

    此时,杨岳斌的坐船刚好经过,彭玉麟大声呼救,杨岳斌居然装作没听见。迅速驶开。要不是彭玉麟的部将成发翔划一条舢板,拼死冲过来接应。大约就没有两年后的“彭郎夺得小姑还”了。

    之后,在曾国藩的大力撮合下,彭、杨二人表面上捐弃前嫌,合力对敌,但是,“私交”二字,是永远不存在了。

    李成谋出身于杨岳斌部下。

    彭玉麟怅然说道:“玉麟何敢因私废公?杨厚庵做到封疆大吏,下乡视察民情,戴草笠,骑驴子,不晓得的,都以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清廉质朴,不改本色,我一向是很佩服的。”

    关卓凡点点头:“可是,说到‘心胸气量’四字,杨厚庵就万万比不得雪翁了。好,咱们先不说杨厚庵了。雪翁,我有一件顾虑,萦绕心头已久,清夜思量,辗转难眠,要请你指教。”

    彭玉麟微微动容,说道:“‘指教’二字,我当不起,王爷有什么谕示,就请说吧,玉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关卓凡缓缓说道:“长江水师之积弊,雪翁施以霹雳手段,雷厉风行整顿一番之后,自然面貌一新,可是——”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雪翁方才也说过了,‘想当年,这是何等样一支虎狼之师?脑袋掉了,眼睛都不眨一下!现在不打仗了,不过一、两年光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堪至此’——”

    “嗯,我的顾虑是:再过个一两年,这支水师,会不会故态复萌?李与吾是否真有这个本事,约束若辈,永不重蹈旧辙?”

    彭玉麟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

    关卓凡凝视着彭玉麟:“雪翁称李与吾‘得吏士心’,其实,黄昌歧也是‘得吏士心’的,结果——嘿嘿,这上面,不晓得李与吾、黄昌歧两位,到底有什么不同?”

    彭玉麟又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如果李与吾力有不逮的话,那么,谁堪膺此任?难道,再过个一两年, ;我还得再来请雪翁的驾,再来一次‘巡阅长江水师’,再杀几个不法的将佐,再参掉一堆冗员,再换一个提督?”

    彭玉麟再次张了张嘴,依然说不出话来。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除非是雪翁自己来做这个长江水师提督。”

    彭玉麟微微苦笑。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彭玉麟“不爱做官”是出了名的,巡抚不肯做,总督不肯做,兵部堂官不肯做,怎么可能反去屈就一个提督?

    彭玉麟脑中一片混乱,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呢?

    关卓凡说道:“我记得,雪翁和曾湘乡合拟的长江水师章程,里面有这么一段,‘凡总兵由本境总督节制,副将、参将以下各官由本境巡抚节制,如遇各本境督抚檄调剿捕操练,须立即奉檄前往,不得借口等待提督回文,致滋迟误;其余水师政务,各督抚须商之于长江水师提督,听候主持’——嗯,不晓得我记得有没有什么错漏?”

    彭玉麟终于开口了:“王爷过目不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玉麟钦服。”

    心里已隐隐觉得不安。

    “雪翁心里明镜似的,”关卓凡说,“我要请教,章程定规,‘如遇各本境督抚檄调剿捕操练,须立即奉檄前往,不得借口等待提督回文,致滋迟误’——嗯,不晓得实际情形如何呢?”

    彭玉麟呆了一呆,但他自然无可回避:“阳奉阴违,檄调不灵,比比皆是——所以才要大力整顿……”

    讲到“整顿”二字,声调已经低了下去。

    心里面发虚了。

    “阳奉阴违,檄调不灵”之关节何在,他不是不知道,可是,这一层,不比军纪、训练,如何“整顿”?

    “如何整顿?”关卓凡却不容他轻轻滑过,“章程说,‘凡总兵由本境总督节制,副将、参将以下各官由本境巡抚节制’,可是,‘总兵’也好,‘副将、参将以下各官’也好,都是长江水师提督的属官,不是‘本境总督’、‘本境巡抚’的属官——而任何一个总督、巡抚,都管不着长江水师提督!”

    “‘其余水师政务,各督抚须商之于长江水师提督,听候主持’——这,长江水师提督之于沿江各省督抚,不但是‘敌体’,简直隐隐然侵乎其上了!”

    彭玉麟的背上生出汗来。

    “‘本境总督’、‘本境巡抚’,既非长江水师各将佐之该管,说出来的话,长江水师各将佐为什么要听?请教雪翁,这,到底该如何‘节制’呢?”

    彭玉麟无言可对。

    “既无人可以节制,当然自行其事,无所顾忌!长江水师不过一、二年间,即由一支虎狼之师,堕坏成今天这般模样,雪翁,愚见此不为无因啊!”

    彭玉麟脸上忽红忽白,阴晴不定。

    关卓凡这段话,几乎是在指责长江水师今日之堕坏,根源在于他和曾国藩合拟的那个“长江水师章程”——好,自己居然成了罪魁祸首!

    两个人一见面,关卓凡就搔到了彭玉麟的痒处,之后的谈话,也一直是对他赞誉有加,且每有褒扬,都切中关窍,彭玉麟实在大畅心胸!

    在内心深处,他已经把这位年轻的王爷引为“知己”了,“白首如新,倾盖如故”,不是虚言。

    可谈到长江水师今后的“打算”,情形就不同了!轩郡王的口中,长江水师几己无可救药,就算大力振作,亦不过回光返照,略假时日,总要“故态复萌,重蹈旧辙”的——自己还无法反驳!

    说到最后,自己手定的“长江水师章程”被搬了出来——好嘛,原来种祸之根,全在这里!

    这洋激烈的转折,一时之间,彭玉麟实在难以接受。

    对他个人的指责,还不算最糟糕的。真正严重的是,这个指责里边,隐隐包含着这么层意思:他和曾国藩拟定长江水师章程之时,便处心积虑,意图使这支水师成军之后,脱离朝廷监管,不受朝廷节制——这,这不是“不臣之心”吗?

    彭玉麟的背上的冷汗,又渗了出来。

    他真正乱了:授专杀之权、王命旗牌,信任之专,真正前所罕有,怎么会转眼就怀疑自己有什么“不臣之心”呢?不应该呀!朝廷——或者说,面前的这位年轻的王爷,到底有什么深意呢?

    *(未完待续。。)
第一一五章 独立王国
    事实上,“不臣之心”是一定没有的,不仅彭玉麟自己问心无愧,连曾国藩他也可以打包票的。问题是,“处心积虑,使这支水师成军之后,脱离朝廷监管,不受朝廷节制”,却不是子虚乌有的事儿,这个,彭玉麟可就没法子“问心无愧”了。

    只是,他和曾国藩,在这个事情上,有颇不得已的苦衷。

    “王爷的责备,玉麟不敢不领,只是……”

    彭玉麟微微踌躇,他晓得,接下来的话,出入之间,干系极其重大,一个字都不能说错的。

    他正在斟酌字词,关卓凡已摆了摆手,说道:“雪翁,‘责备’二字壁还——我是一点儿这个意思都没有的!彼一时,此一时,彼时竭尽心血,完备制度,哪里想得到此时局面之变化?”

    这几句话听在耳中,彭玉麟心头一热,说道:“谢王爷体恤!不过……”

    他又一次微微踌躇,关卓凡又一次抢了话头:“不过,我知道,你和曾湘乡,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彭玉麟目光一跳。

    关卓凡缓缓说道:“湘军水师,百战功高,顶戴花翎,俯拾皆是,多少人都保到了红顶子?可是,合适的缺分,却是僧多粥少!仗打完了,能够补上实缺的,就那么几个!人都是要吃饭的,这班血水里滚出来的老兄弟,不能不给他们一条出路!不然,空顶着一个虚衔,衣食无着,落魄江湖。咱们在上边的人。固然心下不安。时间长了,他们也必生怨望,滋生事端!”

    这一段话,真正叫“切中肯綮”。

    长江水师,脱胎于湘军水师。而长江水师之设,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安置湘军水师的“有功员弁”。

    湘军和太平军的战斗,基本上都发生在长江流域。长江成为双方彼此攻伐的最重要的战略通道,谁能控制长江水道,谁就能取得战略优势,并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在某种意义上,在湘军和太平军的战争中,水师比陆师更加重要。

    负责组建、管领水师的彭玉麟,一直在曾国藩麾下作战,却最终和曾国藩齐名,原因就在这里。

    在这个大背景下,湘军水师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当时。整个长江水道,由西到东。由南至北,官军战船,无不悬挂湘军旗帜。

    这个情况,终于引起了某些满洲亲贵的不安。官文就曾上折,建议朝廷,在绿营的编制底下,设立经略长江水道的“水师专营”,以替代湘军水师。

    这自然是行不通的。绿营如果堪用,哪里会出来“湘军”这样东东?

    官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奏折,不但让曾国藩警惕起来:必须未雨绸缪了;同时,也给了曾国藩对应的灵感。

    不久之后,曾国藩奏请设立“长江水师”。表面上,他好像在附和官文的建议,内里却刚好相反:官文是想另行组建一支水师来取代湘军水师,曾国藩却声称“利器不宜浪抛,劲旅不宜裁撤”,新组建的长江水师,应以湘军水师为班底。

    其实就是湘军水师换块牌子罢了。

    新组建的“长江水师”,是朝廷的“经制”部队,就是说,打完了仗,也不必裁撤的。

    这样,战争结束后,湘军水师的“有功员弁”就有地方安置了。

    为了保证这个目的之达成,曾国藩、彭玉麟拟的长江水师将弁任用制度,近乎荒唐:长江水师的副将、参将、游击出缺,其中七成,要从长江水师将弁中题补,剩余三成,才由兵部选派。都司以下出缺,则全部由长江水师提督从长江水师人员中遴选。

    前文提到,长江水师提督独立于沿江各省督抚,并和“本境督抚”一起,对长江水师各职官实施“双重领导”——这样,名义上就对朝廷有了交代:长江水师还是朝廷的“经制之师”嘛。可是,实际操作上,“本境督抚”的“领导”是虚的,只有长江水师提督的“领导”是实打实的。

    这其实也出于曾国藩、彭玉麟的精心设计,以保证长江水师的独立性,使外来之人,无法进入长江水师,分薄湘军的缺分。

    就是说,基本上,曾国藩、彭玉麟把长江水师搞成了湘军的“独立王国”,针插不进,水泼不入。

    不过,这个“独立王国”,却是合法的。因为,所有的定规、制度、章程,都经过了“御准”。

    总之,彼时的曾国藩,一言九鼎,说啥是啥,两宫皇太后和诸位枢府大佬,心里边再怎么有想法,明面上也不会驳的。

    洪杨平定之后,湘军做大比例裁撤必不可免,其他什么因素都不考虑,单单从经济上来说,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不可能长时间按战争时期的标准供养庞大的军队。陆师的裁撤,曾国藩十分大方,到如今大约只剩不足五分之一了;可是这支长江水师,从头到尾,毛都没有动过一根。

    轩轾轻重,可以想见。

    这支长江水师,曾国藩、彭玉麟都是要一力维护的,只是具体的方式大不一样:

    曾国藩自奉甚简,对下属却是极厚,兼之功成之后,冲退谦抑,持盈保泰,愈来愈不喜多事,黄翼升又是他的“私人”,所以,对长江水师的种种弊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装作啥都没有看见。

    彭玉麟的性格,刚直清介,却不能容忍黄翼升之流肆意败坏自己手创的劲旅。且他认为,黄翼升等人这么瞎搞,实是售人话柄,自毁长城,若不予以彻底整顿,外界的压力会愈来愈大,迟早压垮这支自己费了无数心血的水师。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若像陆师一样,长江水师也被裁撤,安置老兄弟们的一番良苦用心,也就付之东流水了。

    这不,已经有人隐露狰狞了!

    曾国藩、彭玉麟创建长江水师的真实目的,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但当面说透,无遮无掩,关卓凡却是第一人。

    彭玉麟不能再回避这个问题了。

    他在片刻之间,做出了决定:对方既然已经挑明了话头,自己就要用示人以诚的姿态,正面应对,不能再拐弯抹角,左闪右避。不然,拖得了一时,拖不过一世,对方就算这一次放过了长江水师,亦难保不会在暗地里加紧动作,终致“覆巢之下无完卵”之不堪结局。

    “王爷明鉴,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彭玉麟叹了口气,“水师不比陆师!说句大实话,湘军打完了仗,陆师的腰包都是鼓起来的——光复失地,不论城池大小,第一个进去的,都是陆师嘛!水师却不同,不管之前出了多大的气力,这个时候,都只能在水面上呆着,看着陆师发财!”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所以,湘军的裁撤,陆师比水师容易的多——陆师的弟兄,兜里揣够了银子,就不再继续吃这一份皇粮,三年两载的,亦衣食无忧。水师的兄弟,却大多除了一份粮饷,便再无进项,遽然裁撤,必如王爷所说,‘空顶着一个虚衔,衣食无着,落魄江湖’,时间长了,‘必生怨望,滋生事端’!”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雪翁,你和曾湘乡不容易!我晓得,即便设立了长江水师,依然是僧多粥少的——崇衔大员太多,缺分又太少,只好‘大衔借补小缺’,‘提、镇借至副、参、游止,副、参、游借至都、守止,都、守借至千、把止’。”

    彭玉麟没想到,关卓凡居然还知道这个,不由心头一热,说道:“王爷真正是体察下情!不过——”

    顿了一顿,说道:“这个‘止’字,其实是谈不上的,以提、镇之衔借补千、把之缺者,亦比比皆是!”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所以,雪翁,我得罪说一句,设立长江水师、安置湘军水师有功员弁的路子,怕是事倍功半,两头不讨好吧?嗯,雪翁,我倒有个主意——咱们来做一笔交易如何?”

    *(未完待续。。)
第一一六章 交易
    彭玉麟微微一征,说道:“‘交易’二字,我是万万当不起的,王爷有什么谕令,就请开示吧。”

    关卓凡一笑,说道:“长江水师经过雪翁一番大力整顿,裁汰冗员,去芜存菁,留下的,都必是堪用之员了吧?”

    言罢,目光炯炯地盯着彭玉麟。

    彭玉麟感觉到了迎面而来的压力:关卓凡这话,是要他做出“裁汰冗员,去芜存菁”的明确保证。

    “请王爷安心,”他缓缓说道,“这次巡阅过后,长江水师中,若还有尸餐素位、城狐社鼠之辈,占据津要,虚耗钱粮,鱼肉百姓,不劳王爷面斥,玉麟自当还乡闭户,再也羞问世事。”

    “雪翁言重了!不过——”关卓凡右手食指,在案几上轻轻一点,“掷地有声,好!”

    顿了一顿,他用异常郑重的口吻说道:“既如此,我应承雪翁一件事情:沿江各省绿营,都是有水师的编制的,现在,各省绿营都在进行改编,我应承雪翁的事情是——改编之后,沿江各省绿营水师,尽数裁掉,不过,编制缺分,却都要留了下来,如此,应该够安置长江水师的老兄弟们了!”

    彭玉麟呆住了,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

    关卓凡微笑说道:“其实方便的很!目下之长江水师五镇,岳州镇在湖南;汉阳镇在湖北;湖口镇在江西;瓜州镇在扬州,狼山镇在南通——瓜州镇、狼山镇都在江苏,一个在两江总督辖区。一个在江苏巡抚辖区;提标则设在安庆。看。沿江湘、鄂、赣、苏、皖五省。皆有辖属,绿营水师裁撤后,长江水师不必搬家,不用换人——换一块绿营的牌子就好了!着实方便!”

    顿了一顿,又说道:“还有,如此一来,咱们也不必再去头疼谁来接黄翼升的位子了,岂不省心?”

    彭玉麟脑中一片混乱。

    若仅仅是换一块牌子。那确实是“方便”,问题是——换了“绿营”的牌子,“长江水师”的牌子就没有了!

    “长江水师”分成六块,各归入沿江五省绿营的建制,“长江水师”的建制,从此就不存在了!

    自然,也就不需要长江水师提督之设了——所以,“也不必再去头疼谁来接黄翼升的位子了”。

    “雪翁,我保证两点——”关卓凡说,“第一。我晓得,长江水师的薪饷沿袭湘军水师之旧制。比绿营是要高出一大块儿的。我保证,‘换了牌子’之后,薪饷不变——一钱银子也不会减少!第二,只要规规矩矩,严守军律,没有违法犯科的情事,五年之内,湘军水师的老兄弟,我一个不动!”

    彭玉麟眼中波光一闪,不过,还是没有说话。

    “我再加个码。”关卓凡平静地说道,“我会设立一个‘基金’——嗯,仿佛‘奉恩基金’,不过,专为照应湘军水师‘有功员弁’而设!这班老兄弟,如果身上没了差使,又没有合适的营生,只要循规蹈矩,奉公守法,这个‘基金’,都一例照应!断不容出现‘空顶着一个虚衔,衣食无着,落魄江湖’的情形的!”

    彭玉麟的眼皮,微微一跳,脑子急速地转动着。

    “雪翁,你看这个‘基金’,就叫‘湘江基金’,如何?”

    过了半响,见彭玉麟还是没有动静,关卓凡淡淡的说道:“雪翁,我自问,以上种种,为湘军水师的老兄弟打算,算是尽心竭力了。如果雪翁还是不满意,嘿嘿,我就不大明白了——难道,当初曾湘乡和雪翁设立‘长江水师’,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在里面不成?”

    这个话,真正如山之重!

    脑中微微“嗡”的一声,彭玉麟额上见汗,他再也坐不住了,站了起来,微微躬身,说道:“王爷厚意,至尽至矣!彭玉麟若无动于衷,岂非无人心者?我是,我是……呃,我是有所顾虑——沿江水师,彼此不相统属,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