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一来,袁术坐不住了,曹操这是过年,还是准备打劫啊?袁术立刻派人前去堵截。他本来是想和曹操说清楚,豫州是我的地盘,你回乡祭祖可以,但是不能太过份。可是曹操有意生事,没等袁术反应过来,双方已经发生了冲突,大打出手,一发而不可收拾。

    袁术大怒,派纪灵统兵一万,与曹操对峙,要求曹操在限定时间内退回整个豫州,否则视同宣战。

    曹操正中下怀,立刻飞马报与袁绍,请求袁绍增援。万一没有援兵,那也送点马来,我兵力不足,如果有骑兵助阵,可能会好一点。

    袁绍占据冀州,与并州、幽州相临,虽然明面上得不到官马,可是私下里还是能买到一些战马。相比较而言,袁绍的骑兵比曹操、袁术都多一些。可是他正打算与北上争夺幽州,要对付幽州精骑,特别是白马将军公孙瓒,骑兵多多亦善,哪能拨给曹操?他只是口头上表示支持曹操,象征性的送了两匹马。其他的就要曹操自筹。

    曹操一边连续发函向袁绍哭穷,一边派人与刘辩联系。在一番私下磋商之后,刘辩授意刘巴。以走私的方式,将一千多匹中下等战马卖给了曹操,换回了大量的丝织品和粮食。

    曹操用这一千多匹战马组建了骑兵,交给族弟曹仁和夏侯渊率领。城父一战,当曹操亲率步卒与纪灵战得难分难解之时,曹仁、夏侯渊率领一千骑兵斜刺里杀出,直冲纪灵后阵。顿时杀得纪灵大败。

    袁术接到战报,暴跳如雷。不顾众人劝阻,亲率大军赶赴汝南,要和曹操决一死战。

    江淮之间风云突变。

    就在袁术一心要砍下曹操的首级时,刘表突然出手。派大将蒯越、文聘杀入南阳郡,攻占昆阳。袁术大惊,立刻打算率军回援,还没等他回到南阳,轘辕关的徐晃率军突入颍川,五日内连破数城,与刘表联成一片,牢牢的堵住了袁术西进的路。

    前后不到一个月,袁术丢失重镇南阳郡。四面受临,被曹操、徐晃、刘表三人困在汝南郡。袁术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大骂曹操阴奉阳违。卑鄙无耻。他派人质问袁绍,曹操勾结朝廷,你还管不管了?

    袁绍置之不理。

    ……

    南阳是帝乡,又是刘辩母氏何家的故乡,刘表夺回南阳,当然值是大肆庆祝一番。

    捷报送到了长安。可是刘辩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刘备刚刚从益州回来了,非常狼狈。为了躲避刘焉派出的追兵。刘备没有取道汉中,而是溯汉水北上,取道武都郡,从陇右绕了一大圈回来。

    那条路不好走,近卫郎的身手敏捷,攀山越岭不成问题,可是战马却不适应山路,一路上折断马蹄,摔下山崖,再加上被杀掉充饥的,一百多匹战马只剩下三分之一回到关中。

    刘备灰头土脸,进入长安之后,又听说徐晃以百骑大破孙策,解庐江之围,更是无地自容。站在刘辩面前,刘备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听完了刘备的汇报,刘辩哭笑不得。

    都说刘备是三国的常败将军,一辈子打了无数的败仗,现在看来,他败得不冤。张任都已经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了,他居然一点口风也没听出来,还口出狂言,非要逼得刘焉下死手,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快意恩仇,听起来很威风,可是你得有那个实力才行啊。

    “人没事就好。”刘辩按捺着不快,安抚了刘备几句,让他下去休息。

    刘备怏怏的走了,从周瑜的身边经过时,他停住了脚步,愣了一下:“新来的?”

    周瑜拱手施礼:“庐江周瑜,见过刘将军。”

    “好一个少年郎。”刘备赞了一声,“迷途知返,可喜可贺。”

    “败而不馁,将军亦勇气可嘉。”

    刘备眨了眨眼睛,笑了笑,摆摆手,走下建章台,腰杆不知不觉的挺直了,步子也迈得大了起来。

    刘辩听得分明,不免有些诧异。周瑜居然会安慰刘备,是出于对上官的阿谀,还是出于他大度的本性?刘辩沉默片刻,把周瑜叫了过来。

    “公瑾,刘焉不臣,当如何处置?”

    周瑜躬身道:“益州四塞,栈道千里,行军不便,急切之间难攻,恐怕要缓缓图之。”

    “难道就坐视不理?”

    “也不然。”周瑜沉吟片刻:“臣以为,首先要重派使臣,弄清事情曲折,再作定论。且刘将军既然能取道武都回来,必须有道,不如派人勘探,看看是否能行得大军。依臣看来,山路虽然狭窄,可是一旦进入武都,以水路行师,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刘辩想了想:“使者的事,朕另有人选,打探武都道的事,朕交给你和马超,你敢去吗?”

    “敢不从命。”

    刘辩很满意,随即派人找来了马超,让他带着周瑜等五十名近卫郎赶赴武都郡,打探道路,做从武都进军益州的准备。然后又派人找来了简雍,让他再去一趟成都,质问刘焉。与此同时,他让艾和回一趟益州,从道门内部与卢夫人取得联系。

    安排妥当,各路人马分头行动,奔向益州。

    ……

    雪山之中,墓碑之前,荀彧拱手肃立。

    看着墓碑上那几个字,荀彧心情沉重。老人死得匆忙,没能按照规矩留下继任之人,以至于他费了好多力气才找到这里。没有向导指路,仅凭手里那一份东方朔留下的地图,他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正确的路。

    儒门的局很大,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无数人在暗中默默的奉献着,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为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奉献,也许一辈子都无法真正的履行职责,在等待中消耗了自己的生命。这个老人是幸运的,他等来了戏志才。他又是不幸的,戏志才的到来打断了他平静的生活,让他死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孤伶伶的只有一块墓碑,只有白山黑水相伴。

    荀彧的目光又一次扫过墓碑,忽然觉得有些异样。他蹲了下来,手指抚过冰凉的碑石。

    碑石很光滑,像是专门磨过。可是荀彧知道,这大山里面,很少会有石匠来为一个不名一文的老人打磨墓碑。老人死了,戏志才人生地不熟,更不可能去找石匠。

    那这块碑石是怎么回事?

    荀彧的目光落在字上。字是阴刻,是戏志才的笔迹,不过笔意更加张扬。每一道笔迹都差不多深,最深处都在笔画的中间,清晰如新。

    荀彧倒吸一口凉气。他知道这块墓碑是怎么来的了,他也知道这些字是怎么以刻的了。

    赤霄剑。

    戏志才居然用赤霄剑砍斫墓碑,居然用赤霄剑刻字?荀彧恼怒起来。赤霄剑是天子剑,是儒门掌握天下之后的天子所佩的剑,何其尊贵,戏志才居然用这样的剑来斫碑刻字?

    荀彧眯起了眼睛,目光扫过第一道字迹,眼神中的愤怒慢慢的变成了惊讶。他看到最后一笔的深度与第一笔的深度一样,刻痕依然清晰,看不出剑尖有被磨钝的样子。

    荀彧明白了什么,却一点喜色也没有,反而多了几分担忧。在戏志才失败之后,他之所以要亲自赶赴玄冥海屠龙,就是因为他的境界比戏志才高,戏志才做不到的事,他有可能做到。可是看到这块墓碑之后,他突然意识到,至少在刻这块墓碑的时候,戏志才的境界已经超过了他。

    如果由他来刻这块墓碑,这些字,他自问做不到如此平整,如此挥洒自如。

    戏志才是怎么破境的?

    如果戏志才破了境依然还不是龙的对手,那么他到了玄冥海又能做什么?

    荀彧在墓前坐了良久,直到夜色降临,林中虎啸声震得头顶的积雪簌簌而落,他才抬起头,看着深沉的夜空。有明星闪烁,照耀着苍茫的大地。仰望着明星,沐浴着黯淡的星光里,荀彧轻轻的吐了一口气。

    “有些事,不管有多少希望,都是必须要做的。”

    他站起身,走到旁边的树上,用腰间的匕首割下一块树皮,在裸|露的树干上刻了几个字。

    “儒门后进荀彧,瞻仰前贤,心慕身随。”

    然后,他向着墓碑躬身行礼,向后退了几步,清啸一声,飞身跃起,啸声未绝,身影已经出现在对面的山头,随即消失在夜色中。

    茫茫的林海中,一个孤独的身影向北急驰。他不知道路在何方,他不知道还有多远,不知道自己到了玄冥海又能干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可是他却没有一丝停留,没有一丝犹豫。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未完待续)
第309章 伏羲八卦的秘密
    楼船之上,暖意融融。

    刘辩本人不怕冷,可是他身边的人不行,所以他还是在船舱里设了火炉,铺了厚厚的锦褥。在明亮的灯光下,舱中满壁生辉,富丽堂皇,一副皇家气派。

    刘辩背着手,在宽敞的船舱内来回踱着步。陆逊和曹丕跪在地上,铺开一张地图,按照刘辩的叙述,将一条条道路和驿站标在地图上。临近关中的这一部分已经标得差不多了,再远却还是一片空白。

    刘辩有大鹰,翱翔在数百尺的高空,依然能将地面的形势看得一清二楚,只要给他时间,他能绘出一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的地形图。

    要想解决刘焉这个野心家,仅靠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可能不太够,刘辩做好了武力攻击的心理准备,可是物质准备却差得太多。关中和益州之间隔着秦岭和大巴山,要想翻过这两座大山绝非易事,刘焉既然有心割据自立,那几条栈道怕是不怎么好走了。要重新开辟路线,又何其困难。虽然派马超和周瑜去打探武都道,可是在最后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敢说武都道一定适合行军。

    刘备刚刚从武都道回来,即使他报仇心切,可是谈到从武都进军益州,他还是连连摇头。

    在这个时代,开山修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长…风…文…学……。

    如果龙的威力再大一点就好了,像传说中的大禹一样,一剑劈开大山。开出一条大河,那多好。

    刘辩忽然一惊,停住了脚步。陆逊、曹丕吓了一跳,连忙规规矩矩的跪好,连大气都不敢喘。刘辩听到他们急促的心跳声,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连忙笑了一声,摆摆手,示意他们放松一些。可是他自己却无法放松下来,暗自警惕不已。

    我是不是太追求力量了?有了龙还不够。还要能像大禹一样开山辟河?

    感受到了刘辩的异常。陆逊、曹丕战战兢兢,一动也不敢动。刘辩皱了皱眉,正打算让他们出去避避,却听得外面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他眉头一挑:“蔡琰回来了。你们去迎一迎。”

    陆逊、曹丕应了一声。连忙起身。他们也知道蔡琰回来并不需要他们去迎。刘辩这么做,只让他们暂避一下,顺便提醒蔡琰一下而已。虽然他们在刘辩身边。刘辩从来不对他们发火,可是刘辩不经意之间露出的威压还是让他们有些承受不住,出来避一避,还是有好处的。

    两人出了门,相视一笑,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陛下又遇到难题了。”

    “是呢。”曹丕稚声稚气的说道:“陛下的难题,只有陛下自己能解,我们也帮不上忙。”

    陆逊沉吟片刻,小大人似的叹了一口气:“可不是么,他已经站在高山之巅,考虑是天下大事,我们还站在山脚下,什么也看不到。”

    “可是你学得好快。”曹丕羡慕的看着陆逊:“还有周瑜,陛下最喜欢他了。”

    陆逊笑笑,没有再说,目光投向远处,看着快步走来的一行人。“那个就是蔡琰么?”

    “是的。”曹丕看了一眼,脸上堆起笑容,奔了过去:“蔡姊姊,你可回来了,陛下又遇到了难题,盼着你回来解呢。”

    蔡琰柳眉一挑,快步从曹丕、陆逊面前经过,瞥了陆逊一眼,突然停了下来:“你就是陆逊吧?”

    陆逊连忙行礼:“吴郡陆逊,见过蔡大家。”

    蔡琰屈膝还礼:“你现在可是个名士了,少年申包胥啊,洛阳都在传诵你的事迹呢。”

    陆逊不卑不亢:“大家此言不当。庐江本是大汉一郡,并非两国,陛下也不是偏居一隅的秦王。”

    蔡琰一愣,咯咯的笑了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你睡觉的时候说不说梦话?是不是说梦话都一本正经,不露一点破绽?”

    陆逊有些尴尬,小脸微红,无言以对。

    不等陆逊回答,蔡琰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和袅袅香风,向刘辩所在的船舱走去,在舱门口站定,脆声道:“陛下,臣妾蔡琰回来了,求见陛下。”

    “进来吧。”刘辩应了一声。蔡琰推门而入,见刘辩坐在一旁出神,地上铺了一张地图,眼珠一转,道:“刘焉又给陛下添堵了?”

    刘辩摇摇头:“不是。刚才朕突然心惊,一时自省而已。”

    他把刚才的心绪说了一遍,蔡琰听了,轻笑一声:“追求力量,本不为过。大禹没有神一般的力量,又怎么能治水成功,造福百姓,为万世传诵。陛下能自我警省,慎用武力,乃是有大仁之人。力量只有掌握在陛下的手里,才能让人放心。”

    刘辩瞥了她一眼,忍不住笑了一声:“大老远的从洛阳赶回来,连夜求见,就是为了奉承几句?”

    “当然不是。”蔡琰献宝似的从袖子里举出一张图,铺在刘辩面前:“陛下,臣妾在古籍里找到了这个,陛下猜猜,这是什么?”

    刘辩看了一眼,不以为然:“这不是伏羲女娲么,有什么奇怪的,到处都是。”

    “是么,那陛下再看看旁边画的是什么?”

    刘辩收起了笑容,仔细的看了一遍,兴趣大增。这副帛图的中间是伏羲女娲交尾的图样,并不稀奇,只是服饰更古老一点,不像常见的那些画像穿的是汉代服饰,除些之外,并没有什么古怪之处。可是,在图的四周,却各画着两个点,大小一致,有黑有白。

    “这是什么东西?”

    “臣妾和父亲讨论了很久,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是,臣妾以为,这可能是卦爻。”

    “卦爻?卦爻不应该是六爻么,至少也是三爻,怎么会只有两个点?”

    “奇怪就奇怪在这个地方。”蔡琰眼睛发亮,眉飞色舞,沉浸在自己的分析之中。“最简单的卦为三爻,共为八卦。比八卦最简单的,则是阴阳两爻。一气化阴阳,阴阳生八卦,八卦化生万物,正符合道生一,三生万物之意。可是,为什么不能有两爻的卦?‘道生一’与‘三生万物’之间,还有‘一生二’和‘二生三’呢。”

    刘辩似懂非懂,茫然的看着蔡琰:“你究竟发现了什么?”

    “看到伏羲、女娲,陛下能想到什么?”

    “想到夫妻,想到繁衍后代啊。”

    “可是,他们其实是兄妹。”

    刘辩一惊,忽然明白了蔡琰的意思,不由得目瞪口呆。蔡琰说得没错,伏羲女娲是人类始祖,可是他们还是兄妹,换句话说,人类其实是乱|伦说得轻一点,也是近亲结婚的产物,但是人们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一点。其实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这种说法,只是人类进入文明之后,不再提倡近亲结婚,也就慢慢的忘记了这一点。即使是少数民族的继婚妻,也极力避免同姓婚姻。

    蔡琰的脸有些红,低下了头,避开了刘辩的眼神,接着说道:“道为无,一为有,二为夫妇,三为天下。这副帛图,很可能说的就是龙族繁衍的秘密。”

    “你的意思是说,真龙都是乱……伦的产物?”

    蔡琰点点头,有些迟疑,不过她还是抬起头,勇敢的迎着刘辩的目光。“陛下还记得草原上如何的名马如何育种吗?”

    刘辩的嘴角抽了抽,没有回答。

    “龙是比马更神奇的生物,更讲究血脉的纯净,只有同胞相婚,才能真正保证龙族的繁衍。与其他姓氏相婚的次数越多,血脉越驳杂不纯,龙血越淡,生出真龙的可能性就越小……”

    刘辩抬起手,打断了蔡琰。他已经知道蔡琰想说什么,而且,他有着比蔡琰更多的科学知识,知道她很可能在无意之中已经揭露了一个真相,只是限于道德伦理,谁也不愿意接受的真相。

    如何能保证孩子最像自己?克隆。可是克隆人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是被禁止的。原因很简单,不符合社会伦理。

    同样,近亲结婚也是不被允许的,更别提同胞相婚了。

    可是在远古时代,没有这些社会伦理的时候,同胞相婚却是被接受的。那时候有龙。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有了社会伦理,同胞相婚先被禁止,随后同姓相婚也被禁止,最后同族相婚也被禁止了。

    然后,龙没了。

    龙不是没了,而是龙的基因被严重稀释,稀释到出现龙的机率无限接近于零。而那些偶然拥有更多龙基因的人,就成了杰出的人才,甚至是划时代的豪杰。

    现代基因科学说,二十一世纪的人,基本上都来自于十五万年的一个非洲女人。这个女人叫露西。

    中国神话说,人类始祖是伏羲女娲,他们是一对兄妹。

    基督教的圣经说,人类始祖是亚当夏娃,他们生的孩子形成了全人类。

    神话和科学在这里交汇,却揭示了一个让人无法相信的真相。可是,这却可能是唯一的真相。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起源于数十亿年前的一个单细胞生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近亲。

    刘辩的脑子有些乱,苦笑道:“阿琰,你这个发现太过惊世骇俗,我要静一静,好好消化一下。”

    蔡琰嚅嚅而退。
第310章 白骨观(周一,求推荐,求月票!)
    刘辩一直认为龙文明的秘密是能量,突然听到蔡琰这个发现,这才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基因。

    顺着这个方向往下想,基因比能量能解释更多问题。比如说,伏羲、女娲是人类始祖,伏羲最著名的发明是八卦。一爻分阴阳,两爻分四象,四象可以代表组成基因的四种含氮碱基,而由六爻组成的六十四卦,正和dna的六十四组合相契合。

    其实,伏羲、女娲手持规矩交尾的图形,本身就和dna的双螺旋结构非常相似。

    人类在二十一世纪初绘制了人类基因图谱,但是探索的征程并没有结束,对人体基因的发现越多,人类越是好奇。无数的天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一头扎进了一个神奇的宝山,不断有新发现,却不知道这个宝山究竟有多大。

    刘辩对基因科学一知半解,他不知道八卦和基因之间的联系是巧合还是必然。他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果这就是龙文明的秘密,他该怎么办,难道要和同胞姊姊结婚以延续龙的血脉?

    那大汉刘家岂不成了坦格利安家族,连最基本的廉耻都不要了。

    刘辩觉得舱中有些热,热得让人头晕脑胀,他走下了楼船,上了建章台,却没有登上台顶,而是沿着建章台的小径,来到了台下方的一个密室。这个密室是他意外发现的,刚发现的时候。室密里满是尘埃,他派人清扫之后,做了一些整修。将昆明池的水引了进来。在这里,他不用离开密室,就可以和远在玄冥海的巨龙取得联系。

    这里的清静也非常适合他一个独居。

    坐在冰凉的汉白玉石座上,刘辩的脑子清醒了些。他抽出随身携带的黑刀,想了想,又推了回去,轻轻的搁在一旁。和巨龙联系的次数多了。他隐隐的感觉到巨龙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性格,让他变得冷酷。让他变得残忍。他一直坚持静坐冥想,一直坚持念佛咒,就是想以佛法化解巨龙带来的戾气,免得自己被巨龙影响得迷失了本性。

    现在。巨龙的血脉中还可能带有乱|伦的基因,他非常担心自己会被巨龙影响,干出人神共愤的事来。真要到了那一步,别说天下人不会原谅他,就连他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

    刘辩在密室里坐了很久,最后还是抽出黑刀,伸进水中。

    他要再次进入巨龙的识海,从中搜寻一些线索,来确定蔡琰的猜想是不是实情。

    黑刀化龙。穿过昆明池,进入渭水,进入大河。一路飞奔,来到了浩瀚的大海。

    在大海面前,他停住了脚步,有些迟疑。这条路,他已经多次经过,早就轻车熟路。要想进入玄冥海。最合适的方法是由此东行,直接进入太平洋。再经过白令海,进入北极圈。这条路水域够宽够深,是首选之路。可是这一次,他突然想换一条路。

    他知道,荀彧已经起程北上,可能已经赶到了鲜卑的祖山以北。现在,那里是一片冰封荒原,可是那里还有一条大河,不能通往玄冥海,却和东海相通。

    他想和荀彧见一面,也许可以谈一谈——如果荀彧愿意谈的话——看看荀彧对龙的了解究竟有多少。

    刘辩掉头北上,闯入一个陌生的水域,在北行了数千公里,试探了数十次以后,他进入了一条大河。溯河而上,穿行在冰冷的河水中,听着头顶流水冲刷冰层,听着偶有动物经过,脚蹄踩在冰面上的轻响,他放慢了速度,静静倾听着周围的一切。

    没有巨龙,黑刀所化的龙意念力大减,无法穿越厚厚的冰层,看到冰层上面的一切。他只能听,静静的倾听,将沿岸的声音输入耳中,细细的辨认着可能属于荀彧的那个心跳和呼吸。

    他不知走了几百几千里,沿途听到了几声蹄响,听到了一堆篝火的声音,听到了几个猎人的鼾声,却没有发现荀彧的踪迹。眼看着河水越来越浅,冰越来越多,无法继续前行,他只好怏怏的退回大海。

    ……

    大山之中,荀彧踩着齐膝深的积雪,艰难前行。

    连续十几日的跋涉,在见识了骇人的严寒之时,他还承受着对未知的恐惧。看着四周一片茫茫的雪原,他知道,自己很可能迷路了。

    虽然手中有东方朔留下的地图,可是没有了那些无名守值人的指点,只凭着自己的感觉前行,他终究还是迷失了方向。现在,夜晚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而且很多时候都是雪雾满天,他想靠太阳来确定方向都非常困难。一连走了七八天,他都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一种说不出来的寂寞铺天盖地而来,将他笼罩在其中。

    纵使葬身雪原,我也要向着玄冥海的方向倒下。荀彧喘息着,停下了脚下,将身上的斗蓬脱了下来,铺在雪地上,将积雪压实,然后端端正正的跪坐在上面,调匀呼吸,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包裹。

    包裹里只剩下一块**的肉脯,半块麦饼。

    荀彧轻叹一声,撕开一条肉,放进嘴里,慢慢的嚼着。干硬的肉条磨擦着溃烂的口腔,痛楚虽不剧烈,却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荀彧静静的品味着这种痛楚,神色平静肃穆,如见大人。因为他知道,这次去玄冥海九死一生,再过几天,也许连这丝痛楚都会成为奢望。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他还不是最痛苦的,如果刘辩的猜测是对的,那么戏志才现在被冰封在玄冥海的冰原上,他也许正承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和戏志才相比,他现在毕竟还活着,还能自由的行动。

    虽然已经筋疲力尽。

    荀彧抬起头,看向北方——他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北方,那里的星空有些陌生,和他学到的天文知识相去甚远。可是他有一种感觉,那里就是北方,那里有他的同道好友戏志才,那里有可怕的巨龙,那里还有让他好奇不已的秘密。

    我一定要去玄冥海,前贤东方朔曾经做到,我也一定要做到。

    荀彧艰难的咽下了肉条,抓起了一把雪,塞进了嘴里。冰凉的雪顿时冻住了口腔,口腔失去了知觉,连那些痛楚都离他远去。

    ……

    刘辩抽出黑刀,出了一会儿神,抬起了头。

    密室里一片寂静,只有一盏昏黄的油灯在静静的燃烧,将他的身体投射到对面的墙壁上,看起来很高大,却黑得分不清面目。

    刘辩看看手中的黑刀,将真气灌注进去。黑刀颤抖起来,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却没有像剖鲧吴刀那样发亮,而是越发的深沉,仿佛要融化在这夜色之中。灯光照在上面,一点反光也没有,仿佛全被黑刀吸了进去。刘辩身边的黑色更浓了些,连油灯都颤抖起来,摇摇欲灭。

    刘辩非常好奇。他得到黑刀已经很久了,也多次凭借黑刀所化的龙深入玄冥海,甚至在黑刀的帮助下与巨龙战斗,可是他对黑刀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他不知道这把刀是谁所铸,不知道这把刀传自何人,不知道这把刀是用什么材料铸成。既然是以他对武器的了解,他也搞不清黑刀究竟是什么金属。

    甚至黑刀是不是金属,他都不能肯定。他只知道黑刀比普通的刀沉一些。

    刘辩还刀入鞘,又将真气注入左手大拇指上的佛骨舍利。舍利慢慢的亮了起来,柔和的白光像空气一般弥漫在整个密室之中,照亮了刘辩的眼睛,照亮了刘辩的脸,纤毫毕现,明亮而不刺眼,一片祥和之气。在刘辩的意识中,低沉的佛咒喃喃念响,消解着他心中的恐惧。

    刘辩低着头,看着大拇指上的佛骨舍利,忽然吃了一惊。在佛骨舍利发出的光照耀下,他的大拇指仿佛褪去了皮肉,只剩下一根白生生的指骨,佛骨舍利就套在指骨之上,熠熠生辉。

    刘辩皱起了眉头。白骨观?他不信佛,但是曾经学习冥想,冥想教官说佛教有白骨观,是五种禅法之一,用于对色身的贪恋。但白骨观并不是入门修法,在白骨观之前还有不净观,他除持诵佛咒,并没有修过不净观,甚至没有修过任何佛法,何以出现白骨观。

    刘辩百思不得其解,让人叫来了华佗。

    华佗看在舍利散发的佛光下伸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