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洋战争史话:偷袭珍珠港-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轻而易举的取胜,使南云的作战决策思维失去了重心。战前,他曾想他将损失特遣舰队的1/3的力量,但现在他的军舰未受到丝毫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他忘记了“只有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才能更有效地保存自己”这一战争的通则,把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一下子定在了“如何尽量减少特遣舰队的损失”上。因此,他和草鹿一致认为,此次行动已获得80%的成功,另外20%不值得再去冒险。
于是,南云和草鹿做出了返航的决定。他们的这一决定,令许多飞行员大失所望,年轻飞行军官们非常渴望再次袭击珍珠港,他们想尽量给敌人的破坏更严重些。他们认为这是一生中难得的机会,错过此次机会将会抱憾终生。当然,也有许多飞行员在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后松了一口气,希望尽快返航回国。这些人认为:“我们给敌人战列舰造成的损失,已相当令人满意,鉴于金梅尔的航空母舰这一最大目标未在港内,我们没有必要实施第二轮攻击。因此,特遣舰队不应该使用精锐航空部队去攻击瓦胡岛上的军事设施,而应该养精蓄锐,准备在将来的某一天同敌航空母舰进行一场殊死决战。”
参加空袭的绝大多数的幸存者认为,就当时飞机状况和人员的精神状态而言,再次攻击是切实可行的。当时,“赤城”号的飞行员要求源田解释南云的决定。源田给出了3条理由:(1)袭击已取得预期效果;(2)再次攻击将有使特遣舰队蒙受重大损失的危险;(3)美国航空母舰下落不明。可是,尽管源田的解释合情合理,但他本人也把南云看成是一个“不易适应环境的人”。
当时渊田正坐在飞行甲板的指挥所里狼吞虎咽地吃着饭,忽然听到传来“取消攻击准备”的命令。与此同时,又看到了“赤城”号悬挂起信号旗,指示特遣舰队其余舰只做好北撤准备。渊田怒发冲冠地去找南云,一进门就问道:“我们为什么不进行再次袭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偷袭珍珠港 第四部分(8)
南云张开嘴刚要回答,草鹿抢在前面说:“珍珠港军事行动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我们必须准备以后的军事行动。”
草鹿的语气非常肯定,使渊田无法开口反驳。渊田极力忍住失望和愤怒,又难过又生气地走了出去。他因自己未能驳回南云的主张,而生自己的气,他甚至认为是由于自己的战果估计而使天平倒向持慎重态度人的一边。其实,南云早已决定只实施一次性攻击。下落不明的美国航空母舰,来自敌岸基飞机的报复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只不过坚定了他早已做出的决定。草鹿也早就认为袭击应快如闪电,撤离应快似阵风。
渊田认为,日军如果现在停止攻击,就犯下了功亏一篑的致命错误,此种错误,在战争历史上曾一次又一次地使将要到手的胜利化为泡影。但是,归根到底,南云是总司令,有权力做出如此决定。因此,他只好善罢甘休。他对这一决定气愤之极,以至于在以后的返航途中很少和南云说话,除非是在值勤或出于礼貌时才不得不应付几句。
远在东京的日本联合舰队指挥部收到南云忠一返航的电报后,许多参谋人员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决定,要求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命令南云忠一发动第二次袭击。但山本知道,除非条件十全十美,否则南云不会再度袭击。然而,情况果真十全十美,也就没有必要实施另一次袭击了。山本带着他常有的微笑,讽刺地说 :“南云此时的感觉无疑就像一个小偷一样,作案前和作案时都异乎寻常的勇敢;然而,此时他所考虑的只是带着猎物逃跑。”
山本五十六肩负着对一个庞大的战争计划的责任,珍珠港计划只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尽管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倘若在现场指挥,他可能会再度袭击,然而舰队能完好无损地返回,他同样会感到吃惊和喜悦。他一贯的政策,是把决定权留给了解情况的战地指挥官,而联合舰队参谋人员是不可能了解战地细节的。如果他根据参谋们的意见做出决定,命令南云进行第二次攻击,将使南云在部下面前失掉面子。为此,山本拒绝了否决战场指挥官决定的提议。
在东京海军军令部,人们的意见比较一致。袭击的前一天晚上,永野、伊藤、福留和富冈呆在位于东京闹市区的海军俱乐部里。3点30分左右,他们难以置信地听到了“虎!虎!虎!”他们非常高兴,松了一口气,但仍放心不下特遣舰队。他们考虑更多的,是美国人反击的可能性,而不是实施第二次袭击成功的可能性。在俱乐部吃过早餐后,他们回到司令部,继续他们的讨论。在讨论中,只有一人主张实施第二次全面袭击。但是,出于影响山本做决定的同样原因,这个人也反对给南云下达进行第二次攻击的命令。
南云的决定正确吗?这一问题在历史上始终争论不休,争论双方各持己见,至今没有结果,也许永远不会有定论。草鹿坚持认为,从当时局势和他们所掌握的情报来看,决定撤退是正确的。如果历史重演,他还将采取同样的步骤。与此相反,渊田和源田对未能在珍珠港袭击中一干到底始终感到不快。他们断言:“夏威夷是太平洋所有军事行动的关键,谁控制了珍珠港,谁就能牢牢抓住中太平洋。日本只有占领并控制它,才能击败美国海军。”
渊田和源田由于亲身卷入此次袭击,所以忘记了山本的基本意图——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其在大约6个月内失去战斗力。这样,日本在实施占领东南亚的计划时就不会受到美国海军的侧翼攻击。就这方面讲,南云和草鹿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然而,为数众多的美国海军将领认为,日本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后来的太平洋舰队舰队司令官尼米兹说:“日本人未返回珍珠港一干到底,这是对我们的最大帮助。因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喘息之机,使我们可以恢复士气,并重新组织力量。”
金梅尔认为,珍珠港基地比战列舰更有袭击价值:“……如果他们当时炸毁地面上的全部燃油……这将迫使舰队撤回至美国海岸,因为其他地方没有用来维持舰队行动的燃油。”
偷袭珍珠港 第四部分(9)
美国海军上将斯普鲁恩斯也持有类似的看法,他说:“日本人只袭击了舰艇和飞机,这是他们接受的任务,他们也严格地执行了这一任务。但是,如果日本人袭击潜艇基地、油库区以及类似设施,将会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
大多数日本人,倾向山本五十六于1942年年末在一次谈话中所表达的观点:“事实已经证明,未对珍珠港实施第二次袭击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多数战史学家认为,日本人未能充分利用瓦胡岛上的惊慌、迷惑和混乱局面把珍珠港海军基地彻底夷为平地;未能炸毁瓦胡岛庞大的燃油储备;未能找到下落不明的美国航空母舰,是日本人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所犯下的第一个、也许是最严重的战略错误。
12月7日,星期日,空气清新,天气寒冷,白宫度过了一个宁静的早晨。
上午10时左右,罗斯福总统收到了由美国情报部门破译的那份著名的关于日本中止赫尔…野村谈判电报的第14部分。
11时左右,罗斯福总统同中国大使胡适博士会谈了40分钟,然后回到自己的卵形书房,同他的私人顾问哈里·霍普金斯共进午餐,谈了些与战争无关的事情。
13时40分,总统的红色电话机急促地响了起来。电话是海军部长诺克斯打来的,他十分不安地告诉总统说:“珍珠港遭到日本人的袭击,现在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霍普金斯的直接反应是:“这肯定弄错了……日本绝不会袭击珍珠港。”
但罗斯福却不这么看,他认为“报告可能是真的”。他说:“出其不意正是日本人的惯用伎俩,他们可能一边就太平洋和平问题进行谈判,一边策划如何霸占它。”
14时零5分左右,罗斯福打电话告诉国务卿赫尔珍珠港遭到袭击的情况,并要求赫尔仍然答应日本特使的请求,去会见野村和来栖,但只字不要提珍珠港发生的事。他要求赫尔保持冷静,不失礼仪地接见日本特使,然后把他们送走。
国务卿赫尔最初打算拒绝会见日本特使,当时特使已于14点零3分到达国务院,正在外交官休息室等候。当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指示后,决定以礼相待。而且这时赫尔还抱有一丝幻想,他希望日本袭击珍珠港不是真的,而是误传。
14时10分,赫尔在曾多次参加双方谈判的国务院远东问题专家巴兰提的陪同下,会见了日本特使,赫尔在会见时连坐也没有让。
野村把照会递给赫尔后,解释说:“我受命于下午1点递交本照会。”对时间的推迟,他表示歉意。
赫尔问:“为什么要特别定为1点钟?”
野村答:“不清楚,但这是给我的指示。”
赫尔说 :“不管怎么说,我是在两点钟以后接到照会的。”显然,赫尔力图让两位特使牢牢记住这个时间。
国务卿打开照会,扫了一眼,然后冷冷地瞟了野村一眼,用藐视的口气说:“我必须声明,我同你们在过去9个月的谈判中,从未讲过一句假话。这是有案可稽的。我在任公职的50年中,从未见过比这份照会更谎话连篇、歪曲事实的了。我至今才敢想象我们这个地球上,竟然还有一个政府能够如此不顾事实去撒弥天大谎。”
说到这里,赫尔举起右手,阻止了刚要张口进行反驳的野村,然后指向门口,让两位特使出去。
野村、来栖在返回大使馆的途中,美国的广播电台先是预告将有特别重大新闻要发布,接着就开始反复广播珍珠港遭受攻击的消息。爆发战事的紧急报道,使正在欢度星期日的美国人受到了莫大的冲击。紧张的播音员失去了平时的那种沉着的语调,不时发出颤抖的声音。
接着,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电话被切断,除经特别许可外,一律禁止同外界往来,使馆周围配备了美国宪兵。
野村和来栖不情愿地成了日本驻美国“最后一任大使”。两个人呆坐在使馆办公室里,默默地咀嚼着在国务卿办公室里受到的“比任何一顿臭骂更为难堪”的外交礼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偷袭珍珠港 第四部分(10)
一批又一批的普通美国人,情绪激动地包围了日本大使馆。他们接受不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在他们心理上造成的刺激,准备不择手段地施加报复。
于是,有人焚烧日本国旗,有人向大使馆仍石块,还有人用装着汽油的燃烧瓶攻击大使馆。
野村、来栖和日本大使馆的人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尊贵,不得不依靠美国警察紧急行动起来解救危难。外交官变成了笼中鸟,一下子就被隔绝了6个月。
同一天,东京广播电台发布了日本大本营陆海军部公告,公告说:“帝国陆海军于今天8日凌晨在西太平洋同美英军进入了战争状态。”
听到这个公告,日本举国上下大吃一惊。而日本的战争狂热分子则兴高采烈地欢呼:“只是28字的一篇短文,但它却像一把锋利的刺刀,刺向敌国的心脏。”
东京广播电台在发布《大本营陆海军部公告》时,还配上了蛊惑人心的《军舰进行曲》和《拔刀队》的乐曲。
上午11时,日本大本营发布第二号新闻公告:“帝国海军于今天8日凌晨对夏威夷方面的美国舰队和空军断然进行了猛烈的大规模空袭。”
11时40分,日本公布了天皇的宣战诏书。
日本对珍珠港的破坏性空袭唤醒了美国人民,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个事件起过如此的作用。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南方到北方,美国人气愤地传送着一些悲惨的消息,并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对于珍珠港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经历了一次创伤后的震惊。然而,对于美国人民来说,感情比震惊更为强烈地搅动着他们。惊奇、恐惧、迷惑、悲哀、受辱以及洪水般的怒潮交织在一起,刺激每个美国人的大脑,使美国人民震颤。这种深入骨髓的气愤和仇恨,其内涵是那样的令人激动,如此多种多样,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难以用连贯的富有逻辑的模式,把它们一一列出。
此前不久,太平洋沿岸的一些观察家,在看到一船船钢铁和其他有战略价值的物资从美国运往日本时,曾预言:某一天,这些东西将制成日本炸弹,再回到美国来。现在,整个美国心照不宣地承认,观察家们的预言是准确的。阿肯色州的《新闻报》用这样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美国人的愤怒之情:“现在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最对不起我们的顾客。”
美国人在日军扔在珍珠港的炸弹爆炸声中猛醒。从这一天开始,美国人不再站在远处观望,不再把这场战争视为与己无关的事情了。痛恨之情唤起了一种直接参与的激情,这种激情导致了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是日本人促使了每一个普通美国人去从事一种事业,一种他们深刻理解而且值得为此而战的事业。
太阳慢慢落到白宫的后面,白宫行政办公室的窗户透着灯光。来往车辆经过此地时,都减速缓行,司机和乘客伸长脖子,望着这个自己国家政府和权力的所在地。白宫的警察们不时地催促着观看者离去,然而还是有一些人从早到晚一直站在那里,默不作声地望着那透着灯光的窗户,似乎想要钻进屋内看一看那些决定美国命运的人正在做出什么决定。
罗斯福的内阁成员于20点30分在卵形书房开会,与会者中只有霍普金斯是非内阁成员。
总统神色凝重地说:“这是1861年内阁成立以来最严肃的一次会议。发生的事情,你们都已知道了……但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十分清楚那里的具体情况。”
有人问:“总统先生,我们几个人刚乘飞机赶到,除了那骇人的大字标题‘日本人袭击珍珠港’外,其他一无所知。您能否详细谈一谈?”
于是,总统就他所知讲了起来:“今天上午8点多钟,一大群日本轰炸机突然对我珍珠港内的军舰及所有机场进行轰炸……我非常难过地得知,我方伤亡惨重,8艘战列舰中已有3艘被击沉,或许是4艘,停泊在干船坞内的2艘驱逐舰被炸毁,2艘战列舰严重受损,几艘小型军舰不是被击沉就是被击毁,干船坞也遭破坏。舰队余部尚在海上,它们在足够的海上力量的护航下,正驶向海上的我航空母舰。”
偷袭珍珠港 第四部分(11)
“明天,”罗斯福说,“我将在国会演讲,现在请诸位对演讲稿提出意见。”
接着,罗斯福宣读了由他口述的演讲咨文。
听了罗斯福宣读的咨文,有人提出这篇咨文“虽然行文铿锵有力,但却只从目前这场袭击实属背信弃义这一基点出发,流于肤浅,它未涉及日本长期以来无视国际法的行径,也未提到日本同德国之间的勾结……”
内阁成员斯廷森和赫尔提出,“希望总统就日美谈判过程问题做一次详细报告”。
然而,其他人都倾向于拟出一篇行文简短有力的咨文。最后,经过一番讨论,确定了咨文的基本内容,总统将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咨文作进一步的修改。
内阁会议刚刚结束,参众两院的首脑人物就走了进来。参院的首脑人物有:多数派领袖巴克利,他的对手共和党领袖理麦克纳里,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康纳利及同事约翰姆,军事委员会的沃斯汀。
来自众议院的有议长雷伯恩,多数派执行领袖库珀,少数派领袖马丁,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布卢姆以及议员伊顿。
面对聚集在此的国会议员们,总统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对珍珠港事件的处置意见。
袭击珍珠港一事对国会议员们震动极大,他们默默无声地坐在那里,甚至在总统发言之后,说话也很少。
有人问及日本人的伤亡情况,总统回答说 :“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我们估计击沉他们几艘潜艇,但尚不知……我们知道击落几架日本飞机。”但是,总统又说 :“上次战争就有这样的情况,某人说他打下5架敌机,另一人又说他打下15架,但实际上打下来的并不多。我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尽管我们也给日本人带来一些损失,但损失巨大的是我们。”
有人问:“据传说,一艘日本航空母舰在巴拿马运河被击沉,这一消息是否可靠?”罗斯福对这一传闻未加证实,尽管他很希望这个传闻是真的。
罗斯福补充说:“我国整个西海岸和全美洲西海岸的主要防御力量,今天遭到了严重破坏。”他请求明日12点30分在国会发言,这一请求得到了参众两院的批准。
接着,罗斯福又概述了日本人是如何开始袭击的。他指出:“日本人昨天夜里极可能在距夏威夷四五百海里的地方,而不在美国飞机的巡逻区域内……”
但是,参议员康纳利没有心思听这些抱歉的话。在发言过程中,他越来越激动,大声喊道:“地狱已经着火,我们做了些什么?”
“这正是关键所在!”罗斯福回答说。
康纳利又转向海军部长诺克斯质问道:“我们做了些什么?”
诺克斯刚想开口,怒气冲冲的参议员便打断了他:“上个月,你不是说我们能在两周内吃掉日本吗?你不是说我们的海军已部署完毕,日本人休想动我们一根毫毛吗?你在向公众做出这一声明时,是不是要告诉全国人民你是一位能干的海军部长?”
倒霉的诺克斯是与会者中受指责最多的一个,他力图找到托辞。
罗斯福一言不发,只是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
康纳利根本不想放过海军部长。“你为什么让这么多的军舰挤在珍珠港里?”他尖刻地问:“你为什么要在珍珠港入口处安上木头链子,让我们的军舰出不来?”
康纳利知道在珍珠港安装反潜网一事,但他不明白反潜网不会阻挡军舰从珍珠港出来,因此,他的这一指责毫无道理。
“为了保护我们免受日本潜艇的袭击。”诺克斯用颤抖的声音回答。
“那么,你从未想过会有空袭?”康纳利问。
“没有。”诺克斯承认道。
“那么,我们的港口还被认为是处于戒备状态,”康纳利说,“如果他们处于戒备状态……我奇怪他们怎么会受到日本人的袭击,更令我吃惊的是海军所发生的这一切。他们当时还在熟睡,我们的巡逻机到哪儿去了?他们知不知道正在进行谈判?这是大家都想听到答案的问题。”
偷袭珍珠港 第四部分(12)
诺克斯没起来进行反驳,因为他无以对答。他永远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件。
然而,事情毕竟已经发生了,所有的愤怒、怨恨、悲伤和困惑,都不能使时光倒流。
国会议员和内阁成员直到23点才离开白宫。当这些职位显赫的人士在白宫大门口出现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一大群记者迅速围了上去。但没有一个人肯接受记者的采访,因为他们的心情实在是糟透了。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第二天,罗斯福总统身披深蓝色海军斗篷,乘车来到国会大厦,登上讲台,开始了一生中最令他难忘的演说:
“昨天,1941年12月7日,永远是耻辱的日子。这一天,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袭击。在这以前,美国和日本处于和平状态……昨天对夏威夷群岛的袭击,使美国的陆、海军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大批美国人遇难。昨天,日本政府出兵马来亚。昨天,日本军队进攻了香港。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菲律宾群岛。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威克岛。今晨,日本军队又进攻了中途岛……我们将永远记住,这种向我们的进攻意味着什么……不管要打多久才能挫败这场蓄谋已久的侵略,美国人民依靠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排除万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战争已经爆发,我们不能不看到,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领土,我们的利益,都处在万分危急之中。只要信赖我们的军队,只要依靠人民无比坚强的决心,我们就一定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愿上帝保佑我们。
“我们请求国会宣布:自12月7日星期天无端发动这场卑鄙的进攻之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宣布:12月7日为美国的国耻日。
当天下午4时10分,美利坚合众国签署对日宣战书。
12月8日,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12月9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4年之后,正式对日本宣战。
接着,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大规模战争。
珍珠港之战,日军以损失飞机29架、潜艇1艘和微型潜艇5艘的微小代价,击毁击伤美军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主要舰只,击毁美机232架,毙伤美军4500余人。日军袭击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重创,使日军一举掌握太平洋地区的制海制空权,为其进攻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战争史上罕见的结果,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从日本方面讲,在战略战役指导上有三点特别突出:
一是制定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战役计划并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保证这一计划的实现。偷袭珍珠港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定下这一决心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计划的制订者不仅需要有对战场形势的正确判断作基础,而且还要敢于冲破传统海战思想樊篱的束缚,与“大炮巨舰决战”思想决裂。山本五十六提出这一设想后,经过日本海军决策层的不断调整和完善,终于使偷袭计划成为既富有创造性又有客观可行性的作战计划。日军为执行这个计划,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精心改进鱼雷兵器到部队刻苦训练轰炸技术,从开战前的细致入微的侦察到一系列战略战役伪装手段的运用,无处不体现出日本人的坚毅、顽强、务实和严密的精神。对此,专门研究珍珠港事件的美国海洋战史学家普朗格博士感慨地说:“山本是珍珠港计划的发起者和策划人,但是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人的努力保证了这一方案的成功,他们包括从南云到普普通通的检修工。珍珠港方案的策划者们,几乎毫无例外的个个都是思想家。他们乐观但不草率,他们明白人的运气是有限的,必须伸手去摘果子,而不是去等它掉进自己嘴里。”
二是及时到位的战略战役侦察为机动部队提供了正确可靠的行动依据。孙武在《孙子·地形篇》中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从日本开始拟制偷袭珍珠港作战计划的那一天起,海军情报部门就把搜集美国特别是美海军的情报作为工作重点中的重点。1941年5月以后,为了掌握有关珍珠港和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情况,仅以各种身分在夏威夷地区活动的日本间谍就达200人。在开战之前,日本人已完全查明了瓦胡岛的对空对海防御设施、兵力部署、战备状况,以及舰艇飞机的种类、数量和驻泊情况等,并摸清了美军的活动规律。临开战前,从12月2日开始,驻檀香山的日本总领事馆每天都向东京报告珍珠港内有关主要舰只停泊、水中防潜防雷网栅以及空中阻拦气球等方面的情况。为了摸清北太平洋的海上情况,多次派遣现役海军军官化装成商人或船员,对机动部队预定通过的海域进行实地调查。10月15日派人侦察了横滨至檀香山的商船常用航线;10月20日派人侦察了北方商船常用的航线;10月22日又派人沿着机动部队偷袭时的预定航线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弄清了这条航线上的气象、海况,以及能否进行海上加油、可否使用水上飞机、有无商船来往等有关情况。在开始袭击前,还派出了潜艇和侦察机进行实时侦察,以进一步查清最近期的情况。通过这些侦察,使日军基本掌握了珍珠港的主要情况,为采取正确的突袭行动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偷袭珍珠港 第四部分(13)
三是有效的保密措施确保偷袭行动达成了突然性。袭击珍珠港的成败,关键取决于能否达成战役突然性。在这方面,日本人干得很出色。为了隐匿发动战争的真实企图,日本政府于1941年春季派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因为野村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朋友,又一向以提倡与美英亲善而闻名,启用此人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容易起到欺骗作用。野村到华盛顿后,在半年时间内,先后与美方会谈数十次,均无结果。为使这一骗局不被美国识破,日本首相于1941年7月亲自致函罗斯福总统,表示“两国间并无不可用谈判方式解决的问题”,日本“决不侵犯英、美在南洋的利益”,以美好的谎言蒙骗美国领导人。直到12月8日(东京时间)开始袭击珍珠港时还在与美国谈判,以造成日本不想开战的假象。日本联合舰队在战役伪装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到1941年10月前,知道偷袭珍珠港计划的,只有几位参与研究和制订计划的人。联合舰队与海军军令部之间就此问题所进行的一切交涉,都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进入10月以后,由于战备工作的需要,才向担任突袭任务的第1航空舰队所属的战队指挥官、参谋、航空母舰舰长、航空部门长和飞行队长传达计划的有关部分。在机动部队由单冠湾出发时,仍然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作战行动的目标。机动部队各舰只向单冠湾集结时,选用不同航线,分批前往:有的先西后东,取道日本海 ;有的先南后北,绕过小笠原群岛、南鸟岛后,再驶往集结地域。各舰从本土一启航,就严格实行无线电静默,以免暴露舰队的位置。在南云部队逼近瓦胡岛后,故意把横须贺海军某部的官兵送去东京游览名胜古迹,装出一片太平景象。这些手段的运用,使本来警惕性就不高的美国人如坠烟雾,一直没有摸透日本人想干什么。
从美国来讲,战略战役指导上出现的一系列失误,导致了珍珠港的悲惨结局。美国人对战争全局的判断从始至终都是错误的。先是判断日本人可能北上,与德国人共同夹击苏联,后来看到了日本南下的企图,但又认为主要是进攻东南亚,不敢对美国的本土开刀。日本在突袭前曾暴露出一个又一个征候:关于答复“赫尔备忘录”的第14部分的电报被美国破译;美军在珍珠港发现不明国籍的潜艇;在雷达屏幕上发现大批机群飞向瓦胡岛等等。但是,美国人对这些征候麻木不仁,视而不见,直到日本人的炸弹落到自己头上时,还误以为是在演习。后来在炸弹的连续爆炸声中,才猛然发现“这不是演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