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蒂,不会“一裁又裁”,去“议政王”衔头,是处分的终结,而不是打压的开始。
两个人先后坐下,席上诸人,脸上都有压抑不住的喜色。
恭王说道:“逸轩,下次敦妞儿回家,你要见见你这个侄女——不是我王婆卖瓜,真是一个好孩子!”说罢微笑,脸上是那种父母为子女感到骄傲,从而生出的矜持自得的神情。
这种神情,让关卓凡颇为心动。转念一想,有什么呀,老子也有儿女,不过现在都存在他们妈妈的肚子里就是了。
不过,一个爹下的种,一个妈肚子钻出来,可以像敦柔格格那样人见人爱,太后也抢着要;也可以像恭王长子载澄那样,顽劣放荡,气得恭王屡屡用鞭子抽他,最终父子情断义绝。
一不小心,生不出敦柔格格,生一大堆载澄出来,可就大大不妙了。
所以,你们长大了,可得给老子争气!
这顿火锅,吃到很晚,酒醉饭饱,尽欢而散。
而且,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关卓凡筹划已久的一件大事,也为恭王等人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天军机“叫起”,醇王上奏的几件事情,一件为小皇帝加“兵事、洋务”的功课;一件举荐关卓凡“入弘德殿行走”,充任小皇帝“兵事、洋务”功课的师傅;一件改小皇帝的功课为“五段”——军机处的过场走过,交内阁明发上谕。
又关卓凡举荐翁同龢“入弘德殿行走”,亦照准,写旨来看,明发上谕。
年关一过,关、翁两位师傅立即上任,课程安排的“改良”亦同时实行。
这两道谕旨,过了午时,便会传遍朝野,能掀起什么风波,且拭目以待。
军机全班叫起之后,是关卓凡单独“递牌子”请见。这个不是两宫事先的安排,并不晓得他要说什么事情。
关卓凡进得养心殿东暖阁,胳膊下夹着一大卷纸,两宫皇太后看着奇怪,是“地图”么?
在御案上摊开,“图”确实是“图”,却不是“地图”。上面画着许多亭台楼榭,还有大片的山水。慈禧隐约觉得有点眼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奇道:“这是什么?”
关卓凡说道:“两位皇太后夙兴夜寐,宵旰忧勤,臣以为,应该修一个园子,给两位皇太后悠游颐养。”
*RP
第六十四章 万寿清漪
慈禧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她扭过头,和慈安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慈禧抑制住自己怦怦的心跳,说道:“修园子?”声音微颤,已有几分干涩。
关卓凡说道:“是,这是草图,恭请两宫皇太后圣鉴。宸衷若以为尚可愉目,臣就叫人绘制细图进呈。”
两宫皇太后的眼睛不由向图上看去,但见青山秀水,琼楼玉宇,重门叠户,眼花缭乱,也看不了那许多。
慈禧压低了声音:“关卓凡,你可别哄我们姐俩虚高兴!这个园子,倒是搁在哪儿呀?”
关卓凡说道:“臣焉敢?两位皇太后请看,这是清漪园,臣的想头,是把这个园子重新修起来。”
两宫皇太后这才看出来,果然是清漪园,怪不得好像在哪里见过呢。
北京的皇家行宫苑囿,集中在西郊一带,有所谓“三山五园”的说法。
“三山”乃香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建有静宜园,万寿山建有清漪园,玉泉山建有静明园,加上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合称“五园”。
其中清漪园乃高宗为孝母所建,规制宏大,全园四千四百亩,以万寿山为基址,玉宇琼楼,自山脚迤逦而上;万寿山南边,则是碧波浩淼的昆明湖。清漪园以这一山一水为主架构,朱楼锦阁,入境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北京的皇家园林。除了圆明园,就得数到清漪园了。
道光朝以来。国力虚弱,无力维持偌大园林,宣宗“撤三山陈设”,事实上“丢荒”了静宜、清漪、静明三园。
咸丰十年,英法内犯。一把火烧掉的,不仅仅是圆明园,“五园”尽遭焚掠,包括清漪园。
如今的清漪园,基本上是一片废墟,关卓凡要把它重新修起来,可能吗?
慈禧入宫的时候,清漪园早已荒废。所以从未去过,只是在图画上领略过这一乾隆盛世的光景。
现在,目光再次落到“草图”上,看到万寿山脚的长廊,山上的佛香阁;昆明湖畔的清晏舫,湖上的十七孔桥,不由心神荡漾,难以自己。
住进去。锦阁绣户,重翠霞芬,碧波涵月。露白风清,真是神仙一样的日子!
正在神魂颠倒,旁边的慈安开口了:“关卓凡,我们姐俩知道你有孝心,可是,修这个园子。得多少银子啊?这钱,可不敢乱花!”
慈禧清醒过来,真是煞风景!
修园子的费用,是她本能地想回避的一个问题;当然,她也知道,这个问题,终究是装不了傻的。
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教训的是,当下百废待兴,国家兴作,在在都要用钱,国库里的钱,咱们得掰着手指头,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地花。”
他顿了一顿,说道:“不过,臣仔仔细细地算过账,也筹拟了十分妥当的法子,断不会给朝廷造成多大的负担的。”
这个话太动听了,慈禧的眼睛都亮了,刚想说话,慈安又先开口了:“唉,我不是教训你,这些道理,你当然比我懂得多——嗯,那么你说说,到底怎么一个状况啊?”
是啊是啊,你说说,到底是怎么一个状况啊?慈禧热切的目光落在情郎的脸上。
关卓凡说道:“回两位皇太后,臣查过档案,乾隆十五年,纯庙为贺崇德皇太后六十整寿,开建清漪园,至乾隆二十九年建成,费银四百四十八万两,打得宽一点,大致是四百八十万两。”
两位皇太后同时轻轻“咦”了一声,慈安惊道:“要四百八十万两?”
关卓凡说道:“是。”心中说,四百八十万两算啥,你是不晓得原时空后世重修这个园子花了多少钱!
慈禧问的却是:“修了十四年?”
关卓凡懂得御姐的心思:十四年之后我都不漂亮了。
他说道:“回圣母皇太后,高宗皇帝修这个园子的时候,还没有万寿山和昆明湖,万寿山是用开挖昆明湖的土方堆成的,工程浩大,工时自然较长,咱们现在重修清漪园,山水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这么长时间。”
御姐的脸上明显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慈安却问道:“这么说,也不用花这么多钱了?”
关卓凡说道:“是,母后皇太后圣明。”
慈安突然微皱眉头,说道:“可是,咱们现在的物价,似乎比乾隆爷那阵子贵吧?乾隆爷四百八十万两银子办成的事,咱们办得成吗?”
关卓凡心中大喝一声彩:慈安姐姐,这是我认识你以来,你说的最有水平的一句话!
谁说咱们慈安姐姐傻乎乎的?
这样不好——我会爱上你的!
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啊。一件事情,位置坐对了,人自然清醒,甚至可以超水平发挥,俺们的慈安姐姐就是明证;位置坐不对,再聪明的人也会变傻,或者是装傻——比如俺们聪明的慈禧姐姐。
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圣明。咱们现在的物价,确实比乾隆朝贵了不少,不过这是以铜钱计价;咱们现在的银价,比乾隆朝也贵了不少。两相抵消,如果以银计价,同治朝和乾隆朝的物价,没有太大的变化。”
他顿了一顿,说道:“还有,即便以铜钱计价,咱们现在的工价,和乾隆朝相比,也是大致持平的。”
最后总结:“所以,纯庙四百八十万两银子办到的事情,咱们花同样的钱,也应该能办到的。”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留意慈禧看着关卓凡的眼光,会发现,那种热辣的眼神,已经不能叫做“欣赏”,而是应该叫做“爱慕”了。
慈安明显地舒了一口气,说道:“那么你总算过,咱们现在重修这个园子,到底要花多少钱呢?”
关卓凡说道:“回母后皇太后,臣的想头,是分成两步走路。清漪园的精华,都在万寿山的前山,咱们先把前山修起来,两位皇太后就可以入园颐养了;后山,咱们手头宽松,就修得快一点;手头紧张,就修得慢一点。”
又顿了一顿,说道:“如此,臣估计,花上三百五十万两银子,清漪园就大致挺像个样子的了;打得宽一点,不会超过四百万。”
慈禧想:三百五十万两,不算多嘛,也就左宗棠西征一年的军费。
慈安却说:“三百五十万两,也不少了,国库现在,能拿得出这笔钱吗?再说毕竟不是急务,外面会不会说闲话?”
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厪虑极是,三百五十万两,如果全要国家掏钱,压力很大,也难免物议。臣的想头,是国库拿出一百万两就好,余数臣自个想法子补齐。”
有这样子的好事?
慈安、慈禧对视一眼,慈禧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你有什么法子?关卓凡,可不能动不该动的钱!”
关卓凡微觉感动,御姐并没有完完全全一头扎进园子里出不来,还是为自己着想的。
他说道:“臣受慈恩深重,焉敢负恩背德?两位皇太后放心,这个余数,臣不在国内筹措。”
慈禧和慈安又对视了一眼,慈禧问道:“那么是哪儿呀?”
关卓凡微笑道:“美国人既然和咱们亲近,总该要报效一点子的。”
慈禧轻轻地透了一口气,和慈安相视,微微颔首。
姐俩一样,都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关卓凡在美国的能量的想象,近乎迷信。他说有法子,自然就有法子。
不动国内的钱——不准确,是国内的钱仅占修园子总花费的小头,这样一来,连慈安都没有心理压力了。RO
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更新安排
工作岗位变动,工作量变大,接下来一段时间,难以保证每天两更,得两更、一更交错着来了,狮子致歉。
有书友批评狮子只欠账,不还帐,狮子深感惭愧。
喘过气来,狮子一定爆发还账,且请拭目以待。
*(未完待续。。)RT
第六十五章 赎买和底线
关卓凡说道:“还有,虽说是重修清漪园,但修好之后,许多地方和原来的园子毕竟不大一样。臣请旨,这‘清漪园’是否可以改一个名字?”
慈禧、慈安都心领神会:清漪园规制宏大,“重修清漪园”,外面的各种猜测说法一定很多;改一个名字,就说在清漪园旧址修一个“小园子”,舆论的压力就会少很多。
慈禧微笑着说道:“可以啊,不过,这上头我们姐俩可不大懂,你说叫什么好呢?”
关卓凡说道:“臣以为,这个园子既为两宫皇太后悠游颐养之地,取‘颐养冲和’之义,就叫‘颐和园’如何?”
好名字,又低调,又有“大义名分”——“太后以天下养”,修一个小小的园子,“颐养冲和”,天经地义。
这个“和”字亦可理解为,太后“颐养”之后,自然内外相得,一团“和”气。
于是两宫皇太后欣然同意。
关卓凡准备跪安了,慈禧笑着说道:“这张图,就留在我们姐俩这里,明儿再还给你,成不成啊?”
关卓凡说道:“是,当然要请两位皇太后详加指点。”
关卓凡跪安退出,帘子放了下来。
慈禧的眼光又回到图纸之上,身子里没来由地生起了一股活泼泼的躁动,令她微微地口干舌燥,不知道是因为这个还在图纸上的园子,还是刚刚出去的那个人?
颐和园,就是关卓凡“赎买”两宫皇太后的“大计划”;也是昨天晚上。在恭王府,得到了几个大军机的“理解和支持”的那件大事。
所谓“赎买”。不仅要她们接下来支持改革朝政;还希望,她们能够尽早地、尽量和平地离开权力中心。
关卓凡认为,慈禧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人。说得白一点,是一个“**强烈”的女人。这种“**”,包括了对生理、物质和权力的要求。
如果她在生理和物质方面难以获得满足。自然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权力的追求。
原时空慈禧对权力的执着,除了自保的要求外;关卓凡认为,生理需求的压抑,喜爱奢适生活的天性未得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
平心而论,除了晚年终于忍不住,和醇王“权钱交易”,修了个颐和园。之前的慈禧,真没花过什么大钱。
做一件色彩鲜艳的袍子都跟做贼似的。
她的权力,一直受到体制、舆论和爱新觉罗家族的相当程度的制约;在财政上,尤其如此。
慈禧从来没有直接地掌握过财权。
颐和园事实上是醇王给她修的,交换条件是:放弃垂帘,允许光绪自立,自个在这个园子里“悠游颐养,以尽天年”。
慈禧基本上遵守了这个条件。如果不是光绪和康有为的事情办得实在二。真不至于走到那么一个几败俱伤的地步:光绪幽死;慈禧留下身后骂名;他们为之服务的家族,失去合法管理国家的最后机会。
这个园子,既然早也得修。晚也得修,为什么不早一点修呢?
物质上面得到满足,当然不会百分百消灭慈禧对权力的兴趣,但一定可以大幅度地转移她这方面的注意力。特别是现在的慈禧尚未掌握最高权力,她自己也认为“垂帘”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安排,儿子成人后。“还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个园子,是促使慈禧离开权力中心的重要推手。
在慈禧离开权力中心之前,获得她对于改革朝政的强力支持,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所以,关卓凡认为,只要财政允许,就应该给慈禧修这个园子。
谁叫咱碰到的君主不是汉文帝呢?
话说回来了,真碰到汉文帝,关卓凡想,大概未必轮得到我上下其手了。
那么,财政允不允许呢?
在君臣对奏的时候,关卓凡算的那些帐,自以为**不离十。事实上,如果三百五十万两真的够用的话,即便全由国家财政支出,也是可以承受的,只是名声不大好听罢了。
所以,还是一百万两好了。
“余数由美国人报效”,只是关卓凡的一个幌子。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又不是一次性拿出来,哪儿匀不出这笔钱啊?
左宗棠打一年仗,就花三百五十万两。而且,和原时空不同的是,陕西已经为关卓凡平定,左宗棠一出兵就可以进军甘肃。平定全回之乱,费时一定比原时空少,估计能比原时空省下近千万两银子呢。
实在不行,这笔“余数”,俺自己掏腰包好了。存在美国的银子,溯本追源,也是美国人民奉献的,说是“美国人报效”,也不错吧?
问题是,三百五十万两银子,真的够用吗?
原时空,醇王修这个颐和园,后世的学者们,可是算出了“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的天文数字啊。
对于这个“研究成果”,关卓凡以一个历史系研究生的身份,表示怀疑。
先不说算多了算少了——修颐和园,因为资金来源不好见光,所以账目极其粗疏,许多明细都刻意销毁了。不晓得这个“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是怎么算出来的?
不过,关卓凡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否定这个数字。
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实的,那就太可怕了。
高宗修清漪园,包括挖昆明湖、造万寿山在内,才花了四百八十万两;你不用挖湖造山,修个规模只有清漪园三分之二大小的颐和园,要花五倍的钱?
事实上,颐和园的建筑,不论是质量还是面积,都比不上清漪园。
为什么?还不是钱不够用?
多花了五倍的钱还不够用?
前文已经说过了,通货膨胀没那么恐怖,银价还在上涨。
如果真花了“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惊人的贪污、浪费、低效率。
脸上身上,抹了几块洋务运动的红药水;但这个国家的里子,比起乾隆时期,其实要烂得多了,朽败不堪,药石罔效。
因为没有确实记录,不论哪种结论,关卓凡都只好存疑。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原时空修颐和园,没有挪用北洋海军军费。
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在原时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几乎已成的论,连颐和园的讲解词都这么说。
真正冤枉啊。
颐和园确实和清末的海军发生了关联,但不是和北洋海军,而是和海军衙门。
这两者的区别,大致相当于北海舰队之于海军司令部。
海军衙门的头是醇王,他弄了一个无比奇葩的“水师内学堂”——学员是满洲子弟,训练地点是——你再也想不到的——昆明湖。
就是说,他要在一个人工湖里面,练近代海军。
醇王的原意,是不甘心海军为李鸿章等汉员一手把持;于是,就像他当年练神机营一般,弄了一个更不伦不类的“水师内学堂”出来。
在原时空,关卓凡第一次接触到这段史实时,真觉得吐槽无力;本时空和醇王交往多了,觉得,唉,不奇怪。
从这个“水师内学堂”身上,醇王生发出一条为修建颐和园筹集资金的路子:在昆明湖里办“操典”,请皇太后和皇上过来阅兵。呃,阅兵要花钱;皇太后、皇上驻跸之地,也不能太简陋了,得稍稍修缮一下——各省督抚,看着给一点?
督抚们心领神会,踊跃捐输。醇王化缘成功,到手二百六十万两银子。
这就是所谓“挪用海军军费”。
那个时候的慈禧,已经开始向着历史的反方向走去了。她如果能够用修颐和园的劲头去建海军,甲午年的中国,不会输得那么惨。
但无论如何,她没有挪用公款,更加没有贪污公款。
她还是有底线的。
没有这条底线,爱新觉罗家族早就粉身碎骨了,根本拖不到1911年全身而退的那天。
*
ps:
今明两天都是一更,明天的更新放在傍晚。
*RL
第六十六章 木头和石头
恭、文、宝三人都是一震。
宝洌碜油耙惶剑窦嚼鲜蟮拿ǎ劬Ψ懦龉饫矗鼻械厮档溃骸霸趺此担俊
曹毓瑛平静地说道:“无非交易而已。”
宝洌档溃骸八希俊蓖废蜃蟊咭慌ぁ鞘俏鞅摺澳潜呦衷诳墒钦甲懔松戏纭!
曹毓瑛微微冷笑:“为什么不肯?他的那点班底,不是只能打仗,就是在上海江苏,而且资历太浅!京里边可以说就他一个人,这么大一个摊子,他两只手就撑得起来?”
言下之意,我们可以“不抵抗”但也可以“不合作”。你一个人,头头撞着黑,处处碰着壁,孤掌难鸣,玩得转吗?
宝洌б慌拇笸龋档溃骸白寥缂蒙睿 弊房聪蛭南椋骸安┐憧茨兀俊
文祥并没有宝洌д饷蠢止郏问浦链耍懿环烈皇浴S谑堑懔说阃罚档溃骸白寥缬屑亍N蚁耄幢悴宦羌白世膊豢赡馨焉虾=盏娜耸侄寂匠⒗锢矗暇鼓潜叩难笪褚惨簟!
宝洌档溃骸笆恰T勖侨桃蝗蹋靡蝗茫钜羰墙辛峡旄闯觥痪惺裁床钍梗共灰欢砩暇突鼐
他转向恭王:“六爷,你说呢?”其他两人也望向恭王。
等了好一会儿,恭王终于开口了:“我和逸轩,之前是有一点误会的,说的开么?”
这么说就是同意了!
文、宝、曹如释重负。曹毓瑛说道:“王爷放心,一定说的开的。关逸轩不是一个只盯着三瓜俩枣的人,会晓得厉害轻重的。”
文祥说道:“咱们这边需要一个人和那边接头,琢如,你……”望着曹毓瑛,意有所询。
曹毓瑛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成的。”微微踌躇了一下。说道:“说实话,咱们这边的人,和他走得最近的。是许星叔。”
文祥和宝洌Ф允右谎郏忌钌畹阃贰N南樗档溃骸昂谩W寥纾蔷推湍闳ズ托鞘逅狄凰嫡飧鲆馑肌!
曹毓瑛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好,这个事,今天晚上我就去办。”
文祥微皱眉头,说道:“有一件事,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西边的这么大阵仗为难六爷。许是为了内务府?”
这是一个新思路,几个人都觉得眼前一亮。
内务府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机构,总有三千余人,十倍于朝廷里事务最繁的户部。从规模上说。内务府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衙门”。
“总管内务府大臣”是明善,但文祥和宝洌Я礁龃缶布孀拧澳谖窀蟪肌钡南瓮罚踉颉胺钪脊芾砟谖窀狻彼裕醪攀悄谖窀牡谝缓湃宋铩4沃南椋俅伪︿',然后才轮到明善。
明善只是个“办事的”。
宝洌У慕巧芴厥猓阅谖窀蟪嫉南瓮范芭逵≡俊蹦谖窀蠖畹闹С龊褪杖攵家ü
恭王之所以要把内务府抓在手里。并且后面由文祥、宝洌б坏烙忠坏赖亍吧媳O铡笔且蛭谖窀鞴芑适抑С觯薮螅儆胁簧鳎突岢晌业牟普诙础O衷诖舐曳狡剑俜洗耍谠诙家们霾豢山心谖窀前矬汲妫ザ拮拧吧厦妗卑压馓涂樟恕
已经不止一次,有人放出风声,说平定发捻,全靠两宫皇太后宵旰忧劳;现在天下太平了,皇上应该尽尽孝心,好好儿地修个园子,给两宫皇太后悠游颐养。
甚至还有人说,应该把圆明园重新修起来。
名义堂皇,除了“太后以天下养之外”还说什么“洋鬼子烧了咱们的园子,咱们修一个更好的出来,让他们瞅着,气死他们!看看到底是谁厉害些?”
这些〖言〗论,让恭王、文祥等深为警惕。然而让他们更为不安的,是慈禧对“修园子”的态度。
慈禧天性喜爱浮华,对这一类提议,极为心动。紫禁城虽然雄伟,但其实“干巴巴”的,为了关防,树都没有几棵,怎么比得上圆明园四十景的“洞天福地”?
恭王查阅敬事房的记录,知道慈禧曾经传旨,叫人找了乾隆御制的《圆明园图咏》,还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的总图,送到长春宫去。
隔了好几天,才送了回来。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
于是用了不少法子,旁敲侧击,包括上书房的师傅给两宫皇太后“讲学”的时候,反复譬解历朝圣主贤后节俭自省天下大治、荒唐君王奢靡无度终致亡国的故事。
慈禧是很敏感的,她很快就明白了:想修园子?门都没有。
恭王等人把得牢,盯得紧,慈禧能huā多少钱,基本决定于恭王肯给她多少钱,她自己其实是全然做不得主的。
如果“恭系”把内务府交出去,慈禧换上一个奉命唯谨的人来管事,那么就可以任意需索了。
如此,绝非国家之福。
想到这一点,几个人的心情都很复杂。
宝洌Ш筒茇圭醯梦南榈牟虏馐强科椎模谖窀芸赡苁谴褥哪勘曛弧5欠褚彩枪刈糠驳哪勘辏︿'和曹毓瑛有不同看法。宝洌衔飧鑫侍馍洗褥⒐刈糠彩峭徽笙叩模茇圭蛉衔刈糠仓疚幢卦诖恕
但他们俩都认为,不能现在就把内务府交出去,就算交内务府,也得和别的条件拢在一块儿谈。
文祥同意他们的意见。
现在“恭系”的人,开始“盼着”关卓凡早一点回来了。
关卓凡在天津呆了两天,考察了青县马厂到塘沽新城的地理,觉得原时空袁大头们的眼光不坏。这一带人烟不多,地方宽敞,适合练兵;同时交通的“潜力”足够,只要修通马路、铁路,随时掌握四周要害之地,面海而扼京津,实乃攻防进退关键。
适合驻军,也“必须”驻军。
于是决定,过完年立即开始修建“新马大道”和正式的兵营。
然后从大沽口上船,还是金能亨的“浦江号”浮海南下。
三天三夜,终于到了吴淞口。
码头上好大的阵仗。
不仅上海、整个江苏的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到了。
署理江苏巡抚、藩台赵景贤打头,接下来江南提督丁世杰,江苏臬台刘郇膏,江苏学政彭敏宽,上海道杨坊,厘捐总局总办金雨林,廉政专员齐秉融,广方言馆总裁曾纪泽,中外招商局董事容闳、利宾、麦都思、金能亨、雅克,上海电报局总办卞宁“二钱”钱鼎铭、钱蕴秋。
还有放了假回来上海“探亲”的华尔,和没有去美国、跟着丁世杰留驻江苏的林字团团官刘玉林。
还有“加按察使衔,以道员补用”的胡雪岩。
还有除了麦都思、金能亨、雅克以外的上海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们。
还有各国驻上海的领事,包括老朋友美国领事查尔斯。
以及江苏、上海其他的四品以上的官员,和身上有功名的本地士绅的代表。
关卓凡翎顶辉煌,沿着踏板缓步而下。
码头上迎接的〖中〗国人,包括入了籍的华尔,呼啦啦一片,跪了下去“恭请圣安”。
钦差大人微笑着说“圣躬安”。
地上的人们呼啦啦站了起来,挽起了马蹄袖。稍待片刻,又呼啦啦一片,重新打下马蹄袖,跪了下去“给贝子请安”。
折腾了两轮,总算行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