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天国-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呜呜了几声,可是带着血的嘴唇疼的他说不出话来,只好在黑暗中推了推副将,一只手捂着肿胀的嘴,另外一只手臂比划了比划。
副将明白总兵大人的意思。他默默地站起身,推开堵在门口的几个兵勇,伸手一拉房门,一阵巨响,吓得他“咣当”又推上了门。太平红军已经进镇了。
紧邻街口的一间小屋子里,拥挤着几十个绿营的兵勇,黑暗中,人挨人,人靠人,每一个都是大气不敢出。
“专打忠义救国军,其他降者既往不咎……”外面,响起了天朝红军的劝告,可如同抱团取火的兵勇们只是相互间挤动了挤动,没有其他反应。
“哗啦……”窗扇被打破。
“碰!”
“妈呀!”
挤成人肉团一样的屋子里,不知道是谁重重地挨了一下,发出一声痛苦的尖叫。随着叫声,“人肉团”下意识地朝着后墙一涌。
“轰……”,一声巨响,整个屋子为之一晃。
在屋子里发出的一片凄厉惨叫声中,外面,红军士兵踹开房门,挥舞着大刀,扑了进去……
一个院落,紧随着两声手榴弹爆炸,在弥漫的烟雾中,争先恐后的天朝红军士兵翻过院墙,院子里,顿时刀光闪烁。利刃撕开人的肉体,血液喷溅,伤者在哀鸣。清兵抵挡不住,向着身后的各个房子里急窜,天朝红军士兵紧追不舍。
追到房子门口的红军士兵两边一让,一颗手榴弹尾随着清兵的屁股后面也钻进了房间。恰恰就在进了屋子的清兵死命地将房门刚刚一关上的瞬间,“轰隆”一声,手榴弹爆炸。
“杀……”门口的红军士兵踢开屋门,一把把闪亮的大刀在幸存的、满是同伴血污的清兵头上挥舞……
又是一股避进一所院落的清兵,他们在笔直的又是唯一的街道上奔跑的时候,就早已挨了天上掉下来的炸弹的轰击。丢魂丧胆的清兵们刚刚逃进院子,外面就喊杀声雷动。
“哐当……”不管后面还有没有自己的同伴,院子大门在重重的声响中被关闭。虽然顶门杠已经栓上,清兵们还是生怕门会被打开,七手八脚顺来各式的杂物,呼啦啦堵向大门。
“啪!”就在这时,一个黑乎乎的铁家伙飞落在了院子当中。
“不好!”一个挨打挨出了经验的清兵变了声的一声尖叫,不顾一切地又跳到大门口,拼命去拉扯刚刚才被堆积在那里的杂物,“里面去不得,冲出去,冲出去……”
手榴弹在几十个还呆若木鸡的清兵中间爆炸。没有伤到的清兵似乎这才回过神来,有的跟在前面那个清兵的后面又七手八脚地急着要打开院门,有的干脆直接扑上了墙头。想出去的,与不想叫他们出去的人,战在了一团……
这只是开始,当这个开始过后,形势就变了。
凡是知道或者听说过一个月前发生在蒲津关那场冲突的人,都还记得当初太平红军在阵前喊过的话。
“只要蒲津关,捉拿袭扰我军、破坏停战和谈的凶手……”
当然,他们也就都知道,当驻守在蒲津关的兵将们由此而呼啦啦地逃离关城之后,太平红军果然就适可而止。非但没有追在后面不依不饶,即便对于那些曾经在关城内抵抗过一阵子,可后来还是听了太平红军的话而举手投降了的兵勇们,也并没有大开杀戒,搞什么他们的官长们总是挂在嘴边的“报复行为”。
而且,这些人投降的人,尽管身上或许还多少的都沾有着太平红军将士的血,可当被甄别出绝非在西岸“肇事”的凶手的时候,太平红军还照样既往不咎,在好好地招待了他们一顿酒饭之后,大张旗鼓地礼送他们出关。没人不服,太平红军就是讲信誉,凡事有理有据还有节。
那么,如今呢?
这是目前龟缩到一间间房子里,试图躲避那铺天盖地而来的炮火的清军兵勇们,最想急于解开的谜团。
人家可是口口声声说了,是专门来打忠义救国军的。要说忠义救国军这帮子家伙也就是欠揍,没他们这些大爷在,至少咱们还能吃上饱饭,或许还有好久好肉。无论练勇,还是兵勇,只要想到这里,恐怕就不会有多少人肯替忠义救国军去做挡箭牌了。至于没有了忠义救国军,大清是不是会完蛋,天会不会变色什么的,那绝对不是普通练勇和绿营兵勇该想到的事情。大清是皇上的大清,是当官们的大清,兵们,只是出来混饭吃的。出来当练勇的是为了混饭吃,出来当兵勇的一样,也只是为了当兵关饷。有钱、有地、有享受,谁会出来受这门子罪。要不老人们怎么偏偏喜欢说,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呢。
更何况,那骇人心扉的冰雹般轰然而至的犀利炮火,那令许多他们自己的同伴眼睁睁一瞬间就变成了残肢断臂惨景,还不时地在他们的脑海里翻腾着。人肉是挡不住铁炮子儿的,这他们都已经明白了,可龟缩在房子里就行了吗?
显然也不行,这种形同被捉的狗恰恰是自己钻进了窝里,鸡跑入了笼子里的状况,甚至比起刚才站在旷野里的那一幕来,似乎还更可怕。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太平红军的大炮射出来的炮弹,居然连拐弯抹角都会,活生生地能够顺着窗户和门缝,滋溜儿一下子就钻进了屋,叫你跑没处跑,藏也没处藏。
人啊,有思想不行,因为有人不愿意。可没有思想呢?更不行。当人丧失了一切的意志和追求的时候,那就只有活着才是最好的一件事情了。要不怎么世间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倒会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承受不住心理连带肉体煎熬的清军兵勇,开始了一种威逼下的自觉行为。“红军大爷,求求你们别打炮了,俺们投降……”带着哭腔的求饶声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
………【第三六八章逐鹿(十)】………
战场上形成的这种如同是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捉鸡的战法,清兵们享受不了。而冲到镇上的红九十一师一团团长习秉勋,在一开始的时候,看到清兵们都挤进了两边的店铺、院落,笔直的大街上竟然空无一人,对清兵们的这种做法,也是很不高兴。
师长给他的任务是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说白了,就是要抢在仅仅距离此地十余里之外的忠义救国军赶到之前,彻底占领风陵镇。除了要巩固现有的登陆地域,保障后续大军渡河参战之外,还要与右翼的特务营一起,拦截和拖住黄淳熙的这标人马,等待自蒲津关南下的红九十师主力,最后合围并全歼之。
可看看眼前的情况,风陵镇街只有一条,而两边比邻相接的大小房屋、院落却不下百间。作为全军抢渡第一梯队的他的团队,即使只有少部分接替了师特务营,留在渡口负责清理和警戒的任务,但全部能投入到这里的战斗人员也不过千余。在数量上不占优势,地势上不占优势,躲进乌龟壳子里的清兵们真要是不听劝告全力纠缠,只怕镇子刚刚清理完一半,黄淳熙那个混蛋的前锋人马也该到了。
尽管在黄淳熙的来路上有了特务营,如果盘踞在芮城里的刘岳昭真的能按照韦总的算盘行事,那还好说。万一呢,万一刘岳昭的人马提前得到了什么消息,也从东面增援而来呢?只怕是到时候特务营也抵挡不住来自两面的同时攻击。
习秉勋想得多,自然会不高兴,也就更着急。
其实,之所以战斗一开始习秉勋着急,清军却被打得无奈,双方还都是对于天朝红军此番作战,才大量装备了的手榴弹的威力认识不足,和战法不对引发的恐慌过度所致。
在红军大学,在湖北、河南的作战后期,当时还作为连长、营长的习秉勋就接触到了手榴弹。不过,那个时候的手榴弹还算金贵,几乎大部分供应了皖北及山东作战的红三方面军部队,以对付忠义救国军及胶东的沙俄鬼。而红二方面军所得的数量有限,部队的支援活力基本上都是依赖经过改装的老式大炮。所以,不单单是在红二十三军里,就是在整个红二方面军,除去红四军各部之外,还真没有成建制的团队集中使用过手榴弹的经验。
因此,习秉勋没有想到清军会在如此猛烈的手榴弹打击之下,能够很快地瓦解,而是把“宝”更多地压在了心理攻势上,这就是战前余廷璋师长发布的,“专打忠义救国军,其他降者既往不咎”。
不管怎么样,习秉勋的战术都没有错。红一团将士捣洞翻老鼠似的凶猛战术,使得心理战成为可能。历来就是如此,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震慑,单凭几句好听的话,那是绝对吓唬不住、也说服不了任何人的。
看着经过初始的几番“苦战”,战事往下发展的突然异常迅速,只要一颗或者几颗手榴弹一到,一股股的像是被打断了脊背的癞皮狗似的清军残兵败将们,就会哭着喊着从藏匿的各个角落灰头土脸,甚至是满身血污地钻出来,向他的将士们乞求投降。看着钻进乌龟壳子里的清兵们,又有的再次不顾性命地窜上大街,习秉勋终于松了一口气。
嗯,不错,投降的带走,冲出来的,他也笑纳。总之,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麻烦事。
前面的将士们已经突到了镇子的尽头,尽管习秉勋还没有像余廷璋师长怀揣的表,但凭着感觉,他相信,将士们真的打得快,从开始到现在,绝对没有超过一顿饭的时间。
“团长,这院子里面还有个大个的!”
习秉勋顺着欢快的喊声望去。他的士兵们正堵着一个大院落,一面监视着几十个清兵高举着双手,由打院子里面战战兢兢地走出来,一面似乎还在商议着什么。
“哦,多大啊?”习秉勋走了过去,看到一个断了一条腿、军官模样的家伙,正哼哼唧唧地被两个清兵抬着经过身边,又努了努嘴,冲着后面的那个问,“这是什么人?”
“回……回大人的话,这……是俺们的中军副将,”清兵回答的时候,周身都在颤抖。他已经听到了刚才的人在呼唤面前这位为“团长”,虽然不知道“团长”到底是个多大的大人,可他感觉着就一定小不了,至少不会小于他们的总兵大人。否则的话,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打垮了自己这边两千多的大队人马?“大……大人,如果不是他逼迫着俺们,俺们也不敢一直跟红军大爷们扛到现在啊,谁愿意替忠义救国军的那些兔崽子当挡箭牌。”
“呵呵,好,好。”习秉勋点点头,又转向自己的部下。
“团长,是总兵福炘。”带队的红军军官望着团长,有点儿洋洋得意。很显然,他们之所以没有急于再发动对里面屋子里的攻击,是在盘算着如何能够活捉里面的那个“大个的”家伙。
“胡闹!”习秉勋右手的马刀冲着那个军官一指,刚刚还是和善的面孔顿时变成了铁板一块,“八连长,我是叫你带队来打仗的,不是叫你们站在这里叽叽歪歪咬耳朵来的。”
八连长被团长的震怒闹了个大歪脖儿。马上,他冲着团长使劲儿一挺胸脯,手里的大刀一举,脑袋朝两边的士兵们一甩,“冲进去,把这个混蛋给咱团长请出来!”
“砰!”随着来自窗框子上的一下撞击,还坚持在屋子里面的福炘和手下们,听到窗棂喀嚓的破碎声,跟着又是东西什么落地哗啦的响亮。这一连串的声响,在寂静得连每个人压抑着的呼吸都能够清晰感觉到的黑屋子里面,不究是如同一声晴天的霹雳,直吓得半躺半坐在大通铺上的福炘一身冷汗,陡然而起。而守护在窗子两侧的兵勇,却是嗖地就跳上了大炕。
几十双惊恐的眼睛齐聚向摔落在屋子里的飞来之物。老天,原来只是一个尺来高的水缸落地而碎。
“嗵!”就在福炘和手下们还没完全吐完一口气,又是一个黑乎乎的东西飞了进来,刚巧碰到大炕的炕沿上,叽哩轱辘在走道上不停地滚动。
老天,这是什么?一下子,整个屋子里的人,心又高高地提了起来。清兵们一个个屏住呼吸,凝神细看,忽然间,他们似乎听到了一种奇怪的,类似蛇吐芯子的滋滋声。
茫然的清兵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同样是傻呆呆站立在大炕上的福炘。
………【第三六九章逐鹿(十一)】………
“……当时俺被吩咐去把守门口,可是就离着飞进东西来的窗子只有七八步远。先落进来的缸一破,跟着就咚地一声,又飞进来了一个家伙,谁也没看清楚是什么样子,只听得在地上吱吱作响,还能闻到一种火药烧起来的味道。哎呀,什么东西一陌生了,那才叫人恐惧哩。满屋子里的人,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会带来什么,只知道绝对不会什么好东西,毕竟这是在打仗。俺那个时候是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只觉得似乎顺着后脊梁正有一条蛇信子在动。于是,俺只好死死地闭上眼睛,后背紧紧贴着墙壁,两只手抠着墙缝,两脚拼命地往起踮,俺身边的几个弟兄也是一样。什么,为什么?俺是真想能立即破开房顶一飞冲天,或者干脆挤进墙缝子里面才好。太可怕了,除了这样,谁也不会想起来还能做些什么。只听得轰隆一响,俺当时就死了过去……”
说起来屋子里的这些护卫们,尽管过惯了“和平年代”威风凛凛的大爷生活,从来没有参加过哪怕是一场正规的拼杀,可他们毕竟都是吃粮当兵、使刀弄枪的人,不会没有一点儿的胆量。加入当时飞进屋子里面的一只他们熟悉的装满火药的大木桶,那他们中间一定会有人就是单纯地为了生存,也得“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想方设法地把丢进来的东西再丢回去。
问题是,正如这位第一次是由于前面的几个同伴替他挡住了后来飞起的弹片,而第二次恰恰又是他“死了过去”才得以最终死里逃生的兵勇,后来跟家人谈起来的那样,既然不知道外面丢进来的到底是什么,自然也就谈不上如何去应付。就像是在没有人吃过螃蟹之前,即便再肥美的大螃蟹摆放在面前,又有谁敢去动?于是,站在炕上的只好呆立,炕下的紧贴着墙想装画,心里充满的那种恐惧感,恐怕是很难用一言两语来描述的。
“轰隆……”火光一闪,不速之客一开口,立刻就激起了一片的回应。大屋子一跳,地上硝烟和尘土夹杂着血肉纷飞,房顶上噼里啪啦杂物乱掉,和着的是悚人毛骨的鬼哭狼嚎……
“还不滚出来就他妈的接着给我再炸!”
外面,有人在怒吼。“呼……”暴怒的吼声还没完全落地,又是一个要命的家伙就陡然而至。
不知道第一次是不是外面的红军士兵心存善意,有意地把手榴弹丢在了走道上,给更多的屋里人一些生存的机会。可这次,却就全然不同了,手榴弹直飞大炕。
炮弹!现在,包括福炘在内的所有人都清楚了飞进来的是什么。还没等“炮弹”落炕,满屋子炕上炕下的人们,就像是一群受了惊耗子,嗷的一声逮个空当就钻。
福炘忘记了嘴疼,忘记了腰痛,哧溜一个马爬,钻到了炕根里,顺手扯起条又潮又臭的被子就罩到了脑袋上。与此同时,竟然有几个护卫同时把各自的脑袋钻进了总兵大人死死抓着的被子里。后面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居然不顾一切地钻进了已然占据好了“有利位置”的同伴身子底下。
遗憾的是,这回“炮弹”根本还没来得及落炕,就在福炘这堆人的大腿上面,轰然爆炸了。
可以糊涂一时,不会糊涂一世。大通铺南半边垂死和伤残的兵勇哭嚎声刚起,“红军大爷不要打炮了,俺们投降……”在几个墙角里相互挤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却躲过了一劫的兵勇们就破着嗓子喊了起来……
“团长,福炘那小子见阎王去了。”八连长抹着满是灰土的脸,言语中还似乎有些遗憾。
习秉勋撇了撇嘴,一副可有可无的神态,转头看看“安静”了许多的街道,冲着身后的传令兵一摆手,“通报师长,风陵镇已被完全控制。”
随着亲自带队掌控渡口的余廷璋一声令下,河滩上,几堆熊熊的大火冲天而起,映红了河面。
对岸,回应的火光映照下,韦俊踏上了渡船。
当得知兄长北王韦昌辉与洪天王一起画虎不成反类犬,结果不仅梦想破灭,反倒终于毁了数载英名,搭上了自己的一条性命之时,正在鄂北鏖战的韦俊心里免不了黯淡了一时。在红二方面军中,除去石祥桢之外,韦俊堪称是数一数二的战将。
和兄长韦昌辉平时在朝堂上的表现一样,在周围的将士们看来,韦俊是一个丝毫没有国宗的架子,很低调、很沉稳,为人极其和善的将领。当然,他大哥韦昌辉的那种表现更多的都是装出来的,而他不一样,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
由于自金田团营开始,戎马倥偬,直到如今,韦俊依然还是孑然一身。没有家室的缠绕和牵挂,没有太多的嗜好,也使得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到了对清军作战方面的研究之上。
安王、宁王的到来,把天军带上了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一支支强悍的老天军开始编入新型的天朝红军,老天军上下,无不为能够尽早一天进入到天朝红军序列摩拳擦掌,望眼欲穿。作为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优秀将领,韦俊自然对此更是不会无动于衷,他热切地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偏偏这种时刻,兄长那边出事了,而且还是出的那种在历朝历代就是灭你的九族都不会过分的大事。韦俊更加沉默了,他甚至都能听到来自背后的不少将士们包括着对他本人的痛恨。这怎么能怪将士们呢?庐州、天京,因为兄长韦昌辉的贪婪和不顾大局,导致了多少优秀的天军将士饮恨而亡啊?他似乎感觉到了自己的路,大概也就要走到了尽头。
当然,他并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死。他见过安、宁二王,也有幸与二王,尤其是安王殿下深谈过。他看得出安王殿下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硬汉,也相信安王殿下绝对不会那种小肚鸡肠的人。自打安王下凡以来,大哥韦昌辉没少在背后给安王殿下下拌子,可安王殿下呢?似乎对此毫不介意,安王殿下心里装的更多的都是天朝的大计啊。
当年长兄韦源珖因为抢夺位置上佳的宅院,误打了东王娘的亲兄弟——东王的舅子。如果不是老母亲深更半夜造访安王府,依照兄长韦昌辉的意思,为了博得东王妃的欢心,兄长韦昌辉还真的敢把长兄五马分尸才算完。是安王殿下不计个人的恩怨,救下了长兄,用老母亲的话讲,安王那是有着一颗菩萨般的好心肠的人啊。
兄长韦昌辉背后鼓捣的那点东西,韦俊多少清楚,从内心上讲,他对兄长的那些小算计并不以为然,早知道那样下去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兄长擅离庐州返回天京阴谋作乱的时候,曾经密信给他,他没有理睬,却也没有上报。不理睬兄长,是因为对天朝有情;而不上报,那是割不断的手足之情。
那段不长,却是极其难熬的时间里,白天,他一如既往地默默处理着军机要务,夜里,却总是碾转反侧。他甚至调换过位置在想,倘若你是天朝的主宰,你该怎么对待反叛的亲兄弟呢?不管怎么样,你韦俊都不会,也不应该再在如此重要的军机位置上坐下去。
不过,也有好心的朋友劝解他。石祥桢也曾找他“闲谈”,劝他不要想的太多,你韦俊是韦俊,他韦昌辉是韦昌辉,你韦将军对天朝的功劳,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石祥桢还拿同样陷入了“叔叔陈承瑢危机”的陈玉成来给他开心,陈承瑢也是天京叛乱的主犯,可陈玉成不是还照样统帅着广东、广西的数万红军。
尽管如此,韦俊心里仍然解脱不了多少。自己能和陈玉成比吗?陈玉成是安王殿下一手栽培出来的新军将领,战功赫赫,几年来更是一路扶摇直升。可自己行吗?没有靠山,谁又会肯得罪众人而为自己说句公道话呢?
然而,很快,随着后来的发展,叫韦俊终于放稳了一颗心。
………【第三七○章逐鹿(十二)】………
出乎他的意料,大哥韦源珖有一天突然来到了军前。韦俊不仅见到了虽然看上去风尘仆仆而又倦态十足,却绝对丝毫没有恐慌的大哥韦源珖,同时还看到了大哥随身带来的老母亲的亲笔信。
“……家中一切安好,无需挂念。吾儿出征在外,一切均应当以天朝社稷为己任,万不可存有太多的私人贪念,误己误国。天朝兴,则老身与尔父方能与天下百姓一起,得以颐养天年……”
大哥韦源珖又告诉他,除去从前北王府内那些牵扯到北王叛乱的谋臣、将士之外,包括北王王娘等在内的所有家眷,无一受到牵连。尽管原有的北王府已经被收回了,但全家老少都被东王重新安置到了一样不错的宅邸,而且,除了老的和小的,每个人还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公事。如果说现在大家缺少了以往的那种豪华和奢侈,却更多地得到了人间本就应当有的温情。
夜深人静的时候,韦俊也曾经忍不住地悄声问过大哥,“是不是东王,或者安王殿下有意安排你来这里的,说这些的话?”
当时听了兄弟的问话,韦源珖莫名其妙了好一会儿。他现在是在天朝红军后方勤务部有了个职位,此次出京,按理说上面安排的他应当押运一批装备赶赴安徽军前,是他自己遵照老母的吩咐,硬着头皮找了忙得根本一点空闲时间的安王殿下,通过安王殿下的通融,这才临时更换了任务。为鄂北的天朝大军运送装备,既能为前线出把力,又顺便能够看看多时未见的,遇到如此变故之下,恐怕也是寝食难安的兄弟。
听完大哥如实的答话,韦俊说不上是轻松,还是有些怅然若失。莫非……莫非天京根本就没拿自己当成一回事?
几天后,原西征军继仅有被整编为天朝工农红军的红四军之外,红二十二军、二十三军的整编令下达了。
韦俊被任命为红二十三军军长。这次,随着石祥桢转交给他的天朝委任令,还给他一封安王殿下的亲笔信。信中,安王殿下一一历数并肯定了他自金田至今的所有战绩,同时,为他能在北王叛乱时,既没有参与,又为了天朝大计继续英勇奋战在战场的行为大加赞扬。最后,安王由衷地希望他能够一如既往地带好部队,为红色天朝尽力。
不仅如此,作为西征军的主帅石祥桢,还奉了安王殿下的嘱托,在韦俊的军中严正警告那些擅自在背后胡乱发表议论,严重影响军中安定与团结的不负责行为,给韦俊正名。
太平天国共产主义同盟会成立了,血腥的战场上可以眉头不眨一下的韦俊,却如同心里揣着好几个小兔子似的,犹豫了再三,终于向石祥桢、罗大纲恭恭敬敬地郑重递交上了自己的一份申请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顺利地成为了天朝共盟会的光荣一员,而且,他的介绍人一栏上,端端正正签着的,竟然是林海丰、石达开的大名。
当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成立不久,庞大的北渡黄河、光复全天下的作战即将展开的时候,由于副总指挥罗大纲奉命返回天京就任天朝海军部总监,那么,罗大纲走了,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职务该会由谁来接掌呢?几天之中,军内议论最多的就数要杨辅清了。尽管不少人也都会私下认为,杨辅清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战场主帅,但是,他们还是觉得,能与石祥桢大帅并肩站在一起,牢牢控制住这支红色武装的副职人选,未必一定就要战场指挥上有多出色,会看家也许更好。
可结果一公布,再次出乎更多人的意料,韦俊就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并且,还继续兼任红二十三军的军长一职。这下子,上上下下的人都明白了,在红军中生存,不单单需要的是忠诚,还要必须有过硬的本事。
而对于韦俊来讲,体会出来的东西就更多了。从执掌红二十三军开始,韦俊就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鲜血来报答知人善用的安王殿下。尽管红二十三军是边整军,边参加了随后开始的光复豫南的战役,由于他切实领会了红军的建军宗旨,年轻的红二十三军兵锋奇锐无比。尤其是在洛阳战役中,红二十三军发挥的更是出色,不仅首先攻入洛阳,红九十一师一举摘得了“洛阳师”的荣誉,在全部参战部队中,还取得了歼敌数量最多,缴获最多的战绩。
后来,他曾经听人说起,安王殿下在提议他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时说过的话,“……可对于韦俊兄弟来讲,这个兼职是必需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初的北王。韦俊是个帅才,洛阳战役表现优异,提升他为副总指挥就是对他的认可,而继续兼任红二十三军的军长,则表明天朝对他的无比信任。即使是亲戚,人和人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搞株连。其实,单就北王的过去来看,他也是个大英雄,尽管出现了后来令大家痛心的事情,可他的功劳还是功劳,不可否认,也是否认不了的……”
那天晚上,他静静地仰面躺在简陋的床铺上,一个从来不会流泪的硬汉,那个时候,却任由泪水纵横……
很多年以后,远离了战争,尽情享受着幸福晚年的老朋友们坐在一起,回忆着当年的一段段喜怒哀乐的时候,有人曾经悄悄地问过韦俊,“说实话,如果那个时候天朝不是那么兴盛,再有满清的人跑过来向你劝降,需给你更多的高官厚禄,老弟你会不会……”
韦俊轻轻地笑了,摇了摇头。说心里话,纵然在最苦恼的时候,他也没有想到过背叛自己一开始选择的道路。可望着面前发问的老朋友,心里又是一动。如果真的是像老朋友说的那样,如果周围曾经那些散布对自己不利言论的战友们,真的就不理解自己,而是合起伙来整治自己呢?真要是那样,自己还会这么坚持吗?唉……说来说去,真是万幸啊!倘若是现在,即便真的发生了当年的情况重演,他相信自己绝对不会有第二条道路选择。可是当年……那还真是说不准呢,那个时候,人可能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活下去才更好,至于怎么活,活得是像一条狗,还什么别的,可能不会引起人更多的想法。
职务高了,权力大了,韦俊心里的想法就更多。他不再是把目光紧紧盯在自己那区区万多人马的一个军里,而是想的更宽,更远。
北渡黄河光复全天下的作战计划一到手,与石祥桢等人着实兴奋了一阵之后,韦俊突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三七一章逐鹿(十三)】………
北方行营授予红二方面军的任务是,红二方面军分为左中右三个集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