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统天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万两千米一直过了将近一个时辰最后的几个人才陆陆续续的跑了过来。
“马成,把最后一百名的名字都记下来。”朱厚照吩咐道。
“是,将军。”
最后一百名很不幸的不但要再跑五圈,还要为前面的人洗袜子。当场朱厚照就宣布了处罚。
“啊,不是吧,真的要为那些臭男人洗袜子啊。”站在后面的林清平满脸不情愿的嘟囔着。
对于最后一百名的人来说这辈子见到过的处罚除了砍头就属为别人洗袜子最狠了。没有跑最后一百名的人都站在那里不还好意的看着最后的一百名。一阵风吹过,这一百人赶紧紧了紧衣服。
休息了半个小时之后,朱厚照又开始了对神机营的训练。
“哎呦,妈啊,终于结束了。”只见校场里三五个人相互搀扶着往校台走去,走着还不忘抱怨以下,有些人都走不动了很干脆的躺倒了地上。
对于神机营的这些当兵的来说,今天可能是自己进入军营之后最苦的一天了。先是围着校场跑了四圈,接着就是做殿下说的那个什么俯卧撑两百个,再接着就是不断地翻越障碍,最后竟然还要在围着校场跑三圈。最后下来就是神机营里身体最好的几个人也累得进气多出气少了。
站在校台上看着下面或躺着或坐着或相互搀扶着站着的五千神机营士兵,朱厚照心里挺满意的。不错,这些人的身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这么大强度的训练竟然都坚持了下来,看来他们的极限还不止于此。下面的五千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朱厚照惦记上了。
站在上面。朱厚照开口说道:“你们今天的表现很不错,说实话,在开始之前我没有想到所有人会都坚持了下来,这点出乎我的意料,不过你们能够全部坚持下来还是挺让我满意的。所以接下来我也会让你们满意的。”
“不会又要跑吧?”听了朱厚照前面的话,大家本来还是很高兴的,只是一听到后面的话,高兴的心又受到了打击。看来朱厚照中午的一番作为已经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了。
“放心,这回绝对是好事。”虽然下面的人说话声音很小,但还是瞒不过朱厚照的聪慧的双耳,“你们闻一闻空气中有什么味道没有?”
“啊,好香啊。”朱厚照不说大家还没有感觉到,但是朱厚照一说大家便觉得空气中有一股沁鼻的香味。
“闻到了吧。告诉你们这是肉的味道,我已经让火房的人杀了五十头猪,今天晚上你们就可以好好的美餐一顿了。”
“全体起立,现在听我命令,向着火房前进。”
“诶,我还没说完呢,怎么都走光了?”朱厚照郁闷的说道,他还有很多表现自己英明伟大的话没说呢,这帮人就都走光了,纷纷往火房跑去,就连刚才还躺在地上不会动的人也瞬间焕发出了无限活力。
“谁叫殿下的饭太香了呢?”伦文叙几人在后面打趣道。
“快点给我盛一碗,哎你多放一点,多放一点。”
“给我也来一碗。”
“还有我。”
“还有我。”
“给我在放一块肉。”
“啊,真香。”
“就是,太好吃了。”一时间跐溜跐溜的吃饭声响彻神机营。
“哎,我说大怀,你吃那么快干嘛?”
“太好吃了,殿下做的饭就是好吃。”大怀说道。
“这好像是火房的人做的吧?”一个人说道。
“火房也是归殿下管的。”大怀一看竟敢有人反驳他,立马朝那人吼道。
“殿下真是好人啊。”有一个士兵说道。
“是啊。”听了他的话周围的人纷纷附和道,难得有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太子殿下就是和那些当官的不一样,你看那些当官的在咱们面前多嚣张,连正眼看都不看咱们一眼,说话要多嚣张就有多嚣张。你看殿下说话多好,多平易近人。听着殿下说话感觉就像是在听大哥哥或者是朋友说话一样。”
“对,就是。”周围有是一阵附和声。
“殿下。”这群人正说着,突然看见朱厚照走了过来,于是赶紧停了下来。
“叫我将军就行了。”看着这群人紧张的样子,朱厚照说道。
“是,将军。”
“都坐下吧,吃饭的时候就不用行礼了。”说着朱厚照率先在旁边坐了下来。看到朱厚照都坐了下来,于是大家也纷纷坐了下来。
“怎么样,能吃饱吧。”朱厚照问道。
“能……,能吃饱。”离朱厚照最近的一个人还是略带紧张的说道。
“能吃饱就好。”朱厚照说道,“来人,去给我也盛一碗去,也让我尝尝你们的美味。”
“是,将军。”听了朱厚照的话,离朱厚照最近的那个人立马放下碗筷向火房跑去。
看到朱厚照要吃和他们一样的饭,周围的神机营士兵对朱厚照更加钦佩了。
有人在这里赞美朱厚照,同样在别的地方也有人在骂朱厚照。
“该死的朱厚照,竟敢让本小姐给这群臭男人洗袜子,真该死。”说着还不忘使劲的用手搓一下,就好像朱厚照就是她手中的臭袜子一样。
很明显这是一个女扮男装混进军营的女人,也或者是女孩。
吃过晚饭之后就是朱厚照安排的所有人读书识字的时间。朱厚照这次来一共带了二十个教书先生。他打算把这里的五千人分为二十组,每组刚好二百五十人,每一组再分一个教书先生。每一个教书先生要教授二百五十个人,工作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今天第一天,所有人都要学习的就是朱厚照新编的神机营军事纪律,简称军纪。
第二十八章军纪
军纪是什么?是军队的根本。军纪是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正如铁轨限制住同时又承载着火车一样,纪律约束着集体中人的行为,同时又保持着集体内部行动的一致。古今中外,所有的军队都把加强纪律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神机营现在归朱厚照管了,那么神机营的军纪就是朱厚照要操心的。来自后世的朱厚照深知军纪对一个部队的影响力。用后世的说法军队的纪律是军队的灵魂,那朱厚照现在就要努力地建设神机营的灵魂。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军队在两百多年里一直保持较高的战斗力的朝代,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重的,但不管原因有多少,军队纪律确实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提起明朝的军队,很多人首先想象出来的就是一群当兵的拿着武器在欺负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明朝的军队在这些人眼里就是不堪的,是败坏的,是只会欺负自己人的。而事实是这样的吗?不是的。事实和这个刚好相反。明朝的军队打败过元朝、打败过瓦剌、打败过鞑靼、打败过日本、打败过越南……创造过这么辉煌的战绩的军队会有那么不堪吗?不会。明朝有过失败。“土木堡之变”,失败原因不是明朝战斗力不行,而是失败在指挥上,失败在缺乏粮草上,失败在没有水源上。英宗朱祁镇和太监王振根本就不会指挥,却在那里瞎指挥一气,他们连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都不如。匆匆忙忙的用两天时间集合起二十万军队,对外宣传五十万,临走的时候才发现连粮草都还没有准备好,到了土木堡却发现这里没有水,再这种情况下焉能不败。明朝最后是灭亡了,不过他的灭亡不是由于军队战斗力不行,它是灭亡在财政崩溃,灭亡在三线作战,这和二战的德国何其相似。难道你就能一边说着德国军队的强大一边说着明朝军队的软弱不堪吗?何其不公。
明朝极其严格的军纪造就了明朝军队的强大。太祖朱元璋在攻入南京之后发现自己手下的军队出现了严重的扰民的情况,一怒之下下令斩首了很多人,之后就出台了非常严格的军纪。明朝建国之后军纪得以继续完善发展。明朝军纪的严格主要表现在军队调遣和战场纪律上。将领在没有紧急情况下,有没有朝廷调令私自调兵的一律杖打100,并发配边疆;造成严重中后果的则抄家砍头,战时指挥失误的也要受到责罚。对普通的士兵要求更严格,发生扰民的,一律杖打,或者流放边疆,情节严重的则一律砍头。凡将士奉命征讨、守城无故三日不到的,或者私自逃跑的一律砍头。如果熟悉明朝的军纪的人就会发现明朝军纪里砍头和流放的条例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就会发现这里面几乎有一半的处罚都会要人命的。如果把这样的军纪放到现代,一定会被指责不人道。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明朝的军纪,试问这么严格的军纪怎么会造就软弱不堪的军队呢?这些也是朱厚照到了这里之后才发现的,后世朱厚照也受各种影视作品的影响,一直认为明朝的军队就是不堪的,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被某些人别有用心的宣传给欺骗了。某些扭曲事实的宣传败坏了明朝的军队形象。
不过了解过明朝的军纪之后朱厚照对比着后世的军队纪律也发现了明朝军纪的不足之处。最后经过考虑之后把后世大家所熟悉的“三大纪律八大注意”给提了出来。后世“三大纪律八大注意”的正式提出绝对是军纪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对统一军队纪律,加强军队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大家跟着我念。”牛城和谢宣所在的小组,杨延和正在教授士兵朱厚照新规定的军纪。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一切行动听指挥,”杨延和念一句下面的人就跟着念一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一切缴获要归公。”
伦文叙作为朱厚照的私人大管家,虽然他没有在神机营里挂任何职务,但是神机营在后勤上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伦文叙管着的。
“殿下,您要臣刻录的军纪碑和训练碑已经弄好了。”伦文叙说道。
“哦,不错。走带我去看看。”说完朱厚照便跟着伦文叙往校场中间走去。
此时的校场中间两块巨大的石碑竖立在那里,此时已经是傍晚了,泛红的阳光照在石碑上使得石碑略显红光。
走过去只见第一块石碑上写着神机营军纪。这套军纪是朱厚照根据明朝的军纪在结合后世的军纪整理出来的,基本上是以现在太祖规定的明朝的军纪为主,再辅以后世的一些条例,使之更加规范,更加合理。
第二块碑上刻得是朱厚照总结的神机营的训练章程。军队的训练方法适合军队使用的武器和运用的战术细密结合的。二十一世纪军队的训练章程和现在的明朝军队的训练章程绝对是不同的,那是因为人没有变,但是武器和战术已经不是以前的武器和战术了。
神机营作为明朝的第一支热火器部队,在此之前没有这样的部队出现,所以他们也是在抹着石头过河,就像改革开放一样,没有例子可供参考,只能自己一步一步的摸索,失败与成功都要自己承担。在明朝神机营虽然出现了,但是适合神机营的训练体系却没有出现。来到神机营之后朱厚照发现神机营的训练方法和其他冷兵器的部队的训练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按照明朝《教练军士律》和《操练法》的规定,明朝的骑兵必须擅长骑射刀枪,步兵必须擅长弓弩枪。平时演练也主要是演练八阵法、三叠阵、和四门方营等军阵。这些训练的科目都是为冷兵器部队设置的,但是由于没有与神机营相适应的训练方法,所以现在神机营平时训练也是按此方法训练的。热兵器部队按照冷兵器部队的训练方法来训练肯定不能发挥出热兵器部队的全部实力。所以考虑之后朱厚照想出了一套新的训练方法。这套训练法的主要精髓就是通过各种长跑和其他的对身体锻炼的方法来增加士兵的身体素质和士兵的耐力、毅力。通过不断的训练“三段击”战术来增加士兵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度。通过不断的实弹射击增加士兵射击的准确度。通过以前的训练方法的训练来增强士兵的短刀相接时的作战能力。此时的神机营短暂的使用冷兵器作战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以前的训练还是要进行的。
朱厚照记得后世人民军的训练方法是非常复杂且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的,只是朱厚照前世不是当兵的所以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他目前想出来的这个神机营的训练章程也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在以后他会不断的去完善的。
“老师,怎么样,教的辛苦吗?”看着杨延和认真的整理将士们交上来的作业,朱厚照问道。此时杨延和已经教神机营的人识字半个月了。
“还行吧,就是有些人实在是太笨了,教了多少遍都记不住?”说完杨延和还不忘叹了口气。教这帮人读书识字哪有这么容易,这些当兵的几乎从小都没识过字,现在也都已经长大了,脑子已经不想小时候那么好使了,现在要教他们识字谈何容易,只不过这是朱厚照吩咐的,他也只能坚持着。
“我教授的这一组只有三个人在这一次的考核中过关了。”杨延和接着说道。
“谁啊,能在老师手下过关真不容易啊?”朱厚照说道。
“一个叫林清平,一个叫牛城,还有一个叫谢宣。”杨延和说道:“不过我估计这三个人以前肯定上过私塾。”
“嗯。”朱厚照记下了名字,打算什么时候去见见这三个人,能在杨延和手下过关可不是一般人办得到的。
杨延和走了之后朱厚照一直在想怎么才能加快将士识字的速度。就像杨延和说的那样,有些人实在是太笨了,怎么教也学不会。其实朱厚照知道那只是由于他们已经错过了学习的最佳的年龄,就像小孩子总是很容易就能被一篇文章但是大人却较难一样。不过朱厚照想了一晚上还是给他想到了解决的方法,那就是把汉语拼音弄出来。汉语拼音是后世中国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汉语拼音的出现使得汉语读音更加规范,学习更加简单,并为后世教育的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朱厚照相信有了汉语拼音一定会加快将士学习的步骤。
第二天一大早朱厚照便去找杨延和把昨天晚上总结出来的汉语拼音交给了杨延和。杨延和看了之后又是一阵惊呼,朱厚照这个学生已经给了他太多的惊喜了。不过杨延和也没有怀疑朱厚照是怎么想出来这个汉语拼音的,一方面是因为朱厚照这些年来已经在大家眼里变成了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人,再弄一个拼音也不算什么。另一方面上面的罗马字母杨延和也是见过的。从元朝开始在中国出现的西方人就逐渐的多了起来,自此从西方不远万里到中国的西方人就没有断绝过,对于罗马文字杨延和这个文学大师也是有一定的研究的。当晚杨延和就开始尝试的使用汉语拼音教书了,试过之后大感效果奇佳,于是便在神机营推广使用。
“小清,你说殿下什么时候会回来啊?”坐在东宫的花园的椅子上,冬雪看着眼前的一只小鸟,自言自语的说道,“殿下已经一个月没有来看过我了,难道殿下忘了我了吗?也不知道殿下什么时候回来?你说要是殿下不要我了我该怎么办啊?还有父亲、母亲和弟弟,我也好长时间没有回去看过他们了了。真的好想他们啊。”
求投票,求收藏啊……没有收藏的请大家收藏一下吧,反正只是占一个书架的位置。
第二十九章第一次下江南
这天朱厚照在校场上看着神机营的将士在拼命的训练,突然想起来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回宫里了,好长时间没有见到父皇、母后了,好长时间没有见到雪儿了,突然萌发了回去看一下的念头。
“刘伴伴,咱们有多长时间没回宫里了?”朱厚照朝一直跟在身边的刘瑾问道。
“殿下,刚好一个月了。您是不是想回去了?”刘瑾说道。
“嗯,刘伴伴你回去收拾一下,我们今天回去。”朱厚照说道。
“是,殿下。不过殿下您一会还要给这些当兵的训话呢?”
“放心吧,不会忘的。”
一刻钟之后,神机营重新集合。对于这样的随机集合神机营的人已经习惯了,所以朱厚照一说集合没用多长时间就已经集合完毕了。平时朱厚照经常进行这样的集合然后站在上面给下面的人说短话,交流一下,这是一个可以增进相互感情,加深自己在士兵中印象的好方法。朱厚照还是像上学时学校里的校长学习的。
“今天我长话短说,只有一件事,这件事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被五千双眼睛盯着,朱厚照没有一点的紧张,泰然自若的说道,这也是锻炼了一个月的结果,搁谁在五千人面前讲一个月的话最后都是这样,朱厚照刚开始时还是有点紧张的,所以在后面就有意识的锻炼自己,战果还是很辉煌的,最起码朱厚照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往下面看了看,发现下面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朱厚照颇为丧气,看来人品不行了。
对于朱厚照说的好事全体神机营的将士已经颇为免疫了,刚开始朱厚照说有好事的时候还是能唬住一些人的,但是一个月下来,这些人发现了一个特点,那就是朱厚照说的好事有可能真的是好事,但更有可能不是好事,因为朱厚照说的好事经常是赏你们多少圈,一个月下来所有人已经知道了把话听完才能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看下面没反应,朱厚照接着说道:“这回真的是好事。”顿了顿朱厚照接着说“这一个月来你们的进步很大,对此我很满意,所以最后我决定两个月后全军举行一次大比试。比赛的项目就是你们平时训练的东西。个人长跑、个人射击、个人单兵技能、个人马术,除此之外还有集体的战术演戏,战术演练以每司为一个单位,比赛那个军司射击最快,射击最准。对于每项比赛的前三名都会得到奖励。至于比赛的具体细节待会会有人告诉你们。”
“喔……”听到有奖励,这回下面的人终于高兴地叫了起来。
交代完神机营的事情之后,朱厚照就踏上了回宫的路。回宫之后先是向张氏和孝宗请安,然后就回东宫去了。
“殿下”朱厚照刚走进东宫就有宫女看到了他,连忙行礼。
“嘘”朱厚照做一个噤声的动作,然后慢慢的向里面走去。
“真的好想回家回家看看啊。”坐在那里冬雪继续说道。
冬雪后面朱厚照静静的站在那里,聆听着冬雪的话。此时他的心里是万分的后悔,自己为什么就没有回来看看冬雪呢。
冬雪不到五岁时就被带到了宫里,从小就只有冬梅一个朋友。以前朱厚照没搬到东宫的时候,冬雪除了朱厚照之外还可以和冬梅在一起说说话,后来朱厚照搬到东宫之后冬雪和冬梅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自此能和冬雪说话的就只有朱厚照一个人了。冬雪大朱厚照刚好十岁,从小看着朱厚照长大,在她看来朱厚照不但是太子,是他的主子,还是她的弟弟。冬雪不到五岁进宫,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所以对于冬雪来说,关系最亲密的就只有朱厚照,可以说朱厚照已经成为了她的精神寄托。以前朱厚照极少长时间离开,即使是去外面也大都带上她,但是这次朱厚照在神机营里一个月没回来,也没来找过她。这一个月对她来说是极其难熬,自己依赖的精神支柱离开了,没有人可以陪她说话了。所以她只能每天的坐在这里看着小鸟自言自语,想一下朱厚照,想一下家乡的亲人,结果却是越想越感觉寂寞孤独。
看着冬雪比以前略加消瘦的背影,朱厚照心里也是充满了悔恨。对于冬雪对自己的感情的纠结朱厚照在心里是明白的。朱厚照知道自己是冬雪的精神依靠,冬雪不但把自己当做弟弟看,还把自己当做自己喜欢的人。就像成化皇帝与万贵妃一样。和此时的朱厚照两人何其相似。
英宗皇帝的沉浮铸就了成化帝朱见深的不幸,陪伴他的养母和宦官是他最依赖的人。他是史上出了名的痴情皇帝,一生迷恋比他年长十八岁的万贵妃,她是朋友、情人、母亲和保护者;此时的朱厚照就好比当年的朱见深,冬雪就好比当年的万贵妃。两人不单有亲情还有那么一丝的相互的好感。虽然相互都没有表白过,但是他们相互都能感受的到。把自己心爱的人留在这里一个月不管不顾,朱厚照后悔的想打自己。
缓缓的走过去,朱厚照伸开双臂,把冬雪搂进怀里。
“谁?”感到有人突然搂着自己,冬雪大惊,赶紧向后扭头看去。
“殿下,真的是你吗?”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朱厚照,冬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是上天听到了我的祈求吗?
“是我。”说着更加用力的把冬雪往怀里挤。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冬雪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紧紧地搂着朱厚照,直到听到了心跳声,才敢确信自己不是在做梦。
“殿下,快放开我。好多人看着呢?”趴在朱厚照的怀里冬雪小声的说完说道。
“哦,好。”听了冬雪的话,朱厚照也是大感害羞,于是赶紧松开,整了整衣服,装作刚才的事情没发生过一样。
“雪儿姐姐,你是不是想家了。”两人重新落座之后,朱厚照开口问道。
“嗯,有点。”冬雪低着头,脸上还有点刚才的红晕。
“那你想不想回家看一看,我和你一起去。”朱厚照说道。
“还是不要吧。殿下你平时那么忙的,我不能误了你的大事。”冬雪其实很想说“好啊”的,可是最后还是说了句不要。
“没事的,军营里的事情我都吩咐好了,我不去也行的。”
“还是……”
看到冬雪还在犹豫朱厚照直接说的:“好了,就这么说定了。我今天晚上就去向父皇请示。”
“嗯。”这回冬雪没在犹豫,她知道朱厚照决定了的事情是不会改的,她在犹豫也没有用了;再说谁不想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回一趟老家,看望一下家人。
说干就干,当天晚上朱厚照就去找孝宗商量这件事了。孝宗自是不允,朱厚照是他的心肝宝贝,他怎么会让朱厚照去这么远的地方呢。冬雪的家在杭州,的确是挺远的。不过孝宗不允许,朱厚照也是有办法的。最后经过双方激烈交战三十回合,双方已和解告终。孝宗答应允许朱厚照去杭州,但是路上必须有十二名大内侍卫陪同。并且每倒一地都要接受当地地方政府的秘密保护。双方谈妥之后朱厚照便欢快的回去了。
这边朱厚照刚走,孝宗就去找张氏并把刚才的事情想张氏说了说。
“皇上,你看现在照儿和冬雪的情况像不像当年先皇和万妃时的情况。”
孝宗当然知道先皇和万妃指的是谁了。先皇就是孝宗的亲生父亲成化皇帝朱见深,至于万妃更是孝宗前半生痛苦生活的来源——万贵妃,而孝宗母亲的惨死也是万贵妃造成的。
朱见深是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见濬。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当时朱见深才三岁。景泰三年(1452)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宪宗于天顺八年(1464)登基。由于英宗被俘之后代宗即位,但是代宗一直想废了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即位,所以朱见深从小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他人生的最悲惨时刻,有一个人一直陪着他,这个人就是万贵妃,万氏。
万氏,小名贞儿,本是宪宗的祖母孙太**中的一名宫女,诸城人,4岁就选入宫中,长大后选往东宫服侍朱见深。万氏比朱见深年长19岁。从朱见深2岁起就陪伴其左右,在朱见深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里,万氏一直守护在朱见深身边,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并最终两人生出了恋情。这也是宪宗朱见深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的最大原因。成化一朝的内宫,基本上是万氏主宰着,进而影响了外廷的政治。
万氏一生只为朱见深生过一个儿子后来还夭折了,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万氏不允许宫里的任何妃子怀孕,一旦发现有人怀了朱见深的孩子就派人秘密的把孩子除掉。而孝宗朱佑樘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生的。孝宗的母亲是纪氏。
成化初年的大藤峡之战,政府军队俘获了许多瑶族的子女。其中面貌姣好的女子就送进宫中做了宫女。纪氏正是瑶族土官的女儿。纪氏聪慧,而且知书达礼,在宫中负责内库的事务。后来,纪氏与宪宗的一次邂逅,就怀上了朱祐樘。之后的事情,就与许多的影视作品里的宫中阴谋版本相识了,得宠的万贵妃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纪氏,而宫中善良的太监如张敏、怀恩以及被废的吴后、宫女们则尽力保全。据说孝宗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有一寸左右没有头发,说是药汤对胎儿的损伤所致,显然还是遭了万贵妃的毒手,只不过真命天子命不该绝罢了。朱祐樘在皇宫的一个偏僻之所(安乐堂)生活了6年,一直不敢公开露面,甚至连胎发都不敢剪。
在朱祐樘之前,宪宗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万贵妃所生,早就死了。另一个是柏妃所生,却被万贵妃害了。因此,宪宗刚开始一直以为自己将无后,有一天太监张敏给宪宗梳头,看到自己的白发,宪宗不禁感叹:“老将至矣,无子。”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已有后,匿不敢现。”宪宗这才知道自己已有子,非常高兴,便立即要见自己的孩子,纪氏给孩子穿好衣服告诉他:那个穿黄袍的就是他的父亲。宪宗看到孩子顿时老泪纵横,抱着孩子说:“是吾子,类我(是我的孩子,长的就像我)”。几个月之后,就把朱祐樘立为太子。但是,万贵妃却深怀怨恨。据说万贵妃在宪宗认子之后,日夜哭泣说:“奴才们竟敢欺骗我!”接着,纪氏就死了。死的原因据明万历年间的一个老太监说是自缢的。太监张敏也因为害怕万贵妃的报复而吞金自杀了。明眼人也许都知道,万贵妃自然容不得这个孩子。于是,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对宪宗说:“你还是把孩子交给我照看吧!”从此,朱祐樘就一直生活在祖母的仁寿宫中。有一天,万贵妃说要请皇太子过去吃东西。周太后就对孙儿说:“孙儿你去那里不要吃东西。”朱祐樘到万贵妃那里,万贵妃给他食物,朱祐樘就说:“吃饱了。”万贵妃就说:“那喝点汤吧!”朱祐樘说:“怕有毒。”万贵妃非常生气地说:“这小孩子才几岁,长大了还不吃了我?”一气竟生起病来。
这件事,自然对万贵妃深有影响。废储的事,也许从此就埋下了伏笔。幸亏后来泰山发生了一场地震,当时有人说这是老天对皇上废太子的不满,朱见深深感恐惧,于是废太子的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