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诩有些为难,这种学术问题,他并不擅长。“陛下,臣只知大概,具体而言,还是由荀公达来解答比较好,毕竟他才是荀子的嫡传子孙,了解的事也比臣多。臣只能说,荀子之儒与董仲舒之儒在于礼法与教化的先后,荀子认为为政当以礼法促教化,而董仲舒则认为先教化而后立礼法。两者比较,董仲舒之学更理想化,不如荀子之学切实可行。至于今古文,则又不同,古文经学推崇的是《左传春秋》,而不是荀子之学推崇的《谷梁春秋》。”

    刘辩有些挠头,这里面太复杂了,不是他一时半会的能搞清楚的。不过他明白了贾诩的意思。贾诩不赞同从洛阳征召太学生到关中任职,这些人的理念不同,到关中弊大于利。

    “那如何解决眼前人才短缺的困难?”

    “简单,以吏为师。”

    “以吏为师?”

    “对,杨修是辅国之才,足堪大用,只是他还年轻,不明为相之道,才让自己疲惫不堪。如果能征召一些识文断字,忠厚老成的人为吏,分担一部分政务,又何至于此?”

    刘辩有些不悦:“文和。你年长杨修甚多,政务又是以你为先,你不理政也就罢了。何以反说杨修不明为相之道?那依你之见,为相之道若何?”

    贾诩不慌不慌,躬身一拜:“陛下,前朝时,曲逆侯陈平有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岂能为俗务所牵?这些事交待给属吏们就是了。如果什么事都抓在自己手里。要属吏何用?”

    “再者,相府乃是郡县太守令长所生之地,在相府为吏,就是为将来出仕郡县做准备。如果什么事都由宰相自理,属吏如何熟悉政务,当来又如何能理一方?”

    刘辩沉吟不语。他知道贾诩说得有道理,这年头可没有什么专门培养干部的学校,如何理政,一方面看各人的家族传承。一方面要看他在各个官署里边学边干。三公府的掾吏就是将来县令长、郡太守的备用人选,如果什么事都由三公亲历亲为,掾吏得不到锻炼。将来是没法治理一方的。

    刘辩仔细的想了想,又摇了摇头:“以吏为师,不会形成门生故吏吗?”

    “陛下所虑极是,门生故吏,就是如此形成的。不过,并非所有的掾吏都会变成门生故吏。如果举荐权被限制,门生故吏则无由而生。因此。陛下当注意的是选人法。”

    刘辩恍然大悟。贾诩说得对,有上下级关系,并不一定就能拉帮结派,形成门生故吏的关系,只要把上级推荐下级出仕的权利控制住了,没有了直接的利益联系,门生故吏也就无法形成利益集团了。

    不过,这个任务可不容易解决啊,还是以吏为师,先解决掾吏不足的问题吧。

    刘辩不由分说:“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

    贾诩躬身领命。

    ……

    昆明池旁,一座幽静的小院里,卞氏迎来了一个客人:弟弟卞秉。

    听说卞秉来了,卞氏又惊又喜,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出去。一出门,看到停在门口的两辆马车,卞氏愣了一下,眼神随即冷了下来。这两辆马车太奢华了,以卞家的身份和财力,根本不可能拥有这样的马车,而且卞秉如果一个人来,也不需要两辆马车。

    卞氏转身进门,顺手关上了大门,插上了门栓。

    卞秉刚刚下车,正准备上前和姊姊叙叙旧,却见大门紧闭,顿时尴尬无比。他回头看了一眼从另一辆车上下来的程昱:“这个……”

    程昱身高八尺三寸,一部长髯,和关羽有几分相似,只是比关羽多了几分儒雅,少了几分傲气。见卞氏出而复返,又关上大门,他立刻明白了卞氏的意思,不禁微微一笑。他特地如此张扬的从洛阳赶来,又岂容卞氏避而不见。

    “无妨,令姊谨慎,怕招人物议,诚足可贵。不过,曹将军与她有夫妻之实,人所共知,派人来探望她和孩子,也是人之常情,无需隐瞒。只需要把事情说清楚了,我想令姊不会拒我于门外的。”

    卞秉上前,隔着门,和声说道:“姊姊,开门,你别误会啊。曹将军派人来,只是为了看你和孩子,夫妻之义,父子之情,你总不能都一刀割断吧?”

    卞氏站在门内,眉心紧蹙,她寒声道:“阿弟,你也不小了,怎么这么蠢。他如果真的有夫妻之义,父子之情,当初怎么会一声不吭的离开洛阳,置我母子于不顾?如今他是朝廷的逆臣,却如此张扬的派人来寻我母子,显然是另有用心。我卞家本是倡家,贫苦惯了的,如今陛下赏了一座大宅子,又给你安排了差事,你还不知足,被一辆马车就打动了?我看错你了,你回去吧,不要给卞家惹来祸事。”

    卞秉面红耳赤:“姊姊……”

    程昱听得分明,上前一步,在门外拱手施礼:“夫人,在下东郡程昱,在曹将军麾下听命。这次赶到长安来,并不是要给卞家带来祸事,而是想送一桩功劳给令弟。夫人难道不希望卞家因功封侯,堂堂正正的列于朝堂吗?”(未完待续)

    ps:谢书友冬寒夏凉万点打赏。
第303章 性本恶
    “曹操的使者?”刘辩有些意外,不过稍微一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曹操是龙,能屠龙的剖鲧吴刀落在他的手中,曹操不担心才怪。为了得到战马,袁绍将重心北移,曹操坐镇江淮,为了避免被朝廷大军袭击,派人来探探口风也是很正常的事。

    “是的,臣妾……”卞氏满面羞惭,无地自容。为前夫曹操的使者引见,她觉得很丢脸,可是,她又被程昱的话打动了。以色娱人,色衰则宠绝,如果卞秉能够立一点功劳,正式入仕,比靠她可稳当多了。

    她一直侍候在刘辩身边,当然知道刘辩现在看起来战无不胜,实际上也是危机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曹操愿意暗中归顺朝廷,对刘辩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除此之外,他还说什么没有?”看着卞氏脸上的窘迫,刘辩不以为然的笑笑,没有再追究这个话题。卞氏的心思,他大致也能猜得到,一个女人,再聪明,又怎么算计得过曹操和他身边的那些谋士。曹操想从他这儿打探一点风声,他也正好需要从使者那里打探一点曹操的动向,各取所需,何尝不可。至于卞氏,就没必要为难她了,见与不见,主动权还在自己手上。“他没有问你和孩子?”

    卞氏面红耳赤,羞不胜言。“送了一些财物,还说……谢谢陛下对我母子的照顾。”

    刘辩耸了耸肩膀,忍不住笑出了声:“曹操是个真小人。虽然坏,却比伪君子强。”

    卞氏无言以对,只好沉默。

    “让他等着,朕心情好的时候,会考虑见他。”刘辩收起笑容,很诚恳的说道:“你的事,你自己看着办。是去是留,朕都不拦着你。你也知道朕的情况,恐怕能给你的实在有限。”

    卞氏曲膝跪倒,垂泪道:“陛下。臣妾虽出身卑贱。又岂是不识好歹之人。于曹氏而言,臣妾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妾,只是一个生孩子的工具,于陛下而言。臣妾虽然没什么名份。却是一个真正的人。臣妾再无知。又怎么能不愿意做人,非要做一个工具?陛下吉人天相,定会化险为夷。子孙繁盛,臣妾愿意亲眼见证,请陛下不要赶臣妾走。臣妾知道错了,下次再不敢了。”

    刘辩哈哈一笑:“你有什么错,又不偷,又不抢,不过是引荐一下而已。见与不见,决定在我,与你无关。放心吧,朕不是那种没有主见,却将责任推给女人的人。”

    “陛下圣明。”卞氏如释重负,再拜了拜,起身感激的看了刘辩一眼,退了出去。

    身披郎官甲胄,手持长铩,肃立在一旁当值的周瑜将整个过程都听在耳中,不由得轻轻的吐了一口气,由衷的感到庆幸。在山东的时候,他听到的关于天子的消息都是不好的,要么是说天子无人君之相,轻佻无礼,要么是说天子是恶龙,好色嗜血。第一次看到卞氏母子的时候,他也是如此认为,卞氏虽然颇有姿色,但毕竟是有夫之妇,而且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刘辩宠幸她,自然是好色之人。可是现在听了刘辩和卞氏的对话,他觉得自己可能看错了。正如卞氏所说,在刘辩的眼中,卞氏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工具,哪怕她曾经是一个工具。

    这一点,就连很多饱学大儒也做不到。因为在常人的眼里,妾等同于奴婢,和牛马一样属于私产,可以随便送人,与妻不可同日而语。刘辩能把卞氏这样的女人当人看,实在难能可贵。

    周瑜正在出神,水面上驶来一艘小船,小船上一个中年儒生,风尘仆仆,驾舟却非常熟练,小船轻快的向建章台驶来。周瑜连忙提醒道:“陛下,有人来觐见了。”

    刘辩走到台边,看了一眼:“是荀攸,他回来得倒快。”

    周瑜一惊,他知道荀攸是谁。袁术没有少骂他,说他是反复小人,是荀家首鼠两端的典型表现。周瑜不像袁术想的那么简单,荀攸以宫中黄门侍郎的身份先逃离洛阳,投奔袁绍,又挑动白波军攻击河内,他已经上了朝廷的黑名单,这样的人再投朝廷也会受到极大的猜忌,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出此下策,只能说袁绍让荀家失望了,逼得荀家再找退路。

    相比之下,倒是天子对荀攸的信任让他有些意外。对于荀攸这样一个有附逆污迹,而且很可能别有企图的人,刘辩居然还让他负责比较重要的任务,是非常让人吃惊的。

    当然了,更让周瑜吃惊的是刘辩这么远都能认出来人是荀攸。周瑜的眼力也不错,可是在这样的距离上,他根本看不清荀攸的脸。

    “很意外?”刘辩侧过头,打量着周瑜。“你的心跳突然加快,脉象不稳。”

    周瑜大吃一惊:“陛下能听到臣的心跳?”

    “当然,朕不仅能听到你的心跳比较快,而且能听到孙策的心跳也你更快。”刘辩漫不经心的说道:“岛上的三十个近卫郎,两个女官,三个厨师,五个杂役,一匹驳兽,一只小兽,所有的心跳、呼吸,我都听得清清楚楚。”他顿了顿,又道:“你前日当值时,中间打了三次盹,是不是?”

    周瑜倒吸一口凉气,两眼瞪得溜圆。

    “今天高兴,再让你开开眼。”刘辩转身伸手,一直肃立在一旁的陆逊奉上了剖鲧吴刀。刘辩接刀在手,也不见他如何作势,剖鲧吴刀忽然刀光大盛,刀身亮得刺眼,一道炙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突然在面前摆了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炉。

    周瑜不由自主的抬起手,挡在眼前,挡住耀眼的光芒,挡住逼人的热气。

    刘辩收起了境界,剖鲧吴刀恢复了原状。刘辩看了周瑜一眼:“你懂了么?”

    周瑜躬身道:“臣明白了,一定规劝孙策,不辜负陛下的一片厚爱。”

    刘辩点点头:“你也是。朕希望你们这样的少年俊杰能够成为大汉的骄傲,扬威天下,留名青史,而不是打入另册,遗臭万年。”

    “臣一定谨遵陛下教诲。”

    刘辩摆了摆手,起身走下了建章台,沿着崎岖的山道,一路来到池边。荀攸的船正好来到,他刚刚靠岸,刘辩就举步上船。荀攸会意,二话不说,将船向池中划去,远离岸边。

    刘辩负手而立,欣赏着池中戏水的驳兽和小兽,淡淡的问道:“情况如何?”

    “正如陛下所料,袁绍收到徐将军舒县之战的消息后,就离开了泰山,赶回邺城,很可能会调集重兵攻击幽州。”

    “他在泰山干什么?”

    “泰山是儒门圣山,他想借泰山的灵气破境。”荀攸不紧不慢的说道:“家叔建议他使用韶乐,八佾之舞。袁绍挑了六十四个美貌舞姬,正在泰山排演。”

    “韶乐?八佾之舞?”

    “是的,韶乐是虞舜所作,最容易与凤系血脉的人产生感应,八佾则是合易经六十四卦之意。”说到这里,荀攸轻笑了一声,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凤乃火物,尚阳刚之意,当用六十四少年为舞方为正统,袁绍却选了六十四个舞姬,想要成功,却是难上加难。”

    刘辩不解的转过身,看着荀攸:“为何这么说?”

    “陛下练过凤仪,凤仪就是凤系导引的起手势。”荀攸说道:“陛下初练的时候,是不是有全身发胀、心潮澎湃的感觉?”

    刘辩回想了一下,点点头。他当时练凤仪的时候,的确感觉身体发胀,有所谓的浩然之意。不过他后来没有再练过,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凤系尚火,火主生发。凤仪练心,心主意生。火发意生,如果再面对美貌舞姬,还能发生什么事?”

    刘辩恍然大悟,忍不住笑出声来:“会多几个孩子。”

    听了刘辩这话,荀攸也笑了。他一笑即收,感慨的说道:“天下人都想修道成仙,却无法克服自己的本能。夫子有言,食色性也,只有克己复礼,方能天下归仁。不绝食,不戒色,连仁的境界都达不到,如何能超凡入圣,成就大道?所以道门推崇房中术,大多数人却堕入淫|欲,不仅与道无补,而且伤风败俗。”

    “克己复礼,可以这么解吗?”

    “是的,人性本恶,却有善根。若能克己复礼,守礼自持,方能化恶扬善,归于仁。由仁而进乎德,由德而归于道,即老子所谓复归于婴儿。”

    刘辩目光一闪:“没错,性恶论,本是你荀家先贤的发明。公达,这次洛阳之行,你学问大涨啊。”

    “皆是家叔教诲。”荀攸咳嗽了一声:“家叔希望臣将这些话转达陛下,以助陛下克制恶龙的反噬。”

    “他是担心我,还是担心戏志才?”刘辩面色平静:“戏志才究竟是什么,龙又究竟是怎么回事?”

    荀攸沉默了片刻:“戏志才究竟是什么,家叔也不太清楚,他没有在典籍中看过类似的记载。至于龙,家叔所知也非常有限。他说,关于龙的消息,很可能被儒门先贤有意识的清除了,就是怕有人觊觎龙的力量,反被龙所害。”

    刘辩叹了一口气,失落不已:“这么说,还是一无所获?”

    “倒也不是。家叔已经决定亲赴玄冥海,寻找戏志才和赤霄剑,只是……”荀攸迟疑了片刻:“家叔希望陛下能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弥补自己的过失。”(未完待续。。)

    ps:恭贺书友骄柒成为第二位盟主。

    终于把债还完了,老庄可以松口气了。
第304章 卧龙
    刘辩明白了荀攸的意思。

    荀彧要独自去玄冥海寻找答案,寻找戏志才和戏志才手中的赤霄剑,可是必须得到他的配合。如果他不配合,荀彧在冰原上跋涉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巨龙的猎物。

    说了半天的性恶论,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刘辩接受龙是恶物的观点,放弃对龙的兴趣,让荀彧完成屠龙的计划。

    “他的境界如何,能屠龙吗?”。

    “家叔的境界,臣一无所知,仰之如山,俯之如渊。”

    “比朕的境界如何?”刘辩笑眯眯的问道:“朕有龙,他不会也有龙吧?不少字”

    “这个……臣无法判断。”荀攸老老实实的说道:“在臣的眼中,陛下也好,家叔也罢,都是无法臆测的存在。不过,有一点,陛下似乎不如家叔。”

    “哦?”刘辩兴趣大增:“他有什3。s。么特异之处,连朕都比不上?”

    “家叔……身有异香,陛下没有。”

    刘辩一怔,无言以对。他看看荀攸,无奈的哼了一声:“看来在公达的心目中,还是家大于国啊。你是转弯抹角,非要让荀彧胜过朕一头?”荀攸笑而不语。他知道刘辩不会因为这句半玩笑的话而生气,但是这么做,却不仅仅是要证明荀家有底蕴。实际上,与荀彧一晤之后,他的担忧一点也不比荀彧少。他天天在刘辩身边,知道刘辩不仅自己的境界提升快。而且很容易让身边的人悟命破境。这一点,以前他就有些怀疑,却是一直到与荀彧面谈之后,这才真正确定这件事。

    龙命之人就是有这种特异。通常龙命之人身边都会聚集一批境界高明的人,但是,这些人大多是武力强悍之人,却少有大智慧。这样的人多了,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反而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他们因力量而与巨龙结缘,最后要么成为巨龙的爪牙。被巨龙吞噬掉。要么反噬巨龙,酿成新的危险。这就是力量的特征,谁也无法避免。告诉刘辩荀彧境界很高明,让他有所忌惮。不敢一意孤行。肆意妄为。也是一个没办法的办法。

    “朕不会答应你什么。”刘辩沉吟良久,幽幽说道:“朕会一直看着他,如果他有让朕生疑的地方。朕绝不会手软。”他静静的看着荀攸:“朕和他之间,没有一点信任可言。”荀攸无奈的点点头,刘辩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让他很意外了。以荀彧的所作所为,刘辩杀他一千次都不为过。

    刘辩话锋一转,笑容满面。“哦,对了,曹操派人来了,你猜猜看,他是什么意思?”

    “曹操?”荀攸眉头一皱,又暗自叹了一口气。虽然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可能,可是当这个结果真的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还是为荀彧感到悲哀。“来求和么?”

    “不知道,但是朕想和他做做生意。青州、兖州可是桑林成片,衣锦之乡啊。朕要重开丝路,正好落在他的头上。”刘辩想了想,又道:“还有一件事,刘备去成都,迟迟未归,朕担心刘焉可能有异动。你和文和商量一下,做好出征的准备。刘焉要是不把朕的善意当回事,朕也不在乎拿他祭祭刀。”

    荀攸从刘辩的话音中听出了浓浓的杀意,不禁心神一凛,连忙躬身领命。

    “唯!”

    ……

    襄阳。

    刘表快步进上了大堂,堂上三五成群的人连忙起身相迎,七嘴八舌的向刘甭意。

    刘表微笑着点头还礼,他环环一揖,入了主席,双手扶在案几上,挺直了上身,目光灼灼的看着众人,朗声道:“诸位想必已经收到消息了,陛下派徐晃徐公明率百骑千里奔袭,大破孙策所部,已经解了庐江之围。现在扬州人心思汉,众志成城,与我荆州成犄角之势,固若金汤。袁术想以扬州之粮攻我荆州的计划,算是彻底破产了。”

    “使君高明。”蔡瑁站了起来,挥舞着手臂,大声说道:“当初我等担心袁术兵势,有怯战之心,还是使君力战。如今看来,还是使君明于大势,知道袁术成不了事,必为陛下所败。”

    众人附和声一片,阿谀之词不绝于耳。刘表听了,笑容满面,心中却全是侥幸。他并不像蔡瑁说的那么坚定,只是上任之前,天子授他纯钧剑,曾经警告过他,他一直心有疑惧,不敢太露行迹。孙策围攻舒县,他一直以为陆康坚守不了太久,扬州必为袁术所得,心里不是没有过动摇。可是现在,天子只派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徐晃,率领百骑,就大破孙策,解了庐江之围,其武力之强悍骇人听闻,刘表这才意识到刘辩当初的话并不完全是虚言恫吓。

    此时此刻,他非常庆幸自己不是天子的敌人,而是天子信任的宗室重臣。

    “诸位,天子虽然年幼,可是果敢善战,知人善用,有明君之相。我等有福,追随这样的明君,不仅太平可期,而且有机会名垂青史,光照后世。现在袁术兵退,襄阳的战事也告一段落,我想派一个人去长安,将荆州的军民政务向天子做个汇报,不知道哪位愿意辛苦一遭?”

    众人听了,互相看看,都没有说话。他们当然知道,代刘表去朝见天子是一个好机会,如果被天子看中了,也许就一步登天了。可是危险也不小,袁术虽然从襄阳退兵了,南阳却还控制在他手里,要想去长安,必须经过南阳,万一被袁术捉住,小命也许就没了。

    此外,荆州今天战了一年,大部分的财赋都被消耗掉了,根本没什么能献给朝廷的,天子万一不高兴,上计的人就要承受天子之怒。都说天子是头龙,龙要是生气了,那还得了?徐晃是头应龙,一怒就击败了孙策的大军,天子可是真龙,他一怒,摘你一颗首级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见众人迟疑,刘表把目光转向诸葛玄,虽然没有说话,意思却非常明显。诸葛玄寄寓在刘表的幕府中,刘表待他不薄,当此众人畏惧之时,诸葛玄应当主动请命,给众人做个示范,好让刘表有面子。诸葛玄刚刚想起身,坐在他身后的诸葛亮扯了扯他的衣摆,诸葛玄愣了一下,刚刚挺起的身子又坐了回去。

    刘表有些不高兴,却没有点破,依然满面春风:“怎么,诸位担心袁术阻隔南阳,前途凶险么?”

    堂下站起一人,大声说道:“刘巴愿往。”

    刘表有些诧异。刘巴是个人才,年少知名,十八岁任郡主薄,这次到襄阳来,就是代表郡太守上计的。刘表早就听说过刘巴这个人,一直想举荐他为茂才,以便成为他的举主,可是刘巴就是不接受。除了公务之外,刘巴几乎不和刘表接触,搞得刘表很没面子。今天突然主动请缨,实在有些怪异。

    “子初愿往?”

    “是的,我愿意去长安,代使君致意于陛下。……

    “你不怕袁术阻路么?”

    刘巴不以为然,轻松的耸耸肩:“徐晃能率百骑援舒县,巴不能轻车诣长安乎?”

    刘表一怔,哈哈大笑:“果然是少年,勇气可嘉,勇气可嘉。”

    ……

    刘巴领了命,出了府,上了车,正准备出发,诸葛亮从旁边走了过来,扬手道:“刘君止步。”

    刘巴一看,连忙下了车,拱手道:“诸葛小友,有何指教?”

    诸葛亮拱手还礼,笑道:“刘君这次可是跳出浅潭,跃入龙渊了,可喜可贺啊。”

    刘巴眉毛一扬,反问道:“那小友准备卧到何时,当真要等到天下太平么?以小友的才学,太平之世可不见得就是好事啊。”

    诸葛亮笑而不答,继续自己的话题:“刘君去了长安,如果有机会面见天子,还望留意一二。如今并凉已定,天子兵强马壮,他什么时候能出兵山东,恢复一统。我可是盼着回乡呢。”

    刘巴嘴角一撇:“我待诸葛君如友,诸葛君却不拿我当朋友啊。你盼着回乡,呵呵呵……”

    刘巴摇摇头,拱拱手,翻身上车,扬长而去。诸葛亮见了,脸色一僵,长叹一声,有些沮丧的走到一旁的车上。诸葛玄坐在车上,见诸葛亮脸色不好,轻声问道:“怎么了?”

    “刘巴此去长安,对儒门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啊。”诸葛亮叹息道:“天子雄兵在手,却迟迟不动,无非是因为粮赋不足。而刘巴偏偏是个擅长经济之人,有他助天子一臂之力,胜雄兵十万。我怎么看,都觉得前途渺茫,儒门大业无望啊。”

    诸葛玄一声不吭,拍拍车轼,示意车夫起步。马蹄特特,像是轻快的鼓点,可是诸葛玄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压在他心里的那个秘密让他喘不过气来,如今形势对朝廷有利,如果刘豹道诸葛亮身负儒门重任,他会不会将诸葛亮抓起来,送到长安?

    “叔父,不用担心。”诸葛亮看出了诸葛玄的担忧,轻松的说道:“刘表自己也不是一个纯臣,他还在观望,不会死心塌地的为朝廷出力的。我们要担心的不是他,而是以儒门领袖自居的袁绍。我总觉得他突然去泰山,恐怕不是为了游山玩水。”

    诸葛玄一愣:“你是说……”

    诸葛亮点了点头,眉宇间愁云笼罩。“河北多有贤才,如果有人悟出了《风后书》,真不知是福是祸。”
第305章 他乡遇故知
    诸葛玄听得心头一颤:“《风后书》不是极其高深,非悟命之人不能领悟吗?河北虽然多贤才,可是未曾听说有哪位大贤悟命啊。”

    “悟了命,未必就一定要说。”诸葛亮托着腮,少年老成中‘露’出几分他这个年龄应有的稚嫩。“并不是每个人悟命都像龙一样扰动天地元气,天下皆知。如果有人‘胸’有城府,悟命却不张扬,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如果这个人恰好就在袁绍的麾下,那岂不是麻烦了。”

    诸葛玄不解的问道:“如果此人在袁绍麾下,那袁绍便能获胜,儒‘门’大业便可成功,有何麻烦?他可是凤系血脉,儒‘门’的希望所在啊。”

    诸葛亮斜睨着诸葛玄,哭笑不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通?这个叔叔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凤系血脉是不假,是不是儒‘门’的希望,恐怕还得再议。”诸葛亮耐心的解释道:“嬴政也是凤系血脉,可是他行的却是霸道,而不是王道。袁绍虽然拥有凤系血脉,可是观他行事,如果他成功了,我看未必就能比嬴政强。”

    “袁绍可是以世家为根基,他能反对世家?”

    “光武帝同样以世家为根基,最后还是一样要对付世家。其实说起来,世家太强大,的确非国家之福。要想富国强兵,还要求助于法才行。”

    诸葛玄吃了一惊,提醒道:“亮儿。你现在的想法很危险啊,这儒法之争可比道法之争残酷多了。如果你推崇法家,恐怕会遭到儒‘门’的群起而攻之。”

    “叔叔放心。我不会‘乱’说的。”诸葛亮打了个哈欠:“我要去看看姊姊,叔叔一起去么?”

    诸葛玄忧心忡忡的看着诸葛亮,‘欲’言又止。诸葛亮伏在车轼上,闭目假寐。

    ……

    子午谷。

    刘巴行‘色’匆匆的走在栈道上,听得远处“丁丁当当”的敲击声,不由得担心起来。他抬起头,四处打量。后面响起一阵响亮的号子声,回头一看。有两个健壮的民伕扛着一根粗大的木头急行而来,穿着草鞋的脚板踩在栈道的木板上,咚咚作响。

    他连忙侧身让在一旁,借着错身而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