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令是明智的,伯驾所提的那目标,谁也玩不转。晚清玩了那么长时间,就玩了一个流产的走向共和。伯驾乃典型的美国佬,巴不得大清像他们美利坚那样,成为自由女神的第二故乡呢。想得太美好了,大清人民一万个不同意(既得利益者),四亿个不答应(非既得利益者),他们宁要封建主义的专制与暴政,不要资本主义的民主与自由。
。▲虹桥▲书吧▲
第60节:1856年:美国带头要修约(2)
闲话少说,我们接着看这傻佬的修约行动吧。英法公使拒绝同行,伯驾本就觉得没劲,现在,递给王懿德的国书又给退回来了。伯驾气坏了,那国书可是美国总统按国际惯例写给中国皇帝的。退回来,当然就是对美国的侮辱。何况那信还被开了封,上面甚至留了一些处理不经心和不予敬重的痕迹。伯驾如果知道这封国书所遭受的真正待遇,他可能更气了。
按照中美《望厦条约》,闽浙总督本就有代递文书的义务,事实上王懿德也照此做了,咸丰也看了。问题是咸丰一看到公使驻京的要求就恼了。他首先恼的是王懿德:王八蛋,谁让你代美国佬投递国书而不把他们踢回广东的?前年洋人来修约,跑到上海天津,人家怡良、崇纶都是这样做的。你王懿德咋就没有他们的踢球精神呢?恼怒归恼怒,遇上这么个笨臣子,皇上还得耐心教诲他。
咸丰这样教诲王懿德:你就说,军机处接到了国书,但是鉴于此书应由两广总督专理,所以,原信退回。皇上亲自教臣子说瞎话,所谓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这么回事。不过对伯驾来说,已经不需要知道那么详细了,反正国书被拆后再退回就足够侮辱了。①
按伯驾的脾气,想跑到白河口跟清政府理论呢。问题是海军力量不争气,就两艘船,那只蒸汽巡洋舰圣·查辛托还出了意外,不能随他的东方号北上。无奈,他只能在上海给已革职的吴健彰与他的继任者蓝蔚雯做工作。说:头断了也不能回去跟叶名琛谈了;在天津若不能见大皇帝,那太平天国要与我们立约,我就不一定不同意了。
吴、蓝把伯驾此情转达怡良,怡良乃踢球老手了,不但把球踢到了叶名琛那边,还表示,美国公使的事儿,他不敢代奏皇上。这时,伯驾听说了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分裂了,拿与太平天国合作吓唬大清官员,可能没戏了,况且天气即将转冷,白河要封冻,不如南下吧。11月3日,伯驾启程南下,11月11日经香港到澳门,却听说中国与英法之间已爆发了战争。
伯驾没想到,自己还在谈修约呢,英法却已干上了。怎么回事呢?
※虹※桥※书※吧※BOOK。※
第61节:亚罗号事件,巴夏礼恼了(1)
第三章英法联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
1.亚罗号事件,巴夏礼恼了
按包令当初给伯驾的回复,英国海军出动,当在1857年的五、六月份。但是,没等到1857年,甚至没等到伯驾从上海返回,英人在广州就与叶名琛干上了。导火线乃所谓的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8日上午,当划艇〃亚罗〃号停泊在海珠炮台附近的码头上时,广东水师千总梁国定率官兵40人登船拿匪。船上有中国水手14名,梁国定拿下12人,押往他的巡船。
按道理来讲,中国官兵拿中国嫌疑犯,本是很简单的事儿,纯属内政。但是亚罗号的暧昧身份,使得这事儿空前复杂起来:
第一,这船是个绿壳船,与中国传统的沙船外形不同,单从外形上看,属欧式船只。
第二,这船的船主最初是中国人苏亚成,1854年8月7日,他通过丹麦驻香港领事,用一千元购得一纸香港执照。
五口通商之后,相关航线上海盗蜂起。中国的渔民、船民,甚至农民,生计不好的,都改行做海盗了。据说,这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水师无能导致的;也是1939年以来鸦片走私的猖獗刺激的;更是民众对政府表示不满的一种方式。海盗兴起了,中国政府无力解决,产生两个结果:一是护航制度产生,比如葡萄牙商人一度垄断宁波方面的护航业务;二是给予私人船只外国国旗保护的制度。关于后者,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是海盗,还是中国水师,甚至是中国的叛乱义军,都对外国的国旗表示敬畏。西方公认,清国军队的抢劫行为并不亚于强盗,即使不抢劫,搞正常执法,他们也不敢随便截拦挂外国小旗的船只乱开罚单的。总之,一纸香港执照,背后包含有诸多政治与经济便宜。于是,中国商船与香港方面就达成了双赢局面:一方掏钱,一方收钱;掏钱的买安全,收钱的提供保护。
第三,船主虽然是中国人,但雇佣的船长却是外国人,名叫亚罗。亚罗号之名由此而来。按马士的解释,雇用一个外国船长,乃是〃供给东方的勇敢在行动时所需要的西方的纪律与热诚〃。我觉得这不是主要的一面,主要的一面应该是,船上立个外国佬,不管是对中国的官方强盗还是民间强盗,威慑力度都会更大。
第四,这船被海盗抢走,后来又被民团拿获。民团把它转卖给广州一家公司,公司花钱修理后开到香港,卖给了另一个中国人方亚明。方亚明以自己的名字在香港注册此船,取得了1855年9月27日至1856年9月27日的营业执照。他雇佣一个名叫托马斯·肯尼迪的英国人做船长,这样,拿着香港执照,雇佣英国人做船长,船头挂米字旗,亚罗号就俨然英国船了,理论上享受英国政府的保护。
第五,按亚罗号在香港的注册日期,1856年9月27日之后,它的香港执照就要失效了。但是按照香港的法令,船舶执照有效期一到,可申请换发,只要于期满前一星期将登记证呈验即可。如果登记的船在海上,那么可延展到它返回香港的时候。事实上这一条执行得有些混乱,有些船只期满一年半载了,都没有重新注册去,照样挂着外国小旗忽悠来忽悠去。本来就是唬人的,所以能唬就行,重新注册不得交费嘛,所以大家能拖就拖。
问题是中国千总梁国定没想那么多,听人举报,亚罗号上有水手是匪,就直接登船去捉拿了。船长肯尼迪制止他拿匪,不成,遂向厦门领事兼广州代办领事巴夏礼报案。巴夏礼一听,认为中国官员太荒唐:第一,这船是在香港注册的,理论上是英国船,享受英国保护;第二,即使船上有中国嫌犯,按照中英《虎门条约》,华官也得照会英官,不能随便捉拿。于是他跑到事发地,要求梁国定按条约执行,把嫌犯带到领事馆去审讯,审讯确实后由英方引渡给中国。梁国定拒绝了,估计没有背过中英《虎门条约》的条文。双方争执间,巴夏礼挨了梁国定手下人一个嘴巴子。就这么一个嘴巴子,战争的阴云笼罩到广州上空了。
BOOK。▲虹桥▲书吧▲
第62节:亚罗号事件,巴夏礼恼了(2)
巴夏礼被蒋孟引先生称作〃三个促使战争爆发的人〃之一。这种说法对错各半。没有巴夏礼,第二次鸦片战争也会发生;有了巴夏礼,战争发生的细节就具有了巴氏风格。
巴夏礼,1841年,13岁的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澳门谋生,依靠两个姐姐生活。14岁时,由于会了一点中国话而做了子承父业的英国翻译小马礼逊的童仆。小马礼逊很喜欢小巴夏礼,中英谈判中,把他介绍给了中国钦差耆英。耆英也非常喜欢巴夏礼。按巴夏礼自己的说法,耆英喜欢他的规矩,并且给他糖果吃。说真的,看到这么一个小中国通,一口流利的中文,任谁也会喜欢他的。甚至有传言,比如当时广东南海县令华廷杰就说巴夏礼是耆英的干儿子。
这个传言我们就不要采信了,耆英已经跟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侵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做了干亲家,给人家儿子做了干爹,再给巴夏礼做干爹,人家耆英一世清名就全完了,给洋鬼子做爹,多么没有民族气节啊。
但是这个巴夏礼却不能小看,他在中国的国土上茁壮成长:16岁就做了厦门领事馆的译员,亚罗号事件发生时,他28岁,已担任了厦门领事和广州代理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甚至被清政府误认作关键夷目而扣押为人质。后来混上了英国驻华公使,1885年死于北京任上。看来,这孩子算是个自学成才的主儿。
自学成才的主儿,个性坚强,受了中国小吏一巴掌,心中当然不服。回到领事馆后,他给叶名琛发去了一份照会,中心意思如下:
第一,这是严重的侮辱,必须马上赔偿;
第二,侮辱是公开的,所以赔偿也应是公开的;
第三,从亚罗号上带走的人,由梁国定当我们的面送回原船;
第四,中国官员在亚罗号上扯下了英国国旗,更是严重的侮辱。
巴夏礼所遇到的对手,依然是石头钦差叶名琛。石头回复如下:亚罗号不是英国船而是中国船,它无权挂英国旗;事件发生时,船上根本没悬挂旗;亚罗号上的水手,至少有一名是惯匪,一名是海盗,所以他留下这两个坏蛋和一名证人,其余9人送回。叶名琛的回复,离巴夏礼的要求太远,所以小巴拒绝接收这9人。
与此同时,小巴接到了驻华公使包令的训令:公开交还12人;叶名琛书面道歉,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48小时内做不到,英国海军就会采取行动。叶名琛对此回复说:中国官员以后再不捉拿外国划艇了,但是请外国莫把执照卖给中国船。英方不满意叶的答复,扣押一只中国大沙船。可叶名琛得意洋洋地回复说:扣押的船乃民间私船,不是官船。巴夏礼气坏了,跟中国这等流氓官员打交道,真是气死你没商量,英方扣押民间船只,中国官方不但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呢。相当于你绑架了他的孩子,他却暗示你:我是他后娘!你把他撕票才好呢!
21日,气急之下的巴夏礼向叶名琛发出了最后通牒:限24小时内接受英方全部要求。叶名琛立即答复说:以后会尊重条约与英国国旗;捉拿的水手可以放回十名;至于道歉嘛,中方没错,所以无歉可道。
第二天,离最后期限还有一个钟头时,叶名琛把12名水手全送了过来。但是,他没有满足巴夏礼的其他要求,巴夏礼仍然拒绝接收,并且待期限一到,就把问题提交给了英国海军。时间是1856年10月22日。战争就要开始了,而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首战之地将是广州。广州做好准备了吗?
BOOK。▲红桥▲书吧▲
第63节:广州开打,英国议会开吵(1)
2.广州开打,英国议会开吵
1856年10月23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縻各厘率领英国舰队越过虎门,进犯广州。这个时候的叶名琛,把于丹女士所谓的〃蛋定〃功夫演绎到了极致。炮声隆隆中,他在校场看乡试马箭,并对受惊的手下官员说:没事儿,天一黑他们就自动撤了。叶名琛还下令:中方师船不可还击。24日,炮声更响了,叶名琛还在表演自己的〃蛋定〃,手下人说跑吧,叶名琛不为所动。手下人又说:风大,收场吧。叶名琛这才收场。看叶石头的意思,他不怕英军船炮,倒是怕南中国的秋风。
25日,英军占领珠海炮台和商馆等处,兵临广州城下,叶的对策还是传统老办法:第一,中断对外贸易。第二,学1849年的样儿,调壮勇团练制造声势,又是贴长红相约杀人,又是走队列搞游行示威。按南海县令、时在广州帮叶名琛办理交涉的华廷杰所言,外国人早看透这套了,不怕了。西关团勇数千扬旗列队过十三行洋楼地面时,外国人在楼上放枪,击毙练勇一人、百姓二人,团勇们就泄了。华廷杰感叹说:〃所谓团练,遂成虚名矣〃。①其实它本来就是虚的,英人一直没给大清戳破而已。26日,英人过礼拜天,一日无事。
27日,西马縻各厘照会叶名琛,要求入城,叶名琛不理不睬。于是英军开始调戏叶名琛,每隔几分钟,炮击一次总督衙门。属下兵丁都跑了,叶石头还在表演于丹牌的〃蛋定〃,端坐在二堂,炮打席前他也岿然不动。
28日,炮火更厉害了。在下属的请求下,半夜二更时分,叶名琛把家属迁到了老城内的巡抚衙门。
29日,叶名琛进老城文庙烧香,也避入巡抚衙门,不再回坐落于新城的总督衙门了。行商伍崇曜和雷州府蒋立昂代表清方前去与巴夏礼谈判,小巴对二人很礼貌,但话很不客气,说:总督不许我进城,还不跟我见面,我必破他的城。等两人回城后,英国就开炮了,而且专打总督衙门。中国兵勇伏于街道,不能当城而立。听说城墙被轰开一个口子,叶督开始掏钱办事了,传令:杀一敌者,赏百金。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64节:广州开打,英国议会开吵(2)
29日,英军一百余人攻入了广州新城,西马縻各厘在巴夏礼的陪同下,大摇大摆地从城门走进了两广总督衙署……卖瓜的,终于实现进城的梦想了!英方为此付出的代价极小,死3人,伤11人(这是英方所报数字,中方所报是伤亡30人。按照常识,您就知道谁的数字可信了)。但主人叶名琛避居旧城巡抚衙门,不出面见客,英军只好退出。按蒋孟引先生的说法是:客人不敢在主人家久留,傍晚前就夹着尾巴退走了。①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成立。因为开战的英军,只是香港驻军,进城的才百把人,虽然进城时没遇上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是谁知道这大海会不会漫水呢?
所以,英兵权把进城当作探亲了,天黑前就回了。回来后倒是没歇着,仍继续炮击城墙。城墙被轰开后,清方就用大箩筐、大木桶装沙土石块填堵缺口,双方就跟玩游戏似的,英方不攻城,清方更不敢反攻。乐此不疲一玩就是好几天。
这个时候,叶督又悬赏格了:凡斩英人一头者、生擒英人一名者,俱赏银百两;夺获火轮船一艘者,赏万金;焚烧夷船一艘者,赏万元。悬赏之后,叶名琛派人告知美国及其他国家领事:英国发动了战争,他不能保护他们的国民了。如果有什么闪失,惟巴夏礼是问,你们找他赔偿就是了。②
看来老叶也是个糊涂蛋,你可以不保护其他外夷,但是你的百姓杀了人家其他外夷的夷头,领了你大清总督的奖金,人家其他外夷怎么会不找你而是找巴夏礼要赔偿呢?不过他的没法保护外国侨民,倒是对的,因为中国军民到现在还分不清谁是英夷谁是美夷呢,何况重赏之下,哪里还管他什么夷啊,反正是夷就想取其项上人头!因为一个夷头,意味着白花花的银子。陆续也有人发财的,但是不多也。
据华廷杰所记,人头方面,大约弄了11颗。轮船方面,焚烧2只,夺获1只。问题是,就连华廷杰都认为这样不好玩。比如这个人头,咱这边根本分不清人家为何国之夷,且这些人大半都是贸易商人,他们不但不是洋酋,更不是洋兵,偶上岸游玩,即被诱擒,所以华廷杰认为这纯粹是浪费赏金,没任何益处。至于轮船,都是送文书载货物的民间商船,船上水手舵工多系中国人,咱这边先收买他们,然后出动人员诈为赴香港的客人,登其船,至偏僻处,内外同时动手,杀洋人,取其头,余尸推入水中,得手后既可分船上货物,还能回来领赏,发大了。
问题是,他们玩的都不是英国战船。所以华廷杰认为,于彼无损,于我也无益。③也不知军队与民团都干啥去了,反正中英双方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正规战斗。也许是由于叶名琛杀人有奖的布告,也许是由于中方擅长游击战术,总之,零星的战斗在发生:
虹←桥←书←吧←BOOK。←
第65节:广州开打,英国议会开吵(3)
之一,清军点火烧英军的一处住房,没成;
之二,中国沙船反攻英军,进行了35分钟,之后再不敢与英军正面水战了;
之三,英国货船船长古柏与妻子在自家船上散步,被几个中国男人绑架;
之四,英国邮轮〃提斯特尔〃号夜泊虎门被中国众多小船包围,邮轮侥幸脱逃,货物全被抢了;
之五,一名英国水兵,一不小心,脑袋被某处乡民割走了;
之六,广州十三行商馆,被广州人民一把火烧了;
之七,英国邮轮〃提斯特尔〃号不长记性,反恐意识不到位,再次出事:从广州开往香港的途中,船上忽出十几人抽出刀来砍头。外国人被杀11头。杀人者用布包头,回去领赏去了。
之八,广州官兵秘制中国式水雷,这种水雷曾在天津试验过,塞数十层高的木竹牌之下施放,竹牌齐齐轰断飞起,高数十丈,看样子很美。现在乘黑放夷船之下点放,却发现就声音大点……声震十里,大家以为打雷呢,但是夷船〃仅略一摇动〃。连放三次,没劲儿。遂放弃。
之九,邻近香港的地方,遍布揭贴,云:凡有卖食物给香港英人者,格杀勿论;凡在香港给外国人打工者,即速回乡,否则烧你老家屋,罪及你家属。
之十,在香港开面包店的阿兰,收到了老家奶奶的信,要他们速速回家,否则家里要把他们当汉奸的。阿兰尚未回去,他家的面包就被发现放了大量的砒霜,如果不是砒霜太多,吃下去很快就会吐出,香港的英国人会大面积死亡。包令与他太太也吃的这家面包,包令太太当时没被毒死,但从此多病,两年后就死掉了。
这样的小打小闹,也许真谈不上战争,所以叶名琛都懒得给咸丰汇报。从广州到北京,当时的加急公文需时约16天,即便以普通速度交付驿递,也不过40天。可是,一直到了1856年12月14日,咸丰帝才收到叶名琛报告事件的奏折。此时距〃亚罗号〃事件已经两个多月了,距离广州开战,也50多天了。缓报军情也就罢了,让人惊骇的是,叶名琛还谎报。
他宣称:清军两次大败来犯英军,击毙击伤敌四百余人,就连英军的总司令西马縻各厘也被当场打死了。这个傻瓜皇上哪里知道,西马縻各厘之所以没有占据广州,那是他的兵力太少了,他得等国内增兵呢。而国内呢,首相巴麦尊一听说〃亚罗号〃事件,就决计扩大战争。如果读者诸君细心的话,会发现这家伙的职衔发生变化了。老家伙不容易,70岁的时候终于混上英国首相了。1855…1858年、1859…186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1855年第一次出任首相时,被其反对党骂作:〃这老骗子终于达到了他无耻野心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大目标〃。不管对手怎么骂,也不管职衔怎么变,老骗子保护英国臣民的雄心与热情不会变。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66节:广州开打,英国议会开吵(4)
问题是,他要发动战争,议会里的反对党总有不同意见。没办法,这是英国的政治特色。执政党不管干什么,反对党总绊你的腿儿,至于同党人士,也不见得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想说啥就说啥。1857年2月,托利党领袖德比伯爵(这家伙原先是辉格党人,后来变成了托利党人,且成了托利党的党魁并于1852年、1858…1859年、1866…1868年三度出任英国首相)在上院提出议案,谴责政府在华官员擅用武力,欺负困惑无助的蛮族文化,以能言善辩而著称的他把矛头对准了包令,他说:〃我不愿意说任何对包令博士不恭敬的话。他也许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但据我看来,在进广州城这个问题上,他却真正患了单相思(笑声)。我相信他在做着进广州的梦;我相信他朝相思、暮相思、深夜醒来也相思(笑声)。我相信,他一定认为,只要包令爵士在广州衙门受到正式的接待,那么,和这件事实所产生的巨大利益相比,任何牺牲不为大,任何商务的中断不足忧,任何流血几乎都不足惜(大笑)。〃
德比本人的辩论水平被同仁戏称为〃攻势凌厉,不可阻挡,但当他得胜而归的时候,往往发现自己的营盘已被敌人占据〃,①不管他辩论结果如何吧,我们至少看到,他在这次发言中,把包令恶心了一个够,被马克思评价为:〃在英国议会史上,或许还不曾出现过像这样一次贵族对暴发户在精神上的胜利。〃②德比演讲结束之后,包令好友、辉格党的外相克拉兰敦站起来发言,包令是他提拔为驻华公使的,某种程度上,德比恶心包令,就是恶心他这外相。所以克拉兰敦的发言很有意味,对于包令的行动,又要坚决支持,又不好意思全盘赞同。
他说:我不相信包令的行动没有问题,但是目前情形下,除了支持包令,没有别的办法。最后他借马赖神父的案子煽了一下情,说:一个可怜的法国教士,经过三天拷打后被吊死,他的心被刽子手吃了,这样的事情可能再出现。所以,在与中国这样的民族打交道的时候,如果我们还希望与他们保持和睦、有益的关系,就必须让他们懂得武力法则,必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让他们明白。辉格党的大法官克兰沃斯说:亚罗号悬挂英国旗是合法或者非法,都非中国人所能过问,他们也无权冒充英国人的船。
托利党的格雷说:先生们,你们在冒险啊。要知道,茶叶的供应不能断绝啊,这东西是咱们的生活用品和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啊。我建议,立刻召回约翰·包令爵士。托利党的马尔墨斯白雷伯爵更是提到了正义、人道与良心,认为英方炮轰广州不怎么合法,他说:我为我的国家感到羞耻。辉格党的政府代言人格兰维尔勋爵最后总结说:我认为你们走得太远了,在同一个完全否认任何国际法的国家打交道时,你们还把自己束缚在精致的法网上。按政府代言人的说法,跟一个野蛮政府打交道,就别恪守咱那一套文明规则了。他说完后,议会表决。表决结果110∶146,巴麦尊政府以36票的多数获胜。
▲虹▲桥▲书▲吧▲BOOK。▲
第67节:广州开打,英国议会开吵(5)
上院吵架的同时,下院也在吵。包令的老友科布顿提交了他的谴责案,并宣布与这位〃二十年之久的朋友〃绝交。他认为,亚罗事件太恶劣了。辉格党的元老级人物约翰·罗素(John Russell,著名哲学家罗素的祖父,1846…1852年、1865…1866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表态说:入城是个大事,得仔细考虑。不能逼中国皇帝过甚,太平天国正跟他闹呢,一不小心人家的统治就危险了。嫌两广总督不好,我们可以向中国皇帝建议换人嘛。
巴麦尊的陈辞是(按英国规矩,首相必须是下院议员):叶名琛是一个让民族蒙羞的最粗野的野蛮人,是践踏人类尊严的所有罪行的罪魁祸首;科布顿的议案,会让老朋友包令伤心的;这个谴责案如果得到通过,我们的商人在中国将没有安全可言,小心点,你们的决定可能就是对海外同胞的死刑判决。
科布顿的提案表决前,英国的民间也没闲着,有人在群众大会上发言支持科布顿:包令在中国的行动是非法的,他们毁了一座大城市,停止了中英贸易,杀了好多无辜的人,为此而新增的税,不但加到我们头上,还加到了印度人民头上,科布顿和他的朋友们,能同意这场战争吗?群众高呼:不能!种种一切,都对巴麦尊不利。因为按英国的游戏规则,只有下院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下院必须对选民负责;政府必须对下院负责。而下院的最终表决结果是,263:247,巴麦尊输了。维多利亚女王如此评价托利党的胜利:〃非常痛心那些恶毒的、根本没有爱国之情的党派阴谋的得逞〃。①
按英国宪法,内阁失去下院支持,要么辞职,要么由首相提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以最终决定内阁的去留。但是1784年英国首相小皮特创造一个宪法惯例,那就是:内阁可以在不辞职的情况下提请国王解散议会,实行新的大选,直接求得选民的任可和支持。新的大选中,巴麦尊的辉格党获胜,据说这是1832年《改革法案》通过以来辉格党所取得的最大胜利。当然,这与英国选民的情绪有关,跟巴麦尊对英国人民的忽悠也有关。
他在一次宴会上的发言可作代表:〃我国国民在遥远的地方遭受了种种的侮辱、迫害和虐待,对于这些是不能置若罔闻的(欢呼声)。我国的条约权利已遭破坏,而责在保护我国在华利益的人员,不仅有理由,而且有责任竭其所能,来对付这些暴力行动。如果我们不赞同我们认为正确的措施,那就辜负了国民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们自己处于相同的境地,我们也会认为我们有责任去采取这些措施(欢呼声)〃。
千言万语,我看巴麦尊的意思只有一条,那就是:政府有责任保护他的国民,哪怕他在遥远的地方,否则,要这政府做甚。对此,马克思如此评论:〃无论英国的人民和全世界人士怎样为这些花言巧语所迷惑,勋爵本人却绝对不会相信他的话是真的。〃①老马知道,老巴这一手很煽情。
虹桥书吧BOOK。
第68节:广州开打,英国议会开吵(6)
可是,百姓遭遇这样的政府,便只有眼泪哗哗的了,除了投票还有啥说的?
3月20日,英国政府派额尔金伯爵(Lord Elgin)为高级专使,准备对华正式用兵。1857年4月,英国外相克拉兰敦给额尔金伯爵发出了使华训令。主要精神如下:
第一,对英人损害的赔偿。如果法国与咱合作,那么也应提出对法国人的损害赔偿。
第二,对于条约规定,要在广州及其他口岸完全实施。
第三,赔偿英国人及受英国保护的人因亚罗战争所受的损失。
第四,中国政府应允许英国人在北京居住,或者允许英国公使对北京作不定期的访问,并觐见中国皇帝。承认英国公使有自行传送文件之权。
第五,修约,增加商业便利。比如允许英国进入各大内河沿岸的城市,无区别的准许中国船只从中国各口岸开往香港进行贸易。
外相授意额尔金,如果中国政府同意前三条,那么通过谈判争取后两条;如果中国政府不同意前三条,那咱就打。不过,一打就得要求赔偿战费。如果打过之后,中国政府在开放口岸及改善对华通商方面能让咱们满意,战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