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卷 经营北洋 第247章收回海关
第247章收回海关
“经济是立国之本,教育则是强国之路。”
这句话是王辰浩在内阁会议上的讲话,内阁各部响应王辰浩的讲话,在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同步展开对教育的改革。
教育部大臣蔡元培随后在国会发表演说,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蔡元培的国会演说获得了国会官员们的认可,他提交的国家教育改革方案也顺利获得通过。
当然,国会目前还只是个摆设,大权掌握在王辰浩组织的内阁手里,国会名义上有权过问,实际上无权干涉。国会当前的作用只是王辰浩用来安抚满清元老们的场所,就像路易十四将各省官员软禁在凡尔赛宫一样,王辰浩也把中央和地方被架空和裁汰的官员们都“请进”了国会,让他们担任国会议员,实际上就是王辰浩为他们准备的养老院。
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方案分作四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央政府成立10所高等学府,设立四年制本科、专科学位制度,仿德国设立导师制度,培养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人才。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成立120所中学,学制六年,培养中级知识分子。地方政府负责在当地人口密集区成立1200所小学,学制六年。大学全部为国立,中学和小学允许私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为教育体制的打基础,争取让10的国民识字,可以感应政府和国家的教育号召。
第二个五年计划新增20所大学,1300所中学,6000所小学。进一步提高国民识字率,争取20国民识字。培养三十万名大学生,一百万名中学生和五百万小学生,基本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第三个五年计划新增30所大学,6000所中学和80000所小学,争取70国民识字率,全国普及小学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国民识字。
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40所大学,30000所中学,200000所小学,国民95识字率,普及中学教育制度。
内阁在预算中为教育部留出了8000万龙币的财政预算,王辰浩责令财政部为教育部拨款三千万龙币作为第一期教育工程起步资金。政府在全国设立二十座高等大学,
蔡元培制定的四个五年计划,将用二十年时间为中国打造35万所学校,普及12年义务教育制度,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二十年时间里,计划为中国培养三百万大学生,两千万中学生,五千万小学生。
当然,蔡元培还有第五个五年计划,即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建立70万所学校的目标,普及大学教育。不过这个计划蔡元培没敢现在就提出来,他害怕吓坏了王辰浩和国会官员们。
前四个五年计划总投资已经超过了八亿龙币,尤其是义务教育一项便占据三亿龙币的资金。国会平均每年得向教育部拨款4000万龙币,而第一项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的投资最大,需要大规模修建学校,引进教育资源,因此预算达到了6300万龙币。
以北洋政府1898年的财政收入不足1。3亿龙币来看,单单是教育经费就占掉了一半。内阁各部官员们对于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提案是支持的,但是一提钱的问题,内阁各部官员们顿时拉下了黑脸,极力反对。因为一旦批准教育部的拨款预算,那么财政部必然削减其他部门的经费预算,其他部门的很多项目将会被迫流产或者半途而废。
内阁各部为此吵了起来,互不相让。于是各部的大臣们不得不为此事去烦王辰浩,要王辰浩来做决断。
五省九部,各部门的大臣们都是王辰浩的嫡系人员,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王辰浩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复他们了。在王辰浩看来,国家百废待兴,哪个部门都重要,哪个部门的经费都不应该削减,可问题是国家财政收入就那么多,总不能冒着巨额赤字发展吧。
于是,王辰浩听取财政部宋汉章的建议,发行教育专项国债来解决资金问题。
国民们对于教育的支持还是非常积极的,传统观念令他们都希望子女可以上学,出人头地。在这种良好的大氛围的影响下,用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教育资金很快便筹集到了,两亿龙币的教育专项国债发行后,教育部得到充沛的资金,开始大规模建设各级学校,招募教师,招收学生。
政体、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的都非常顺利,但也有一些项目的改革碰到了强大的阻力。
首当其冲的便是海关,中国当前除了直隶省海关掌控在国家手里外,其他地区各海关还掌控在英法美三国手里。
王辰浩掌权后,收回海关就成了头等大事。为此,外交部多次照会英法美三国政府,就中国政府收回海关问题分别三国政府交涉,但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1898年底,王辰浩任命外交部次大臣唐绍仪兼职海关大臣,主持中国海关事务,并致力于收回海关权利。
此前,王辰浩主持直隶省海关时,便绕过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另起炉灶,在直隶省单独设立了海关,架空了原来在直隶省的海关部门。
如今,赫德去职,唐绍仪成为海关事务大臣,出手整顿海关、收回海关大权更是名正言顺。
尽管英法美三国对于王辰浩撤掉赫德的职务十分不满,法国更是提出了严正的交涉,但英美两国态度暧昧,既反对撤换赫德任用中国人为海关大臣,又不愿意跟中国政府闹僵,结果不痛不痒的抗议了一番,却是默许了赫德被撤职的事实。
唐绍仪挂着外交次大臣的头衔,连番照会英法美三国政府,一方面展开海关谈判,另一方面则采取实际行动。海关谈判自然是漫长的拉锯战,唐绍仪为了在海关内部造成既成事实,他将训练好的海关人员安插到海关总署和各地海关部门,在洋员和关税上缴者之间设立了一个中间部门,这样便架空了各部门的洋员的权利。
唐绍仪不采取暴力行动,而是以非暴力形势逼着洋员们主动辞职,必要时动用“见不得光”的秘密组织对其实行恫吓威胁,令警察局、人民检察院和廉政公署对这些洋员进行各种名目的调查、拘留。在华的这些洋员在刚刚管理海关的时候还算廉洁奉公,但是随着他们长期浸染在清政府腐败的官场当中,难免不犯错误。到十九世纪最后几年期间,十个洋员中有九个贪污受贿,剩下一个也沾染上各种坏习惯,不符合海关规定。
唐绍仪的计划很快便见到了成效,大批洋员开始主动辞职。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小辫子捏在警察局的手里,因此不得不在国内外媒体面前表示中国人已经在之前的半个世纪里学会了如何打理海关,认为在没有洋员的情况下,中国人自己也可以良好运作海关。甚至有一些洋员们被逼无奈,只好大肆抨击英法美政府侵犯中国主权,要求英法美政府将海关权利交还给中国政府。
唐绍仪这招釜底抽薪,着实让英法美三国政府没面子。一直眼馋英法美三国对中国海关控制的德俄等国也趁机起哄,他们无法插手中国海关,但也不希望英法美三国插手中国海关。
于是乎,英法美三国在海关谈判上处处受制,饱受国际舆论压力,最终宣布有条件的归还中国海关。
英法美三国政府要求王辰浩的北洋政府在海关赋税问题上保持对英法美三国的最惠国待遇,维持对英法美三国对华贸易关税十年不变。
对于英法美三国的条件,王辰浩的态度比较坚决,除了继续给英法美三国最惠国待遇外,不允许签署任何性质的有损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条约。
唐绍仪没有办法,只好运用他的外交手腕,继续同英法美三国政府交涉谈判。此时英法两国在非洲达绍尔危机问题上的较量已经分出胜负,法国政府选择了退让,让出达绍尔。
法国在非洲问题上的失败,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差。唐绍仪抓住这个机会,单独照会英美两政府,抛开法国单独谈判。
此举顿时招致法国政府的强烈不满,但法国驻华公使的连番抗议都没有回应,令法国政府十分没面子。
唐绍仪抛开法国政府单独跟英美两国政府代表谈判。美国政府此时在菲律宾战争问题上陷入了泥潭,十几万美军士兵在菲律宾苦战,而中国便成了美军重要的物资供应方。尤其是中国政府向美军出售更为廉价的武器弹药,以及药品、粮食、煤炭等战略物资。因此,美国政府和军方急需要中国在菲律宾问题上的帮助。唐绍仪利用这点跟美国人谈判,最终美国政府权衡利弊,取消了移交海关权利的第二款条件,只保留最惠国待遇一款。
英国方面见中美达成了一致,心中非常不高兴。英国政府发行中美之间正在走近,中美两国联合发动对西班牙战争,英国人被蒙在鼓里。美国发动美菲战争,中国在背后大力提供后勤保障,这种准军事同盟关系令英国政府担忧。英国期望王辰浩的北洋政府亲英而不是亲美,因此在美国方面宣布放弃第二款条件之后,英国政府也宣布放弃第二款。
经过两个月的磨嘴皮子,唐绍仪终于跟英美两国政府签署了海关归还协议,三天后,法国政府迫于英美压力,也不得不同北洋政府签署了海关归还协议。
公元1899年1月4日,王辰浩的北洋政府成功收回了海关权利,结束了英法美三国对中国海关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管治。
第二卷 经营北洋 第248章废除不平等条约
第248章废除不平等条约
收回海关只是其中一项,对于北洋政府外交部来说,同各国列强展开谈判,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自王辰浩组阁后,北洋政府一直在跟各国列强们谈判。一些小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经陆续被废除,但是跟英法美俄德意奥七国的谈判却颇费周章。
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国力孱弱,又远离中国,但是他们有德国撑腰。德意奥三国同盟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联盟,北洋政府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影响力。同样,法俄两国也是军事缔约国。两大军事集团虽然在欧洲对立,但是在亚洲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北洋政府需要谨慎行事,防止德意奥和法俄五国结成共同对付中国的同盟。
英美两国稍微好一些,英国虽然不同意废除一切中英条约,但也不想直接跟中国翻脸,因此中英谈判一直拖拖拉拉,英国人故意拖延着,谈判变成了漫长的拉锯战。美国跟中国有着六个不平等条约,但基本上都是跟着英国趁火打劫签订的,美国看英国的眼色行事,英国故意拖延,美国也学着拖延时间。
外交部希望从英美两国上面尽快打开缺口,最终王辰浩认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条款便是领事裁判权、租界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而前两款是最核心的问题。
美国所承受的压力比较大。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的威胁远不如英国,加上美国希望中国在美菲战争上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因此最终美国率先妥协。
1899年2月2日,美国政府代表查尔斯同中国外交部大臣李鸿章签署中美《北京条约》。条约规定美国政府主动放弃自1841年以来同中国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消对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借权等涉及侵犯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条款。中国北洋政府承诺收回租界区后将保护美国在华公民的财产、人身安全,中美互为最惠国待遇。
条约附件中规定,中方支持美国在菲律宾问题上立场,继续向在菲美军提供物资补给,由于菲律宾是群岛地形,战争多在岛屿间,需要海上医院船帮助。中方将派遣三艘医院船开赴菲律宾,帮助美军救治伤员。中方取消向菲律宾共和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禁止中国公司向菲律宾军方提供军火。
附件内容是中美两国达成的密约,不对外公开。美国政府已经察觉到菲律宾**军大量装备中式武器,给美军造成重创。为了尽快结束美菲战争,美国政府于是才不得不在不平等条约废除谈判上让步。
美国废除了全部与华不平等条约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平等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外交等级也由现在的公使级别提升至大使级别。
英国见美国松口了,出于维护中英关系也不得不有所表示。英国跟中国的矛盾远比美国大得多了,中英之间除了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区等纠葛之外,更是有香港岛、云南边陲、西藏边陲的领土纠纷。最终英国政府只宣布废除对华领事裁判权,升级片面最惠国待遇为两国同等最惠国待遇。但在租界区和割让领土问题上没有松口。
对于英国来说,这种程度的让步已经算作中国方面外交上的巨大胜利了。因此,王辰浩批示外交部,先跟英国达成废约协议,至于租界区和割占地的收回问题,可以先放一放。眼前英国对中国的利大于弊,中国的主要目标是俄国,等到处理完对俄问题后在回头跟英国谈判。
于是2月15日这天,中英两国也签署了《北京条约》,英国和美国承诺的基本一样,废除了之前跟中国签署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但在附件中,中英双方对于租界区、割占地问题选择暂时搁置争议,亟待日后解决。
英美两国的让步,让德意奥三国和法俄两国政府陷入了沉思。
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为德国马首是瞻,而德国见英美已经对中国妥协,也不愿意得罪中国。于是,德国政府开始积极的回应中国的外交谈判,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他们的妥协条件。
德国希望获得中国跟英国合作开发的驱猎舰相关技术参数,其中德国最感兴趣的便是高速蒸汽轮机项目,以及中国的无线电技术。
对于德国的要求,国防部持反对态度,但是最终王辰浩同意了。因为王辰浩希望在欧洲有一个强大的德国去牵制俄国和英国。国防部自然不敢违背王辰浩的意思,于是便暗中将英国C级驱猎舰项目计划透露给了德国军方,同时将高速蒸汽轮机和最新的无线电技术转让给德国。
德国获得了这些技术资料后,当即宣布无条件放弃对华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华租界区,并跟中国建立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同样也将公使升级为大使。
德国松口了,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没有了后台,于是也宣布无条件放弃所有对华不平等条约和租界区。
同盟国废除了所有对华不平等条约后,法国和俄国便紧张了起来。
所有国家都跟中国改善了关系,法国却因为俄国的强拉一直拒绝谈判,如今已经得罪中国了。法国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此时法国正陷入严重的内政危机当中。
法国政府和议会中,派别繁多,斗争激烈,内阁更迭频繁,丑闻层出不穷,共和制度出现严重危机。
1898年的巴拿马丑闻、德雷福斯案件使执政的温和共和派威信扫地,无法继续统治下去,而激进共和派由于广泛介入重审德雷福斯派的行列而信誉大增,温和共和派,很快被激进派所代替。
法国迪比内阁正处于倒台边缘,因此在这个时候,法国根本无暇跟中国强硬下去。尤其法国因为政治腐败而造成在越南的法军无法大规模维系,如今已经裁剪到了不足两万军队。法国不想就此得罪中国,给中国进攻越南的借口,因此法国政府在德国之后也宣布有条件废除不平等条约。
法国政府的条件是法国可以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和租借权,但广州湾已经由法军修建了海军基地,中国政府需要出资将广州湾买回。法国政府在广州湾问题上附加了条件,那就是要求中方用蒸汽轮机技术和无线电技术来交换。
法国很明显有间谍在德国内部,因此提出跟德国一样的要求。对此,王辰浩的大方的同意了。
于是,法国政府在德国之跟中国签署协定,废止所有对华不平等条约。
第二卷 经营北洋 第249章将计就计
第249章将计就计
沙俄是七国当中跟中国矛盾最深的一个,双方除了有各种主权争端外,还有着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纠纷,因此对俄谈判一直进度缓慢。
尽管中俄双方都知道领土的纠纷最终得用武力来解决,但双方都在媒体大众面前微笑着表示两国不会爆发战争,双方都愿意和平解决这些分歧。
双方心照不宣的藉此来安抚国内外的舆论和民众,不外乎是担心一旦放出战争的信号,将导致外资大规模从两国撤出,其国内商人们也将会把大量资金和资产转移国外,给两国国民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北洋政府和沙俄政府都在竭力掩饰着两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但暗中却都在积极准备着。
俄国继续向远东增兵,目前远东地区的俄军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其中一线兵力达到十五万,另有五万为工程基建部队。这支部队专门被派来修建远东为俄军修建各种战略战术基地,包括支援修筑西伯利亚铁路项目。
自清俄战争后,吃了大亏的沙俄政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完成长达一万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建设项目。但西伯利亚恶劣的天气和永久冻土层,令施工队修造铁路困难重重。原本预算只有两亿卢布的铁路,修建了八年之后预算已经上涨到了14。8亿卢布,折合1。64亿英镑或者8。22亿龙币。
如此庞大的筑路费开支,相当于俄军十年的军费开支。造成这种结果除了自然原因外,更多的却是沙俄腐败的政治。维特掌管着财政部和交通部大权,他手下的官员们借着修铁路之机大肆中饱私囊,结果才造成这样的局面。
王辰浩主持下的北洋政府同样也在积极准备着,国防部、总参谋部在东北三省同俄国交界处的界河上大规模修建防御工事,依托鸭绿江、乌苏里江、黑龙江进行防御。并组建了一支拥有六十多艘内河炮舰、驱逐舰组成的东北内河江防舰队,巡逻江面,同俄国从新组建的阿穆尔江防舰队多次对峙江面,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
自打王辰浩成为内阁总理大臣之后,随着北洋政府各部门运作起来,很多事情已经不再需要王辰浩亲身躬为。王辰浩只需要处理一些重要的国家大事,其他事情都交给各部门的手下们打理。但王辰浩始终没有放松对军队的权利掌控,尤其情报部门的健全,王辰浩可以洞悉任何风吹草动,知道谁支持他谁反对他。
总理办公室内,来自政府和军方的两大情报部门,国土安全局局长李冰,中央情报局局长李国栋,二人都是出自王辰浩的侍卫长,王辰浩对他们最为信任,如今他们都被委以重任,担任两大情报部门的最高长官。
国土安全部和中央情报局都是情报部门,他们负责收集国内外情报,涉及各行各业,无孔不入。但国土安全部主要对国内安全负责,清除国内的外国间谍组织,打击意图对政府部门和人员构成威胁的国内外势力,维护国家的安全。中央情报局主要负责收集国外情报,陆续世界主要国家和关键战略要地设立了情报站,收集情报并交给政府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两大情报部门都归王辰浩直接节制,但又互不统属。这样的好处是两大情报部门互相牵制,不至于一方做大无法控制。但缺点是双方情报不共享,造成部分资源重叠浪费。
但对于王辰浩来说,眼下利大于弊,他要确保自己的绝对权力,巩固统治,必要的浪费也是值得的。
按照规定,李国栋和李冰每个礼拜五下午都会到总理府向王辰浩报告过去一周的工作情况。
今天,二人带来了最新情报。
“报告总理大人,中央情报局得到确切情报,俄国政府已经更改了西伯利亚铁路的线路,新制定的铁路线路临近外蒙古边境线,更改长度约为三千公里,较之前的铁路线路略长700公里,但是修建难度却下降了三分之二。”
李国栋的报告令王辰浩大吃一惊,西伯利亚铁路的工程进度直接影响沙俄对华战略态度。西伯利亚铁路中段更改了线路,虽然延长了700公里,但修建难度降低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中段铁路工期整体上反而较之前的预期提前一半时间。
王辰浩皱眉道:“俄国人疯了吗?靠近我国边境修铁路,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可以轻易将其铁路摧毁。”
王辰浩还是有些不相信接着问道:“消息可靠吗?”
李国栋点头道:“大人放心,消息绝对可靠,我方情报人员在截获情报后,反复印证无误。”
王辰浩突然笑道:“那真是太好了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俄国人这是在自己给自己挖坟坑呢”
李国栋赞同道:“卑职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是,卑职以为俄国交通部的官员们虽然腐败,但是这份提案是经由俄军总参谋部核准的,俄国人再愚蠢也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王辰浩说道:“这俄国人一项自大自负的很,不能排除他们的狂妄心态,但也有可能其中暗藏猫腻。”
这时李冰说道:“我想俄国人应该是有猫腻在其中。”
王辰浩和李国栋不约而同的看向李冰,王辰浩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是”李冰领命于是说道:“表面上看俄国人在我国边境修筑铁路是犯了兵家大忌,不光我们会嘲笑俄国人,就连其他国家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会说俄国人在找死。”
王辰浩点点头,知道李冰还有下文。
李国栋急着道:“快说来,别卖关子”
李冰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俄国人的铁路临近我国蒙古边境,谁都知道,一旦中俄爆发战争,我军可以迅速从蒙古出兵摧毁俄国人的铁路交通线,这样远东俄军得不到增援和补给,这场战争便没有悬念了,必定是我方胜利。可俄国人却偏偏这么做,让我们都认为他们的脑袋进水了,放松警惕。”
王辰浩问道:“你是说俄国人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李冰点点头,说道:“总理所料不假,卑职最近频繁接到来自库伦等蒙古外旗地区的安全报告,其中称外蒙古很多王公大臣都对大人您担任总理大臣有所不满,对光绪帝的境况担忧。卑职担心这些蒙古王宫大臣们会勾结旗人余党对大人不利,于是向内蒙古六盟四十九旗,外蒙古八十六旗派遣了大量安全人员,再一次意外收获中,安全人员在审讯一批计划刺杀大人的党羽小头目时发现了很多蒙古王公大臣最近跟俄国人走得很近。库伦安全部于是做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俄国驻库伦领事秘密计划策反蒙古哲布尊丹(蒙古王)巴呼图克图,其中杭达多尔济亲王、大喇嘛车林齐密特等十几人涉嫌造反。”
王辰浩眉头紧蹙,问道:“可有证据?”
李冰摇摇头,道:“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
王辰浩心中快速盘算着,蒙古和满清可是铁哥们,如今光绪变成了挂名皇帝,旗人失去了对中国的实际统治权,跟满洲一衣带水的蒙古自然不会甘心。由于王辰浩没有对蒙古进行改革,因此很多蒙古王公手里还有兵权,这给了一批心怀不满的人带来了机会。
“没有直接证据就不能轻举妄动。”
“卑职明白”
“我记得国会改革时,我已经下令调那些蒙古王公都进京充当国会议员了,怎么他们还在蒙古闹腾?”王辰浩进行政体改革时,为了架空各省原有官员们的权利,将各省主要官员悉数调入国会充当参众议员。在京师充当议员的蒙古王公为数不少,有御前大臣中的喀尔喀赛音诺颜札萨克亲王那彦图、科尔沁辅国公博迪苏。八旗都统、副都统的科尔沁札萨克亲王阿穆尔灵圭、土默特札萨克贝子棍布札布、科尔沁辅国公达赉、喀尔喀亲王那彦图之子祺诚武、喀喇沁札萨克郡王贡桑诺尔布、喀尔喀车臣汗部郡王多尔济帕拉穆、科尔沁札萨克宾图郡王棍楚克苏隆、巴林札萨克郡王扎噶尔、奈曼札萨克郡王苏珠克图巴图尔等。
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选择默认王辰浩控制中国的事实,一部分人甚至支持王辰浩的各项改革。其中,阿穆尔灵圭亲王和贡桑诺尔布是以兴业变革而闻名的蒙古王公,帕拉塔更是第一个加入北洋陆军部队服役,并进入北洋陆军大学学习深造的蒙古贵胄。
不过,李冰给他解释,一些蒙古王公大臣并未进京,有一些也偷偷称病离开国会大厦。
王辰浩点点头,转身来到左边的墙边,伸手拉开窗帘。
窗帘后面的墙壁上是一副巨大无比的世界地图,高四米有余,长八米有余。上面绘制有世界各国的详细地理地图。
王辰浩的目光注视着中俄的版图,中间一条红线从莫斯科直达海参崴,那便是西伯利亚铁路。
王辰浩目光转移到西伯利亚铁路中段,那里刚好是外蒙古与沙俄的交界处。
“如果蒙古造反,那么俄国人就不用担心我们会去袭击他们的铁路了,反过来蒙古巨大的战略纵深对我们来说是天然的屏障,对沙俄来说也同样如此。”
李国栋说道:“自满清入关后,中原对蒙古的防御工事全部废除,两百多年来蒙古和中原地区建立了上百条贸易通道。一旦蒙古造反,俄军借道蒙古可以从任何一条贸易通道南下攻击我国腹地。而我们如果失去蒙古这个战略纵深,将陷入极大的被动局面,因为我们要防御长达五千公里的战线,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万大军。”
“是啊你说的没错”王辰浩似乎看穿了沙俄的阴谋,说道:“俄国人既然决定修改西伯利亚铁路的线路,那么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把握说服蒙古了。”
李冰和李国栋顿时紧张的问道:“大人,那我们是不是采取行动?”
王辰浩摆摆手,突然神秘一笑,道:“既然俄国人跟我们玩暗度陈仓,那我们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你们暂时不要惊动蒙古那些王公大臣们,只管监视他们。就让俄国人在蒙古边境修筑铁路,等他们修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动手便是。”
李冰和李国栋二人对视一样,旋即明白了王辰浩的目的,后者当即赞道:“大人此计高明。”
西伯利亚铁路耗资甚巨,沙俄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财政开支,西伯利亚铁路一天不修完,沙俄政府便没有钱来打仗。而王辰浩的战略目的跟当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的初衷如出一则。当年日本便是趁着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未完工之时突然对俄宣战,以至于沙俄远东战局从一开始便陷入被动的局面。直到沙俄加班赶点得的把最后一段三百公里铁路修完,强行开通铁路,将欧洲俄军源源不断的运往远东才算是稳住战局。这也就造成日俄战争最后以妥协收场,而不是日本所期待的彻底打败俄国。
可以说,西伯利亚铁路对于远东战争至关重要。未来的中俄战争虽然不同于日俄战争,但王辰浩可以吸取日俄战争的经验。当年日本没法攻击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以至于让沙俄强行修通铁路挽回了败局,双方妥协结束战争。如今对手换成了中国,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超过一半的线路临近中国边境,这让王辰浩有了更多对付沙俄的战术方法。
在王辰浩的计划里,他先让俄国人高高兴兴的修完西伯利亚铁路,让沙俄政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