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出厓山-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盛夏时节,万民泊海,这样大规模的举动,自然会引起元廷的注意,而西北与后王们的争夺,毕竟是自家人的问题,而南方宋朝小朝廷居然还敢这么闹腾,就非同一般了。
忽必烈虽然坐山江山有十几年了,可是蒙哥后裔一直都对他心存不满,更别说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子孙们了。
前往上都避暑的忽必烈,得知这一消息时,已经有大量的百姓渡海到达台湾,身子刚刚恢复的忽必烈自然震怒不已,想到这一切都是张弘范作战不力,放走了宋朝小朝廷,忽必烈就一肚子火,要不是真金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恐怕张弘范等人当即就要被夷了全族。
可是不知为何,海都等人却再次发动攻势,漠北的军队本就已经告急,加上当年刘整训练出的水军在襄樊,鄂州,扬州,福州和厓山之战中损失甚大,如今北部战线又已吃紧,想要发大兵进攻台湾,根本就不现实,可是如果是派小股部队的话,万一被宋廷打败,那可就是白白给人家助长气势,忽必烈自然不会做这样的赔本买卖。
可是他却也不能容忍宋朝皇帝在台湾大肆招收百姓积蓄实力,在他看来,那台湾乃是蛮荒之地,又孤悬海外,单靠台湾本土,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很自然的,他就想起来后世曾经被批判的体无完肤的一项政策。
迁界禁海!
忽必烈的诏书也迅速昭告天下,宣布北起辽东,南至两广,沿海百姓一律内迁五十里,不从者杀无赦,有亲属迁台者,一律连坐,并且除了开泉州为外埠港口,允许外来者进贡外,片板不许下海。
可是此时,萧统的台湾已经来了不下十万之众,大量移民的涌入,也让台湾岛迅速繁荣起来,不消说上至朝廷下到各个县令,都忙的四脚朝天,毕竟来了这么多人,也就多了十几万张嘴要吃饭,而且人口这东西是讲基数的,基数一到,繁衍起来那是相当迅速,萧统深信,如果人口再增长到一定程度,台湾的人口很快就能实现“s”型增长。
大喜过望的他当即宣布,所有县令的政绩和移民的数量挂钩,责成各个县令们必须利用自己的大陆的关系,千方百计的联络发展移民来台,每多一万人就可以上提一级。于是乎这些县令们也各显神通,或是修书或是利用旧关系,总之七八两月,可以说台湾海峡舟楫飞横,人声鼎沸。
而移民大量来岛时,萧统也趁机推行了币值改革,当然此时依然是双轨制,铜钱和交子并行使用,而且由于交子上有户部的盖戳,因此移民们虽然有些疑虑,却还是有不少接下了交子,光是这一项,就让萧统卷走了大量的金银。
等到萧统得到消息,忽必烈正式下诏要迁界禁海时,先是大吃一惊,旋即就抓住了要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安静看书的张芷嫣忍不住嗔道:“陛下怎的又开始怪笑起来?”自从上次以后,这张芷嫣也就经常出入萧统的房间了,周围能跟着萧统来台湾的,自然都是人精,哪里还能不明就里?自然对张芷嫣礼敬有加,而那张世杰知道了,却也只好和李氏相对苦笑,至于其他人听见了风声,自然更加朝张世杰靠拢,好在那张世杰也很是懂事,低调的很,倒是张世英和张世豪,却有些志得意满。
“芷嫣,你说那忽必烈下令禁海,迁民,于我是有利还是有弊?”萧统看着小嘴嘟着的张芷嫣,忍不住问道。
这张芷嫣虽然聪慧,却也只是十岁之女,所见所闻多半来自书中和父母所教,于大政宏观之上或有所见,可是真正涉及到具体的事情上,也只是普通少女一般,多猜测而少分析了。
“陛下,这……一旦鞑子这么做,那沿海岂不是荒芜人烟?这对朝廷可不是什么好事吧。”张芷嫣捧着小脸,小声说道。
“非也非也,”萧统摇着手指,兴冲冲说道:“看起来确实如你所想,不过,他忽必烈这次可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朕非让他后悔莫及不可!”
“事情怕是没有这么简单,陛下还是谨慎为妙,多与大臣们商议才是。”
萧统见那张芷嫣已经时时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了,不由心中大乐,目光灼灼的看着小美人,一脸的赞叹。
那张芷嫣却甚为羞涩,见萧统这般看她,小脸很快就红了,别扭了好一会,才小声说道:“陛下,贱妾……贱妾去见过太后了。”
“哦?”萧统有些意外,他除了例行的给杨太后请安外,似乎也好久没去专门见她了,不过这杨太后的熟女风情,倒真是让他难忘啊。
“太后身子如何,和你说什么了吗?”萧统问道。
“太后……太后身子尚佳,只是……只是想陛下了。”张芷嫣声音越来越小,终于低下头去,几不可闻。
萧统一想,这杨太后也是重要人物,却也真得看看了,于是说道:“也好,芷嫣,你便陪朕去看看太后,如何?”
张芷嫣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查的喜色,盈盈道:“贱妾遵命。”
第三十五章 贤明太后
今日第二更,下一更大概在晚上11点左右,大家多多支持,多谢。
。。。。。。。。。。。。。。。。。。。。。。。。。。。。。。。。。。。。。。。。。。。。。。。。。。。。。。。。。。。。。。。。。。。。。。。
如今杨太后的居所,比起厓山之时,自然好了许多,至少居有室,行有扶,而那杨太后也换上了宫装戴上了凤冠,斜靠在床上,自然是风韵万千。
也不知为何,萧统每次看见这杨太后时,心中就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一般,这也是他避免和杨太后过多见面的缘故,毕竟说起来,这杨太后乃是他的嫡母。可是这杨太后,却不似宫闱中其他人一样,历来待赵昺,也就是如今的萧统视如己出,而在那端宗皇帝身死后,杨太后更是把全部的爱都寄托到了萧统身上,时常把他念在嘴边,一会不见就心里发慌,可是萧统一来,那杨太后却又把他搂进怀里一顿亲热,可是那萧统虽然身子只有孩童大小,心里却早已成熟,男人该有的欲望他全有,被这么一个极品熟妇,名义上还是他母亲实际上却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给这么抱着,那种禁忌的感觉实在是……
照旧向杨太后行过礼后,张芷嫣就像鸟儿一样飞到杨太后的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而杨太后最近心情也不错,看来对张芷嫣也喜欢的紧。
寒暄一阵,杨太后却屡次夸赞张芷嫣,说的小美人小脸通红,直朝杨太后怀里拱,而杨太后却一直话里话外的敲着边鼓,让萧统却也有些脸燥。
接着,自然杨太后是关乎起萧统来,问到了萧统的学问,礼仪,朝政之事只是一带而过,毕竟杨太后听闻萧统年仅八岁就坐朝理政时就已经诧异很久了,当时激动的杨太后甚至还向天祷告,告诉赵家历代先皇,说如今的赵家子孙总算出了个贤君,自己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不过,在杨太后面前,萧统却不必像在大臣们面前那样,摆出一副君王的派头,说话也不必语带双关让人玩味,在这里,萧统仿佛真找回了孩子那样的感觉,可以自由的挥洒,可以在杨太后面前大言不惭,鼓吹着自己的凌云壮志,而杨太后仿佛真象一个慈爱的母亲一般,微笑着听着自己的“儿子”手舞足蹈,发表着对天下对朝廷的看法,而张芷嫣此时也静静的站在太后身后,一时间,画面是如此的和谐。
如此良久,母子间气氛融洽,还好这一次,杨太后也没有把萧统搂进怀里一阵肉疼,不知怎的,萧统却也有些微微的失落。
等到萧统准备告辞时,杨太后忸怩了一会,才说出了憋在心中良久的话。
“皇上,如今朝廷驻烨台湾,不知国舅如今……”杨太后说的很小心,毕竟杨亮节没有追随朝廷到厓山,也算不小的问题,而杨太后生性贤淑,又不愿干政,因此总是小心翼翼的,却也让萧统对她甚是尊重。
杨太后提起,萧统才想起来,那舅父杨亮节因前日屡次卷入党争,赵与檡,陈宜中甚至文天祥,都与他颇有龃龉,当年的全太后对他也很是反感,等到朝廷在福州一带落脚时,杨亮节终于大权在握,却没有想到泉州蒲家突然造反,让张世杰陆秀夫护送着小朝廷迅速南迁,而杨亮节因三子病甚,追之不及,也就没有前往厓山。
虽然杨太后提起过一次,萧统却并没有放在心上,至少没有太过上心,毕竟在危机时刻互相倾轧,杨亮节这样的行为让萧统很是不谅解,要窝里斗你也得挑时候不是?
不过,到了台湾以后,萧统却得知,那杨亮节私德虽有不堪,然大方向却也没有走错,听张顺的汇报,那杨亮节如今和儿子杨世昌杨世耀正隐居在浯州,也就是金门,而且现在在金门也算有些势力,因此萧统还一直有所打算。
今日杨太后既然问起,萧统便恭敬说道:“母后,儿臣已经收到消息,如今舅父正蛰伏在金门,潜蓄甲兵,图谋恢复,大节上总算没有亏欠,儿臣准备在时机合适时,就请舅父还朝。”
杨太后听了,原本一直紧张的神情终于轻松下来,簌簌珠泪也从盈盈妙目中流出,显然,这姐弟俩感情甚笃。
“不过,”萧统犹豫了下,道:“母后,您也知晓,舅父在昔日陈宜中事件里,所作不甚光彩,且毕竟没有追随銮驾,怎么说都有些亏欠,朝中多人也有龃龉,因此……恐怕这些都要大费周章,舅父受些委屈,却也是少不了的。”
萧统说时,其实有些犹豫,毕竟向着自己人乃是人之常情,没想到杨太后倒挺通情达理,听了萧统所说,神色坚决的说道:“皇上不必如此,哀家知你所意,亮节犯了错,哀家心中有数,如今只是亮节没有背叛,哀家有些欣慰罢了,将来对于亮节,该罚该惩,一律按照朝廷的法度来办,不必容情宽宥,免得人心不服。”
杨太后说这话时神色坚毅,妩媚间竟有几分英气,让萧统看了都有些吃惊,直到给太后请辞时,萧统还一直念着,这般开豁的太后,不避内亲,严守法度,贤德如此,着实难为了。看来这杨亮节,萧统也得重新考虑一番了。
不过,既然如今想到了金门一事,也就到了解决的时候了,萧统心中不由下定了决心。
第三十六章 逆袭大陆
。。。。。。。。。。。。。。。。。。。。。。。。。。。。。。。。。。。。。。。。。。。。。。。。。。。。。。。。。。。。。。。。。。。。
既然考虑了,就要大胆的去做,萧统稍加犹豫,便迅速做出了决定。
盛夏的七月,沉寂了许久,几乎在全天下百姓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的宋军,居然再次出现。
一时间,三闽沿岸,处处有宋军出没,而由于元军的水军大部已经北返修整,宋军几乎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在闽北和粤东一线多处登陆。
当然,由于蒲寿庚的缘故,这一次,漳泉一线,宋军根本没有动作。
可是就是这样,依然足以让天下震动,没想到已经被元廷信誓旦旦说早已逃亡海外,放弃中原的宋军还会回来。
不过,这一次的宋军,却并没有大规模的出动,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是几百人上岸,上去以后,却并没有迅速驻扎,前进,而是趁元廷的迁界禁海令尚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大力宣传台湾的好处,并且以民族大义,华夷大防来号召百姓,可以说,这一次出动的宋军就是播种机,就是宣传队,而且由于萧统早有严令,上岸必须秋毫无犯,因此在很多地方,居然有百姓箪食壶浆的场面出现,让宋军的将领们也都感慨不已。
只是这样,宋军反复强调元军可能来的大规模报复,更让当地大多数百姓决定迁台,而这一次,宋军准备最多的,就是船只,号令一下,厓山时剩下的千艘船只和前次迁台百姓们的大小船几千艘,也全部派上了用场。
就这样,宋军的小股部队一方面迅速的动员百姓迁台,一方面却也大张旗鼓的声称要北伐西征,收复失地,也成功的吸引了元军的注意力。
可是,由于元军在大陆的初步胜利,加上西北战线的陡然吃紧,虽然忽必烈朝廷也不是没有得到消息,可是毕竟远在上都避暑,反应再快,也终究赶不上变化。
可是,这还不是宋军的全部,就在宋军开始运送百姓前往台湾时,一支一万精锐的军队,在张世杰和连江县令安丰的率领下,全部乘小船,分散而出,却突然全部集结在闽江口!
全部是厓山百战精锐的士卒们突然在马尾一带登陆,而守城的仅有数千降军,在万余宋军的突然袭击下,一战而溃,宋军趁胜追击,连克越王山九仙山,七月十五,一战而克福州。
当宋军的九爪盘龙旗,终于重新插上福州城头时,元军已经急速从武夷,仙霞一带调来数万元军,同时此前一直按兵不动的蒲寿庚泉州方向也开始集结船只,准备出战。
可是宋军仿佛早就有所准备似的,在将福州城内投降元军的几个豪门大户全部诛杀,家资充军后,宋军迅速带走了愿意去台湾的百姓,并且将几个不识趣的豪门大户的家一把火烧了。当然,由于考虑影响,宋军还是在城市里打了隔离带,因此并没有造成全城大火,却也依然让福州城火光冲天。
等到阔端匆匆带着三万蒙古大军赶到福州城下时,却发现自己只得到一座空城,而且城内的不少大户和很多殷实家庭,都被“请”走,而剩下的一群人却围着自己,要求严惩宋军的“暴行”,赔偿他们的损失。
而几乎与此同时,所有的宋军几乎同时从大陆撤军,迅速上船飞速撤往台湾,时间之精确让几乎所有被远在上都的真金严令调来,日夜兼程的元军扑了个空。
当然,这些撤走的宋军,都没有忘了在当地布下大量的细作,以便随时获得大陆的准确信息,而且他们也将皇帝的《传檄天下第二书》张贴出来,在这封传檄中,萧统再次呼吁,天下百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务必挺身而起,抗击鞑子,有解拿忽必烈前往台湾者,封异性王,世袭罔替。
当然,最后说缉拿忽必烈云云,萧统自己也知道是意淫,不过既然陆秀夫坚持,萧统也觉得很有气势,因此也就欣然盖上了印玺。
而等到从金陵取消修整,迅速南下的元军船队到达海峡时,宋军船队早就回到了台湾本岛,可以说,宋军这一次奇袭计划,在事先精密谋划,处处略占先机,蒲家出于自身考量而保存实力,元军企图合围而耽误了时间,加上好的出奇的运气,从而大获全胜。
且不说从大陆顺手弄来的大量金银,钱粮极大的缓解了台湾的燃眉之急,光百姓就又带回了将近十万人,这下子原本地广人稀的台湾,一下子变得稠密起来,尤其是台南和台北两地,已经隐然有了城市的迹象,尤其是台南,由于皇帝驻烨于此,路面已经铺石,房屋被迅速建起,官宦和迁台的大族们大都居住于此,而且在皇帝的鼓励和朝廷的推动下,甚至有了简单的集市,而迁徙而来的百姓里,自然有脑瓜子灵活得人,于是也开始出现了商人,虽然所售卖的,依然只有粮食和和急需套现古玩字画,可是,真正最让萧统欣喜的,是他听说,终于有人拿交子买东西,而商家也接受了。
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也许后世的史册中,这一笔必然会光辉灿烂,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没有什么,可是万事总是开头难,不是吗?
第三十七章 忽必烈
宋军的一次全线出击,一下子从东南沿海带来了十余万百姓和巨量的财富,如果说不好听点,宋军简直是赤裸裸的当了一次海盗,只不过这次的海盗做的很成功,卷走了财富裹走了人口扩散了影响,损失还很少,可以说从战略上看,这是一次完美的军事行动。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宋军的周密策划,而张世杰和安丰则是详细部署这次军事行动的人,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张世杰直接请出圣旨,严令诸军务必执行,加上元军的种种错误判断,和蒲家的一时隐忍,终于造成了这样辉煌的战果。
而宋军同时在东南一千里海疆出现,更是造成天下震动!士大夫们奔走相传,告王师已经复苏,不日将席卷天下,而宋朝皇帝的《传檄天下第二书》更是一时洛阳纸贵,虽然元朝朝廷即刻从上都下旨,禁止民间传阅抄写,可是在宋军各地细作的操作和煽动下,这份檄文在读书人手里几乎早就人手一份了。
坐在寝宫喝着茶看着密报的萧统忍不住冷笑道:“哼哼,你们这群蛮夷,哪里懂得信息战舆论战的高妙,跟朕玩?你们还真差点。”没想到萧统只是稍微吹了两句,那一直扮作侍女的张芷嫣就不干了,气呼呼把扇子一扔,一扭一扭的出去了。
萧统喊了两声,却压根得不到回应,看来小美人在自己一直胡吹下已经有些受不了了。
“嘿,当时就不该跟这妮子讲什么平等,丫这年头就得男尊女卑,男人就该是天,女人就该是地,哼哼,等以后,看爷们怎么收拾你。”萧统恨恨骂了几句,便也急匆匆赶去皇极殿了。
台湾这边欢喜异常,而上都的天空中,却是乌云漫卷。
由于大都事件,这次忽必烈来上都比平素晚了两个月,可是按照惯例,盛夏时节,却是必须在上都避暑,顺便接见草原诸王,大汗亲自出场,和王公们围猎饮酒,沟通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今年的气氛,却是异常诡异,由于海都突然发难,而且漠西德不少王公倒向海都,甚至公然宣称要在和林召开忽里台,选举海都为大汗,这让前些年一直对海都有所隐忍,准备先统一中原的忽必烈大为震怒。
更为可恶的是,海都居然摆了身经百战的伯颜一道,从杭爱山北麓强行军五百里,突然出现在伯颜大军的身后,在午夜时分发动突然袭击,伯颜虽然发现也算及时,却终究还是中了暗算,身中三箭,负伤南遁,而伯颜军也大部溃散,海都和乃颜,势都儿等人再次秘密会盟,企图合兵一处,直趋和林。
而正是因为漠北的严峻形势,让忽必烈不得不急招伯颜折返,驻守和林,务必拖住海都,而自己则准备率军出关迂回敌后,而命令刚刚取代张弘范的玉昔帖木儿率领正在长江集结的舰队迅速北上,在辽河一带登陆,两面夹击,抄乃颜的后路。
哪里知道,正是因为玉昔帖木儿的突然北上,和元军北线的告急,让蛰伏已久的宋军钻了空子。而且最可恶的是,宋军居然像无赖一般,根本不堂堂正正的打仗,每次都一直聒噪的北伐也只是喊了几嗓子,倒让金银财帛人口,让他们卷走了不少。
得知南线消息的忽必烈不得不暂时押后了行程,他需要好生考虑一下,不过此时的忽必烈居然一直神色宁静,并没有像因别人不敢告诉而赶来向忽必烈汇报的皇太子真金想象的那样怒不可遏,六十五岁的他只是换上骑装,背上弓弩,跳上骏马,拒绝了任何随从,独自一人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了许久。
等到忽必烈带着大堆猎物回来时,在其他人欢呼的同时,真金惊奇的发现,近日一直气色不佳,身子不甚好的忽必烈,居然神采奕奕,面试红润,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神更加逼人,如山的气势让真金都有些受不住。
“真金,还在担心父汗吗?”忽必烈的声音粗豪而爽朗,他拍在真金肩膀上的手遒劲而厚实,他的步伐依然稳健而坚定,高大的身材就像杭爱山一样巍峨,让真金的心渐渐宁静下来。
“父汗,如今兀那南人趁着那海都作乱,趁机出动,袭击了闽粤一带,掳走了几十万宋猪,金银财宝更是不少。”真金老老实实答道。
“哼哼,汉人有句话叫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真金,你要相信,我们是铁木真的子孙,有长生天的庇佑,那些宋猪,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忽必烈用力的挥了挥手,只要我们的儿郎们真正去杀,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们。”
真金汉学养之深厚,纵使是整个蒙古皇族之中,能与之相比的,也没有几个,听了父汗主动提起汉家诗文,自然甚是高兴,不料此时,忽必烈却问道:“对了真金,那文天祥可是还在大都?”
“父汗,那文丞相确实还在大都会同馆。”真金小心的说道,毕竟他对汉家有这样的忠臣,还是很钦佩的。
“可曾降了?”
真金面有难色,道:“父汗,那文天祥甚是忠贞,对宋朝死忠到底,对于高官厚禄美女财帛也无甚兴趣,只怕……”
“真金。”忽必烈自信的挥挥手,止住了爱子的话,“那文天祥之忠贞,父汗当然知道,可正是因为他忠诚,我们才更要好生养着他,宋朝养士三百年,能出这么一个人来,也是不容易,我们蒙古……不,我们大元,难道不要这样的读书人吗?”忽必烈神采奕奕的说道,“真金,你可以以你的名义写信给文丞相,他算是给宋朝尽忠了,朕可以昭告天下,如今,他追随了朕,不算贰臣,依然算是大元的忠臣,昔日李世民能当汉胡的天可汗,朕为什么不可以?”
真金惊喜的发现,忽必烈居然一直用汉称汉话对他说这些,而这正是汉化派苦求多年而不可得的,且对于文天祥居然能如此开明,还要以李世民自居,这不正是汉化派首领的他多年来苦心孤诣要看到的局面么,正要再说,却见到一个他最讨厌的人,正笑吟吟的出现,而忽必烈,他英明伟大的父汗,居然也像见到了老朋友似的,亲自起身,走到牙帐门口,一把攥住了来人的手。
第三十八章 鞑子的金融学家阿合马
进来的,是阿哈马。
阿合马可以说是当代奇人,本是色目人出身,由于忽必烈夺位之初财政困难,阿合马因为在忽必烈面前拍着胸脯保证,两年内迅速让财政好转,而被忽必烈任命为中书左右部,兼任诸路都转运使,专门委任他处理财政赋税方面的事。
这阿合马果然有穆斯林善于敛财的传统,虽然他的法子在萧统看来并不高明,无非是对所有的百姓一律登记在册,只是目的却不是为了便于管理,而是征税!
阿合马并非政治家,并不懂什么有效管理之类的,他只有想,所有能交税的,一个都不能少!
只是另一项政策,就让人恨得牙痒了,对于很多重要物资,如生铁,他不仅搞国家专卖,而且居然还出售配额,滚滚财源的同时,阿合马也趁机大肆索贿,由于专营的缘故,自然意味着无穷的利润,而这也让那些商人们趁机抢占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阿合马居然也不心慌,索贿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当然,不得不说,这些政策都只是别人也能想到的,可是阿合马居然在这个年代,还能干出更彪悍的事情,他居然还懂金融!
赵昺他爹即位那年,忽必烈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但是就在这时,已经靠敛财让元朝国库大幅充盈,从而获取了忽必烈极大信任的阿合马劝阻道:“铜钱乃华夏阳明政权之用,我们起于北方草原地区,属于幽阴之地,不能和华夏阳明之区相比,我国适用纸币。”忽必烈认为有理,便决定用纸钞而不用铜钱了。
当然,和宋朝一样,元朝使用纸币,也遭到了包括太子真金在内的多数反对,不过忽必烈却以对阿合马无比的信任,强制推动纸币的流通,由于蒙古铁骑的压力,由于纸币本身轻便,携之可“北逾阳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由于种种其他原因,很快,纸币就成了元朝统治区域的主要货币。
当然,宋廷对此自然一直是嗤之以鼻,后来萧统提到币值改革时,陆秀夫等人之所以疑虑,除了因为自身知识所限外,担心和鞑子“同流合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可是,阿合马的纸币政策,搞得却是风风火火,没有人料到,这阿合马居然懂全流通的概念,他发行的纸币,可以买卖任何东西。同样可以持纸币换取金条,阿合马甚至还懂让纸币不断的贬值,这样,很快百姓和贵族们手中的金银,就被迅速套取,大量的金银源源不断的进入府库,当看到情报的萧统得知这一条时,急得两天没怎么吃饭,他怕啊,他就怕这牛逼哄哄的阿合马要也是穿越者,那不就完了?至于那些金银有多少进入阿合马的腰包,就无人知道了。
如果仅仅是这些,那阿合马就也不过如此了,可是,这阿合马居然还懂汇率这东西。
在元军打下临安后,那阿合马居然还操纵金银和纸币间的汇率,还时不时的让这比价四处乱蹦,而当时的百姓哪里懂这些?就是贵族王公,如果不是圈内人,也会被阿合马黑的干干净净,就这样,阿合马很快就聚敛起不可想象的巨额财富。
只是,有了财富,有忽必烈的信任,阿合马周围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的宵小,由于阿合马很快由同知开平府事升为中书平章政事,进官阶为荣禄大夫,旋即为平章尚书省事,阿合马此时已经是权倾朝野,而这一切,最最恐惧的,莫过于太子真金。
话说那头,忽必烈见到了阿合马就直接和他拥抱,然后叽哩咕噜用蒙古话大赞阿合马是如何的忠诚能干,而那阿合马在忽必烈面前也只是勉强行行臣礼,对于太子真金更是俯俯身,接着,二人便自顾自的开始说起来,阿合马又开始吹嘘那些圈钱的手段,而不消说,忽必烈是听的津津有味。
真金虽然是蒙古人,却一直对汉语情有独钟,虽然早就和父汗达成了共识,要逐步汉化,可是不消说那些老顽固的反对,就是阿合马,成天就给那些想汉化的人扣上背弃祖宗,居心叵测的帽子,让很多人噤若寒蝉。
“父汗。”真金忍不住,出言打断了忽必烈与阿合马的谈话。
“真金。”忽必烈显得有些不满,用蒙古语说道:“父汗正和阿合马大人商量生铁的事情,这件事情就像高山的冰雪一样因即将融化而迫在眉睫,又像土河上的浪花那样因可以给我们带来牧草的牛羊而重要不已,所以真金,你应该去做自己的事情。”
“可是南方……”
“都是张弘范这些汉人们的错,我伟大而仁慈的可汗自然会发兵解决这些丑类。”阿合马的声音很阴沉,言语却很不客气。
“你……”真金大气,虽然自己和阿合马一直早已龃龉,没想到这阿合马居然还敢当面顶撞他,而忽必烈听了,只是淡淡挥挥手,道:“真金,出去吧,雄鹰只有在草原上才能展翅飞翔,骏马只有在沙漠里才能放蹄驰奔,父汗要和阿合马大人说的事情,你暂时听不懂。”
说罢,竟然不给这已经二十五岁的太子的面子,,就把他赶了出去。
此时,不为人所注意的是,三个当事人居然都在笑,忽必烈是微笑,笑得高深莫测,阿合马是轻笑,笑得很是诡异,而真金则是大笑,笑声里的怨毒,谁都能听出来。
第三十九章 文明之争(1)
阿合马和忽必烈一番密议的结果,就是宋朝小朝廷乃是疥癣之疾,而海都等人则是心腹之患,忽必烈断然决定,真金即刻返回大都,监国,而忽必烈亲自率师北上,迎战海都的联军。
并且忽必烈明言敢谏者杀无赦,因此就是真金,也不得不闭嘴了。
话说那头,萧统这次的行动,成功的带回十余万百姓,这样的话,台湾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