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尼尔斯,我想你的提议很公平。”关卓凡拱了拱手,表示感谢,“这样吧,金台和百粤两轮,既然拨归我提调,那么它们的使费,还有船上官兵的饷银,都先从我这里出好了。至于整个舰队,只要朝廷有所咨询,我一定按你说的意思,据实禀报,全力玉成此事!”
说是这么说,只是以李泰国胃口之大,野心之勃,已经迹近于拿舰队来勒索朝廷了,因此这件事是再也没有可能谈得成功的。朝廷跟这支阿思本舰队,终归只能像历史上的结局一样,一拍两散。
除了上海的这两条船!
关卓凡心说,既然到了老子手里,若说你再想带回英国,那是做梦。
(谢谢whitecollar舵主~)
*(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轩军水师
两艘炮舰的交接,一共花了三天的工夫。
阿思本舰队自英国东来的时候,并不是满编,金台号上,只有四十几名英国船员,而铁舰百粤号上,则有三十几名。这些英国船员,大部分都是原来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兵,持有海军部特发的免状,来替中国海军服役。在英国来说,如此慷慨,其实是暗中有一层企图,希望能够借此把持未来的中国海军。
金台号的舰长,叫**德华,无巧不成书的是,百粤号的舰长,居然也叫**德华,两个人都是海军少校,却不是什么兄弟,并没有血缘关系。为了区分,于是按照两人的年纪,把金台号上的爱德华,叫做大爱德华,百粤号上的,叫做小爱德华。
关卓凡派出的,是丁汝昌,以三品参将的身份,出任轩军水师的总管带。与丁汝昌一同在美**舰上实习过的一百多人,则分配到两只舰上,以水手、炮手和轮机手等身份,跟班学习。另外,又从克字团中抽调了两名什长,各带三十名步勇,携带枪械,登舰充作护卫,所用的名义,是将来万一有接触战,防备长毛抢船之用。
这就算是“海军陆战队”了吧?这些事,关卓凡不怎么懂,也没有人可以去问,只能自己这样胡思乱想。
交接的程序和文书都做完,李泰国便带着剩下的六艘舰只,扬帆,向着天津的大沽口而去。关卓凡不仅特意备了两份厚重的“程仪”,分送李泰国和阿思本,而且亲到码头送行。舰队离港。挥手作别。待到起轿回到衙门之后。便派人把丁汝昌叫了过来。
“丁汝昌。”
“在!”丁汝昌像标枪一样,在关卓凡面前站得笔直。这几天里,他就如一个小孩子忽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玩具,浑身充满了劲头。
“你还记不记得,去年十月里,我们在武昌上船,船到江宁的时候,我问过你什么话?”
“标下记得!”丁汝昌略作回忆。清楚地回答道:“老总问我,若是英法的兵舰,进入内河,跟彭玉麟彭大人的湘军水师交手,胜负如何。”
“嗯,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标下说,只要有两艘炮舰,则从上海到武昌,足以横扫。”
“唔……”关卓凡不说话了,把手在案上轻轻敲着。
丁汝昌心说。未必大帅是要派我去扫荡湘军的水师?自然还是着眼在长毛的水军身上。于是想一想,大着胆子说道:“老总。这两条舰,最是适合在内河作战,如果说要扫平江宁附近的长毛水军,一定做得到!”
“哦?何以见得?”
“这是美国那位海军提督,辛格尔顿,专门跟我说的。金台号和百粤号,既用风帆,也用蒸汽明轮,船体宽,吃水很浅。如果是海战,遇上风浪大的时候,船会两边摇摆,则总有一侧的明轮,桨叶悬空,变成空转,操控起来就不能得心应手。反而在内河湖泊,风平浪静,可以一往无前,特别是舰首的主炮,威力无比,长毛水军之中的任何船,都只要一炮,就能打得粉碎。”
原来如此,关卓凡又想起金台号上那门“又大又粗又长”的一百一十磅舰炮来。
“可是长毛的船多,据说是锣鼓一响,蜂拥如蚁聚,要是用接舷战,来抢船,那怎么办?”
“接不上舷的,高度差的太多。”丁汝昌两只手一高一低地比划着,替关卓凡解释道,“而且哪里容他近身?远的开炮击沉,真要行得近了,我们的船头都装有大冲角,又有明轮做动力,轻易就可以拿长毛的船撞碎了。”
“可是……”关卓凡尽力想着,要给他出难题,“长毛也有炮,要是几十只船围着我们,乱拳打死老师傅,那又如何?”
“老总,长毛的水师,标下再熟悉不过了,炮型杂乱,炮子的威力也小,准头也是极差。”丁汝昌一点也没被难倒,对答如流,“金台号水线下面,包有铜皮,百粤号更是铁壳船,就算被打中了,也只当是挠痒痒,一点不碍的。”
也就是说,中国自己的炮船,不论是太平军还是湘军的水师,都无法对洋舰造成真正的威胁。关卓凡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现在,忧的是将来。
“我们轩军办水师,也不能只有这两条舰,你再挑几艘汽船,还有补给船什么的,编在一起,这才像个舰队的样子。”关卓凡交待完,看看丁汝昌,问了一句最重要的话:“汝昌,我来问你,你的人上了船,大约要学上多久,才能替掉那些洋兵?”
“老总,这件事我已经盘算了好久。”丁汝昌不由得压低了声音回道,“若是说自己人能够把船操控自如,怎么也要一年。若是说船出了毛病,能够修理,那至少也要三年,这还不能是大的毛病。”
关卓凡默然,这个时间,比他自己预想的要长许多,看来船上的洋兵和技师,还得用下去,这就要做一个周全的打算了。
*
丁汝昌按照关卓凡的吩咐,从原来用在内河上作战的汽船中,挑选了四艘,再加上一只大趸船,跟金台百粤两舰编在一起,变作一支有模有样的“舰队”。
虽然还只是一个雏形,但轩军的水师毕竟成军了!关卓凡苦心孤诣,用“无中生有”的计策,历时大半年,终于从阿思本舰队的身上,咬下了这一块肉。他心想,这是中国现下威力最大的两艘兵舰,也是唯一两艘具有近海作战能力的兵舰,算得上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端了吧?算一算年份,比历史上中国海军成军的日子,大概早了二十年。
单凭这一条,在后世的历史中,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于是,在关卓凡的“司令部”所在的清雅街上,又多出了一家水师衙门,设在海运局与电报学堂之间的一个三跨的小院子里。衙门的主官,是以先字团团官兼任水师管带的丁汝昌,而因为水师创立之初,需要花费大量心血,难以真正兼顾到两面的缘故,先字团的团官一职,需要另选得力之人来署理。
福瑞斯特的洋枪团、伊克桑的克字团、丁汝昌的先字团,一直是轩军的三大主力,有了这一层考虑,署理团官的人选,就要格外慎重,因为显而易见,丁汝昌未来一定会专门提督水师,这个署理的团官,则早晚会变成真除。
对于这个职位,图林很有点跃跃欲试,不过他的请求,关卓凡却没有同意。
图林固然算是自己的家奴,忠心耿耿,人也很是机警能干,但一来是自己身边需要这么一个人,二来么……关卓凡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图林毕竟是个旗人。
现在的轩军之中,只有张勇的马队里旗人略多一点,因为那是原来城南马队和西营马队的老底子。其他的步勇各营,几乎全是汉人,而主官之中,亦只有一个领着副将衔的伊克桑,那也是凭着战功,一刀一枪的在血里火里拼杀得来的。按照关卓凡的规划,有伊克桑来作为一面“旗帜”,足够了。
于是选来选去,最终还是按照战时递补的军规,提拔了先字团第一营的营官方济成,一名二十七岁的江西人,作为先字团的署理团官。他是童生的底子,作战勇敢有谋略,在团里也有威望,连洋话亦学得比别人好,现赏着四品都司的衔头,不论从哪方面看,都合适。
而水师舰队想要操控如意,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那两个“爱德华”,须得好好收买一番才是。
*(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军旗,国旗
轩军的水师衙门,这两天正在赶制水师条例。关卓凡特为批准了丁汝昌的请求,允许在衙门之中设立了水师粮台,以后水师的饷银,就通过这里来发放。
水勇的月饷,最低的是五两半,逐级增加。这个数目,比起湘军的水师,要高上一点,同时比起湘军的水师,轩军水师还多出了通译这样一个职位。
金台舰上,配了四名通译,百粤舰则是三名,他们除了有一份很好的薪水之外,年底还能领到一笔花红,算是对常年水上生活的一份补偿。
舰队之中,自大小爱德华以下,一共是七十七名洋官兵,他们的薪水是载明于双方的合同之中的,按照李泰国私下跟关卓凡的说法,这个薪水,不但远高于中国的官兵,而且相比于吴淞口英国炮舰上的皇家海军官兵,也要高出将近一倍。
“没有办法,”当时李泰国是耸着肩膀说的,“没有这样的薪水,谁愿意退出皇家海军?”
关卓凡却知道,他的这个说法不尽不实,这样高的薪水,不过是他邀买兵心的手段,要让底下的官兵,绝对听他自己的指挥,反正埋单的又不是他。
你能买,我自然也能买,不就是七十七个人么?
另加一倍!
这笔钱,为数实在是不小,然而按照丁汝昌的说法,至少一年之内,两艘炮舰是离不开洋人的,而且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个变故,因此关卓凡不能不下一个狠心。做这样的决定。
舰队成型。很快便开始在浦江之上进行演练。每次出巡,沿江都是观者如堵。那些围绕舰队的勾心斗角,老百姓搞不清楚,他们只是朴素地认为,这是我们中国的兵舰,因此欢呼赞叹之情,都是发乎内心。
然而也有三个人看了,不是那么高兴。
其中的两个。是法国领事爱棠和美国领事查尔斯,他们对英国包办这一支阿思本舰队,意图插手中国海军建设的意图,看得很清楚,心中自然有一份不满。
另一个,则是关卓凡。
“汝昌,你的船上,挂的是什么玩意儿?”到了傍晚,关卓凡登上作为旗舰的金台号,跟大爱德华打过招呼。表示慰问之后,便在丁汝昌的舱室里用餐。此刻漫不经心地对丁汝昌说道,“取一面来给我瞧瞧。”
他说的是军旗,在金台号和百粤号的主桅之上,都悬挂有一面绿色的旗帜,迎风招展。
备用的军旗很快便被取来了,在台面上展开一看,果然是一面绿底黄色交叉的三角形旗子,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绣龙。
黄龙旗,这就是未来清朝的国旗。
“爱德华说,这是李泰国先生亲自替舰队设计的军旗。”
用你说?关卓凡白了丁汝昌一眼,他对这一段历史,清楚得很。
阿思本舰队,不管怎么说,也是中国购买的舰队,但李泰国却擅自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了这一面不伦不类的旗帜,作为舰队的军旗。更加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清朝本没有“国旗”一说,既然听说船上有悬挂国旗的必要,在历史上,是干脆把这一面三角形的旗子,定为了自己的国旗。
这样天大的一件事情,怎么能够由李泰国来设计完成呢?
自然该由我关卓凡来设计。
他斜乜着眼睛瞧着丁汝昌,打起了官腔:“那么你觉着,这面旗子,好看不好看呐?”
好看……还是不好看呢?丁汝昌听出大帅的语调不善,踌躇了片刻,便忽而恍然大悟。
“不好看,不好看,”丁汝昌把头摇的像拨浪鼓,郑重其事地说道,“轩军水师的军旗,自然该由大帅交待下来。”
“嗯嗯,这话也有道理。”关卓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既然连你都这么说,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心照不宣的一出戏做完,军旗的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关卓凡打算回去就动本,保丁汝昌一个副将的衔头——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丁汝昌能够“仰俯上意”的缘故。管带水师,责任重大,他的官衔要与轩军水师的地位相称才行。
关卓凡对于丁汝昌,一直是另眼相看,特别是他说过的那一句,“水师是可以独立成军的”,更令关卓凡有深得吾心的感觉。不管怎么说,作为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历史已经证明过他的才能,亦证明过他的气节——当他身陷绝境之时,拒绝了伊东佑亨的劝降,服毒自尽,算是于大节无亏。而北洋海军的覆灭,虽然不能说他没有责任,但主要的败因,恐怕还是在朝廷和李鸿章的身上。
现在的丁汝昌,还是一位年轻沉稳,谦逊好学的将官。关卓凡心想,这样一个人既然在自己的帐下,说明历史的宿命,或许已经发生了转折。
丁汝昌,我会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亲手去洗刷那份耻辱。
我要让你横行东洋。
*
舰队的事情办得十分顺手,但在陆地上,北进太仓的淮军和自昆山南下扫荡的轩军,仿佛不约而同似的,都遇上了大麻烦。
淮军费了很大力气,与沿途袭扰的太平军一路缠斗,终于迫近了太仓城下,开始攻城。守城的“会王”蔡元隆,是原来东王杨秀清的女婿,杨秀清虽然被洪秀全杀了,但蔡元隆却忠心未改,抵抗得很坚决。激烈的攻防一直打了七八天,城内才开始有支撑不住的迹象,再打两天,蔡元隆终于派人送出信来,表示愿意开城。
李鸿章自然大喜,私心作怪之下,派三弟李鹤章率本部人马进城受降,领这一功。不过又觉得李鹤章到底还是年轻了一点,于是加派了悍将程学启另带两营人,一同进城。
这个安排,救了他三弟一命。进城的淮军,大队才将将进完,城上和道路两旁便忽然枪声大作,弩箭齐发,而城门更是隆隆合闭。淮军仓促之下,一时大乱,李鹤章左臂和左腿连中两枪,一头从马上栽倒下来。幸亏走在后面的程学启没有慌,一面派一营人拼死向后阻住大门,一面派另一营向前打,到底把李鹤章抢出了城。
蔡元隆的这一出诈降,让李鸿章白白填进去了上千人,痛彻心扉。而淮军也因为这一下,士气大挫,虽然明知道轩军已经在昆山等着他们,但攻克太仓的日子亦不得不往后延了。
轩军遇到的,则是另外一个麻烦——他们搞不定“航王”唐正财的太湖水师。
关卓凡从昆山返回上海之后,丁世杰按照他的命令,要把昆山以南的吴江县和震泽县拿下来,为下一步进攻苏州扫清外围,做好准备。于是以吴建瀛的建字团和洋枪团一部,防守昆山,而以轩军马队、克字团、德字团和洋枪团的另外两营,一共八千人余人,向南扫荡。
战事起初打得很顺手,先在金家坝击溃了“天福”张安义的四千人,继而在八坼镇连破太平军六座营寨,最后在镇外五里的一座祠堂内,姜德亲手将另一位“天福”季铭捉了出来,成为这次进兵首个被俘虏的太平军高级将领。
然而等打到太湖边上,情形不对了。
苏州府一共是九县一厅,这个厅,叫做太湖厅。三百里太湖,波光浩淼,一望无际,都是太湖厅的辖区,而吴江和震泽两县,都是西临太湖。太平军在这里,岸垒相望且不说,更要紧的是有太湖水师的几百条大小战船,往来游弋,轩军进攻的势头,立刻受阻,打了两天,竟是寸步不得前进。
寸步难行的原因,第一是船上的炮火,可以为岸上的太平军营垒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是太平军以船来沟通各营垒,随时可以补充兵员粮草和弹药等军需,因此太平军在轩军的猛攻之下,依然守得极为坚固,连一个垒也没有丢失。
另有一桩麻烦的地方,在于太平军水师的船只,随时可以择地靠岸,突袭轩军的补给和后方。因为这个缘故,一向稳重的丁世杰便不肯一味强攻。这样一来,束手束脚,仗就打得极难受,这种情形,是轩军出道以来从未遇见过的。
“我草他娘的什么‘航王’,要是野炮能上得来,我轰沉了他这些破船!”张勇不免破口大骂。
太湖之滨,水网纵横,小河小汊不计其数,偏偏又下了一场冬雨,轩军的炮车运转艰难,威力不免大打折扣。而且就算上得来,也决不能像太平军的战船那样,沿湖来去自如,因此说什么“轰沉”,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的气话。
明知是做不到的事,张勇便又转而大骂湘军的太湖水师:“我草他娘的李朝斌,拿不下长毛的水师,让我们怎么打?”
张勇骂得亦不算错——官军在太湖,也有一支太湖水师,隶属湘军,由记名提督李朝斌统带,目的就是为了剿灭太平军的太湖水师,但久战无功之下,自己反被逼得局促一隅,所以不骂他骂谁?
然而太平军的那位航王,确实不是易与之辈,当年在鄱阳湖,曾大败彭玉麟的湘军水师主力,逼得曾国藩跳水自尽。持平而论的话,李朝斌实在也不是对手。
丁世杰进退两难之下,只得派人回昆山,通过刚建好的电报房,发电报给身在上海的关卓凡,请他指示,看大帅有没有新的部署。
等了两天,大帅的回电送到了,一共两封。几位将领聚在一起,眼巴巴地看着丁世杰拆开第一封电报,上面却只写了五个字。
“我也有水师。”
*(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 航路
第九十七章 敲打
第二天,松江漕帮的新任帮主许明山,依照图林的交待,到藩司衙门来见关大帅。等到由图林带进了签押房,见关卓凡端坐在案子后面,旁边还立着一名三品服色的武官,自己却不认得。当下规规矩矩地给大帅磕过头,大帅却没有说请起身的话,于是心里惴惴,跪在地上听吩咐。
“许明山,”关卓凡看着这个精明强干的青帮帮主,不疾不徐地说道,“咱们是第二回见面了。”
“是,小人上次是伺候我们老太爷,在松江有福见过大人一面。”
“齐老太爷仙逝,我没有能够亲临致意,很是过意不去。”话是这么说,但脸上却没有什么哀戚的表示,“听说现在松江一帮之中,以你为首?这倒要恭喜你了。”
“回大人的话,也不敢这么说,全是漕帮里的父老兄弟特别厚爱,有什么事,都归我出面支应。”许明山不动声色,仍是恭恭敬敬地答了,心里却在说:我这个帮主,明明是你关大人给的,你既然装作不知道,我也只好先当做没有这一回事。
松江漕帮的齐老太爷,是在九月里去世的。本来身子已经不好,又忽然中风,捱了两天,什么话都没有留下,就这么过去了。
老太爷去得痛快,倒是没遭什么罪,可是这样一来,留下了一个大麻烦——帮主的位子,该由谁来坐呢?只好接着祭奠的机会,开香堂“讲道理”了。
齐老太爷在漕帮的辈分很高,因此开祭的时候。整个江苏漕帮。“江淮四”里面的老大全到。做足七天。齐老太爷没有儿子,这七天之中,老太爷的两大弟子——开山门弟子池五和关山门弟子许明山,同以孝子的身份持礼。而等到头七一过,虽然师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但亦不得不分出高低,一决雌雄了。
这个“一决雌雄”,无关打打杀杀。而是要开香堂,由说得上话的人来公推。公推也不是提个名字就完事,而是要在香堂之上,祖师爷的牌位之前,说出一番道理,师兄好在哪里,师弟好在哪里,一样样剖析明白。其间亦准相互诘驳,但必须和和气气,不准有脸红脖子粗的情形发生。
帮主人选。是事关漕帮数千兄弟的绝大之事,因此这个香堂。叫做“大香堂”。堂上三炉香供起,供的是翁钱潘三祖,另有半炉,供的是“护法小爷”王培玉。
香堂上,亦置有两样“家法”,左边是一面“香板”,上面写着“违反家规,打死不论”,右边是那条有名的“盘龙棍”,龙口内写着“钦赐”二字,背面则写着“上谕,时在乾隆卅年季春”的字样,算是镇帮之宝。
谁知开始公推之后,局面却渐渐陷入僵持——支持师兄和师弟的人数,大约各有一半。这也难怪,池五的长处,是敦厚稳重,在漕运上浸淫日久,最有经验;而许明山的长处,是心思敏捷,处事明快,对于陆上的营生更有心得。
这个时候,松江以外的几位漕帮老大,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好比一户人家闹家务,自己人的立场难有对错可言,而家族里的其他叔伯前辈出来说话,因为立场持平,却往往可以一言而决。然而“江淮四”的四位老大之中,偏偏有两个支持池五,另两个看好许明山,眼见又是个不了之局。
就这么讲了两天“道理”,仍是毫无结果,到了第三天,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有贵客上门了——胡雪岩陪着从三品游击图林,登门拜访。
胡雪岩跟漕帮的渊源很深,特别是跟池五的交情很好。他虽然不在帮,但地位超然,帮里的人,拿“门外小爷”称呼他,把他当成跟齐老太爷同一辈分的人。不过胡雪岩的为人,最拎得清,从不肯在帮务有关的事情上妄发一言。齐老太爷过世的第二天,他就已经来吊唁过了,现在又来,所为何事呢?
这个疑问,很快就有了答案。跟满屋子的江湖老大见过礼之后,胡雪岩给出的一句话是:“我是陪图游击送东西来的。”说过了这句,便面无表情地静静站在一旁,再不开声。
“池五哥,许大哥,”图林跟这两位都认识,话也说得很客气,“老太爷去世,我是才收到消息,来得晚了。我的笔墨不好,因此从我们大帅府里请了一副挽联,专请许大哥替我张在老太爷的灵位之前。”
这句话一出,满堂静默——什么道理都不必再讲了。师兄弟两个对望一眼,池五略带苦涩地点了点头,许明山这才敢上前一步,双手接过图林递过来的挽联,轻声致谢。
一位从三品的游击,那也只是等闲,不过人人都掂量得出,站在图林身后那个人的分量。同时漕帮之中亦有不少有识之士亦看得出,漕运的没落,已成不可避免的趋势,漕帮弟兄免不了要往陆上讨生活。这方面本来就是许明山的所长,如果再有关大帅的关照,那么对漕帮来说,实在也不是一件坏事。
事情就此定局。第二天,松江漕帮的香堂重开,许明山就任第十代帮主。
这是关卓凡给许明山的酬庸,谢谢他在龚孝拱的那件事上,所出的大力。不过这件事,大家彼此心照也就是了,今天叫他来,不是为了说这个。
“许明山,知道我今天请你来,有什么事么?”
“回大帅的话,小人不知。”许明山心想,关大帅这个请字,有点不尽不实,自己到现在还跪在地上呢。
“你既然是一帮之主,朝廷的法度,想来一定是知道的了?”
“是。小人对于漕帮的弟子,一向都加意约束,违反法度的事情,不敢胡乱去做。”
“嗯,”关卓凡点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这几年战火离乱,水道断绝,太湖沿岸的人家,度日也艰难得很,就算想买上斤把两斤盐,也不是易事。”
许明山的心里咯噔一下,抬眼望了望关卓凡的神色,心说怎么扯到这个上面来了。
“有人讲,从长江进出太湖,最方便的莫过于望虞河。你身在漕帮,这个自然也是知道的?”
“是……”许明山的心里越来越是惊疑,面上却尽力维持着镇定。
“我听说近年来,有些船只,辄敢夹带私盐,从望虞河进出太湖,内中亦不乏与长毛暗通款曲的事情。”关卓凡漫不经心地说道,“我正打算拿新买的两艘洋舰,泛舟长江,试一试大炮的威力,只是原来还在发愁,寻不到一个合适的靶子。”
贩卖私盐,获利最丰,漕帮这几年生计艰难,不免有槽船有样学样,做起了这一门营生。而因为漕帮势大,贩私船上武装护卫的帮丁亦多,寻常的水师小艇,还真不放在他们眼里。一趟船跑下来,除了缴给帮里的公费,每人都还能落下不少钱。然而现在许明山听关卓凡这样说,不由大惊失色,心说难道关大帅要拿新买的炮舰,来打我们这些私船?
这样一急,便不敢不说实话了。
“什么都瞒不过大帅的法眼!”许明山先磕了一个头,才敢说话,“实在是这几年漕运断绝,江南运河都是长毛占着,扬州以北的运河又淤塞得厉害,漕粮改成海运,已经是第四年了。现在是沙船帮的郁老大风光,我们漕帮真正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了。帮里的弟兄,有穷极无奈的,才做了这样的勾当。给河上水卡的长毛塞一点银子,实有其事,可要是说跟长毛勾结,那是万万不敢的。求大帅明鉴,网开一面,明山回去便立加整顿,再不许有一人一船出入望虞河!”
关卓凡也不说话,透过案子上的笔架,盯着他看了足有移时,忽然一笑:“我也没说要拿炮舰去打你们的船,就值得你吓成这样?起来罢!”
(周一,求推荐票票~)
*(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怪兽
等到许明山站起来,关卓凡再开口的时候,语气便与先前大不相同了。
“许明山,我亦知道你们的难处。”关卓凡温声说道,“漕粮改了海运,你手下的兄弟,也总要找一口饭吃。不过这个世界上,正行的生意也多得很,不见得非要走到偏门里头去。省里的事,有李巡抚主持,说到缉私捕盗,宁靖地方,也有皋司衙门管着,我自然不会拿炮舰去打你们漕帮的船。不过我身为藩司,等到战乱稍稍平息,盐务上的事情,难免是要过问的,这一点,你自己要心里有数。”
“是,我听大帅的吩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