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溥仪仍表示对陈宝琛、陈曾寿、胡嗣瑗等信从和依赖,而对郑孝胥等颇有怨恨,甚至大骂郑孝胥“非人类”,最后还是走上了郑氏父子鼓吹的道路,基本放弃了“正统系”的十二个条件,同意“暂任执政一年”,一年之内,宪法成立,国体决定,再定去就。
  1932年3月9日,溥仪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其后电召陈老师、朱师傅,他俩以年老体弱“不耐东北严寒”为词而力辞不就职。他们不但不满于溥仪的偷渡之举,更不满于当时围绕在溥仪身边的郑孝胥父子等人,为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依仗外势专为身谋,不恤大体,不顾恩义,不谙掌故,一切以意为之。眼前必闹笑话,异日必多流弊,听之不可,争之不得”,因此是绝不可以与之同流合污的。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长春)举行“第三次登极”大典仪式,身份是满洲国康德皇帝,北京的王公旧臣纷纷前往朝贺。。 最好的txt下载网

溥仪:在帝制崩溃后一再消长(15)
成为封面人物的溥仪
  就在溥仪登极后不几天,“康德皇帝”溥仪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时代》周刊是由出生于中国的美国人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筹资万美元,于1923年创办的。该刊的宗旨是要使“忙人”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其观点代表并影响着人们,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此前中国人出现在《时代》上的封面人物寥寥无几,但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吴佩孚、曹锟、蒋介石等。然而,这些人,溥仪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然而,有个人却是例外,那是在他之后上榜的汪精卫。他不但耳有所闻,也目有所见。当时,汪精卫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年届52岁,已是暮年。《时代》封面选用了汪精卫近期的一幅肖像素描,脸上虽透出干练,但神情略显疲惫。曾以风度翩翩而著称的汪精卫,传奇的丰采不复存在。
  汪精卫与1934年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的溥仪有一种特殊联系。1910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的汪精卫来到北京,图谋刺杀溥仪的父亲、清王朝摄政王载沣,以表现革命者勇气,唤醒民众。当年,27岁的汪精卫英姿勃发,虽然因暗杀失利而身陷大狱,却因此天下闻名。“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在狱中的这一曲引吭高歌,其浩然正气令很多人为之钦佩,为之仰望。这一年是宣统二年,皇帝溥仪刚刚4岁,不知是否有人在他面前提到过“汪精卫”或“汪兆铭”(汪精卫的本名)。
  然而,1940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宣布成立另一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他就任政府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院长,拥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军队、外交等,一方面与移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及老对手蒋介石分庭抗礼,另一方面与东北的“大满洲帝国”遥相呼应。之后,汪精卫甚至还亲自到长春访问,在日本军队的刀光剑影中与溥仪握手言欢,而蒋介石则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毛泽东联系合作抗日。
  溥仪当伪满洲皇帝13年,也是中国深受日本践踏、屠戮的13年。1945年8月的一天,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进殿见溥仪,通知他苏联已正式对日宣战,“政府”即日迁至通化。山田乙三还向溥仪吹嘘了一通,说通化山连山,山套山,关东军在那里修了多少地下工事,掏空了多少大山,那里是地下长城,固若金汤。请“陛下”完全可以放心,将来一旦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日本天皇也将到这里来。
  溥仪的作息时间表全乱了。那天一清早,他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内廷”的小圈圈里,东一头,西一头,漫无目的地看这看那。据说,溥仪这个时候最害怕的反而不是大兵压境的苏联军队,而是与他朝夕相处的日本关东军。他害怕日本人在倒台之前的最后一夜,会把他杀掉,杀人灭口。过去是叫什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就担心日本把他消灭,特别害怕这个。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不想走也得走,只有请求宽限两天,收拾行李和安排随行人员。当天就开始慌慌乱乱地收拾行李,还夹着要钻几回防空洞。其实苏联飞机一颗炸弹没有扔,只是扔了一些照明弹。而且在紧张地收拾行装时,还受了两场虚惊。
  溥仪有一本算卦用的诸葛神课,他一直奉若神灵。这本书在装箱时,不知怎么的被红药水染红了一角。照着宫里的老规矩,红色本来是代表吉庆的,可是在这兵荒马乱之际,被当成了血的象征,使得溥仪大为烦恼,认为是不吉之兆。
  在逃亡途中,据溥仪和侄子毓赡在《亲历“满洲国”崩溃》一文中写道:
  那几周的日子过得昏天黑地、浑浑噩噩。大概过了有一周吧,那天一早,我醒来,就觉得气氛有些异样。一个个日本人都无精打采,仰天躺在榻榻米上。我赶忙跑去见溥仪,正碰见日本军官吉冈安植来见溥仪,垂头丧气地代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通知溥仪:日本天皇已经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溥仪一听,马上跪地向东边“碰头”,批其颊十数下。当然不会用力,但很脆,很快。这犹之乎“讣闻”上的老套子,“不孝男某罪孽深重,不自陨灭,祸延先考”,于是便来套“批颊请罪”的表演。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使日本人一时也摸不着头脑。原来,溥仪胆子特别小,而疑心又特别大。今天日本人垮台了,他的傀儡戏也唱完了,没有用了,他害怕日本人害他灭口,刹那间,极度的恐惧和绝望的心情交错在一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溥仪:在帝制崩溃后一再消长(16)
吉冈随即拿出了一份“退位诏书”,叫溥仪签署,开头也还是写上“奉天承运大满洲帝国皇帝诏曰”,这也是溥仪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退位。次年内战爆发。那是国共两党的战争。毛泽东用4年的时间打败了蒋介石。
  1950年8月3日,毛泽东派人将溥仪、溥杰等从苏联引渡回国,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7年,溥仪在狱中见到了七叔载涛。载涛告诉溥仪说,爱新觉罗家族的老人和青年一代,都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力尽所能;载涛更是当选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并曾多次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载涛来见溥仪时,毛泽东还要他代问这个“皇上”好。
  1959年,溥仪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签发的特赦令,是年12月4日,溥仪被释放,回到了阔别35年的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工作,后来又进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负责清理清末和北洋政府时代的文史资料,并开始撰写自传《我的前半生》。
  此时的溥仪,已经是孤身一人,原来的皇后婉容成了疯子,而淑妃文绣,则与他离婚,成为历史上唯一敢于与皇帝离婚的妃子。日本人还曾给他找了一个妃子,但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个妃子也离他而去。因此已过天命之年的溥仪,仍然过着单身生活。直至1962年,才与北京一家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结婚。
  这位曾被作为《时代》封面的废帝,在他成为公民后,却与另一位《时代》封面人物见面。
  这人物便是毛泽东。
  当溥仪回国之前,就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处处在进行翻身斗地主的中国人民,肯定会将他这个头号大地主碎尸万段。可是他又一次错了,回到国内后,政府并没有处死他,而是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在这里,溥仪受到了与其他战犯同等的待遇,洗澡、换衣服、发生活必需品,甚至还给配发了香烟。这使溥仪感到非常震惊,但接下来的事情,又让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战犯管理所看见他仍然暗地里享受着唯我独尊的生活,于是便将溥杰等家族成员分开,安排他和其他战犯住在一起。从此,这个战犯皇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面对从来没有碰过的牙刷,他甚至不知道怎么去把牙膏挤出来,涂在牙刷上,他还得自己穿衣服、吃饭、整理床铺、洗脚、洗衣服,甚至还得和别人一样值日,打扫房间卫生,提倒马桶。面对这些难题,溥仪开始选择的是抵制,他认为这是人民政府给他的难堪,但同时他也为自己事事落于人后而痛苦不已。这时,战犯管理所的同志终于来找他谈心了。溥仪终于明白,共产党是不可能杀他的,而是要把他改造成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让他做新人,进入新社会,过新生活。
  在战犯管理所同志的帮助下,溥仪渐渐学会了生活自理,再也不会出现他还没穿好衣服,别人就已经出操;他还没洗漱完,别人已经开始吃饭的情况,他已经能够满心欢喜而又骄傲地站在别人面前说:“瞧,我已经能够自己补衣服了!”
  溥仪见到毛泽东是在1962年新春的一天。那天,毛泽东以私人的名义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季范四位社会名流乡友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内。
  那天上午8时许,当章士钊等人入席后,毛泽东雍容大度,诙谐地说:“今天请你们来,要陪一位客人。”章士钊环顾四座,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急切地问道:“主席,客人是谁呢?”毛泽东故意神秘地吸了一口香烟,环顾大家一眼说:“这个客人嘛,非同一般,你们都认识他,来了就知道了。不过也可以事先透一点风,他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他的话为家宴抹上一层神秘色彩。这样一说,大家更糊涂了,都在心中揣摩:这人是谁呢?
  正在这时,一位高个儿、约摸50多岁的清瘦男人,面含微笑,举止落落大方,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步入客厅。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客人身上,其实都不认识他,既不是人们熟知的国家领导人,也不是报刊上常登载照片的著名人士。毛泽东显然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个人,却像老朋友似的迎上去握手,并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同时向章士钊等人打招呼;用他浓重的韶山口音微笑着说:“你们不认识他吧,他就是宣统皇帝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章士钊等人恍然大悟。原来正是前年大赦的要犯,今天万万没想到这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就坐在眼前。那年章士钊主持《苏报》还骂过他呢。
  毛泽东指着在座的四位老人给溥仪作了介绍,溥仪态度极为谦虚。每听介绍一位,他都站起来鞠躬致意,是那样的谦卑和善友好,从他身上已经没有半点皇帝的架子,似乎已经醒悟到:帝国不是沉沦了,而是崩溃了,沉沦之后,还可努力崛起。可是崩溃,则无法崛起。他试图一而再地重建崩溃的帝国,结果是把灾难引向自己,引向中国。他不再是那个一心想恢复祖业的废帝。
  何况,他的资本全部赌得精光。
  他只剩下一个足可以闲云野鹤般的自己。
  或许时不时回忆一下当年的封面人物。
  那是已作壁上观的人物,那是已经谢幕的人物。
   。。

宋教仁:醉心“政党内阁”(1)
他没有阻挡住政治危机。
  他在危机之前死去。
  他带着政党政治的理想幻灭了。
  这是历史的悲哀,不是宋教仁一人的悲哀。
  组建国民党
  宋教仁当初为国民党领袖,是年轻的政治家。
  宋教仁,原名炼,字遁,湖南桃源人,自号“桃源渔父”,世称宋渔父。1903年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学习。1904年分别与吕大森、黄兴等组织湖北科学补习所和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准备在长沙发动起义。事机泄露后逃亡日本,入东京弘文学校、早稻田大学留学,1905年创办杂志《二十世纪之###》宣传革命。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检事长。改《二十世纪之###》为《民报》,作为同盟会机关报。1906年,组织同盟会辽东支部,发动起义,未成,旋回东京主持同盟会本部。1910年回上海出版《民立报》,宣传革命。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与谭人凤、焦达峰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部,组织长江流域各省起义。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院院长。南北和议告成,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后,同年任农林总长。不久辞归上海。
  1912年夏天,正在北京活动的宋教仁接到孙中山的来函,孙中山在信中说他准备到北京去一趟,“以觇人心之趋向”,并争取他的铁路建筑计划取得“参议院之赞同,政府之特许”。这时,袁世凯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力,也再三邀请孙中山北上会商国家的内政纲领。因此,孙中山在8月18日,自上海乘轮船经天津赴北京。同月24日抵京后,袁世凯隆重地按国家元首的待遇接待了他,并对他“百般地曲意奉承和推崇,极尽拉拢欺骗之能事”。孙中山认为既然将政权让与袁世凯,且“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主张“尽可使之负责”,在思想上准备加以支持,也就不再对袁世凯有所警惕。加以袁世凯表面上对他极为尊重,孙中山又缺乏和袁世凯这样奸诈的人物打交道的经验,所以很容易为他所欺骗。他与袁世凯才会谈过两次,就对袁世凯大生好感,并立即发电报给上海的黄兴,认为对袁世凯“绝无可疑之余地”,敦促黄兴“千万先来此一行”,以实现南北“统一”。这样,黄兴也在9月11日来到北京。
  孙中山这次在北京逗留将近1个月,他和袁世凯晤谈了13次。每次谈话自下午4时至晚10时或12时,有时一直谈到次晨2点钟,谈得非常融洽。所谈皆国家大事,包括铁路、实业、外交、军事等问题。袁世凯口口声声“以国家和人民为念”,对孙中山提出的每项主张,几乎无不表示同意。孙中山对于和袁世凯的会谈甚为满意,上了袁世凯甜言蜜语的当,把这个狡猾的大阴谋家误做好人,完全信赖了他。孙中山甚至天真地对袁世凯表示,支持袁世凯当10年总统,练精兵百万,声明自己辞去正式大总统候选人,不再厕身政界,打算“十年不预政治”,“专求在社会上做成一种事业”,即建筑铁路的事业。并于9月9日,正式接受袁世凯政府的任命,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立志要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使中国全境,四通八达”。
  然而,就在孙中山到达北京的第二天(8月25日),他便出席了宋教仁将同盟会正式改组为国民党的成立大会。有部传记说:在辛亥革命后,同盟会的组织由于妥协和各种遭遇,以及内外敌人的拉拢、瓦解活动,很快走向涣散,并发生了分裂,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就不大过问同盟会的活动。实际上,此时的孙中山已是自由党总裁,黄兴为副总裁。
  作为同盟会实际负责人之一的宋教仁,所抱的政治主张是摆脱同盟会,另组###,建立政党内阁。他以为只要通过政党的“合法”活动,在国会里面争取多数,就可以掌握到实际权力,就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为了实现所谓“政党政治”,积极活动,以同盟会为基础,与官僚政客组成的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四个小政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而且,特意安排在孙中山来京的时候召开,地点在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发布了《国民党政见宣言》。

宋教仁:醉心“政党内阁”(2)
改组后的国民党,将同盟会纲领中的革命部分放弃殆尽,甚至把“男女平权”也从政纲中取消了;并且滥收党员,把许多投机政客、封建官僚,以及向来与革命为敌的立宪派分子都拉进国民党。这样一来,本来就由于成员复杂而十分松懈的同盟会,完全变成一个庞杂的改良主义的政治团体,很难发挥什么战斗作用了。
  有传记称:“孙中山对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是不满意的,但他为了维持大局,希望政治能上轨道,还是出席了国民党成立大会。”在这次会上,孙中山被推选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王宠惠等为理事,胡汉民等29人为参议,还有名誉参事7人和各部干事300余人。许多国会会员、内阁成员、各省代表和长官,均被列名为党员或干事。当时孙中山表示不愿过问党事,实际并未担负责任,他不久即委托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自己去专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事业了。
  另据吴玉章回忆“辛亥革命”:
  我回到北京的时候,宋教仁等已经组成了国民党,正在为实现他的政党政治的幻想而日夜地忙碌着。他以为国民党只要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就可以组织责任内阁,中华民国即可成为真正的“民主国家”而得到“长治久安”,袁世凯的大总统就只剩下一个元首的空名了。他为了在选举中取得多数,不惜把大批的政客和封建余孽拉入党内。他为了使这些人能够接受,又不顾许多同盟会员的反对,把同盟会纲领中的革命内容尽行删除。“平均地权”被改为“注重于民生政策”,“力谋国际平等”被改为“维持国际和平”,这就是说,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精神完全被抛弃了。甚至连“男女平权”的主张也被取消,因此更遭到女同志们的反对。有个叫唐群英的女同盟会员,在辛亥革命刚打下南京的时候曾经当过女子北伐队的队长,这时即因反对宋教仁取消“男女平权”的纲领而要打倒他,以致闹了一场风波。但这不是最大的风波。
  宋教仁挨打
  在同盟会中,宋教仁被誉为两大智囊之一(另一位是孙中山)。他口才既好,理论功底也深,组织能力又强,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他一夜之间就草成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评价说,当时,袁世凯不怕孙中山,却怕宋教仁。但就是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竟然两次在公开场合被人扇了耳光。
  第一次是1912年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决定推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与部分开国元勋,主张一定要袁世凯离开北京老巢,到南京就职,以对袁世凯进行钳制。可另一些革命###却不以为然。双方为此互不相让。一天,大家又聚在一起争论这个问题,一人提议,干脆让黄兴带兵北上,以迎袁为名,将其北洋军消灭掉。宋教仁不赞成这样做,他说北洋军有重兵把守直隶、山东,革命军根本无法北上。他的话音刚落,同盟会###、广西才子马君武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得他左眼流血不止。马动手兼动口,大骂宋教仁是在给袁世凯作说客,想出卖南京,出卖革命者。
  宋教仁第二次当众挨打,系孙中山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的唐群英所为。唐群英,湖南衡山县人,其夫家与秋瑾的夫家有亲戚关系,因此,唐得以和秋瑾相识。1904年,寡居在娘家的唐群英听说秋瑾已去日本留学,便也乘船东渡。她是同盟会中第一个女会员。
  作为一名女性,唐群英在进行革命活动时,将相当多的注意力放在争取妇女权益问题上。1912年2月,她联络湖南的女国民会、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团体,先后五次向孙中山和临时参议院上书请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订明“男女一律平等,均有选举权”的条款;4月,她发起成立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并亲自起草了“实行男女权利平等”、“实行普及女子教育”、“实行一夫一妇制度”等十一条政纲。她还通过办报刊、演讲等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
  同盟会是吸收女党员的,但是,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时,一则由于以英国宪政为榜样(当时英国妇女没有参政),二则由于不少男会员还存有封建思想残余,所以,在国民党###章中,规定不接收女党员。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宋教仁:醉心“政党内阁”(3)
这一规定让唐群英不能接受。1912年8月25日,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在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有一项议程是宣布###章,宣布一条,说明一条。当说到###章中规定不吸收女党员时,坐在台下的唐群英冲上主席台,揪住主持改组工作的宋教仁,结结实实地打了宋一记耳光。
  挨马君武的巴掌时,宋教仁还想还手;挨唐群英的耳光时,宋教仁只好捂着面颊退避。
  惨遭暗杀
  1912年秋天宋教仁联合五党组成国民党时,熟悉他的人都说他“脑筋明细,手段灵敏”,袁世凯所支持的共和党无法与他匹敌。他主张责任内阁、政党内阁,他认为“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在政治上表现出倔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又有极强的活动能力和丰富的宪政知识。谭人凤一语道破,“国民党中人物,袁之最忌者惟宋教仁”。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袁世凯岂能无动于衷。在宋教仁辞去农林总长后,“袁极力牢笼,饵以官,不受;啖以金,不受。日奔走于各政党间,发表政见,冀以政治策略,为有次序之进行,改革一切弊政,一时声望大哗。”(《谭人凤集》)先是袁世凯有意让他出任总理,刘揆一、范源濂等出面力劝。孙中山、黄兴、唐绍仪等也劝他就任。但他坚持政党内阁的主张,所以坚辞不就。
  袁世凯送他西装,连尺码都非常准确,还送他交通银行五十万元的支票一本,请他自由支用,但宋教仁只略取少许(二三百元),离京南下前夕即让赵秉钧交还袁,留信一封表示谢意:“绨袍之赠,感铭肺腑。长者之赐,仁何敢辞。但惠赠五十万元,实不敢受。仁退居林下,耕读自娱,有钱亦无用处。原票奉璧,伏祈鉴原。”
  这就是宋教仁,虽然谭人凤说他“英而不雄”,但他是一个有自己的政治人格、有操守的人,袁世凯的金钱无法收买他。他是个有热烈理想的政治家,不是为了追求高官厚禄。他是个“崭新的人”,“非一般政治人物可比”,袁世凯那一套制人术因此在他这里失去了作用。袁的心中杀宋之意这才萌生。
  当北京第一次国会举行选举时,国民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所得的议席占了绝对的多数。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宋教仁坚持中华民国的法制,又不为袁世凯所诱,他奔赴长江流域各省进行宣传,为成立“政党内阁”积极准备舆论,从而遭到了袁世凯的嫉恨。1913年3月20日,在袁世凯授意下,赵秉钧、洪述祖派遣特务武士英在上海沪宁车站枪杀了正要北返的宋教仁,发生了震动全国的“宋案”。
  对于因“宋案”而引发的“二次革命”,吴玉章也有如下的记述:
  1912年底,国会选举开始。宋教仁到处演说,俨然像西方“民主国家”的竞选一样。后来选举“胜利”了,宋教仁更得意忘形,到处发表他的政见。正当宋教仁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袁世凯已经为他挖好了陷阱。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他临死仍希望总统“开诚布公”,竟然还不明白就是这位总统要了他的性命。
  宋教仁被刺后,革命党人的幻想破灭了,他们被迫于仓促之中起来和袁世凯斗争。
  现在不少人指责宋教仁是个“议会迷”,陶醉于西方那一套议会民主、多党选举制度,不了解中国国情等,但是宋教仁为探索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理想、他的精神、他的人格追求永远不能被亵渎,他对中国宪政民主的贡献永远不能被抹杀。在1913年春天的中国,几乎所有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曾为宋教仁之死感到痛苦和不安,尽管他们的政治观点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却都认为宋教仁是一个矢志于民主事业、有能力调和南北的政治家。他在民初的政坛上是个独一无二的人物,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也许是人们和袁世凯唯一的共识。
  宋教仁只活了三十二岁,但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支持民主,还是反对民主的人,都绕不开宋教仁这个名字。他在20世纪初那个昙花一现的瞬间所掀起的民主旋风,至今仍是中国民主宪政史上一道最壮丽的风景线。宋教仁的话题是有关中国民主化的一个聚焦,袁世凯暗杀宋教仁是中国民主化步履艰难、充满痛苦、血腥的开端,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个标志。在某种意义上,袁世凯和宋教仁也成了中国的象征,袁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专制势力,宋教仁代表的是中国近代以来对以民主、人权为核心的人类主流文明的追求。
  1924年6月在上海闸北群地百余亩建成宋公园,葬宋于园内,墓呈半球形,墓前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象征先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墓地中还立有宋教仁先生石雕像,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宋教仁的被刺,无论什么人都知道它的政治背景如何。袁世凯为掩盖天下耳目,故意装模作样地说要“穷究”和“严办”,很快真相就大白了。原来指使行凶的是国务院官员洪述祖,而指使洪的又是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秉钧。谁都知道,赵秉钧是袁世凯手下的特务头子,因此毫无疑问,指使赵秉钧的就是袁世凯自己。袁世凯的阴谋被揭露出来了。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不经参议院通过就违法向帝国主义大举借款,扩充军队,准备用武力来彻底消灭南方各省的革命力量。
  1913年4月,袁世凯与英、法、德、日、俄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所组成的银行团签订了2500万镑的“善后”大借款。同时,他命令段芝贵、冯国璋率师南下,准备以段芝贵所率李纯等部进攻江西;以冯国璋、张勋两部进攻南京;此外,并以郑汝成、汤芗铭率领海军协助作战。他于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在6月间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反对借款、抗拒中央,下令免掉这三个国民党人的都督职务。随后至7月间,他又发布“###令”,向国民党人所率领的军队大举进攻。
  孙中山闻说“宋案”后,也决计兴兵###袁世凯。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接着,15日,黄兴在南京强迫苏督程德宣布独立,响应江西讨袁。
  ——由此,也就说明当初孙中山向袁世凯表示“支持袁当十年总统”之语,以及“不再厕身政界”之说,只不过是虚与委蛇的故事而已。
  但是,正因为袁世凯信以为真,才得以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新兴的政党政治,不应该是三国时代的曹、刘、孙的政治谋略。不过,有一点尤须说清楚,权谋政治对中国的政党政治永远是个互设互动的政治陷阱。
  中国共和的总统制政治,就在宋教仁这一惨案下流产了,随之而来的是共和政治的危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