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第5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说,册封扈晴晴、杨婉儿为轩郡王侧福晋,关卓凡已经把自己的名额用掉了三分之二了。
两宫皇太后和关卓凡说这个事儿的时候,慈安笑着说道:“你只剩下一个侧福晋可封了。以后,若要册封米氏和雅氏,你就只好二择其一啦。这个侧福晋,到底该给谁,你回去垫高了枕头,好好儿想一想。”
这话半真半假。若帘眷优渥,侧福晋的名额,“逾格”增加一、二,也不是不可以的。这其中道理规矩,关卓凡自然是明白的,他晓得母后皇太后是拿自己取笑,脸上倒是难得地红了一红。
不过,米娅和雅克琳都没有正式过门,暂时还谈不到册封的事情,关卓凡暂时还不必“垫高了枕头,好好儿想一想”。
册封扈晴晴、杨婉儿之诏书,除了“淑慎性成,雍和纯粹”、“勤勉柔顺,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这一类俗烂的套话外,还着重指出了两点:
其一,她们都有和轩郡王“同艰共险”的经历。
其二,她们都为轩郡王诞育了子女。
这两点,都正经算是她们的“勋劳”。
所以,册封她们为轩郡王侧福晋,其中还包含着“国家酬功给效之至意”。
诏书上,重复了对她们的子女的封赏:杨氏诞育之子关天杲,由骑都尉进一等轻车都尉;扈氏诞育之女,封“县君”。
“一等轻车都尉”为正三品,即是说,关天杲——这个路还不会走、爬还没爬明白的小家伙,已经算“大员”了。
宗室女的爵位共有八级,“固伦公主”为第一级,“县君”为第六级。
诏书上没有提到的美利坚的那两位,之前也已经加恩了:米氏诞育之子关天晟,由云骑尉进骑都尉;雅氏诞育之女,封“乡君”。
“骑都尉”为正四品,“乡君”为宗室女子爵位的第七级。
为此,米娅和雅克琳两个,还像模像样地从美国发来了“谢恩折子”的电报——这种东西,她们俩自然是没本事写的,这是关卓凡叫人写好了,发到美国去,她们照原样发回来罢了。
旨意颁过了,冠服、赏赐什么的也派出去了,关卓凡、扈晴晴、杨婉儿谢了恩,一个个站了起来。此时,朱学勤“颁旨”的差使就算办完了,“钦差”的身份也就打住了。他立即上前,请了个“总安”:“给王爷道喜,给两位侧福晋请安!”
扈晴晴、杨婉儿都慌了,本能地敛衽还礼。
这个礼,其实是还不得的,朱学勤只好再请了一次安。
繁文缛节总算折腾完了,关卓凡对朱学勤说:“修伯,现在乱糟糟的,你且回公馆安置了,改天我单请你喝酒,咱们从从容容地聊天儿。”
这正是朱学勤想要的一句话,他满面堆笑地告辞而去。
“王爷,”扈晴晴笑盈盈地说,“咱们自家人热闹过了,可不好冷落了客人——你先见一见客人罢!”
关卓凡微愕:“客人,谁呀?”
扈晴晴眼波流转:“你可真是贵人忘事。走罢,到了后院就想起来了。”
呃,我说侧福晋,你打什么哑谜呢?
刚进垂花门,关卓凡便看见花架之前,浓荫匝地,一个穿着鹅黄衫子的少女,光影疏落之中,亭亭玉立,眉目如画。
他一阵恍惚,心底起了一种奇异的感觉:这个女孩,我……不认得,可是……我是见过的。
少女裣衽为礼:“给王爷请安。”
声音甚轻,但圆润柔美,只是声调有点怪怪的。
“这位是……”
“王爷,你真不记得了?她是高子妹妹——楠本先生的女儿呀!”
*(未完待续。。)
第一一零章 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啊……楠本高子。
在日本的时候,关卓凡只见过这个女孩一面,彼此并没有说过一句话。那是从日本启程回国的时候,登船之前,人声鼎沸、穿流如织的长崎码头上,她怯生生地站在母亲的身旁,海风吹拂,衣袂飘扬,单薄的身体似乎随时要随风而去。
那个场景,一瞥之间,给了关卓凡极深刻的印象。不过,隔着一段距离,她的面貌,并没有真正看清楚。只记得,小小的瓜子脸上,面色青白,神情惶惑。
去国离乡,大海茫茫,前路未卜。
回国的海程,楠本稻、楠本高子母女,不但不和关卓凡同船,甚至不是同路:关卓凡率轩军主力赴天津,楠本稻母女随刘玉林部赴上海。
因此,长崎之后,今日之前,关卓凡和楠本稻母女,再没有见过面了。
到了上海,按照关卓凡的安排,楠本稻母女就在清雅苑住了下来——当然,那个时候,这儿还不叫“清雅苑”,大门上还贴着“关寓”的红纸。
眼前的这位丽人,就是长崎码头上那个单薄、苍白、惶惑的女孩子?
不晓得是错觉,还是十几岁的女孩儿“拔条儿”了?关卓凡觉得,眼前的楠本高子,比长崎码头上的那个女孩,高了至少半个头——这才过了大半年的光景呢。
不过,这大半年的生活,应该是她这十几年来过的最优渥的生活。
人明显丰满了起来,该凸的凸,该凹的凹。兼之没穿宽大的和服。换了汉装。梳了汉髻,愈发显得身段窈窕。
只是,秀丽无俦的面庞上,一股淡淡的迷茫和忧郁,依然游移于眼眉之间,似有若无,难以名状。
这个神情……好熟悉啊。
在哪里见过呢?
对了,就在她那张被称为“幕末第一美人”的照片上。
那张照片。是她十六岁的时候拍的,现在,她十四岁。
思绪纷繁,不过,关卓凡的声音听起来还是很平静的:“是高子——看我,几乎都认不出来了!怎么样,在这儿住着,还习惯吗?”
“回王爷,”楠本高子轻声说道,“极好的。扈姐姐、杨姐姐都极照顾我的,我——”
说到这儿。突然打住,脸上微现惶色,向扈晴晴、杨婉儿微微地蹲下身去:“啊不对……高子……僭越了,侧福晋……恕罪。”
关卓凡笑了,扈、杨亦不禁莞尔。
扈晴晴伸手握住高子的手:“傻妹子!”
“‘侧福晋’什么的,”关卓凡说,“是给外人和下人们叫的,在家里边,她们两个,就是你的姐姐,你不叫‘姐姐’叫什么?没的生分了!高子,这儿就是你自个儿的家——你晓得吗?”
“是……高子明白,高子……谨遵王爷的吩咐。”
楠本高子的声音低了下去,眼眶已经微微泛红了。
关卓凡笑着摆了摆手:“我没那么多吩咐。她们俩既然是你的姐姐,我就是你的姐夫,跟姐夫说话,用不着这么客气。”
扈晴晴抿嘴一笑:“就是!”
拉着高子的手,转向关卓凡:“王爷,要不然,挑个日子,我和婉儿,就正经认了高子做妹妹,可好?”
关卓凡怔了一怔,看了婉儿一眼,意有所询。
“姐姐这个主意,”杨婉儿笑道,“真正是极好的!有这样好的一个妹妹,我是求之不得呢!”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们姐俩儿都这么说,就这么办吧。我沾你们姐俩儿的光,也平白得一个好妹妹!”
高子的小脸儿,已是涨得通红:“我……我哪里高攀得起?”
“哪有什么‘高攀’、‘低攀’?”关卓凡呵呵一笑,“高子,我等着你给我磕头喊‘姐夫’!”
顿了一顿,说道:“不过,这个事儿,到底要先知会楠本先生一声才好——楠本先生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嗯,打个电报到莱顿去罢!”
转向楠本高子,说道:“你外祖父病重,你母亲亲侍汤药,总要再过两三个月,待西博尔德先生病情好转,才能启程回国,这个,你晓得吧?”
“是,”高子难以掩饰自己的忧色,“我已经知道了。”
楠本稻母女到达中国后,关卓凡践诺,将楠本稻送去了欧洲,和其定居在荷兰莱顿的生父西博尔德团聚。其时,西博尔德缠绵病榻已久,见到女儿,惊喜交加,如在梦中,在剧烈的情绪波动的刺激下,他竟然可以下床走动了。但这只是回光返照,没过多久,一口气泄了下来,西博尔德又重新卧床不起。就在关卓凡和三个女人说话的时候,西博尔德已经进入了弥留状态,药石罔效了。
另,关卓凡口中的“归国”,自然是“归中国”。
“高子的功课,”关卓凡转移了话题,“我晓得,一向是楠本先生手授的。楠本先生不在国内的这段日子,不晓得有没有耽搁下来啊?”
“你放心,”扈晴晴说,“请了两个师傅,一华一洋,一点儿也没有耽搁的。”
关卓凡微笑点头。
“不过,”扈晴晴含笑说道,“你说你‘晓得’,有些事儿,恐怕你还不‘晓得’——高子的‘功课’,可并非都由楠本先生‘手授’的。”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高子的‘三弦琴’弹的极好,‘和舞’跳的极好,还有,歌子也唱的极好!这几样,怕是楠本先生也未必如何精通吧?”
关卓凡大出意外。
确实,没听说过楠本稻精擅歌舞丝竹之属。
这个小姑娘,看来还另有故事呢。
他当然不好问:“你是在哪儿学的呀?”只是微微一笑,说道:“那就是多才多艺了。若有机会,倒要见识见识。”
高子的脸红红的:“姐姐太过誉了,我……我只是略窥门径,王爷……一定是看不过眼的。”
上海的第一个晚上,轩郡王自然是安置在扈侧福晋的房内。
小别胜新婚,何况这一别已是一年有多,更何况扈晴晴打定主意要再生一个儿子?于是乎,波峰浪谷,几番起落,待终于云收雨散,以轩郡王之强,也筋疲力尽了。
女人蜷在男人怀里,更是软得似乎一根骨头也没有了。
……
“我又多了一个妹子了。”
“嗯。”
女人轻声一笑:“当初,婉儿也是我的妹子。”
什么意思?
“你……别多心,我对她,没有那个意思。”
“我没多心,”女人又是轻声一笑,“我是……有点儿不放心。”
呃……
男人叹了口气,没说什么,只是将女人搂的更紧了些。
“不过……”
“不过什么?”
女人再次轻笑了一声,不说话了。
男人也没有继续追问。
你不放心,实话实说,我对自己,也不是十分放心。
*(未完待续。。)
第一一一章 英雄气概美人风
关卓凡在上海要见的人很多,其中最紧要的一个,也是他第一个要见的,是彭玉麟。
彭玉麟仅比关卓凡早两日到达上海。到埠之后,听说关卓凡已自天津浮海南下,便谢绝一切酬酢,闭门静候。连署督两江的赵景贤登门拜访,都被挡了回去,只给了句话:“神交既久,忝属知己,无效俗辈之态。”
被彭雪琴引为知己,自然是要脸上放光的;但同时,又被当做后辈不大客气地教训了一番,这个闭门羹,吃得实在很有味道。赵景贤本在扬州督办盐务,为了招呼彭玉麟,提前赶回上海,却也只好苦笑而返。
关卓凡一俟抵沪,便派图林持了自己的名刺和事先备好的帖子,到彭玉麟下榻的公馆,请彭玉麟次日过府相见。
彭玉麟原本是要次日亲至清雅街投贴的,万没想到关卓凡动作如此之快,竟抢在了自己的前头。这虽然是礼遇的表示,但他奉诏而来,按朝廷体制,自应主动求见上官,现在倒了过来,不由心下颇为不安。
第二天一大早,彭玉麟整肃衣冠,打轿往清雅街而来。
到了清雅苑,帖子递了进去,过不多时,中门缓缓打开,彭玉麟心中大大一跳:开中门?竟礼遇至此?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小跑着过来,先打了个千儿:“给彭大人请安!”
直起身来,说道:“王爷吩咐,彭大人的轿子,请由中门一路抬了进去。”
彭玉麟又是大大一怔。摇了摇头。说道:“这个可万万当不起!”
张顺笑着说道:“王爷就是这么吩咐的。彭大人不必客气。”
彭玉麟正色说道:“这不是客气。烦贵纲纪回禀王爷,国家体制,虽王爵亦不得轻擅,玉麟何人哉?敢僭越逾格至此?”
顿了一顿,说道:“王爷礼遇,彭某心感,我就走进去好了,轿子是无论如何不能走中门的——要不然。就搁在外墙的墙根罢。”
那怎么可以?张顺只好叫人开了右侧门,将轿子抬了进去。
彭玉麟便由张顺陪着,由中门走进了清雅苑。
张顺一边走,心里一边嘀咕:什么“虽王爵亦不得轻擅”,这可是连王爷也扫进去啦,这个彭玉麟,嘿嘿,还真是名不虚传。
进了二门,远远地便看见关卓凡轻袍缓带,在二堂滴水檐下含笑立候。
彭玉麟快步走上台阶。下跪行礼。
关卓凡坦然受了他这一礼,然后伸出双手。亲手将他扶了起来。
咫尺之间,看得清楚,这彭玉麟,虽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面容清癯,剑眉星目,眼中神光闪烁,炯炯逼人。关卓凡禁不住心里暗喝一声彩:好个美男子!衬得起他缠绵千古的那段情愫!
“英雄气概美人风,铁骨冰心有谁同?”关卓凡握着彭玉麟的手,慨然说道,“雪翁,仰慕已久,终得识荆,真正大慰平生!”
彭玉麟目光霍的一跳。
他立志画十万梅花,每成一画,必自题一诗,无一雷同。“英雄气概美人风,铁骨冰心有谁同?”即出于他的一首咏梅诗,算是他最自得的诗句之一。只是这些诗作,彭玉麟向来只自浇胸中块垒,少公之于同好,更未刊行,想不到轩郡王竟然晓得!
“惭愧,鄙陋之作,有污王爷耳目。”
“雪翁,‘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这两句诗,百世之下,有人吟咏起来,必依旧荡气回肠!”
彭玉麟心头火烫,连眼眶都微微的热了。
“英雄铁骨”自然是他彭雪琴,“美人冰心”自然是他的竹宾,他的梅姑。可是,知道他的心事的人不在少数,但在他面前,有哪个敢、有哪个会拿这个说事?
彭玉麟其实是世上第一等至情至性之人,这段蚀心刻骨的悲情,深埋心底数十年,除了一幅又一幅的梅花,再无可资排遣之道。中夜萦心,免不了一次又一次,咬碎银牙,泪湿衣襟。
数十年来,当了他的面、大声称颂这段情愫的,关卓凡是第一人。彭玉麟听在耳中,那种痛快,无可言喻,真正是直抉心底!
“王爷太过誉了。”彭玉麟按耐住激越的心情,以尽量平静的声音说道,“孟子这几句话,说的是伯夷、柳下惠——都是圣人,孟子推崇备至,许为‘百世之师’,彭玉麟再狂妄,也不敢比肩的。”
“伯夷、柳下惠算‘圣人’?”关卓凡放声大笑,“论起为国为民,至情至性,他们两个,究竟哪一点比得上雪翁?”
好家伙,这睥睨伯夷、柳下惠之余,连孟子都刺了一下子,且硬把彭玉麟往“圣人”的位子上按,彭玉麟确实“再狂妄”,也不能认的。
一时之间,他不晓得该说什么好,滞了一滞,说道:“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玉麟有幸!玉麟有愧!”
很好,如此说来,就这么一小会儿,咱们俩就成了“知己”啦。
关卓凡伸手肃客:“雪翁请!”
“王爷请!”
落座上茶之后,关卓凡微笑说道:“雪翁,先给你说个笑话儿——恽次山写信给我,抱怨你来着。”
彭玉麟微微一怔。
恽次山,名世临,字季咸,号次山,时任湖南巡抚。
离湘之前,彭玉麟刚刚跟恽世临打过一次交道。
“赐金放还”之后,彭玉麟一直住在原籍衡阳,逍遥林下,读书戏墨,优哉游哉。恽世临由省城长沙,跑到衡阳,满面春风,说是“专程过来看望雪翁”。
这当然是假话。
恽世临接到了钦命彭玉麟“巡阅长江水师”的廷寄,他生怕彭玉麟不肯出山,自己既然做着湖南巡抚,彭玉麟就是自己的“部民”,如果彭玉麟和朝廷僵住了,自己这个“老公祖”,免不了要遭受池鱼之殃——“上头”一定埋怨自己不会办事。
因此,他专程跑到衡阳来“请驾”。
当然不敢硬催。恽世临扮出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雪翁,朝廷也太能支使人了!你这才过了几天清净日子?唉,又得鞍马劳顿,出没风波了!不过,你若不急于成行,不论上头怎么催,都归我去敷衍!”
彭玉麟看了廷寄,沉吟说道:“次翁盛情可感。不过,旨意是要我到上海,面禀轩郡王,听取进止。王爷的行程是定好了的,我这儿不能拖,不然就耽误正事儿了。嗯,我……后天就上路。”
恽世临大喜:早知道你这么痛快,我费这老鼻子的劲儿干嘛?
*(未完待续。。)
第一一二章 彭郎夺得小姑还
彭玉麟想:恽世临抱怨我什么呢?
关卓凡微笑说道:“恽次山说,他本来是要给你饯行的,席面备好了,帖子也下了,陪客也请了,不想你回信恳辞,语气虽然委婉,却是斩钉截铁,然后匆匆放船,好像怕他追上来罗唣似的。”
原来如此,彭玉麟不由一笑。
恽世临明面上似乎在“抱怨”,实在是暗捧彭玉麟来着。
“送行、饯别那一套酬酢,”彭玉麟说,“我是最应付不来的。在寒舍的时候,已经一再请恽次山不必费心,不想他还是隆重其事,我只好落荒而逃了。”
关卓凡哈哈大笑。
他和彭玉麟都没有想到的是,恽世临这个老滑头,帖子是下了,但根本没备什么席面,也没请什么陪客,因为他晓得,彭玉麟一定“恳辞”,绝对不会赴席的,根本用不着多费这一番手脚。
谈笑过了,话入正题。
“雪翁,”关卓凡说,“这一路上,风光如何啊?”
彭玉麟晓得,关卓凡问的“风光”,不是山水之胜。
“朽败至极!”彭玉麟的脸色沉了下来,“连……绿营都不如了!真正叫人痛心疾首!”
这说的,是长江水师。
洪杨覆灭之后,彭玉麟即归隐林下,而湖南的绿营至今尚未改编。就是说,他还没有见识过改编后的绿营是什么样子。改编前的绿营是副什么德行,就不必说了,人人都晓得的。“连绿营都不如”。可以想见。长江水师已经败坏到什么程度了。
“别的不说。先说住宿——”彭玉麟峻声说道,“曾湘乡和我拟定请旨施行的长江水师规制,黑纸白字,‘都司、守备各官以至兵丁,以船为家,不得陆居’!现在,莫说都司、守备这些当官的了,连‘桨勇’都搬到岸上住了!”
“这也罢了——最不可恕者。居然连上操都移到了岸上!我在湖口镇见识过一次长江水师的操练——竟然是练拉弓射箭!射扎成草人的靶垛子!”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如今水战,用的都是洋枪洋炮,他们还玩儿拉弓射箭的这一套,真是今夕何夕?以为还是‘草船借箭’的年月吗?”
长江水师提督下辖五镇总兵,分别为岳州、汉阳、湖口、瓜州、狼山,彭玉麟口中的“湖口镇”,指的是湖口镇总兵的辖区,并非一个叫做“湖口”的镇子。当然,湖口镇总兵的“镇标”就设在江西湖口。只是,这个“湖口”。是一个县,不是一个镇。
“真正是荒唐!”彭玉麟难掩激愤之情,右手食指在案几上轻轻一敲,“这还能叫‘水师”吗?”
随即醒起,上官面前,这个动作可是大大不妥!彭玉麟微觉惶惑,欠身说道:“玉麟失仪,王爷恕罪。“
“书生笑率战船来,江上旌旗耀日开;十万貔貅齐奏凯,彭郎夺得小姑回!”
关卓凡曼声吟咏之后,顿了一顿,说道:“雪翁真性情,真汉子!触景生情,真情流露,何罪之有?”
彭玉麟双目灼灼。
这首诗,是他的得意之作,讲的,是他的得意之战。
这一战,就发生在湖口及附近地区。
咸丰九年,胡林翼督湘军水陆诸部,围九江,攻湖口。彭玉麟的水军是进攻湖口的主力,他兵分三路,先克湖口,接着,进窥彭泽。
彭泽临江一带的地形、地名都很有意思。
东岸名彭浪矶,江心有座山,叫做小孤山。民间以“彭浪”做“彭郎”,“小孤”做“小姑”,附会出一段香艳凄婉的传说。宋朝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一诗中,有“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
湘军在大江之东,太平军在大江之西,湘军由东岸的“彭郎矶”向西打,主帅恰好也是一位“彭郎”。
小孤山扼控江心,太平军在岛上列炮,正对湘军战船,一炮轰来,大江之上,避无可避。彭玉麟下令:“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可避则避,不可避则听之。”
他自己率先“植立船头”,声称:“今日,我死日也。义不令将士独死,亦不令怯者独生也!”
主帅身先士卒,哪里还有怕死的兵?“有俯侧避炮者,皆目笑之,以为大耻。”
这种一往无前的气势,终于压倒了太平军,湘军一股作气,攻占了小孤山。
这就是“彭郎夺得小姑还”。
每读史至此,关卓凡都不禁要击节赞叹。
论“出身”,彭玉麟不过是一个“附生”的底子。附学读书或初入学的“生员”,谓之“附生”,就是说,在“生员”——秀才里边,“附生”几乎是最低的一个等级。
就这样子的一个出身,却最终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
实非幸致啊!
关卓凡正在感叹,彭玉麟开口了:“王爷说我‘触景生情’,确实不错。想当年,这是何等样一支虎狼之师?脑袋掉了,眼睛都不眨一下!现在不打仗了,不过一、两年光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堪至此!”
顿了一顿,提高了声调:“平洪杨的时候,他们用的就是洋枪火炮!他们难道不晓得弓箭再也不中用了?不过是船居耐不得辛苦,拉弓射箭呢,必得在陆地上安设靶子,这样,就有了弃舟登陆的由头了!”
说到这儿,彭玉麟已是微微涨红了脸。
关卓凡心中暗道:此人真正叫“公忠体国”!
“雪翁一针见血!”他点了点头,“有一种人,从军打仗,原是为了‘富贵’二字,仗打完了,自然是要享受一番的,再叫他们去吃打仗时候吃的那些苦,可是难了!”
“王爷说的是。”彭玉麟说道,“此辈不是读书人,原不能拿‘义利之辨’去局限他们。可是,富贵若求之于功名,可;若求之于不端、不轨、不法,不可!”
“怎么?”关卓凡明知故问,“有扰民的情事?”
“王爷明鉴,天底下,哪里有纪律废弛而不扰民的军队?”
顿了一顿,彭玉麟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声音变得愈加冷峭:“我沿途所见、所闻,又何止是‘扰民’二字?”
*(未完待续。。)
第一一三章 专杀之权
关卓凡的眉毛微微挑了起来:“请道其详。”
“凡长江水师收泊战船、立汛建署之地,”彭玉麟说,“岸上都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水勇,敞开衣襟,挺胸凸肚,一点子风纪也没有!吃白食的,压价强买的,甚至向摊贩、商家直接伸手要钱的,我都亲眼见过!”
顿了一顿,微微摇头,眼中精光闪烁:“这还不是最恶劣的!我在彭泽,遇到过这样子一桩事情:几个水勇,需索未餍,竟当场将一个小贩踹翻在地,说他‘通水匪’,要拉回营去拷问。”
“那小贩哭天喊地,哀嚎‘进了阎王殿,再不能活着出来了’。我不能表露身份,但遇到这样的事情,如何能够再忍?当下站了出来,大声喝止,力斥其非。那几个水勇摸不清我的来路,大约以为我是个举人缙绅之类的人物,又见人群愈聚愈多,只好放开那个小贩,悻悻的去了。”
“当天晚上,我叫人持了名帖,请彭泽县正堂到我的坐船说话。我说,立汛于彭泽县的水师,弁勇横行无忌,鱼肉乡民,全然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你这个父母官,到底是怎么为民做主的?”
“万没想到,听了我的话,彭泽县令竟嚎啕大哭,涕泗交流。他一边哭,一边说,眼见‘彭泽协’的水勇横行不法,每每以‘通水匪’为名,拘捕良善百姓,苦刑拷打,只为勒索钱财,他身为一县父母,却无可奈何。真正羞惭无地!内疚神明。原本是已在托人。想法子调离彭泽;不成的话,就干脆辞官回家种地了!”
“我又惊又怒,说什么叫‘无可奈何’?水师虽不归你管辖,你难道不可以详申之于上台吗?”
“彭泽县令说,怎么没有报上去?可是,没有用!上面不是要证据,就是把案子移交给‘彭泽协’的该管上峰。宫保明鉴,抓进去的无辜百姓。活着出来的,都已屈打成招,画了押,要说‘证据’,都是水师的‘证据’!横死在里边儿的,家人也没有一个敢出首作证的——怕报复!叫我哪里去找‘证据’?”
“至于要水师自己查自己,那不是与虎谋皮?”
彭玉麟封太子少保,所以彭泽县令称他为“宫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