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出厓山-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时如五雷轰顶的鞑子军,发疯一样朝城南压过去,可是那数百高手却死死地顶住了蒙古人潮水般的攻势,虽然他们也是伤亡惨重,可是,他们却爆发出了最强大的战斗力,每一个人,都要杀死好几个鞑子,甚至就是快要断气了,也要用嘴咬,用手撕,用头撞,也要换鞑子一条命。在贴身地肉搏战里,原本他们傲人的武艺已经不是最最决定性的了,最具决定性的,还是他们身为汉人的骨气和坚贞,以及反抗夷狄暴政的赤子之心。

同时,在和清剿的守军对焊的同时,他们还分出力量,迅速的消灭了南门并不多的守军,三名白户和一名千户当即死亡。

终于,南城门易手,众高手开始吃力地拉动着沉重的绞盘,重达万钧的吊桥,开始竖起,而那沉重地城门,也缓缓开启了一条缝。

而正当守城万户亲自带人,前往南门之时,却得报北门也突然有大批叛军出现,并且他们趁着北门无人之时,已经登上了城墙!那自然是从中条山星夜南下,千里奔袭的白普部,虽然他们已经很疲惫,虽然他们现在人不多,可是南北对进,两面夹攻,终于给本来就只有三千守军地襄阳城以致命一击!

本就对朝廷大肆调出襄阳守军北上的万户,听闻这一消息,终于崩溃,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后,他喷出一道血箭,颓然的倒在了地上。

终于,在白莲教三十多名高手被万箭穿心之时,那吊桥终于重重的砸在了地上,无数的白莲教士卒,呐喊着冲入了这座曾经承载着汉人的光荣和梦想的城池!

此役,先前口出狂言的宋朝阳,仅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天下重镇的襄阳,而且死伤仅仅五千人,可以说创造了战争史的奇迹,当然,这也和鞑子只留下了三千人防守城墙就方圆十几里的大城,力量分散有关,而白莲军则聚集力量于南北城门,自然是一鼓而下。

不过,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白莲教和天机阁的数百高手,正是他们分批潜入城里,在关键时刻不惜生死的和鞑子死磕,并且打开了南城门,才为大军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八月初二,白莲教光复襄阳,并且在此传檄天下,号召天下汉人在各地白莲教分坛的指挥下,起事夺权,夺城者裂土封侯,斩将者世代享禄。同一日,白莲教遣细作持襄阳万户孔布拉德兵符,调樊城守将牛博出城援救,谢书则陈兵于侧,当其而出,一鼓而入,樊城光复!

襄樊光复,江汉震动,就在三天内,上庸,新城等地的守将全部投降,而房陵城内百姓发生暴动,军队拒绝弹压,房陵城守被杀,江汉一代几乎全部划入白莲教的版图!

果然,坐船顺江而下的白莲教李千山,发现沿江重镇也并次投降,并且大多整军而附,而两岸百姓也多箪食壶浆,以待白莲,不到半月,白莲教的队伍迅速扩大到三十万众,有战船三千搜,轻骑一万余,成为一支足以争霸天下的力量!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定鼎江南(1)

月十五,白莲教战船列阵下关,步军连克天保城地保自率军,一战而取紫金山,而李千山亲自统军,攻克浦口,而一只眼则血战三日,攻下扬州,一时间,金陵这六朝古都,已经成为孤城。

同一日,在阿术军主力赶到的情况下,混江龙悄然离开武阳关,却是在里面留了些东西,生性谨慎的阿术虽然明知里面是空城,却依然有些踌躇,而先前遭受重挫的萨哈出,则一力相请,要求先入关里打探,阿术一想,便也答应了。

萨哈出几经打探,确定无恙,方自率部进入,进去以后,只见原本的雄关险隘,如今已是残垣断壁,只是血迹尚在,而尸骨不存,显然已经被白莲教转移走了,对于自己战友的尊重,尤其是死者的,对于一支军队的凝聚力,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是,就当萨哈出部已经大部进入时,突然一声巨响,明显是爆炸声,然后爆炸声此起彼伏,北面城门楼突然坍塌,瞬间,数百鞑子并前锋将军萨哈出和桑布,就这样被埋在了废墟里……

而就在这时,率领数万新军,星夜驰援的高升,在白莲教锐金旗掌旗使庄明渊的辅佐下,率部自大别山南麓西进,然后突然由大園斜插而上,于武阳关坍塌的那天,出现在阿术的背后……

这一仗,天昏地暗,这一仗,日星隐耀,在全军只带来三天粮食,而且是背*敌占区。面对鞑子的情况下,四万白莲军迸发出了最大的战斗力,与阿术一直血战了三天三夜,同时高升于高处观战,指挥及时反应迅速,一时间,双方相持不下。

终于,到了第四天,阿术选择了向北突破。从白莲教地右翼强行北上,退回宛城一代,白莲教胜利了!

战场上留下了一万八千具白莲教的尸体。而蒙古鞑子仅仅死了不到七千人,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可见一般,而且还是建立在白莲教大量使用连弩和拒马的前提下,关键是。白莲教的部众虽然已经打了不少仗,可是毕竟离多年战火淬炼成的蒙古铁骑比,还是差的甚远,而且这一次还多亏高升指挥有方,和地形有利,蒙古人的铁骑根本无法冲开,否则的话,谁胜谁负,就不一定了。

此战结束,白莲教算是勉强巩固了大别山一线。将襄阳,樊城,谷城和武昌连成一线。组成了一道甚为坚固地防线,而如今江陵周围的汉将已经尽数投降。江陵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守城的五千士卒早已疲惫不堪,白莲教烈火旗数万人正在日夜围攻,旦夕可下,可以说,江汉之地,已为白莲教所有。

而就在李千山在拔除了金陵周围地各个据点,亲自赶到下关,准备督战时,金陵城头上,却奇怪的升起了白莲地旗帜!

接下来,城内一阵剧烈的厮杀声,却是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只是那浓烈地血腥味,却是再明显不过。

不一会,滚滚长江之上,便已经尽是血色,江面上还不时飘着许多的人头,看他们的头盔样貌,显然就是鞑子守城将领。

“伯玉,里面可是出了问题?”李千山有些不解的看了看邱寻,沿路来,虽然有不少城池,确实是*着白莲教的内应,里应外合的夺了下来,可是毕竟,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近江左富庶之地,李千山的直系力量,却是不强。

邱寻皱皱眉毛,没有正面回答,却是说道:“看起来,鞑子那里是乱了套了,教主且稍待片刻,若是三盏茶后,还没有反应,我们照原计划攻城!”

可是别说三盏茶,就是片刻都没来得及等,那城门便吱吱呀呀的打开了,只是,里面却并没有鞑子冲出来,而城墙上,却也没有人影。

李千山和邱寻嘀咕了几句,便从他那里取过一个足以三尺多长,嘴仅半寸而口足一尺的喇叭形铜管,高声道:“金陵城里,却是何方英雄,来与李千山见面?”

李千山内力深厚,加上有扩音工具,因而声音响彻四周,城头上,却也该听得到。

“千山兄,昔日昆仑一别,如今已十五载,别来无恙否?”李千山甫一说完,城头上便冒出一个一身白衣,英俊地有些邪异的书生来,只见他头戴峨冠,手拿折扇,踱着方步,背着书箱,却哪里有半分豪气?

可是,他的话虽然温润如玉,却偏生让人觉得有些窒息,而李千山见了他,神色却瞬间万变,有懊悔,有不屑,有愤怒,有悔恨,有憧憬,有热忱……

良久,李千山终于开口说道:“万水,你如今……可好?”

原来,城头之上地,赫然就是白莲教总护法,李千山的师兄陈万水,昔日因与李千山不合,造成了白莲教地实质性分裂,总坛和江北各分坛,以及五行旗里的烈火旗和锐金旗,效忠于李千山,而巨木旗,厚土旗,洪水旗和右护法闻苍松等人,则是跟了陈万水避居江左,只是他们虽然不和,却也没有发生争端,陈万水依然遥奉庐山闻林寺为总坛,只是对于李千山称先生而不拜教主,形同自立门户。至于地方发展和教义这些,则没有改变。

陈万水听了李千山的话,喟然一叹,这一叹,充满哀伤,不少人听得几乎落泪,只见他羽毛扇轻摇,淡淡道:“自从她去了以后,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你我二人明争暗斗了这么多年,她还是她。”

说罢,也不顾李千山的错愕,遥相一揖,朗声道:“教主,如今就把这金陵城给了你,算是陈万水回你麾下的一份大礼,你说如何?”

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鼎江南(2)

在这六朝古都的金陵城下,李千山和陈万水指诚山河次摆香案杀牛羊,歃血为盟,白莲教也在这一刻,重新归于一统,陈万水率三旗归附的同时,也当上了副教主兼总护法的职位,白莲教士气大振。

金陵城已经被倾巢而出的陈万水的势力肃清,李千山在数万士卒的欢呼声中,昂首由金川门进入金陵,标志着这江南核心之地,被白莲教占领,可以说江南三千里之沃土,似乎已经大半入李千山之手。

如果,白莲教经营得当,策略巧妙,完全可以借此一举占领江南,这样上游有荆襄之土,北面有淮泗之根基,南面有苏杭鱼米之乡,财赋之地,完全有能力自成一国,和大都的鞑子抗衡,可是这样一来的话,萧统封给他的官职,也就一文不值了,那萧统一番辛苦,岂不是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可能发生,八月初三,阿术军在寿州城下大破白莲教众,斩首三千余,寿州城破,阿术下令屠城,全城三万余百姓,无一幸免。

同一日,钟离城守将凤举,因率所部出城就粮,未顾及北城门之数千蒙古伏军,数千鞑子蜂拥而入,钟离城破,照旧,依然是屠城。

听闻消息的李千山如五雷轰顶,刚刚占领金陵,且和陈万水重归旧好的喜悦还没有散去,却又遭遇了这样的事情,谁都知道,守江必守淮。自南北分疆,往往以长淮为大江之蔽,江南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者莫如守淮。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如果说长江的防御是纯被动地,那么,淮河则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意义。南方对抗北方,以守而言,则守淮河可藉淮南的广大地区作为纵深;以攻而言。则出淮北可以进取中原。淮河支流多源于淮北,特别是泗水,稍经开凿。即能连通黄河,从而使南方的力量能远投到黄河流域;而单守长江。则一处被突破,便已入其心腹。

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与长江的这种唇齿关系多有论及。守江必先守淮的议论亦随处可见。

诚如南宋吕言“江淮之险,天地所以限南北也。自昔立国于南,则守江以为家户,备淮以为藩篱。”如今邱寻和高升等人给他出的建议,也无非是立都建康以为兴王之基;屯兵江陵、襄阳、武昌、九江以固上下游之势;守江以治内,备淮以治外,表淮而里江,如此则中原可复。可是如今鞑子的将领阿术也不是一般人,在武阳关侧翼一线不利后,马上挥军直走淮泗。目前已经连下寿州和钟离,淮北一代乃是白莲教的根基所在,如今却是危在旦夕。所谓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保住淮泗,已经是白莲教的生死之战。

就在这时,刚刚归附,威名不显得高升,却已经矫命率军北上,驰援彭城。

彭城为淮北根本。彭城附近众水汇集。泗水从彭城附近流过。泗水向西北上溯,开巨野泽可入黄河,南流途中又汇纳汴水、睢?水等河流。隋以前,汴水在彭城附近汇入泗水。刘裕灭后秦之后南归,舟师自渭入河,又开汴渠,自河入汴,遂归彭城。

彭城可说是四战之地,为历代兵家所必争。彭城在楚汉之际曾为西楚霸王项羽之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之际,徐州乃纷争之地,陶谦、刘备、吕布、曹操都曾力争徐州。孙权一度也想

州,但吕蒙以徐州“地势陆通,骁骑所骋”,且地近取之,日后曹操也必全力来争,不如袭取荆州,全据长江。

而南北对峙形势下彭城地地位更加重要。在江淮防线的几个层次中,长江翼蔽江南,淮南翼蔽长江,淮北翼蔽淮南。而在淮北地区,实以彭城为其根本。彭城地近中原,又介南北之间,水陆交通便利,可为战守之资。苏轼论彭城地位曰:“徐州为南北襟要,京东诸郡邑安危所寄也。其地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西走梁宋,使楚人开关延敌,真若从屋上建瓴水也。”

只可惜,千算万算,终归还是差了一算,虽然高升迅速率军驰援,而宋朝阳也率部自襄阳北上,佯攻河南,企图吸引鞑子注意力,可是,另一只元朝生力军阿里海牙部,却出乎意料的急行军七百里,于八月初九,一战而克彭城,白莲教护法莫非是战死,一万三千守军无一投降,这一次,相对来说一直比较仁慈地阿里海牙,也下令屠城。

等到高升抵达淮水南岸时,黄花菜早就凉了,无奈之下,高升只得阵兵淮南,确保白莲教总坛一代不受影响,同时飞章李千山,要求不惜一切也要发大兵扼守武昌,安庆。

接到信时,李千山不由长叹一声,那元廷,还是没有想象中的脆弱,他们地军队依然精锐,他们的战斗意志依然坚强,他们的反应依然迅速,如今高升虽然没有保住淮北,却也算守住了淮南之地,而且在没有自己指令地情况下,就迅速做出反应,否则,怕是连淮南之地都悬,如果说让鞑子迅速窥江,把自己和荆襄一代斩断,那么自己和手下一干人等,离大都的菜市口就不远了。

虽然没有淮北,北伐时有诸多不便,不过巩固江南,才是王道,对此邱寻等人已经有了详细的论证,正准备在巩固金陵后,立即挥军夺取苏杭,然后南下,彻底接管南宋故土时,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八月十四,元军玉昔帖木儿部的水军突然出现在杭州湾,在熟悉地形的范文虎的率领下,数万元军迅速登陆北上,不仅确保了杭州一代的安全,还紧逼秣陵关,于丹阳扎下营寨,死死扼住了白莲教从金陵东向和南向的道路。这,便是元军所谓的江南大营。

而此时,另一只元军却趁虚直捣镇江,守城的凰鸣力战败绩,凰鸣本人被伤三十一处,被部下送回金陵,镇江沦陷,元军一万余人趁势打下六合,斩首八千人,兵锋直逼浦口,邱寻率一万三千余人与鞑子死战三日,终于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勉强击退了鞑子,可是在这时,无力援助地李千山,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扬州到手不到一月,就再次失陷。两万五千余元军趁机也扎下营寨,堵住了白莲教夺取苏南苏北的道路,陈万水曾经蜗居的昆山一代,也宣告沦陷。于是乎江北大营也在扬州三河叉宣布建立。

不消说此时李千山愁绪无数,而远在台南地萧统怔怔看着被划的花花绿绿地地图,喃喃道:“李千山那李千山,你想当皇帝不假,可是朕能让你得逞么?江南大营江北大营都来了,朕就不行你拿的下东南之地!”

说罢,拳头重重一砸,萧统仰头唏嘘,这下子,终于能再换来几年时间了,这大陆之地,就任由你们折腾去吧。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一章 该摘果了

兴七年。

蛰伏台岛近五年的宋廷,如今已经是有民两百余万,精兵二十五万,战船千艘,火枪营轻炮营业都久经训练,而萧统,如今已经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了。

在这三年里,白莲教在实行近乎焦土政策的情况下,在全力动员全民皆兵的情况下,终于抵挡住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于金陵的围攻,同时,护卫白莲教统治区的几个关键要点,襄阳,武昌,江陵和安庆,依然还牢牢的握在白莲教的手上,也因此,白莲教还能勉强守住东南半壁,只是由于范文虎等人策略灵活,战术得当,因此最最富庶的苏杭湖一代,还是在元廷的手中,而苏北苏南更是被元廷放下了重兵,江南财赋依然可以源源不断的送往大都,维持着元廷的运转和王公们穷奢极欲的生活。

本来,对于白莲教的起事,元廷完全有能力给予迅速镇压,只是也不知是有意配合还是巧合而成,元军平叛大军还没有出动,海都却是倾国而来,从北线对元军发动了全面的攻势,屹立十年不倒的甘州和沙洲终于沦陷,伯颜部被迫退守凉州,而居延一代,更是窘迫到无人可守。

无奈之下,忽必烈只好亲自领兵北上,和海都对峙,这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几年时间,刷的就过去了。

倒不是忽必烈忘记了台湾的小朝廷,只是他实在是有心无力了,忽必烈已经七十岁了,虽然他的力气依然可以拉开三石的弓。虽然他一顿依然可以吃一只羊,可是,老了还是老了,两面受敌于外,朝中党争于内,已经让他看起来苍老了许多。

说出来甚至难以置信,文天祥还被关在天牢里,如今地他,依然不降。却也不一心求死,元廷给他的待遇很好,可以看书写字。可以会客吃酒,蒙汉大臣前往拜访的是络绎不绝。只是有些人依然想劝降,有些人,却是当面辱骂。而关于文天祥究竟怎么处理的问题,几乎成为元廷每日廷辩的话题,只是吵炒了几年,忽必烈几次想杀,却在势力越来越强的真金和安童等人的阻挠下没有得逞。

可是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依然还是春节刚过,据说是大宋丞相文天祥的《正气歌》,突然在天下流传,“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样地词句。让天下的读书人为之沸腾,这样的壮烈豪情,让每一个还心念大宋地百姓,心中再次澎湃起来!

在文天祥的《正气歌》流传广泛后,大宋祥兴皇帝地第四份传檄天下书,出现在各个州县的墙上,这是数年来的第一遭,沉潜已久地宋廷,终于再次发声。

除了依然重申自己乃是天下正统,号召天下百姓,为了华夷大防而奋起反击外,里面还明确的提出,一年之内,王师将要反攻大陆,再造中华!

这一次,彻底的让元廷紧张了,让百姓兴奋了,让各地骚动了,多年不见消息的宋朝,原来还没有灭亡,还没有逃到海外做土皇帝,他们依然还挂念着天下的百姓,挂念着天下的汉人,他们还记得他们说的话,“汉人的天下,只能汉人来做”,如今,到了他们实践昔日诺言的时候了。

这几年,百姓过的可以说是苦哈哈啊,虽然在真金等人地矫正下,对于民族压迫略有放宽,可是那四等人制,却依然存在,虽然嘴上说要轻傜薄赋发展生产,可是仗一打起来,这些都是放屁,尤其是黄河流域和江南之地,更是闹得民穷财尽,而这里的百姓,离活不下去已经无限近了,好在一直监国的真金,还是知道涸泽而渔地道理,每每在造反的边缘,都放松了压迫,因此除了白莲活动区域外,天下大抵还勉强稳定。

顺便说下,先前由天机阁组织并操纵地白衣军,如今大部分已经名义上归附了白莲,不过他们并没有进入白莲控制的区域,而是活动在淮北,桐柏一代游击,若有战事则协助白莲,平日则独立成军,就有些像后世捻军和太平军的关系了。

不过话说白莲,李千山甚至有种上当的感觉,原本占据了半个东南的他,却发现自己就这样被圈在了这里,由于出海口只抢到了浙北一个很狭窄的地方,还被迫以数万重兵把守,因此所需物资,竟然许多还需要走海路从台湾运来,也就是他的“上家”祥兴皇帝那里,这几年,白莲教的家底儿,也基本被他全送到了台湾。

他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一拿下南京,他就继续进攻,他当然晓得弱者搏强,必须进攻,进攻,再进攻,可是他当时却同时发动了北伐,东征和西征,西政军巩固了江汉,深入了洞庭,最好在长沙城下败绩,回收江陵。

北伐军却是开始势如破竹,在陈万水的率领下,自桐柏山南麓西向,和襄阳北上的白普军汇合,然后于陈留决口处渡过黄河,于当年冬天逼近大都,算是应了白普当时说的“与诸君会猎于大都”的诺言。

只是,重兵云集的怯薛精锐,在铁穆尔的督战下,于白沟会战,结果白莲教败绩,陈万水和白普仅率数千人仓皇南下。

而东征军,虽然也略有战绩,但是总体来说,在元廷未能全力以赴,而白莲教殊死抵抗的情况下,大抵形成了相持局面。

而这,也是萧统精算数年,详细操盘的结果,如今树已经种了几年了,果子也红了,到了摘得时候了。

第二章 棋盘式格局(1)

今台岛之上,数年来风调雨顺,加上南洋的局面已经银子哗哗如流水一般朝台湾涌来,而在朝廷的强推下,第一批离开台湾出去闯荡的人,都混出来一番模样来,等到他们衣锦还乡之时,雄辩的向台湾岛的百姓说明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

而趁此机会,张世杰在萧统的授意下,果断出兵南洋,一是开疆,二是练兵,由于安南国主陈晃一直态度暧昧,企图在宋元之间两头讨好,在和杨亮节等人谈判过程中总是虚与委蛇,恰好张世杰所部训练数年,正是一试锋刃之时,因此,去年,八万宋军再次南下,直捣安南,值得一提的是,五千火器军这一次随军出征。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数十万安南大军就像绵羊一般,被憋了几年的张世杰各个击破,尤其是那初次上场的火枪营,面对安南的步军冲锋,几乎是以一挡百,连胜六阵后,很快就逼得陈晃抬着棺材请降,张世杰也不客气,径自代表小皇帝把陈晃废掉,改安南为安南府,由昔日状元,如今已经擢升为吏部侍郎的张浦为知府,管理安南八十一县。至此,安南之地,正式划入大宋的版图。

而清远苏家,在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大力支持后,已经从谷底渐渐反弹,开始逐渐在商场和海运上对蒲家发动反击,而琉球苏家,目前还一直态度冷淡,对于萧统派过去的使者,虽然好吃好喝的接待着,可是对于关键性话题,却是始终不松口。

不过,这几年。萧统干的最大的一件事,便是趁大陆烽烟四起的时候,派人秘密去大陆。邀请那些名门望族秘密到台湾参观,尤其是东南内地地豪门大族,好吃好喝好姑娘的招待。阿里山日月潭是一个不少,并且对于封爵官帽是毫不吝惜。

结果,这群人回到家乡以后,别人问起来,得到的回答都是:“台湾地山,真好,台湾的水,更好,台湾的姑娘,非常好。大宋地皇上,最好!”

结果不必说,趁着白莲教在东南半壁和鞑子打仗而闹得民穷财尽。在天机阁势力的配合下,趁势掀起了第二波移民狂潮,而范文虎由于被死死咬住,根本抽不出力量来阻止成千上万的大船小船渡海而东,很快,又有百万之众,被运到了台湾。

如今的萧统,已经有十四岁了,由于宫廷膳食不错。安炳辉调教之功,让那萧统冲龄之时,就长到了一米七五的尺寸,而男人的本钱更是在忧心皇家血脉的杨太后的特别关心下。

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培植”。如今萧统喜滋滋的看着自己雄厚地本钱,茂密的森林。着实让他男人的自信得到了极大地满足,而去年的第一次梦遗,更让萧统终于敢拍着胸脯说,老子是男人了!

算上前世的二十四年春秋,如今萧统已经是年近三旬的大叔了,如果从心理年龄来说的话。可是,一直很憋屈的是,到现在为止,还一直是处男,说出去就觉得同时丢了老赵家和老萧家的脸面,不过,好在当时为了稳住大权在握的张世杰,就直接开口要了人家的女儿,后来因为别地缘故,也把陆英趁机留在了宫里,如今两枚果实已经渐次成熟,也到了该摘的时刻了,每当看着已经亭亭玉立的张芷嫣一身宫装,妩媚妖娆的在自己面前,捧着书卷,一副娴静地样子,萧统就心中咬得慌。

话说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五年多了,可是萧统还当自己是萧统,而没有真正进入赵昺这个角色,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缺乏了一点归属感,萧统如今在这里做地这一切,是基于自己的血脉捍卫正统而来地使命感,而不是因为这片山水这些人而生出的归属感,因此,每当杨后把自己揽在怀里,心肝儿宝贝的肉疼,喊着“昺儿”的时候,萧统总归还是有那么些别扭。

也许,还是要经历一些事情,经历一些人了以后,才能真正融入吧,萧统思来想去,也只能是在这里成家立业以后,才行吧,成家不必多说,大婚的日子已经快了,至于立业,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反攻大陆。

每当对弈之时,萧统总能够让自己的思维进入最高速运转的状态,老话说弈棋如争天下,诚哉斯言啊,萧统每每看见那黑白之争,取舍之间,修性之际,往往常有疑惑难解之时,却终有茅塞顿开之悟。

这一次,照例是和内定皇后张芷嫣对弈,张芷嫣自然不必多说,已经是十六岁的亭亭少女了,这几年她在宫中,一面侍奉杨后,一面又像萧统的陪读一般照料着萧统的生活,二人之间,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而张芷嫣也眼看着萧统从那个傲然的少年天子,成长为如今沉稳的年轻皇帝,虽然,他的年龄还是小了点。

张芷嫣下棋一向很稳健,总是按照传统的占角拆边的路子,每每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而萧统则多是剑走偏锋,敢于冒险,这样一来,自然是萧统难胜,可是每次一胜,却又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大胜,而且还时常要让张芷嫣琢磨很久,才能明白自己输在了哪里。

这一次,同样是下棋,可是萧统从棋盘上看见的,却不再是纹纵横,黑白相间,而仿佛是中华大地的山川河流,城池府库一般!

如果宏观的从天上俯视中华大地,那么天下格局就像围棋盘一般。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那么逐鹿天下,又何尝不是在下一盘大棋呢?

第三章 棋盘式格局(2)

像下围棋一般都是占角为根据地,拆边为侧翼纵深,定胜负一样,打天下也是如此。

华夏疆域虽然辽阔,但是,真到了争霸天下的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的却还是天下这棋盘上的四角四边一天元。青史昭昭,历朝历代,历次改变时代的战争中,关系到天下的统一与分裂、关系到一朝一代的兴与衰的,还是这九个地方,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变过。

在这个棋盘型格局中,关中、幽云、东南和蜀中分处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般都有比较优越的山河形势,有相对稳固的后方和可以凭恃的山川险阻,能够一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态势;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供养、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易于形成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

而放下眼下萧统和张芷嫣的这盘棋上,虽然是张芷嫣执黑先行,可是无论是黑棋,还是白棋,都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