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郑屠-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外三万大军,气沉丹田,突然高声喝道,“西军的将士们,我郑临风代表天道军,欢迎你们加入我们!”
顿时,三万西军的目光全部都集中在了郑飞的身上,所有人都是面露惊讶,这才知道原来站在自己主帅身旁的就是天道军最高统帅郑临风!
刘法终于明白了郑飞此举的目的,虽然还不知道他接下来会讲什么,但他却莫名生出一种不安来,就好像郑飞即将要反将自己一军一样……。
第五百零五章 反击(7)
接下来,郑飞站在城楼上,面朝三万西军,开始了一轮唾液横飞却动人心弦的吼叫式“演讲”,……“将士们……你们在西北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奋勇杀敌……是我华夏百姓真正的英雄,但你们看看朝廷给了你们什么……他们不但……甚至还出卖了你们……将你们……!”
“将士们……朝廷这么做一点也不奇怪……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这个昏庸腐朽的朝廷吧……贪官污吏遍布……百姓民不聊生……”
“大宋的开国皇帝从建国之后起就没有真正信任过军人,他们忘了,是军人为他们戍守边疆,拼死抗敌,保护着他们,看看你们的待遇……大宋只知道重文轻武,压迫武人……我还听说你们经常被克扣军饷……你们浴血奋战却……这不公平!”
“将士们,我们天道军跟朝廷不一样……我们是真正的百姓子弟兵……我们……”
“凡是我天道军的士兵,无论出身,无论贵贱,以后就都是兄弟,不但没有人会出卖你们,你们还可以享受到如下待遇……你们的家人……你们的孩子……就算你们光荣牺牲了,你们的家人也将得到……只要有我郑临风一口饭吃,我就绝不让将士们的家人饿肚子……!”
“我们天道军是最讲究公平的地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肯拼命,肯……就都有得到提拔的机会……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们天道军真正的兄弟……我会一视同仁!”
三万西军都瞪大眼睛看着郑飞,听着他的话,慢慢的,他们眼中在刚开始时所露出的敌意已开始在渐渐退去,郑飞的话也在处处击中他们心中的酸处与痛处,他们时而愤慨,时而沉思,时而向往,时而点头,都已被郑飞的话吸引住了,刘法目瞪口呆的看着郑飞,眼中是无比的震惊和不信,他突然发觉自己还是太低估眼前这个人了,他也突然有了一种“上当”的感觉,他费尽心机想要保全手中的军队继续为己所用,却不料,对方竟有这种本事,仅仅靠着几句话就使得三万西军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假以时日,此人若还有什么更加厉害的后续手段,那自己手中这支军队……。
刘法由此强烈怀疑,此人之所以当初能那么痛快一口答应自己的条件,其实根本就是有恃无恐之举,此人早就张开了一个布袋,自己傻乎乎的往里冲居然还觉得是自己沾了便宜,真是可笑至极!
但此时已是悔之晚矣,刘法心中苦涩,只觉一股无力感笼上心头……。
郑飞终于说完了,他清了清嗓子,转头一看刘法的模样,嘴角一笑道,“刘帅,走,咱们下城吧。”
刘法反应过来连忙道,“是是。”态度竟不自觉的更加谦恭了许多。
郑飞热情的拉起刘法的手,一边与他并肩下楼一边说道,“刘帅,你看我这脑子,我还忘了告诉你,我们天道军有个传统,每年都会选调许多基层军官进入我梁山学院进行深造,你看你们刚刚加入我们,迫切需要提高军官们的思想觉悟,这样吧,本帅照顾你们,这下一批学员就全部都从你西军基层军官中挑选……。”
※※※
齐州一战,天道军收获颇丰,在彻底击溃朝廷东征军的北路军,保住齐州的同时,不但招降了精锐的三万西军步兵,得到了一位在西夏人口中有“刘战神”之称的悍将刘法,还俘获了大批的粮草,这些粮草也足够支撑齐州军民支撑到夏粮完全可以食用的时候。
但齐州一战,天道军的损失也是很重的,齐州军七千三百人,伤者不计,共阵亡了三千多名将士。独立师也在齐州城攻防战中阵亡了六百多人。
在完全统计出所有阵亡将士的身份后,郑飞率领全军为阵亡的将士举办了一场集体葬礼,虽迫于战事紧迫无法更加隆重一些,却也是庄严肃穆,只待战事结束再为他们重修墓地。
而为了拉拢三万西军的心,阵亡的两万西军也在统计出一份详细的名单后被集体安葬,郑飞甚至承诺,日后若有机会,这些阵亡西军的家人也可以得到一笔慰问性质的慰问金,以用来感激他们曾经在西北战场上为华夏民族浴血奋战过的付出。
敌人居然会为敌人的家属发“慰问金”,这可是闻所未闻之事,三万西军又是惊讶又是感动,心中更加信服郑飞与天道军。
做完这些,郑飞便将刘法火速召来,刘法一到再一看摆在堂中桌子上的一堆东西就明白了郑飞要找自己的原因,那是一堆自己在上一次攻城战中还没来得及使用,而后被天道军俘获的一些火器,虽然数量已不多,但种类却很齐全,最主要的几件火器,比如轰天雷、蒺藜火球和毒气烟弹等都有,郑飞以前就知道大宋的火器技术其实并不低,他也费尽心思搞来了几件禁军火器,结果一用却发现效果根本不咋地,加之制作这种火器自己也没有专门懂的人手,此事也就暂时放在了一边,但此战却让他对大宋的火器开了眼,他十分好奇刘法究竟是从哪里搞来的这些威力巨大的火器,刘法也已是天道军的人,他也没有隐瞒下去的必要,当即为郑飞详细的讲解起了大宋火器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今所面临的困境,也坦然他的这些火器是他托老关系,并花费了一笔不菲的钱财才托京师火器坊里最好的师父为他专门制作的。
郑飞这才明白怪不得以前自己俘获的那些火器如此不顶用,原来大宋的火器也与军器一样,都是毁在了大宋的贪官污吏手中!一想到这里,郑飞心中不由一动,暗道自己既然能靠几大军器家族为自己制作出威力巨大的断魂弩、黑漆弓等武器,自己何不也想办法召集起一些不受大宋重用的火器师来为自己制作火器呢?更何况眼前这刘法明显是个“内部有人”的人,正好可以借他做成此事!
郑飞想定便问道,“刘帅,东京火器坊中的火器师父,你有没有办法为我请来几位?”
刘法沉思片刻,“这……有难度。大宋对火器的保护不亚于对神臂弓的保护,火器坊虽不受重视,但里面制作火器的师父却都一直处于严格的监管下,平日连东京城都出不去。我虽有门道可以请他们专门为我制作火器,但要将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运出东京,在下恐无能无力。”
郑飞点点头,“原来如此……对了,火器坊中现在技艺最高的师父叫什么?”
刘法脱口而出,“此人的外号很独特,与一种火器同名,乃轰天雷,姓凌名振。”
凌振?!郑飞心头一跳,“轰天雷”凌振!
第五百零六章 阴谋(1)
听刘法这么一说,郑飞才想了凌振这个人,水浒上说凌振“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其实这是很夸张的,不过去除其中的水分,结合由他专门为刘法制造出的这些威力巨大的火器,可以证明此人在火器上的造诣应该还是很高的。
若按历史原本的进程,凌振此时本该早已上梁山了。话说在呼延灼率部攻打梁山泊失利后,呼延灼向高俅求援,便请来了凌振,凌振到来后指挥火炮轰击梁山,威力惊人,后被梁山泊设计擒获,再由彭屺劝说就入伙了梁山泊。
但因为郑飞已经完全搅乱了历史的发展,呼延灼大战梁山泊不但提前了数年,他也不是作为主帅,更被一战就招降了,凌振也就失去了与梁山泊结缘的机会,现在郑飞决定要大力发展天道军的火器,此人既然如此了得,无论如何也再不能错过此人了!
但要怎样才能搞来此人呢?找人去劝他来肯定不行,再说此人也处于朝廷监控之下,通过正常途径只怕他连东京城都出不了,郑飞思前想后把心一横,罢了罢了,非常时期唯有用非常手段,秘密将他“绑”就是了,到时候软硬兼施,不信他不入伙。
郑飞对刘法说了自己的想法,刘法也表示同意,他接着向郑飞推荐了自己的一员部将,说那人姓庞名生,当初就是他代替自己去东京跑的关系,东京火器坊、火药局之类的地方他都很熟悉。
郑飞立刻召来庞生,问他可否敢去东京为天道军“请”来凌振?
庞生在半日前已彻底被郑飞的演讲所吸引,早已打定主意要在天道军大干一场,此番统帅的亲自召见并下达任务对他来说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庞生当即一拍胸脯说,“包在末将身上,凌振若‘请’不来,末将以死谢罪!”
郑飞大悦,允诺庞生若做成此事,必受重赏!郑飞随即又命庞万春在独立师中挑选十几名好手,这便让他们与庞生都化作寻常百姓,连夜赶往了东京。
紧接着,刘法就向郑飞提出了暂时离开天道军的请求,他要连夜赶回西北,在自己已投降天道军的消息传到东京,并在东京下令治罪自己与手下众将的家眷之前将众人的家眷都带回来,以免他们成为朝廷的刀下之鬼,这本是刘法的投降条件之一,郑飞立刻同意了刘法的请求,当夜,刘法便带着几名部下连夜出发,朝着西北而去,当然,刘正彦并没有一同离开。
等忙完了这一切,郑飞才只觉浑身如同虚脱了一般乏力,自在博州睡过一觉之后,历经高唐、齐州两场大战,已有两日一夜不曾休息,当真是疲倦到了极点,他再一看身旁,只见始终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扈三娘不知何时已经趴在桌子边睡着了,美丽的脸上写满了倦容,郑飞心中不由闪过一丝愧疚,起身走过去忍着肩上伤口的疼痛抱起她,走进了卧房。
※※※
一大早,来自兖州、濮州、济州、徐州的军情就摆在了郑飞的桌上,兖州是此次京东东路宋军的主攻方向,京东东路共派出了三万不系将禁军与三万厢军进攻兖州,天道军第三军军长晁盖率领两万将士迎战,虽然第三军的人数相比宋军依旧处于劣势,但与阳谷、齐州等地不同,第三军的优势是不用分兵多出,可以集中兵力与宋军作战,自战斗打响的那一天起,时至今日,战斗已经进行到了第五天,第三军将士浴血奋战,寸土必争,在广大兖州百姓的帮助下,杀敌万余,不但死死把宋军挡在了兖州境外,同时还有效的支援了厉天闰的徐州军。兖州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郑飞看了军情心中大喜,对堂下众将连说三声,“晁盖与第三军当真了得!”
如此一来,时至今日,河北东路的宋军虽还有三万人,却已不敢再来进攻,他若还敢来,不用第二军出阵,便是三万西军就恨不得把他们生吞活剥了。
京东东路的宋军也已不再具有什么威胁。
可以说,天道军的南部与东部战场基本都已解除了警报。
但濮州、济州与徐州的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虽然大名府一路五万宋军已在郓州和博州战场被击溃了三万人,但还有两万宋军在进攻濮州,林冲率领濮州军原本也成功的将这两万人阻击住了,谁料在开战第三日,突然又有来自应天府的两万宋军加入了战斗,濮州的形势因此而陡转急下,而济州与徐州的形势也好不到哪去,他们面对的是东征军主帅高俅所率领的东征军主力八万人,邓元觉的第二军已完全陷入了苦战之中,所以,当务之急是大军尽快前去增援第二军!
如今郑飞手中能调动的军队共有三部分,一是独立师,二是王进和呼延灼的两军,三是刚刚被招降的西军三万人,总兵力加起来虽也有八万余人,但摆在郑飞眼前的问题是刚刚招降的这三万西军是否值得信任?虽然他们已经投降了,但这是他们在形势所迫下的无奈之际,在未将他们彻底同化为天道军之前,根本无法排除他们会不会反水的可能,郑飞思前想后,决定赌一把,他要把这三万人全部带往南部战场,让他们以进攻宋军的方式“纳投名状”,也唯有让他们始终处于自己的掌握之下自己才能放心。
最终,郑飞给齐州留下了第五军的两个旅,再加上齐州军共一万人,确保北线的安全。往兖州派去了一个旅,增强东线的安全。往阳谷和博州一线派去一个旅,增强西线的安全。自己则亲率四万天道军与三万西军急赴南部战场。
当郑飞亲率大军驰援济州一线时,高俅也已得到了西军投降梁山泊的消息,再加上这几日接连得到的大名府第一、二、三将,河北东路第四、五将全军覆没,第一、二、三将败,京师东路已折损万人却迟迟拿不下兖州的军情,高俅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无法压制的怒火,他一边狠狠的一脚将身前的桌案踹翻,一边大声怒骂道,“废物,这群废物!”左右皆慌忙退了出去,以免成了高俅的出气筒,高俅重回跌坐回位上,满脸早已不复前些日子大军刚刚出征前的自信与豪情,转而被深深的忧虑和恐惧所取代,而他之所以如此忘形发怒,最主要的原因却不是几路大军的接连失利,而是因为西军的投降。
他现在真是无比后悔当初会接这个差事,若早知道会有刘法与五万西军参战这一事,他是无论如何也会想办法不当这个东征军宣抚使的,哪怕是在自己府中一咬牙一跺脚折断手臂谎称失足摔伤已求卸任此职也在所不惜!
咦?世人皆知西军乃大宋最强悍的军队,有此一支强军助阵本应是所有主帅都梦寐以求的事,高俅为何如此唯恐避之不及呢?
那是因为,虽然当事人刘法与五万西军不知道,但高俅却知道,这是一个阴谋,一个事关储位之争的阴谋!
第五百零七章 阴谋(2)
众所周知,华夏国作为礼之大国,做事讲究以“礼”为先,在处理皇位、王位、爵位、财产等等事上的承袭制度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但这个原则具有很大的弹性,并非不可更改的铁律。比如万一碰上嫡长子是个傻子呆子,是个坏脾气的人没人喜欢,把国家交给这样的人谁能放心?
又比如皇帝就偏偏不喜欢嫡长子,而喜欢嫡次子甚至是庶子,皇帝老子是老大,他执意不遵从礼制别人也没办法。凡此种种就决定了这个原则也是可以不讲的,所以古往今来,舍嫡立庶屡见不鲜,废立太子的现象也不时出现,甚至还发生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极端事件。
而此时的宋徽宗赵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便是当今的太子,也就是他的嫡长子赵恒并不是他最喜欢的儿子,他最喜欢的是他的第三子,那人叫赵楷。
其实赵恒也曾集宋徽宗赵佶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是赵佶三十多个儿子中唯一的嫡子,生于元符三年,其生母王皇后乃赵佶的原配夫人和第一位皇后。
元符三年(1100年)阴历一月十二日,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宋哲宗病死了,宋哲宗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儿子,皇位出现无人继承的局面,这个时候,幸运女神眷顾了一个人,那就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宋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
赵佶幸运的被向皇后从宋神宗其余诸子中选中,继位成为皇帝,而在赵佶继位后仅仅过了三个月他就喜得一子,也是他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赵恒,“中外闻而大喜”,有了哲宗的前车之鉴,大家都认为这是祥瑞之兆,最起码赵佶要突然也挂了,他还有个儿子可以继承皇位。
宋徽宗先是白白捡了个皇帝当,又来个“祥瑞”儿子,那是何等的得意,他当然对这个儿子百般疼爱。但谁料,赵恒的母亲王皇后不久之后却突然失宠了,宦官为迎合宋徽宗,肆意诬陷王皇后,而后宋徽宗命人严查,虽都证实是无中生有的诬陷,但王皇后从此之后还是备受冷落,并于大观二年在郁郁寡欢中去世,年仅二十五岁。当时的赵恒只有八岁,他此后每每回忆起自己的母亲,心中难免隐隐作痛、愤愤不平,对他的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只是虽然王皇后失宠了也去世了,但赵恒毕竟是嫡长子,宋徽宗依旧按照礼制,于去年,也就是政和五年二月,在他十六岁时将他立为了皇太子。
不知是不是因为母亲的悲惨遭遇,赵恒的性格变得很内向,甚至还带有一点抑郁,总之,他与他父亲的性情和爱好完全不同。宋徽宗风流倜傥,他举止拘谨;宋徽宗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却“声技音乐一无所好”;宋徽宗以“好色”闻名,他却“不迩声色”。不只如此,赵恒对宋徽宗的所作所为也看法颇多,赵恒常劝宋徽宗不要宠信宦官与佞幸,“常不平诸幸臣之恣横”;徽宗崇道抑佛,赵恒也很不赞同,甚至上殿争执;宋徽宗穷奢极欲,大兴花石纲,赵恒却在东宫号称“恭俭之德,闻于天下”;除此之外,诸多种种数不胜数,宋徽宗也越开越不大喜欢这个曾经被自己视为“祥瑞”的儿子。
这个时候,赵恒的弟弟赵楷横空出世了,相比赵恒,赵楷简直就是跟宋徽宗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他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才华出众,相貌英俊,聪明伶俐,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跟宋徽宗是志趣相投。宋徽宗也爱极了这个儿子,宴请大臣时都让他作陪,诸皇子中仅他有这个待遇,就连太子赵恒也没有。在今年二月,赵楷甚至官拜太傅,即使太子赵恒也无出任此职的经历,实属破例。
整个朝堂都猜测,宋徽宗之所以仍立赵恒为太子,不过是迫于旧制,向礼制妥协的结果,而他真正想立的却是赵楷。
而宋徽宗身边的近臣,大都是趋炎附势之徒,眼见宋徽宗倾向赵楷,为迎合圣意,都齐刷刷的站在了赵楷的一边,凡事都与赵恒作对作梗,同时极力赞赏赵楷,意图动摇东宫,为宋徽宗罢免赵恒铺路,梁师成、童贯等人皆在其中。
赵恒的太子之位虽只当了才不到两年,却已是风雨飘零,岌岌可危。
那高俅是个什么态度呢?高俅能以蹴鞠结好宋徽宗,并一步步位列太尉一职,可不全都是得自侥幸和宋徽宗的宠信,蹴鞠踢得再好,也不能踢一辈子,蹴鞠只是他扣开权势大门的敲门砖,往后种种,都是他靠着审时度势的眼光,谨慎小心的作风得来的。
与童贯等人这么着急的站队不同,他在此次东宫之争中保持了难得的清醒,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老狐狸蔡京一直在保持着中立,满朝文武他最佩服的就是蔡京了,于是他静下心来继续仔细观察形势,于是,他很快就发现有一个人很喜欢赵恒,这个人不是别人,乃是当今皇后郑皇后。
郑皇后是在赵恒的生母王皇后病死两年后,也就是大观四年十月被册封的皇后,她本也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柽,乃是宋徽宗的第二子,只可惜早就夭折了,而她之所以能被册封为皇后,据说是因为在王皇后死后,宋徽宗欲再立皇后,诸多受宠皇妃皆有意争夺后位,但当时宋徽宗还很喜欢长子赵恒,恐立一个育有儿子的皇妃为后会引起赵恒的恐慌,也会增加储位争夺的不安定因素,遂立无子的郑氏为后。说白了,郑皇后能当皇后也是托了赵恒的光。而郑皇后当初也与王皇后交情很好,她眼见赵恒年幼就失去母亲很是可怜,本身又经历过丧子之痛,与年轻的赵恒颇有同病相怜之感,所以一直都对赵恒很好,年幼的赵恒也从郑皇后那里重获母爱,这对本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的关系也就非常的融洽。甚至有传言说,宋徽宗之所以能依旧立赵恒为太子,这里面也有郑皇后的影响。郑皇后掌管后宫,自然不能随便干预朝政,但她还有一个哥哥叫做郑居中,乃是如今的知枢密院事,太宰。这二人虽未明确表示支持太子赵恒,但在郑居中也从未与太子作过对上高俅已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而除了这两人,太子赵恒还拥有一些隐性的优势,比如他是嫡长子,占据着礼制与道德的高点;比如他谦恭勤俭的作风颇得朝中广大言官御史的欣赏;比如他谨小慎微的性格也让他很难被人抓住过错和把柄。
综合种种,高俅认为赵恒目前虽处于劣势,老爹不爱,大臣也不支持,但并非毫无自保之力,古往今来,朝堂之争往往此一时彼一时,万一发生个什么意外,就比如本朝开国后,谁能想象得到正值壮年的宋太祖赵匡胤会突然暴死,留下一个“烛光斧影”的千古之谜,皇位不但被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匡义夺去,更连自己的两个儿子,本应继承皇位的赵德昭与幼子赵德芳也先后被赵匡义给逼死了,所以,一切皆有可能,不要轻易站队!
所以,高俅选择了中立,此举虽不见得有功,最起码无过。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本想置之事外的高俅突然发现麻烦自己找上门来了……。
第五百零八章 阴谋(3)
这事还要从童贯上书请求调派西军刘法率部助他平叛东南说起,说实话,当时高俅对童贯此举还是很羡慕的,西军实力冠绝全军,有西军助阵必事倍功半,童贯是西军老帅,又是皇帝近臣,调动个几万人平定国内动乱还不正常?这件事被通过本是极为容易之事,但谁料,童贯在朝堂上一说出此事,却是引来朝中许多人一片反对之声,什么东南贼寇不过乌合之众,仅靠南方驻军就可以剿灭,大老远调西军横跨整个大宋去剿匪是劳民伤财完全没有必要;什么西北边防线紧张,西夏人调兵遣将恐有大动作,西军责任重大绝不可动;甚至连西北干燥,西军突然去潮湿闷热的东南会水土不服,会影响战斗力之类的理由都有,总之,西军绝不可动!
童贯也不甘示弱,极力为自己争取,双方在朝堂上争得不可开交,皇帝举棋不定,遂征求掌握调兵之权的枢密院长官郑居中的意思,而郑居中认为,如今京东西路与东南同时发生暴乱,调派战斗力强横的西军进入中原剿匪也不是不可以,但西夏人正对大宋虎视眈眈,若从西北突然抽调大批军队恐对边防不利,所以,调军可以,但不能调太多。同时,相比刚刚爆发的东南民乱,已盘踞在京东西路半年之久且更加靠近东京的梁山贼寇威胁更大,所以,调来的西军应该首先用于剿灭梁山贼寇,而不是舍近求远再远行千里跑去东南。
郑居中说罢,就又有数位大臣表示赞同郑居中的意见,其中甚至包括蔡京!
就这样,皇帝采纳了郑居中的意见,下令调刘法率部去参加东征军!童贯罕见的吃了一亏,空为高俅做了嫁妆。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次事件很不寻常,往日里许多在太子之争中持观望态度的中立大臣都罕见的联合起来反对童贯。童贯是谁,童贯是嘉王赵楷的明确支持者,是赵楷一派的首脑级人物,击败童贯,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击败了赵楷一派。
所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朝堂调兵之争,而是一直隐忍的太子赵恒的一次成功的“示威”,他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朝堂上一直欺负他的大臣们,告诉所有的中间派,不要认为我赵恒是好欺负的,我并不是孤家寡人,从今天起,我也有了自己的力量!
赵恒一派是爽了,可高俅却做了难,调派刘法加入他的东征军哪里是沾光,分明就是得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果然,不幸被高俅猜中了,这件事也并未随着童贯被拒而没结束,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太子一派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们要进一步打击童贯,打击赵楷一派的力量,而打击童贯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拿刘法下手,刘法是童贯手下大将,是童贯掌控西军的左膀右臂,他若出了问题,童贯不但失去大将,更会给太子一派可乘之机,可以借机派出自己人接替刘法的职务,将势力插进西北军中!
于是,刘法作为西北军主力,手中虽有精兵十万,精锐马军就有万骑,但枢密院却只准他带步兵五万东下,精锐马军更是一骑也不准带,理由是马军还要留下来警戒更加以马军见长的西夏人。
只是太子一派要拿刘法下手,嘉王一派自然也不会任其所为,而无论是太子一派还是嘉王一派,若要实现自己的计划,作为东征军的主帅,高俅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在他出征前的一天夜里,他的府上突然来了一个朝中小官求见,那个人跟高俅说了几句话,话虽不多,却惊得高俅心惊胆战,出了一身冷汗,那人最后告诉高俅,“我的怀中从今天开始就会始终藏着一把匕首和一包剧毒之毒药,若事情暴露,我会第一时间结束自己的性命,一切都将查无实据。”
虽然那个人没有说明究竟是谁派他来的,但高俅知道,他是太子的人,这是太子在逼他做出选择,就算高俅不站队,也至少不要坏了太子的事,高俅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如果这一次自己拒绝了太子,就将彻底进入太子的“黑名单”,假以时日,太子若真继位,迎接自己的就将是……!只是如果真这么做了,倘若日后是嘉王得胜,推翻太子进驻东宫,算起这笔旧账自己也是承受不起的。
高俅思前想后,不知该如何回答,那人见状一笑道,“我家先生知道大人难处,先生让我告诉大人,您什么也不用管,什么也不用做,原本计划如何排兵布阵就如何排兵布阵,我家先生就感激不尽了。”
高俅这下明白了,这是太子要自己“装糊涂”,他细细一想,罢了罢了,如今也唯有如此了,只要自己不参与其中,真有什么事也算不到自己头上。想毕,高俅终于朝着那人点了点头,那人随即告辞而去。
谁料,到了半夜,又有宫中一名小太监求见高俅,一番明说暗示,大意是要高俅帮忙相护刘法,高俅一听就明白,这是嘉王派来的人。高俅的头都大了,猛然发觉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已经来临!因为夹在两方之间的最大好处是两方都欠你的恩,最大的坏处则是你也有可能把两方都得罪!
高俅瞬间打定主意,他要尽最大可能把危机降低到最低程度,而要实现这一点,就是两边都做好人,有限度的同时答应两方的条件,却又不更加倾向任何一方。至于最终的结局,就靠他们自己去拼吧,只要别扯上我就行。至于东征,刘法那五万人本是额外之军,除去他们,自己手中还有大军二十多万,只要全局得胜,一路一军之胜败又有何影响?只要剿匪成功,谁又会在乎过程如何?
他想定之后,当即做出为难之状道,“那不知本官应该如何去做?”且先探一探嘉王的意思再做取舍,小太监道,“将刘经略使安排在最安全的一路便可。”
高俅一听总算松了口气,这还不简单,太子只让我随意排兵布阵,却没明确对我说不该把刘法派往何处,“大名府一路如何?”大名府可都是京师禁军,厉害得很。
小太监却摇摇头,高俅一想就明白了,大名府是梁世杰的地盘,梁世杰是蔡京的女婿,蔡京刚刚在朝堂上站在了太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