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钻石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我们下车再说。”霍先生笑呵呵地说道,“小燕来了。”

    “嗯,好的。”周志航连忙点头应答道,尔后,他和霍先生走下了车去。

    “霍爷爷,您过来了啊?我姥爷叫我出来接你们。”那叫“萧燕”的女孩子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过来,笑容嫣然地向霍先生打着招呼道。

    霍先生很高兴地一点头说道:“小燕,是啊。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周志航,周老弟是我和你姥爷一块儿请过来掌眼的。”

    萧燕点点头说道:“我刚听我姥爷提起过他了。周先生,你好。”

    “你好。”周志航也彬彬有礼地闻了声好,他自然看得出来,萧燕很有礼貌,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孩子家,不愧是出自书香门的大家闺秀啊。

    此时此刻,赫然站在周志航面前的萧燕,只见她穿着一身雪白色的连衣裙,乌黑秀丽的长发披散在两肩上,面容清丽,表情恬静,是一个落落大方的女孩子。

    萧燕的身材也不错,苗条高挑,整个人映入眼中很是有股养眼的感觉。

    他们三个人见上面寒暄一阵之后,萧燕就忙请周志航跟霍先生进去。

    “周先生,听我姥爷说,你好厉害,我真是想不到啊,他和霍爷爷居然还要请人来帮忙看东西,我更想不到的是,你还这么地年轻,见到你后,太让我意外了”走在路上,萧燕语气郑重地说道。

    周志航很谦虚地回答道:“是霍先生他们太看得起我了,其实我是来学习长见识的。”

    萧燕嫣然一笑道:“你太谦虚了。周先生,你不是本地人吧?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这边的。”

    周志航点头回答道:“是的。萧小姐,你猜对了,我是HN人,在这边打工罢了。”

    “哦?”一听到周志航那话语,萧燕就不由得惊异了一声,说道,“周先生,你知道我姓什么?刚刚我好像没有自我介绍吧。”

    周志航瞧了走在一旁的霍先生说道:“萧小姐,是刚霍师傅告诉我的。”

    “哦,这样啊。”萧燕好生应道,“我还以为呢。”

    他们两个一边说着话一边走进了小区的门口,随后径直赶去宋先生家。

    没过多久,周志航就和霍先生在萧燕的带领之下走来到了宋先生的家里。

    那是一栋三层楼高的独立别墅,非常地古典和豪华,屋内也装饰得异常地典雅。

    “霍爷爷,周先生,你们先请坐一下,我姥姥现在正在和一个客人商量事情,等会儿后他就会走出书房来见你们的。”在那客厅里,萧燕热情地招呼道。

    “嗯,没关系。我们不着急。”周志航忙点了点头说道。

    霍先生也说道:“小燕,先让你姥姥忙完他手头上的事情吧。”

    萧燕笑盈盈地点头说道:“嗯,我知道了。”

    稍后他就端来热腾腾的茶水给周志航和霍先生喝,照顾得非常地周到。

    周志航隐隐地感动着,只觉得对方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孩子。

    接下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宋先生就从那书房里走出来了,他身后还跟随着一个身材矮胖面相憨厚的中年男子。

    只见那中年男子愁眉紧锁的,似乎有什么心事,周志航想得到,大概是刚刚他在宋先生面前出了什么令他扫兴的事情吧。

    “他手上抱着的可是一件青花瓷啊”周志航注目凝视着那个中年男子,心思颤颤地想道。

    因为他发现了,那男子双手抱着一只纹饰精美的青花瓷瓷罐,看上去很不错的样子。

    “老宋,我们过来了”

    当宋先生走近来的时候,霍师傅当即站起了身来,朝那个头发苍白的老者高声打招呼道。

    “哦,大哥,你们过来了啊?不好意思,让你们两个人久等了”宋先生见到霍先生和周志航的时候,非常高兴地打着招呼道。

    稍后霍先生便向宋先生介绍了身旁的周志航,周志航表现得彬彬有礼的,宋先生也是很高兴的样子。

    而宋先生很快就留意到了周志航手上抱着的那只宣德炉。

    “周老弟,你这只宣德炉,我能不能看看?”

    一见到周志航那只宣德炉,宋先生两眼就放光了,他似乎看出来了什么。



………【第203章亿万价元青花(五)】………

    第203章亿万价元青花(五)

    “宋先生,您请看吧。”周志航彬彬有礼地说道,“这只宣德炉是我刚刚经霍师傅之手从一位老板手上买过来的。呵呵,我都没来得及把东西放回家里去了。”

    宋先生清瘦苍老而精神矍铄的脸庞上笑容可掬地说道:“周老弟,是我们太着急找你了,很不好意思,让你匆匆忙忙地赶过来帮我们的忙。”

    周志航连忙摇头说道:“宋先生,您别客气。能认识您这样的老前辈是我的福气。”

    说完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将那只宣德炉递到了宋先生的手上,宋先生要给他看那东西,他自然是很高兴了,实际上,他隐隐地看出来了,就在宋先生留意到自己手上这只宣德炉的那一刻,对方眼中闪耀着一阵阵异样的光芒,宋先生他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异常的地方。

    “难道在宋先生的眼里,这只宣德炉大有来头?”随即,周志航暗暗地想道。

    一想到这,周志航心中便忍不住又惊又喜,因为看样子自己手上这只宣德炉还有潜在的价值。

    其实周志航早就有所希望了,只愿自己机缘巧合之下买来的这只宣德炉不是年代久远的高仿品,而是真真意义上的宣德炉,价值不菲的那一种。

    “老宋,你觉得这东西有问题?”坐在一旁的霍先生突然开口搭话道,“这只宣德炉是我做了鉴定的。我认为它是来自明末清初的一款高仿品,并非真品宣德炉。”

    宋先生轻轻地一点头,却没有回答什么话,当下他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香炉看,神色端正,十分认真的样子。

    而与此同时,周志航也是注视着宋先生的没一个举动,生怕错过哪个细节似的。

    这下他心里当然有些紧张了,毕竟这可能关乎那个宣德炉的真假之分,真与假只有一字之别,可宣德炉在市场价值上两者却有着天壤之别。

    通过察言观色,周志航很容易觉察出来,宋先生至少没有贬低那个宣德炉的意思,而是一种关注而赞赏的目光。

    几个人相对约莫静默了几分钟,突然,宋先生抬起头来,对周志航说道:“周老弟,这只宣德炉,你花了多少钱?”

    霍先生替他回答道:“二十万。老宋,以这价钱,不贵吧?”

    宋先生忙摇摇头,郑重地说道:“二十万,怎么可能贵呢?周老弟,你真是好眼力啊恭喜你,你捡到大漏了这只宣德炉是难得一见的真品,而且是精品,价值不可估量”

    “什么?”

    宋先生那话一说出口来,周志航就和霍先生面面相顾,均是大惊失色。

    “老宋,你说这只宣德炉是真品?”霍先生置疑道,“我感觉不大像,这只香炉造型较之我收到的那件真品肥大了一点,明显是宣德后的仿品,很符合那时候仿品的特点。”

    宋先生却赶忙摇头一笑道:“大哥,不是你那么说的。宣德时期的宣德炉,在形制上并不一致,宣德后期的香炉大都偏肥大——我能证明这东西是真品宣德炉,因为我在一个博物馆见过几乎一模一样的一只宣德炉,而那只是出土文物,自然不会有错了,况且经过了很多专家的一致认同。”

    “是吗?那我当真是孤陋寡闻了啊”霍先生叹口气说道,“说句实话,宣德炉这东西鉴定起来是一大悬案,真真假假,在真品与高仿品之间,着实难以判断出来其真身啊”

    宋先生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但这件我偏向于认为它是一件真品。除了器型上我有把握,还有一个地方也能证实这一点。”

    “哦,是什么地方?在哪里?”霍先生大感惊诧道。

    听宋先生胸有成竹地那么一说,周志航也顿时打起了精神来,宋先生要说到关键点上了,千万不要错过这精彩之处。

    这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而他最为关心的是宋先生那番话到底有无切实的根据,是的话,那自己这一次竟是阴差阳错地得到了一件真品宣德炉,那可赚大了啊。

    “在这儿。”宋先生指着那宣德炉靠近底座的表面某部位郑重其辞地解说道,“周老弟,大哥,你们想必看到了吧?这有稍微凹陷的三个细小的印记,而与这相对的另一面也有三个类似的痕迹。”

    “对啊,我们看到了,可那又能表明什么呢?”霍先生很不解地说道。

    周志航和那个中年男子也都是满眼的疑惑之色,不明白宋先生想要说明什么。

    只听宋先生回话道:“这两组引号,可不是随随便便存在的,去找一只高仿宣德炉来,上面肯定就没有了。”

    “这么说,老宋,你是根据那两个小小的印痕来指明东西是真品无疑了?”霍先生忍不住疑问道。

    霍先生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确信,这东西谁能够下个死结论呢?到底是一件古色古香精美绝伦的香炉了,有可能是真品,也有可能是高仿品,因为宣德炉仿造技术是很高的,惟妙惟肖。所以,我只是根据我的一些经验来推论一下,我感觉而已,这东西是真品的可能性很大。”

    先生用力地点点头道,很有股赞同的意味。

    “宋先生,请您给我们说说吧,让我学习学习。”周志航语气迫切地询问道,“那两组六个印记究竟代表什么呢?”

    宋先生终于回答了,娓娓道来:“这六个记号是钉子留在上面的,也就是‘钉印’。”

    “钉印?”周志航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如此啊”

    “对,是钉印”宋先生眉飞色舞地说道,“真真的宣德炉,在那时大都是供皇宫使用的,即御用品。其中有一部分,特征很明显,但凡是这一类真品,那上面应该要留有钉子的印记。原因很简单,在摆放香炉的时候,下面安装有一个特制的底架,底架上伸出来的六根长长的支架紧紧地箍住香炉,以免有什么颤动,久而久之,上面就留有钉印的记号了。”

    “哦,老宋,原来你说的这个意思啊”霍先生也一脸恍然神色地说道,“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但你不能否定,一件赝品就没有这个标志了啊。”

    宋先生笑意盈盈地说道:“大哥,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这是在质疑。当然,我是不能肯定的,但基本上没有吧,反正我没有见过差不多的。对于宣德炉的鉴定,确实很难,不像汝窑瓷器等东西的那一时期的特点那么明朗,只要眼力够好,判断出来还是可以的我觉得,一件宣德炉,只要它多个特征符合标本真品的特征那就差不多是真的了啊。”

    “那倒也是了。”霍师傅点头认同道。

    “宋先生,您是说,我这件东西也许是真品了?”周志航忽然郑重其事地反问一声道。

    此时此刻,他心下里是无比地激动和兴奋,刚才宋先生那一席话点醒了他这个梦中人啊,让他脑中豁然一亮。

    他自然是相信宋先生说的了,也很希望如此,如果他买来不久的这只宣德炉是真品,那么,价值会在二十万的基础上翻好几番啊,卖价非常乐观了。

    不过就算那宣德炉经最后的鉴定是如假包换的真品,周志航也不会打算卖掉的,因为他向来喜欢收藏古玩,尤其是宣德炉这样的精品重器,更是向往了,一心想珍藏起来的,再说了,他现在也不缺这个钱了,暂时没那个必要。

    “是啊”宋先生笑呵呵地点头说道,“周老弟,实在是恭喜了我说你捡到大漏了啊二十万买来的东西却是一件真品宣德炉,自然是赚大了并且,我完全可以告诉你,这只宣德炉在真品宣德炉中尤其地珍贵啊,因为是御用制品,特别稀奇的”

    “呵呵,是吗?那太好了谢谢宋先生,谢谢您们给我掌眼,我对这些东西可是没什么经验的”周志航极其欢喜地说道。

    宋先生摇头道:“你客气了。周老弟,你也太谦虚了啊。你眼力很好的,只是我痴长你些岁数,看到的东西比较多而已。”

    “周老弟,我也没想到啊。原来这只宣德炉还大有故事。”霍先生也笑盈盈地搭话道,“老宋的眼力自然没话说了,他认为这件宣德炉是真品,那就应该不会错了。我也恭喜你,你捡到大漏了。”

    周志航忙谦逊地说道:“霍师傅,这还多亏了你啊这个大好机会是你带给我的。刚才要不是你那么说,我也没把握了,也就不会买下罗老板这只宣德炉了。”

    “不是,那是你自己的运力。”霍先生摇了摇头说道,“是件好东西,你值得收藏了。”

    周志航连忙再次感谢了他,而后宋先生小心翼翼地将那只宣德炉送回到了他的手上。

    “这位老弟,你运气真是好啊,居然花二十万买来了一只真品宣德炉,这在古玩行真是个神话啊”

    恰在这时,一直抱着个青花瓷罐的那位中年男子发话了,他也是对周志航表示恭贺。



………【第204章亿万价元青花(六)】………

    第204章亿万价元青花(六)

    “谢谢宣师傅。”周志航彬彬有礼地说道,刚才宋先生已经向他介绍了宣师傅,他也看出来了,对方应该是来找宋先生鉴定瓷器的,可是他的东西在宋先生看来却不怎么让人满意。

    实际上,周志航注意宣先生很久了,当然,他关注的不是宣先生本人,而是他手上拿着的那一件瓷器,那瓷器看上去显得是古色古香,器型也很端正,还有表面上的纹饰细腻精美,品相很不错的感觉。

    周志航还隐隐约约地有所发觉了,只道宣先生手上的那只瓷罐看样子与元青花像似,来头并不小。

    但既然是宋先生认为不好的,那恐怕多半是件仿品了,充其量是一件高仿,在一定意义上,值不了多少钱的。

    “宣师傅,您拿的可是青花瓷?”完全是不由自主地,周志航忽然张口询问了宣先生一句。

    宣先生点头回答道:“是青花瓷。”

    他没多说什么,就在这时,宋先生开始搭话了,只听他郑重其辞地说道:“周老弟,你相比早就看明白了,宣先生那件瓷器,是元青花的造型,还是大罐类的,看似非同寻常啊”

    “是元青花吗?”周志航惊讶道,“那可是好东西了啊让我今天大开眼界了”

    宣先生忙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呢,周老弟这东西外表花哨而已。都不认可它啊”

    “这怎么说?”周志航说道,他这有点儿明知故问的嫌疑。

    一切都很明显了,那只元青花大罐并不被宋先生他们看好,就连霍先生看它的目光也是很暗淡的,说明他也并不在意那东西。

    然而,周志航总觉得那东西不错,就算是件赝品,那也是高仿品了,在市面上能见到做得如此逼真的一件元青花大瓷罐,那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宣先生老脸发红,很不好意思地说道:“不瞒你说,我只是一个外行人,不懂行里的常识和规矩。这件东西是我祖上流传下来的,都说是元青花,非常珍贵的,可是这许多年以来,我问过很多博物馆里的文物人员,还有一些鉴定专家,但是都说东西有待商榷,他们很含蓄地给我意见,我心里面其实早就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可是我还是不死心啊,直到千里迢迢地从北京慕名赶来这深圳,问了宋先生,我才决定了,这东西就这么回事,以后不需要折腾了,老老实实地放到家里吧。前些年,也有不少的古玩商人来问过我家,说让我以二十万的价钱卖给他们,但是被我拒绝了,最终没有卖给他们。”

    周志航说道:“元青花可不是这个价钱,二十万也太少了点吧?你自然不能以这个价钱卖了。”

    宣先生却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要照你这么说的,这真是一件元青花那就好了啊,可它都说不是,我现在就算是无偿捐献给故宫,他们也绝对不会收的。也再也没有人来问过我们了。呵呵,它就像是一件废品一样。”

    “那倒不是了。”周志航郑重地回话道,“宣先生,您不要妄自菲薄,这东西既然是您祖上传下来的,那它本身就有着莫大的意义了啊。”

    他以一种安慰的语气说着,宣先生继续说道:“我们家以前也不知道这玩意儿存在的意义,就摆放在神龛上,没去管它,好多年了,一直等到大家关注起元青花来。”

    “嗯,我知道。元青花在古玩市场被炒得很热火。”对此,周志航他很能理解。

    众所周知,2005年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创造了折合人民币亿元的高价,这个价钱当时折合成黄金来计算,约合2吨黄金。

    而在过去对元青花的了解大家非常少,几十年前,大部分人不知道有元青花这个事物,明清两朝的人一直固执地认为青花是明代初年创烧的,而不是元代创烧的。

    现在元青花在国际大型拍卖会上拍出天价来了,国内的行家也就特别地关注起来了,从而掀起了一股收藏元青花的浪潮,有市场,便有利可图,一时之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古玩市场上充斥着元青花,当然了,这并不是真品元青花从各家浮出水面来了,而是赝品大量涌入市场,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也就在这个情况之下,很多的人是不相信有真品元青花的了,只认为那些东西只存在极少数的人手中,而那些人是不会拿出来卖掉的。

    但看事情不能那么绝对,并不一定出现在眼前的元青花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这也有例外的

    “宣先生,您能不能把这个大罐摆放到这桌子上,给我好好欣赏一下?”周志航笑盈盈地请求道。

    “当然可以了。你请看吧。”宣先生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着。

    而后他就将那只大瓷罐小心翼翼地摆放到了他们身前的茶几上,以供周志航他们观看。

    周志航则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了那只元青花大罐。

    这可是一只大罐,来头并不小,不管是真品还是赝品,都值得欣赏了。

    元青花可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周志航也向来对元青花怀着一股莫大的兴趣,今日此时有机会见到一件元青花了,那自然不能就这么白白地错过了,认真地研究一番才是真理啊。

    或许能因此发现什么来呢,那就收获匪浅了。

    元青花是我们中原的优秀文化跟外来的优秀文化碰撞结合的一个实例。

    我们民族对待文化的态度坚韧而宽容,西方的文化进来的时候,我们能迅速地消化成为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强大的一个原因。

    先人创造青花瓷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在它之前中国人并不愿意用蓝色作为表现的主要色调。

    当时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中国工匠大胆进行尝试,把传统的吉祥图案用青花这种原料画在上面,烧出来以后又用景德镇的青白瓷衬底,所以就显得赏心悦目。

    元青花可以说是开一代审美之先河。

    元青花在市场上代表着重器,价钱非常高的,官窑瓷器昂贵之极。

    究其原因,首先它是我们先人文化的一个结晶,包括了我们的人文、经济、历史、艺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地位,进而才形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价钱。

    周志航刚刚从宣先生那里得住,眼下这件瓷器可是对方的家传之宝,宣先生说得那么郑重,令人不得不相信。

    周志航之所以对这件元青花瓷罐感兴趣,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感觉这件瓷器非常地不错,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瑕疵似的,这也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宋先生他们不看好这件元青花瓷器,周志航明白,对方可能是先入为主了,认为市面上出现的元青花瓷不靠谱,所以在鉴定的伊始,他们就戴上了有色眼镜,从而鸡蛋里挑骨头,有问题扩大化,没有问题就创造问题发现问题。

    总之,他们的鉴定有点儿不公正的态度,周志航还不知道,宋先生跟霍先生在鉴定元青花瓷器上站到哪个立场上。

    因为在元青花界,有些专家认为全世界遗留的元青花瓷器只有三百件,而且大部分是流亡在国外,保留在国内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可谓是凤毛麟角了,这群人便对市场上出现的元青花一律持反对的态度,认为不可信,东西再好,充其量只是一件高仿而已。

    而有另外一批专家则认为全世界不止定义的三百件元青花官窑瓷器,有很多要么没发现,要么就在各路藏家手中,市场上出现的元青花只要东西对头,那就有可能是真品元青花。

    周志航他当然是认为有的了,历史上流落下来多少件元青花,这不可能那么详细地算出来了,只说是三百件元青花,那只可以表明元青花确实稀少珍贵,不易得到。

    而此刻赫然呈现在他眼前的这一只元青花瓷器,周志航倒是认为东西没什么问题,很有可能它是一件真品,而被“无派”专家们看走眼了,就比如宋先生。

    当下周志航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青花瓷看。

    映入他眼帘的瓷器表面上包浆浓厚,古旧气息很重,极具古韵,这是一件老东西,这绝对没有错了,因为他自然分别得出,包浆与贼光是显然不同的了。

    只见那只瓷罐高月30cm,口径约莫20cm,足径也在20cm左右。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内外施青白色釉。

    外壁饰青花纹样,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5个纹样带,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卷草纹,上腹部绘双云龙纹,下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

    此器形制浑厚饱满,纹饰繁密而有气势,所绘龙纹头小,颈细,身体细长,三爪动感较强,形象凶猛,是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

    “这分明是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啊”周志航暗自感叹道。

    细细地察看了表面情况之后,周志航稍后又驱动右眼上的“钻石光芒”,神不知鬼不觉地看向瓷器内质以及内壁,他要看看,这瓷器表层以内的部位情况怎么样。



………【第205章亿万价元青花(七)】………

    第205章亿万价元青花(七)

    随后,周志航通过透视目光由表及里细致入微地检查了那个元青花大罐的内部情况,结果告诉他,一切都很完美,没什么明显的瑕疵,也就是说,这只瓷罐与真品元青花在特征上没什么多大的出入,感觉不出来异常的地方。

    换而言之,这东西有可能是真品。

    不过周志航也不敢肯定,毕竟他以前没有见识过真真的元青花,只是听说过而已,对它的鉴定知识只停留在从书上和别人的嘴里学到的那些东西,粗浅得很。

    尽管如此,这件青花瓷也不失为一样精品瓷器了,完全值得收藏的那一种。

    “宣先生,请问一下,你这件瓷器有去做过有关科学技术的测定么?比如碳十四的测验。”神不知鬼不觉之间看完那件元青花之后,周志航突然抬起头来,语气平静地询问了宣先生一声道。

    宣先生点点头回答道:“做过很多次。”

    “那结果怎么样呢?”周志航连忙又问道。

    宣先生告诉他道:“结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的说瓷器的年代可追溯到元朝时期,也有的说是后期的,还有的说元清明的瓷器想要断定具体的年代是很难的啊,只能粗略地做出判断。所以给出的答案都很模糊,不精确,哎,这不足说明东西就是元青花啊”

    说着,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表现出满脸的忧愁之色,垂头丧气的,很没自信的样子。

    周志航说道:“是啊,这个办法只能粗略地给个答案。”

    他嘴上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在心里面却是另外的一番想法。

    这在他周志航看来,是个好消息,因为不是有结果说东西出产的年代可以上溯到元朝吗,至少是一件古瓷了。

    而他心知肚明,在元青花受到重视之前,好像一直被忽视的,历史上并没有仿制元青花的热,这只是近些年才兴起来的,因为有件元青花在国外拍出了亿万的天价,这可创造了一个奇迹啊,打破了中国古瓷在国际上的拍卖纪录。

    这么一来,元青花就举世瞩目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纵观这么些信息,周志航逐渐地认定了,眼前的这一只青花瓷实际上是一件真品元青花,价值连城的。

    “霍师傅,您认为呢?”周志航忽然转过头去,笑意盈盈地问了坐在他旁边的霍先生道。

    “什么?”霍先生惊疑地注视着他,不明其意似的。

    周志航说道:“就是这件瓷器,您感觉怎么样?”

    霍先生笑吟吟地说道:“周老弟,在鉴定元青花上,你应该更胜一筹,有你掌眼了,我也就没必要开这个口了。其实我还想问你,你的看法是什么。”

    周志航忙摇头说道:“霍师傅,您过奖了。我经验不足,眼力有限。您和宋先生才是大家。”

    “周老弟,看得出来,你挺在意宣先生这只青花瓷的,难道你认为这东西是真的?”恰在这时,只听一直静默地坐在一旁的宋先生开口说话了,他语气低沉,像是不大愉悦。

    周志航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就我这目光,哪能肯定什么啊?只是我觉得,这件青花瓷……怎么说呢,太正了,没有不符合元青花特征的地方。”

    “是啊,周老弟,你说得很对,宣先生这只青花大瓷罐,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纹饰,乃至款识,等诸多细微的部位,都没什么明显的差错,但是有一个致命伤,这一点让我足以确定,东西只是一件高仿品,而并非元青花。”宋先生郑重其辞地说道。

    “宋先生,敢问是哪一个致命伤?还请告示一二了啊。”周志航彬彬有礼地请问道。

    宋先生说道:“这款叫做‘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周老弟,你可知道?”

    “知道什么?”周志航追问道。

    宋先生说道:“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也有一只,如果说这一只是真品,那么故宫里的那一只就是假的了啊,这怎么可能呢?这显然起了冲突。以我估计,这只云龙纹图罐只是其中一件仿造品。”

    “可历史上难道就只有一只这样的元青花瓷罐吗?有两件或以上呢?既然东西没什么问题,和故宫里的那一件一模一样,那为什么偏说这一件是赝品,而留在故宫博物馆里面的那一件却是无疑的真品,说不定反过来呢,那件只是仿制的假货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