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出厓山-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都城里固然要锁拿刺客,却也不能把风声弄得太紧,以免扰民,陛下要像天下证明,陛下不单单是蒙古人的的大汗,而是天下共主,是汉人,色目人,南蛮等等,所有人的天子,而不是局限于一隅。”

听了阿合马这话,很多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阿合马这摆明了是大力主张汉化嘛,要是放在过去,谁敢说这话,和找死简直没有区别,阿合马等人一定会冲上去将其批倒批臭再踩上一万只脚,可是如今,他自己却忍不住说起来,让人难以琢磨。

忽必烈的声音依然简洁,“诸位都有意见么,嗯?”最后那声“嗯”却是朝上拉音,让几个准备说话的王公不得不闭上嘴巴,“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时间耽误的不少了,进城!”

接着,神色黯然的真金默默的退到一边,看着风尘仆仆的北征大军和神色各异满朝文武鱼贯进入大都城,而此时的真金,竟然感到莫名的寒冷。

几个时辰后,大都城西的一间地下室里。

“砰”的一声,一个瘦小的青面无须汉子愤怒的把茶盏摔在地上,指着面前的三个人吼道:“不是说过多好次了,过年时不要惹事,嗯?你们倒好,还去弄了个大的,你们想干什么,嗯?”

三个人皆是一身白衣,却是一僧一道一尼,那僧人却是一个合十,道:“头领,您这话从何说起,贫僧近日一直在庙里,没有出来,连花酒都没去喝。”

那道人也一把搂住那尼姑,道:“头儿,你知道的,这几天贫道一直和师太在一起,所以……”

说到这时,那青年尼姑还粉面微赧,可是青面汉子却不信,怒道:“晌午忽必烈在北门外遇刺,真不是你们干的?贼秃你不是一直说要刺杀鞑子皇帝麽?”

“天地良心啊!”那和尚却也不装了,“老子倒是想刺杀,也得刺杀的了啊,老大你也知道,今儿是除夕,那忽必烈班师回来,郊迎时可是戒备森严,老子去了是找死麽?再说了,隔壁磨豆腐的李寡妇还等着我呢。”

“哦……”道士和尼姑却同时意味深长的说道,却让和尚满脸羞涩的连连摆手,道:“偶尔,偶尔。”

“够了!”青面人拍了拍桌子,“真不是你们干的?你们赌咒发誓!”

“老子以还在台湾的老婆孩子发誓,要是老子去了,让俺儿子没屁眼,俺婆娘偷人!”那和尚却是彪悍,发出的誓言果然恶毒。

而道士和尼姑也先后发了毒誓,而且拿出了没有时间的证明,却让青面人不得不信。

“这就奇了,既然不是我们干的,还能有谁呢?”青面人摸起下巴,陷入了沉思。

第七十三章 黄河大堤(1)

 阿合马一番演说,固然让先前已经紧张的极致的气氛缓和了下来,甚至可以说是消弭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暴,储君出事可是对国家的一次巨大考验,野蛮如蒙古人,却也不会十分愿意去尝试的。

可是,在场的大臣们能混进中枢,哪个不是人精一般的人物?那阿合马的话一琢磨起来,意思可就太丰富了。

首先,一直对太子不满的人,立刻就想到了“欲盖弥彰”四个字,他们见阿合马表面上口口声声给真金说情,而且还在忽必烈面前分析了一二三,可越是这样,岂不越是让忽必烈生疑?越是摆明了这是挑拨让忽必烈不能信,出于帝王心术的考量,怕也是会当真的吧,甚至很多人干脆就把忽必烈和阿合马的一唱一和当成了早有预谋的行为,那太子的命运已然注定,缺少的只是一份诏书一个手续而已,不消说,这些人主要是守旧的蒙古王公和军中的武将,当然,另一派尤其是太子党,却也认为这些都是演戏,甚至他们还“大逆不道”的认为,连所谓的行刺都是子虚乌有,纯属作秀。

至于汉化派们,虽然都是文臣,花花肠子更多,阿合马的叵测用心也不是没有估量到,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起码阿合马的话在表面上对他们是有利的,据在场人士描述,当的气氛下,如果阿合马不这么说一通,很可能当场真金就会被废,而如今,虽然真金的前途依然凶险,可是至少,目前他还是太子,而且阿合马还给了汉化派们最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时间。

只要有了时间,那么什么真相,什么力量,什么证据,就都不会成为问题,以安童为首的汉化派们,已经紧急开始了行动,虽然有些事情平日里可能有很大的风险,可是眼下也顾不了许多了,安童便修书一封,着亲信送到阿术的府上……

当然,除了党争外,还有有心人注意到另外一点,那就是阿合马一直声称“贼人”如何如何,痛斥他们的阴谋和别有用心,可是偏偏却一直没有说出究竟是哪方贼人,这就不得不让这些人开始琢磨了。

首先,第一种看起来很合理的解释,就是根本没有贼人这一说,这一切都是阿合马他们策划的,根本就是苦肉计,甚至是得到忽必烈的默许或暗示,只是这些话,就是胆子很大的安童等人,也只敢在纸上写,传完了还要赶紧烧掉,以防留下证据。

第二种可能,那贼人则是海都等人,这个想法一被提出,就让汉化派们很是感兴趣,海都等人一直在和元廷争着正统,连忽里台都开了好几次了,一旦刺杀忽必烈成功,那么重新夺回法统也不是没有可能,从动机来说他们具备,至于条件,都是蒙古人内部的事情自然找个刺客混进来,顺便在朝中收买一些人,问题也不大,尤其是他们考虑到阿合马也是色目人,而色目人正是海都和八刺等人主要支持者,这样一来的话……虽然阿合马声称自己和海都有血仇,几代人都死在海都的手上,可是那些汉人们马上就联想到“吴起杀妻求将”这样的典故来,于是乎又让他们狠狠兴奋了一把。

第三个可能,则是目前势微的宋朝小朝廷所干,不过虽然他们最近从闽浙一代弄走了大量贫民,听说在台湾还大张旗鼓的聒噪着要光复中原,不过既然朝廷都已经迁界禁海了,大多数蒙古人也都不屑的把这个浮现出的想法很快的扔在一边,而汉臣们,有的心怀鬼胎,毕竟当了汉奸心虚啊,有的则心中又开始盘算是不是什么时候可以反正,还有的人则严词否认宋朝小朝廷的可能性,也不知为何。

至于中原的帮会,如弥勒教,白莲教什么的,自然只是置之一笑,在这些高傲的人看来,那些装神弄鬼的贱民们,能掀起多大的波澜?

不过,阿合马的措施,还是被忽必烈全盘接受,由此可见其圣眷之隆,而先前真金准备的城内盛大的欢迎仪式,舞狮表演,爆竹燃放等等,都依然照常举行,内紧外松的原则被很好的贯彻,而忽必烈和其他人也都神色矜持的检阅军队,与百姓联欢,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只有一对父子,目前却没有这般心情,一个是身受重伤被送往太医局医治的皇孙铁穆尔,一个是他的父亲,元廷太子真金,原本这些由他策划部署的仪式,如今却仿佛和他没有关系一般。

大都城内目前喜气洋洋,可以想见,中华大地上另外一个政治中心台南目前也该是一片祥瑞,只是,在河南陈留境内,却有着不平常的事情发生。

不消说,太子手令在先前就下发天下,地方上这一次也被要求,要好好过年,县城里还是有些活动的,而娱乐活动匮乏的百姓们,除了传统的习俗外,如今既然老爷请来了戏园子,那么去看看也是好的。

可是就在这时候,陈留境内的黄河大堤上,却来了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

大过年的,看见了乞丐自然很不吉利,于是几乎所有人都对他们敬而远之,甚至都没有人盘问他们。

而那些乞丐们,摸上了黄河大堤后,却迅速的摸到僻静处,直到没人能看清他们,而这样的场景从腊月起早就出现过几次,开始也有许多人怀疑,甚至还惊动了县衙,可是,当县官和保长们赶来时,却发现这几个乞丐只是找个僻静的地方吃偷来的东西而已,毕竟据他们说,当今老爷把县城治理的干干净净,连个僻静地方也没有,而如今县里的牢房早就人满为患,而且这些乞丐公开表示愿意坐牢吃饭,吹胡子瞪眼睛的县老爷还吓不住他们,没法子,只好打了他们一顿,便由得他们去,而周围的好心人倒也有给他们送饭吃的,却被他们礼貌的拒绝,而听他们口音,还是南方人呢,只可惜,这时候那些保长们早就烦了,哪里管这些,南方就南方呗,流民还不多?

只是,这些“乞丐”们,究竟要干什么呢?

第七十四章 黄河大堤(2)

 只见这群乞丐们依然如同往常一样,迅速散落开,其中两人放哨,剩下五个人围成一圈,或坐或躺,只是,他们围着的大筐里,装着的却不再是叫化鸡或女儿红,而是一个个葫芦状的铁块。

“头儿,这玩意当真这么好使?”一个黑脸汉子抓起一个“铁块”朝上抛了抛,一脸的不屑。

那被唤作头儿的长须汉子却一把按住他的手,小心的抓住“铁块”,低声斥道:“铁牛,跟你小子说过多少次了,这玩意扔不得,要是砸在地上,咱几个都得玩完。”

“真的吗?就这小铁坨子,还敢叫‘震天雷’?兵部那群孙子该是哄我们的吧。”另一个瘦小的无须青年嘟囔道。

“你懂个屁,都不许废话,这是阁主亲自交待的,差事办砸了,咱都得死,都少罗素!”老大终于发飙,指着这群手下斥骂道。

只是这震天雷身粗口小内盛火药,外壳以生铁包裹,上安引信,而这一次,显然他们执行的任务很是危险,居然带了一箩筐,而那伸出的引信也有六尺多长,因此还专门卷了起来,免得炸了。

“头儿,五里地里看不见人。”

“头儿,我这里也看不见。”

两个望风的及时给出了消息,那当头的汉子沉吟了一下,道:“开挖!”

只见几人迅速拿出了铁锹等物,而当头的扒开土灰,掀开一张油纸,地上赫然露出了一个大坑,原来他们居然早就开始挖坑,先前的一切也只不过是掩饰罢了。

那当头的手上拿着一根铁棒,上面却有朱砂画得一道红印,他不时的把铁棒伸进坑里,看坑的深度有没有达到红线,看起来前几日准备工作做得不错,如今离红线只差几寸。

正挖着呢,那黑脸汉子却突然停下铲子,有些疑惑的说道:“头儿,那玩意真的能一个就炸飞几百号人?”

“那还用说,静江那一战,不知多少人被炸死,据说守城将士殉城时就是在城中间抱着两个这玩意,结果一点印信,不单城里的人全部为陛下尽忠,就是城外鞑子也死了两百多,还有几百鞑子耳朵都震聋了呢。”老大很是得意的向这些最小十五,最大也不过十九岁的人卖弄着。

“乖乖,这么厉害,难怪当时我们启运时都得分几十车,费了快半年才弄了这么几个。”那青面小厮摇头晃脑的感慨着。

“切,你懂什么,这一次,听说枢密相公把台湾库里的玩意儿全拿来了,我听阁主说,这些可是保命的东西,皇上都很关心呢。”

“天,要是皇上知道了我们的功劳,是不是会多赏点金银玉帛?”

“错,这年头皇上赏交子,那可比铜钱银子实惠。”

正当一群人快活的挖着土,那坑深马上就要达标时,先前的黑脸汉子突然停下了铁锹,正色道:“头儿,咱不能这么干。”

当头的正拿着铁棒比划呢,见大家都停了下来,有些不悦的说道:“铁牛,费什么话,赶快挖土,刘先生说了,得到了这条线,才算数,不然根本不行。”

“头儿,你让我把话说完。”那铁牛这一次却很坚决,“虽然头儿你没说,但俺也十六了,俺也不是糊涂人,上面不就是让我们炸掉黄河大堤嘛,有啥不能跟咱说的。”

这话一出,现场突然寂静下来,所有人都停下了挖土,就连望风的也把目光投了过来。

“铁牛,让你干活你就干,哪里来那么多废话?”头儿的脸色已经有点冷。

“我他奶奶的不能干这伤天害理的事儿!”那铁牛突然哭喊一声,扔下铁锹,嚎啕大哭起来。

“这是大堤啊,俺是东京人,俺见过黄河决堤,那大水一冲,不知道多少乡亲要死,要无家可归啊,今儿若是把大堤炸了,俺就对不起祖宗!”

这话一说,其他人都死死的盯住头儿,当头的眼睛一眯,道:“你们几个想干什么?想造反麽?”

“头儿,咱别炸了吧。”

“对啊,头儿,都是自己的乡亲,咱这么做,和鞑子有什么区别?”

“五叔,这次听俺一句吧,别炸了。”

这下子,来的七个人都跪了下来,让头儿别做了。

“你们知不知道顾全大局,恩?你们知不知道,不这么做,鞑子怎么被驱逐?朝廷怎么反攻大陆?”

“我们不管这些,我们就知道,不能挖大堤,不能干这么断子绝孙的事情。”

“是啊,我们不干。”

争执了许久,那头儿终于一屁股坐下来,无力说道:“好吧,就算我们不做,那太康,通许、杞、陈、颍,黄河下游十三处地方,有咱们的人,这次组织可是全部出动,连襄阳,临安的人都过来了,那黄河是炸定了,我们不做,有什么用?”

“头儿,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能坏了良心,人家怎么干,是人家的事情。”那铁牛一脸坚决的说道。

“好好好,就算你铁牛说的,咱不做了,你说说,咱怎么跟组织交待?”头儿却是一脸的不悦。

“投降鞑子是肯定不行的,那……咱隐姓埋名的藏起来吧,过了风头再说。”铁牛一脸兴奋的说道,“反正咱几个还没成家呢。”

见当头的脸色不善,铁牛才回过味来,人家可是老婆孩子都在台湾呢,铁牛讪讪笑道:“大不了,到时候咱找空,去把嫂子和侄儿接过来。”

“不必了。”当头儿的冷冷说道。

“为什么?”铁牛不解的问道。

“因为你们想背叛组织,就都得死!”头儿冷冷说完,霍然起身,铁牛却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四下看去,几个同来的人都已晕厥在地,只有头儿还若无其事。

“头儿,你……你好狠……”铁牛挣扎着说了两句,头一歪,便昏死过去。

第七十五章 黄河大堤(3)

 两个望风的见同来的几人都已倒地,惊悚之际正待逃跑,却见两道寒光一闪,望风两人惨叫一声,便扑倒在地,而他们的背上,赫然插着两把寒光四射的飞刀。

“唉,这算是我欠你们的。”头儿第一次扔出飞刀,射杀的却是曾经义结金兰的兄弟,只因为他们不愿意做这些似乎是伤天害理,却又好像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胳膊垂下来的头儿就像老了十岁一般,神情很是萎顿,“昔日同生共死的誓言,哥哥没有忘记,哥哥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哥哥给你们磕头了。”

说罢,那头儿真的跪下,给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几位兄弟们一人磕了一个头,磕完,他已经泪流满面,“放心,哥哥不会让你们等太久,哥哥马上就来地下陪你们,至于你们嫂子,皇上会照顾他们的。”

登船时誓言同生共死,驱逐鞑虏,而今他们却都毁在自己的手上,头儿心中很沉重,他拾起铁锹,一边小声啜泣,一边接着挖土,只是先前的工作已经进行的很到位,没一会,坑就已经差不多了。

头儿把铁棒伸了下去,刚刚好达到红线,然后他吃力的把一个个铁球拿出来,按照手上一张草图的要求,把一个个铁球按照上面标好的距离放了进去,然后用土固定住,再从怀里掏出几根较小的竹条,仔细比对,原来,那竟是专门定位的标尺。

等到这一切做完,引线也全部布好时,头儿却没有立即点火,而是把倒下的人,那些他的兄弟们,一个个抱到坑边,虽然两个已经死去,四个还在昏迷,却也被拉倒震天雷旁睡好。

他们竟是要自爆而死!

等到头儿用火折子点燃了紧紧握在手中的引线时,他神色坚定毫不犹豫的将其点燃,口中还喃喃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一声巨响,血肉横飞,接着,是喷涌而出的泥水冰混合物。只是,这些为了信念为了家国而奋不顾身,不惜一死,不惜背叛兄弟,不惜伤天害理的人,终究连名字也没能留下来,若干年后的史册上,关于他们炸黄河大堤的事情,又当怎么说呢?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为光复而不择手段?是阶级矛盾?是民族矛盾?还是像后世政权一样把历史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随意涂抹,甚至来个新编历史剧《贫农炸堤》?

虽然隆冬时节,黄河依然冰封,可是,冰层毕竟不厚,下面的流水依然在,而且关键在于,他们选择的是大堤的底部,用的还是当时最先进的火器——震天雷,土石结构的堤坝怎么扛得住?很快,一个十余丈宽的口子就出现了,虽然说是枯水期,可是那点水依然毫不客气的从口子里奔涌而出,毕竟,黄河可是地上河。

而正在家里搂着小妾亲热的陈留县官,在气喘吁吁的小厮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把事情说清楚时,足足愣了半晌,而好歹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这位可怜县官如五雷轰顶,当即昏死过去,而不管此时陈留县内早就乱成一团……

就在同时,太康,通许、杞、陈、颍等黄河下游十三处地方,大堤同时决口,偏生都是在南侧,很快,夺淮入海的黄河再次泛滥,只是这一次却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而且还是在隆冬季节。

想必这个春节,元廷过的将会很痛快吧,只是苦了那些百姓,只是,天下兴衰,朝代轮替,哪一次不是伴随着血雨腥风呢?没有高度的文明和民主,辉煌就只能用鲜血来铸就,谁也不能免俗,历史的周期又怎是濒死的黄色文明能够跳出的?

话说那头,台湾岛上如今却是其乐融融,下午在皇极殿举行了朝宴后,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皇帝要和天下百姓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

地点选择在皇宫前面紧急搭建的高台上,皇帝并左右丞相及文武百官,以及百名耆老在此摆酒,同时在台南街上靠近皇宫这里,摆下了流水席,同时在小广场上燃放烟花爆竹,礼部早已颁行天下,所有百姓都可以前来观礼。

不消说,皇帝这么做肯定风险是不小的,政治影响什么的姑且不说,单单是皇帝安全,就是很大的问题,后来还是清远军指挥使张贵请示皇帝后,决定调军秘密进城,警戒四周,同时密调留守的天机阁人员散布于百姓之中,以防不测。

顺便说句,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尤其是朝廷的集中力量建设和台南令林肇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今台南已经人口稠密商旅云集,隐然有了名城气象,只是,虽然城里已经是建筑林立房舍俨然,却依然没有个像样的城墙。

倒不是没想到,陆秀夫早就把兴京外城的图纸拿给萧统看过,那可是龚穹苍的得意之作,不料小皇帝却坚决不干,声称“若是鞑子登陆,则是朕之过失,御敌于国门之外,方为上策“,只是后来群臣固请,加上考虑到治安和帝后安全,萧统才不得不允了,只是却把工程量消减大半,再不像先前设计的那样大气磅礴蒸土筑城,至于内城,出于自己和杨后的安全,萧统也不得不好生修缮一下。

当然,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朝廷实在没钱了,而萧统也认为,与其把钱花在建城上,还不如造船呢。如果说真的到了元军登陆台湾,还要靠守城的话,萧统还不如跳海呢。

第七十六章 与民同乐(1)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尽燃,台南街头一片在歌载舞之像,百姓们都沉浸在这台湾岛上的第一个春节,而且听说,今天皇上要与民同乐,这可是千年难得一见的景儿,而且知府大人也发了公告,允许百姓前往观礼,因此大批民众都涌到大庆宫前,想一睹少年天子的风采。

虽然如今乃是隆冬,可是陆秀夫却想出了法子,每桌一个火锅,热气腾腾,喜气洋洋,虽然还没有开吃,可是不少人已经口水长流。

等到小皇帝出现在台上时,臣民们一起高呼万岁,萧统站在那里,看着无数人跪在自己的身下,脸上既有过年的喜悦,也有对皇权的敬畏,心中不禁一阵阵得意,身为男性,哪个不愿意站在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呢?此时此刻,什么民主自由,什么众生平等,什么民治民享,都是烟云,萧统早就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维护自己已有的皇位,而且必须传承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天真的搞什么任人唯贤,原因无他,自己打得江山,只能传给有自己血统的人,人之常情罢了。

不消说,开始肯定还是要告祭天地祖宗,祭祀烈士忠魂,这些都已经做过很多遍,不需赘述,不过,百姓们倒也因此情绪开始高涨起来,而萧统也吩咐给围观的百姓们发下御酒,共庆佳节。

在山呼万岁中,萧统一身玄袍,踱着方步走到中央,从马凌手中接过九龙琉璃杯,轻轻举起,环视下面一眼,朗声道:“列位臣民,今日乃是除夕之夜,王荆公有《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今日朕要问你们,问诸位百姓们,你们家放爆竹了吗?贴年画了吗?”

这话一出,全场一时有些寂静,本来以为小皇帝将要趁此时机演讲一番,没想到却是说了这般家常的话,臣民们脑子都有些转不过来,只是陆秀夫听到王安石的名字,眉头微微一皱。

“皇上,小老儿家里可是贴了年画放了爆竹,还杀了头大肥猪呢。”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及时响起,算是打破了沉寂。

萧统惊喜的看了过去,原来是一白发苍苍的老人,忙道:“陆相,派人请这位老人家上来,朕有话说。”

于是乎,百姓们就眼睁睁看着这老头儿被带到小皇帝面前,也不知道这小皇帝想干什么,不少人都在琢磨着能当面拜见天子,该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啊,毕竟现在他们在台下八五八书房,也不大敢一直盯着皇帝看,只晓得是个比一般孩子略微高大点,说起话虽然还有些嫩,却显得很有威严,比那知府大人可厉害多了。

“老人家,今年高寿啊。”萧统不让老人家行礼,却一把抓住了那虬枝般的手。

“皇上啊,小老儿托皇上的福,今年八十有六啦。”那老头儿倒也不怯场,恭恭敬敬对萧统说道。

“八十六啦,老寿星啊!”萧统惊呼道,“那老寿星在上,请受朕一拜。”

说罢,萧统把酒杯还给马凌,就要躬身,却把老头吓坏了,一把挣脱左右搀扶的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乱摇道:“陛下,使不得啊。”

“陛下不可啊。”

“陛下三思啊。”

皇帝要拜百姓,这还了得?!群臣们自然要劝谏,只是公开场合,无数双眼睛盯着呢,加上又是除夕,纵然司徒不群等人想表现,如今却也不敢。

那萧统却坚持行了半礼,然后举起酒杯,面对呆若木鸡的百姓们,高声道:“诸位百姓,朕方才,拜的不单单是这位先生,而是天下的老人,圣人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朕以仁孝治天下,今天朕就是要告诉天下的百姓,对于老人,就是要孝顺,就是要恭敬,大家说对不对?”

虽然说那年头没有话筒,皇帝的声音不可能被每个人都听见,可是下面的窃窃私语,还是很快就把皇帝的话给传开,当百姓们得知皇帝居然尊老行礼,还要求百姓们都要尊重老人时,那些白胡子老头儿们都连连点头,直赞天子圣明,而后来当前面说皇帝问对不对,自然百姓们都说对。

虽然这“对”字不甚整齐,没有那种万众欢呼的感觉,不过能在这种情况下达到这个地步,萧统已经算满意了,于是,他拿回酒杯,高呼道:“诸位,这第一杯酒,朕要与所有的士绅百姓们共饮,祝我大宋国泰民安,兵强马壮,大家干杯。”

“皇上举杯啦。”有司仪及时的喊出酒诺,于是特邀来的百姓代表们都举杯,然后在统一的号子下,大家一齐干杯。

萧统一仰脖子,琼浆般清冽的甘泉顺喉而下,只让他感到一阵爽快,豪气干云的萧统高呼道:“拿酒来。”

“好!”不知是谁在下面高呼一声,很快引起了共鸣,叫好声迅速连成一片,皇帝好酒大气的举动被迅速传开,于是乎百姓们再次大赞皇帝少年老成,豪迈不已,如今这小皇帝在百姓中的形象,已经甚是突出。

当然,对于皇帝这个有些轻率的举动,司徒不群当场就变了脸色,认为有失皇家颜面和威仪,不过陆秀夫却连连使眼色,让他不要生事。

“这第二杯酒,”萧统顿了一下,下面也安静了起来,“朕想和百姓们,一起来为前线的将士们干一杯。”端起酒杯的萧统,却没有立即喝,而下面的人也就不敢喝,等着皇帝。

第七十七章 与民同乐(2)

 “不消说,我大宋开国三百年来,百余万忠魂为了国家为了百姓,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今天,当鞑子肆虐于中原而朝廷暂避于台湾,依然有数万将士,为了我们能过一个好年,他们却依然要枕戈待旦,你们说,我们是不是该敬他们一杯?”

小皇帝声音不大,在场民众却有数万,自然不可能全都听见,可是百姓间的私语,在那个年代却是传递消息最快的,加上很快就有人称是,其他人自然随之呼应。

萧统只听见下面高声称是,便举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不消说,看得清的百姓们自然大声起哄。

接下来,自然是开吃了,萧统特地命令把自己的御案朝外搬了不少,以便让下面的百姓们能够看清,同时,盛大的仪式正式开始,从大陆高价买来的爆竹被点燃,夜空中一片绚丽。

由于皇帝的一再劝导,气氛也逐渐放开,原本拘谨的百姓们也都渐渐放开,反正是皇帝鼓励的倡导的,很多人就开始划拳祝酒,大呼小叫,不但没有人来指责他们失态,反而大力鼓励,于是乎这场盛宴的气氛终于被点燃。

可是,萧统却依然没有闲着,毕竟他是皇帝,是主角,他必须引领气氛和走向,于是乎萧统端着酒杯,开始不断向百姓敬酒,而几杯酒下肚胆子变大的百姓们,也敢于在皇帝面前稍微“放肆”一下,甚至还有人说要把闺女送进宫中。

当然,倒不真是说台湾的百姓们已经脱去了对皇帝的敬畏,更不是说萧统的威望不行了,而是为了防止冷场和出现,先前曾特地在百姓中安排了一些“特殊人员”,也就是后世说的托,那些叫好的喊诺的,其实大都是这些人做的,尤其是那些“僭越言论”,更是萧统亲自指示的,深谙后世炒作扇呼妙处的萧统,自然知道如何调动这些淳朴群众的情绪,而很快,他就收到了效果,当灯火下百姓们发自内心的笑脸被看在眼里,当百姓们的万岁呼声听进耳朵里,萧统知道,这一次他又成功了。

美酒下肚的萧统,自然再次起身,对群臣百姓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不单回顾了过去辉煌的一年,并且号召大家要紧密团结在朝廷和他的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