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极品三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办法,只是一直没机会说话,此刻,机会来了。
    “此事何难,小人就有办法,保证半个月之后,整个乐平郡各县分发的粮米和沾县一样多。”赵喜眼见机会到了,突然高喊了一声。
    其实,说白了,这个问题很简单。前文有交代,今年大旱,灵帝下诏将各地苛刻酷虐和贪污的地方官员一律免除,而乐平郡的前太守赵邱正是其中之一。乐平郡的贪官污吏又岂是赵邱一人,各县的县令也都如此,并且和赵邱沆瀣一气。
    但是,灵帝下诏只是免除了郡守和郡守以上的,并没有动及县令和县丞。是以,虽然乐平郡的郡守换了,但是下面各县的县令却是依然未动,而王博毕竟也是刚上任,还没有时间来得及去一一进行调查,才造成了上一次不大不小的难民事件。
    赵喜的话音刚落,众人的眼光马上全部汇集到了赵喜的身上。这个孩子是谁,这个每个人心中的疑问,就连带着赵喜进来的那名老者也没想到这个孩子竟然敢在太守大人跟前来了这么一下子,毕竟赵喜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能懂什么。
    这名老者正要出口训斥赵喜,管家却已经先开口了:“你一个小孩子能懂什么,不要在这里大声嚷嚷。”
    赵喜好不容易逮住了这个机会,岂能放过,于是道:“小孩子怎么了,有志不在年高,小孩子也能解决大事情,太守大人,这件事情小人就有办法,倘若小人的办法不行,任凭太守大人随意处置,小人毫无怨言。”
    “好一句有志不在年高”,王博不禁对穿着一身破破烂烂衣服的赵喜刮目相看了,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有多大的年龄,多高的志向?”
    带赵喜进来地那位老头听了王博地这句问话。心中大恐。这句话分明就是故意讽刺。弄不好一旦王博发起怒来。不但会向这孩子问罪。而且还会连累了自己。想到此处。这名老者竟然不知该怎样去处置当前地窘况。
    赵喜却没有丝毫地害怕。依然是不卑不亢道:“回大人。小人名叫赵喜。今年十三岁。至于志向吗。当在三公九卿。”当然。这并不是赵喜地心里话。赵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地志向究竟是什么。乱世不久就要到了。是辅佐别人当皇帝。还是自己当皇帝?
    赵喜地这句话一出口。满厅地人都是大为吃惊。没想到这个孩子地志向竟然是要成为三公九卿。但是。众人随后一想。俱都感到可笑。三公九卿岂能是随便一个普通人能当上地吗。毕竟只是一个孩子。说地是孩子话。
    王博微微一笑道:“你刚才说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不知是什么办法。如果真有什么好办法。本太守重重有赏。”王博并不相信赵喜这一个小孩子会有什么好办法。便故意说这话来逗逗赵喜。缓解缓解眼下地气氛。
    赵喜眨了眨眼睛。对王博所答非所问道:“小人家在和硕县。家中有父母双亲和四个哥哥。日子过地虽然清苦。却也相敬互爱。其乐融融。但是。今年夏天地此次大旱和蝗灾。使得全家陷入了困境。当时小人正值生病。为了不给父母增添麻烦。小人便用诈死瞒过了父母。一路乞讨来到沾县。”
    赵喜地话刚刚说到这里。王博便隐隐约约觉得眼前地这个孩子不简单。于是更加聚精会神听下去。
    “小人在路上曾经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小人的父母兄长过上好日子,所以如果小人的办法真能解决大人心中的难题,小人不敢有太高的奢求,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便是希望大人能将小人收留在府中,暂时以为生计,不知大人能否答应?”
    “好”,王博此刻越发相信赵喜真能给他提供一个解决这个眼下难题的办法,不由一拍案几,脱口道,“倘若你的办法真能为本太守排忧解难,本太守不但答应你的要求,而且每月还发给你100钱的工钱,让你孝敬你的父母双亲。”
    赵喜大喜,要知道,在汉朝末年,100钱就可以买到五斤猪肉或者是半只羊了,这对赵河这样的家庭是太需要了。本来赵喜只是要求能在王博的府中混一口饭吃,然后等待机会,没想到每月还能挣到100钱,这不能不让赵喜喜出望外。
    赵喜连忙道:“多谢大人。”
    王博一挥手,道:“你先别谢,别忘了这个条件之前还有一个约定,便是你的办法能够解决这次的难题,否则你还是要回到难民中去的。”其实,这句话并非是王博的本心了,现在王博已经有点喜欢这个孩子了,即便是赵喜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王博也准备将他留在府内,给他一口饭吃,但是每月的100钱肯定是没有了。
    赵喜一挺腰,宏声道:“其实这个办法很简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人只是一时没有想到而已,四个字: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杀鸡骇猴”,王博在低下头来默默念了两遍,心中不禁一动,抬头向赵喜望去,双目尽是异彩,道,“可否说的再清楚些?”在当时还没有“杀鸡骇猴”这个成语,但是王博已经大约猜到了赵喜的用意。
    赵喜感觉自己快要成功了,心中压力顿减,自然要尽力表现一番,道:“大人,今年大旱,皇上下诏将各地苛刻酷虐和贪污的地方官员一律免除,全国其他各地的情况小人不太知道,但是单凭并州的变化中,小人可以猜到一点,所换官员之中只是郡守和刺史,并未动及县令和县丞。当然,皇上这样下诏自然有其用意,倘若举国上下的地方官员全部更换的话,势必酿成一场政治大乱。所以,在乐平郡,因为原来的太守赵邱乃是一名贪官污吏,致使其所管辖的各县的县令也与之是一丘之貉,大人虽然命令全郡按照刺史大人周济难民的标准执行,但是各县的县令们却依然是趁机中饱私囊,这才有各县的放米标准比沾县少,因为沾县是了乐平郡的治所,更是大人亲自周济之故。”
    赵喜在那里侃侃而谈,王博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同时心中暗暗惊讶,没想到这番话竟然出自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童之口,而且这个孩童只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难道说是别人教的,想到这里,王博不禁心中一动。
    “所以,小人以为大人应该立即派出亲信暗中彻查一个县,搜集证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该县的县令拿下,至于如何处置,小人就不敢多言了。如此以来,其他各县的县令们自然再不敢在放粮之时缺斤少两了。”赵喜一口气将心中想好的这一番话全部说完。
    那六名老人和王府的管家听了,都是和王博开始时一样,心中吃惊不已。
    但,王博早已恢复了神情自若,见赵喜已经说完,于是问道:“这番道理是你自己所想还是经过高人传授?”王博这样一问,其他七人也顿觉始悟,难怪这孩子能说出这样的大道理,看是是经过了高人传授。






    正文 第七章 仙人左慈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24 本章字数:3109

    听了王博的这一番话,赵喜心中却是一惊,自己太过于急功近利,有点锋芒毕露了,已经惹得王博起了疑心。但,赵喜毕竟反应较快,几乎想都没想,脱口道:“回大人,此乃一半一半。”
    王博不由好奇道:“何谓一半一半?”
    “小人自幼家贫,从未读过书,也不识字,如何能知道天下大事,前面的分析实是小人在乞讨的时候从两个文士的交谈之中听来的,但是后面的这个办法却是小人自己想得,若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人不要怪罪小人。”
    “好”,赵喜的话音刚落,从门外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
    随着这个声音的突然到来,众人的眼光全部被吸引到了门外,只有王博在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便已经站起相迎。赵喜回身一看,从门外进来一个道士,只见这个道士白发银须,炯目如光,两条白眉几乎垂到了和鼻子齐平的位置,然而脸上却没有一条皱纹,并且皮肤光滑红润犹如初生的婴孩般,让人感觉到好似一个不老神仙。
    这时候,王博已经迎了上去,来到的老道的跟前,躬身行礼道:“道长什么时候回来的,怎的不先行让人通报一声,小侄也好出门相迎。”
    此人是什么人,除了总管之外,屋内的众人纷纷猜想,竟然让堂堂一郡太守如此敬重。
    说起这个老道士,并非旁人,乃是汉朝末年同南华道人、于吉道长并列为三大仙人之一的左慈。三国之中的这三大仙人,其实也不是什么神仙,毕竟这世上是没有神仙的,只是他们皆是极其高龄之人,懂得修身养生之道,再者这三人学惊今古,精通相术、气象之术,皆是一代奇人,是以当时很多人便把他们三人当成了神仙,所以当时很多人都以能够投身在这三人门下而为终身目标。
    就拿孙策来说吧,历史记载孙策是因为杀了吴郡太守许贡之后,被许贡的门客在趁孙策打猎落单的时候伏击而亡。其实不然,孙策真正的死因并不是仅仅如此,而是因为杀了于吉之后,惨遭众人离弃,若无一死谢罪,江东必然再次易主。
    三人之中,以南华道长年龄最长,已有一百多岁,于吉九十岁,左慈最小也有八十岁了。对于南华道长,左慈始终尊之为师,后终得南华同意,左慈拜在南华门下。
    要说左慈怎会出现在王博府中呢,说起来要从王博之父王苞说起。当年王苞可谓是当世的奇才,此人博览群书,对相术和气象之术以及奇门遁术也颇有研究,曾和左慈相交甚深,在左慈的影响下,王苞并没有将全副心思都放在官场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些奇门遁甲之术的研究,左慈当时在王苞府中一住就是数年,经过和左慈多年的努力,两人终于合出了一本《遁甲天书》,记录了两人多年的心得和心血,就在《遁甲天书》完成后的三个月,王苞突然得了一场重病。
    王苞知道自己唯一地儿子王博资质不高。所以在临死之前托付左慈日后对王博以及王家地后人多为照顾。左慈虽然已是世外高人。但是多年地知己马上就要离手而去。心中也是悲痛万分。含泪答应了王博地临终嘱托。
    但是。左慈毕竟只是一名道士。不可能会影响到王博地仕途。所以王博至今四十多岁才能混到乐平太守地职位。这其中还有王苞生前地影响在其中。
    左慈也是两个月之前才来到这里。本来左慈来到这里也只是想看看王博地近况。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左慈也不会在此长留。但是。当左慈看到王博之女王绵地时候。深谙相术地他立即就发现王绵乃是娘娘之命。但是却是早夭之命。
    毕竟是匆匆一看。左慈心中也没有十分地把握。为了更加确认。左慈便在王博府中小住了数日。左慈以教授王绵琴艺地名义。对王绵暗中观察了数日。又得到了王绵地生辰八字。终于确定了自己最初地论断。
    这下子。左慈为难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地命运。每个人经过自己地努力也可以多少改变自己地命运。王绵地命运也并不是不能被改变。但是左慈知道王博早想将女儿送入宫中以为日后地仕途。左慈也曾对王博暗示过数次。只是王博一直没有明白左慈地意思。
    但凡。研究命相之术地人。有一个不成文地规定。就是不可讲地过于明白。面对资质一般地王博左慈也只能黯然叹了口气。也想就此离开。飘然而去。但是。老友临终前地嘱托让左慈左右为难。
    月前,左慈向王博告辞,说是外出访问一故友,一月之后便归来。其实,左慈是找他的师父南华道长去了,但是南华道长经年在外云游,踪迹不定,左慈没能找到。在回来的路上,左慈也暗下了决心,要向王博说明一切,然后便遁世隐居起来。
    左慈的地位王博府中的下人都是知道的,所以左慈到来,下人根本不会先行向王博通报。就在左慈问明下人王博正在客厅而赶去刚刚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好听到赵喜的一番侃侃而谈,左慈便驻足不前,在门外先听了一会,在听到赵喜说他的这个办法自己想出来的时候,左慈不禁喊了一声好。
    在回来的时候,左慈也了解到沾县发生的难民的事件,并且暗中打探到此事真正的原因。左慈也料到王博必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决此事,也为王博想好了解决之道,和赵喜所说的几乎一模一样。
    左慈并没有直接回答王博的话,而是上下打量着赵喜。乍一看,左慈便暗暗吃了一惊,没想到深谙命相之术的左慈竟然丝毫看不出赵喜的命相,好似人世间并不存在此人一般。初时,左慈以为自己是看花了眼,但是经过上下打量之后,左慈仍然不能从赵喜的面相上看出赵喜的命相,这不禁让左慈暗暗瞠目结舌。
    而与此同时,赵喜心中也是惊讶万分,眼前这个道人竟然就是后世的时候引导自己来到汉末的那位道长。赵喜不禁脱口而出:“道长,你。。。你怎么也来到了这里,难道你和我一起过来了?”
    赵喜的话说的很奇怪,左慈不知道赵喜是什么意思,问道:“施主难道以前见过贫道吗?”
    左慈的话让赵喜立即惊觉,自己是认错人了,眼前的这个道长和那个道长实在是太像了。好一个赵喜,反应确实够快的,急忙接口道:“道长怎的忘了,赵喜之所以来到沾县便是道长在梦中对赵喜的指点,说是我来此之后必有贵人相助,他日必成大器。但是我问道长的法号,道长却说我到了沾县之后,自会和你再见。”
    左慈使劲瞅了瞅赵喜,见其脸上满脸的真诚,看不出丝毫的奸猾之色,心下却是纳闷,我在梦中指点他来此,还有贵人相助,我自己怎的不知道。但是想想赵喜前后所说的话,并无半句的破绽,再一想,一个十三岁的孩童也不可能想出这么严谨的谎话,于是左慈便信以为真,以为是上天要让自己帮助这个孩童。
    这时候,王博听了两人的一番对话之后,脸呈喜色,对左慈道:“原来是道长指点这个孩子来到这里帮小侄的,小侄刚才正在奇怪,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而且没读过一天书,怎会想到这样的好办法,小侄多谢道长了。”
    王博这样一说,左慈此时已经不能再说其他的,只能默然承认,说实话,左慈也对赵喜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世间之人千千万万,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赵喜一样,自己丝毫不能从他的面相之上看出其命相的。
    左慈于是道:“方才贤侄既然答应了要将这位小友留在府中,不如就留给老道吧,正好老道身旁缺了一个扫地倒茶之人。”
    王博大喜,连忙应允不迭,左慈的这一句话便是暗示着要长期留在王博府中,这正是王博求之不得的。赵喜也是大喜,虽然不知道这个道长是什么人,但单从其外貌和王博对其极其尊重上便可看出此人不是简凡的人物。






    正文 第八章 拜师左慈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25 本章字数:2947

    当赵喜知道了这个道长的法号是左慈的时候,赵喜激动的几个晚上都没有休息好,晚上做梦还嘿嘿傻笑,不禁让左慈觉得奇怪,以为是赵喜得了什么病。
    殊不知,赵喜此刻便开始打左慈的主意了,左慈是三国时期三大仙人之一,自己若能够得蒙其收录为弟子,必然能学到一身本领,到时候还怕不能在这乱世喧嚣的三国时代闯出一条大路来,虽然自己并没有袁绍那样的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
    左慈呢,心中也有想法。经过几天时间的观察,左慈实在是不能从赵喜的脸上看出任何端倪,而且有一夜,左慈趁赵喜睡着了,竟然呆在赵喜床前看了一夜,直到天色发白,雄鸡拂晓,左慈才叹了一口气回里屋去了。
    在慢慢地观察中,左慈发现赵喜不但聪明伶俐,而且资质特别高,这就让左慈萌生了将赵喜收为弟子、将自己的一身本领尽数传授的念头。两人都有这个念头,只差捅破那层窗户纸了,但是这句话赵喜是不敢轻易说的,因为这是太大的奢求了,毕竟世间之人想拜在左慈门下的不计其数,而赵喜目前的身份仅仅是一个下人,而且身后没有任何靠山,更没有任何人推荐,所以还得左慈去说。
    这一日,就在赵喜在左慈的卧室为左慈打扫卫生的时候,左慈忽然问了一句:“喜儿(赵喜正式进入王府之后,府中之人都是称呼赵喜为喜儿,这让赵喜为此苦闷了好久,喜儿毕竟像一个丫环的名字),在这里还适应吗?”
    赵喜连忙恭声回答道:“回道长,喜儿能够得蒙道长和太守大人收录,已是感激不尽,否则喜儿早就已经饿死街头了,这里的生活对于喜儿来说简直就是太奢侈了,何况太守大人每月还给喜儿100钱。”
    左慈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老道自幼出家,至今已有八十载,八十年中老道学尽百家之长,融会贯通,方才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后来又得蒙南华恩师收录为记名弟子。老道虽然不敢说是学贯古今,但在当世除了南华恩师和于吉道兄,恐怕也无有能出老道之右者。”
    赵喜听了,不知道左慈是什么意思,也不敢贸然随意应答,道:“道长的本事之大,喜儿也曾听太守大人说过,心中对道长是敬若天人,钦佩的不得了,喜儿今日能为道长扫地端茶已是前生修来的福分。”
    左慈听了赵喜的这一番马屁之言,丝毫不为之所动,世上说过这话的人太多了。左慈继续道:“老道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也活不了多久了,老道有一个世人皆知的规定,就是每隔三十年才收一名徒儿,老道这一生也只收过两个传人,其中一个已经为国捐躯了,另外一个虽然还在这个世上,但是老道在传授其本领的时候也看出了其人人品不正,早晚要祸乱天下,所以并没有倾囊相授。只叹又是三十年就要过去了,至今竟然没能再收得一个传人,看来老道的这一身本领要带到棺材里去了。”
    赵喜心中一动,似乎听出了什么隐语,脸上闪过了一刹那的喜悦之色,但是赵喜没有敢怎么表态,但是却有些心不在焉,道:“道长之名,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倘若道长想要收徒,一旦消息外传,这乐平郡恐怕都站不下,道长还怕找不到传人吗?”
    赵喜脸上的那一丝变化没能逃过左慈的双目,心中暗道,此子果然是可造之才,年龄如此之小竟然会有如此的城府,看你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左慈故意叹道:“老道数十年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但是不是为人奸猾,便是资质不够,无一人能入老道的法眼,是以这些年来老道虽然没再收弟子,就连扫地端茶之人也没有一个。”
    这句话说地已经是很明显了。只要不是笨蛋或者白痴。都能听出左慈话中地隐意。赵喜又怎能听不出。但是。赵喜没想到这样地好事也能落到自己地头上。虽然赵喜很想成为左慈地弟子。此刻赵喜不禁有点结巴了:“那。。。那。。。道长认为。。。认为喜。。。喜。。。”赵喜地话已经说不出来了。
    任左慈是修炼多年。听了赵喜地这半句话也不禁莞尔。于是对赵喜和颜悦色道:“你想说什么。就说出来吧。”
    左慈地表情和这句话不禁给了赵喜莫大地鼓舞。赵喜“扑通”一声跪在了左慈地跟前。眼巴巴地看着左慈。道:“道长。喜儿。喜儿想拜您为师。学一身本领。还请道长收录。”说完之后。赵喜连连叩首不止。
    见到赵喜真正向自己恳求了。左慈反倒是稳然不动。任赵喜在自己跟前叩首不止。道:“先别叩头。我先问你。你要拜我为师学本领地目地是什么?”
    这句话太不好回答了。赵喜地身形猛然刹住。但是赵喜没有过多地时间去考虑究竟应该怎样回答才能过得了这最后一关。因为想得时间太长。会被左慈认为所言不实。赵喜略一沉吟。狠了狠心。道:“道长可愿听赵喜说实话?”
    左慈没想到赵喜会这样问。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道:“没关系。你说吧。说错了也没关系。”
    赌一把,这是赵喜心中的念头,赵喜道:“如今天下十常侍乱政,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喜儿若是学了一身本领,自当报效朝廷,以文武安天下。若是,大汉能扶则扶,不能扶,喜儿将会替而代之,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真正坐到国泰民安。”
    左慈听了默然不语,低头沉思。赵喜的一双眼睛则一直盯着左慈的脸,唯恐自己的话不能让他满意,心中更是忐忑不安,因为这番话大不敬的话已经说过了,左慈不答应也就罢了,若是再告诉了王博,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良久,左慈才道:“好吧,为师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你叩首吧。”
    赵喜大喜,连忙在左慈跟前端端正正磕了八个响头,连忙站起恭恭敬敬站在左慈身旁,但是赵喜心中已经激动的不知怎样才好,只是两只手来回搓来搓去。
    左慈看了赵喜的模样,忽然一正脸色,对赵喜道:“既然你我已经成了师徒,为师不能不对你刚才犯下的错误进行纠正,你可知你刚才做错了什么事吗?”
    赵喜愕然,仔细想了想自己刚才的举动,觉得没做错什么,便坎坷不安道:“徒儿不知,还请师父指正。”
    “嗯”,看到赵喜还算实诚,左慈不禁点了点头,用手一捋长须道,“方今天下乃是大汉之天下,你竟然敢说出‘大汉能扶则扶,不能扶,将会替而代之’的话,为师乃是方外之人,对于何人为皇帝看得很淡,但是若是被他人听到这话,你的小命还能保住吗?”
    听了左慈敲的警钟,赵喜不禁出来一脊梁的汗,头上也是涔涔冒汗,不知该怎样解释,只能说:“徒儿知错了。”
    左慈又道:“这一次也就罢了,日后你艺成之后,必然要广招人才,记住,万万不可再在任何人面前说出这样的话,须知,虽然当今皇上无道,但是忠于汉室之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否则你将会招来杀身之祸,你可记住了?”
    赵喜急忙道:“是,徒儿谨记,多谢师父教诲。”
    左慈又道:“为师在王博府中白日要传授王博的女儿王绵琴棋书画,所以为师只能在晚上才能教你本领,另外,为师与你的关系切不可对府中任何人说起。”
    虽然不知道左慈为何这样,赵喜也不敢多问,只是低头应道:“是,师父,徒儿记下了。”






    正文 第九章 遁甲五绝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27 本章字数:2904

    次日,左慈便以需要清静,不愿过多被人打扰为由,让王博在太守府的后面为左慈专门建造了一个小屋,并开了一个小院。这一点小小的要求,王博怎会不答应,马上命人在后面开了一块地,给左慈盖了一座道观。
    左慈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不想在传授赵喜本领的时候被其他人发现。半个月之后,一个两层的道观便已经建成了,道观之内一应俱全。
    三天后左慈和赵喜便搬了过去,自此之后的三年之内,赵喜便一直跟随左慈学习本领。
    左慈道:“既然你拜我为师,便不能不知道为师的本领来自何处,数日前为师也说了一些。其实,为师有了今日的成就乃是因为在为师二十岁的时候,为师偶然得到了一部残缺的奇书《遁甲天书》,这部《遁甲天书》是一本残书,但是其中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的内容之广让为师瞠目结舌,为师闭关研读了三十年,所得甚微。后来为师又得蒙南华老仙应允,拜在门下,学习奇术,加上为师数十年的精钻,也不能完全研究透彻。后来,为师听说五官中郎将王苞精通此道,便上门求教,结果在王苞府中一住便是二十年,合我两人之力才将《遁甲天书》全部补全,并且比较原书更上一阶。为师和王苞将其中的技艺分为了九种,分别是武艺、琴艺、医术、兵法、阵法、奇门遁甲、相术、权谋之术、帝王之术、气象之术,以你的资质来说,每一种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学精,但是你我之间却只有三年的师徒缘分,即便是你废寝忘食,为师也只能传授给你四种技艺,不知你要选择那四种?”
    听了左慈的话,赵喜并没有急着选择,而是问道:“师父,您刚才所说的那个五官中郎将王苞王大人现在何处,他日徒儿艺成,必以师礼相待。”
    左慈点了点头,然后又黯然摇了摇头道:“若是你学了这《遁甲天书》中的本领,说起来就算是喊他一声师父也不算错,只是你今生不可能再见到他,因为他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王博便是他唯一的儿子,王博资质不高,无大能耐,所以王苞在临终之前,将其子王博以及其后人托付给我,让我多为照顾,这就是为何王博会对为师如此尊敬的原因。”
    左慈后面的话赵喜已经听不下去了,因为他想到了三国中的一个人和这个王苞有关系,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被何皇后毒死的汉灵帝的美人之一王美人,也就是汉献帝的生母。
    王美人在公元180年进宫,当时年仅十六岁。王美人进宫当年的十二月,汉灵帝迫于宦官的压力,立贵人何氏为皇后,但何皇后骄纵专横,生性嫉妒,这使得何皇后在灵帝跟前并不受宠。
    与何皇后相反,王美人的出现给汉灵帝的后宫生活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艳丽的容颜、美善的德操、大家闺秀的娴淑,特别是才华横溢的灵秀之气,是其他嫔妃无法比拟的。制赋、作画,使他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这一切更使得何皇后更加痛恨王美人。
    何皇后被册封的时候,王美人刚刚有了身孕,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是何皇后加紧了对王美人的迫害。王美人担心何皇后的嫉恨会给自己和腹中的孩子带来不幸,便想办法打掉胎儿,但却没有成功。
    公元181年三月。王美人果真生下一位皇子。他就是后来地汉献帝刘协。然而。刘协地出生给何皇后带来了更大地恐慌。于是她毫无顾忌地毒死了王美人。虽然何皇后行事已经极为机密。但是灵帝很快查明了凶手。龙颜大怒之下。决定废除何皇后。却因为诸多宦官地求情。使得他最终竟没敢处罚何皇后。
    也许是对于王美人地愧疚。也许是灵帝确实喜欢次子刘协。也许是刘协地确比其哥哥刘辨聪明伶俐。所以汉灵帝临死前。便想立刘协为帝。并将这个愿望托付给了大权在握地西园八校尉中地上军校尉蹇硕。也算是对他心爱地王美人地一个交待。只是蹇硕在策划此事地时候。被司马潘隐泄了密。结果蹇硕并没有斗过大将军何进。反为其所害。刘协并没有如灵帝所想成为皇帝。而是由大将军何进扶立大皇子刘辨做了皇帝。
    但是。也许是王美人地在天保佑。刘协并未因此永远失去了皇帝地宝座。在后来董卓进京之后。刘协终于从陈留王跨上了皇帝地宝座。成为了大汉地最后一代天子。但是。皇帝地身份并没有给刘协带来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