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民恶补趣味历史:世界历史有一套之老大的英帝国-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元871年,维京人占领了伦敦,标志着英格兰已经处在被维京人完全吃掉的边缘。好在这一年,英格兰历史上的大救星出现了,他就是英伦历史上唯一有“大帝”称号的王——阿尔弗雷德!
  阿尔弗雷德是七国中韦塞克斯王国的国王,其实,在828年左右,韦塞克斯因为国力最强力压其他六国成为老大,国王埃塞维尔夫成为英格兰七个小国中的盟主,阿尔弗雷德是埃塞维尔夫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在罗马求学,深受教皇器重。回到英格兰后,他大哥接班成为国王,阿尔弗雷德开始带兵抗击丹麦人,取得了非凡的胜利,还干掉过一个丹麦的国王。所以他大哥死后,本来应该是儿子继位,可阿尔弗雷德的名声太好了,当时英格兰一个叫“贤人会议”的政治协商组织一致认为,只有阿尔弗雷德成为国王,才能带领所有的英格兰的人抵抗外族的侵略。于是阿尔弗雷德众望所归成为英格兰国王。

老大的英帝国(九)(2)
作为一个分裂国家的统治者,阿尔弗雷德深知只有整合所有的本土力量才能抵抗外族,所以他开始对所有的小国实行一些怀柔的团结政策,说服他们联合行动,统一指挥,抗击来敌,即便如此,对抗维京海盗还是很吃力,阿尔弗雷德大帝觉得,不能看到维京人就躲,这些人到底为什么这么凶悍,是不是完全没有弱点,如果不弄清楚敌方的底细,是没有办法制定相应战略的,于是阿尔弗雷德大帝想到一个好主意。
  当时的西欧和北欧都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如果遇到游方的艺人,草台班子,一般有条件的人,应该是给予接待的。提供吃住,让他们表演几天。尤其是出征在外,军营无聊,这些流浪的卖艺人,还有些流浪的诗人是很受欢迎的。阿尔弗雷德从小在罗马受教育,学习得很全面,据说他不仅会吟诗作赋,还有杂耍的手艺。所以他装扮以后,混在草台班子里行走江湖,居然还毫无破绽。阿尔弗雷德就这样大大方方地进入了维京人的军营,一边给这些海盗表演说书、翻跟头、倒立等绝活,一边从一个职业军人的角度分析丹麦军队的强势和弱点。这些远来的丹麦人仗打得太顺利了,一直很得意,所以军纪自然就非常松弛,完全不把英格兰人放在眼里,军营中也没有严密的戒备。此外,丹麦军队没有长期的作战计划,靠掠夺维持后勤供应,所以他们到处搜刮美酒佳肴,强抢妇女,军营里的生活非常糜烂混乱。
  间谍工作顺利结束后,阿尔弗雷德制定了新的抗敌政策,那就是游击战!不与丹麦人正面对抗,他们来我们就跑,但是坚壁清野,绝对不能让他们抢到粮食。“敌驻我扰”,丹麦人扎营休息时,就派出小股部队过去骚扰,让丹麦人精神衰弱,睡眠严重不足。这样一来,又吃不饱,又睡不好,再彪悍的人也抗不住了。眼看着丹麦人的战斗力越来越弱,躲在林子里休息了好久的英格兰人冲杀出来,改变了战争的形势。
  游击战虽灵,也不总是能全身而退,在调戏丹麦军队时,阿尔弗雷德也经常遭受重创,屡败屡战,很狼狈。有个非常出名的故事,大约是878年左右,阿尔弗雷德在一次战斗中被击溃,手下军团被打散,他一个人钻进丛林,爬过沼泽,非常狼狈地逃走了。连滚带爬地逃窜了一天,终于看到一个樵夫的小屋,又饿又累的国王上前敲门化缘,希望别人能给点吃的,再让他借宿一晚。这小屋里只有樵夫老婆,母老虎似的人物,既不认识国王,也没有什么慈悲心理。她正好在烤面包,又预备去挤牛奶,正是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对国王说:“你给我烤面包吧,我现在去挤牛奶,如果面包烤得好,老娘就赏你一顿饭吃!”此时的国王没有选择,只好答应了。阿尔弗雷德也算是学富五车,多才多艺了,可他所受的教育中,独独没有烤面包这一项。况且,自己的军队被打散,自己一个统帅落魄至此,烤面包的时候肯定也无法安心啊。所以,等到樵夫老婆拎着牛奶进来时,面包已经被烤成黑炭了。据说当时这婆娘勃然大怒,不仅非常恶毒地责骂了国王,还用柴火棒子打了他。好歹从丹麦人手里逃出性命,差点死在一个母老虎手里。幸亏这种罪没受多久,阿尔弗雷德很快就召集了旧部,重新集结了自己的军队,在爱丁顿与丹麦军队一场大战。此时的阿尔弗雷德背水一战,因为知道自己面包都烤不熟,如果被亡了国,没有国王这个工作干,是很容易饿死的,在这个力量激励下,英格兰军队奇迹般地打败丹麦军队,迫使丹麦国王古斯伦和谈,和谈的结果,丹麦人在英格兰北部得到一块两万多平方英里的土地,在那里,当地人施行丹麦法,也就是丹麦区。谈判中,最了不起的胜利是,阿尔弗雷德迫使古斯伦受洗成为基督徒,英格兰的丹麦自治区奉行基督教。这是维京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大部分历史研究人士都相信,维京海盗这样的猛人后来逐渐衰弱,跟放弃了好勇斗狠的北欧宗教很有关系。
  大约过了七年,丹麦人撕碎合同又向英格兰进攻,这一次,阿尔弗雷德就胜利得比较彻底,886年,英格兰终于解放收复了伦敦,从此以后,这里成为英格兰的中心和首都。而丹麦人受创后,野心也受到抑制,龟缩到英格兰北部自己的小地盘里,貌似和平共处,不再敢随便挑衅。
  阿尔弗雷德大帝对英格兰的贡献绝对不只抵抗了外族侵略这么简单,他对国家的治理也是可圈可点的。最重要的工作是颁布了一部法典,这部“阿尔弗雷德法典”到现在还是不列颠法律的基础和基石,这部法典里,很高明地中和了圣经法律和日耳曼人传统法规。整部法律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则社会和国家根本不需要立法和刑罚。对中世纪的历史背景来说,这部法典闪耀着非常人性的光芒。
  在跟丹麦人的作战中,阿尔弗雷德改革了征兵的办法,开始为国家设置常备军,并训练了一支非常优秀的骑兵团队,这支骑兵部队是可以世袭的,后来这个部队的成员成为对英国社会影响很大的骑士阶层。
  大帝得空还组织编撰了一部“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提倡科学,重视教育,经常请学者到宫中讲学,等于是开办了最早的宫廷学校。完善了“贤人会议”这个政治协商的体系,这也是英国议会的基础。
  总之,既然是“大帝”,其文治武功肯定是一时描述不完的。应该说,如果没有阿尔弗雷德大帝,英格兰这个国家可能就不存在了。
  原来说过,好皇帝经常扎堆,阿尔弗雷德之后,维京人也出了个千古一帝,统治英格兰、丹麦、挪威,将海盗帝国带上巅峰,那就是克努特大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老大的英帝国(十)(1)
阿尔弗雷德大帝抑制了维京人对英格兰的入侵,丹麦人缩在岛上的一隅过着韬光养晦的日子。此时的前后300年间,维京人正是史上最风光的一段黄金岁月,所以牛人辈出,群星闪耀。这一篇,我们说说丹麦的历史。
  在日德兰半岛的中部,有个叫耶林的小城市,耶林市教堂门口,立着一大一小两块石头,这实际上是两个墓碑,一块是一个叫哈拉尔的王为他的父母立的,自然是歌功颂德的:“哈拉尔国王下令为纪念父亲高姆和母亲翠拉而立此碑。哈拉尔征服了整个丹麦和挪威,并使丹麦人成为基督教徒。”另一块,则是高姆国王为王后翠拉立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第一次出现了“丹麦”这个美丽的名字。去丹麦旅游,这两块石头肯定没有美人鱼的雕塑出名,可它们却是丹麦立国的标志,对丹麦人来说,不管祖先是不是海盗,早年的名声有多不好,至少在公元900年左右,丹麦人已经拥有了自己正式的家园,成型的国家和疆域领土。所以这两块石头对丹麦人的意义是很重大的,而高姆国王也被大致认为是丹麦的开国之君。今天的故事,从他的儿子哈拉尔开始。
  哈拉尔有个绰号叫蓝牙王,传说他有一颗牙是蓝色的(这比较玄妙,不知道用什么整容方式搞出来的,怀疑是吃海鲜过敏的),而现在很“in”的无线通信系统之所以会叫做“蓝牙”也是缘于这位丹麦国王。哈拉尔接高姆之位执掌了海盗帝国,并征服部分的挪威和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大小岛屿,辖领着北海大片的土地。此时的欧洲,德国和法国都正在成型,这些安定下来的日耳曼人每每想平静生活就会受到北海寒风的骚扰。丹麦海盗呼啸而来,带着大量“丹麦金”(受海盗骚扰的国家花钱买平安)欢呼而去的画面,让整个欧洲上下非常烦躁。好在欧洲最高的管理层——基督教会发现了问题的本质,那就是,这些野蛮的北方人不信耶稣!相信奥丁神,自然浑不畏死,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就自己,战斗成为人生最高的修炼;而如果相信耶稣,则北海就应该普照爱和宽容的光泽,顺从忍耐,所以,在应对海盗方面,欧洲教会一边花钱消灾,一边在北海海盗核心区推广基督教,想从根本上化解海盗的暴戾之气。
  哈拉尔登基后,丹麦的基督教算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时,罗马教廷派来了一个叫波波的主教。主教认为,擒贼擒王,如果蓝牙自己能受洗成为基督徒,则丹麦的传教工作定能事半功倍。于是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蓝牙的游说上。波波主教告诉蓝牙,上帝的力量是超出想象的,为了展示基督的神迹,他要求将一块烧红的铁放在自己手上。在哈拉尔的目瞪口呆中,波波主教的手托着这块烧红的铁居然毫发无伤,完好无损。波波虽然是主教,但也不是上帝,不过是血肉之躯,能演出这样一场魔术,当然是有自己的办法。好在目的达到了,蓝牙立时为耶稣的力量征服,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并带领很多丹麦人加入了基督教。从这时起,耶稣取代奥丁,成为丹麦人之主。
  哈拉尔早年也延续海盗的传统,以武装抢劫为国家主要生产力。随着他加入基督教,考虑问题也越来越全面。他发现,每次出去办抢劫业务,国内几乎都是一座空城,如果邻居的那些新兴的国家想打坏念头,很容易端掉海盗的老巢,而且,作为一个正经国家,总靠抢劫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哈拉尔决定,应该把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国内建设,而适当控制对外抢劫的频率和规模。海盗动了从良的念头,需要和百年的传统及血统作斗争,可以肯定,国内很多人是不愿意放弃抢劫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老大的英帝国(十)(2)
当时的丹麦有个出名的大英雄,也就是最著名的一个海盗——帕里托尔克,这家伙孔武有力,魁梧壮实,最擅长的是用一把硬弓,可百步穿杨。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很不谦虚,有点本事喜欢到处炫耀。很快连蓝牙王都知道他吹牛炫耀的事了。对这个尚武的国度来说,国王除了是主宰,还希望是第一勇士,听说帕里托尔克满世界张扬,心里多少有点不爽。于是派人把他叫来,让他当众表演拿手绝技,百步之外射苹果。不是随便射啊,蓝牙非常缺德地叫帕里托尔克的儿子顶着苹果给他老爸做靶子。
  王命难违啊,帕里很沉重地选了三支箭,低头祈祷一阵后,镇定地发出一箭,正中他儿子头顶的苹果。蓝牙王自然知道这家伙是真正有实力的,酸溜溜地问他,刚才为什么选三支箭啊?帕里答道,如果第一箭失手射中自己的儿子,则剩下的箭,他将射向蓝牙王,为儿子报仇。这个回答方式对一个国王来说显然很冒犯了。从这时起,蓝牙王算是记仇了。后来他利用职权整了帕里好几次,虽然都没把这个家伙整死,但两个人的私怨就越来越深了。
  关于射苹果的故事,读者们最熟悉的应该是瑞士的威廉泰尔,当时的瑞士在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导下,隶属神圣罗马帝国,管理瑞士的总督起了个规矩,把自己一顶破帽子放在市中心,所有的市民经过时,要对这破帽子鞠躬敬礼。有个猎人叫威廉泰尔,桀骜不驯的,带儿子经过时,拒绝参拜破帽子。被卫兵抓住后,总督罚他儿子顶个苹果,让威廉泰尔百步之外向这个苹果射箭。威廉泰尔也预备了三支箭,结果跟帕里一样。后来威廉泰尔被捕逃脱后,组织了瑞士人民的独立起义,成为“瑞士独立之父”。但帕里托尔克射苹果在时间上要领先威廉泰尔,看起来北欧人的苹果一般都是用来做箭靶的,当他们的儿子要格外当心。
  蓝牙王在决定要不要逐步放弃海盗生活时,遭到国内强烈反对,其中反对派的著名代表就是王子斯凡,而这个斯凡的养父就是帕里托尔克,于是这两人结成一党,开始抵触蓝牙王。到底是海盗世家的处事方法,父子俩闹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各领舰队到海上决斗!最后是斯凡取得胜利,蓝牙王溃逃到一个森林里。不久,有人在森林里发现了蓝牙王的尸体,死于一支利箭从后背射入,口中穿出,死状甚惨。
  到底谁害死了蓝牙王还不知道,但王位总要有人坐啊,于是斯凡成为新的丹麦国王,因为他留了一撇漂亮的八字胡,所以江湖人称“八字胡王”(不知道是不是像陆小凤)。在庆祝登基的宫廷宴会上,手下卫兵呈上了从蓝牙王身体里起出的箭,八字胡王让所有的手下传阅这件凶器,试图找到凶手。这时帕里托尔克承认,箭是他的,而且是他从背后射杀了先王。既然凶嫌认罪,斯凡于情于理都要将他养父治罪。谁知帕里托尔克骁勇异常,带着手下一场血战杀出重围,上了自己的船,扬帆出逃。蓝牙王的旧部抓不住元凶,就迁怒于八字胡,他们认为如果不是八字胡跟父亲决斗,蓝牙王也不会惨死,而且帕里这样逃走,八字胡也有放水之嫌,于是这些人本着对先王的忠诚,绑架了斯凡,跟丹麦国民要求跟国王体重相当的白银。(绑架自己的国王跟自己的同胞要赎金,有创意!)

老大的英帝国(十)(3)
当时的丹麦,国家是不太富裕的,后来是靠老百姓的东拼西凑才将赎金攒齐,救回自己的国王(按当时海盗赎身的规矩,胖子很容易被绑,减肥是生存的需要)。八字胡回家后,感念家里缺金少银的,再被绑架很难回来,所以更加大力度到英格兰去掠夺了。
  这时的英格兰又怎么样了呢?阿尔弗雷德大帝899年去世,他一死,老实没几天的海盗又开始向英格兰内陆发动进攻。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后代跟海盗你来我往又互相折磨了百年,大约在1002年的时候,当时的英格兰国王终于给折磨疯了,他决定,将英格兰境内的丹麦人全部杀掉,不管是不是良民。这个动作不但没有消除英格兰的烦恼,反而带来更大的祸端,为了给同族报仇,八字胡王帅大军杀来,英格兰国王看到这杀气腾腾的海盗军队,大约可以预料自己的结局,于是以最快的速度放弃王位,逃离灾难现场,他的儿子在大兵压境的危难中登基,并率领所有英格兰人民展开伦敦保卫战。这个英王是埃德蒙二世。不过他对付的海盗头子也更新换代了,八字胡斯凡死掉,留下两个儿子,一个是哈拉尔,一个叫克努特。
  根据八字胡死时的遗诏,哈拉尔接替他成为丹麦本土的王,而克努特到英格兰的丹麦领地上去做王。所以埃德蒙二世此时面对的敌人就是克努特了。两边打了一阵互有输赢,埃德蒙发现想驱赶丹麦人是很不容易的,算了,割地吧,分而治之,一人一半。他们俩的合同里规定了一个公平的方式,让两边的恩怨一了百了,那就是,两边不管谁先死,其辖下的土地就无条件地并入对方的版图。所以,这个结果完全取决于上帝的安排了。上帝选择了克努特,合同生效后不久,埃德蒙就病死了!
  克努特被后世尊为大帝,是北欧海盗国度中的王中王,代表着海盗势力的顶峰。他全取英格兰成为英王后,他兄弟丹麦王哈拉尔突然也死了,于是克努特二十出头就成为两个国家的国王。
  海盗的世界故事还是比较纷繁的,说到克努特大帝,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国家——挪威。作为丹麦的海盗帮凶,挪威人最早发现了格陵兰岛,他们的主攻目标一个是西欧大陆,最喜欢到法兰西的疆域内找东西。有一群海盗在抢掠过程中产生感情了,留下不走了,最后在塞纳河下游定居,成立了诺曼底公国,而这群人的首领就是挪威人大海盗罗洛,既然成了公国,他就算洗底上岸了,不兴再叫人家的江湖诨名,人家现在叫诺曼底公爵。另外一个挪威人喜欢欺负的地方就是爱尔兰,不过好像在这一带没占到什么大便宜,被爱尔兰人打出来了。但挪威参与海盗集团纵横江湖时也有些著名人物,最出名的国王就是奥拉夫二世。
  

老大的英帝国(十一)(1)
写海盗的发迹史是挺晕的,海盗跟土匪和流民一样,组织结构混乱,今天的同党有可能明天变成敌人。比如丹麦和挪威,这两兄弟的关系就是典型的匪帮组合,对外联手抢劫,但私下里两边经常互相抢地盘。
  上篇说到克努特已经成为了英格兰和丹麦的国王。这时的挪威国王是大名鼎鼎的奥拉夫二世。这个奥拉夫是个人物,做海盗的时候骁勇善战,名震江湖,后来受洗成为基督徒后,就成为一个极端的教徒。他在挪威以强权推行基督教,毁掉了大量的北欧神像,他自己号称可以为信仰付出生命,所以对那些坚持不改变宗教信仰的百姓也毫不留情。在挪威上一代帝王的时候,八字胡就已经征服过挪威,所以对挪威人民来说,他们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如果对自己的国王不太满意,可以请丹麦的国王来作兼职。克努特上台时,就已经非常有意识地在挪威培养反对派势力了,很多挪威的海盗酋长已经私下效忠克努特,所以奥拉夫二世一行动过火,国内立时出现了推翻他的浪潮,还伴随着克努特早已准备好的丹麦大军。内外夹攻之下,奥拉夫战败而死,克努特成功地接管了挪威,从此,克努特成为三个国家还包括一部分瑞典的君主,而他领导的国家在历史上被称为“北海帝国”,是维京人的黄金岁月。
  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后来被挪威人世代奉为保护者,据传,他死后好多年,棺材打开,他不但没有腐烂,还面色红润如常,割出血来还能给人治病等等。神乎其神,以讹传讹,那段时间关于他的神奇故事都编得没边了,后来教会认为这些神迹都是因为他的虔诚,所以赐与他“圣奥拉夫”这个尊称,让他在基督教的历史上留下大名,也成为挪威历史上的著名君主。现在的挪威国徽上是一只金色狮子,头戴王冠,持金柄银斧。狮子象征力量,而银斧则是圣奥拉夫的兵器,可见他在挪威的江湖地位。
  当然此时成就最高的还是克努特大帝,作为一个庞大国家的统治者,那些良莠不齐的海盗武装显然就不合时宜了,建设国家要先从军队建设开始,于是在贵族和世家中遴选精锐,组建了一只规模不大,但非常高效有力的正规军队,既然是国王亲自指挥的武装,就肯定是“御林军”。这支军队的成员虽然都生活在王宫里,跟国王同吃同住的,但日子并不花天酒地,训练和纪律都非常严苛,也是克努特大帝王权的重要保障。
  既然号称大帝,除了文治武功,多少还有些典故,克努特大帝有个故事非常出名,可以教育很多君主。据说当时克努特身边有许多马屁精,北欧人也不实诚,拍马溜须也很多花样,他们说克努特大帝不仅是大陆上最伟大的王,还是海洋之主,可以控制一切。说得多了,连克努特自己都觉得肉麻。有一天,他带着这些马屁精走到海边,站在沙滩上对大海说:我是海洋之主,我命令海水不许弄湿我的衣服。话音未落,一个浪头就把大帝打成落汤鸡。克努特一边抹脸,一边清理身上的海带,一边告诉手下,以后拍马屁还是尽量不要言过其实,真正的一切之主是上帝,随后他走到教堂,将自己的王冠献给耶稣,表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徒的谦卑之情。那些拍马溜须的也就自动闭嘴了。这个真的很难得,因为几乎找不到不喜欢别人奉承的王。 。。

老大的英帝国(十一)(2)
克努特大帝有三个国家,隔着海,跑来跑去不好管理,而他自己更喜欢留在英格兰。可能是因为这块土地来之不易,所以分外珍惜。为了管理更有效,他将自己的妹夫,一个英格兰伯爵派到丹麦做国王,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挪威管事,自己长期坐掌英格兰并尽力使丹麦和英格兰彻底融合,这个模式被证明很不安全,不久,他妹夫首先闹事了。
  帮自己的大舅子看家,大舅子长期不在,妹夫很容易动霸占家产的念头,而且许多丹麦的百姓对于克努特大帝总是在英格兰居住很有意见,认为他放弃了祖国。妹夫感觉到这个民间情绪后,果断地发动叛乱。克努特大帝很快出兵平定了这场风波,开始追杀那个倒霉妹夫。妹夫知道大舅子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他逃到一个教堂里,他认为克努特绝对不会在这里杀人。谁知克努特毫不犹豫地冲进去,抓住妹夫,在圣坛前就要了他的命。虽然后来他为此向教堂支付了大量的罚款,但这个举动充分说明了克努特大帝的头脑清醒,事情的轻重缓急拎得清楚,对一个王来说,任何事跟王权比较都是微不足道的,哪怕是信仰和宗教。
  这个事情并没有引起克努特大帝的重视,事后他还是坚持留在英格兰生活,所以不久,他儿子在挪威的统治也经常遭到挑战。
  克努特大帝英年早逝,30多岁就死去了,他的北海大帝国也就跟着分崩瓦解,维京人的野性之火也逐渐在越来越强大的基督教氛围中熄灭,现在,北欧人已经成为文化素质最高个人教育最好的地球人,很难想象他们咆哮着打劫的样子。
  到此时,整个英格兰的王族包括两支,一个是盎格鲁…萨克逊血系,一个是丹麦血系。丹麦人在英格兰当道,盎格鲁…萨克逊的王族都哪去了呢?让我们回顾上一篇,不是有个英国国王屠杀大量的丹麦人,引发了丹麦王八字胡的大报复吗?这个英国国王在被丹麦人进攻时,为了抵抗侵略,曾经向诺曼底公国求救。还记得诺曼底公国吧,挪威人罗洛在塞纳河下游成立的小国家,虽然占了法国的土地,但是高卢人还拿他们没办法,只好由着他最后成为法国一个大诸侯国。1002年,英王为了抗击八字胡,迎娶了诺曼底公国的公主埃玛,而这位公主在英格兰的历史上的地位可是相当超级的!
  埃玛跟第一个老公——英格兰国王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英国王子后来为躲避兵乱到诺曼底藏身。埃玛做了寡妇没多久,克努特大帝成为英王,居然迎娶了这位前王后;埃玛又恪尽职守地为克努特生了个儿子。克努特死后,英格兰的王位人选就非常混乱了。克努特有两个儿子,前妻生的哈罗德和埃玛生的哈德,接班的方式是,哈罗德接过英国王位,而哈德则到丹麦去做国王。作为丹麦血系的英王,哈罗德在英格兰需要获得很多支持才能登基,好在他有个很好的帮手,戈德温伯爵,他在当时的英格兰朝堂大权在握,在他的操作下,丹麦人继续统治英格兰。可惜的是,不论是哈罗德还是哈德都是短命鬼,很快,戈德温就发现,丹麦王系已经没有儿子可以做英王了,既然丹麦系没有选择了,机会自然就回到盎格鲁王族。克努特刚死的时候,流亡在诺曼底的大王子曾经回国图谋大位,结果是被戈德温伯爵杀掉。最后只剩下小王子爱德华这个王系独苗,既然戈德温自己不能篡位登基,那就只好拥立爱德华成为英国国王。大家理一下人物关系啊,也就是说埃玛公主一辈子嫁过两个英国国王,还生出来两个英国国王,所以这个女人是大英历史上的第一国母,而且改写了英国历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老大的英帝国(十一)(3)
爱德华王子从小就流亡诺曼底,在法国区成长受教育,除了血统,他对英格兰应该没什么特别的亲近之情,是个标准法国人,命运稀里糊涂地将他推上英国王位,他主观上肯定是信任来自诺曼底的亲信,这样一来,戈德温伯爵在英国的权势就大受影响了,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伯爵赶紧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爱德华,想以国丈的身份继续掌权。
  新的英国国王斯文安静,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当家后马上就开始建教堂。在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拔地而起,爱德华王将王宫也搬到这里,从此这个又叫“西敏寺”的地方成为英国皇室的中心和象征。虽然是个基督徒,爱德华心里也并没有充满宽容,戈德温伯爵杀了自己的哥哥,而且他带来的诺曼底亲信也有除掉伯爵的政治需要,所以此时的英格兰,最激烈热闹的事件就是爱德华和戈德温的君臣争斗。
  不幸的是,爱德华及其幕僚穷尽所有的才智,也没有把戈德温扳倒,更糟的是,戈德温还有个英雄的儿子在成长。戈德温死后,他儿子哈罗德承袭了伯爵之位,家族势力更大,正逢威尔士族攻打英格兰,爱德华束手无策之际,完全是靠哈罗德带兵打退外敌,保护了国土安全。所以当爱德华一步步将英格兰带向法国时,英格兰老百姓对哈罗德的支持率节节攀升,都希望他能够主持大局,维持盎格鲁…萨克逊族的正统,也维持英格兰相对于欧洲大陆的独特和个性。
  爱德华也是个无寿的,国王之位还没坐热就死了,鉴于王子年幼,英格兰的“贤人会议”和百姓赶紧拥戴哈罗德伯爵登上了王位,所以他是哈罗德二世。虽然哈罗德二世不负众望,在英王的位置上鞠躬尽瘁小心谨慎,深受上下好评,可是他之前的王位混乱,总会留下一些祸端,慢慢发展成大麻烦。
  前面说到诺曼底公国已经参与到英格兰的政治事务,想让他们完全不插手就不可能了。1028年,诺曼底公国第四位公爵威廉出世了,这是个私生子,他的母亲是被他父亲强抢来的农村姑娘,露水姻缘的产物,所以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压力和轻视,事实证明,上帝很公平,小时候受的苦,长大一般都会给点交代。作为独子,威廉7岁顶住重重压力接位成为诺曼底公爵,15岁成为骑士,在平息自己的属地内贵族叛乱时,初露锋芒。长大后的威廉更是彪悍异常,甚至公然跟法王叫板,威风八面,权势煊天。不过这样的小孩心理上肯定是有点问题的,对威廉来说,自己卑微的私生子出身是心头大忌,传说在打仗中,如果对手叫他“私生子”,那对方得到的结果肯定是惨死兼屠城。
  按辈分,威廉的爸爸是埃玛王后的哥哥,所以,英王爱德华就是威廉的表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