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天国-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样的时间不是很长。在渐渐的接触之中,郝立宿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自己心底里想象的那种情形,从江苏省总督曾钊扬那里开始,省府里从来没有背着他的任何一件事,更没有任何一个新同僚对他有过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慢待,更不要说什么轻蔑了。省府无论大事小情,在作出决定之前,总是会再三地征询他的见解。尤其是总督曾钊扬,似乎看出了他心里的那点儿疑虑,三天不来两天早早地就会登门拜访,与他攀谈上个把时辰,毫不掩饰地说像他自己这些人打仗、种地都是内行,可对于如何完完全全地治理好一个诺大的省份,巩固住并发展好江苏这个天朝的大基地,相比起他这个曾经有着一省布政使经历的内行来讲,那还是陌生的很。因此,希望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大家心往一处想,力朝一起使,千万不要背上过去的包袱,那其实不单单是对他自己,更是对天朝的不负责任。

    就这样,郝立宿真正试着开始说话了,并逐渐地融汇在了大家之间。

    整个江苏省早早地就实行了土地改革,按照天朝的土地纲领,翻了身的农民都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份土地或者山林,人民的劳作热情异常高涨。前年,尽管出现的旱涝灾害,全省的粮食产量不仅没有比以往下降,还获得了数年不见的大丰收。在此良好的基础之上,江苏省政府继续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同时,又利用各乡村农会、民团以及驻军的力量,开垦新田、对那些缺少劳力的弱势群体采取了无遗漏的互助方式,全省实际春播面积又较头年多出。再加上老天爷的垂青,风调雨顺,眼见得又将是一个金色灿烂的丰收年。

    不过,在这中间,与曾钊扬等人一样奔走于全省各地的郝立宿,却预感到了一个不足之处。不用说,今年的粮食一定会大大地超过去年的产量,而省内各地现有的仓廒,可还大都是那些接手满清时期的东西,有些年久失修不说,即使全部用上,那也根本就不足以面对现实。还有各地将来粮食的运输问题,如果不及早动手,很有可能会给这个难得一见的大丰收年带来巨大的折扣。

    郝立宿根据实地勘察,经过深思熟虑,筹划了一个从安排收割、到运输、再到仓储的完整计划,提交给了省府。果然,他的计划迅速被得到采纳,并马不停蹄地予以实施。由此,江苏不仅成为了天朝第一产粮大省,为支援光复全国的战场提供了稳定的后方保障,还创造了强弱搭配、利益共享、绝不荒了半分田的固定互助合作制度。

    天朝政府对江苏的贡献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东王杨秀清通令嘉奖江苏全省军民,同时赠送一块怀表给郝立宿,专门表彰他的功劳。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郝立宿又一次体会到了曾钊扬的优秀人品。原来,在给天京的奏报里,曾钊扬没有将江苏省的功劳贪为己有,而是对他郝立宿的贡献大大地加以褒奖,并提请天朝对他委以重任。连郝立宿自己都没想到,不出半个月,天京就来了委任诏旨,他成为了江苏省的总督协理,主管全省农业,同时,还担负起了督学的重任,大力推广天朝政府的“普学令”。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该回去了,已经是晚饭的时分了。”侍从望着还在凝神深思的协理,轻声提醒着。

    “好,回去。”郝立宿满意地抚了抚散乱的头发。

    “呵呵,郝协理果然还在这里。”

    刚刚走了两步的郝立宿看着迎面气喘吁吁跑来的站长,奇怪地停下了脚步,“出了什么事情吗?”



………【第三五三章马不停蹄(四)】………

    “哎呀郑委员,您来苏州怎么也不事先晓谕我们一声,叫我们也好有个准备啊。”

    刚才那个站长只告诉郝立宿说是有个天京的“大客人”在聊天中得知他在站里,就提出想见见他,这个“大客人”是谁?站长自己也说不清楚。来到客货混编的车厢下,当看到车门口迎上来的那位军官的时候,他一愣。这不是当初宁王府的侍卫长李蒙吗?去年宁王殿下从福建返回天京的途中,曾经在苏州滞留过数天,所以对这位宁王的亲随,他不可能不熟悉。郑委员来了?他连忙问着李蒙。不过,李蒙仅是微微一笑,却并不置可否。

    随着李蒙一推开车厢门,郝立宿看到里面显然是正要起身迎他的人,马上惊喜万分,果然就是郑委员,他赶紧拱手弯腰。

    “呵呵,我这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哦,本来只是途经这里不打算停留的,可现在要听人家铁路的话,没办法,不停不行啊。”郑南笑着连忙还礼,随后,亲热地拉着郝立宿坐在自己身边,“正好,刚才听说你在站内,就把你请来了,咱们看来还是有缘啊。”

    “呵呵……呵呵……”郝立宿只是笑,一时竟忘记了该说些什么才好。

    “怎么样,身体不错吧?看着比去年的气色可是好了不少。”郑南仔细端详着郝立宿,关切地说着,“现在管着的事情多了,劳累总是避免不了的,平时还是要多注意些。看样子你这晚饭一定是还没吃呢吧?正好,咱们就一起吃上一顿。来,给你介绍认识一下眼前这位咱们天朝军械局的齐大总监……”

    三大碗上面加了个荷包蛋的面条,两碟酱菜,这就是那个“吃上一顿”。

    “呵呵,不好意思啊,总说要好好做个东请请你,可惜时机没赶好,将就讲究。”郑南举起筷子看着郝立宿,“吃啊,下次到了天京一定好好地补上。”

    “郑委员太客气了,卑职还是真的饿了,有这一大碗面,强似山珍海味。”郝立宿抡起筷子,狠狠地吃了一大口。

    郑南笑了,低头吃了口面,“曾钊扬他们都好吧?还是以前那句话,你懂的比他们多,有多年的一省治理经验,要多多地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吝啬哦。”

    郝立宿被郑委员的话说得脸微微有些红,“看您说的,其实他们哪里就是外行,各个干的都相当出色。尤其是曾总督……”

    接着,他汇报了省里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经济建设,即将投入生产的省棉纺公司,生意火爆的苏绣工艺品公司、日夜加班加点的农用工具厂……又讲到了去年曾钊扬一力组建起来的省农业供销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他们把本省富裕的农产品从包装运输到向外销售一条龙的统一承担起来,既充足了兄弟省份的集市,增加了农民兄弟的现实收入,又同时解决了农民兄弟生产中的部分需求。

    “当然,这些明显还不够,现在单靠省农业供销合作社,覆盖面还仅仅是省内的小部分地区,”他兴致勃勃地说着,“如果类似的合作社能够在省内各地全部铺开,那会使更多的农民兄弟受益。”

    “呵呵,利用省府对外联络畅通的优势,不叫农民兄弟忙乎了一年的收成烂在地头,或者是被恶意的商人们低价收走高价卖出,仅仅赚个血汗钱,而是能够帮助农民兄弟们直接增加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还给他们解决了随后生产中急需的各种新工具和物资,这当然是件大好事,你们这个做法不错。”郑南连连点着头,“不过,在以后扩大规模的时候务必要注意一点,无论是县乡,组织不组织供销合作社要顺从大多数农民兄弟的意见,政府可以指导,但是不能强制。尤其是基层供销社,万万不能政府直接插手,更不能把供销社人员当成工厂里的工人那样安排,而是应当完全由农民兄弟自己来管理,就像你们已经搞得很好的互助组一样。不然的话,很容易造就出一批逐渐甩掉了农民切身利益的官商。”

    “这点我们倒是还没有想到,我们可能只是过多地看到了有益的一面了。”郝立宿也笑着,“不过,郑委员放心,我们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的。”

    “嗯,我们的各个方面都是在刚刚起步,万事急不得。无论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郑南说着,看着郝立宿一笑,“光说好的了,莫非你和你们那位总督大人就没有过什么争议?”

    争议?一提到这两字,郝立宿先是脸又是一阵微红,接着笑了。都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哪有大勺不碰锅沿儿的。

    远的不说了,几个月前,省供销社的仓库里积压了不少加工包装好的红茶。有适合东方口味的“松烟香,桂圆汤”“工夫”红茶,还有松香味更浓郁,比较适合配薰鱼和薰肉,专门就是为了应对欧洲诸国的“中华红茶”。无论是哪种口味,按说洋商们登门商洽购买的人数和数量都是不少,可曾钊扬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硬是叫省供销社的人们告诉所有前来洽谈的洋人们两个字,“没货”。而且设在苏州郊外的供销社仓库。居然还派了军队前去守卫。

    说实在的,这两年由于随着前来天朝的洋商及天朝政府派驻海外的外交官员逐渐增多,对海外生丝、丝绸、瓷器等产品出口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火。郝立宿心里清楚,那都是天朝政府及外交官们的诸多心血换来的,他不明白,为什么干练的曾钊扬一下又变得会不珍惜这种得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了呢?

    曾钊扬跟他解释,多年来茶叶被洋人购买的价格压得实在是太低太低,尤其是现在的茶叶包装精致,如果不把价格提升上去,包装厂的那些女工们谁养?茶农们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谁问?不能再叫洋人们把咱们当成是他们的廉价劳工来使了。

    郝立宿自然明白曾钊扬的那番道理所在,早在当年作为大清布政使的他又何尝没有过这种翻翻身的念头?可是,积重难返,哪里又是一时就能变得的?再说了,商贸商贸,那不是一个巴掌拍起来就会响的事情,一旦因此而得罪了洋商,岂不是自己断绝了自己的财路?赚的再少,总是比不赚的好不是?

    为了他自己心目中的茶农的利益,郝立宿与曾钊扬针锋相对,对此劝告曾钊扬,不能拿茶农们一年的辛辛苦苦当儿戏。

    可曾钊扬偏偏不听他的了。就在郝立宿忍无可忍,准备把写了好几天才写好的弹劾公文要发给天京的时候,他突然发觉,原来是他错了。

    那些日子里,什么由于老天不作美,什么再加上红茶已经大量被天军征用的“谣言”一时间风起云涌。闹得连当地习惯了喝红茶的老百姓们都当了真,市面上一两的红茶都再见不到。奇怪的是,越是这样,郝立宿想象中的洋商们不仅没跑,反而登门拜访的洋商们越是一天比一天多。

    他这个主管农业的协理自然也是站在了风口上。

    尤其是当十几个来自东洋日本国的商人,几乎天天跑来磨着要请他下馆子、看戏,鞠躬鞠的他都眼晕的时候,郝立宿猛然间感悟到,原来做一个堂堂正正,而又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正如曾钊扬盘算的那样,天朝的红茶价格由此大涨了一半还多,买到茶叶的洋商们谢天谢地,就差敲锣打鼓给省府送表彰信了,曾钊扬的嘴当然好几天笑的像个瓢。

    直到事后,郝立宿才得知,原来这次涨价行动,是曾钊扬与广东和福建、江西的几个大员一起密谋联手,如同在战场上的密切合作一般,实实在在地商场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战役。



………【第三五四章马不停蹄(五)】………

    “哈哈哈……”

    听到郝立宿说到这里,郑南忍不住大笑起来,嘴里的一口面条差点儿都喷出来。

    “茶叶涨价的事情我在天京也知道,可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故事。”郑南捂着嘴,“我本来是打算听你奏上曾钊扬一本,也好找机会替你撑撑腰,结果……结果你可还是没离开吹捧他。”

    “呵呵,郑委员说笑了,我哪里是吹捧,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不过……”郝立宿看着郑委员,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地又说到,“江苏省两年来的确是财政颇有盈余,有人看到上海那面正在兴起的新式楼房不错,街道也修得宽敞、规矩,也开始提议要在苏州照样搞搞。按说呢,把一个城市搞的平平直直,堂皇一些也是不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给外面来到这里的人一个更加美好的印象,对以后的发展也许还能带来不少的好处。只是……”

    “哦,”郑南停下了筷子,“你们曾总督啥意思呢?”

    “曾总督的意思倒不像别人……”郝立宿话说到半截,呵呵笑着去夹碟子里的酱菜。

    “明白了。”郑南继续小口吃着面条,“说说看,天朝的‘普学令’你们江苏落实的如何了,这可也是你的本分啊?”

    “县、乡两级的学堂已经覆盖全省,但要是真正的普及到每一个角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还有就是……”郝立宿又不打算把话说全了。

    “钱的问题!”郑南头也没抬,接上了他的话,“要建学校,要请先生,当然就离不开钱。尤其是地理位置差些的地区,人口分散不说,距离乡里还远,要把孩子们都聚集到学校里去,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情。虽然你能够请到愿意献身这个事业的先生,可又总得对得起人家。怎么对得起呢?光靠嘴皮子显然不行,即便人家先生也许甘愿乐此不疲,可我们却不会心安理得……”

    郝立宿凝神地望着郑委员。

    “所以啊,还是一个‘钱’字。”郑南捧起饭碗,仰头喝干碗里的最后一口汤,然后放下碗,抹了抹嘴,示意郝立宿接着吃自己的面条,“记住,与前面说起的合作社不一样,只要是肯投入到教育队伍中来的先生们,不管他是在县乡的学校,还是在村子里坐馆,只要他能叫我们的孩子脱盲识数,我们就必须都要把养他们起来,而且不是养一天两天,要养一辈子。只有真正的尊师,才有我们孩子们美好的明天。越是艰苦的地区,就更要给扎根在那里的先生以高于其它地区的待遇,就叫地区补差吧。”

    “当然,这就需要花掉大量的钱。”郑南停了会儿,等着郝立宿把最后一口面送进嘴里,这才又接着说到,“眼下天朝百废待兴,处处需要钱,可有数的钱总要花到刀刃上。想让自己管辖下的城市看上去更繁荣一些,这自然不能算是坏事。但是,什么样的繁荣才是真繁荣呢?亭台楼阁、车水马龙吗?我看不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有多么的殷实,也不取决于它展示给外来人的那些公共设施有多么的豪华壮丽,而是在于它所拥有的每一个人民的内在文明素养,也就是人们所受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一个缺少了全民文化素养的民族,是不可能永远地独立存在下去的。”

    郝立宿重重地点了点头。

    是啊,郑委员讲的话实在是太精辟了。倘若号称是创建了“康乾盛世”的那两个被满奴们狂捧为什么所谓的“大帝”“圣主”和“明君”的人,哪怕就是能赶得上眼前这位郑委员的半个小指头,一百多年的充裕时间啊,中华何至于还是文盲遍地,何至于还有后世被洋人骑在脖子上拉屎的耻辱哦!

    “回去转告你们曾总督,”郑南笑着拍拍郝立宿的肩膀,“工厂里能够出产各种新东西,学校里也是一样,这里出产的是被武装了头脑的我们的接班人,都是使我们天朝万代永固的基石。我们是要勤俭建国的,可无论是这里还是在其它地方,谁要是胆敢打着种种借口,试图在教育上替天朝‘省钱’,那不管他以往有多大的功劳,眼前的这把椅子是别想再坐住了。还有啊,不要总是看别人眼红,上海有上海的特殊性,可上海开工的新建筑也仅仅是在外侨区,而老城不过就是做了一些必要的修缮。还有一点你们忽略了,他们的建设那可是有人来付账的,是在钱生钱。另外,城市建设是门大学问,苏州是个以园林著称的城市,即便是将来要改造和建设,也需保持自己的风格,要讲究与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产业保持着高度的和谐,作出符合长远的规划,这不是哪个一拍脑袋就能随便乱来的。”

    新加固起来的黄河堤坝上,闪动着几个灯笼。林海丰、左宗棠还有曾国藩等人,跟在灯笼的后面,看上去像是在悠闲地漫着步。在他们的身边儿,东去的黄河水已不再像前些日子那样的桀骜不驯,而是悠悠地荡漾。

    其实,他们这里“漫步”已经不是一时半会儿了。每隔上一段的时间,侍卫长秦慕岳总会亲自跳下堤坝,借着手里灯笼的光亮,仔细地看看树立在水中的那根测量水位的标杆,然后,他会高高举起一只手,大拇指一个漂亮的上翘。

    “我是不信命,可这冥冥之中还真说不上有没有什么怪异?”左宗棠笑着望望一直表现得十分心情舒畅的林海丰,“老天爷没准儿还是有眼睛的。”

    “贵人自有洪福齐天,放着咱们的真神王爷在这里,纵然是天上雷公电母,还有这黄河里的河神,那也得规规矩矩。”曾国藩得意地捻着胡须,“咱们主任的意愿,代表的就是天意。”

    “哈哈……”林海丰手里把弄着的烟斗一指曾国藩,身子故意晃了两晃,“我的曾参议啊,你就别再这么捧我了好不?你就不怕捧得我迷迷糊糊的一下子摔倒河里去?告诉你们,我可是只旱鸭子,一掉河里,那就成了人家河神的天下喽,他可是想怎么收拾我就怎么收拾我的哦。”

    “没事,真要是那样的话,老夫第一个下去与河里的毛神理论,他敢不听话,老夫……”曾国藩一撸袖子,很是仗义的样子。

    “哎呀,涤生兄何时学会了水性了,我怎么没听说呢?”左宗棠故作惊讶地看着曾国藩。

    “我?”曾国藩哈哈地笑了起来,“老夫虽然不会戏水,但还不会喝水啊?”

    堤坝上的人都笑了起来。

    林海丰笑着看看身后十来步坐着的几个老船工,深深呼吸了一口湿润、新鲜的空气,“其实啊,我哪里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了,都是他们,我们的人民帮助了我们,他们才是最聪慧的人!”

    “是啊,正如您说的那样,人民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左宗棠赞叹着。

    “这回好了,天时地利人和,大军一过黄河,将马不停蹄直趋白山黑水,蒙古大漠。”曾国藩拔了拔有些弯曲的脊背,豪气十足地一直对岸,“满妖和它的主子沙俄鬼子,都将在我们强大的天朝红军面前发抖去吧!”



………【第三五五章马不停蹄(六)】………

    如果有人现在能够透过漆黑的夜空,全景式地俯瞰大地的话,谁都会像此时的曾国藩一样,会有这么豪迈的气势。

    就在看似悠闲的他们的左右,原本是热热闹闹了好几个月的治河场面,如今早已转变成了又一番景象。通过伪装的河岸边、高高的堤坝的后面,到处是成排的大小木船,及厚厚的如同人墙一般的红军官兵、船工,几乎是连成一线,向着两侧无边无沿地在伸展……

    东明,红九军军长林启荣又一次查看完水位后,下了堤坝,在一群群手扶船帮,等到那个决定了时刻一到,就将立刻抬起它们冲向河边,渡过眼前这条宽阔的河流的红军士兵们中间,他看到了几个月前才在济南反正的邱仁理。

    邱仁理现在率领着天朝红军的一个连队,在这个连队里,八成以上的官兵都是他曾经的老部下。刚刚被改编为红军不久,就赶上了这么一场大战,还是作为一线突击队,邱仁理振奋之中总不免也有些忐忑。他不厌其烦地叮咛着几个班排长们,生怕出现丁点儿的纰漏。

    “邱连长,不要闹得太紧张嘛,离着开战时间还有一会儿,叫大家都放松放松。”林启荣笑着拍拍邱仁理的肩膀。

    “我们就是生怕自己耽误了一点儿的时间,会给后面的大队贻误良好的战机。”邱仁理不好意思望着军长笑了笑。

    “呵呵,你们师是全军开路的先锋,而我们军又是整个方面军右翼的先锋,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是要做到万无一失,首战必克。”林启荣点点头,看着周围的士兵们,“不过,大家也都要看到,满清在沙俄鬼的胁迫下,最终抛弃了和平的选择,背弃了全天下的广大父老兄弟的意愿,它是气数已尽了。纵然我们的对面就是武装到牙齿的沙俄鬼子,那也不过是我们嘴里的一块肉。兄弟们,养足精神,到时候好好地尝尝这些洋人的肉到底是膻还是不膻?”

    士兵们中间。顿时发出一阵轻微的哄笑……

    开封城外的黄河岸边,即将统帅一线部队飞跃黄河天堑的红三十二军副军长任化邦,望着被自己伪装成一片片树丛的船队和官兵们高昂的斗志,满意之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懊恼。

    原先的游击纵队如今成了正规军,人马多了,势力也壮了,可偏偏却被划到了红二方面军序列,大战来临之际,眼看着人家红三方面军的部队可以去尝试宰杀洋鬼子的味道,自己却要在这里跟那些什么狗屁的忠义救国军放对,心里总是别别楞楞的不舒服。

    他早就听说了红三方面军对面的沙俄鬼子中,号称是有个天下无敌的近六七千的什么哥萨克马队,他这个骑在马背上可以自由如飞的大高手,总盼望着有机会能亲手去试试这个“天下无敌马队”的能水到底有多深?如今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副军长,龚参谋长在等你。”方面军参谋长龚德树的侍卫猫着腰快步跑过来,小声地通禀。

    任化邦从“树丛中”站起身,冲着身边的几个营团长使劲儿地一挥手,“都好好地按照要求准备,千万莫要在最后关头给我出现差错。”

    河堤的背后,一丝灯火都没有,月光下,到处可见一片片正在等候登船的官兵。

    一见满脸像是谁欠了他几吊钱似的任化邦蹬蹬地走过来,龚德树笑了,“你这个家伙啊,还在自己跟自己找别扭?”

    “哪里是我愿意找别扭啊,”任化邦呸地朝着地上吐了一口,一指周围的将士们,“看看咱这兄弟们的精神气有多高。杀洋人不让咱去拉倒,总算对面还有个李鸿章那个死鬼。哪知道这要打要打的,他倒也跑了,一想对面的那些乌合之众,唉,这仗打起来都没意思。”

    龚德树摇了摇头,“老弟啊,你要是还这么想的话,那我可得换牛宏升上来了。眼前这条看似平静其实还未必听话的大河姑且不说,即便顺利地过了河,对面那也可不是一群乖乖的羊,而是吃人的老虎。”

    “哎呀我的参谋长大人啊,你这是哪跟哪啊?”任化邦赶紧换上了一副乖顺的笑脸,“咱运气也是跟自己,放着眼前这一切你又不是没看见,咱哪里敢疏忽了?你就放心好了,咱保证到时候不仅安安稳稳地,还要赶在郑州的张老总前面,将你老人家接过河去。唉,别的不比了,怎么的也得跟张宗禹那小子比比谁的腿长啊。”

    “别跟我耍嘴,到时候真要是出了啥子差错,哼哼……”龚德树一拍肋下的佩刀,故作凶狠状。

    洛阳孟津渡口,红四军的渡河前线临时指挥部。

    “呵呵,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可像今晚这样从东到西数千里,几十万大军,数十个渡河点一同即将拉开的大战,可还是第一次遇上。”石祥桢用望远镜再次透过黄河上已经淡淡而起的薄雾,看看死一样寂静的河对面,笑着瞅瞅身边儿的叶芸来,“无论哪一个点上都要保证万无一失,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是啊,不仅要突过河去,还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马不停蹄地一举吃掉绵询、李鸿章这两坨满清赖以生存的死硬力量,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瘦小精悍的叶芸来点点头。

    叶芸来是一个月前与潘起亮一起,把红八军交给了陈廷香,随后,潘起亮去主持红七军,而他则来到洛阳,接任了红二方面军第一主力红四军军长的职务。

    “呵呵,眼下的雾气对我们来说是即好又不好哦。”石祥桢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接过叶芸来递来的水,抿了一口,“这会使得我们渡河的隐蔽性增加了,可一旦雾气太大,上岸后各部之间的联络也势必要受到影响。”

    叶芸来笑了。他和眼前这位从前的“国宗大人”早就不陌生,可没想到的是,这位曾经是就不知道什么是个“怕”字的天朝第一悍将,三年没见,如今竟也变成了会婆婆妈妈的人。

    “石总放心,我们对此早已有了准备。结合方面军情报部实地勘察后绘制的地图,我们又邀请了些熟悉对面各地情况的本地父老,给全军营团以上将领做过了多次的讲解。而且,还事先对各部之间的联络识别号进行了多日的操演为了以防万一,战前各营团,还有前卫师的每一个连队,我们都配置了专门的向导。不要说是雾气,就是天塌了,我们军的将士也绝不会走错路。”

    “呵呵,好,好……”石祥桢满意地看着叶芸来,点点头。都说军人习惯做军阀,唯恐别人把脚踏进自己的地盘,更不要说把手伸到自己的怀里来了。可在石祥桢身上,却看不到这一点。



………【第三五六章马不停蹄(七)】………

    石祥桢一心是要把经过翼王殿下精心培育后转交到自己手上的这支部队,打炼的更加威猛、而又富有蓬勃的朝气。红二方面军曾经有着横扫两湖、威震江西,雄霸大半个河南的彪榜战绩,自然也可谓是人才济济,猛将如云。

    一场场的搏杀,不要说军中培养出了诸如石镇伦、石龙泉、石达德、石达英、石镇岗、石镇交、石镇龙、石镇高、石镇奇、石镇发、石镇常、石福隆、石贤隆、黄贵生(石达开的外甥)等一个个年纪轻轻,却又都是老金田的“石家子弟兵”,就是韦俊、杨宜清、曾仕和、陈坤书、黄再忠、何名彪、曾广依、洪春元、李寿辉、傅忠信、陶金汤、朱衣点、彭大顺、余忠扶、韦普成、张遂良等等,哪一个拉出来不都是令清妖肝胆俱裂的赫赫战将?

    不过,身为一个方面军统帅的石祥桢,却并没有被这些所陶醉。在济南参加北方行营军事会议的那一段时间里,每到闲暇之时,他总会下去认真考察红三方面军的部队。尽管他还仅仅只是接触了驻扎济南周边的红五军,并没有看到红三方面军的全部,可从这中间,他就已经窥一斑而知全豹,明显感到了自己的不足。缺少的是什么呢?用林主任的话说,说到底那还是精神,一种能够贯彻始终,永不放弃的真正红色军人的高贵品质。可并不是穿上了红军军装,坚决恪守红军铁的纪律,也信仰了“共产主义”,那你就是真正的工农战士了。

    出身百姓、再深入扎根百姓之中,既是战场上令敌人丢魂丧胆、钢铁般无敌的战斗队,又要是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