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于望族 (完结)-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θ送范技斓模匀徊换岢霾畲怼H缃裨勖谴笠诰┏前擦思遥┲蟹缢祝竽棠棠睦镏溃考依镉置桓龀け部醋牛笠辉诩遥竽棠袒鼓昵幔勖蔷驼饷窗讶考椅穸冀坏剿稚希蛞怀龅懵易樱稍趺词呛茫俊
舒从安不以为然:“能出什么乱子?若是大奶奶不知道京中风俗,有了些许疏忽之处,咱们看见了,提点一句就是了。大爷既然让大奶奶管家,又是名正言顺的,你操这么多心作甚?”
舒嬷嬷有些委屈地道:“我难道是那没事爱生事的人?只是担心,大爷自小吃了无数的苦头,如今好不容易出息了,又独门立户出来,有了这份家业,眼看着还有大好日子要过呢。若是这时候,大奶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闹出了乱子,大爷回来了,叫我如何向他交待?大爷临走的时候,可是再三嘱咐过我,要好好照看大奶奶的”
舒从安哂道:“那你好生照看着就是,大奶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提醒一声,底下人有不安份的,你帮着压下去,再来,便是时时留心大奶奶的身子,别让她累坏了自己。这也就齐全了。别的事你就少操心吧。要知道,是大爷明说了要让大奶奶管家的,先前让咱们夫妻看着,不过是权宜之计,难不成你还能替大爷管家管一辈子?咱们是下人,要认清本份。大爷虽是你奶大的,毕竟是主人呢,不是你儿子咱们儿子还在隔壁屋里呢”
舒嬷嬷有些恼羞成怒,双手叉腰:“你把我当成是什么人了?我几时认不清自己的本份?”
舒从安干咳一声,低下了头:“是是,娘子自然是清楚的。啊,差点忘了,我有件事要跟平哥儿说。”同时快步向门外走去,留下舒嬷嬷一个人在屋里生气。
舒家夫妇这番口角,文怡自然是不知情的。她先是看完了账薄,又翻了花名册,再结合舒从安与舒嬷嬷做的介绍,对这个家里的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柳家外头的产业,明面上只有两个庄子和两个铺子。
两个庄子都是尚书府分过来的,一个位于京南淮江对岸,面积不大,约有三四百亩,因为是河床冲积地带,颇为肥沃,一年也有二百多两银子的入息,只是需要提防水涝;另一个庄子,位于京城东北面的山脚底下,面积要大一些,有六七百亩了,但大半都是下等田地,其余的稍好一点,也不过是中等,每年的出产,大约只有京南那处庄子的一半。这两个庄子的管事与监工,原是从尚书府一并分过来的,柳东行接手时,并未把人撵走,只是把原来的一名监工提拔上来做了管事,原本的管事则以“不敢讨了二叔二婶得用之人”的名义送回去了,另一处的压根儿就没动过,说来也巧,正是与王德旺家同出一族的。如今这两处庄子的管事,都还算安份,便是有中饱私囊之举,也不敢做得太过。
至于那两个铺子,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半,一个位于归海城,是间小铺子,眼下正由冰蓝的哥哥王青舟夫妻俩照看着,另外那半个,则是柳东行与罗明敏合股在京城开的一家小店,专卖南北杂货,生意还过得去。这半家铺子,掌柜是外头聘的,从进货到售卖,都由掌柜与罗家人包了,柳东行只管按季收利钱,没派人去插过手,但从账面上看,这间铺子给他带来的收入,就占了他全年入息的八成以上。
文怡心中猜到了几分。柳东行另外至少还有一处田产与一间铺子,就是山南镇那里的,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产业,就难说了,但因为家里还有尚书府的人,他一日未能脱离二房的影响,一日都不敢大意,因此从其他产业得来的入息,便通通算在那家南北杂货店上头,横竖他不管店中事务,尚书府便是有心拿捏,也无处下手。
想到这里,她便将丫头们遣了出去,独自去开了卧房里的顶箱柜,打开里头装有各式契约文书的小抽屉来看了,果然发现,柳东行另外还有一处十顷地的中等田产与两间位于京中较为繁华路段的铺子的契约,田地是佃了给别人种的,只需每年年底派个人去收租子,而铺子也租给了别人开店,是长约,一签签了十年,每年交一次租钱。而山南镇上的田产与药铺,则另外用信封装了契约分开摆放,想来是因为将来要孝敬给萧老大夫的缘故。
柳东行手上的产业并不算多,但每年的入息加起来,与顾家六房一年中从田产上得来的银钱收入几乎相等,另外还有些浮财,也不知道他从何处得来。文怡细想之后,便把这些田契、房契都重新锁好了,盘算着等家里有了浮财,再去置办几处产业,以良田为佳,也不必再故意瞒着二房了。如今柳东行已经分了家,娶了妻,若是二房敢厚着脸皮前来讨要家财,她便闹回顾家去,请顾家族长与长房的长辈们来教训三姑母。
文怡自己的陪嫁里也有一处田庄,却是位于平阳附近,靠近康城一带的上等良田,是去年别房在“交还”族田时,替换了来的,约有五百亩地。这处产业可说是她的根基,轻易不能动,将来还要传给子女呢。但因为婚事办得匆忙,祖母卢老夫人一心要补偿孙女,便给了她三千两的压箱银,其余古玩珠宝不算,还有两间从卢家陪嫁过来的店铺,就在京城。只是她们祖孙离京时日太长了,卢家族人又回了原籍,多年来无人照看。
前些日子卢老夫人派人去寻那两家店的掌柜过来问话,才知道早年的管事有一名卷了银子跑了,店也倒闭了,另一人倒还在,还把店传给了儿子。卢老夫人有诰命在身,又有店铺的屋契,也不多啰嗦,直接派人去了官府,请官上出面,又有李太太背书,很顺利地就将店铺拿了回来,算在了文怡的陪嫁里头。文怡心想,那家儿子还在开店的,生意似乎做得不错,让他继续开下去也无碍,只要按月给租子就行,只是另一家,却还要寻人出手。那家店在当年卢老夫人初出嫁时,不过是寻常街道上的寻常铺子,但如今,周围都已是繁华之所了,想必不难卖出去。
文怡用了小半日功夫,将家中产业盘算清楚,已拿定了主意,又将目光投注到家下人等上来。这事儿倒是不麻烦,她看了几日,早已有了成算,先前又已经跟柳东行提过,因此很快就有了腹案,便让人请了舒从安与舒嬷嬷进来。
她笑道:“家里几处田产的管事,原先就做得不错,只要等到年底,没见出什么差错,就这样继续让他们管着,也没什么。铺子上的事也不必我插手。倒是我陪嫁的铺子里头,有一家还未有人应租,地点倒是不错的。我想请舒平替我跑一回腿,去罗家问问罗二少爷,看他家愿不愿意接接手,若是价钱合适,便卖给他家,或是租了去也使得。舒伯瞧着可妥当?”
舒从安见她过门后理家,头一件事便是卖了自己的陪嫁铺子,倒有几分感动:“大奶奶,家里的银钱也够使了,那铺子小的也知道,是在繁华之所的,何必卖了?若是您想做点儿小生意,那就是现成的,要是嫌烦,租出去也省事,卖了却可惜。如今京城里差不多的人家,谁不想多买几家这样的铺子?少有人会放盘的。”
文怡一听便知道他误会了,也不驳他:“既如此,就请舒伯替我多加留意,若是罗家愿意租,自然再好不过,不然就另外寻去。租钱不必太高,只要店家老实,做正经生意的,约期也不必签得太长,需得留个回转的余地,才好应付将来一时之需。”舒从安应了。
舒嬷嬷在旁从头听到尾,倒是暗暗松了口气。她不怕主母管家理事,就怕主母太年轻气盛,一接手家务,便要闹得天翻地覆,不管是安插亲信也好,独掌大权也好,都要打破柳家原有的安稳局面,如今见文怡萧规曹随,她也就放下心了,又想到文怡只陪嫁了四个丫头,并无家人,便是有心要安插亲信,也无人可插,心里就更加大定。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文怡很快就把话题转到家里用的人上来:“我如今进了门,内院添了女眷,又多是些年轻丫头,舒平从前管着兵器房,眼下看来,却不大合适了。我已经跟大爷商量过,这兵器房里的兵器,通通都收拾起来,装好箱,除了每日派人进去打扫之外,就不另外选人照管了。舒平年轻,又能干,索性就到外院去,帮着舒伯跑腿管事,我若有事要派人出门,也有个可靠的人可以使唤。舒伯觉得如何?”
舒从安自然不会有异议,当即便应下了,还替儿子谢恩。舒嬷嬷张张嘴,没吭声。文怡的话原是正理,哪有年青男仆每日进出内院的道理呢?况且在外院当副管事,给老子跑腿,也不丢脸。但她还是忍不住问:“外院原先就有人跑腿的,添了平哥儿,会不会……”
文怡笑道:“妈妈指的是马有财吧?我已经想好了。马有财原在尚书府当差,对京城里的道路想必极熟,我出门时要坐车,总要有过熟知道路的人跟车才好。原本是谷旺领这个差事,只是他还年轻,能懂得什么?待人接物,也不如马有财稳重。从今往后就让马有财负责跟车吧,谷旺转为外院听差,给舒平打下手,若是出门跟车的人手不够,他再过去接应也行。”
舒嬷嬷听了,心中倒是欢喜:“这样也好,谷旺那小子成天四处乱转,一脸不安份的样子,正该有人好生管束他才行呢”
文怡点点头,又问:“我听说外书房是莲心照看的?”
舒嬷嬷应了,接着便面露迟疑之色:“莲心这丫头素来老实本份,差事也做得极好,从不往大爷跟前凑……”
文怡笑了笑,道:“嬷嬷想到哪里去了?我是想着,既然家里分了内外,规矩就该立起来了,莲心是丫头,在外院走动,多有不便,不如就调进内院来。我这里也要设一个小书房,平日闲了,看书写字,正要人侍候呢。内院的活儿也比外头轻省些。至于外书房,就让马家的大宝过去,负责每日打扫屋子。”
舒嬷嬷素来喜欢莲心,正为她得了好差事而欢喜,听到文怡最后那句话,却大吃了一惊。不等她说话,舒从安已经先开口了:“大奶奶,马大宝不识字,如何能在书房侍候?”
文怡微微一笑:“如今又没人用外书房,要识字的人做什么?他只要把屋子收拾好了,别让里头的书本叫虫子咬了,也别撕坏了书页,就足够了。”
舒嬷嬷还想说话,舒从安却已醒过神来,忙拉住妻子,笑着应了一声:“小的明白了。”顿了顿,“那其他的地方……大奶奶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的么?”
这位舒伯倒是个聪明人。文怡笑道:“暂时就这些,其他的,等我想到了再说吧。我还年轻,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舒伯与妈妈多加提点。”
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人言
文怡扶着卢老夫人走进正屋,笑问:“祖母觉得这里怎么样?孙女儿收拾得可还整齐?”
卢老夫人环视四周一眼,神色略显几分愉悦:“倒还罢了,只是略嫌素净了些,你们年轻夫妻,又是新婚,何妨多用些颜色鲜亮的物件?”
文怡看着屋里浅水红色的帐幔,枣红的桌围,堂屋正中挂的五彩缤纷的鸳鸯戏莲图,还有屋内各色新鲜折技花卉,不由得有些委屈:“这样还不够鲜亮么?”
卢老夫人白了她一眼:“你是习惯了咱们家里的摆设,才会觉得这就够好了,却不知道咱们家本就与别家不同,屋子也好,物件也好,都是挑素净的选。你只拿长房的姐妹们的屋子来对比,就知道这屋子有多素净了。”
文怡无话可说。祖母说得也有道理,六房因是寡妇当家,用的家具帐幔摆设等物本就偏素净,更别说文怡前世还有过一段出家的经历,收拾屋子,自当是以素净、庄重为主的,而柳家宅子原本只有柳东行一个主人,东西又是舒嬷嬷收拾的,这两人一个是不爱花俏的男子,一个是喜好偏保守的中年妇人,加上眼界使然,屋子自然也华丽不到哪里去。顾家长房的人,不要说长年住在京城的文慧,就连一直留在老家的文娴、文娟姐妹两人,闺房也都收拾得十分精致,即使文娴喜好书香气浓郁的摆设,屋里挂的书画、摆的玩器,也都不缺颜色鲜亮之物。
文怡有些沮丧地低下头,扶着卢老夫人在正位上坐下,便乖乖站到一边听训。
卢老夫人倒有些好笑:“你不必如此,祖母并不是在责备你什么,你素来喜欢把屋子收拾得清清爽爽的,能记得多添几样喜庆的帐幔点缀,已经是难得了。只是你如今新婚,你女婿又出征去了那等凶险的地方,为了避讳,你还是给自个儿屋里多添几样吉利的物件,也好讨个彩头。”
文怡乖巧地应了。荷香送了茶上来,她连忙接过,奉到祖母手上。卢老夫人接过,浅浅啜了一口,微笑道:“这是老君眉?倒是难得。”文怡原不知荷香泡了这个,忙道:“这是相公从朋友那里得的,一直收起来,也没怎么吃过,谁知道她们会泡了来孝敬祖母?”回头看了荷香一眼。
荷香不失恭谨地微笑答道:“眼下已近饭时了,人人都会觉得腹中饥饿的。奴婢想着小姐平日在家吃的都是绿茶,老夫人吃了,恐伤脾胃,倒不如吃这个好,便自作主张,换了茶叶。”
卢老夫人微笑道:“你这丫头倒是机灵,这茶不错。”便没再说什么了。
荷香屈膝一礼,便干脆地退了下去。
赵嬷嬷扶着石楠从暖阁里出来,笑道:“姑奶奶把这宅子收拾得真清爽,我一瞧就觉得舒服可惜就是卧房里用的是弹墨的帐子,依我说,该挂大红薄纱的才应景儿。”文怡脸一红,嗔道:“嬷嬷别说了,祖母已经教训过我了。我回头就叫人做红帐子去。”
赵嬷嬷笑嘻嘻地在秋果送来的小杌子上坐了,又瞧了瞧周围的丫头,道:“方才粗略瞧了瞧,这家里的下人似乎都还算老实。姑奶奶可觉得使唤起来还算顺手?咱们家陪嫁过来的几个,没什么毛病吧?秋果是老人了,自是信得过的,荷香那丫头也还机灵,就是初月和春实两个,不知道脾性如何。若是不好了,姑奶奶尽管开口。老夫人可以回去讨她们的家人过来,省得淘气。”
文怡微笑道:“她们都很好,性子也老实。嬷嬷不必担心。”
卢老夫人对赵嬷嬷道:“咱们不是带了些装有银锞子的荷包过来么?原是为了打赏底下人的,你替我走一趟吧,带上水荭和秋果给你打下手。多说几句好话,让柳家的人多记着九丫头的好。”
赵嬷嬷忙应了,带了秋果与水荭出去分拆行李。卢老夫人又打发石楠去门外守着,便拉过文怡的手:“我有话问你。”
文怡知道祖母定是要面授机宜,忙低声道:“祖母请讲。”
“你过门也有十日了,又已经开始接管家中事务,都是如何料理的?给祖母细细讲一讲。”
“是。”文怡应了,把这几日自己所做的事通通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从奴仆、产业到房屋内部陈设的改动,以及内外院新添排水沟等小工程,都无一遗漏。
卢老夫人听完后,想了想,叹道:“倒还罢了。如今眼看就要入夏,今年瞧着是不会再旱下去了,你及时做好防备,也省得雨季来临后院子里浸水。其他也没什么,虽瞧着动静大了些,但都是急需的。至于家里的产业,你处置得也不坏。”顿了顿,“只是你对家中奴仆的安排……是怎么想的?既然那姓马的家人有问题,为何还要把他父子安排在要紧位置上?”
文怡忙道:“不管是跟车,还是外书房,瞧着象是要紧位置,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相公不在家,孙女儿事先又问过舒平了,确认外书房里并没有什么机密的文书,不过是些寻常典籍,也有几本兵书,都是再寻常不过的。而与人来往的书信,但凡是要紧的,都收到内院来了。那马大宝本不识字,人又老实,打发他去那里,外头看着体面,其实并无大碍。便是他父亲借机进了外书房翻找,也翻不出什么东西。至于跟车的差使——”她笑了笑,“如今家里就只剩下孙女儿一个主人,孙女儿要出门,还能去哪里?不外乎那几个地方,他便是跟着去了,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况且,他到底是二叔二婶赐下来的家人,即便明知道他有问题,一日没抓到证据,都不好处置他。倒不如让他做这跟车的差使,一有什么动静,孙女儿就假作要出门,要寻他办事,只要他不在,这渎职的罪名就下来了。到时候再撵他走,二叔二婶也无话可说。”
卢老夫人放缓了神色:“原来如此,我还道你真糊涂了,明知道他有问题,也把他往要紧位置上放。不过他老婆是在厨房当差?厨房的差使要紧,这是入口的东西,若有个万一,可是要人性命的。”
文怡点头:“孙女儿也觉得是这样,因此便给厨房的两个人做了分工,马家的负责做家里其他人的饭菜,内院的伙食,还有舒家人的三餐,则由凤喜丫头一个人包了,春实给她打下手。这凤喜性子虽冲动些,有时候也会犯些小错,但大是大非上从不含糊。”
卢老夫人叹道:“看来你心里是有数的,祖母也就不多提点你什么了,只是要提醒你一句,你是才过门的新媳妇,这个家里的人,也多是新来的,只要你用心,手段做足了,要收服他们,不成问题,只是别做得太过张扬了,以免闹得人心惶惶。”
文怡笑道:“祖母多虑了,孙女儿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开头只是略调动几个位置,而且都有明面上的理由,其他的,要过些日子,再徐徐图之。相公原本不耐烦管家里的事务,因此从前都是舒嬷嬷掌着,她老人家虽体面,到底不是主人,因此有许多事都不方便办。如今孙女儿既来了,自然不能看着局面再乱下去。”她低下头,嘴角露出一个甜蜜的微笑,“等到相公回来了,我要让他看到一个整整齐齐、有条有理的家才行。”
卢老夫人见她这样,心里也有几分欢喜:“你们夫妻和睦,自然是好事,东行愿意将家中重任交给你,也是信得过你的意思。”想了想,犹豫了一下,“不过祖母还是要再提醒你一点。东行虽信得过你,这家里的下人也没什么可忧心的,但是……这舒家人,却是东行的心腹,更兼那舒嬷嬷又是他的乳母。东行自幼父母双亡,独自在柳家二房长大,想必吃了不少苦头,这舒嬷嬷待他用心,他自然会对舒家看重三分。你管家时,别人都还罢了,却需提防这舒家人与你不是一条心,那就大受制肘了。他们一家资格最老,若是不服你,或是阳奉阴违,你在这家里便很难握住大权,但若你压制住他们,又要提防将来东行回来后,他们会告你一状。东行与他们家原本情谊深重,即便是顾全了你的体面,心里也难免会有根刺,天长日久,终究是祸患,你不可不防……”
文怡愣了愣,随即沉默下来,回想这几日舒家人所为,慢慢摇头道:“舒伯是个明白人,无论我说什么,他都很爽快地去办好了,若是我有疏忽之处,他也会提点我。我觉得……他不是这样的人。舒平……性子也稳重,瞧着并非奸邪之辈。想来……他们不会如此……”
卢老夫人抓住了她的犹疑之处:“那舒嬷嬷呢?这舒家又有几个女儿?”
文怡一怔,忙道:“舒嬷嬷有时候就是啰嗦些,也会觉得我做的事不够老到,倒不见有什么坏心。他家有两个女儿,都是在外院做粗使丫头的,还有个小儿子没差事。祖母,舒家的女儿,容貌并不出挑,瞧着不象是有那心思的。”
卢老夫人仿佛松了口气似的,点了点头:“这倒还罢了,就怕他家女儿生得好容貌,心就会大了。不但舒家,别的家生子里头,若有积年的老仆人,女儿生得好的,你都得多提防一二。将来即便是东行真的要收房,也要从你的陪嫁里头挑。初月就是为这事儿备下的,她是咱们二房的家生子,等我回去了,便向你二婶要了她家人过来。这丫头长得好,却是呆呆笨笨的,成不了什么气候。”
文怡心中有些不大舒服,却也明白祖母是为自己着想,低着头小声应了。
卢老夫人见状,便叹道:“九丫头,你心里别恼。这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若东行是个体贴人的,自不会提起这件事。那等几年初月大了,你将她体体面面地嫁出去,也算对得起她了。只是这人选不能缺了,却万万不可从秋果与荷香这两人里挑。”
文怡忙道:“孙女儿不会的。秋果不是这样的人,荷香瞧着也没那等心思。”
卢老夫人摇摇头:“秋果自是老实人,但那荷香却机灵太过了,你可以用她,却要提防些,在未弄清楚她的真心之前,不要太过信任。若不是冬葵出了那等差错,有她替你把关,祖母原本是不必担心这个的。”
文怡眼睛盯着自己手里的帕子,没说话。冬葵原本是她的贴身大丫头,在紫樱走后,最受信任的就是冬葵了,哪怕出了那件事,她心里恼怒,也没打消过让冬葵陪嫁的念头,只是祖母反对,她又念及冬葵家人尚在顾家,便没说什么,但是私心里,也曾偶尔想过,若是有冬葵在,她在柳家的日子会过得轻松些。
卢老夫人喝了口茶,也不多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便重提前事:“对于舒家人,祖母觉得,你可以重用小的,对老的,却还是不要予以大权为好。”
文怡怔了怔,抬起头来,看着祖母。
“别人都还罢了,这舒嬷嬷,你要多留点心,若是她与你一条心,倒也罢了,若她每次都对你的话有所非议,还是不要让她继续管着内院的好。只要你继续重要舒家其他人,便是东行回来了,舒家也无话可说的。”
文怡有些迟疑:“舒嬷嬷……还不至于如此吧?况且还有舒伯在呢。”
“你且细看看,若不是,就当祖母多心,若她真的不服你,还是早作准备为佳。”卢老夫人看向门外的院子,有个婆子正在二门处探头探脑,“别忘了,这个家里,还有几个不安份的人,可不是铁板一块的。你虽早就有了万全之策,对付家里的这些小人,却要提防他们狗急跳墙,从中挑拨,害得你与舒家人离心。”
文怡也看到了马有财老婆的举动,心下微沉:“孙女儿明白了。一定会小心提防的”
卢老夫人听到孙女这样说,也放下心来。她知道文怡素来虽说性子偏软,但只要答应下的事,就不会出什么差错,便重新挂上了微笑:“好啦,这些扫兴的事,咱们就不说了。明儿是你生辰,又是及笈,要如何庆贺,可想过了么?祖母觉得,不如就在家里摆两桌酒,请你表姑母和干娘过来吃一盅,如何?”。
第二百五十五章 以德服人(上)
舒嬷嬷回了房,一屁股坐到炕上,便开始生闷气。
舒伯见状便问她:“你又怎么了?谁惹你生气了?今儿是大奶奶的好日子,前头虽只摆了两桌酒,却来了好几位官太太,个个都顶有体面。全家人人都得了厚赏,谁不是乐得笑眯眯的?偏你板起脸来,给人脸色看!叫大奶奶看见了,岂不又要嫌你了?”
舒嬷嬷气冲冲地道:“嫌就嫌!我知道自己是个讨人嫌的,但有些事,想叫我当没看见,那可不成!你每日只知道听她的话办事,一句话也不肯驳,长此以往,只会让她更嚣张!这份家业还不姓了顾?!”
舒伯皱皱眉:“你的话越发说得不象了,你到底是在恼什么呢?!平白无故地,进门就骂!”
舒嬷嬷瞪他一眼,想了想,才压低了些许声量,道:“大奶奶今日及笈,论理,也是个大日子,要摆两桌酒请客,原也没什么,只是大爷不在家,她就这样呼朋唤友的,前头还有男客,没点忌讳,这象什么样子?!再说了,大爷才走了几日?她便把亲家老太太请过来住着了,敢情这宅子是她家的不成?!”
舒伯见她说得不象,便喝斥道:“这话糊涂!外头请客摆酒,男女客也是分开坐的,男客不是大奶奶的兄弟,便是表兄弟,罗家二少爷又是大爷的好友,有顾家二舅爷帮着招待,大奶奶不过是隔着门问声儿好罢了,有什么可忌讳的?!我瞧大奶奶做得极有规矩,哪里象你说的这样?再说了,亲家老夫人过来住,是大爷走之前就发过话的,你也不是不知道,这会子又在多什么嘴?!”
舒嬷嬷气道:“大爷会说那样的话,是大爷知礼,大爷孝顺,可大奶奶就这样顺水推舟,立马把人接过来了,也未免太过拿大了吧?我都打听过了,亲家老太太带足了行李,还有两个丫头、两个婆子和两个长随跟着,看那架势,不住上一年半载,是不会走的。这是哪门子的道理?这才几天功夫?大奶奶进门不过十日而已!谁家新媳妇才进门,就把娘家老祖母带到婆家来长住的?!顾家又不是没有房子!”
舒伯斜睨妻子一眼:“顾家在京城的房子是租的,老夫人跟前又只有一个隔房的侄孙,横竖大爷不在家,大奶奶一个人在家里也闷得慌,把祖母接过来住着,有什么不行?便是带了几个丫头仆妇,又不用你出银子去养。我倒觉得奇怪了,你这两日似乎脾气见长,无论大奶奶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你总要抱怨上半天,理由还如此可笑,你究竟发什么疯呢?!”
“谁发疯了?!”舒嬷嬷白了丈夫一眼,“我只是怕继续放任大奶奶下去,等大爷回来的时候,这个家早就跟了大奶奶的姓了!”
舒伯不由得大笑出声:“我说你发疯,你还不肯认?大奶奶与大爷如今是一个姓,这个家就是他们夫亖妻两人的,大爷的东西,就是大奶奶的,大奶奶的东西,自然也就是大爷的了。说到底,你还是把大奶奶当成是外人,忘了她已是大爷的妻子,夫亖妻就是一亖体的了。你好好想想,难不成你还把自己当成是我的外人不成?”
“放屁!”舒嬷嬷啐了舒伯一口,“我能跟大奶奶一样么?!我嫁给你几十年,娃儿都替你生了七八个,站住的也有四个,你要还把我当外人,老娘跟你没完!”
“这就走了。”舒伯笑完了,表情重归肃正,“你既然知道你我夫亖妻是一家人,就不该把大奶奶当成是外人。她如今是当家主母,是你我的主人,把你那点戒心都收起来吧。大爷亲自选中了大奶奶做妻子,自是信得过他的,你也该信得过大爷才是。”
舒嬷嬷怔了怔,有些不自在地移开了视线:“不是我信不过大爷,实在是……谁叫大奶奶娘家姓顾呢?她既与二夫人是一家,便是眼下有些不和,也难保日后不会为二夫人说话。我实在是不放心,万一将来大爷给太夫人与大老爷平了反,二夫人求到大奶**上,她是长辈,又是一家子出来的,大奶奶还能说不么?那大爷岂不就要吃亏了?”说到这里,她又压低了声音,一脸煞有介事地对丈夫道:“这几日我细细看着,大奶奶行事确实是有些心计的,不象大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